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废复习提纲讲解

固废复习提纲讲解

固废复习提纲讲解
固废复习提纲讲解

第一章绪论

【概念】固体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

清洁生产“3R”原则“3C”原则“3化”原则

全过程管理

【其它】

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污染控制策略;固体废物管理法规的发展;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标准。

1、固体废物的定义: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日常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泥状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

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废物名录或国家规定的危险危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主要特征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

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易爆性。

2、固体废物与高浓度废水怎么区分?固体废物与废气怎么区分?

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由于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在我国归入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放错地点的原料”,“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固体废物的四个主要特征

1)、时间性: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2)、空间性:某过程产生的废物往往会是另一过程的原料

3)、再生低成本性:一般比利用自然资源

4)、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4、固体废物的分类:

化学性质:有机固体废物&无机固体废物

污染特性: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来源:工矿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其它固体废物

按形态:固态&半固态&容器中的液态或气态

《巴塞尔公约》危险废物名录:45类中国危险废物名录:47类

5、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水、气和土壤进行。

6、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从两个方面控制污染:

(1)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2)防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7、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

强调三个重点: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清洁生产:通过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换产品等来减少或避免固体废物的产生

8、“3化”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先减量,减不下来的资源化,无法资源化的实现无害化。

“3R”原则:减少产生,再使用,再循环,包含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经的理念。最终目标是实现循环绿色经济,即只用少量的自然资源就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C ”原则: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

全过程管理:严格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手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每个环节作为污染源进行控制。

9、污染控制标准:废物处置标准:《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设施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综合利用标准:污泥农用标准

分类标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试行)》等

方法标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10、“洋垃圾”事件,其实质就是有害废物的非法越境转移。

11、为什么会出现非法“进口”垃圾的行为?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法规标准不完善,有漏洞;

2、进出口商可以从中牟利;对出口商来说可节约垃圾回收费用,还可赚取一定利润。对进口商而言,从洋垃圾中回收有价值物料牟取暴利的同时,又大多不必承受防治污染的费用。

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13、城市矿山的开采:

1)、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

2)、再制造:部件的再使用

3)、建立产业链、循环经济工业园

4)、建立以废料为原料的工业

1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15、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如何理解固体废物的二重性?

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动植物及部分微生物生长,造成重金属等污染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散发出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或粉尘,破坏大气结构,影响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呼吸道功能;造成水污染。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运

1、城市垃圾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贮存、清运、转运

2、垃圾收集原则:谁污染谁治理

固体废物收集方式:

分类收集:是降低废物处理成本、简化处理工艺、实现综合治理的前提

混合收集:简单易行,收集费用低、不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

定期收集:易安排, 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大型垃圾

不定期收集:非连续生产工艺和季节性生产或量小的废物

固体废物收集总的原则是:收集方法应尽量有利于固体废物的后续处理,同时兼顾收集方法的可行性。

3、常用的几种垃圾分类贮存方式:

两类贮存—可燃垃圾与不可燃垃圾

三类贮存—可燃物、塑料、不可燃物(玻璃、陶瓷、金属)

四类贮存—可燃物、金属类、玻璃、陶瓷塑料及其他不燃物

五类贮存—可燃物、金属类、玻璃、陶瓷塑料类及其他不燃物、含重金属的干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等危险废物

4、城市垃圾贮存方式: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

5、垃圾收运路线一般有四种方案:

(1)固定路线收运(3)车辆满载法

(2)大路线收运(4)固体工作时间法

6、转运:它是指利用中转站将从各分散收集点较小的收集车清运的垃圾转装到大型运输工具并将其远距离运输至垃圾处理利用设施或处置场的过程。

转运站(即中转站):就是指进行上述转运过程的建筑设施与设备。

7、由于危险废物固有的属性包括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或其他特性,可导致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因此。在其收、存及转运期间必须注意进行不同于一般废物的特殊管理。

8、计算垃圾日产生量(W):W=RCYP

W:每天产生的垃圾量,t/d

R:服务范围内居住人口数

C:人均垃圾产量

Y: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1.1~1.5)

P:居住人口变动系数(1.02~1.05)

9、清运操作方法:移动容器操作(搬运式和交换式)和固定容器操作

10、垃圾收集系统可分解为哪些单元时间过程:

将收集系统分解为四个单元过程,即装载(集装)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和非收集时间(其它用时)。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概念】压实压缩比硬度破碎比破碎段低温破碎筛分效率等降比重介质加重质磁流体磁流体动力分选

