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X线摄影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乳腺X线摄影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乳腺X线摄影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乳腺X线摄影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2010年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乳腺X线摄影技师专业考试大纲

(200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说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乳腺X线摄影技师专业大纲

第一章 X线物理学基础与防护

1.X线的产生与性质

(1)X线的产生

(2)X线的本质与特性

(3)X线强度

2.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相干散射

(2)光电效应

(3)康普顿效应

(4)电子对效应与光核反应

(5)相互作用效应产生的几率

3.X线的吸收与衰减

(1)距离的衰减

(2)物质吸收的衰减及其影响因素

(3)人体对X线的衰减

(4)X线的滤过

(5)X线诊断能量中的X线减弱

4.X线剂量单位

(1)照射量及照射量率

(2)吸收剂量及吸收剂量率

(3)吸收剂量与照射量关系

(4)剂量当量及剂量当量率

(5)比释动能及比释动能率

5.X线对人体的危害

(1)辐射的生物效应

(2)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3)组织对X线照射的感受性(4)慢性小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5)辐射效应的危险度

6.X线防护

(1)X线防护原则

(2)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对被检者的防护

(4)X线屏蔽防护

第二章X线照片影像形成1. 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1)摄影的基本概念

(2)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2.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1)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2)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

(3)密度与感光效应

(4)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5)适当密度的定义

3. X线照片影像的对比度

(1)对比度的概念

(2)影响照片影像对比度的因素4. 散射线及其消除

(1)散射线的产生及散射线含有率(2)影响散射线含有率的因素(3)散射线的消除

5. 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

(1)锐利度的概念

(2)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3)密度、对比度、锐利度的关系

6.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

(1)颗粒度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斑点(噪声)

7. X线照片影像的放大与变形

(1)影像放大与变形的概念

(2)影像的放大

(3)影像的变形

8. X线照片影像的对称、重叠和切线效果(1)影像的对称关系

(2)影像重叠效果

(3)切线效果

第三章数字X线摄影

1. 数字影像的基本概念

(1)模拟影像与数字影像

(2)数字成像的基本用语

(3)数字图像的形成

(4)影响数字成像质量的因素

2. 计算机X线摄影(CR)

(1)CR的临床应用

(2)CR系统的构造

(3)CR成像的基本原理

(4)CR影像的读取

(5)四象限理论

(6)CR图像识别技术

(7)CR图像处理技术

3. 数字X线摄影(DR)

(1)数字X线摄影(DR)的优点

(2)DR成像的转换方式

(3)非晶硒探测器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4)非晶硅探测器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5)CCD探测器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第四章医用X线胶片及其冲洗

1. 医用X线胶片

(1)医用X线胶片种类及其性能

(2)医用X线胶片结构

(3)医用X线胶片的保存

(4)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及潜影的形成

2. 增感屏

(1)增感屏结构

(2)增感屏的种类

(3)增感屏性能

3.医用X线胶片的特性曲线及其测量

(1)特性曲线及其特性值

(2)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测定方法

4.自动冲洗机及激光打印机

(1)自动冲洗机应用的特点

(2)自动冲洗机结构

(3)激光打印机

第五章影像质量评价与质量管理程序1.影像质量的评价

(1)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2)影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3)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

2. 影像质量的管理程序及方法

(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程序

(3)质量管理方法

第六章乳腺正常解剖与平片所见

1. 乳腺正常解剖

(1)乳腺正常解剖

(2)副乳的概念

2.正常乳腺X线平片的表现

(1)正常乳腺平片的X线表现

(2)乳腺的X线分型

(3)乳腺的组织密度

3.乳腺影像诊断常用检查方法

(1)乳腺X线平片检查的适应症

(2)乳腺B超(彩超)检查的适应症

(3)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

4.全数字乳腺摄影

(1)全数字乳腺机的基本原理与传统乳腺机之不同

(2)与传统乳腺机相比全数字乳腺机在摄影方面的优势

(3)与传统乳腺机相比全数字乳腺机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优势

(4)与传统乳腺机相比全数字乳腺机在资料存储、管理和传输方面的优势

第七章乳腺X线诊断基础

1.乳腺临床资料的采集及其纪录决

(1)1乳腺疾病临床表现资料的采集

(2)摄影技师对病史的补充纪录

(3)乳腺癌的临床概要

2.乳腺X线诊断基础与分析

(1)乳腺组织学及激素对其的影响

(2)乳腺组织结构与X线影像密度

(3)乳腺实质的X线分型

(4)乳腺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3.乳腺X线诊断术语及报告书写规范

(1)诊断描述及报告用语

(2)报告书写规范

第八章乳腺摄影X线机

1.概述

(1)软组织X线摄影

(2)乳腺X线摄影机的发展历程

(3)乳腺X线摄影系统的构成

2.乳腺摄影机的X线发生系统

(1)X线管

(2)X线的滤过

(3)高压发生部分

(4)自动曝光控制

3.乳腺摄影机的专用支架

(1)立柱

(2)活动支架

(3)组合机头

(4)摄影平台

4.数字乳腺摄影机的影像检出系统

(1)CCD探测器

(2)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

(3)相位对比乳腺摄影(Phase Contrast Mammography,PCM)(4)工作站

5.乳腺摄影机的附属装置

(1)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 Aided Detection,CAD)

