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 降糖药及利尿药

药理学 降糖药及利尿药

药理学 降糖药及利尿药
药理学 降糖药及利尿药

第十章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是

A. 增加胰岛素分泌

B. 减少胰岛素清除

C.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D. 抑制-葡萄糖苷酶,加快葡萄糖生成速度

E. 抑制-葡萄糖苷酶,减慢葡萄糖生成速度

2) 下列有关甲苯磺丁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中含磺酰脲,具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

C. 可抑制-葡萄糖苷酶

D.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E. 可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

3) 下列口服降糖药中,属于新一代磺酰脲类(又称为第三代)的是

A. Tolbutamide

B. Glimepiride

C. Glibenclamide

D. Glipizide

E. Chlorpropamide

4) 下列有关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水解生成磺酰胺类

B. 结构中的磺酰脲具有酸性

C. 第二代较第一代降糖作用更好、副作用更少,因而用量较少

D. 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体内代谢方式相同

E. 第二代苯环上磺酰基对位引入了较大结构的侧链

5) 下列与Metformin Hydrochloride不符的叙述是

A. 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B.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C. 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D.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E. 肝脏代谢少,主要以原形由尿排出

6) 坎利酮是下列哪种利尿药的活性代谢物?

A. 氨苯蝶啶

B. 螺内酯

C. 速尿

D. 氢氯噻嗪

E. 乙酰唑胺

7) N-[5-(氨磺酰基)-1,3,4-噻二唑-2-基]乙酰胺的英文通用名:

A. Acetazolamide

B. Spironolactone

C. Tolbutamide

D. Glibenclamide

E.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8) 分子中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利尿药是:

A. 氨苯蝶啶

B. 洛伐他汀

C. 吉非罗齐

D. 氢氯噻嗪

E. 依他尼酸

9) 下述哪一种疾病不是利尿药的适应症

A. 高血压

B. 青光眼

C. 尿路感染

D. 脑水肿

E. 心力衰竭性水肿

10) 螺内酯和异烟肼在甲酸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黄色产物,这是因

为螺内酯含有 结构

A. 10位甲基

B. 3位氧代

C. 7位乙酰巯基

D. 17位螺原子

E. 21羧酸

11) 氨苯喋啶属于哪一类利尿药

A.磺酰胺类

B.多羟基类

C.有机汞类

D.含氮杂环类

E.抗激素类

12) 合成双氢氯噻嗪的起始原料是

A.苯酚

B.苯胺

C.间氯苯胺

D.邻氯苯胺

E.对氯苯胺

二、配比选择题

1)

A. 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2-甲氧基-5-氯苯甲酰胺

B. 4-氯-N-[(丙氨基)羰基]苯磺酰胺

C. 4-甲基-N-[(丁氨基)羰基]苯磺酰胺

D. 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5-甲基-2-吡嗪甲酰胺

E. 1,1-二甲基双胍盐酸盐

1. Tolbutamide

2. Glibenclamide

3.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4. Chlorpropamide

5. Glipizide

2)

A. 水溶液加10%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铁氰化钾试液-10%氢氧化钠溶液,3分钟内溶液呈红色

B. 在硫酸溶液中加热回流,水解析出沉淀。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中和,即产生正丁胺的臭味

C. 钠盐水溶液加硫酸铜试液生成绿色沉淀。其醇溶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后显红色

D. 水溶液水解后生成二磺酰胺基苯胺衍生物

E. 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可呈现红色,并有硫化氢特臭气体产生

1. Tolbutamide

2. Furosemide

3. Spironolactone

4. Hydrochlorothiazide

5.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三、比较选择题:

3)

A. 呋塞米

B. 依他尼酸

C. 氢氯噻嗪

D. 螺内酯

E. 乙酰唑胺

1. 其化学结构如下图的是

2. 为略黄白色结晶粉末,有少许硫醇气味,难溶于水

3. 在甲酸中,和盐酸羟胺、三氯化铁反应产生红色络合物

4. 结构中的亚甲基与碳酸酐酶的巯基结合

5. 合成的原料是2,4-二氯苯甲酸

4)

A. Tolbutamide

B. Glibenclamide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 第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3. 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4. 主要代谢方式是苯环上磺酰基对位的氧化

5. 主要代谢方式是脂环上的氧化羟基化

5)