【理论和方法】

压实效果的度量;压实设备评价、影响破碎效果的因素、破碎方法及工艺、常见分选方法及原理、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磁流体分选原理;常见分选设备、固体废物水分存在方式、脱水浓缩方法及常见机械。

1、破碎是指利用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破碎成小块的过程。

2、磨碎是指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3、影响物料破碎效果的因素:

硬度、韧性、解理、结构缺陷

4、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后产物粒度的比值称为破碎比

5、固体废物每经过一次破碎机或磨碎机称为一个破碎段。

6、重力分选:根据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重力、介质动力、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

7、磁流体是在磁场中能够产生磁效应的流体。当把磁流体置于不均匀磁场(或磁场和电场的联合场)中作为分选介质利用其似加重的性质进行不同物质分离的方法称为磁流体分选法。分为:

磁流体静力分选法:磁流体静力分离法是在不均匀磁场中,以磁流体做为选介质,根据矿物之间的密度和磁化率不同而进行分离,(上浮或下沉)的一种分离法。

磁流体动力分选法:是在磁场与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以强电解质溶液作为分选介质根据矿物之间密度、磁化率和导电率的差异而使不同矿务分离的一种选矿方法.

8、破碎方法:干式破碎、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

9、常见破碎设备: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剪切破碎机

、辊式破碎机、粉磨机

10、筛分: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

11、固体废物筛分,最常见的筛分设备:(1)固定筛、(2)滚筒筛⑶振动筛⑷共振筛

12、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介质称为重介质,包括重液和重悬浮液两种流体。

13、固体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间隙水、毛细管水、表面吸附水、内部水

14、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压实、破碎、分选和脱水

15、固体废物脱水方法有浓缩脱水和机械脱水。

16、主要脱水设备及适用范围。

真空过滤机(适于各种污泥的脱水)、板框压滤机(适于各种污泥的脱水)、滚压带式压滤机(不适于黏性较大的污泥脱水)、离心过滤机(不适于含沙量高的污泥)、造粒脱水机(适于含硫污泥的脱水)。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

【概念】浮选浮选剂正浮选反浮选浸出浸出剂

酸浸碱浸盐浸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等

【方法原理】

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浮选原理、浮选机的基本要求

浸出效果的衡量和影响浸出效果的因素

浸出方法的分类及每种方法的原理

目的组分分离提取方法及原理

1、浮选原理:固体废物与水形成料浆/浮选药剂/扩大不同组分的可浮性差异/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目的颗粒粘附在气泡上上浮

浮选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浮选是在水介质中进行的。

正浮选:将有用物质浮入泡沫产物,无用物质留在料浆中

反浮选:将无用物质浮入泡沫产物,有用物质留在料浆中

2、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物料性质、药剂条件、操作条件

3、浮选设备:机械搅拌式、充气搅拌式、充气式、气体析出式

4、浮选药剂: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5、浮选工艺:调浆、调药、调泡

调浆:调节浮选前料浆浓度。

调药:调整浮选过程药剂。

调泡:调节浮选气泡的过程

6、溶剂浸出:用适当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相关组分有选择性地溶解的物化过程。

7、浸出目的:使物料中有用成分或有害成分能选择性地、最大限度地从固相转入液相

浸出过程取决于两个阶段:溶剂向反应区的迁移、界面上的化学反应

浸出过程又可细分为以下阶段:外扩散、化学反应、解吸、反扩散

8、浸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溶解过程,根据物料(溶液)和溶剂的相互特性,可分为物理溶解过程和化学溶解过程

9、物理溶解过程:指溶质在溶剂作用下仅发生晶格破坏,不破坏离子或原子间化学键,是一种可逆过程,溶质可以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10、化学溶解过程:指溶剂与物料的相关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进入液相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逆过程,主要有交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

11、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

1)物料粒度及其特性:粒度细、比表面积大的物料浸出率高

2)浸出温度:浸出化学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浸出压力:浸出速率随压力增加而加快

4)搅拌速度:加强搅拌可减小扩散层厚度,从而提高扩散速率

5)其它因素的影响:溶剂浓度大,浸出速率大、固液比小,有利于浸出

料浆中的氧分压大,有利于氧化浸出

12浸出工艺:根据浸出液与被浸废料的相对运动方式:顺流浸出、错流浸出、逆流浸出

根据浸出过程中被浸废料的运动方式

13、渗滤浸出:将浸出剂溶液通过物料层来实现,有就地浸出、堆浸和槽浸等方法,就地浸出针对堆存多年废物堆

14、搅拌浸出:浸出时物料和浸出剂同时流动,通过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来加快浸出

