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沌加密开题报告

混沌加密开题报告

混沌加密开题报告
混沌加密开题报告

篇一:图像加密技术的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图像加密技术的 java实现

学院(系):里仁学院

年级专业:08自动化2班

学生姓名:杨合如

指导教师:刘剑鸣

完成日期:2012.3.23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数字图像加密源于早期的经典加密理论,其目的是隐藏图像本身的真实信息,使窃取者或无关人员,在收到加密消息后无法获得原始图像,而接收方,则可用预先约定的密钥和解密方法,方便地把收到的加密信息解密出来。

图像加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基于矩阵变换/像素置换的图像加密算法、基于密钥分割与秘密共享的图像加密算法、基于现代密码体制的图像加密算法和基于混沌理论的图像加密算法。下面简要阐述它们各自加密算法的原理、特点,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1)基于矩阵变换/像素置换的图像加密技术

基于矩阵变换/像素置换的图像加密技术,基于arnold变换的系列置乱方法,可以等效为对图像矩阵进行有限步地初等矩阵变换,从而打乱图像像素的排列位置。但初等矩阵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其保密性不高。基于arnold变换的加密算法和基于幻方的加密算法是不能公开的,这是因为加密算法和秘钥没有有效地分开,这和现代密码体制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即它不符合kerckhoffs准则,而属于古典密码体制的范畴。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加以适当的改进,有两种方法:一是使这类加密算法的保密性提高;二是要使这类加密算法符合kerckhoffs 准则,适应现代密码学的要求。另外,基于arnold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含有其动力学系统的庞加莱回复特性,而幻方矩阵也是由有限域上的元素所组成的,因而都容易受到唯密文迭代攻击,因而从根本上来说这类算法是不能公开的。从加密算法不能公开、秘密不是完全依赖密钥这一点来看,这类加密算法是属于被淘汰之列的,除非它们能和其它的加密算法有效地结合,从而符合现代加密体制的规范。

(2)基于秘密分割与秘密共享的图像加密

基于秘密共享的加密算法是基于shamir在1979年提出的密钥分存的概念。之后,在1994年欧密会上naor和shamir共同提出二值图像信息的共享方案。密钥分存的优点在于个别子密钥的泄漏不至于引起密钥的泄漏,而个别子密钥的损失也不至于影响密钥的恢复。算法简单直观,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其缺点是图像数据量发生膨胀,这在图像数据本来就很庞大的情况下给图像的网络传输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限制了这种加密算法在实际中应用,而且对于采用这种门限方案的算法其恢复出的图像的对比度会有所下降。在密钥分存领域,我国学者曹珍富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基于有限集合理论设计的二级(k,n)门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冒充特有子密钥的人或蓄意破坏者,与密钥分存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是密钥托管问题。在文献中,文中作者基于公钥密码加密算法、门限方案、认证方案和签名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公钥密码的托管方案,解决了shamir所提出的密钥托管方案中的关键问题,即“用户的密钥完全依赖于可信赖的托管机构”问题(实际上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完全信赖)。关于密钥分存,常见的算法还有dhamir基于lagrange插值公式的密钥分存方法,asmuth-bloom方法。

(3) 基于现代密码体制的图像加密

claude shannon于1949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保密系统的信息理论”的文章,用信息论的观点对信息保密问题做了全面地阐述,建立了现代密码学理论。对于图像数据来说,这种加密技术就是把待传输的图像看作明文,通过各种加密算法,如des,rsa等,在秘钥的控制下,达到图像数据保密通信。这种加密机制的设计思想是加密算法可以公开,通信的保密性完全依赖于秘钥的保密性(即满足kerckhoffs准则)。

私钥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各有其应用场合。一般来说,在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军方、政府部门等国家要害部门一般采用私钥密码体制(如白宫电话专线采用一次一密的流密码加密体制)。而在一般的应用场合,如一般的企业部门及个人一般采用公钥密码加密体制。这是因为公钥密码体制秘钥管理比较方便,但它的加密秘钥是公开的,密码分析者可以采取一些主动攻击方式,对加密秘钥进行替换,进而窃取机密数据。

基于密码学概念的图像信息加密技术随着密码学的发展,其保密部分按照保密通信本身——>保密密码算法和秘钥——>保密秘钥——>保密解密秘钥的顺序,其保密部分在逐渐缩小。但总的发展方向是基于kerckhoffs准则的现代密码体制,并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的加密算法。

(4) 基于混沌理论的图像加密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密码技术。它是把待加密的图像信息看成是按照某种编码方式编成的二进制数据流,利用混沌信号来对图像数据流进行加密。混沌现象是美国气象学家lorenz早在1963年在研究模拟天气预报时发现的。当时他是把大气的动态方程简化成了三阶非线性方程(后来被称之为lorenz方程),应用当时的计算技术,结果发现这个确定性方程的动力学演化具有类似随机的性质,发现了著名的lorenz吸引子,因而推断出长期的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结论(即著名的“蝴蝶效应”)。后来,美国生物学家robert.may在研究生物的种群变换的logistic方程时,也发现了这个确定性的动力学系统的演化具有混沌的特征,即对初始条件极端敏感。