(2)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igital Tomosynthsis)

(3)活检装置

第九章乳腺癌X线摄影普查的有效性分析

1.乳腺癌流行病学分析

(1)美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2)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分析

2.乳腺癌X线摄影普查的有效性分析

(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析

(2)瑞典乳腺癌X线摄影普查前后二十年随访调查

(3)美国乳腺癌X线摄影普查对乳癌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4)荷兰城镇妇女乳腺癌X线摄影普查及其对乳房癌死亡率的影响

第十章乳腺摄影技术与影像标准

1.概述

(1)乳腺摄影体位的命名

(2)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

(3)乳房压迫

2.摄影体位选择

(1)内外斜位(MLO)

(2)头尾位(CC)

(3)附加体位

(4)人工(植入物)乳腺成像(The augmentedbreast ID)

(5)乳房切除术后成像

3.乳腺影像的综合

评价标准

(1)内外斜位的综合评价标准

(2)头尾位的综合评价标准

4.影响乳腺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1)压迫

(2)曝光

(3)对比度

(4)清晰度

(5)噪声

(6)伪影

(7)准直

第十一章乳腺摄影(屏/片系统)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相关人员的职责

(1)登记员的职责

(2)放射医师的职责

(3)放射技师的职责

(4)医学物理师的职责

2.乳腺摄影的质量控制要点

(1)引言

(2)放射技师质量控制项目及所需时间

(3)乳腺摄影质量控制的要点

3.乳腺摄影质量控制(QC)的实施细则

(1)暗室清洁

(2)冲洗机质量控制

(3)增感屏的清洁

(4)模体影像

(5)暗室灰雾

(6)屏/片密着程度

(7)压迫

(8)观片灯和观察条件

第十二章数字乳腺摄影的成像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1.数字乳腺摄影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1)噪声

(2)对比度、密度和图像显示层次要求(3)清晰度

(4)伪影

2.数字乳腺摄影的质量控制检测

(1)探测器的背景噪声

(2)系统线性和自动动态范围控制

(3)影像探测器可重复性和像素值一致性(4)成像板流通量和影像重建时间

(5)激光束功能(CR)

(6)空间分辨率

(7)金属网测试和探测器分辨率一致性(8)低对比感度/探测能力

(9)距离精度测量和高宽比测试

(10)擦除周期的完全性

(11)剂量检测

(12)胸壁侧漏掉的组织

(13)探测器单元失效(DR系统)

(14)未修正的探测器故障单元(DR系统)(15)其他放射源的影响(CR系统)(16)潜影的淡化(CR系统)

(17)曝光时间

(18)伪影评估

3.乳腺摄影影像的显示

(1)显示器的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

(2)激光打印机的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4.数字乳腺摄影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1)每天质量控制的实施项目