浸出设备:渗滤浸出槽、机械搅拌浸出槽、空气搅拌浸出槽、流态化逆流浸出塔、高压釜

15、浸出方法:酸浸、碱浸、盐浸、水浸

16、稳定化/固化处理目的:是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少他在贮存或填埋处置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潜在危险。

途径:化学转变、物理过程

17、稳定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过程。包括化学稳定化&物理稳定化两种技术。

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处理技术。

18、固化过程:利用添加剂改变废物的工程特性的过程。

19、固化剂:固化所用的惰性材料。

20、限定化:将有毒化合物固定在固体粒子表面的过程。

21、包容化:用稳定剂/固化剂凝聚,将有毒物质或危险废物颗粒包容或覆盖的过程。

22、稳定化/固化产物应具备一定的性能,即①抗浸出性;②抗干湿性、抗冻融性;③耐腐蚀性、不燃性;④抗渗透性;⑤足够的机械强度。

23、稳定化技术主要有重金属的化学稳定化技术、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解毒技术

24、固体废物固化处理的方法:根据固化基材及固化过程的不同,常用的固化处理方法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沥青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胶结固化、玻璃固化、陶瓷固化等

第五章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

【概念】堆肥化厌氧消化浸出率增容比

【方法原理】

堆肥原理;厌氧消化原理;微生物浸出机理

1、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以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对象,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使之转化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物质的过程。

2、堆肥化: 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3、厌氧消化: 也称厌氧发酵,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变为CH4和CO2的过程

4、微生物浸出: 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将废物中目的元素转变为易溶状态并得以分离的过程

5、好氧堆肥化能提供杀灭病原体所需要的热量,(病原体)细胞的热死主要是由于酶的热灭活所致。其依据的理论主要是热灭活理论。

6、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物理学指标:气味/粒度/色度;化学指标:pH/COD/BOD /VS/碳氮比/氮化物/腐殖酸;生物学指标:呼吸作用/生物活性/发芽指数;工艺指标:温度、耗氧速率400mg/(kg·h)

7、堆肥分类:

a、好氧堆肥(高温堆肥):在通气条件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

解有机物。

特点:一般在55~60℃时比较好,有时可高达80~90℃,堆制周期短,也称为高温堆肥或高温快速堆肥。

b、厌氧堆肥:是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借助厌氧微生物发酵堆肥。

特点:堆制温度低,工艺较简单,成品堆肥中氮素保留比较多,但堆制周期过长,需3~12个月,异味浓烈,分解不够充分。

8、好氧堆肥过程:潜伏阶段、中温阶段、高温阶段、腐熟阶段

9、好氧堆肥工艺:

前处理:分选、破碎、筛分、混合、养分及水分调节

主发酵:发酵仓或露天堆积,强制或翻堆供氧,4-12d

后发酵:进一步分解难分解有机物,静态堆肥,20-30d

后处理:分选去除玻璃、金属、小石块,加入N、P、K制复肥

脱臭: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等。化学除臭剂、碱、水溶液过滤、沸石吸附等

贮存:夏冬需贮存,容纳6个月的设备;干燥透气

10、影响好氧堆肥的因素,通风操作具有哪些作用?

供氧量、含水率、温度和有机物含量、颗粒度、C/N和C/P比,PH

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是堆层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掉,达到调节堆温和堆内水分含量的双重目的,可避免后期堆肥温度过高。

11、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

(1)水解(液化)阶段:微生物的孢外酶,将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分解成单糖和二糖进而形成丙酮酸,蛋白质转化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也就是说,将固体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物质。

(2)产酸阶段:上一阶段的液化产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在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其中以有机酸尤其是乙酸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左右。

(3)产甲烷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完成。它们利用一碳化和物、一酸和氢气产生甲烷。在这一阶段,前面所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几乎有90%可以转化为甲烷,其余10%则被甲烷菌作为自身的养料进行新陈代谢。