A. Glipizide

B. Miglitol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 第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3. 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4. 化学结构为糖衍生物

5.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6)

A. 氢氯噻嗪

B. 螺内酯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 为口服利尿药

2. 结构为下图的是

3. 分子中有硫酯结构

4. 具有排钾的副作用,久用应补充KCl

5. 醛固酮拮抗剂,作用在远曲小管和集尿管

四、多项选择题

1) 符合Tolbutamide的描述是

A. 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是临床上使用的第一个口服降糖药

C.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此性质可被用于Tolbutamide的鉴定

D. 分子中对位甲基,易氧化失活,属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

E. 属第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2) 符合Glibenclamide的描述是

A. 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

C. 属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D. 为长效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E. 在体内不经代谢,以原形排泄

3) 符合Metformin Hydrochloride的描述是

A. 其游离碱呈弱碱性,盐酸盐水溶液呈近中性

B. 水溶液加10%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铁氰化钾试液-10%氢氧化钠溶液,3分钟内溶液呈红色

C. 是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

D. 很少在肝脏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由尿排出

E. 易发生乳酸的酸中毒

4) 在碱性溶液中的分解产物可发生重氮偶合反应的药物有:

A. Hydrochlorothiazide

B. Acetazolamide

C. Spironolatone

D. Furosemide

E. Azosemide

5) 属于高效利尿药的药物有:

A. 依他尼酸

B. 乙酰唑胺

C. 布美他尼

D. 呋塞米

E. 甲苯磺丁脲

6) 久用后需补充KCl的利尿药是:

A. 氨苯蝶啶

B. 氢氯噻嗪

C. 依他尼酸

D. 格列本脲

E. 螺内酯

7) 从间氯苯胺到双氢氯噻嗪的合成路线中,采用了哪些反应

A.氧化

B.重氮化

C.氯磺化

D.氨解

E.缩合

五、问答题

1) 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过程

2) 根据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结构特点,设计简便方法对

Tolbutamide(mp.126~130℃)和

Chlorpropamide(mp.126~129℃)进行鉴别

3) 从Spironolactone的结构出发,简述其理化性质、体内代谢特点和副

作用

4) 写出以间氯苯胺为原料合成氢氯噻嗪的合成路线

5) 简述苯骈噻嗪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6) 简述速尿的制备过程。

7) 多羟基化合物中的甘露醇和山梨醇,哪一个利尿作用较强?为什

么?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八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习题

第二十八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A 1、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利尿药是 A、呋塞米 B、布美他尼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乙酰唑胺 2、呋塞米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 A、抑制Na+-K+-2Cl-转运系统 B、抑制碳酸酐酶 C、抑制Na+-H+交换 D、特异性阻滞Na+通道 E、拮抗醛固酮 3、呋塞米属于下列哪类利尿药 A、强效利尿药 B、中效利尿药 C、保钾利尿药 D、碳酸酐酶抑制剂 E、渗透性利尿药 4、高效利尿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升支皮质部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5、目前常用利尿药作用方式主要是 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B、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C、增加肾血流 D、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影响肾内血流分布 6、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A、山梨醇 B、阿米洛利 C、氢氯噻嗪 D、氨苯蝶啶 E、螺内酯 7、属于保钾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甘露醇 D、呋塞米 E、乙酰唑胺 8、关于噻嗪类利尿药,叙述错误的是 A、痛风患者慎用 B、糖尿病患者慎用 C、可引起低钙血症 D、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E、可引起血氨升高 9、螺内酯临床常用于 A、脑水肿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醛固酮升高引起的水肿 D、尿崩症 E、高血压 10、关于螺内酯,哪项介绍是错误的 A、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B、为弱效利尿剂 C、起效慢,维持时间久 D、久用可致高血钾 E、肾功能不良者适用 11、下列何项不属于氢氯噻嗪的特点 A、使血氨升高的原因与碳酸酐酶无关 B、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C、轻度抑制碳酸酐酶 D、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E、体内不易被代谢 12、有关高效利尿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引起高氮质血症 B、易致低血钾 C、长用可促尿酸排出,缓解痛风 D、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E、华法林可增加此类药物毒性 13、关于乙酰唑胺下列介绍哪项正确 A、为碳酸酐酶激动药 B、易致代谢性碱中毒 C、为中效利尿药 D、可抑制房水生成 E、为临床常用利尿药 14、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的首选药是 A、山梨醇 B、甘露醇 C、聚乙二醇 D、乙胺丁醇 E、甘油 15、关于脱水药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易经肾小球滤过 B、口服不易吸收 C、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D、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E、易由血管进入组织发挥作用 16、脱水剂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吸收功能 C、药物的渗透压作用 D、机体对药物吸收的程度 E、组织水肿程度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药理降血糖药

