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上杭县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教案鲁科版选修4

福建省上杭县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教案鲁科版选修4

福建省上杭县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教案鲁科版选修4
福建省上杭县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盐类的水解复习课教案鲁科版选修4

盐类水解

、会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色卡,表面皿,玻璃棒,烧杯,滤纸,酚酞溶液,

能力

子方程式注意

3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掌握有关计算的基本题型。 能力培养: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在溶液计算中,贯彻守恒的思想。 科学方法:演绎推理法,比较分析法。 重点、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6种基本类型是重点;电荷守恒、建立参比的基本解题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量浓度。 【提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它的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 回答: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板书:c=n(mol)/V(L) 【再问】溶液的组成还常用什么来表示? 回答:也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板书:a%=m(溶质)/m(溶液)×100%

【提问】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n/V,我们能够联想起哪些有关的计算思想?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1)在公式计算中,已知任何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2)还可以根据物质的量联系溶质的质量、气体溶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目等。 (3)当溶质的量一定时,浓度和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根据n=cV,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取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不过,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 回答:溶液是均匀稳定的体系。 【板书】类型1 代入公式的计算 【投影】填空: 思考,完成练习。

【强调】体积必须以升(L)为单位进行计算。如果题目给的体积为mL,则必须进行换算。 【提问】为什么醋酸的[H+]小于其酸的浓度? 回答:醋酸为弱酸,[H+]=ca, 因此,[H+]小于酸的浓度。 【板书】类型2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提问】在进行换算时,根据那个不变的量来推导计算公式?请写出计算公式? 回答:溶液中溶质的量是不变的,分别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于是得到如下方程: m=cVM=1000Vρa % 【强调】在此公式中,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质的摩尔质量(M)和溶液密度(ρ),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投影】练习:63%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 L-1,溶液的密度为______。 思考,完成练习。 答案:1.4 g·mL-1 【板书】类型3 稀释问题 【提问】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是什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检测题带答案.doc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检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检测题 1.下列各物质常温下发生水解,对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CO3:+2H2O H2O+CO2 +OH- B.NH4Cl:+H2O NH3 H2O+OH- C.CuSO4:Cu2++2H2O Cu(OH)2+2H+ D.NaF:F-+H2O====HF+OH- 解析:A项中Na2CO3水解时分步水解,由于水解程度小,不能产生CO2。 +H2O +OH- +H2O H2CO3+OH- B项中电荷不守恒。 C项中水解是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水解程度较小,不要沉淀和气体符号。D项中应写可逆符号。 答案:C 2.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Al3+、S2-、Na+、Cl- B.K+、Fe3+、S2-、OH- C.Ba2+、、Fe3+、H+ D.Na+、Al3+、、 解析:离子要大量共存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以及互促水解,A项中Al3+和S2-发生互促水解,B项中,Fe3+和OH-、Fe3+和S2-不能共存,C项中,和H+、Fe3+和不能共存。

答案:D 3.为了配制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c115974209.html,] 解析:NH4Cl中水解使浓度小于Cl-,要使二者比值为1∶1,就要抑制水解。 答案:B 4.在蒸发器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 ℃)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 A.CuCl2 B.碳酸氢钾 C.硫酸镁 D.硝酸银 解析:CuCl2加热水解程度增大,最后灼烧为CuO,碳酸氢钾水解最后为KOH,Mg SO4最终仍为该物质,AgNO3水解,最后为Ag2O。 答案:C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HS-、Cu2+、Cl- B.HS-、Na+、OH-、K+ C.K+、Al3+、Br-、[Al(OH)4]- D.H+、Cl-、Na+、 解析:A项中Cu2+与HS-发生互促水解; B项中HS-与OH-不能共存; C项中Al3+与[Al(OH)4]-不能共存。 答案:D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 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盐类的水解教学案(最新整理)

课时 3 盐类的水解 [2018 备 考 · 最 新 考 纲 ]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2.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考点层次 B→共研、理解、整合) 1.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实质 →c (H +)≠c (OH -)→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3. 特点 4. 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 类型 实 例 是否 水解 水解的 离子 溶液的 酸碱性 溶液的 pH 强酸 强碱盐 NaCl 、KNO 3 否 中性 pH =7 强酸 弱碱盐 NH 4Cl 、 Cu(NO 3)2 是 NH +4 、Cu 2+ 酸性 pH<7 弱酸 强碱盐 CH 3COONa 、Na 2CO 3 是 CH 3COO -、CO 23- 碱性 pH>7 5. (1)一般要求