近年来,混沌现象的应用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混沌保密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课题。混沌系统用于数据加密最早由英国数学家matthews提出,从此人们开始了混沌密码的研究。混沌信号具有的非周期性、类噪声的特性,使得它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对初始条件和微小扰动的高度敏感性,又使混沌具有长期的不可预测性。混沌信号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混沌适宜保密通信。在基于混沌理论的密码技术加密算法体制中,密钥的设计和所参与的运算机制,使其具有位错误扩散作用,即两个长度完全相同的密钥,只要存在一位的差异,两个密钥的非线性变换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它实现了不同的密钥将导致加密或解密的非线性变换结果的全局性差异,从而保证了用户密钥使用唯一的属性。

混沌系统本身是非线性确定性系统,某些确定而简单的动力学系统产生的混沌信号能表现出非常复杂的伪随机性(这符合shannon所提出的密码设计应遵循的混乱规则),它们难以预测、任何微小的初始偏差都会随时间而被指数式放大(这符合shannon所提出的密码设计应遵循的扩散规则),因此,关于初始状态的少量参数就可以产生满足密码学基本特性的混沌密码序列,具有自然的伪随机性,因而特别适合用于进行图像保密通信。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文根据混沌理论的图像加密技术,进一步研究混沌加密算法对图像进行加密,本文的研究密钥空间大、保密性能好、加/解密速度快,非常适合因特网实时的图像加密和传输。近年来,随着对混池加密技术的研究,混沌的破译技术也在同步进行。short通过多步非线性预测的方法先后破译了混沌掩盖与混沌凋制的加密方案。他们分析的混沌系统都是针对低维混沌系统,可见低维混沌系统的保密性能有待于研究新的方法加以解决,其可能的出路在于寻找演化规律更加复杂、更随机的超混沌加密方案,并借鉴现代密码学已经取得的成就,吸取其精华,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密码学体制要求,要肯足够的保密强度,而且实现又比较简单的“复合密码体制”.

本文在对已有的混沌图像加密方法进行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又做了进一步认真的研究,考虑到大多数混沌序列发生器都是采用低维的单混沌系统,密钥空间小,容易被破译,提出了三维的混沌序列发生器来产生随机混沌序列加密。

本文的研究成果在混沌密码学方面对现有的实际技术或理论算法有推动作用。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混沌技术与现有标准算法相融合的方法,寻找混沌技术与现有标准算法的最佳结合点,利用标准算法的健壮性、实用性、安全性,结合混沌现象特有的优点,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抗破译性。新的加密技术还在不断涌现,这些加密技术的研究必将对数字图像加密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次设计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本文设计一个基于三维混沌 cat 映射的图像加密方案。首先就是要根据混沌cat映射的主要特征和混沌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寻找一种将其转换为三维的一种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三维cat映射的图像加密方案。

2、本文设计成果是成功的对图像进行加密和解密,这就涉及到一个加密解密软件的设计,我要逐步设计这个软件的各个分支以及组成部分。如:边框、菜单栏、页面、窗口、按钮、滚动条、面板等软件的外观设计。

3、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java编程。这其中涉及到这个加密软件各个外观组件的编程,还涉及到混沌密码学原理应用到java实际编程中的细节。最后还要反复调试与修改,完成加密和解密以及整个软件的编程。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对图像进行加密解密。

这是本课题首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加密的结构特点,完成加密与解密过篇二:混沌理论开题报告

理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混沌理论初步及其数值求解》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姓名:王淼

班级: 0901112

学号:09

时间: 2013年05月

指导教师:周林华

混沌理论初步及其数值求解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天体力学的研究中,法国数学家j.h. poincaré发现三体间的引力作用与两体间的不同,三体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出惊人的复杂行为,其动力学方程的解具有不可预测性,是无法求出精确解的。其实,这是保守系统中的一种混沌,从而使j.h.poincar é成为最早了解混沌可能存在的第一人。混沌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随机过程。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大自然中混沌的现象无处不在:河流的漩涡;烟囱发出的滚滚浓烟;天气的变化;虫口的增长;心脏搏动的不规则性等等这些都是混沌现象。在混沌理论的研究中,各种混沌现象不断被发现,它几乎存在于一切科学领域,尤其是在物理学、数学、天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等方面。如今,混沌理论在信息科学、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混沌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富有创造性的一次

