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的设计学习资料

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的设计学习资料

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的设计学习资料
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的设计学习资料

可变增益放大器

电 子 设 计 竞 赛 题目:可变增益放大器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班级:08级自动化二班学号:200840604055 姓名:杨嘉伟 时间:2010年11月16日

设计任务 一、题目 设计制作一个增益可变的交流放大器。 二、要求 1.基本部分 (1)放大器增益可在0.5倍、1倍、2倍、3倍四档间巡回切换,切换频率为1Hz; (2)可以随机对当前增益进行保持,保持时间为5s,保持完后继续巡回状态; (3)对指定的任意一种增益进行选择和保持(保持时间为5s),保持完后返回巡回状态; (4)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0、1、2、3分别表示0.5、1、2、3倍; 2.发挥部分 (1)对于不同的输入信号自动变换增益: a.输入信号峰值为0—1V,增益为3; b.输入信号峰值为1—2V,增益为2; c.输入信号峰值为2—3V,增益为1; d.输入信号峰值为3V以上,增益为0.5; (2)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0、1、2、3分别表示0.5、1、2、3倍。 基础部分 一、设计方案及组成框图 分析设计要求,确定大致思路如下: ①这个电路可以采用反相比例放大器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A u=-R f/R 控制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反馈电阻实现放大器增益的变换, 即控制R f的阻值。输出信号经过反相跟随器,使输入信号与放大信号同相。 ②想实现R f的自动变换,需的使用模拟开关进行控制。而要想实现电路的自动切换,需要使用多谐振荡器输出脉冲进行控制。 ③要想对一种增益进行选择和保持,需要用一个单稳态触发器来实现电路这一功能。 ④想随机和任意地对一种增益选择和保持,需要用到触发式单刀双掷开关以及逻辑与、逻辑或构成逻辑电路对其进行控制。 ⑤最后该电路主要部分,则通过计数器计数来控制模拟开关。另外想实现

自动增益放大器剖析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一、设计思路描述 本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系统以MSP430G2553为控制核心。利用单片机内部ADC10对末级输出信号采样,可由按键控制三种模式以及增益倍数的切换,也可根据采样得到的末级输出信号幅度大小,自动控制DAC7811作为TLC085反馈电阻网络,从而实现对末级自动增益控制。在软件设计中,我们实现三种不同的模式切换: 1.交流手动模式中。根据选择增益倍数不同,我们可以算出不同的code值,将code值传给DAC7811。例如:当我选择0.2倍增益时,那么需要控制前级衰减,同时code值为2048,因此增益倍数Av=0.1*4096/2048=0.2。 2.直流自动换挡模式。根据单片机内部ADC10对输出信号采样幅度大小,自动控制前级是否衰减、控制CD4051选择OPA 2227反馈电阻,从而实现0.2、0.5、 2、5的最大增益倍数。 3.自动增益模式。根据利用单片机内部ADC10对输出信号采样幅度大小自动控制前级是否衰减,控制CD4051选择OPA 2227反馈电阻。 二、硬件电路设计 2.1前级信号衰减电路 VDD

图2.1 前级衰减电路 如图2.1所示,前级衰减电路由CD4051、OPA2227、20K?以及2K?电阻组成,其中CD4051为单刀八掷开关。在该电路中,单片机MSP430G2553通过P1.3口进行对CD4051中两种电阻进行选择,改变OPA2227反馈电阻,从而实现0.1倍与1倍的控制。 在整个电路中,前级衰减电路十分重要,它不仅仅是对输入信号进行衰减,还可以对单片机MSP430G2553进行保护。 2.2末级DAC7811增益自动控制电路 图2.2 DAC7811增益自动控制电路 图2.2为末级DAC7811增益自动控制电路。利用单片机内部ADC10对输出信号经过OPA2340绝对值整形后的波形进行采样,根据幅值控制CD4051选择

通用可变增益放大器

通用可变增益放大器(B题) 摘要 本着简单、准确、可靠、通用的原则,采用了分级设计匹配互连的思想。本放大器系统分为前级放大部分、增益放大与控制电路部分、档位控制部分、后级稳压输出部分四部分。全系统采用单一的模拟电路方式,通过前级放大部分获得所需输入电压、输入阻抗等重要参数;通过拨码开关连接的反馈电阻进行精密全局控制,获得20dB至40dB之间分辨力不低于0.1%的可变增益范围;通过档位控制部分电路实现四个档位增益值转换,在衰减电路的作用下得到三个档位的增益值,即—20dB至0、0至20dB、20dB至40dB;最后通过后级稳压输出部分获得输出幅度不低于±8V的输出电压,此部分电路包括抑制零点漂移的调零电路。通过验证,本系统可以对输出电压数值的漂移,零点漂移等不良影响进行有效地抑制和降低。通过全面的调试和测量,使得本系统基本满足题目的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要求并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思想,设计出了一个可控范围大、输出幅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幅频特性好的通用可变增益放大器。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4) 1、前级放大部分 (4) 2、增益放大与衰减控制电路 (4) 3、后级电压输出 (5) 二、系统设计 (5) 1、总体设计思路 (5) 2、主要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 (6) 2.1、前级放大电路 (6) 2.2、增益放大与控制电路 (6) 2.3、档位控制电路 (7) 2.4、电压输出电路 (7) 三、系统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8) 1、测试仪器 (8)

