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通信课程设计汇总

10通信课程设计汇总

10通信课程设计汇总
10通信课程设计汇总

1题目:声控制节能开关

2要求:

o设计一种由声光控制的节能电路。

o由220V交流供电。

o由声音触发,白天电路不工作,灯灭。天色较暗时和晚上电路可由声音触发。

o亮灯30秒后,再无声音触发,自动熄灭。

3规定:

o设计硬件线路,用protel画图。

o按单元电路详细说明硬件线路设计思路,元件参数,选取根据。附详细的元件清单。

o总结设计过程和设计体会。

4参考资料:

o荣君雅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o标准集成电路数据手册TTL电路电子工业出版社

o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o黄继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300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o肖景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精粹人民邮电出版社

5完成时间:3周。

指导教师:孟艳君()

1题目:光控制节能开关

2要求:

o设计一种由声光控制的节能电路。

o由220V交流供电。

o由光线触发,白天电路不工作,灯灭。天色较暗时和晚上电路可触发。

o

3规定:

o设计硬件线路,用protel画图。

o按单元电路详细说明硬件线路设计思路,元件参数,选取根据。附详细的元件清单。

o总结设计过程和设计体会。

4参考资料:

o荣君雅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o标准集成电路数据手册TTL电路电子工业出版社

o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o黄继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300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o肖景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精粹人民邮电出版社

5完成时间:3周。

指导教师:孟艳君()

1题目: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IIR)

2要求:

o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参数。

o设计一种IIR(低通、高通、带通、带阻)。

o IIR滤波器其原型滤波器可选butterworth、chebyshev。

o对所设计数字滤波器进行分析,说明数字滤波器设计参数对性能影响。

3规定:

o采用Matlab仿真实现或者使用Simulink建模。

o自行编写程序或建模,说明仿真过程,做出仿真结果。

o对主要模型原理进行阐述。

o对所做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o总结设计过程和设计体会。

4参考资料:

o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0

o Vinay K.Ingle John G.Proaki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科学出版社2003.3

o徐明远Matlab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6

o张森Matlab仿真技术与实例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o王立宁MATLAB与通信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

5完成时间:3周。

指导教师:王晓亮()

1题目: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FIR)

2要求:

o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参数。

o设计一种FIR数字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

o FIR滤波器设计可采用窗函数法。

o对所设计数字滤波器进行分析,说明数字滤波器设计参数对性能影响。

3规定:

o采用Matlab仿真实现或者使用Simulink建模。

o自行编写程序或建模,说明仿真过程,做出仿真结果。

o对主要模型原理进行阐述。

o对所做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o总结设计过程和设计体会。

4参考资料:

o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0

o Vinay K.Ingle John G.Proaki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科学出版社2003.3

o徐明远Matlab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6

o张森Matlab仿真技术与实例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o王立宁MATLAB与通信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

5完成时间:3周。

指导教师:王晓亮()

通信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研究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中国·大庆

2013 年12 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专业级,学号姓名一、课程设计课题:

二、课程设计工作日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四、程设计任务要求: (详细内容见课程设计文档)

1.课题来源:

2.目的意义:

3.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评审表

课程设计设计时间为3周

2013年11月25日——2013年12月13日,时间为14-16周

咱们答辩交报告的时间是12月13日

课程设计进行地点些信息院或是图书馆吧。

课题来源:写教师指定或教师下发。

报告是机打的。电路图一定是用软件自己画的。仿真图用软件自己来做。同学之间不能雷同。

报告自己写自己的,题目一样每个报告应该有区别。

报告顺序:皮,任务书,报告。

报告前面要有总体构想,最后要有心得体会。

3+1的有李宏宇和丁保瑞(没有给他们分组)

通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指导书 班级通信D101 指导教师董自健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2013年10 月18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而制定的。综合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掌握一般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掌握用计算机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由于是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因此设计的内容应该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传输设备,通信网点等。 课程设计要求的主要步骤有: 1、明确所选课题的设计目的和任务,对设计课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 统的性能、指标、内容等。 2、进行方案选择。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 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出设计合理、可靠、满足要求的一个方案。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

