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第5届鲁迅文学奖结果揭晓 文学翻译奖项首次空缺(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第5届鲁迅文学奖结果揭晓 文学翻译奖项首次空缺(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第5届鲁迅文学奖结果揭晓 文学翻译奖项首次空缺(完美整理版)

第5届鲁迅文学奖结果揭晓文学翻译奖项首次空缺杂谈

1020 1328

北京青年报

昨晚9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终评结果揭晓,方方、苏童、鲁敏等人的30篇(部)作品分享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等六大奖项,但是文学翻译奖项空缺——初评入围的五部备选翻译作品全部落选,这在鲁奖评选历史上尚属首次。

鲁迅文学奖里的优秀文学翻译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号召力的文学翻译奖项,但今年的评选却呈现颓势。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对此表示,翻译作品质量的下降,体现出当下出版行业的浮躁风气以及文学翻译行业不景气的现状。

今年9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初评产生了125篇(部)备选作品,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20篇(部);而在不到40部的文学翻译送审作品中,仅有5部入选,分别为刘瑞洪翻译、希腊埃利蒂斯所著的《理所当然》,张文宇和黄向荣翻译、美国托马斯·品钦所著的《万有引力之虹》,乌兰翻译、波兰卡普钦斯基所著的《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刘士聪翻译、美国克莱尔·梅苏德所著的《皇帝的孩子》,钟志清翻译、以色列阿摩司·奥兹所著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但昨晚公布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终评结果显示,这五部作品全部落选。

昨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发布的评选结果称,方方的《琴断口》等五部作品获得了中篇小说奖;鲁敏的《伴宴》、苏童的《茨菰》等五部作品获得了短篇小说奖;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等五部作品获得了报告文学奖,另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作品获奖。

从鲁迅孙致礼看现当代文学翻译异化观

从鲁迅孙致礼看现当代文学翻译异化观 Lu xun and Sun zhili 's “Foreignization ”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Modern and Present China CAI J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AHNU,Wuhu Anhui,241003) : Lu Xun and Sun Zhili are the leading figures of “foreignization ” thought in modern and contempor a ry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 is scarcely the contractive study on them in translation field. By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oth concepts, and analyzing their inner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s, a systematic elaboration about their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be provided, aiming at expounding clearly the speci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two ideas. 文学翻译中,“异化”手法会令译入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并拉开读者和译文之间的审美距离,延长他们的审美期待和过程,以增强其接受效果[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率先提出 翻译“欧化”观点,对当时语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影响,随后却 遭到长久冷落和批判;本世纪初,孙致礼提出“异化为主,归化为 辅”的翻译策略,再次引发译界的热议和关注。作为两次异化思潮的 领军人物,他们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特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语法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摘要:本文拟从周作人翻译生涯中翻译的“兴趣”,翻译与研究,小品文创作以及文艺观来探讨其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关键词:兴趣;缺席;“抗战”翻译;学者化;“受命”翻译规矩正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00-01 一、坚持“兴趣”翻译钱理群说,“对于周作人,他也许并不否认,甚至一定程度也在积极追求译书的效果,但他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的兴趣,他是以兴之所至的态度来从事译作,不可能那么严肃认真,也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 王向远说,《汉译古事记神代卷引言》中周作人说: “我们拿来当文艺看,也是颇有趣味的东西。……” “他(《古事记》)还有自己的人情味,他的笔致都有一种润泽,不是干枯粗厉的,这使我最觉得有趣味。” 二、注意与中国的相关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王向远说,“周作人对于《浮世澡堂》,最看重的乃是其中的“滑稽趣味”。“……但这总可证明日本人有幽默趣味要比中国人为多了。”周作人又在《我的杂学·十六》中说:“中国在文学和生活上所缺少滑稽分子,不是健康的症候,或者这是伪道学所种下的病根欤。” 周作人在《现代日本小说选》中讲了他不选日本自然主义的理由,在给沈雁冰的一封信中指出:“专在人间看出兽性来的自然派,中国人看了容易受病。” “在现代中国周作人是最早提倡研究性科学、性心理学和性教育的人之一。他提倡对于性问题的健康的正常的态度,这本身就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因此,对森鸥外《性的生活》的翻译和发表,超出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只是周作人在1938年译出时用的是英文VITASEXUALIS而非汉语标题,总也考虑了当时的国情,虽然是先进,也总不是“明目张胆”。三、周作人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者化翻译的特点也值得注意王向远说,“周作人写的许多文章都提到或整段的引用、翻译永井荷风的随笔,周作人自己的小品文,在题材、风格、趣味等方面,是受到了永井荷风的某些影响的。” “夏目漱石在他的《鸡冠花