如NH4Cl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NH+4+H2O NH3·H2O+H+。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 Na2CO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O23-+H2O HCO-3+OH-。 ②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 FeCl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 Fe(OH)3+3H+。 ③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如 Na2S 溶液与 AlCl3溶液混合反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2Al3++3S2-+6H2O===2Al(OH)3↓+3H2S↑。 VS 教材高考 1.(SJ 选修4·P853 改编)现有浓度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 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 这五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⑤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D.②④①③⑤ 答案 C 2.(SJ 选修4·P866 改编)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CO-3+H2O CO2↑+OH- B.S2-+2H2O H2S+2OH- C.Fe3++3H2O Fe(OH)3↓+3H+ D.CO23-+H2O HCO-3+OH- 答案D 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c NH+4 (1)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1(×) c Cl- (2)0.1 mol/L CH3COONa 溶液pH>7,证明乙酸是弱酸(√) (3)饱和NaClO 溶液pH 约为11:ClO-+H2O HClO+OH-(√)(2016·课标全国Ⅲ,13C) (2016·上海,6B) (2015·北京理综,11B 改编)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

高中化学知识点盐类的水解及应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盐类的水解及应用!-掌门1对1同学们,在线一对一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干货,快来看看吧。 一、水解的原理、规律及应用 1.原理: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通式为:盐+水酸+碱   如:醋酸钠溶液中 总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H2OCH3COOH+NaOH; 总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2OCH3COOH+OH-。 2.规律:(1)盐类水解反应可以看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通式为:盐+水酸+碱。由于中和反应进行程度较大,因而水解反应进行程度较小,为可逆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因而盐类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2)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3)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如:NaHSO4;而弱酸的酸式盐,既电离又水解,此时必须考虑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等。 例题: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 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水解平衡的移动 (1)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由于水解为吸热变化,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增大水解的程度。如: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胶体,就是利用升温增大水解程度的实例。(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水解常数Kh实现的)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 练习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 练习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310.5mol L NaHCO -?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233NaHCO Na H CO ++- =++ B .温度升高,()3HCO c - 增大 C .加水稀释后,() H n +与()OH n - 的乘积变大 D .离子浓度关系:()()()()()23 3 c Na c H c OH c HCO c CO + + - --+=++ 2.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 2SO 3和Na 2CO 3的两种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3 3223 3 HSO HCO 1SO CO c c c c ----<< B . ()()()()3 3223 3 HCO HSO 1CO SO c c c c ----<< C . ()()() () 3 3 223 3HCO HSO 1CO SO c c c c ----≥> D . ()()() () 3 3 223 3 HSO HCO 1SO CO c c c c ---->> 3.下列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 4Cl 与ZnCl 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 ②用NaHCO 3与Al 2(SO 4)3两种溶液混合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得到Al (OH )3固体 ⑥为保存FeCl 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全部 4.测定不同温度下0.5 mol·L -1 CuSO 4溶液和0.5 mol·L -1 Na 2CO 3溶液pH,数据如下表: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学案教案.doc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学习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水解规律 学习难点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导学过程】: 一、盐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实验引导】 【自主探知】 COONa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1)分析CH 3 (2)分析一下NH Cl为什么显酸性? 4 (3)为什么NaCl溶液是中性的? 二、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无弱呈中性。

注意:这只一般规律,也有例外的,如:。【小结】:填写酸性、碱性、或中性: 强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弱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三、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 (1).定义: 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水解的特点: ①.可逆: ②.吸热:△H>0 ③.一般很微弱,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用“↓”、“↑” 符号,生成物(如H 2CO 3 、NH 3 ?H 2 O等)也不写分解产物; ④.水解平衡(动态) (3).水解的条件: (4).水解的实质: 四、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因素): 盐的本性,,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2).外因因素(次要因素) : ①.温度:因水解是_____热过程,所以温度越,水解程度越大。 ②.浓度:盐的浓度越,水解程度越大,但是。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题型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题型解析 一、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密度之间的换算此类问题主要是弄清各量的含义及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注意各量的单位要相当。 例1:(2003年广东)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解析: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溶液混合、蒸发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答案:C 二、不同溶液中相同微粒浓度的比较溶液中某微粒的浓度只