第三十二章降血糖药 一、糖尿病的概况如何? 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并发症,是疾病加重,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两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200mg/dl) 分类 Ⅰ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自身免疫性疾病–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 Ⅱ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INR) 糖尿病治疗方法及展望 Ⅰ型糖尿病 1、普通胰岛素替代疗法(猪、牛胰岛素注射) 2、普通胰岛素结构改造(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 3、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 1、合理饮食禁烟、限酒 2、药物治疗 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胰岛素治疗 3、体育锻炼 4、心态平衡,多学习 5、尿糖、血糖及时检测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应用是什么? 胰岛素insulin、65年我国首先合成牛胰岛素,多由猪、牛胰岛提取.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获得.由胰岛β细胞分泌、为51个AA的小分子蛋白质,结构如图示,胰岛素药理作用 1、降糖作用 2、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转运 促进脂肪合成 抑制分解\游离脂肪酸↓\酮体↓ 3、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转运\抑制分解\体重↑ 胰岛素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细胞外段结合,构型改变 细胞内段酪氨酸激酶活化,残基磷酸化 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DNA、RNA合成加速蛋白合成加速\产生生物学效应 胰岛素临床应用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DM)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概述: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作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①发汗 ②解热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痛、镇静 ⑤抗炎 ⑥调节免疫作用。 第一节麻黄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 ②平喘 作用机理是: (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3受体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a受体 (3)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5) 抑制抗体的产生 ③利尿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④解热 ⑤抗炎 ⑥抗病原微生物 ⑦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系统;②强心、升高血压;③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现代应用:①感冒;②支气管哮喘;③低血压状态;④鼻塞;⑤肾炎。 第二节桂枝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桂皮油作用。 ②解热、镇痛 ③抗炎 ④抗过敏 ⑤抗药原微生物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桂皮醛有抗凝血酶作用。

第三节柴胡 主要成分皂甙(a、b、c、d四种)、甾醇(a-菠菜甾醇、豆甾醇)、挥发油(柴胡醇和多糖。 ①解热作用成分:柴胡皂甙、皂苷元A 和挥发油。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镇咳 ⑤保肝利胆降血脂 主要成分是皂苷元a和d,柴胡醇,a -菠菜醇, 机理:皂苷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皂苷使血浆中TCTH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升高 ⑥对内脏平滑肌作用。兴奋子宫。 ⑦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有抗抑郁作用。 第四节葛根 有效成分为黄酮(葛根素等)。 ①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加快散热作用成分:黄酮 ②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成分:葛根素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授课时间】2010年4月19—22日【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段小毛【授课时数】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 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授课重点】 1.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髓袢升支粗段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作用部位与作用的关系,作用机制、临床用途。 3.利尿药对Na+、C l-、Ca2+、Mg2+、K+等电解质的影响机制 4..脱水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禁忌症。 【授课难点】 1.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尿药Diuretics 一、概念: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及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加速毒物的排泄等。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及机制分 1.碳酸酐酶抑制药:作用于近曲小管——乙酰唑胺 2.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甘露醇 3.袢利尿药(高效):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呋噻咪 4.噻嗪类利尿药(中效):作用于远曲小管近段——HCT 5.留K+利尿药(低效):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螺内酯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的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图解 正常人原尿量180 L/日终尿量1~2 L/日,99% 原尿被肾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通过Na+—K+—ATP酶和H+—Na+交换子再吸收原尿中Na+的65%。 抑制碳酸酐酶(CA)使H+ 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由于以下各段对Na+ 的再吸收代偿性增多,故利尿作用弱。低效能利尿药. 【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图解 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再吸收原尿中的Na+约35%,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 此段对水不通透,随着NaCl的再吸收,原尿渗透压逐渐降低-稀释功能转运到髓质间液中的NaCl在逆流倍增机制的作用下,与尿素一起共同 形成髓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调节下,大量的水 被再吸收-浓缩功能。 作用于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的药物影响尿液形成的稀释和浓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 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 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 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作业1-6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 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 D 4. 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D 5. 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E 6.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C