最全面的奖项名称翻译大全

最全面的奖项名称翻译大全 一、国家及校级奖项、称号 国家奖学金 National Scholarship 国家励志奖学金 National Encouragement scholarship 三好学生标兵 Pacemaker to Merit Student 三好学生 Merit Student 学习优秀生 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突出才能奖 Model Student of Outstanding Capacity 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Outstanding Student 优秀工作者 Excellent staff 优秀学生干部 Excellent Student Cadre 优秀共青团员 Excellent League Member 优秀毕业生 Outstanding Graduates 优秀志愿者 Outstanding Volunteer 先进班集体 Advanced Class 优秀团干 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学生协会优秀干部 Outstanding cadr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 学生协会工作优秀个人 Outstanding Individual of StudentAssociation 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Spiritual Advanced Individual 社会工作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 of Social Work 文体活动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 of Cultural and sportsactivities 道德风尚奖 Ethic Award 精神文明奖 High Morality Prize 最佳组织奖 Prize for The Best Organization 突出贡献奖 Prize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工作创新奖 Prize for The Creative Working 团队建设奖 Prize for The Team Contribution 二、各系比赛与奖项 外语系(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话剧比赛 Drama competition 英语演讲比赛 English Speech Contest 八系辩论赛 Eight Departments Invitational Debate Competition 黑板报设计大赛 Blackboard Poster Design Contest PPT设计大赛 Courseware Design Competition 文明宿舍 Outstanding Dormitory OK杯篮球比赛 OK Cup for Basketball Game 我心飞扬歌唱比赛“My Heart Flies” Singing Competition 中文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诗歌朗诵比赛 Poetry Recitation Contest 诗歌创作比赛 Poetry Creation Contest 摄影大赛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金话筒比赛“Golden Microphone” Competition 兴我中华演讲比赛 Speech Competition on Revitalizing China 课件比赛 Courseware Design Contest