与溶质的组成和溶质的浓度有关,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如果是离子浓度,可以根据电离方程式来分析。 例2:(2002年春季)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1:1:1 B. 3:2:2 C. 3:2:3 D. 1:1:3 解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组成和溶质的浓度有关,即某离子的浓度=溶质的浓度×溶质化学式中该离子的数目。这样,Na2SO4溶液与Mg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均为0.1mol/L,Al2(SO4)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3mol/L。答案:D 三、溶液混合后浓度的计算包括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质不同但有相同离子的溶液混合等。解题时抓住“不变量”即可。 例3:100mL 0.3mol/L Na2SO4溶液和50mL 0.2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 0.20mol/L B.0.25mol/L C. 0.40mol/L D. 0.50mol/L 解析:本题解题方法较多,这里选择电荷守恒法来计算。根据c(Na+)×1+c(Al3+)=c(SO42-)×2,即 ,解得: c(SO42-)=0.40mol/L。

人教版高二化学_盐类的水解经典练习及解答

盐类的水解经典例题及练习 【典型例题】 [例1] 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0-4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A. Al2(SO4)3 B. CH3COONa C. NaOH D. KHSO4 答案:B [例2] 在相同温度下,在pH都是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 A. a>b B. a=10-4b C. b=10-4a D. a=b 答案:B [例3] 已知常温下稀溶液中FeCl3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能使c(Fe3+)增大(溶液体积忽略不计)的是() A. 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 B. 加入少量NaCl溶液 C. 加热 D. 加入少量NaOH溶液 答案:A [例4] 欲使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更接近于1:1 ,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NaOH固体 B. 加入适量CH3COOH C. 加入KOH固体 D. 加水稀释 答案:BC [例5]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 A. 氯化铝 B. 碳酸氢钠 C. 硫酸镁 D. 高锰酸钾 答案:C 解析:考察盐的水解和溶液蒸干过程中的变化。 [例6] 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 0.01mol/L醋酸溶液 B. 0.02mol/L醋酸与0.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 0.02mol/L醋酸与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答案:A [例7]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小,其方法是()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 通入氯化氢气体 D.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答案:D [例8] 25℃时,将稀氨水逐滴滴加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NH4+)=c(SO42-) B. c(NH4+)>c(SO42-) C. c(NH4+)<c(SO42-) D. c(NH4+)+c(SO42-)=c(H+)=c(NH4+) 答案:B 【模拟试题】 1. 下列物质的溶液呈碱性的是() A. Na2CO3 B. Na2SO4 C. NH4NO3 D. CH3COOH 2. 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BD、AD、BC的1mol/L的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的pH>7,最后一种溶液的pH<7,则AOH和BOH的碱性比较?HC和HD的酸性比较? 3. 常温下,将甲酸与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此溶液中() A. c(HCOO-)>c(Na+) B. c(HCOO-)<c(Na+) C. c(HCOO-)= c(Na+) D. 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 4. 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 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 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5. 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 6. NH4Cl溶于重水后,产生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均正确的是() A. NH2D·H2O、D3O+ B. NH3·D2O、HD2O+ C. NH3·HDO、D3O+ D. NH2D·HDO、H2DO+ 7. 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

