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后管理报告

投后管理报告

投后管理报告
投后管理报告

现金流量分析具有以下作用:

1、对获取现金的能力作出评价;

2、对偿债能力作出评价;

3、对收益的质量作出评价;

4、对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作出评价。

现金流量的分析经营活动

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行为控制管理方法

要想协调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投资方的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求被投资企业要先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投资资金管理和投资指标的合理设定三方面着手,实现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控制。

投资方;被投资企业;投资行为;控制管理;投资指标

投资方作为被投资企业的出资者,必然关注被投资企业行为,而被投资企业由于“内部人利益”的存在,其投资可能偏离投资方的整体目标,甚至严重侵害投资方利益。为解决投资方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矛盾,实现投资方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必须理清投资方投资控制的原因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要求被投资企业要从法人治理结构、投资资金管理和投资指标的设定三方面优化投资控制管理对策。

一、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行为控制管理的原因和目标

(一)原因

投资方为被投资企业的出资者,为确保自己的资产用于有效而正确的项目上,投资方必须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控制,以保障投资方的利益。

1.作为出资人,投资方需要对其投资行为进行控制

从法律意义上讲,被投资企业均是独立的法人,它们不仅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而且还拥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而从产权关系上讲,投资方是出资人,被投资企业是被投资方。正是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被投资企业不能脱离投资方的核心领导去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投资活动,而是需要遵循投资方统一的财务战略安排。投资方为了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势必会以最大股东的身份对被投资方的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投资活动的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投资方必须监控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因为被投资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

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投资方难以对被投资企业的众多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而且这些子公司经营情况的反馈和财务信息传递渠道长、传递速度慢,使投资方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内外的环境变化,导致信息失真,由此造成决策不当。另一方面,多级法人治理结构还会导致被投资企业“内部人利益”强化效应。由于被投资企业法人地位,其局部利益往往与被投资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因而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会过分关注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当与投资方的利益取向相悖时,不惜以损害投资方的利益为代价。为追求被投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甚至通过高负债的财务杠杆进行高速扩张,高负债意味着高风险,若被投资企业无力偿还负债,投资方

的财务危机一触即发。因此,投资方必须对子公司的投资行为加以控制监管。

3.被投资企业过多设立孙公司累积投资风险,需要投资方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

为达到少出资而控股的目的,被投资企业一般由子公司出资设立孙公司。这样,母子公司链条就会延伸更深,更长,有可能达到十几甚至二十级次。如此一来,一个规模稍大、实力稍强的子公司就又成了其属下众多子孙公司的股东了。由于正反馈效应——投资方可控制的子公司数量与投资方可控制的金融资源成正比,投资方的财务杠杆系数就会随着被投资企业子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增大,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会随之迅速攀升,经营风险急速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投资企业此类子公司经营不善发生亏损,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被投资企业内部的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困境。由此可知,由于被投资企业子公司过多设立子孙公司,而使得子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向母公司转移,且增加投资方的财务风险。因此,投资方有必要对被投资企业设立的子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

(二)目标

投资方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能够规范被投资企业内部各个成员单位的投资行为,处理好与各个成员单位利益之间的矛盾,使各个成员单位的投资行为符合投资方的整体目标,为投资方赢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使被投资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通过控制,降低投资风险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投资方应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

投资方要加强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行为的控制管理,可以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投资资金管理和投资指标的合理设定这三方面着手。

(一)立足于根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投资方要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求被投资企业从根本上改善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有效的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1.要求被投资企业建立母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求被投资企业在集团公司母子公司体系中,母公司是最高级次的法人,只有从母公司级次建立与完善法人治理,才能真正做到权力制衡,实现集团的正确决策,为提高集团集中配置资源效率和投资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2.要求被投资企业弱化子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

被投资企业在母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完善的同时,还需逐步弱化子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因为,子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作用越大,就越不利于集中配置母子公司体系中的资源。产权多元化的子公司是一级独立法人,存在自己的独立利益或是内部人利益,它们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与企业集团利益相一致。因此,在建立母公司级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就需要通过尽可能减少子公司级次或关闭重组一些子公司来进行子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实现被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绝对控制。

(二)立足于财务,全方位控制子公司投资资金管理

1.要求被投资企业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制

全面预算是现代公司的基本制度,通过预算可以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加以量化,是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实行全面预算,有助于明确目标,使下属各成员企业清楚地了解各自的任务,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控制业务的执行。预算的编制、执行、报告,能够解决被投资企业总部与子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预算的考核与奖惩,能够解决被投资企业总部和子公司之间效用不一致的问题。