运用巴氏翻译学说评价鲁迅小说杨译本的得失_以_祝福_和_药_为例

收稿日期!2009-11-29 作者简介!王亚敏,女,1982年生,安徽芜湖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皖南医学院助教;韦丽,女,1957年生, 安徽芜湖人,副教授。 第8卷第2期2010年5月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L iaon i ng M ed i ca lU n i versity (Soc ial Sc ience Edition)V o l 8N o 2M ay ,2010 运用巴氏翻译学说评价鲁迅小说杨译本的得失 ???以#祝福?和#药?为例 王亚敏 1、2 ,韦丽 2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2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摘 要!以鲁迅小说#祝福?和#药?的英译本为例,用巴尔胡达罗夫的符号学翻译理论从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 义三个方面分析和评价杨宪益、戴乃迭两位翻译家的翻译实践 通过对原文一些细微之处的深层涵义的分析,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如何争取翻译的最大程度的等值,从而达到译文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关键词!符号学翻译理论;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 中图分类号!H 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16(2010)02-0105-04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彻底否定。其中#祝福?和#药?两篇的英译本,均被选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课程教材。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两先生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翻译技巧,出色地完成了这两篇小说的英译。译文的语言流畅生动,与原著的风格基本上达到了统一,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极其忠实地再现了原著。 一、巴尔胡达罗夫学说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认为,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视为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美国行为语义学家查尔斯 莫里斯(1901~1979)将符号学划为三个分支:语义学、语用学和结构学。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其指称对象的关系;语用学(又称实用学)研究符号使用者与符号之间的关系;结构学(又称句法学)研究同一符号体系内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把符号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尔胡达罗夫。他在其代表作#语言与翻译?一书中非常明确地指出,语言单位也同任何其他符号一样 由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组成,意义仅是一种符号关系。巴尔胡达罗夫(1894~1983)把现代符号学的三大类型关系移植至翻译领域,把翻译过程中应当传达出来的意义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一是语言符号和该符号所标志事物之间的关系,即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Desi g native M eaning);二是语言符号和符号使用者(言语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符号的语用意义(Prag m atic M ean i n g);三是同一语言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之间的关系,即言内意义(L i n gu istic M ean i n g)。 巴尔胡达罗夫对语言这种特殊的符号做了相当深入的分析。在论述如何传达语言符号的语义内容时,他分析了两种语言词汇单位语义对应的三种情况: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无对应。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一些翻译无等值词汇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如注音、转写、仿造法、描写法、近似译、转换法等。文中他还详细分析了语言符号的语用意义类型,如词的修辞色彩、语域、词的情感色彩、交际重点、转义用法、伴随意义、蕴涵意义等和多种语言内意义。 二、指称意义与译文分析 指称意义体现符号与其所指称或描写的实体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个事物可以是实物如%桌子&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 On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 Huang Xiao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Ganzhou, 341000) Abstract:Lu Xun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riter, thinker and outsta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hina.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ough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translation history for propos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ments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 on translation, which almost coveredevery aspect of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so on.This article applies Polysystem Theory to study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Lu Xun’s translation. Keywords: Lu Xun;translation though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Polysystem Theory 引言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战斗的一生。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相关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收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给了日本文学丰富的营养。 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译西方文学成为一种风潮。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掀开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崭新一页。 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 远在三四百年前,我国就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刊载了日本短歌39首,为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但这样的翻译活动显然并不具有自觉的意义。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翻译则有着极为鲜明的自觉意义。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主要表现的是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情绪,强烈反对专制政治。之后,翻译小说之风大为盛行,评论小说的文章也纷纷问世。据记载,“当时翻译压倒了创作,影响了创作,翻译与创作的比例为二比一”。此外,他翻译的《经国美谈》也曾引领潮流一时。这也是篇政治小说,它叙述了古希腊的爱国历史故事,因为与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相配合,所以很受当时青年的欢迎。 要评价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上的功劳,可引当时吴趼人的话为证:“吾感夫饮冰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出,提倡改良小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说,几于万牛充万栋,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也”。因此,若论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近代历程,梁启超当为第一人。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辑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节目调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该年出版的日本小说有八种,这也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翻译活动在近代的源头。 林纾、魏易合译的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颇有影响,被称为“家庭小说”的代表。小说批判了歧视妇女的封建观念,也触及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而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短期内曾数次再版。 大量的翻译作品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虽然这股风一开始吹进来时便夹杂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但这并不妨碍翻译文学前进的脚步。它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开拓了国人的思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了一场漂亮的“准备战”。 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 此时期的新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学的翻译和通过日语转译的欧美文学,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状况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译作大量出现。厨川白村、武者小路实笃、秋田雨雀、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润一 郎、佐藤春夫、菊池宽、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 泉八云、林房雄、本间久违、宫岛新三郎共15位 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译的作品达五种以 上。这其中又以厨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实笃为最多。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 介绍到中国。 (二)文学理论翻译繁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也译过此书)、《出了象牙 塔之后》,仲云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与性欲》、 《病的性欲与文学》,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的新村》、 《思想革命》,张娴翻译的《与谢野晶子论文集》, 谢六逸翻译的松村武雄的《文艺与性爱》等。这些 理论既作为中国的借鉴,也用以指导现实。 (三)众多中国作家参与翻译活动。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未名社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 这些文学社团的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 均积极参与翻译,也熟谙日本文学,为日本文学在 中国的翻译开辟了坚实的阵地。除了翻译日本文 学,他们还通过日语转译俄国文学、欧美文学作品。周氏兄弟的翻译: 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译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剧作、小说和文艺理论。厨川白村、鹤见佑辅的理论翻译得最多。作品则有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罗生门》,夏目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和《复仇的话》等。 五四时期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亦包含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不同形式的文学著作。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除了翻译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外,重点是翻译“白桦派”的理论。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旧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为代表。与这种文艺理论指导相适应,周作人大量译介了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清兵卫与壶卢》,武者小路实笃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妇》、《婴儿屠杀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实笃集》等。另外他还翻译了江马修的《小小的一个人》,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两条四痕》。他与鲁迅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 其他作家的翻译: 文学理论方面有:罗迪先译《近代文学十讲》(厨川白村),李达发译《日本文坛之现状》(宫岛新三),樊仲云译《文艺思潮论》(厨川白村),徐祖正译《爱与认识的出路——失了恋的人的道路》(仓田百三)。 文学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译《女难》、《夫妇》(国木田独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龙之介);田汉译《菊池宽剧选》、《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宽)、《桃花源》(武者小路实笃);张资平译《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实笃)、短篇小说集《别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贺直哉)、樊仲云译《桃色女郎》、《剧