大革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混沌是在确定的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貌似无规则、类似随机的现象,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属于一种特有的运动形式。混沌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它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量子物理和相对论一起被称为二十世纪三项重要科学发现[2] 。如果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那么“混沌就是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想。”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e.n.lorenz的“蝴蝶效应”问世以来,混沌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的微小变化非常的敏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正是混沌运动的这些奇异特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混沌是不可控制的、不可靠的,同样重构完全相同的混沌系统也是不切实际的。直到1988年,a.hubler发表了控制混沌的第一篇文章[3],开创了研究混沌控制的先驱。中国学者郝柏林、郑伟谋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将符号动力学应用于混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将符号动力学从一维系统推广到二维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混沌理论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通信技术方面,混沌信号的类随机性以及产生方式简单等特点,使其在保密通信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混沌遮掩利用混沌波作为载波,对信号源进行加密和混沌同步实现掩盖通信,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混沌信号的带宽要能够掩盖信息信号,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被加密的信息信号很容易通过线性滤波被提取出来。混沌理论在医学方面也得到应用,现有研究表明,心动周期信号具有混沌特征,研究发现对估计某些疾病的严重性来说,混沌特征参数是现有的功率谱参数更敏感的指标。国内外将混沌理论用于医学研究的报导主要限于脑电、心电方面的研究,以及在心脑血管学流动力学方面的应用。我国学者近年的一些在医学上研究成果指出人们大脑处于积极状况时,脑电图的波形是混沌的,当人们睡眠或不思考问题时,脑电图显示周期性波形,由此进一步研究可以构成了神经元动作的模型。在模式识别方面,可利用混沌轨迹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这一特点,通过混沌动力学系统构成模式识别系统。在图象数据压缩方面,把复杂的模式作为简单的混沌动力学系统的吸引子再现出来。把复杂的图象数据用一组能产生混沌吸引子的简单动力学方程代替。此时只需要记忆存贮这组动力学方程组的参数,相对于原始图象数据,数据量大大地减少了,从而实现了图象数据压缩。近年来关于混沌应用的报道大量涌现表明人们已从单纯研究混沌现象转向开发和驾驭混沌的种种特性以解决一些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要求

混沌理论是目前非线性科研的前沿问题。利用映射、导数、稠密性等基本数学理论,学习混沌的定义和等价判据,并进一步研究混沌现象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上述理论,讨论应用研究中经常用到的logistic映射等的混沌存在性,以及研究作为发现混沌现象的洛伦茨模型的混沌数值解。

具体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学分析中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符号动力系统及混沌的定义和等价判据;

3、掌握使用matlab软件对混沌进行数值模拟;

4、开题报告需给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度

安排等;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仔细阅读至少12篇,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全面,并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外文翻译中专业词汇必须翻译准确,语法语意基本正确;

5、论文完成题目内容,字数要求在10000—15000字,格式符合长

春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四、进度安排

第1-2周,完成开题报告,初步理解论文;

第3-4周,撰写综述,整理,总结相关文献并翻译英文文献;第5-10周,钻研相关文献,撰写绪论并完成论文初稿;第11-15周,修改论文,定稿;

第16周,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资料与来源:

[1] 卢侃,孙建华,欧阳容百,黄来友(译),混沌动力学,上海翻译出版社,1992.

[2] 王树禾,微分方程模型与混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篇三:数据加密与解密开题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简单讲解加密技术

简单讲解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 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信息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串数字(密钥)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密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信安全。 什么是加密技术呢?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窜数字(密钥)的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密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讯安全。密钥加密技术的密码体制分为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两种。相应地,对数据加密的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私人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对称加密以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 ryption Standard)算法为典型代表,非对称加密通常以RSA(Rivest Shamir Ad 1eman)算法为代表。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而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可以公开而解密密钥需要保密。 加密技术的种类:对称加密(私人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单项加密。 对称加密:对称加密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钥,这种方法在密码学中叫做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密钥较短,且破译困难,除了数据加密标准(DES),另一个对称密钥加密系统是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它比DNS的加密性好,而且对计算机功能要求也没有那么高。IDEA加密标准由PGP(Pretty Good Privacy)系统使用。 对称加密的种类:DES(数据加密的标准)使用56位的密钥。AES:高级加密标准。3 DES:三圈加密标准它作为现在加密算法的标准。 非对称加密:即公钥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