3、原理设计; 4、调试阶段; 5、说明书编制。 本次课程设计在校内完成,主要方式是以理论设计为主,进行实验或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 三、设计内容 本次综合课程设计内容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应该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使用一种分组码或者卷积码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2、使用格雷码对数据进行映射。 3、使用MQAM举行调制,M可选择8、16、32、6 4、128、256。 4、选择合适的升余弦参数,使用升余弦对基带信号举行滤波。 5、在解调端,进行滤波、MQAM的解调、格雷码逆映射、纠错解码。 6、改变信噪比,分析系统性能。 四、设计内容介绍: MQAM是一种基本的相位-幅度联合调制方式。研究这种基本的数字调制信号的性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符合要求的技术,如信道纠错编码可以是分组码或者卷积码,M必须选择数字8、16、32、64、128、256中的至少3个,以分析各种M下的QAM系统性能。应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采用蒙特卡罗模型。仿真基本框图是:

无线电能传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与无线通信技术一样摆脱有形介质的束缚,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是人类多年的一个美好追求。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也称之为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 Contactless PowerTransmission, CPT),是一种借于空间无形软介质(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设备的一种供电模式,该技术是集电磁场、电力电子、高频电子、电磁感应和耦合模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能源传输和接入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接触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电能传输方法,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该技术不仅在军事、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器械、家用电器、RFID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电磁理论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被列为“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 到目前为止,根据电能传输原理,无线电能传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应耦合式、微波辐射式、磁耦合谐振式。作为一个新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是基于近场强耦合的概念,基本原理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交换,而非谐振物体之间能量交换却很微弱。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尺度(mid-range)能量传输技术,其尺度为几倍的接收设备尺寸(可扩展到几米到几十米)。 除了较大的传输距离,还存在以下优势:由于利用了强耦合谐振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可达到kW)和效率;系统采用磁场耦合(而非电场,电场会发生危险)和非辐射技术,使其对人体没有伤害;良好的穿透性,不受非金属障碍物的影响。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信息工程1班 姓名:寇路军 学号: 201620101133 指导教师:周玲 成绩: 2019 年 3月 23 日

目录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2) 一.绪论 (2)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三.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 (3) 3.1 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基本原理 (3) 3.2 2PSK信号的调制 (3) 3.2.1模拟调制的方法 (3) 3.3 2PSK信号的解调 (4) 3.4 2PSK的“倒∏现象”或“反向工作” (5) 3.5功率谱密度 (5) 四.数字调制技术设计 (7) 4.1 2PSK的仿真 (7) 4.1.1仿真原理图 (7) 4.1.2 仿真数据 (7) 4.1.3 输出结果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一.绪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在社会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电话,Internet,ATM机等通信设备都离不开通信系统。随着通信系统与我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对通信系统的性能也越高。另外,随着人们对通信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不得不缩短通信系统的开发周期以及提高系统性能。针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必需要通过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和工具才能实现。自从现代以来,计算机科技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实现了可视化的仿真软件。 通信系统仿真,在目前的通信系统工程设计当中。已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我们更好地研究通信系统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本论文主要针对模拟调制系统中的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技术进行设计和基于Simulink进行仿真。通过系统仿真验证理论中的结论。本论文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熟悉Matlab软件。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 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模拟系统2PSK调制和解调原理及设计方法。 2.熟悉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江苏大学通信综合课程设计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通 信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2014年1月10日 学院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学习内容 (1) 1、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1) 1.1Android开发准备工作 (1) 1.2安装JDK和配置Java开发环境 (1) 1.3 Eclipse的安装 (1) 1.4 SDK和ADT的安装和配置 (1) 1.5创建HelloWorld项目 (2) 1.6运行HelloWorld及模拟器的使用 (2) 2、jQuery Mobile简介 (2) 2.1jQuery 语法 (3) 2.2jQuery 选择器 (4) 2.3jQuery 事件 (4) 3、Jquery mobile案例开发 (5) 二、Android用户界面技术 (8) 1、Android基本UI组件 (8) 2、Activites (10) 3、UI设计工具droiddraw (10) 4、常用UI元素 (10) 5、UI布局 (12) 三、课程总结与个人学习心得 (14) 四、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学习内容 1、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1.1Android开发准备工作 配置Android开发环境之前,首先需要了解Android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它可以使用XP及以上版本、Mac OS、Linux等操作系统。Android开发所需软件包括:JDK、Eclipse、Android SDK、ADT。 1.2安装JDK和配置Java开发环境 1)登录http:https://www.doczj.com/doc/c114637420.html,,下载最新版JDK。 2)安装JDK,安装包中包含了JDK和JRE两部分,建议将它们安装在同一个 盘符下。双击安装程序,选择安装的目录,点击“下一步”,等待安装程序自动完成安装即可。 3)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菜单项,选择“高级”选项卡,选择 “环境变量”,找到“Path”变量名(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名为“Path”的变量),点击“编辑”按钮,添加JDK安装目录中的“bin”文件夹路径。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再找到“CLASSPATH”变量(如果没有,同样可以新建),输入JDK安装目录中“lib”以及“demo”的路径,单击“确定” 按钮完成。 4)安装配置完成之后,测试是否安装成功。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打 开命令行模式。键入命令“java-version”,检测JDK是否安装成功。 1.3 Eclipse的安装 Eclipse的安装非常简单,直接将下载的压缩包解压即可。 1.4 SDK和ADT的安装和配置 Android SDK安装 1)解压缩下载好的SDK安装包到要安装SDK的路径,然后运行SDK Setup.exe。 2)点击“Install Selected”按钮,安装选中的软件包,在接下来出现的界面中依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对讲机