英文简历里需要用到的奖项、比赛、荣誉等的翻译

英文简历里需要用到的奖项、比赛、荣誉等的翻译 一、国家及校级奖项、称号 二、国家奖学金—— National Scholarship 三、国家励志奖学金National Encouragement scholarship 四、校一等奖:The First Prize Scholarship 五、校二等奖:The Second Prize Scholarship 六、校三等奖:The Third Prize Scholarship 七、单项奖学金:Individual Scholarship 八、三好学生标兵—— Pacemaker to Merit Student 九、三好学生—— Merit Student 十、学习优秀生—— 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十一、突出才能奖—— Model Student of Outstanding Capacity 十二、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Outstanding Student 十三、优秀工作者—— Excellent staff 十四、优秀学生干部—— Excellent Student Cadre 十五、优秀共青团员—— Excellent League Member 十六、优秀毕业生—— Outstanding Graduates 十七、优秀志愿者—— Outstanding Volunteer 十八、先进班集体—— Advanced Class 十九、优秀团干—— 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二十、学生协会优秀干部—— Outstanding cadr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 二十一、学生协会工作优秀个人Outstanding Individual of Student Association 二十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Spiritual Advanced Individual 二十三、社会工作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 of Social Work 二十四、文体活动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 of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二十五、道德风尚奖———— Ethic Award 二十六、精神文明奖———— High Morality Prize 二十七、最佳组织奖———— Prize for The Best Organization 二十八、突出贡献奖———— Prize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二十九、工作创新奖———— Prize for The Creative Working

