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与水量平衡分析

第一节 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在分析计算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后,尚需进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过去,有的部门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作为水资源总量。由于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提供,因此将两者简单地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成果必然偏大,只有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水量才等于真正的水资源总量。据此,一定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重复地下河川总W u W W -+= (6-1)

式中,总W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 3

);

河川

W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亿m 3

);

地下

u ——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

);

重复

W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亿m 3

)。

若区域内的地貌条件单一(全部为山丘区或平原区),公式(6-1)中右端各分量的计算比较简单;若区域内既包括山丘区又包括平原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则比较复杂。在后一种情况下,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河川径流量的计算

将计算区域划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计算方法参见第四章。

二、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1.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

如前所述,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难以直接计算,目前只能以地下水的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计算公式为

(6-2)

式中,山u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

);

山基W ——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亿m 3); 潜u ——多年平均河床潜流量(亿m 3);

山潜泉侧潜山基山q E u u u W u +++++=

侧u ——多年平均山前侧向流出量(亿m 3);

泉u ——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多年平均山前泉水出露量(亿m 3);

山潜E ——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亿m 3)

; 开q ——多年平均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重复水量的计算(亿m 3)。

2.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

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可按下式计算:

(6-3) 式中, 平u ——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

);

p u ——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亿m 3);

河渗u ——多年平均河道渗漏补给量(亿m 3); 侧u ——多年平均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亿m 3); 渠渗u ——多年平均渠系渗漏补给量(亿m 3);

库渗u ——多年平均水库(湖泊、闸坝)蓄水渗漏补给量(亿m 3); 渠灌u ——多年平均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亿m 3); 越补u ——多年平均越流补给量(亿m 3);

人工u ——多年平均人工回灌补给量(亿m 3)。

降水入渗补给量p u 是平原区地下水的重要水源,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河渗u 、渠渗u 、库渗u 、渠灌u 和人工u 分别为山丘区河川径流流经平原时(有时也包括平原区河川径流本身)的入渗补给量和人工回灌补给量。侧u 也为山丘区山前侧向流出量。越补u 为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量。

据统计分析,我国北方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p u 占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平u 的53%,山丘区河川径流流经平原时的补给量(包括河渗u 、渠渗u 、库渗u 、渠灌u 、人工u )占43%,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只占4%(越补u 忽略未计)。

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各分量的计算方法详见第五章。

人工

越补渠灌库渗渠渗侧河渗平u u u u u u u u u p +++++++=

图6.1山丘区、平原区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示意图

三、重复水量的计算

对既有山丘区又有平原区两种地貌单元的区域,分析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可以得知,如果分别计算山丘区和平原区的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再根据公式(6-1)计算全区域(山丘区加平原区)的水资源总量,则有一部分水量被重复计算了。重复水量如图6.1中箭头所示。重复水量包括以下几项:

1.山丘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即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山基W ;

图6.1 不同地貌单元重复水量示意图

2.平原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即平原区河川基流量平基W ,有时还包括来自平原区河川径流量的人工渠灌库渗渠渗河渗和、、、u u u u u ;

3.山丘区河川径流量与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即山丘区河川径流流经平原时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包括人工渠灌库渗渠渗河渗和、、、u u u u u ;

4.山前侧向补给量侧u ,是山丘区流入平原区的地下径流,属于山丘区、平原区地下水本身的重复量。

四、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若计算区域包括山丘区和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公式(6-1)便可改写为

重复平山平川山川总)()(W u u W W W -+++= (6-4)

重复水量重复W 等于平基山基、W W 、侧人工渠灌库渗渠渗河渗与、、、、u u u u u u 各项之和,将其代入公式(6-4)并整理得

平基越补开山潜泉侧潜平川山川总W u u q E u u u W W W p -++++++++=(6-5)

在山丘区、平原区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及地下水补给量各项分量算得的基础上,即可根据公式(6-5)推求全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由公式(6-2)得

(6-6) 将公式(6-6)代入式(6-5)并整理得

越补山平表山表总u u u W W W p ++++= (6-7)

式中 山表W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亿m 3

);

平表W ——平原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亿m 3)

;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公式(6-7)表明,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也等于山丘区、平原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与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平原区地下水越流补给量之和。 五、区域水资源总量计算实例

依据公式(6-5),计算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如下:

1.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山川W =16.2亿m 3

,平川W =7.4亿m 3

2.山丘区、平原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计算成果见表6.1、表6.2。 3.平原区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平基W =1.3亿m 3

4.将上述成果代入公式(6-5),即得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见表6.3

山潜泉侧潜山基山q E u u u W u ++++=-

如果采用公式(6-7)计算,也可得到表6.3所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成果表。

W=(16.2-7.1)+(7.4-1.3)+11.29+10.95=37.44亿m3

表6.1 北京市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成果表单位:亿m3

表6.2 北京市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成果表单位:亿m3

表6.3 北京市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单位:亿m3

六、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不能用典型年法或同频率相加法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求得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系列,然后通过频率计算加以确定。山西省曾作出全省及分水系1956~1979年共24年地下水资源系列(逐年给出山丘区的潜流量、潜水蒸发量、开采净消耗量及平原区的基流量),再配上相应的逐年河川径流量系列,可以求得水资源总量系列及其频率分布,进而计算出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的水资源总量。

有些地区受资料所限,组成水资源总量的某些分量难以逐年求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近似估算,可在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借助于河川径流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近似推求水资源总量系列。山丘区可将逐年河川径流量乘以水资源总量均值与河川径流均值之比值后得出的系列,作为水资源总量系列。平原区则以各年的河川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乘以水资源总量均值与上列两项之和的均值之比值后得出的系列,作为水资源总量系列。将山丘区和平原区水资源总量系列对应项逐年相加,即可求得全区域水资源总量系列。

七、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u(在一定的地地下水开采后,必然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增加△

p

E,而地表径流量、河川基流量和潜水蒸发量则分别下水埋深范围内),包气带土壤水的蒸发量增加△包

减少△地表W 、△基W 、△潜E 。可以证明

△开q =△地表W +△基W +△潜E -△包E (6-8)

△p u =△地表W -△包E (6-9)

式中,△开q ——地下水开采的净消耗量;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以下两式表明:在开采条件下,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转化。地下水的开采,“夺取”消耗了部分地表径流△地表W 、地下径流排泄量△基W 和潜水蒸发量△潜E ,增加了部分土壤水分△

包E ;而降水入渗增加量△p u ,又恰好等于地表径流的减少量△地表W 和土壤水的增量△包E 之差,因此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1. 若统一采用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相应的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资料,仍可按公式(6-5)或(6-7)计算水资源总量。

2.若采用地下水开采前的河川径流量资料和开采以后的地下水补给量资料,按公式(6-5)或(6-7)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要推算并扣除地下水开采后地表径流的减少量△地表W (可选用地下水开采前、后不同径流资料系列推求)。

南京水文研究所计算了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区地下水开采条件下分项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与开采前相应数值对比情况(表6.4)。

表6.4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区地下水开采前后水资源计算成果的对比 单位:mm

由表可见,与开采前相比,开采后的河川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基流量和潜水蒸发量均有所减少,而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包气带土壤水蒸发量却有所增加。进一步分析得知,地下水开采愈多,这种减少或增加愈显著。

第二节 水量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区域水资源的数量及其对比关系,以便利用水文、气象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地带性规律,检查水资源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一、河川径流量的平衡分析

河川径流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下列水量平衡方程进行分析比较:

基地表河川W W W += (6-10)

E W W P ++=基地表 (6-11) E W W P V +=-=基地表 (6-12)

式中, 河川W ——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亿m 3

);

地表W ——多年平均年地表径流量(亿m 3); 基

W ——多年平均年河川基流量(亿m 3

);

P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亿m 3);

E ——多年平均年陆地蒸发量(亿m 3

);

V ——多年平均年地表和土壤总截补量(亿m 3

)。

地表和土壤总截补量V 大部分消耗于蒸发,另一部分补给地下水,形成河川基流量。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各平衡要素的比值如E /V 、基W /V 、基W /河川W 、河川W /P 、地表W /P 、基W /P 等在地区上进行比较,据以检查河川径流量及其组成部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以海南岛和台湾省为例,其水量平衡要素的对比见表6.5