(2)每周质量控制的实施项目

(3)每季度质量控制的实施项目

(4)每年质量控制的实施项目

第十三章乳腺摄影的剂量评估

1.乳腺摄影的辐射风险

(1)概述

(2)乳腺摄影检查的代价与利益分析

(3)乳腺摄影剂量的影响因素

(4)乳腺摄影为什么使用“平均腺体剂量”的概念2.剂量评估方法

(1)平均腺体剂量的获取

(2)必要的测量

(3)应用剂量

(4)剂量推荐值和剂量调查值

第十四章双面读取乳腺CR技术

1.CR摄影基础

(1)CR影像的获取

(2)CR影像的生成

(3)IP板的构造

(4)CR摄影系统的性能

(5)CR摄影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

2.双面读取CR系统

(1)双面IP板的构造

(2)双面读取CR阅读器的构造特点

(3)双面读取CR系统的性能优势

(4)双面读取CR系统临床应用

(5)双面读取CR系统图像处理的临床应用

(6)双面读取乳腺摄影质量控制特点

3.CR摄影系统质控常识

(1)环境条件的控制

(2)技术人员的管理

(3)系统设备的控制

第十五章数字化乳腺成像特点及新进展1.数字化乳腺机的成像原理及其临床特性(1)乳腺各种检查方法及其优势

(2)模拟与数字乳腺检查方法的比较

(3)数字化乳腺成像的原理及构成

(4)数字化乳腺设备的成像介质

2.数字化乳腺机区别于模拟机的特点

(1)衡量数字化乳腺成像的标准

(2)衡量数字化乳腺摄影剂量的参数及意义3.数字化图像处理与图像存储

(1)数字化图像处理

(2)数字化图像存储

4.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开发

(1)ECS

(2)球管的镜像记忆

(3)球管回缩

5.数字化乳腺机的二维定位

(1)原理

(2)流程

(3)注意事项

(4)手术适应症

6.数字化乳腺机上进行的三维穿刺

(1)原理

(2)流程

(3)注意事项

(4)手术适应症

(5)数字平板的乳腺穿刺操作及其与其它产品的区别

第十六章相位对比(PCM)乳腺摄影技术

1.概述

(1)相位对比成像技术研发简史

(2)相位对比成像技术的不同研发阶段

2.相位对比成像原理

(1)X线作为波的两种特性

(2)相位对比成像和吸收对比成像

3.相位对比技术在X线诊断上的运用

(1)X线的折射是相位对比技术的基本要素

(2)相位对比带来边缘增强效应

(3)用于乳腺X线诊断的原因

(4)合理运用于乳腺X线诊断的几个重要环节

4.PCM乳腺X线摄影系统的组成

(1)系统组成

(2)各组件性能

5.PCM相位对比乳腺摄影系统的特点

(1)25微米超高精度像素尺寸

(2)独特的放大再还原程序,获得近7000万的超大像素矩阵

(3)使用空隙法去除散射线,无需使用滤线栅

6.PCM相位对比乳腺摄影系统和其他乳腺系统的应用比对

(1)PCM和传统S/F屏片乳腺系统的临床对照结果

(2)PCM和DR乳腺系统以及50微米CR乳腺系统的实验室对照结果

第十七章乳腺摄影屏/片系统的技术特点与要求1.乳腺钼靶检查概述

(1)乳腺组织特征及乳腺检查的由来

(2)乳腺射线摄影特征及乳腺影像质量要求

2.乳腺胶片的特点

(1)乳腺胶片的结构及技术特征

(2)乳腺X线胶片的种类及特性

(3)柯达MIN-R EV 系列特色

3.乳腺增感屏/暗盒

(1)乳腺增感屏的种类

(2)乳腺增感屏的特性

(3)增感屏的作用

(4)乳腺暗盒

(5)乳腺增感屏及暗盒的使用

4.乳腺胶片自动冲洗

(1)乳腺冲洗机的特点

(2)乳腺冲洗药液的性能与管理

(3)乳腺胶片冲洗工艺

5.乳腺摄影的质量分析

(1)对比度

(2)清晰度

(3)噪声与伪影

(4)乳腺片的观片条件观片环境

第十八章全数字化乳腺摄影X线机

1.概述

2.数字探测器

(1)间接转换数字探测器

(2)直接转换数字探测器

(3)数字探测器的像素设计(4)像素尺寸要求

(5)视野要求

3.探测器性能的主要指标(1)调制传递函数(MTF)(2)探测量子效率(DQE)(3)动态范围

(4)X线量子探测效率4.X射线源

5.自动曝光控制

6.乳腺压迫

7.小结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 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臵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臵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臵: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臵投照,如遇特殊病例,

X线摄影技术篇

X线摄影技术篇(1) 第Ⅰ章概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 1.1 X线的产生 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 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 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如果一个电子与原子核相撞,其全部动能丢失转换为X线光子,其最短波长(λmin)为 λmin=hc/kVp=1.24/kVp(nm)(1) 可见连续X线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 2.2特征放射 特征放射又称标识放射,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而产生的一种放射方式。一个常态的原子经常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它永远保持其内层轨道电子是满员的。当靶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被高速电子击脱时,K层电子的空缺将由外层电子跃迁补充,外层电子能级高,内层电子能级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的能量作为X线光子释放出来,产生K系特性放射。若是L层发生电子空缺,外层电子跃迁时释放的X线,称L系特性放射。 特征放射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能量无关,只服从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同种靶物质的K系特性放射波长为一定数值。管电压在70kVp以上,钨靶才能产生特征X 线。特征X线是叠加在连续X线能谱内的。 3.X线的本质与特性 3.1 X线的本质 X线是一种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微粒辐射,二是电磁辐射。X线属电磁辐射的一种,具有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这是X线的本质。 ·X线的微粒性:把X线看作是一个个的微粒—光子组成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动质量,但无静止质量。X线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微粒性,每个光子具有一定能量,能产生光电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等现象。 ·X线的波动性:X线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它以波动方式传播,是一钟横波。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3.2 X线特性 X线特性指的是X线本身的性能,它具有以下特性: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之上肢X线摄影 1肘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 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 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 -170 ° (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 【质控要点】 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肘关节 ---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 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 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肩关节 --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评价标准】 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n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 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与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就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就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与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

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与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与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她位置,如切线、轴位等。

X线摄影技术模拟试题(3)