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8) 2.1、测前级放大电路 (8) 2.2、测增益放大与控制电路 (8) 2.3、各级电路调节好后,进行测量和详细记录 (8) 3、测试结果分析 (9) 3.1、测试结果分析 (9) 3.2、误差分析 (9) 3.3、测试心得 (10) 四、总结 (10)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前级放大部分 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实现。此方案成本低,元器件易于得到,但是设计、调试难度过大,硬件电路连接与制作困难,在大赛规定的时间内很难保证作品的可靠性和指标,因此不

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院系:物理与光电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11103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林 辅导教师:李林 开题报告日期:2015年4月2日

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 学生:王双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导师:李林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一.题目来源 题目来源于老师的科研项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大自然的空气中由于存在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非理想因素,从而导致通信系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会有较大的变化,导致天线从外部接受的信号的强弱会有不同(绝大多数信号被衰减了)。而且传输信道的非线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信号衰减,同时信道中的噪声也会对信号的传输有影响,导致信号的强度时大时小。信号强度的大小差别有时会很大,甚至会有几十个分贝。信号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动态范围,为了使接受到的信号尽可能的可靠,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utomatic Gain Control,简称AGC)通常都是接收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AGC 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的幅度值偏低时,AGC 会选择较大的增益使其输出的幅度值限定在一个需要的范围,同样当输入信号的幅度值偏高时,AGC 会选择较小的增益使其输出的幅度值限定在一个需要的范围,也就是说对于幅度值不固定的输入信号,AGC 可以保证输出幅度值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一致。性能优良的AGC 会把输出幅度值控制在下级ADC 最需要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内。而AGC 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简称VGA)。AGC 主要是由反馈控制器和控制对象(VGA)两部分组成,其中反馈控制器由电平检测器、低通滤波器、直流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控制电压产生器构成的。而其控制着VGA 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基本恒定不变。可变增益放大器不断的发展带动了AGC 的发展,使得AGC 在许多的测控设备、智能设备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改变方式主要有连续变

单片机自动增益放大器

自动增益放大器 摘要:本系统有四个模块组成:程控放大器,峰值检测,液晶。程控放大器采用两片AD603接连组成,放大电压增益可达50dB,增益0.2v步进可调,电压增益误差不大于5%。放大器输出无明显失真。峰值测量采用真有效值采样芯片AD637先进行有效值采样,然后通过PCF8951进行AD采样,最后再转换成峰值,液晶采用LCD1602,系统以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经测试验证,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关键词:程控放大器,峰值检测,AD采样,单片机。 Abstract:This system has three modules: SPC amplifiers, peak detection, liquid crystal. By two AD603 program-controlled amplifier amplification voltage gain one, can gain 1db stepping 0.2v, adjustable, voltage gain error is not more than 5%. Amplifier output without obvious distortion. Measure true RMS peak by sampling AD637 chip on sampling, then PCF8951 through effective sampling, finally to AD convert peak, LCD USES lcd1602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tc8951 SCM as control core and tested, the system runs stably, convenient operation. Key: SPC amplifier Peak detection AD sampling chip SCM 1. 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1.1 设计需求 1.1.1 基本要求 (1)放大器可以从信号发生器或音乐播放器输入音频信号(50Hz~10KHz), 输出可以带200Ω负载或驱动8Ω喇叭(2~5W)。(20 分) (2)当输入信号幅度在10mV~5V 间变化时,放大器输出默认值保持在2V ±0.2V(有效值)内,波动越小越好。(30 分) (3)可以显示输入信号幅度和频率。(10 分) (4)能够在1V~3V 范围内步进式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步距0.2V。(15 分) (5)能够根据环境噪声调整自动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15分) (6)其它发挥设计。(10 分) (7)设计报告。(20 分) 1.1.2 发挥部分

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的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200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设计与实现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 1 月