由上表可见,海南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台湾省的3/4。而E601蒸发器水面蒸发量却高达1400~1900mm ,陆地蒸发量也比台湾省大38%,可见海南岛的水分条件不如台湾省。海南岛河川径流量中的基流量占19%,台湾省占23%,说明海南岛的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海南岛地表和土壤总截补量为1103 mm ,与台湾省相接近,但海南岛的陆地蒸发量却达938 mm ,地表和土壤总截补量中的85%耗于蒸发,而台湾省只占63%。海南岛和台湾省水分条件的不同,是两者气候、下垫面等条件的差异所造成的。 二、水资源总量的平衡分析

在公式(6-7)中,如果把山丘、平原区看成一个整体,并且不计越流补给量越补u ,那么,水资源总量总W 的计算公式可以改写为

总地表山平表山表总p p u W u u W W W +=+++= (6-13)

式中,总地表、p u W ——区域多年平均总地表径流量、总降水入渗补给量。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区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6-11)也可改写为

包总地表E u W P p ++= (6-14) 式中,包E ——包气带蒸发量;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依据公式(6-13)、(6-14)即可进行水资源总量的平衡分析。

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0076亿m 3,(降水深628 mm ),其中形成地表径流的为20167亿m 3

(径流深

211mm ),占34%,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为7043亿m 3

,(折合水深74 mm ),占12%;包气带蒸发量约为

32866亿m 3

,(折合水深343mm ),占54%。 中国主要大江大河水量平衡的差异反映出地理位置的影响,如表6.6所示。中国北方较大河流都是蒸发量大于径流量,如松花江、海河、黄河和淮河等;而淮河以南的大河蒸发量都小于径流量,如长江、珠江及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等,其中雅鲁藏布江的径流量是蒸发量的两倍以上。这是由于它源出高山区,径流形成的条件极为有利,同时也包含有较多的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表6.6 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水量平衡

产水系数(水资源总量除以降水量)是水量平衡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但也受气温和下垫面的影响。全国平均产水系数为0.453,即是说,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尚不足总降水量的

一半,其余一半多的降水量以包气带蒸发形式重新回到大气中。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因此产水系数的变化很大。南方片的产水系数均在0.5以上,淮河流域片为0.36,淮河以北各片为0.2~0.3。产水系数最小的是黄河流域,仅为0.2左右,海滦河流域为0.23。西北内陆河地区,虽然盆地和高原的产水系数很小,但高山地区产水系数都比较大,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为0.3~0.5,天山西段甚至高达0.6~0.7,故全流域片平均产水系数高于黄河流域和海滦河流域。

水资源压力指数依据世界资源所的规定:每人每年拥有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总量低于1000mm,作为水资源“数量压力”指数的临界标志。同时,根据理论地理学(牛文元,1992)的研究,每年每平方公里所拥有的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小于20万m3(相当于200 mm水深),作为水资源“空间压力”指数的临界标志。数量压力和空间压力的共同作用,形成水资源压力指数。计算规则如下:

(1)在最后确定的水资源压力指数中,如果水资源数量压力和水资源空间压力同时为零,则水资源总压力指数为零。

(2)如果水资源压力和水资源空间压力指数有任何一个不为零,则总压力指数取其不为零的数值。

(3)若二者均不为零,则总压力指数将在形成较大压力的基础上再进行复合式的统计加权。

我国水资源压力从最大到最小分别为宁夏(0.97)、天津(0.86)、上海(0.81)、内蒙古(0.71)、河北(0.68)、山西(0.68)、北京(0.67)、新疆(0.65)、山东(0.62)、甘肃(0.60)、河南(0.55)、江苏(0.54)、青海(0.42)、辽宁(0.11)、其余省、市、自治区在所规定的标准下,不具备水资源压力。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世界各国人均水资源量