1任务书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对讲机,要求采用调频方式工作,至少10米以上通话距离。2设计方案选择 方案一:发射试用调频无线送话器,接收采用集成电路KC538,具有中频放大、鉴频和音频功率放大等功能。KC538中频放大器采用三极管差分放大器,故有增益高和调配抑制比较好的特点。 方案二:采用集成电路D1800,它作为收音机接收专业集成电路,功放部分则用D2822电路具有体积小、外围元件少灵敏度极高、性能稳定等优点。 方案选择:综上电路,接收频率和工作电流都在要求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经过比较,方案二更具有简洁性,电路布复杂。因此本系统采用方案二设计。 工作原理 该对讲收音机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分为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电路采用本级振荡经调制差频后中频发射。接收部分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放大输出。

接收部分原理:调频信号由TX接收,经C9耦合到IC1的19脚内的混频电路,IC1第1脚内部为本机振荡电路,1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L4、R6、C10、C11等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10.7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的7、8、9脚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10脚外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11脚输出,经过R10、C25、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对讲机接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2011 级通信工程专业1113071 班级 题目基于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胡娟 2014年6月27日

1任务书 试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曼彻斯特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基带系统的理论分析 1.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和工作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 所示,它通常由脉冲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与码元再生器组成。系统工作过程及各部分作用如下。 g T(t) n 定时信号 图 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 发送滤波器进一步将输入的矩形脉冲序列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g T(t)。这是因为矩形波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容易产生失真。 基带传输系统的信道通常采用电缆、架空明线等。信道既传送信号,同时又因存在噪声n(t)和频率特性不理想而对数字信号造成损害,使得接收端得到的波形g R(t)与发送的波形g T(t)具有较大差异。 接收滤波器是收端为了减小信道特性不理想和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设置的。其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并对已接收的波形均衡,以便抽样判决器正确判决。 抽样判决器首先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y(t)在规定的时刻(由定时脉冲cp控制)进行抽样,获得抽样信号{r n},然后对抽样值进行判决,以确定各码元是“1”码还是“0”码。 2.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及解决方案

课程设计: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解析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 学生姓名李成 学号1118064050 班级网络1102班 成绩 指导教师李征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3年 9 月 1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 完成期限:自2013 年9 月 1 日至2013 年9 月14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并用MA TLAB仿真软件进行验证,要求能根据随机信源输入的二进制信息序列给出对应的编码译码输出结果,并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波形,并且要求对设计的内容有必要的说明。 通过本次的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一)对课本知识的全面复习,了解2B1Q的编码与译码原理; (二)对MA TLAB仿真软件的学习,能够使用该工具进行2B1Q的仿真验证; (三)通过交流合作,完成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并用MA 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四)课程设计的结果全面正确,功能模块清晰分明; (五)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 (六)文档资料完整规范。 指导教师:李征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对2B1Q的编码与译码进行设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2B1Q编码与译码的仿真实验验证。在2B1Q中,2个二进制码元用1个四元码表示,即可以用10表示1,01表示0,即把1变换为1/0中间下降沿代表1,把0变换为0/1中间上升沿表示0。Manchester码是一种用跳变沿(而非电平)来表示要传输的二进制信息(0或1),一般规定在位元中间用下跳变表示“1”,用上跳变表示“0”。因此,可以用曼彻斯特码的编码规律来解决这一课设问题。 关键词:2B1Q;Manchester码;跳变沿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 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 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梁佳健 学号 11211157 班级通信1107班 第十组 实验一、DQPSK与GMSK信号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得: 了解GRC得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 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 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 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 AWGN 信道情况下得星座图失真情况 二、实验设备: PC两台、RFX2400 USRP1两台 三、实验内容: 1、了解grc得基本操作方法,要求仿真得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与GnuRadio+USRP得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得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得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得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得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得影响。 四、实验原理: 1、DQPSK: DQPSK调制原理就是利用载波得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输入得数字信息,也就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得数据划分为每两个比特为一组,也就就是有00,01,10与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得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制之后得符号星座图得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2、1所示。解调端根据星座图与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得信息数据。 表1 相位转换 调制符号星座图与可能变换路径 2、GMSK: 将基带信号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Minimum Shift Keying)即最小频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得过程教叫做GSM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它具有良好得频谱与功率特性。 高斯滤波