课程设计题目: 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的设计 目的与任务: 对所学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运用,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奠定 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理解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理论 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可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所学知识 的综合运用能力上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内容和要求: (一)设计一个增益可自动变换的直流放大器。 1、输入信号为0~1V时,放大3倍;为1V~2V时,放大2倍;为2V~3V时,放大1倍;3V以上放大0.5倍; 2、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0、1、2、3分别表示0.5、1、2、3倍即可。 3、电源采用±5V电源供电。 (二)设计一个增益可自动变换的交流放大器。 1、放大器增益可在1倍2倍3倍4倍四档间巡回切换,切换频率为1Hz; 2、对指定的任意一种增益进行选择和保持,保持后可返回巡回状态; 3、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1、2、3、4分别表示1、2、3、4倍即可。 4、电源采用±5V电源供电。 三、课程设计步骤 1、查阅资料,确定上述两个设计任务的设计方案; 2、设计电路,进行参数计算; 3、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 4、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四、参考元器件 集成芯片:NE555、LM324、74LS138、CC40106, CC4013、CD4052、CC4066、74LS161,CD4011,741等。 电阻若干; 电容若干; LED数码管;

一种增益可控的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一种增益可控的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射频宽带放大器是各类电子仪器与仪表里很常用、很重要的一个單元电路。为此,论述了一款增益可控的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选型的过程,给出了参数的计算过程和选型是要考虑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因此结论对模拟放大电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射频;宽带放大器;参数计算;选型要求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c114956753.html,ki.16723198.2017.09.088 1理论计算 1.1设计要求 根据用户对高频、大信号的放大要求,课题研究小组进过分析和研究,得出下列的具体设计参数: (1)被设计的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V≥52dB,增益可控52dB,输入信号电压的有效值Vi≤5mV,其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均为50欧姆,负载电阻50欧姆,且输出电压有效值V o≥2V,波形无明显失真; (2)在50MHz~160MHz频率范围内增益波动不大于2dB; (3)-3dB的通频带不窄于40MHz~200MHz,即fL≤40MHz和fH≥200MHz; (4)电压增益A V≥52dB,当输入信号频率f≤20MHz或输入信号频率f≥270MHz时,实测电压增益A V均不大于20dB; (5)放大器采用+12V单电源供电,所需其它电源电压自行转换。 通过对上述设计要求的分析可知,此课题对宽带放大器的参数选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诸如:压摆率、增益带宽积、最大输出功率、高频高输出摆幅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只有做到科学计算,才能为正确的集成放大器选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设计提供科学保障。 1.2放大器的参数计算 (1)最小增益需要达到52dB(400倍),带宽200MHz,系统增益带宽积高达8*109MHz(*此处应注意多级放大和增益分配*); (2)输入电压有效值最大5mv,需要做小信号低噪声放大;

自动增益控制(AGC)放大器..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AGC)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程控增益调整放大器AD603为核心,通过单片机MSP430控制各模块,实现电压增益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基本恒定。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前级缓冲模块,电压增益调整模块,峰值检测模块,后级输出缓冲模块,控制与显示模块。将输入信号经前级缓冲电路输入给程控增益调整放大器AD603,将信号放大输出,通过峰值检测电路检测输出信号,并送给单片机AD采样,与理想输出信号数值进行比较,若有多偏差,则通过调整对AD603的增益控制电压,来调整放大倍数,从而实现输出信号的稳定。整个设计使用负反馈原理,实现了自动增益的控制。 关键字:AD603 MSP430 峰值检测自动增益控制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1.1整体方案 方案一:采用纯硬件电路实现,由AD603和运放构成的电压比较器和减法电路实现。把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的差值通过适当幅值和极性的处理,作为AD603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放大倍数的自动调整,实现输出电压恒定。 优点:该方案理论简单,制作起来也相对容易,只有硬件电路。 缺点:理论低端,精度不够,没有创新,通用性不好。 方案二:采用AD603和单片机结合,通过单片机对输出信号AD采样并转化为数字量,与理论输出电压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转换为控制电压,通过DA转化,对程控增益放大器AD603的放大倍数惊醒调整,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恒定。 优点:该方案控制精确,自动控制速度快,系统可移植性强,功能改变和增加容易,对后期改善和提升电路性能有益。 缺点:需要软硬件配合,系统稍复杂。 通过对两个方案的综合对比,我们选用方案二。 1.2控制模块 方案一:采用MCS-51。Intel公司的MCS-51的发展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以其典型的结构、完善的总线、SFR的集中管理模式、位操作系统和面向控制功能的丰富的指令系统,为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比较广泛,各种技术都比较成熟。 MCS-51优点是控制简单,二缺点也明显因为资源有限,功能实现有困难,而

基于vca820的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基于vca820的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摘要 对于压控增益放大器的设计,采用可调增益运放,并给出测试数据。关键词:VCA820 增益控制 一、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采用压控增益放大(VCA820)。 (二)输入1mv输出1v。 (三)用TINA软件仿真,给出仿真结果,画出原理图。 二、方案设计 设计压控增益放大器有多种方案,本设计采用VCA820作为放大电路的核心部件。 VCA820的增益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最大带宽能达到150MHz,增益控制围为-20dB到20dB,精度较高。所以选用VCA820作为运放以达到实验的要求。