数据来源:world bank development indicators Country name 2009 Iceland 533,754 Guyana 320,048 Suriname 169,276 Papua New Guinea 119,492 Gabon 110,997 Bhutan 109,295 Solomon Islands 85,285 Canada 84,470 Norway 79,110 New Zealand 75,768 Congo, Rep. 56,324 Peru 56,179 Liberia 52,139 Chile 52,136 Belize 48,019 Colombia 46,261 Panama 42,578 Equatorial Guinea 38,173 Fiji 33,497 Nicaragua 33,221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32,653 Lao PDR 31,151 Bolivia 31,054 Russian Federation 30,405 Ecuador 30,291 Brazil 28,037 Sierra Leone 27,878 V enezuela, RB 25,451 Costa Rica 24,484 Guinea 23,153 Australia 22,413 Brunei Darussalam 21,693 Myanmar 21,071 Malaysia 20,752 Finland 20,042 Sweden 18,390 Uruguay 17,639 Madagascar 16,746 Paraguay 14,822 Cameroon 14,237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水资源复习答案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 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i(区域平均降雨量)。 适用于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均匀、且密度较大时;方法二:泰森多边形法。 适用于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就假定流域个点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方法三:等雨量线法。 适用于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降水量影响显着,且有足够的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区域平均降雨量。 6.简述地表水可利用量含义、计算方法及原理 含义: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用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计算方法及原理: 1)水均衡法:Q可利用=Q当地河流径流+Q入境—Q出境。 入境:上游流入;水库放水;区外调入。出境:下游流出;水库蓄水;调出至区外。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水资源名词解释

附件: 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 近来,承担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的单位及有关省(区),不断来函询问,在规划中遇到一些技术名词,对其含义、概念不够明确,由于对一些名词各自理解不同,往往使规划过程中对重大问题的处理,出现口径不能统一,甚至给工作带来返工,影响工作进度,降低了规划成果的技术质量。为了进一步明确某些技术名词的概念、含义,请承担任务的单位务必认真学习珠江委颁发的技术细则,同时我们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有关文献资料,重新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把重要的名词概念比较确切地汇集编印出来,供在规划中参照使用。

降水量 从空中降落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气凝结的露、霜等的总数量。以毫米计。是雪、雹等应化成水的深度。按时段统计有:以降水起止时计算的一次降水量,以一日、一月及一年计算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由于降水的主要部分是雨或全部是雨,因此降水量又叫做降雨量。一股所说某地年降雨量若干毫米,是包括了所有各种形式的降水。 流域平均雨量 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 蒸发 水或冰雪变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在水文气象观测中,蒸发是指水分由地表的水面、土壤、植物体逸入空中的自然现象。蒸发的水量以水层深度毫米数计。它是气象、水文的重要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密切。 水面蒸发 指水面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分的过程。其蒸发速度,可由蒸发器观测而得。以mm/d计。水面蒸发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总水面蒸发数。例如年水面蒸发量为980mm,6月的水面蒸发量为125mm。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湿度、风速、气温及水体大小等。在同一气象条件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值大于实际水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19-05-28 来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

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水资源评价复习题

.简答题 1. 水资源评价的概念、类型以及内容 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极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水资源评价活动的内容:①水资源基础评价;②水资源利用评价;③水环境评价;④引发灾害评价。 现代水资源评价类型:①水资源质量评价;②水资源数量评价;③水资源环境效应评价;④水资源综合评价;⑤水资源价值评价。 2.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类型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要素有二:一是有赋存予岩石孔隙中并不断运动着的水;二是具有空隙的岩层。 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即硬结构和软结构。硬结构是指介质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软结构是指地下水的运动形式、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不同子系统间水量、水质的交换关系。 地下水系统有两种类型,即地下水含水系统(由边界圈围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地质体)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统一体)。 3.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局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不同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般是在较大的地区,针对一个或若干个地下水系统,开展

的水量计算和可利用程度的分析评定工作;局域地下水水量的评价一般是在区域水量评价基础上,对地下水系统的某一子系统进行的水量计算和成井条件的分析论证。 无论在评价范围、时序、边界的确定上,还是在计算成果的内涵上,局域水量评价与区域水量评价都有所不同。 局域水量评价的评价范围小,时间序列短,更突出的是评价区的边界往往更具人为性,如按行政区界限,或人为圈画的均衡区边界来处理。因此计算出的补给量、储存量仅仅反映了系统某一局部的水量输入特征和储存状态,不能代表地下水系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全貌。所以,只能称为水量计算,而不能称为补给资源量、储存资源量计算。 4. 地下水水量补给量的计算方法( 或地下径流模数法) ⑴ 水量均衡法: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计算。 ⑵ 地下水文分析法 基本原理:一个地下水系统就其水量循环过程来说,无论补给方式多么复杂,补给 量总要转化为地下径流量,而地下径流又会在适当的地点溢出地表,成为地表水。如果 已知地下水的总径流量或总排泄量,则可推算出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文分析法实质 上属于水量均衡法的范畴,但其适用条件较特殊,即地下水的补给量全部转化为地下水的泄流。 常用方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和基流分割法。 地下径流模数法: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地下径流量,称为地下径流模数。 计算公式:M=Q/F M为地下径流模数,m3/(s?km2);Q为测流点处的地下径流总 量,m3/s;F 为测流点控制的上游总汇水补给面积,km2。 地下径流模数是区域平均的概念,即在同一流域或同一地下水系统的不同地点是一个相同的定值。 5. 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及类型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