X线摄影技术模拟试题(3) 1. 与X线的产生条件无关的因素是 A. 电子源 B. 高真空度 C. 高压电场 D. 电子的骤然减速 E. 阳极散热 正确答案:E 2. 在管电压与管电流相同时,与连续X线强度有关的是 A. 靶面的倾角 B. 管内真空程度 C. 靶物质的厚度 D.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D 3. 决定X线性质的是 A. 管电压 B. 管电流 C. 毫安秒 D. 曝光时间 E. 摄影距离 正确答案:A 4. 又被称为“散射效应”的是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 C. 康普顿效应 D. 电子对效应 E. 光核反应 正确答案:C 5. 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 C. 光核反应 D. 电子对效应 E. 康普顿效应 正确答案:E 6. 关于X线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X线管电压增高,X线波长变短 B. 高压波形不影响X线强度 C. X线质是由管电压决定 D. X线量用管电流量mAs表示 E. X线质也可用HVL表示 正确答案:B 7. 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 A. X线频率 B. X线波长 C. X线能量 D. 物质和距离 E. X线是电磁波 正确答案:D 8. 腹部X线摄影能显示肾轮廓的原因,与下列组织有关的是 A. 尿 B. 空气 C. 血液 D. 肌肉 E. 脂肪 正确答案:E 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阶段是 A. 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B. X线透过被照体照射到屏/片体系之后 C. X线光学密度影像经看片灯光线照射之后 D. X线→被照体→屏/片体系→显影加工之后 E. X线影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影像之后正确答案:D 10. 关于被照体本身因素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越高,射线对比度越高 B. 组织密度越大,造成的对比越明显 C. 原子序数、密度相同,对比度受厚度支配 D. 被照体组织的形状与对比度相关

X线摄影技术篇

X线摄影技术篇 第Ⅰ章概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 1.1 X线的产生 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 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 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如果一个电子与原子核相撞,其全部动能丢失转换为X线光子,其最短波长(λ min)为 λ min=hc/kVp=1.24/kVp(nm)(1) 可见连续X线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 2.2特征放射 特征放射又称标识放射,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而产生的一种放射方式。一个常态的原子经常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它永远保持其内层轨道电子是满员的。当靶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被高速电子击脱时,K层电子的空缺将由外层电子跃迁补充,外层电子能级高,内层电子能级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的能量作为X线光子释放出来,产生K系特性放射。若是L层发生电子空缺,外层电子跃迁时释放的X 线,称L系特性放射。 特征放射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能量无关,只服从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同种靶物质的K系特性放射波长为一定数值。管电压在70kVp以上,钨靶才能产生特征X线。特征X线是叠加在连续X线能谱内的。 3.X线的本质与特性 3.1 X线的本质 X线是一种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微粒辐射,二是电磁辐射。X线属电磁辐射的一种,具有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这是X线的本质。 ·X线的微粒性:把X线看作是一个个的微粒—光子组成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动质量,但无静止质量。X线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微粒性,每个光子具有一定能量,能产生光电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等现象。 ·X线的波动性:X线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它以波动方式传播,是一钟横波。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3.2 X线特性

X线摄影技术

X线投照技术 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

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X线摄影技术

1 在X线的产生中,哪一个是无须具备的条件( )A.电子源 B.高真空 C.阳极旋转 D.电子的高速运动 E.电子的骤然减速 2 在X线管中,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动能,决定于( ) A.管电流大小 B.管电压大小 C.灯丝电压大小 D.靶物质的性质 E.以上都不是 3 只用X线的微粒性不能作出完善解释的现象是( ) A.X线激发荧光现象 B.X线反射现象 C.X线负气体电离现象 D.X线衍射现象 E.X线散射现象 4 X线摄影利用的X线特性是( ) A.折射作用 B.生物效应 C.感光作用 D.反射作用 E.着色作用 5 X线透视利用的X线特性是( ) A.折射作用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生物效应 E.着色作用

6 关于X线产生原理,错误的叙述是( ) A.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相互能量转换的结果 B.利用靶物质轨道电子结合能 C.利用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D.利用阳极靶的几何外形和倾斜角度 E.利用靶物质的核电场 7 关于连续放射,正确的叙述是( ) A.高速电子在改变方向时因能量增加而增速 B.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内层轨道电子的结果 C.只服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 D.产生的辐射波长呈线状分布 E.以上都是错误的 8 关于特性放射,正确的叙述是( ) A.是在靶物质的原子壳层电子的跃迁中产生的 B.产生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D.产生的辐射波长呈分布很广的连续X线谱 E.以上都是正确的 9 不属于电磁辐射的是 ( ) A.可见光 B.紫外线 C.X线 D.β射线 E.γ射线 10 诊断用X线的波长范围是( ) A.0.01~0.0008cm B.750~390nm C.390~2n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