第七章固体废物的热处理

1、停留时间、温度及湍流度和空气过量系数成为“3T1E”要素,是反映焚烧炉性能的主要指标

2、烟气温度计算:输入热量总和=输出热量总和

输入热量:空气、垃圾焚烧热

输出热量:烟气、炉渣、辐射和传导损失的热损失

3、焚烧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贮存烟气中

4、焚烧效果评价:

a 、目测法,肉眼观测

b 、热灼减量率法:指焚烧残渣经灼烧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

c 、二氧化碳法:烟道排放气中CO2浓度占CO2和CO 浓度之和的百分比

二氧化碳相对浓度越高,固废焚烧越完全,焚烧效率越高

d 、有害有机物破坏去除率:指焚烧过程中有害有机物减少的质量占固体废物所含有害有机物质量的百分数

5、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

6、气化是指固体燃料在一定温度、压强和O2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氧化的热化学反应过程。

7、热值—生活垃圾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生活垃圾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

热值中包含烟气中的潜热为高位热值;

8、焚烧---将固体废弃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

9、 三要素:可燃物质 、助燃物质 、引燃火源

10、二噁英的产生途径及控制措施?

产生途径:1、是在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微量PCDDS 物质或其前驱体物质,当焚烧不完全时这些物质会进入焚烧烟气;

2、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一些PCDDS 物质的驱体物质等可能生成PCDDs 物质,在焚烧不完全时进入烟气;

3、可能的途径就是炉外生成PCDDs 物质。

措施:严格控制焚烧炉燃烧室温度和固体废物、烟气的停留时间,以避免或减少PCDDs 物质的炉外生成;对烟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微量PCDDs 物质,如利用活性炭或多孔性吸附剂等净化去除PCDDs 物质。

11、烟气中的SOx 、NOx 、HCl 的净化方式?

主要通过吸附、吸收、氧化还原等技术途径净化 12、烟气脱硫技术? 干法、半干法、湿法工艺 13、烟气除尘技术?

旋风/静电除尘、湿式洗涤、半干湿/干式洗涤、布袋过滤、活性炭吸附

14、焚烧技术:

层状燃烧技术 、流化燃烧技术 、旋转燃烧技术 及特点

15、机械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的特点

a 机械炉排焚烧炉: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焚烧效率和热回收效率高、对垃圾适应性强。炉排材质要求高、设备造价昂贵、一次性投资大

b 流化床焚烧炉:固废焚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宽、污染物排放少、热强度高、适合燃烧低热值物料。

c 回转式焚烧炉:对固废适应性广、故障少、可连续运行,占地面积大、热效率低、成本高

16、焚烧过程的影响因素

焚烧炉类型、固体废物性质、物料停留时间、焚烧温度、供氧量、物料的混合程度等。其中停留时间、温度、湍流度和空气过剩系数就是人们常说的“3T+3E ”,他们既是影响固体废物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反映焚烧炉工况的重要技术指标。

100%c m m R m -=?渣灰渣

17、热解与焚烧相比具有的优点

a、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以燃料气、燃料油和炭黑为主的储存性能源;

b、由于是无氧或缺氧分解,排气量少,因此,采用热解工艺有利于减轻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

c、废物中的硫、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大部分被固定在炭黑中;

d、由于保持还原条件。Cr3+不会转化为Cr3+;

e、NOx的产生量少;

18、适用于热解处理的固废类型有哪些

城市垃圾的热解、废塑料的热解、污泥的热解、废橡胶的高温热解、农林废弃物的热解、19、污泥浓缩的方法有哪些

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三种

第八章、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

1、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以保证有害物质现在和将来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

2、卫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污染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3、废物渗滤液:是指废物在填埋或堆放过程中因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或废物中的游离水、降水、径流及地下水入渗而淋滤废物形成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4、填埋场的类型及特点类型:

按结构分:衰竭型填埋场、封闭型填埋场;

按填埋地形分:山谷型、坑洼型、平原型;

按废物降解机理:好氧型填埋场、准好氧型、厌氧型填埋场。

5、防渗结构及防渗材料有哪些

结构:按铺设时间不同可分为场区防渗和终场防渗。场区防渗可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

防渗材料:天然防渗:粘土、亚粘土和膨润土等。

改良型衬里防渗:有机、无机人工添加剂,粘土——膨润土改良型衬里;粘土——石灰、水泥改良型;

人工合成膜防渗: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异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乙丙橡胶、氯丁橡胶、热塑性合成橡胶、氯醇橡胶。

6、渗滤液的主要成分及处理方式合并和单独处理(土地法、生物法、物化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