水文与水资源学题库

《水文与水资源学》题库 张建军 1 绪论 1.1 举例说明水文现象 1.2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 1.3 水文学的分科体系 1.4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1.5水文学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1.6 水文学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2 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2.1 什么是水分循环? 2.2 水分循环的分类 2.3 分析说明水循环基本过程、循环的动力与循环现象的本质2.4 分析说明水循环分类的依据以及内在差别 2.5 水分循环的四个阶段? 2.6 水分循环周期? 2.7 影响水分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如何影响水分循环? 2.8 水量平衡原理? 2.9 写出任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 2.10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2.11 闭合流域? 2.12 非闭合流域? 2.13 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2.14非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2.15 蒸发系数? 2.16 径流系数? 2.17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2.18 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2.19 海洋水量平衡方程 2.20 论述水分循环的意义 3 降水 3.1 降水的主要形式? 3.2 降水的成因? 3.3 降水的类型划分及依据 3.4 气旋雨 3.5 冷锋雨及其特点 3.6 暖锋雨及其特点 3.7 对流雨及其特点 3.8 地形雨及其特点 3.9 台风雨及其特点3.10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3.11 论述森林与降水的关系 3.12 降水要素有哪些? 3.13 常用的降水指标有哪些? 3.14 降水历时 3.15 降水强度 3.16 降水过程线 3.17 等降水量线 3.18 暴雨雨力 3.19 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 3.20 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的区别 4. 蒸发和散发 4.1 分析蒸发在水循环中的意义 4.2 蒸发潜热 4.3 蒸发量或蒸发率 4.4 饱和水汽压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哪里最缺水?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用水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开水龙头,便会有干净的水流淌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中国的水资源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吗? 中国官方层面给出了答案——中国其实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西藏、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 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又如何呢?

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 前言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补充细则》)是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有关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部分的要求,由我院组织编制的,目的是为《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提供必要的技术方法,以补充所发《细则》的不足。 为叙述上的便利,本《补充细则》在六~九及十一各部分提供的技术方法除特别指明者外均是针对矿化度M≤1g/L和1g/L<M≤2g/L范围的浅层地下水。 本《补充细则》内容包括:有关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等概念的界定;要求详细调查统计的基础资料;各级类型区的划分技术方法;各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各项补给量、排泄量、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各成果图件的编图说明及参考图例;各成果表的表式样、填表要求及各量纲单位、精确位数、尾数取舍要求。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资料条件差异都很大,本《补充细则》列举的技术方法难以充分满足各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因此,在不违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制订和采用其它技术方法。此外,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补充细则》中有些要求尚缺少充足的分析研究依据,有些方法应用还不广泛,还可能存在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因此,希望各地将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我院,以便修改、补充、更正。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10月 一、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的概念 1.本次规划中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赋存在包气带中非饱和状态的重力水(即土壤水)以及赋存在含水层中饱和状态的非重力水(如结合水等),都不属于本次规划界定的地下水。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4.8mm1,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5%,比2016年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折合年径流深293.1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9%,比2016年减少11.3%。2017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8.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250.4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934.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6941.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309.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42.0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893.2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6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1819.7亿m3。 水资源总量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8%,比2016年减少11.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309.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14.9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0.4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7年,对全国660座大型水库和3547 1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约18000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的评价结果。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79.8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82.6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7年,对56个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61.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5亿m3。其中,青海湖蓄水量增加16.3亿m3;太湖和洪泽湖蓄水量分别减少5.3亿m3和4.5亿m3。 地下水动态2017年,北方15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44.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7年,全国供水总量6043.4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0%。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45.5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8%;地下水源供水量1016.7亿m3,占供水总量的16.8%;其他水源供水量81.2亿m3,占供水总量的1.4%。与2016年相比,供水总量增加3.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33.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40.3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10.4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1022.7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海南和辽宁,分别为368.0亿m3、257.7亿m3、179.9亿m3、59.0亿m3、46.6亿m3、37.8亿m3和35.0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7年,全国用水总量6043.4亿m3。其中,生活用水838.1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9%;工业用水1277.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1%;农业用水3766.4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3%;