三、原理分析 电路前级可控增益放大,后级放大电路为OPA695控制的放大电路,VCA820放大电路接入反馈,经过后级放大输出达到设计的要求。系统实现框图如下: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四、系统硬件设计 (一)VCA820简介 TI公司的VCA820芯片是一款直流耦合、宽带宽线性放大器,通过改变控制电压能够连续改变放大倍数。它提供高阻抗单端转换的差分输入,增益控制一般通过设置增益电阻和反馈电阻从理论上最大值设定到40dB。VCA820的部结构由两个输入缓冲和集成了一个乘法器核的输出电路反馈放大级,该电路提供了一个无须外接缓冲就能有完整可变电压增益系统。最大增益由外部两个电阻设置,这为设计提供了很大灵活性。 VCA820带宽增益放大器,在控制电压作用下,该器件可以提供精确的增益,按Vout/Vin线性变化,基本增益为:Vout/Vin=RfRGVG+RfRG-RdR1,其中VG是控制电压输入,电压基本增益为(V/V),调节VG可实现对数增

自动增益放大器电路技术文档 8.15.1(1)

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设计报告 参赛题目: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日期: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二日 至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AGC)设计 摘要: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本系统设计一款AGC控制放大器。整个系统以VCA810作为核心压控放大模块,以TI公司的MSP430 5438A型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以继电器实现输入信号量程切换,以AD637型模块作为检波电路实现信号和噪声的检测、以计数器实现频率的测量,以ADS1118型A/D芯片和DAC124S085型D/A芯片分别实现模数和数模转换,基于TDA2030A实现音频功放电路,采用线性电源给系统供电。主要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通过量程切换后进入压控放大模块或压控衰减电路,经A/D采样,输入至微控制器判断信号大小,据此控制开关电路进行量程分档,并输出控制信号至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实现可控电平恒定输出。 经系统测试,设计要求的各项功能均达到,性能指标良好。当输入信号幅度在10mV~ 5V之间时,输出电压保持在2V 0.2V内。能够在1V~ 3V范围内步进式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步距为0.2V。 关键字:AGC放大器压控放大器噪声检测有效值检波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二、1.1整体方案 方案一:采用纯硬件电路实现,由VC810和运放构成的电压比较器和减法电路实现。把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的差值通过适当幅值和极性的处理,作为VC810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放大倍数的自动调整,实现输出电压恒定。 优点:该方案理论简单,制作起来也相对容易,只有硬件电路。 缺点:稳定性差,精度不够,没有创新,通用性不好。 方案二:采用VCA810和430单片机结合,通过单片机对输出信号AD采样并转化为数字量,与理论输出电压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转换为控制电压,通过DA转化,对程控增益放大器VCA810的放大倍数惊醒调整,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恒定。 优点:该方案控制精确,自动控制速度快,系统可移植性强,功能改变和增加容易,对后期改善和提升电路性能有益。 缺点:需要软硬件配合,系统稍复杂。

自动增益直流放大器

1.绪论 1.1自动增益控制简介 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简称AGC环。AGC环是闭环电子电路,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它可以分成增益受控放大电路和控制电压形成电路两部分。增益受控放大电路位于正向放大通路,其增益随控制电压而改变。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基本部件是AGC 检波器和低通平滑滤波器,有时也包含门电路和直流放大器等部件。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u0 经检波并经滤波器滤除低频调制分量和噪声后,产生用以控制增益受控放大器的电压uc 。当输入信号ui增大时,u0和uc亦随之增大。 uc 增大使放大电路的增益下降,从而使输出信号的变化量显著小于输入信号的变化量,达到自动增益控制的目的。放大电路增益的控制方法有:①改变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状态,以改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②在放大器各级间插入电控衰减器。③用电控可变电阻作放大器负载等。AGC电路广泛用于各种接收机、录音机和测量仪器中,它常被用来使系统的输出电平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因而也称自动电平控制;用于话音放大器或收音机时,称为自动音量控制器。AGC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利用增加AGC电压的方式来减小增益的方式叫正向AGC,一种是利用减小AGC电压的方式来减小增益的方式叫反向AGC .正向AGC 控制能力强,所需控制功率大被控放大级工作点变动范围大,放大器两端阻抗变化也大;反向AGC所需控制功率小,控制范围也小。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的缩写。所有摄象机都有一个将来自CCD的信号放大到可以使用水准的视频放大器,其放大量即增益,等效于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使其在微光下灵敏,然而在亮光照的环境中放大器将过载,使视频信号畸变。为此,需利用摄象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去探测视频信号的电平,适时地开关AGC,从而使摄象机能够在较大的光照范围内工作,此即动态范围,即在低照度时自动增加摄象机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图像信号的强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具有AGC功能的摄像机,在低照度时的灵敏度会有所提高,但此时的噪点也会比较明显。这是由于信号和噪声被同时放大的缘故。 1.2设计目的 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线路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工程实际运用,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