人教高中化学 选修四 3.3.1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盐类的水解 (一)水解规律 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2.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 4 )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 3、NaHS、Na 2 HPO 4 、NaHS.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 3、NaH 2 PO 4 、NaHSO 4 (二)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的本性. 外因:浓度、温度、溶液碱性的变化 (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2)浓度不变,湿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抑制或促进水解。 (三)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 3②CH 3 COONa ③NaAlO 2 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那实验 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 (1)一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 ①当盐中阴、阳离子等价时 [不水解离子] >[水解的离子] >[水解后呈某性的离子(如H+或OH—)] >[显性对应离子如OH—或H+] 实例:a:CH 3COONa. B:NH 4 Cl ②当盐中阴、阳离子不等价时。 要考虑是否水解,水解分几步,实例Na 2CO 3 : 考点3.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代数和为零。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即某种原子在变化过程(水解、电离)中数目不变。 (3)质子守恒: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最后溶液中[H+]与其它微粒浓度之间的关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孝感一中侯著宏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学习了有沉淀生成的一些反应;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又学习了化学平衡和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关理论,对动态平衡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再学习本课,学生更容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训练习题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0.3mol/L 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L 溶液中含0.3N A 个K + B .1L 溶液中含0.9N A 个离子 C .2L 溶液中K +浓度是1.2mol/L D .2L 溶液中含0.6N A 个离子 2.有一瓶14%的KOH 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 水后,变为28%的KOH 溶液80mL ,这80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5mol/L B .6mol/L C .6.25mol/L D .6.75mol/L 3.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Cl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 .100mL 0.5mol/L MgCl 2溶液 B .200mL 0.25mol/L CaCl 2溶液 C .50ml 1mol/L NaCl 溶液 D .25ml 0.5mol/L HCl 溶液 4.30mL 1mol/L NaCl 溶液和40mL 0.5mol/L CaCl 2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Cl -浓度为 ( ) A .0.5mol/L B .0.6mol/L C .1.00mol/L D .2mol/L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A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 .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6.8g 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 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于500mL 水中 B .溶于1L 水中 C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 7.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里分别放入0.1mol 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 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8. 将12mol/L 的盐酸(ρ=1.10g/cm 3)50mL 稀释成6mol/L 的盐酸(ρ=1.10g/cm 3), 需加水的体积为( ) A .50mL B .50.5mL C .55mL D .59.5Ml 9.把5%的Na 2CO 3溶液蒸发掉64.3g 水后,溶液变为31mL ,浓度变为14%,则浓缩后Na 2C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8.52mol/L B .4.26mol/L C .1.52mol/L D .3.04mol/L 10.等体积的Na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和量浓度的AgNO 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a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1:2:3 B .3:2:1 C .6:3:2 D .1:1:1 11. 某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K +〕=〔Cl -〕=1/2〔Na +〕= 〔SO 42-〕,则其溶质可能是( ) A .KCl ,Na 2SO 4 B .KCl ,Na 2SO 4,NaCl C .NaCl ,Na 2SO 4,K 2SO 4 D .KCl ,K 2SO 4,Na 2SO 4 12.用密度为ρ1g/cm 3,质量分数是ω的浓盐酸,配制成体积比为1:4的稀盐酸,密度 为ρ2g/cm 3,则所配制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L m ol /5.18210001ωρ B .L mol /4 1000121+ρωρρ C . L mol /)4(5.361000121+ρωρρ D .L m ol /5.182100021ωρρ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霞浦六中化学组董向文 一、概述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面宽,综合性强。是学生已有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本课题是高二化学(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共4课时,本节第2课时,是在学习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已初步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有一定的理解后,进一步学习盐类的水解。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学习环境中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课堂中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中精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所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和合作探究式进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分析比较、课堂探索、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判断、生成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以CH3COONa、NH4Cl为例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多元弱酸酸根离子和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情况。 ②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③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 1.从1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0 mL,下面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含氢氧化钠4 g D.含氢氧化钠0.1 mol 答案 A 解析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无论取出溶液多少,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都不变,因为溶液属于均匀混合物,但其中所含溶质的量却要发生变化,100 mL 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其质量为4 g,所以只有A错误。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 B.将22.4 L HCl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C.含K+的物质的量为2 mol的K2SO4溶液1 L D.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答案 C 解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A 不正确;22.4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B不正确;将溶液加热蒸发掉50 g 水后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D不正确。 3.1 molL-1 H2SO4的含义是( ) A.1 L水中含有1 mol H2SO4 B.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

C.将98 g H2SO4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 D.指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答案 D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来看,A的说法错误,主要是1 L水不对,应是1 L溶液;B中溶液的体积为1 L时含有2 mol H+,B错误;因为1 mol H2SO4溶于1 L水后溶液的体积不清楚,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说不清楚;D正确,因为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故1 L溶液中含1 mol H2SO4,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4.在10 mL 2.4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50 m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后溶液的浓度是0.4 molL-1 B.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60 L C.稀释后溶液的浓度为0.33 molL-1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 D 解析稀释后体积不等于溶液和水的体积之和,稀释后溶液体积不知道。 5.1.0 molL-1的Na2SO4溶液是( ) ①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的溶液②1 L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的溶液③将1 mol Na2SO4溶于1 mol水中所得的溶液④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水后再稀释成1 000 mL的溶液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1 molL-1 Na2SO4溶液是指每升溶液中含1 mol Na2SO4,而1 mol Na2SO4