混沌加密技术综述

混沌加密技术综述 混沌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非线性科学的分支,因其非周期、连续宽频带、类噪声和长期不可预测等特点,适用于保密通信等领域。本文从混沌加密技术的原理、发展阶段和特点的问题对其较为的分析和总结。关键词:混沌的原理… 摘要:混沌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非线性科学的分支,因其非周期、连续宽频带、类噪声和长期不可预测等特点,适用于保密通信等领域。本文从混沌加密技术的原理、发展阶段和特点的问题对其较为的分析和总结。关键词:混沌的原理加密算法性能评估一、混沌的原理混沌是的非线性、非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其特点为: (1)混沌系统的是许多有序的集合,而每个有序分量在条件下,都不起主导作用;(2)混沌看起来似为随机,但的;(3)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两个相同的混沌系统,若使其稍异的初态就会迅速变成完全不同的状态。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renz)混沌理论,气候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最微小的条件将会巨大的天气,这著名的“蝴蝶效应”。此后混沌在各个领域都了不同程度的运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短短的二十几年里,混沌动力学了的应用和发展。二、混沌在加密算法中的应用混沌系统对初值的敏感性,很小的初值误差就能被系统放大,,系统的长期性是不可预测的;又混沌序列的统计特性,它可以产生随机数列,特性很适合于序列加密技术。信息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Shannn指出:若能以某种产生一随机序列,序列由密钥所,任何输入值微小对输出都大,则的序列就可以加密。混沌系统恰恰符合要求。混沌系统的特性使得它在数值分布上不符合概率统计学原理, 得稳定的概率分布特征;, 混沌数集是实数范围, 还可以推广到复数范围。, 从理论上讲, 混沌原理对数据加密,可以防范频率分析攻击、穷举攻击等攻击方法, 使得密码难于分析、破译。从1992年至今,混沌保密通信经历了四代。混沌掩盖和混沌键控属于代混沌保密通信技术,安全性能非常低,实用性大大折扣。混沌调制属于代混沌保密通信技术,代系统的安全性能比代高,仍然达满意的程度。混沌加密技术属于代混沌保密通信,该类方法将混沌和密码学的优点起来,非常高的安全性能。基于脉冲同步的混沌通信则属于代混沌保密通信。三、混沌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参考美国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的评判规则LNIST 的评判规则大体分为三个:安全性、代价和算法特性。介绍了基于Lrenz系统的混沌加密算法,以此标准分析了其性能,并将其与当前通用加密算法。1.安全性分析,混沌系统对初始值和参数非常敏感,可以的密钥集合,完全加密的需要。对混沌系统生成的二进制序列检验,0和1的分布均匀,游程符合随机数要求,可以是随机序列。,混沌加密属于流密码,对分组加密的攻击方法是无效的。,对选择明文密文攻击方法,混沌的单向性和混沌信号的迭代,异或操作后密钥流的推断几乎不。2.代价分析算法的代价包括代价和空间代价。代价又分为和加密。通常,加密前的主要是用来生成子密钥,加密主要是在子密钥的控制下对明文数据变换。混沌加密属于流密码的范畴,它的非常短;加密时只对数据的各个位异或操作,其主要花费在密钥流的生成操作上,相流行的分组加密算法,其花费很少的。空间代价分为算法的静止空间和运行态空间。静止空间指算法变成程序后本身所占用的空间,为代码的长度。运行态空间指在加密过程中算法所需要的临时空间。混沌加密算法S-bx空间,临时变量也少,而且,它循环产生密钥流,循环过程中需要寄存的变量有限,,其运行时占用的空间很少,在空间代价上是优秀的。3.特性混沌加密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可以重用的,其所占用的空间大大缩小。它的软件和硬件特性都比,分别用++和Java语言了该算法,基于该算法的DSP也开发设计四、混沌加密算法的问题1.短周期响应现混沌序列的所生成序列的周期性伪随机性、性、互性等的估计是在统计分析上,或是实验测试给出的,这难以其每个序列的周期足够大,性足够高,使人放心地采用它来加密。例如,在自治状态下,输入信号为零时,加密器为有限周期响应。不同初始状态对应于不同周期,其周期长度很短,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混沌加密系统的保密性。2.有限精度效应混沌序列的生成总是要用有限精度器件来的,从而混沌序列生成器可归结为有限自动机来描述。,混沌生成器能否超越已用有限自动机和布尔逻辑理论所给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数据加密方案

数据加密方案

一、什么是数据加密 1、数据加密的定义 数据加密又称密码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指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为明文。数据加密目前仍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信息的安全的作用。 2、加密方式分类 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解密,这就是所谓的密钥。其密钥的值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按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两种。 对称密钥: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即同一个算法。如DES和MIT的Kerberos算法。单密钥是最简单方式,通信双方必须交换彼此密钥,当需给对方发信息时,用自己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用对方所给的密钥进行解密。当一个文本要加密传送时,该文本用密钥加密构成密文,密文在信道上传送,收到密文后用同一个密钥将密文解出来,形成普通文体供阅读。在对称密钥中,密钥的管理极为重要,一旦密钥丢失,密文将无密可保。这种

方式在与多方通信时因为需要保存很多密钥而变得很复杂,而且密钥本身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对称加密 对称密钥是最古老的,一般说“密电码”采用的就是对称密钥。由于对称密钥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因而如今仍广泛被采用。 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64位的数据块,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验,剩余的56位作为密码的长度。第一步将原文进行置换,得到64位的杂乱无章的数据组;第二步将其分成均等两段;第三步用加密函数进行变换,并在给定的密钥参数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非对称密钥:非对称密钥由于两个密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一个密钥公开,而将另一个密钥保密,同样可以起到加密的作用。