增益可调差动放大器的设计(特别版)

说明:这篇课题设计是小酒花生为陈姐特别制作!如果需要可以进行修改,若觉得不是很满意,那么自己可以设计更好的;倘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谢谢!!! 增益可调差动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物理信息学院08电科二班XXX20081030XX 摘要: 本课题设计利用增益可调放大器uA709芯片为设计核心,根据uA709的放大原理,利用公式计算出放大倍数,然后利用专业软件(如ORCAD)模拟和仿真增益可调放大器电路,并测出其电压及电压增益的实际值! 关键字:UA709LM709CN ORCAD 一﹑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放大器作为集成电路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集成放大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级运放的补偿、宽带高速运放、满足专用放大器的特殊结构和提高通用放大器指标的方法等这几个方向。但是可调增益放大器的研究国外开展较多,国内目前已有少量关于可调增益放大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CMOS工艺的可调增益放大器的设计放大。宽带放大器在光纤通信、电子战设备及微波仪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系统一般要求放大器具有增益可调、宽频带、低噪音、工艺稳定等特点。可调增益放大器是一种通过改变电路某一参对量对放大器增益进行调节的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医疗设备、助听器、磁盘驱动等领域。 差动放大电路又叫差分电路,他不仅能有效的放大直流信号,而且能有效的减小由于电源波动和晶体管随温度变化多引起的零点漂移,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量的应用于集成运放电路,他常被用作多级放大器的前置级。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是两个信号的输入,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为电路有效输入信号,电路的输出是对这两个输入信号之差的放大。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存在干扰信号,会对两个输入信号产生相同的干扰,通过二者之差,干扰信号的有效输入为零,这就达到了抗共模干扰的目的。 第一个使用真空管设计的放大器大约在1930年前后完成,这个放大器可以执行加与减的工作。今日的运算放大器,无论是使用晶体管(transistor)或真空管 (vacuum tube)、分立式(discrete)元件或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 元件,运算放大器的效能都已经逐渐接近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要求。早期 的运算放大器是使用真空管设计,现在则多半是集成电路式的元件。但 是如果系统对于放大器的需求超出集成电路放大器的需求时,常常会利 用分立式元件来实现这些特殊规格的运算放大器。 1960年代晚期,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推出了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型号为μA709,设计者则是鲍伯?韦勒(Bob Widlar)。但是709很快地被随后而来的新产品μA741取代,741有着更好的性能,更为稳定,也更容易使用。741运算放大器成了微电子工业发展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象征,历经了数十年的演进仍然没有被取代,很多集成电路的制造商至今仍然在生产741。直到今天μA741仍然是各大学电子工程系中讲解运放原理的典型教材。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放大器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放大器 摘要:程控放大器是一种放大倍数由程序控制的放大器,也称作是可编程放大器。在这个数据信息的时代里,数据和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分析很重要,而程控放大器正好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增益或量程自动切换,所以程控放大器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涉及到如何通过程序去实现放大倍数的问题,也需要用到数字控制放大器,并针对仪器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放大倍数如何达到精细。 关键词:程控;放大器;信号;单片机 1系统设计原理 程控放大器又称为数据放大器或仪表放大器,常用于热电偶、生物电测量以及其他有较大共模干扰的支流缓变微弱信号的检测。 程控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直流耦合放大器,它具有差分输入、单端输出、高输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比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放大器和测量放大器所采用的基础部件(运算放大器)基本相同,它们在性能上与标准运算放大器有很大的不同。标准运算放大器是单端器件,其传输函数主要由反馈网络决定;而差分放大器和测量放大器在有共模信号条件下能够放大很微弱的差分信号,因而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CMR)。它们通常不需要外部反馈网络。 程控放大器的第一级只对差摸信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对共模信号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共模信号几乎没有抑制作用主要由第二级电路来完成,而且放大器的共摸抑制比约为第一级电路的差摸电压增益和第二级电路的共摸抑制比的乘积。 在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中,常需要对远离运放的多路信号进行测量,由于信号远离运放,两者地电位不统一,不可避免地存在长线干扰和传输网络阻抗不对称引人的误差。为了抑制干扰,运放通常采用差动输人方式。 2设计方案及实现 通常采用同相并联式高阻抗测量放大器电路(图1),具有输入阻抗高、增益调节方便、漂移互相补偿、双端变单端以及输出不包括共模信号等优点。线路前级为同相差动放大结构,要求两运放的性能完全相同,这样,线路除具有差模、共模输人电阻大的特点外,两运放的共模增益、失调及其漂移产生的误差也相互抵消,因而不需精密匹配电阻。后级的作用是抑制共模信号,并将双端输出转变为单端放大输出,以适应接地负载的需要,后级的电阻精度则要求匹配。增益分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摘要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接收机、录音机和信号采集系统中,另外在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系统以及雷达、广播电视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应用于音频放大的前级电压放大,因此设计的电路需容纳的频带范围应较宽,以至于使语音信号通过。由于语音信号的频带范围为300hz-3400hz,所以该电路所应设计的频带范围应在300hz-3400hz之间,并且电路应该实现增益的闭环调节,通过此电路可以实现增益的自动调整,以至于使音频信号强时自动减小放大器的倍数,信号弱时自动增大放大器的倍数,从而实现音量的自动调节。 本课题介绍了自动增益控制的概念原理以及对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最后对系统的测试结果以及设计与实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电压跟随器;滤波器 目录 摘要 (1) 第1章引言 (4) 第2章自动增益控制 (4) 2. 1自动增益控制 (4) 2.1.1自动增益控制基本概念 (4) 2.1.2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5) 2. 2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5) 2.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5) 第3章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6) 3. 1方案选择 (6) 3. 2压随器工作原理 (8) 3. 3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8) 3. 4滤波 (9) 3. 5增益控制工作原理 (9) 3. 6电路元器件选择 (10) 3.6.1运算放大器 (10) 3.6.2场效应管的选择 (11) 3.6.3其他元器件的选择 (11)