高二化学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 【基础知识精讲】 要点1:盐类水解的实质是: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 要点2:盐类水解的规律为“遇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如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碱强酸盐水解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要点3: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一般水解进行到一定程度达到平衡状态,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有浓度、温度等.浓度越小,则水解程度越大;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要点4: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除了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外,还应注意:①反应物中写出参加水解的离子和水,②单水解用“”号,完全双水解才用“=”,③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应分步写,④单水解产物不应打“ ”或“ ” 要点5:知识网络 要点6:方法引导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可归纳出盐类水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解释某些盐溶液呈酸碱性. (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或离子数多少. (3)判断盐溶液中离子种类的多少. (4)配制或贮存易水解的盐溶液. (5)制备胶体或解释某些盐有净水作用. (6)某些盐不能用蒸发方法结晶或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得. (7)判断酸碱中和至PH=7时酸碱的用量. (8)某些化肥不能混合施用. (9)某些活泼金属与盐溶液作用产生氢气(如Mg与NH4Cl、FeCl3溶液的反应). (10)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1)某些显酸性的盐溶液和某些显碱性的盐溶液的反应. 2.守恒原理的运用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

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专项练习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下列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0.1 mol/L NaHSO4溶液中: c(Na+)+c(H+)=c(SO2-4)+c(OH-) B.中和pH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pH=3的盐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不相等 D.0.1 mol/L NaHCO3溶液中: c(Na+)>c(HCO-3)>c(CO2-3)>c(H2CO3) 2. 25℃时,1 mol/L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三种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 B.a>b>c C.a>c>b? ?????? D.c>a>b 3.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4.下列离子方程式属于盐的水解,且书写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HCO-3+H2O CO2-3+H3O+ B.NaHS溶液:HS-+H2O H2S+OH- C.Na2CO3溶液:CO2-3+2H2O H2CO3+2OH- D.NH4Cl溶于D2O中:NH+4+D2O NH3?D2O+H+ 5.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氯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杂质需要调节溶液的pH到4,应加入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 ?????? B.氨水 C.氧化锌? ??????? D.氯化锌 6.常温时,将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混合前:pH(CH3COOH)+pH(NaOH)=14 B.混合后:c(Na+)=c(CH3COO-)+c(OH-) C.混合前:c(CH3COOH)>c(NaOH) D.混合后:c(Na+)>c(CH3COO-)>c(OH-)>c(H+) 7.(2009?安徽理综,13)向体积为Va的0.05 mol/L CH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 mol/L 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Va>Vb时:c(CH3COOH)+c(CH3COO-)>c(K+)

化学: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

水解中和盐类的水解 1.复习重点 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2.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 2.难点聚焦 (一)盐的水解实质 H2O H+— n 当盐AB能电离出弱酸阴离子(B n—)或弱碱阳离子(A n+),即可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电解质分子,从而促进水进一步电离. 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盐+水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 由此可知,盐的水解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但一般认为中和反应程度大,大多认为是完全以应, 但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得多,故为万逆反应,真正发生水解的离子仅占极小比例。 (二)水解规律 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具体为: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如 NH4CN CH3CO2NH4 NH4F 碱性中性酸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相对强弱 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 呈碱性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 如H3PO4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pH变化可相互转化: pH值增大 H3PO4 H2PO4— HPO42— PO43— pH减小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3、NaH2PO4、NaHSO4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的本性. 外因:浓度、湿度、溶液碱性的变化 (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2)浓度不变,湿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抑制或促进水解。 (四)比较外因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水解的影响. HA H++A——Q A—+H2O HA+OH——Q 温度(T)T↑→α↑ T↑→h↑ 加水平衡正移,α↑促进水解,h↑ 增大[H+] 抑制电离,α↑促进水解,h↑ 增大[OH—]促进电离,α↑抑制水解,h↑ 增大[A—] 抑制电离,α↑水解程度,h↑ 注:α—电离程度 h—水解程度 思考:①弱酸的电离和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互为可逆吗? ②在CH3COOH和CH3COONO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冰醋酸,对CH3COOH电离程度和CH3COO—水解程度各有何影响? (五)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因为电离程度CH3COOH>HAlO2所以水解程度NaAlO2>NaHCO3>CH3COON2在相同条件下,要使三种溶液pH值相同,只有浓度②>①>③ 2.分析盐溶液中微粒种类. 例如 Na2S和NaHS溶液溶液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它们是Na+、S2—、HS—、H2S、OH—、H+、H2O,但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不同. 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