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一....................................................................... 课程设计目的.. (3) 二.......................................................................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2.1 课程设计题目 2.2课程设计要求 三....................................................................... 设计内容 (4) 3.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3.2 系统总体框图 3.3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3.4 设计说明书 四....................................................................... 设

计总结 (11) 参考书目 (11)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 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 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 理与过程; (3).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2.1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收到信号,并启停一台电动机 1)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v10.5(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 添加硬件--- 用子网连接两个cpu ----- 编写主控cpu程序----- 调整主控cpu连接参数 --- 编写另一台cpu程序----- 调整另一台cpu连接参数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进行通信网络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工程 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专业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的先修课是:《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通信工程综合设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相关概念、方法和课程设计文档的撰写格式。 3.学会灵活运用一些具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对学生数据结构知识的全面综合训练,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 今后软件开发工作所需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的 设计、程序设计时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及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团体协作精 神的培养。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对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用户接口技术、本地交换技术、语 音编码技术、信道接口技术、信道同步技术、信号复接技术、中继接口技术、信道传 输技术等电路在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有一个完整全面了解。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 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通信系统设计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科研、产品开发、运营、生产与管理等工作。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 1.通信系统常用信道特性测量 1白噪声特性测量√瑞利衰落信道特性测试与仿真2√莱斯衰落信道特性测量与仿真3√二径衰落信道特性测量与仿真4√非线性信道、硬限幅信道特性测量5√√光纤传输系统实验6 2.电信交换与接入 1程控交换与常用编码技术√2系统同步实验无线传输/软件无线电实3无线通信常用传输技卫星通信常用传输技移动通信常用调制方通信系统综合实4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用户接口技本地交换技语音编码技 信道接口技信道同步技术信号复接技中继接口技术信道传输技二次开发实5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选修课,是通信课程的重要实践课程。一般情况 下,安排连续的一周或分散在一个学期在实验室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可视实验室的实验 条件灵活安排,也可依据学生兴趣分组安排,如下: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DQPSK和GMSK信号调制实 验一、实验目的:了解GRC的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 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AWGN信道情况下的星座图失真情况二、实验设备:PC两台、RFX2400USRP1两台三、实验内容:1.了解grc的基本 操作方法,要求仿真的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和GnuRadio+USRP的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的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1、DQPSK:DQPSK调制原理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 同相位来表示输入的数字信息,也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 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的数据划分为每两 个比特为一组,也就是有00,01,10和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的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 制之后的符号星座图的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2.1所示。解调端根据 星座图和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数据。 表1相位转换二进制比特1二进制比特2相位11+/401+3/400- 3/410-/4调制符号星座图和可能变换路径2、GMSK:将基带信号经 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MinimumShiftKeying)即最小频 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的过程教叫做GSMK (GaussianFilteredMinimumShift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 控调制。它具有良好的频谱和功率特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分解复用原理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已抽样的信号组合起来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称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解复用和时分多路解复用。频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模拟通信,而时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数字通信。为了实现TDM传输,要把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在每个时隙内传输一路信号,将若干个原始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串,该脉冲串扰码后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

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并/串转换电路输出串行的数据,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统本通信1403班 姓名:庞盟 学号:14611006150041 完成时间:2015年10月21日