数据加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保密_ _ 实验名称:数据的加密与解密_ _ 院系(部):计科院_ _ 专业班级:计科11001班_ _ 学号: 201003647_ _ 实验日期: 2013-4-25_ _ 姓名: _刘雄 _ 报告日期: _2013-5-1 _ 报告评分:教师签字:

一. 实验名称 数据加密与解密 二.运行环境 Windows XP系统 IE浏览器 三.实验目的 熟悉加密解密的处理过程,了解基本的加密解密算法。尝试编制基本的加密解密程序。掌握信息认证技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安装运行常用的加解密软件。 2、掌握加解密软件的实际运用。 *3、编写凯撒密码实现、维吉尼亚表加密等置换和替换加解密程序。 4、掌握信息认证的方法及完整性认证。 (1)安装运行常用的加解密软件,掌握加解密软件的实际运用 任务一:通过安装运行加密解密软件(Apocalypso.exe;RSATool.exe;SWriter.exe等(参见:实验一指导))的实际运用,了解并掌握对称密码体系DES、IDEA、AES等算法,及非对称密码体制RSA等算法实施加密加密的原理及技术。 ?DES:加密解密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输入的明文为64位,密钥为56位,生成的密文为64位。 ?BlowFish:算法用来加密64Bit长度的字符串或文件和文件夹加密软件。 ?Gost(Gosudarstvennyi Standard):算法是一种由前苏联设计的类似DES算法的分组密码算法。它是一个64位分组及256位密钥的采用32轮简单迭代型加密算法. ?IDEA: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ijndael:是带有可变块长和可变密钥长度的迭代块密码(AES 算法)。块长和密钥长度可以分别指定成128、192 或256 位。 ?MISTY1:它用128位密钥对64位数据进行不确定轮回的加密。文档分为两部分:密钥产生部分和数据随机化部分。 ?Twofish:同Blowfish一样,Twofish使用分组加密机制。它使用任何长度为256比特的单个密钥,对如智能卡的微处理器和嵌入在硬件中运行的软件很有效。它允许使用者调节加密速度,密钥安装时间,和编码大小来平衡性能。 ?Cast-256:AES 算法的一种。 (同学们也可自己下载相应的加解密软件,应用并分析加解密过程) 任务二:下载带MD5验证码的软件(如:https://www.doczj.com/doc/c11737627.html,/downloads/installer/下载(MySQL):Windows (x86, 32-bit), MSI Installer 5.6.11、1.5M;MD5码: 20f788b009a7af437ff4abce8fb3a7d1),使用MD5Verify工具对刚下载的软件生成信息摘要,并与原来的MD5码比较以确定所下载软件的完整性。或用两款不同的MD5软件对同一文件提取信息摘要,而后比较是否一致,由此可进行文件的完整性认证。

高级加密标准AES

AES加密方法的讨论 姓名:贾泽宇学号:912106840226 AES(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用于加密电子数据的规范。它被预期能成为人们公认的加密包括金融、电信和政府数字信息的方法。本文展示了AES的概貌并解析了它使用的算法。 AES 是一个新的可以用于保护电子数据的加密算法。明确地说,AES 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并且用 128 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与公共密钥密码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permutations )和替换(substitutions)输入数据。 AES 算法是基于置换和代替的。置换是数据的重新排列,而代替是用一个单元数据替换另一个。AES 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技术来实现置换和替换。为了阐明这些技术,我们讨论一个具体的 AES 加密例子。下面是你要加密的128位值以及它们对应的索引数组: 0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aa bb cc dd ee ff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92位密钥的值是: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a 0b 0c 0d 0e 0f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Figure 2 S-盒(Sbox ) 当 AES 的构造函数(constructor)被调用时,用于加密方法的两个表被初始化。第一个表是代替盒称为S-盒。它是一个16×16的矩阵。S-盒的前五行和前五列如 Figure 2 所示。在幕后,加密例程获取该密钥数组并用它来生成一个名为w[]的密钥调度表,Figure 3 所示。 Figure 3 密钥调度表(Key Sched)

数字加密技术及其在日常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737627.html, 数字加密技术及其在日常中的应用 作者:苏治中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第15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文件、图纸等数据的保密性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普及,数据传输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确保网络之间的文件安全交换?如何在实际网络中达到网络保密传输?该文将介绍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现在通用加密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运行应用中,如何发挥网络数据加密强大的作用。当今主要分为私有密钥系统和公开密钥系统,而目前,RSA密码系统和MD5信息摘要算法为目前主流。 关键词:数据传输安全;私有密钥系统;公开密钥系统;RSA密码系统;MD5信息摘要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668-02 Digital Encryption Technology and Daily Application SU Zhi-zhong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9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vacy of documents, drawings, etc data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ace up to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data security becoming highly valued. How to ensure that files exchange safely on the internet In the actual network how to achieve the privacy of transmission This article will intro duce development of data encryption technology and general encryption technology at presen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ap plications, how to make the data encryption playing a strong role. There are private key system and public-key system at present,yet RSA cryptosystems and MD5 algorithm are mainline. Key words: data transmission security; private-key system; public-key system; RSA cryptosystems;MD5 algorithm 1数字加密技术产生的背景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在提高了数据和设备的共享性的同时,也为确保国家机密或者企事业单位内部机密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许多企事业单位往往不惜成本,购入固件或软件等被动式的网络安全产品。但事实上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引进了数字加密技术的概念确保数据的安全。 2数字加密技术的分类