常见奖项英文翻译

第一名 The First Prize 第二名 The Second Prize 第三名 The Third Prize 三好学生标兵 Pacemaker to Merit Student 三好学生 Merit Student 学习优秀生 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突出才能奖 Model Student of Outstanding Capacity 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Outstanding Student 优秀工作者 Excellent staff 优秀学生干部 Excellent Student Cadre 优秀共青团员 Excellent League Member 优秀毕业生 Outstanding Graduates 优秀志愿者 Outstanding Volunteer 先进班集体 Advanced Class 优秀团干 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学生协会优秀干部 Outstanding cadr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 学生协会工作优秀个人 Outstanding Individual of Student Association 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Spiritual Advanced Individual 社会工作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 of Social Work 文体活动先进个人 Advanced Individual of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道德风尚奖 Ethic Award 精神文明奖 High Morality Prize 最佳组织奖 Prize for The Best Organization 突出贡献奖 Prize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工作创新奖 Prize for The Creative Working 团队建设奖 Prize for The Team Contribution 体育道德风尚奖 PE Morality Award 优秀指导教师奖 Excellent Guide Teacher Award 突出贡献奖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工作创新奖 Innovation Award 团队建设奖 Teamwork Award 最佳台风奖 Best Stage Style Award 最佳人气奖 Best Popularity Award 优秀组织奖 Outstanding Organization Award 最佳创意奖 Best Creativity Award 优秀团体奖 Excellent Group Award 优秀节目奖 Best Program Award 十佳新秀奖 Top Ten Outstanding Rising Stars Award 最具潜质奖 Most Potentiality Award 最佳才艺奖 Outstanding Talent Award 最佳气质奖 Outstanding Quality Award 最佳口才奖 Best Eloquence Award 最佳演员奖 Best Actor Award 最佳剧本奖 Best Script Award

鲁迅早期翻译观溯源

鲁迅早期翻译观溯源 徐朝友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巢湖238000) 摘 要:鲁迅早期(1907-1909年)翻译观,与其早期文学观实际上是同质异构,同时形成,相互呼应,呈一种互动的状态。至于其中所谓译语的 词致朴讷 ,其特色不乏 简约 、 刚健 ,十分讲究译语的 力 度,既与译者的文学观相呼应,又渗透了译者自身的艺术趣味。 关键词:鲁迅;文学观念;翻译观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722X (2003)05 0051 04 The Truth about Lu Xun s Early View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XU Chao you (F oreign Lang uages Department,Chaohu Colleg e,Chaohu,Anhui Pr ov.,238000,China) Abstract:T his paper ar gues that Lu Xun s early views (1907-1909)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his early ideas of literature and that they came into be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corr esponded to each other.As for the view of so called wo rds/phrases used in the str ictest sense regarding translation ,it puts a special emphasis on terseness and expr essiveness,in w hich L u Xun s ideas of liter ature and his personal ar tistic taste find ex pression to a co nsiderable degree. Key words:L u Xun;ideas of literatur e;views o n literar y translat ion 鲁迅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1903年。1903-1906年期间,鲁迅对翻译没有提出什么独到见解, 其 随大流 的翻译观,来龙去脉比较清晰:受梁启超等人影响,过于强调翻译的社会功用性,翻译策略上,走的是林纾一路。1907-1909年期间,整个翻译界风气较之于1903-1906年期间没有多大变化,但鲁迅的翻译观却开始 质 变了。鲁迅在这一期间对翻译与文学的认识,给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这也就是本文把鲁迅早期翻译观定位于1907-1909年期间来考察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另外,包括鲁迅自己在内的翻译理论家,谈到鲁迅早期翻译时,每每指的就是这段时间。本文考察鲁迅早期(1907-1909年)翻译观的渊源,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一者,鲁迅翻译观前(1907-1909年)后(1909年后)没有实质性变化;二者,论者谈及鲁迅翻译观,多是前后征引。 一 根据鲁迅1932年的回忆,当年翻译!域外小 说集?,是与当时颇为流行的林纾式译风 对 着干。(!鲁迅年谱?1981:210)我们认为,这多少掩盖了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就此,本文结合鲁迅当时倡导的文学观来做一探讨。 首先须交代两点。第一,鲁迅早期的文学观,集中体现在他于1907-1908年期间撰写和发表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以及!破恶声论?等文章中。第二,1909年收入!域外小说集?中的译作,并不是1909年译成的,大部分实际上是在1907-1908年期间译成的。换言之,鲁迅早年阐发其文学观的几篇论文的撰写,与!域外小说集?中小说的翻译几乎是同步的。(林之浩,1986:226;石一歌,1976:31;!鲁迅年谱?:213;谷行博,1997)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讨论的总背景和切入点。 先看!红星轶史?译序: 中国近方以说部教道德为桀,举世靡然,斯书之纟番,似无益于今日之群道。顾说部曼衍自诗,泰西诗多私制,主美,故能出自由之意, 收稿日期:2003-01-20 作者简介:徐朝友(1966-),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史。 第26卷 第5期 2003年9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PL A U niv ersity of For eign L anguages V ol.26 No.5 Sept.2003