全球水资源现状

全球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 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1967年爆发的中东战争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在60年代初,企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使之远离以色列引起的.当时的以色列总统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以色列将用行动来确保河水继续供给.于是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约旦河流域的大部地区,使自己有了比较可靠的水源供应.其实有关水资源的争端不仅仅发生在中东地区,在欧洲,曾发生过围绕多瑙河的政治争执.在南亚大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分歧至今也未缓和,而在非洲,争夺尼罗河流域水的冲突更为激烈.该流域包括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9个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如果上游国家用水增加,就会使埃及用水减少,并加剧干旱. 经济的发展使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曾因工业污染使河中鱼类消失殆尽;伏尔加河沿岸75%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亚洲的大部分河流被污染,成了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河流.欧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欧洲,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从现在起50年内,6万平方千米的含水层

中国水资源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与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为什么会缺水

中国水资源整体情况

中国水资源整体情况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入2000年以来的近十年,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万亿立方米。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总体情况下,存在以下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人均占有量低,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2000—2009年平均,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160立方米,扣除不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900立方米,已成为世界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每年缺水约400亿立方米,其中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655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又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约2.3亿亩左右。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缺水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6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二是水资源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与国土面积不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约占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西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河流取水量已经远远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地下水年均超采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已经开始引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仍。我国降雨主要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季节降雨量变化大,南方降雨比较丰沛,北方普遍干旱少雨,导致北方城市和沿海城市(结构性缺水)严重缺水。我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春末和夏季四个月(约占全年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的情况在北方尤其严重。据水利部统计,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大流域降雨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因沿线多为严重缺水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更是锐减41%,“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并存。截止2007年,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系数仅为0.47,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农业用水有一多半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了。一些年久失修的灌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2—0.4。工业节水潜力巨大。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909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297立方米,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我国水资源总量预测及对策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预测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社会脚步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全国水资源供需状况,运用PEST环境分析、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灰色关联法、层次分析法对未来水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然后从兴建水库、调整水价和污水处理三个方面提出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定性的评估。 首先,我们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现状进行了PEST分析,针对当前的水资源短缺形势提出了初步目标,然后利用霍尔三维结构图对相关政策和工程的管理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直观的表示。 对于未来水资源的需求量,根据2004-2013年全国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及用水总量的数据,我们分析得到,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需求量都带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工业用水的需求量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稳。因此对于未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量,采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对于工业用水,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在预测未来用水总量的过程中,为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按权重分别加到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中,以减小我们对未来水资源需求总量预测时的误差。 考虑到当今我国当前形势,拟从兴建水库、调整水价和污水净化三个方面来补充水资源,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未来补充的水资源如何在各地区分配的问题。经计算013-2025年间需要补充的水资源量约为737.1756亿立方米,通过兴建水库、调整水价、污水净化直接(或间接)补充的水资源量分别372.8634亿立方米、227.1975亿立方米、137.1147亿立方米。考虑到中国各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分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未来在这四大地区兴建大型水库的数量分别为5、1、2、1个,单位水价分别在原来的基础上上调0.1014、0.0538、0.1799、0.2401元,分别兴建污水处理厂30、28、29、60个,并对兴建水库和污水处理厂所需经费进行了定量计算。 最后,我们对拟定的方案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分析,使方案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切实惠及整个社会。

中国水资源是世界人均量的多少

中国水资源是世界人均量的多少? 2009-04-10 16:12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75%是水,地球表面75%是水,说到水资源,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世界国家水资源指标排序 1、水资源量前10名 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尼、加拿大、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2、人均水资源量后10名 科威特、利比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共和国、以色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布隆迪、 3、用水量前10名 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埃及 4、人均用水量前10名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美国、阿富汗 5、人均年用水量后10名 所罗门群岛、海地、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刚果、布隆迪、乌干达、中非共和国、贝宁 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