信息加密与网络安全综述文献(附有大量参考文献)

信息加密与网络安全综述 摘要 本文从信息加密问题开始,论述了密码学及其发展、现状和应用,分析了一些加密技术。之后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探讨,分析了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最后探讨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 关键词:密码学;公钥密码体制;主动攻击

目录 1.信息加密技术 (1) 1.1前言 (1) 1.2密码学的发展 (1) 1.2密码编码与密码分析 (2) 1.2.1密码学分类 (2) 1.2.2密码体制分类 (2) 1.2.2.1对称密码体制 (2) 1.2.2.2公钥密码体制 (2) 1.2.3 密码分析学 (3) 1.2.3.1强力攻击 (3) 1.2.3.2线性密码分析 (4) 1.2.3.3差分密码分析 (4) 1.3密码协议 (4) 1.3.1认证协议 (4) 1.3.1.1数据源认证 (4) 1.3.1.2实体认证 (4) 1.3.1.3密钥建立认证协议 (5) 1.3.2 协议面临的典型攻击 (5) 1.4密码学的发展 (5) 1.4.1标准化趋势 (5) 1.4.2公理化趋势 (5) 1.4.3面向社会的实用化趋 (5) 2. 网络安全问题 (6) 2.1计算机网络 (6) 2.2计算机网络安全 (6) 2.3 面临的威胁 (7) 2.3.1 计算机软件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7)

2.3.2外部攻击 (7) 2.4 网络安全技术 (8) 2.4.1操作系统安全 (8) 2.4.2 防火墙 (8) 2.4.3 反病毒技术 (8) 2.4.4 入侵检测技术 (8) 2.4.5 数据加密技术 (8) 2.4.6 容灾技术 (8) 2.5网络安全对策 (9) 2.5.1 漏洞和缺陷方面 (9) 2.5.2 外部攻击方面 (9) 2.6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混沌系统参数估计问题综述

133 1 概述 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是非线性控制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要实现对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首先的问题是必须估计出混沌系统的未知参数,因而对混沌系统参数估计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对于混沌系统参数估计的问题研究由来已久。研究人员最初所使用的方法大多是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随着新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实现了线性系统控制向非线性系统控制的转化,再到智能控制上的转化。这些方法的提出给混沌系统参数估计提出更新的思路。 2 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混沌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是确定性的非线性方程,而非线性系统理论中的某些问题的解决,很多都是借鉴了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估算动力学方程的某些未知参数时,产生了诸如最大误差最小方法、投影算法、BAYES方法等。寻求简单、实用的方法对于工程问题来说就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王绍明根据连续混沌系统状态变量的极值大小和位置都是随机的特点,利用状态变量在极值处导数等于零的特点,将微分方程在状态变量的 极值点化为代数方程,结合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一种较为简单的估计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关新平等提出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将要辨识参数问题转化为未知状态的观测辨识问题,其关键就是构造某种状态观测器。该观测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且参数辨识速度具有快速收敛性。随后,王绍明等改进了该项工作,提出了对多变量的未知参数的状态观测器,该方法避免了较复杂的理论,方法简洁明了,但是上述方法中对于如何构建观测器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明。 3 基于优化理论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设计一个工程时,总是希望得到一个最优方案。而在操作一个工程装置时,总是希望得到一个最优的操作条件。把优化的思想引入到混沌系统的参数估计问题中,结合驱动响应同步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参数的估计问题。任海鹏等在已知驱动系统结构,未知驱动系统参数的情况下,设计了与同步误差有关的性能指标,通过共轭梯度方法调节响应系统参数(即实现某种调节了的最优情况),使得同步误差减小,直到完全同步,即在实现同步的同时实现了对参数的估计。但是此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参数存在局部极小,则有可能得不到真实的参数值。另外, 混沌系统参数估计问题综述 吴 雷 李啟尚 (空军空降兵学院六系,广西 桂林 541003) 摘要: 混沌参数估计问题是混沌控制与同步中首要解决的课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对混沌系统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新的智能算法在参数估计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关键词: 混沌系统;参数估计;智能算法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133-022012年第30期(总第237期)NO.30.2012 (CumulativetyNO.237) 交流园地 E xchange Field