奖项英文翻译

一、国家及校级奖项、称号 国家奖学金National Scholarship 国家励志奖学金National Encouragement scholarship 三好学生标兵Pacemaker to Merit Student 三好学生Merit Student 学习优秀生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突出才能奖Model Student of Outstanding Capacity 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Outstanding Student 优秀工作者Excellent staff 优秀学生干部Excellent Student Cadre 优秀共青团员Excellent League Member 优秀毕业生Outstanding Graduates 优秀志愿者Outstanding Volunteer 先进班集体Advanced Class 优秀团干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学生协会优秀干部Outstanding cadr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 学生协会工作优秀个人Outstanding Individual of Student Association 精神文明先进个人Spiritual Advanced Individual 社会工作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 of Social Work 文体活动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 of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道德风尚奖Ethic Award 精神文明奖High Morality Prize 最佳组织奖Prize for The Best Organization 突出贡献奖Prize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工作创新奖Prize for The Creative Working 团队建设奖Prize for The Team Contribution

简历中获奖词汇英文翻译

一、国家及校级奖项、称号 国家奖学金——National Scholarship 国家励志奖学金National Encouragement scholarship 校一等奖:The First Prize Scholarship 校二等奖:The Second Prize Scholarship 校三等奖:The Third Prize Scholarship 单项奖学金:Individual Scholarship 三好学生标兵——Pacemaker to Merit Student 三好学生——Merit Student 学习优秀生——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突出才能奖——Model Student of Outstanding Capacity 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Outstanding Student 优秀工作者——Excellent staff 优秀学生干部——Excellent Student Cadre 优秀共青团员——Excellent League Member 优秀毕业生——Outstanding Graduates 优秀志愿者——Outstanding Volunteer 先进班集体——Advanced Class 优秀团干——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学生协会优秀干部——Outstanding cadr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 学生协会工作优秀个人Outstanding Individual of Student Association 精神文明先进个人——Spiritual Advanced Individual

日本文学翻译之我见

日本文学作品翻译之我见 说到文学翻译,不管是资深的翻译家,亦或者资深老练的文学家,都经常说,文学翻译是翻译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项。不同国家有着其不同的文化,而不同文化蕴涵的历史和风俗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这一点上,没有深厚对于文学作品本国文化的认识的情况下,在翻译上就容易出现不搭边的误译或者大量的不必要的加译。这些,都会导致读者的阅读出现问题。 中国有影响力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很多,比如有鲁迅、周作人、钱稻孙、丰子恺、刘振赢、叶渭渠等先生。他们都为此探索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后辈树立了楷模。看他们的翻译,很难说有什么倾向性。即便就二者孰优孰劣进行争论,也不外乎是为了更好地“达意”和“传神”而已。 那么,如何达到:“传神”和“达意”呢?当然,文学作品翻译要做的是第一就是“达意”。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要有太多的枝节的删减或者增加。我们举个例子:風太はみかんの房についた白い筋を、面倒そうに一つ一つとっている。 直译是“风太将橘子上的白筋,显得很费事似的一丝一丝揪下来”。这个就不符合汉语的习惯了。汉语不会说:“显得很费事似的一丝一丝揪下来”。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反译”手法。翻译成:“风太将橘子上的白筋,一丝一丝地揪下来,也不嫌麻烦”。一来加强语气,二来更符合汉语习惯。这样就显得好多了。完全达到“达意”这样的需求。也不会造成读者的困扰。 那如何完成“传神”呢?这个显然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方可。举个例子来说: 仙人みたいに見えなくもない苦労の味がある容貌なのに。 这句话直接翻译可以翻译为:“不乏仙人般历尽艰辛的相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翻译后的文字显得非常的干枯无味道。所以我们将它进行修改一下,改为:“别看他长着一副仙风道骨般饱经风霜的相貌。”这样译成四字成语,不但言简意赅,而且加强了讥讽的效果。而“仙风道骨”对于道教发源地中国来说,是民众耳熟能详的形象。这样,就可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