第4章放大器电路的调试及实验结果 (12) 4. 1放大器电路的调试 (12) 4. 2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 (12) 第5章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5) 致谢 (16) 第1章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自动增益 控制电路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并且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自动增益控制线路,简称AGC线路,A是AUTO(自动),G是GAIN(增益),C是CONTROL(控制)。它是输出限幅装置的一种,是利用线性放大和压缩放大的有效组合对输出信号进 行调整。当输入信号较弱时,线性放大电路工作,保证输出声信号的强度;当输 入信号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压缩放大线路,使声输出幅度降低,满足了对 输入信号进行衰减的需要。也就是说,AGC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输入输出压缩比例自 动控制增益的幅度,扩大了接收机的接收范围,它能够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很大 的情况下,使输出信号幅度保持恒定或仅在较小范围内变化,不至于因为输入信 号太小而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因为输入信号太大而使接收机发生饱和或堵塞。在电路设计中,这种线路被大量的运用,从尖端的雷达技术到日常的广播电视系统,自动增益控制无疑很好的解决了各种技术中存在的信号强度问题。目前,实 现自动增益控制的手段有很多,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以放大器来实现自 动增益控制的目的,也就是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第2章自动增益控制 2. 1自动增益控制 2. 1. 1自动增益控制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取决于输入信号电平和接收机的增益。由于各种原因,接 收机的输入信号变化范围往往很大,信号弱时可以是一微伏或几十微伏,信号强 时可达几百毫伏,最强信号和最弱信号相差可达几十分贝。这个变化范围称为接 收机的动态范围。 影响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因素很多,例如:发射台功率的大小、接收机离发射 台距离的远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条件的变化(如电离层和对流层的骚动、天

Protel课程设计----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周鹏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protel设计 初始条件: 1.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等基础知识。 2.PROTEL软件操作。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绘制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复杂程度的电路原理图*.sch(自选)。可以涉及模拟、数字、高频、单片机、或者一个具有完备功能的电路系统。 2.绘制相应电路原理图的双面印刷版图*.pcb并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如波形*.sdf数据)并说明是否达到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第17、18周:理论设计与仿真; 地点:鉴主13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第19周:撰写实习设计报告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 AGC电路原理 (5) 1.1 AGC的工作原理 (5) 1.1.1 AGC的作用 (5) 1.1.2 AGC各单元电路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 (5) 1.2 AGC的工作过程 (6) 1.3 AGC的控制特性 (7) 1.3.1动态范围 (7) 1.3.2响应时间 (8) 1.4增益控制电路 (8) 2 AGC电路设计 (9) 2.1信号缓冲输入级电路 (10) 2.2 直流耦合互补级联电路 (10) 2.3 倍压整流与反馈电路 (11) 2.4总体电路设计 (12) 3 Protel软件设计 (13) 3.1 protel软件介绍 (13) 3.2 原理图设计 (13) 3.3 编译原理图 (14) 3.4 PCB板布局布线 (15) 3.5铺地 (16) 4 Protel 对原理图进行仿真 (18) 5 LD耦合电路Protel设计 (20) 6 综合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增益可自动变换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增益可自动变换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任务及指标: 设计一个增益可自动变换的交流放大器。 1、放大器增益可在1倍2倍3倍4倍四档间巡回切换,切换频率为1Hz; 2、对指定的任意一种增益进行选择和保持,保持后可返回巡回状态; 3、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0、1、2、3分别表示1、2、3、4倍即可。 4、电源采用±5V电源供电。 二、设计原理以及内容: 1、时钟产生电路: 利用555电路组成多谐振荡 器,管脚3输出所产生的时钟 信号,其频率计算公式为: F=1/T=1.44/C1(R1+2R2) 令C1=10uF,R1=R2,则带入公 式可求: R1=R2=48k ohm 在multisim里所组成的电路图如左:

2、序列产生电路: 用74LS161构成四位加法计 数器采用异步清零法,产生 QD QC QB QA : 0000-0001-0010-0011-0000 序列,使得增益循环变换。将QC 通过非门接到CLR段,当QC为1 时,计数器异步清零。 3、译码电路: 将74LS161的四 个状态进行译码,1Y0 到1Y3输出端分别是 对增益1到4倍的选 择 4、选择保持电路: 手动实现4个增益状态的选择:

将74LS161的使能端与J3、U6A的使能端连接,并通过非门连到U4A的使能端,当J3为高电平的时候,74LS161与U4A 工作,实现增益的自动变换;当J3接地的时候,U6A工作,实现增益的选择与保持。 5、数码管显示电路: 1)由于74LS139工作时输出低 电平,不工作时输出高电平,所以 将两个74LS139的输出端分别与 非,使工作时ABCD输出高电平。J3 J2J1 增益 0 00 1 01 2 10 3 11 4 1 自动控制

增益可控射频放大器

增益可控射频放大器 一、系统方案 1、方案分析与比较 方案1:以高增益精度的压控VGA芯片AD603作为核心放大器,但频率再高时,效果很不理想,并且在级联时,很容易产生自激现象。 方案2:采用宽带可变增益FET放大电路,其缺点是增益步进控制难以实现,高频时频率的稳定性不好,在75MHz~108MHZ增益起伏较大,不能满足要求。 方案3:采用射频放大器AD8321+衰减器HMC472+放大器AD809的形式。第一级为AD8321三级级联,使增益倍数达到52dB。考虑到输入信号为高频信号,随着频率增加,幅度衰减增大,所以第二级加上可设置分贝衰减器,衰减器随着频率升高衰减效果明显,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输出幅度稳定。但考虑实际拟合后,增益会稍微下降,最后通过第三级放大器将增益值稳定至输入增益。AD8321是一款低成本、数字控制式可变增益放大器,所需输出增益由8比特串行字决定,方便STM32程控,输出增益范围为-27.4dB~26dB,增益变化为0.75 dB/LSB。具有极低输出噪声电平,上行带宽高达235 MHz(最小增益),符合题目200MHz要求。 综上考虑,AD8321具有频带宽、噪声低、增益可编程,易于与STM32进行串行通信等优点,选用方案3。 2、系统整体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本系统主要由:键盘控制,液晶显示、语音播报模块,三级AD8321级联,衰减器,第二级放大模块,滤波器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组成。总体设计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1、射频放大器设计 按照本设计要求,带宽为40MHz~200MHz ,电压增益为52dB 。所以采用AD8321三级级联的方式。8321最大增益为26dB ,理论上总增益=26+26+26=78dB ,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阻抗之间已经匹配,级联时无需额外电阻网络。为了防止高频走线间干扰,采用贴片式电路,原理图是根据器件手册的应用电路来设计。 2、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 造成通频带内增益起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带内波动、运放幅频响应不平坦及供电电源电压不稳等,为了降低增益波动,在三级放大输出加上衰减器,利用衰减器HMC472随着频率增高衰减效果明显的特性,使频带内增益起伏得到控制。对幅度衰减特性进行补偿,最后再加一级AD809,将增益稳定。 3、射频放大器稳定性 由于本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频信号,所以整个系统对噪声的处理要求很高才能保证射频放大器的稳定性。噪声来源包括:电源、外界环境、级间干扰,以及走线间相互干扰等。针对不同的噪声,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措施: (1)电源干扰:使用电感、电容构成滤波电路,能有效滤除纹波。在每个运放的电源引脚并联去耦电容。 (2)外界环境干扰,为了防止外界干扰,可以将电源线和地线加宽,并且在制PCB 板时加以覆铜;对自动增益级及功率放大级增加屏蔽罩,提高其抗干扰性能。 (3)级间干扰,各级之间,采用了高低频电容来滤除高低频噪声。 DC-DC (9V ) DC-DC (5V ) AD8321 AD8321 AD8321 STM32 液晶显示 键盘 直流稳压电源 输入 输出 语音播报 AD809 滤波器 衰减器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设计文档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根据输入信号及环境噪声幅度自动调节音量的自动增益控制音响放大器。 (1)放大器输入端从mp3或信号源输入音频(100Hz~10kHz)信号,输出端带600Ω负载或驱动8Ω喇叭(2~5W)。 (2)当输入信号幅度在10mV~5V间变化时,放大器输出默认值保持在2V±0.2V内,波动越小越好。 (3)能够显示输入信号幅度大小及频率高低。 (4)能够在1V~3V范围内步进式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步距0.2V。 (5)能够根据环境噪声调整自动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 二、系统框图