常见的几种加密算法

1、常见的几种加密算法: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RC2和RC4: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DES 快;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SA:由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DSS(数字签名标准);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目前AES 标准的一个实现是Rijndael 算法; BLOWFISH,它使用变长的密钥,长度可达448位,运行速度很快; 其它算法,如ElGamal钥、Deffie-Hellman、新型椭圆曲线算法ECC等。 2、公钥和私钥: 私钥加密又称为对称加密,因为同一密钥既用于加密又用于解密。私钥加密算法非常快(与公钥算法相比),特别适用于对较大的数据流执行加密转换。 公钥加密使用一个必须对未经授权的用户保密的私钥和一个可以对任何人公开的公钥。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私钥解密,而用私钥签名的数据只能用公钥验证。公钥可以被任何人使用;该密钥用于加密要发送到私钥持有者的数据。两个密钥对于通信会话都是唯一的。公钥加密算法也称为不对称算法,原因是需要用一个密钥加密数据而需要用另一个密钥来解密数据。

保守系统的混沌控制

第22卷第4期物理学进展Vol.22,No.4 2002年12月PROGRESS IN PHYSICS Dec.,2002文章编号:1000O0542(2002)04O0383O23 保守系统的混沌控制 许海波1,陈绍英2,3,王光瑞1,陈式刚1 (1.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100088; 3.呼伦贝尔学院物理系,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保守系统的混沌控制是一个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由于L iouv ille定理 的限制和初始条件的特殊作用,使得适用于耗散系统的混沌控制方法不能直接用于保守系 统。本文通过对耗散系统和保守系统混沌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保守系统混沌 运动的规律,总结了近期研究过程中一些典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综述了近年来保守系统混 沌控制的相关进展和我们在保守系统的混沌控制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保守系统混沌控制的 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沌控制;保守系统;标准映象;KAM环 中图分类号:O415.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是运动轨道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或对小扰动的极端敏感性。因此,混沌控制就成为混沌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混沌控制注重于分析混沌系统对外加驱动信号的响应,研究这种非线性响应规律,并考虑如何利用这种响应规律来影响和改造混沌运动将其引向人们所期望的目标。1989年,Hubler和L scher 发表了控制混沌的第一篇文章[1]。1990年,Ott,Grebogi和Yorke基于有无穷多的不稳定周期轨道嵌入在混沌吸引子中这一事实,通过对系统参数作小扰动并反馈给系统,实现了把系统的轨道稳定在无穷多不稳定周期轨道的一条特定轨道上。这就是著名的OGY 混沌控制方法(或称参数微扰法)[2]。之后,混沌控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蓬勃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混沌的方法[3~37]。混沌控制目标也由最初的不动点、低周期轨道的稳定发展到高周期轨道、准周期轨道的稳定;控制的对象也由最初的低维系统发展到高维系统,乃至于无穷维系统(时空混沌)[38~41]。混沌控制正在逐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收稿日期:2002O09O2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19835020,1992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No.1014720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资助项目(N o.20000440)

ASE128加密算法

ASE128加密算法 介绍: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一段代码,通常称为“密文”,使其只能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之后才能显示出本来内容,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达到保护数据不被非法人窃取、阅读的目的。该过程的逆过程为解密,即将该编码信息转化为其原来数据的过程。 技术分类 加密技术通常分为两大类:“对称式”和“非对称式”。 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通常称之为“Session Key ”这种加密技术现在被广泛采用,如美国政府所采用的DES加密标准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称式”加密法,它的Session Key长度为56bits。 非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个密钥,通常有两个密钥,称为“公钥”和“私钥”,它们两个必需配对使用,否则不能打开加密文件。这里的“公钥”是指可以对外公布的,“私钥”则不能,只能由持有人一个人知道。它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因为对称式的加密方法如果是在网络上传输加密文件就很难把密钥告诉对方,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有可能被别窃听到。而非对称式的加密方法有两个密钥,且其中的“公钥”是可以公开的,也就不怕别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时只要用自己的私钥即可以,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钥的传输安全性问题。 加密算法 一个加密系统S可以用数学符号描述如下: S={P, C, K, E, D} 其中 P——明文空间,表示全体可能出现的明文集合, C——密文空间,表示全体可能出现的密文集合, K——密钥空间,密钥是加密算法中的可变参数, E——加密算法,由一些公式、法则或程序构成, D——解密算法,它是E的逆。

当给定密钥kÎK时,各符号之间有如下关系: 常见算法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对称算法,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的对称算法,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RC2和RC4:对称算法,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DES 快; 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加密算法介绍及加密算法的选择