一、课程实训目的 该课程安排LTE网络优化实训模块,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LTE的关键技术以及从事网络优化需要具备的实操能力。让学生利用MAPINFO将基站信息进行地图可视化的,并制作专题地图等相关图层,同时进行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等实际工作的应用。掌握路测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并进行4G网络的实战测试,进一步加深网络优化测试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网络问题的分析判断,并撰写相应的优化方案。掌握EXCELL函数(VLOOKUP、MID、数据透视、分裂等)在网络优化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够进行基站信息的整合,网络指标曲线走势图、对比柱状图的制作。 二、课程实训要求 1、实习期间要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2、实习期间应服从带队老师的管理。严格遵守纪律,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实训场所的相关规章制度,听从实习教师的安排。遵守实习场所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在实习地应听从实习单位老师的指导。在实习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违规操作。 三、课程实训地点 通信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华为HALP 四、课程实训过程 本次实训课程主要针对4G无线网络优化进行安排。对LTE网络的空中接口原理、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实际工作中LTE网络的射频优化方法、单站验证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EXCEL、MAPINFO、PIONEER等常用优化工具进行了着重介绍,使我们能够对LTE网络的优化方法、优化流程、优化工具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具备基本的优化技能。其中,PIONEER是集成了多个网络进行同步测试的新一代无线网络测试及分析软件,是世纪鼎利公司结合长期无线络优化的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具备完善的GSM、CDMA、EVDO、WCDMA、TD-SCDMA、LTE网络测试功能。MAPINFO是美国MAPINFO公司推出的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它提供定位,制作和处理的电子地图,数据/信息的地理化标注等功能,是地理信息系 统的代表作之一。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

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信息工程1班 姓名:寇路军 学号: 3 指导教师:周玲 成绩: 2019 年 3月 23 日

目录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2) 一.绪论 (2)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三.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 (3) 3.1 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基本原理 (3) 3.2 2PSK信号的调制 (3) 3.2.1模拟调制的方法 (3) 3.3 2PSK信号的解调 (4) 3.4 2PSK的“倒∏现象”或“反向工作” (5) 3.5功率谱密度 (5) 四.数字调制技术设计 (7) 4.1 2PSK的仿真 (7) 4.1.1仿真原理图 (7) 4.1.2 仿真数据 (7) 4.1.3 输出结果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一.绪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在社会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机,,Internet,ATM机等通信设备都离不开通信系统。随着通信系统与我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对通信系统的性能也越高。另外,随着人们对通信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不得不缩短通信系统的开发周期以及提高系统性能。针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必需要通过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和工具才能实现。自从现代以来,计算机科技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实现了可视化的仿真软件。 通信系统仿真,在目前的通信系统工程设计当中。已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我们更好地研究通信系统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本论文主要针对模拟调制系统中的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技术进行设计和基于Simulink进行仿真。通过系统仿真验证理论中的结论。本论文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熟悉Matlab软件。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 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模拟系统2PSK调制和解调原理及设计方法。 2.熟悉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总体要求及课程设计题目 总体要求: 对学生大学整个阶段知识积累的总结是毕业设计,而对一门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手段就是课程设计。如果学生经过的是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环节,不仅可以提升学习兴趣、总结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是一个有效的知识的再提高、再丰富的过程。 此次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加深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Multisim 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 1)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使用网上免费信息资源,但要符合题目要求功能; 2、设计完成时进行答辩,答辩不通过为不合格。 设计题目: 1)2ASK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4人组) 主要技术指标: 1.数字信号用施密特电路实现 2.载波信号用LC 振荡器实现(频率:1MHz ) 频率稳定度00f f ?≤4 105-?/小时 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P P V -≥1V 3.数字信号占空比可调(选作) 4.误码率(选作) 2)2FSK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4人组) 主要技术指标: 1.数字信号用施密特电路实现 2.载波信号用LC 振荡器实现(频率:1MHz ) 频率稳定度00f f ?≤4 105-?/小时 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P P V -≥1V 3.数字信号占空比可调(选作) 3)频率发生器的设计(3人组) 主要技术指标: 1. 用单片机设计一个频率发生器