各类获奖的英文表达

所有获奖的英文名称——英文简历必备 “三好学生”翻成three good students?噢,no! 来看看怎么翻吧。做简历超实用的中国特色表达一扫光… 一. 校级奖项、称号 三好学生MeritStudent6 学习优秀生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突出才能奖Model Student of OutstandingCapacity4 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Outstanding Student8 优秀学生干部Excellent Student Cadre 优秀共青团员Excellent League Member 优秀志愿者Outstanding Volunteer 先进班集体Advanced Class 优秀团干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学生协会优秀干部Outstanding cadr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 学生协会工作优秀个人Outstanding Individual of Student Association 精神文明先进个人Spiritual Advanced Individual 社会工作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 of Social Work 文体活动先进个人Advanced Individual of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道德风尚奖Ethic Award 精神文明奖High Morality Prize 最佳组织奖Prize for The Best Organization 突出贡献奖Prize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工作创新奖Prize for The Creative Working 团队建设奖Prize for The Team Contribution 二、各系比赛与奖项) 话剧比赛Drama competition 英语演讲比赛English Speech Contest8 黑板报设计大赛Blackboard Poster Design Contest PPT设计大赛Courseware Design Competition' 文明宿舍Outstanding Dormitory 诗歌朗诵比赛Poetry Recitation Contest 诗歌创作比赛Poetry Creation Contest 摄影大赛Photography Competition, 报刊比赛Press Writing Contest, 足球比赛Football Match 网络工程师Network Engineer Certification 知识风采比赛Knowledge Competition PPT 课件制作大赛Courseware Design Competition 辩论赛Debate Competition 党团知识竞赛Knowledge Contest on the Party and the League 模拟法庭Mock Court 征文比赛Essay Competition

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一、引言 当今时代是翻译的时代,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文化、经济及各个领域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各方面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史上最悠久的实践活动之一,作为各民族思想交流的工具,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可以说,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翻译工作者总是必须首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运用翻译技巧,在另一种语言中把它们表现出来。作为翻译工作者,他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心所欲地翻译原语文本,任意地或甚至错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他们必须准确地、完好无损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使读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有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以更好地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 二、明确翻译目的 翻译是人类从事的一种行为,而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的。那么,不言而喻,翻译工作者翻译行为的实施同样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德国翻译理论家弗梅尔将翻译目的分为三类:一类是译者所要达到的一般性目的,比如说赚钱;二是译文在目的文化语境中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第三类是使用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中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具体地采用哪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之前所明确的目的。老一辈翻译研究者中鲁迅先生的翻译思想在现今研究工作中仍然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给予我们翻译研究工作很大的启示,同时为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的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法国著名的阿歇特百科辞典甚至在“鲁迅”条目中这样介绍:“鲁迅为数蔚为大观的作品,是他对外国作品的译介。”(转引自丁小凤、韩虎林,2007)鲁迅翻译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注重翻译,以此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创作。”鲁迅认为,要改革旧的文学形式,传播新思想,就必须“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第二,“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是太不精密了……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吃一点苦,装进一样的语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鲁迅认为,中国旧的文字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而新的白话文还不够完善,因此,他主张通过对外国作品的翻译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字眼、新的词汇、新的句法,来改进和完善当时的白话文。第三,鲁迅进行翻译活动还因为他“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一间,便自然而然想到介绍外国作品这一回事”。 鲁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是遵循着其所定的翻译目的来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他一心希望通过翻译,不仅使中国作家学习到外国同行先进的思想,而且连外国的新的、较中国语言更严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