加密算法介绍及如何选择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介绍 一.密码学简介 据记载,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发明了置换密码。1881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电话保密专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方启用“恩尼格玛”密码机,密码学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于是在199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了“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民间力量开始全面介入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中,采用的加密算法有DES、RSA、SHA等。随着对加密强度需求的不断提高,近期又出现了AES、ECC等。 使用密码学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保密性:防止用户的标识或数据被读取。 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更改。 身份验证:确保数据发自特定的一方。 二.加密算法介绍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秘密钥匙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 对称钥匙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秘密钥匙,而且通信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并保持钥匙的秘密。 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采用的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是不同的。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用来对敏感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密,常用的算法包括: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AES 2000年10月,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宣布通过从15种侯选算法中选出的一项新的密匙加密标准。Rijndael被选中成为将来的AES。 Rijndael是在 1999 年下半年,由研究员 Joan Daemen 和 Vincent Rijmen 创建的。AES 正日益成为加密各种形式的电子数据的实际标准。 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于 2002 年 5 月 26 日制定了新的高级加密标准(AES) 规范。 算法原理 AES 算法基于排列和置换运算。排列是对数据重新进行安排,置换是将一个数据单元替换为另一个。AES 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执行排列和置换运算。 AES 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并且用 128 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与公共密钥密码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和替换输入数据。 AES与3DES的比较 非对称算法

【精选】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信息. 2)来自计算机: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以文件、数据库、多媒体等形式存在,也包括审计、日志等自动生成的信息. 3)来自物理世界:各类数字设备、科学实验与观察所采集的数据.如摄像头所不断产生的数字信号,医疗物联网不断产生的人的各项特征值,气象业 务系统采集设备所收集的海量数据等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现有数据处理技术大多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从数据库到大数据,看似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两者存在一些本质上区别。传统数据库时

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介绍 褚庆东 一.密码学简介 据记载,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发明了置换密码。1881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电话保密专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方启用“恩尼格玛”密码机,密码学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于是在199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了“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民间力量开始全面介入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中,采用的加密算法有DES、RSA、SHA等。随着对加密强度需求的不断提高,近期又出现了AES、ECC等。 使用密码学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保密性:防止用户的标识或数据被读取。 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更改。 身份验证:确保数据发自特定的一方。 二.加密算法介绍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秘密钥匙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 对称钥匙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秘密钥匙,而且通信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并保持钥匙的秘密。 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采用的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是不同的。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用来对敏感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密,常用的算法包括: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AES 2000年10月,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宣布通过从15种侯选算法中选出的 一项新的密匙加密标准。Rijndael被选中成为将来的AES。Rijndael是在 1999 年下半年,由研究员 Joan Daemen和 Vincent Rijmen 创建的。AES 正日益成为加密各种形式的电子 数据的实际标准。 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于 2002 年 5 月 26 日制定了新的高级加密标 准 (AES) 规范。 算法原理 AES 算法基于排列和置换运算。排列是对数据重新进行安排,置换是将一个数据单元替换为另一个。AES 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执行排列和置换运算。 AES 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并 且用 128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与公共密钥密码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和替换输入数据。 非对称算法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如下: 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 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编码学。 ECC

数字加密技术研究与分析

类型: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加密技术研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2) 第一章RSA公钥密码简介 (4) 1.1公开密钥密码系统 (4) 1.2RSA加密算法 (5) 1.3RSA公钥密码的安全 (8) 第二章RSA加密算法的有关数学知识 (10) 2.1数论 (10) 2.1.1 模运算 (10) 2.1.2素数 (10) 2.1.3最大公因子 (12) 2.1.4幂模运算 (14) 2.1.5 乘法逆元 (16) 2.2RSA中重要定理 (18) 2.2.1 费马定理 (18) 2.2.2 欧拉定理 (19) 2.2.3 欧几里德算法 (22) 第三章 MD5算法简介 (27) 3.1MD5算法的发展史 (27) 3.2MD5算法的应用 (28) 3.3MD5算法描述 (29)

3.3.1 MD5算法的步骤 (29) 3.3.2 MD5的压缩函数 (36) 3.4 MD5算法的安全 (41) 第四章 MD5算法在RSA算法中应用 (42) 4.1RSA算法加密文件 (42) 4.1.1 加密过程 (42) 4.1.2 解密过程 (43) 4.2文件的信息摘要 (46) 4.3MD5算法在RSA算法中的应用 (47) 4.4补充说明 (48)

第一章RSA公钥密码简介 1.1 公开密钥密码系统 一个好的加密算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这种能力:可以指定一个密码或密钥,并用它来加密明文,不同的密码或密钥产生不同的密文。这又分为两种方式: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所谓对称密钥算法就是加密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密钥算法就是加密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非常著名的pgp公钥加密以及RSA加密方法都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密钥,即公钥,与解密密钥,即私钥,是非常的不同的。从数学理论上讲,几乎没有真正不可逆的算法存在。 公钥密码又称为双钥密码和非对称密码,是1976年由Diffie和Hellman在其“密码学新方向”一文中提出的。他是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 图1.1.1给出了公开密钥加密过程。其中重要步骤如下: 1)网络中的每个端系统都产生一对用于它将接收的报文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密钥。 2)每个系统都通过把自己的加密密钥放进一个登记或者文件来公布告它,这就是公开密钥。另一个密钥则是私有的。 3)如果A想给B发送一个报瘪他就用B的公开密钥加密这个报文。 4)B收到这个报文后就用他的保密密钥解密报文。其他所有收到这个报文的人都无法解密它,因为只有B才有B的私有密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