2. 产生100HZ 到100KHZ 之间的频率(100HZ 、500HZ 、1KHZ 、5 KHZ 、10 KHZ 、 50 KHZ 、100 KHZ ) 3. 占空比可调 4).集电极调幅电路的设计(4人组) 已知条件:+Vcc =12V, 晶体管为3DG130(3DG12),回路电感根据所定频率选用活自 绕,可用环形磁芯,也可用高频骨架绕制。 主要技术指标: 1.中心频率0f =(根据设计及级联电路的要求自行决定,将你所选择的频率填上) 2.输出功率0P ≥ 100 mw ,效率η> 40% , 调幅度a m ≥0.3 ,负载L R =51Ω 5).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4人组) 已知条件:+Vcc =12V, 晶体管为3DG100, 负载L R =1K Ω,变容二极管2CC1C, 回路电感根据所定频率选用或自绕 主要技术指标: 1.中心频率 0f =(根据设计及级联电路的要求自行决定,将你所选择的频率填上。) 2. 频率稳定度00f f ?≤4 105-?/小时,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P P V -≥1V 3. 最大频偏m ax f ?=20KHz , 调制灵敏度V KHz S f /14= 6)晶体振荡器(2人组) 已知条件:+Vcc =12V, 晶体管为3DG100, 负载L R =1K Ω 主要技术指标: 1.主振频率0f =(根据设计及级联电路的要求自行决定,将你所选择的频率填上。) 2.频率稳定度00f f ?≤5 105-?/小时 3.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P P V -≥1V 7) DSB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4人组) 要求:1)录制一段2s 左右的语音信号,并对录制的信号进行8000Hz 的采样, 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2)采用正弦信号和自行录制的语音信号(.wav 文件)进行DSB 调制与解调;信道 使用高斯白噪声;画出相应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主要技术指标: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 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 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引言 (1) 1.1通信系统简介 (1) 1.2 Matlab简介 (1) 2.系统设计 (2) 2.1通信系统原理 (2) 2.2 系统整体设计 (3) 3.子系统设计 (4) 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 3.1.1抽样(Samping) (5) 3.1.2量化(Quantizing) (5) 3.1.3编码(Coding) (6) 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7) 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8) 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 3.3循环码编解码 (9) 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10) 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1) 3.3.3纠错能力 (11)

3.4 ASK调制与解调 (12) 3.5 衰落信道 (13) 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4) 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4) 4.2 软件设计方案 (14) 4.3 编码与调试 (15) 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6) 5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摘要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

基于Packet_tracer设计校园网通信系统设计与Matlab仿真_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3) (一)设计内容 (3) (二)设计要求 (3) 二、校园网原理介绍 (4) 2.1校园网 (4) 2.2校园网的功能 (4) 三、校园网设计分析 (6) 3.1 VLAN的划分 (6) 3.2 三层结构模型 (7) 四、设计过程及模块分析 (8) 4.1 网络拓扑 (8) 4.3 交换机配置 (8) 4.4 DHCP服务 (9) 4.5 DNS HTTP FTP Email服务设置 (10) 4.6 WLAN配置 (13) 4.7 PAT(基于端口的NAT) (14) 4.8 ACL简单配置 (15) 4.9 STP生成树 (17) 4.10 IPsec VPN (17) 五、总结与体会 (19)

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1设计内容 (1)校园网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节点数量和各部门的子网数量可以参照我校的实际情况设置; (2)校园网内部结构采用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的多层交换结构。 即使用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连接校园网内各节点,用VLAN划分各部门的子网,并通过核心层交换机实现与Internet和其它网络的通信; (3)校园网内设WWW服务器、DNS服务器、TFTP服务器。使用内部IP 地址,并通过NAT转换实现与外网之间的通信; (4)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为校园网提供防火墙; (5)其它附加功能(如:拨号入网、热备份路由等)。。 本文通过以下内容的实现设计了校园网 ●配置Cisco交换机 ●配置VLAN ●Cisco VTP ●STP生成树协议. ●WLAN ●配置单个的路由器 ●配置静态路由 ●Cisco EIGRP路由协议 ●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 ●PPP ●帧中继Frame Relay ●PAT(基于端口的NAT) ●ACL的配置 ●DHCP 配置 ●NAT ●VPN 1.2设计要求 1)校园网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节点数量和各部门的子网数量可以参照我校的实 际情况设置; 2)校园网内部结构采用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的多层交换结构。即使用 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连接校园网内各节点,用VLAN 划分各部门的子网,并通过核心层交换机实现与Internet和其它网络的通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