三、设计说明 1)系统说明 本系统以AD603为核心芯片,2片AD603级联,控制器采用32位的STM32作为主控芯片。因为AD603的输入电压不超过2V,所以先对输入信号进行5倍的衰减,然后送入AD603的输入端。同时,对输入信号进行幅值与频率的采样,将输入信号通过峰值检波电路得出幅值送入ADC采样,显示出幅值。因为信号含有负电压,所以利用加法器将输入信号提高,送入ADC采样得出频率,通过频谱显示出来。输出信号的采集也与输入信号相同。 AD603的增益与控制电压关系满足G(dB)=80Vg+20,同时它的输出电压最大不超过2V,我们设定AD603最大增益时输出1.5V,后级加一个固定放大倍数为2的功放,同时可实现功率的放大。通过上面的公式可求出稳定在2V或者1~3V内步进可调时的控制电压,进而求出增益。同时,我们加入闭环反馈系统,通过检测实际输出电压与预设值的比较,来自动调整增益,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后级功率放大采用集成功放,同时可放大电压。运用集成运放电路简单同时带负载能力强。在AD603的前级与功放前级加入电压跟随器,一是用作输入缓冲,二是起到前后级隔离,减小干扰。 2)模块说明 分压电路 分压电路由一个4k与一个1k精密电阻构成,将输入信号衰减5倍,输入信号幅值变为2mV~1V,这样输入信号小于AD603的最大输入电压,可以将输入信号送入AD603。 检波电路 检波电路采用精密整流,运用TL062运放搭建,通过电容的充放电以及二极管反向截止的特点达到输出一直为峰值的目的。 加法器电路 因为输入信号有正有负,当处于负半轴时,ADC无法进行频率采样,所以将信号整体抬高,使得完全处于正半轴,从而可以测量。 自动增益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采用AD603作为程控增益芯片,由2片AD603级联。总增益控制范围为84 .28dB ( 4 .2 1 4 x 2)。在级联应用中, 有两种增益控制连接方式, 即顺序控制方式和并联控制方式。我们采取并联控制方式。 两片AD603 级联的并联控制方式是将两级的正增益控制输入端(GPOS)以并联形式由一个正电压Vc驱动, 而两级的负增益控制输人端(GNEG) 以并联形式加一个稳定的电压, 即VG1=VG2, 于是两级的增益同步变化,并联控制方式在线性范围内的控制能力为80dB/v, 即在较小的控制电压下便可获得较高的增益, 其总增益是单片AD603的两倍。其增益计算公式

通用可变增益放大器

-------------------------------------------- 加密号: 加密号: 学校编号:NEFU-B-001 学校名称:东北林业大学 队员姓名:姚金龙连建君谭婷 赛点负责人: 教务处章: 2008年8月17日

通用可变增益放大器(B题) 摘要 本着简单、准确、可靠、通用的原则,采用了分级设计匹配互连的思想。本放大器系统分为前级放大部分、增益放大与控制电路部分、档位控制部分、后级稳压输出部分四部分。全系统采用单一的模拟电路方式,通过前级放大部分获得所需输入电压、输入阻抗等重要参数;通过拨码开关连接的反馈电阻进行精密全局控制,获得20dB至40dB之间分辨力不低于0.1%的可变增益范围;通过档位控制部分电路实现四个档位增益值转换,在衰减电路的作用下得到三个档位的增益值,即—20dB至0、0至20dB、20dB至40dB;最后通过后级稳压输出部分获得输出幅度不低于±8V的输出电压,此部分电路包括抑制零点漂移的调零电路。通过验证,本系统可以对输出电压数值的漂移,零点漂移等不良影响进行有效地抑制和降低。通过全面的调试和测量,使得本系统基本满足题目的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要求并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思想,设计出了一个可控范围大、输出幅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幅频特性好的通用可变增益放大器。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4) 1、前级放大部分 (4) 2、增益放大与衰减控制电路 (4) 3、后级电压输出 (5) 二、系统设计 (5) 1、总体设计思路 (5) 2、主要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 (6) 2.1、前级放大电路 (6) 2.2、增益放大与控制电路 (6) 2.3、档位控制电路 (7) 2.4、电压输出电路 (7) 三、系统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8) 1、测试仪器 (8) 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8) 2.1、测前级放大电路 (8) 2.2、测增益放大与控制电路 (8) 2.3、各级电路调节好后,进行测量和详细记录 (8) 3、测试结果分析 (9) 3.1、测试结果分析 (9) 3.2、误差分析 (9) 3.3、测试心得 (10) 四、总结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