2.要求被投资企业建立统一的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实现集中配置资源、控制财务风险、强化成本管理的载体,它能集中集团总部和各成员的资金,统一调拨和结算,实现内部资金的调剂,有助于企业集团总部对集团内部各成员公司的投资活动从资金运用上进行监控,对防范投资风险、规范投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集团总部建立统一的财务结算中心,由中心进行全面的资金筹措和分配,有利于降低集团总体的投资风险和运作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要求被投资企业立足于投资项目,建立一套投资管理指标

在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体系下,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投资活动需要进行评价,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相关的投资财务标准。投资财务标准是管理总部基于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保值目标而对投资回报所确立的必要基准指标,是从价值角度决定投资

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标准。投资方根据财务标准就能做出是否投资的选择,这样,保证了投资项目的质量,也保障了投资方的整体利益。同时,投资方也可以利用这些财务指标,评价各被投资企业已发生的投资项目质量,质量越高,该投资企业以后可获得的投资额度就越高,以此来控制和促进各被投资企业投资活动的水平。

投资方在制定投资财务标准时,必须同时关注收益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可订立如下的投资收益数量标准和投资收益质量标准。

1.投资收益数量标准

(1)经营性资产销售率

经营性资产销售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经营性资产。此比率代表着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反映出其营运能力,包括营运规模与营运效率的总体水平,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状态,是投资收益目标实现的基础。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息税前营业利润/平均经营性资产。此比率从息税前利润角度揭示了与公司核心能力相关的各项投资活动对价值增值的贡献能力,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可以看出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3)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息税前经营利润/主导业务平均经营性资产。此比率从公司主导业务的角度,对其获利能力进行判断。

(4)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

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的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此比率反映公司的核心主导业务对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贡献能力,它与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指标一起构成了投资收益目标实现的核心基础。

(5)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此比率反映了公司投资活动的终极结果,是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

上述指标分别从营运能力与总体地位、优势保障与贡献基础等方面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投资业绩水平。投资方必须结合竞争强制与股东期望的考虑,遵循平均先进原则,分别厘定出不同投资收益率指标的必要值,作为规范与指导被投资企业各层成员(子公司)进行投资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投资项目,均不予考虑。

2.投资收益质量标准

分析投资收益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收益时间的分布;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

(1)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此比率反映了

被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在整体利润来源结构中的地位。该比率越高,证明公司利润来源的基础越是稳固,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

核心主导利润占商品经营利润的比重=核心主导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此比率反映的是被投资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与可靠程度,因为

核心主导业务获利能力的强弱对于整个企业集团市场竞争能力和未来

发展前途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比率越高,证明核心主导利润占利润

总额越多,企业的收益基础有更好的保证。

(2)收益时间的分布

收益期限结构=不同时间段的收益额/相关分析期内收益总额。此

比率揭示了公司实现收益的时间分布,通过与预计损益表比较,可以

发现实际收益的时间分布偏离预算的程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收益期限系数比率=∑(不同时段收益额×折现系数或期限系数)/

分析期收益总额。此比率即为不同时间段收益对期初的折现系数。

(3)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此比率

主要用于衡量被投资企业销售收入与营业现金流入量的对称关系,一

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表明被投资企业有效现金流入量的转化能力越强,从而收入的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公司收入存在着质量问题。

应收账款收现率=应收账款平均收现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此比率反映了被投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高低。

赊销收现折现系数比率=∑(各时间段应收账款收现额×折现系数或期间系数)/期间应收账款累计发生净额。此比率是从时间价值角度去评价赊销收入或应收账款的收现质量,该比率对于提高公司相关责任人在赊销管理活动中的风险意识,增强时间价值观念,加快应收账款的收现速度,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营业利润。此比率是从经营活动的结果/目标上对公司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进行评价。该比率越高,证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的有效性越大,公司经营管理状态良好;反之,则说明需要对当前的经营管理作出调整改进。

投资收益数量标准和投资收益质量标准的厘定,要求被投资企业各成员的各项投资活动的实际收益水平决不能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否则意味着投资活动的结果是入不敷出。根据财务标准,投资方应该要求被投资企业将那些没有盈利价值的项目剔除在有效的投资范畴之外。

三、结语

作为出资人,出于利益和被投资企业“内部人利益”因素的考虑,投资方需要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管。作为监控主体的投资方,需要要求被投资企业母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为有效的投资控制奠定可靠的制度基础;需要强化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资金的管理,更有效地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需要立足于项目,

建立一套投资管理指标,以考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被投资企业投资赢利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管,以确保投资行为没有偏离整体目标,保障投资方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俊敏.加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措施[J].财会通讯,2006(8):18.

[2] 程宝玉,张东伟.企业集团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理性思考[J].当代财经,2003(9):72-74.

[3]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1-261.

[4] 阎同柱,李鹏,詹正茂.全方位透视母子公司管理[J].企业管理,2001(9):5-26.

[5] 陈志军.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53-168.

[6] 文宗瑜.现代公司的统一财务控制与统一收支结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1-1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