药理学药名整理

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1.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克仑特罗 2.抗肾上腺素药 酚苄胺、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哌唑嗪、育亨宾、麦角碱类、氯丙嗪、氟哌啶醇 (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普萘洛尔、纳多洛尔、噻吗洛尔、吲哚洛尔、心得平--非选择性β阻断剂 美多洛尔、阿替洛尔--选择性β1阻断剂 丁氧胺--选择性β2受体阻断剂(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 胍乙啶、溴苄胺、利血平(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药) 胆碱能神经药 1.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乙酰甲胆碱、氨甲酰胆碱、氨甲酰甲胆碱、毒蕈碱、槟榔碱、毛果芸香碱、氧化震颤素、甲氧氯普胺(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 腾喜龙、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美斯的明、西维因--可逆性抑制剂 蝇毒磷、倍硫磷、马拉硫磷、敌百虫、二嗪农、敌敌畏、沙林、梭曼--不可逆性抑制剂(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 2.抗胆碱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溴化甲基东莨菪碱、硝甲阿托品、后马托品和优卡托品、甘罗溴铵、甲胺太林和苯胺太林、托品酰胺 3.肌肉松弛药 筒箭毒碱、阿曲库胺、多杀氯铵、米哇库铵、冠罗宁、维库罗宁--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 琥珀胆碱、奎双胺--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 愈创木酚甘油醚、氨基甲酸愈创木酚甘油醚酯、异丙安宁、美他沙酮、胺苯环庚烯、巴氯酚--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 硝苯呋海因--外周性骨骼肌松弛剂 局部麻醉药 表2-5常用麻醉药的特点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 皮肤黏膜用药 1.保护剂 药用炭、白土、滑石粉、淀粉、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硼酸--吸附药 淀粉、糊精、明胶、阿拉伯胶、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黏浆剂 豆油、花生油、棉子油、麻油、橄榄油、豚脂、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聚乙二醇、吐温-80--润滑剂 鞣酸、鞣酸蛋白、明矾、铝,锌,钾,银的无机盐--收敛剂 2.刺激剂 煤焦油、鱼石脂、薄荷醇、水酸甲酯、斑蝥素、辣椒、松节油、氨溶液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静药和安定药 1.吩噻嗪类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基础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药药理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奠定良好的专业课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巩固与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思考题组成。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讲稿》,由药理学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 实验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5.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6.了解实验数据坐标图示法。 二、教学内容 (一)动物选择原则。 (二)测量正常痛阈值。 (三)筛选,分组。 (四)给药。 (五)测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值。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示法。 (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阐述醋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原因? 3.比较两种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二、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1) 共同点: 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 (2)不同点: 理论基础 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 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 (2) 区别:研究手段 中药药理学 二、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2、中药药动学 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 大约在50~ 80年代。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 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中药四性(气) 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第五章解表药 第一节概述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性温或凉,味辛。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解,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兼有止咳平喘、透发疹毒、利水消肿、祛风湿、排脓等作用。主治各种外感表证。 表证主要是外邪侵犯人体的浅表部位所致的一类证候。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解表药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两类。风寒证主要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基本症状;风热证主要有发热、微恶风、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基本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状。 现代研究证明,解表药药理作用广泛,包括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及升压、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功能、平喘、祛痰、利尿等。 一、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而,直至今日,解表法又称汗法。解表药多具有发汗作用,尤以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强。现代医学将出汗分为温热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研究认为解表药所引起的发汗多属于温热性发汗。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出汗快而多。麻黄汤、桂枝汤“温服”、“温覆”。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除维持正常体温外,还有利于机体排泄部分代谢产物。 机制可能有: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腺分泌;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另外,解表药也可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 2.解热作用 本类药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发热动物升高的体温降低,如柴胡、防风、葛根、桂枝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退热效果,其中以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有些药物还能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如柴胡皂苷、麻黄挥发油、葛根素、细辛挥发油等。解表药解热或降温的作用方式为:(1)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如麻黄、薄荷、桂枝等;(2)通过扩张皮肤黏膜血管增加散热,如生姜、薄荷、桂枝等;(3)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4)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表证是外邪客表所致。病原微生物可视为外邪。体外试验证明,柴胡、桂枝、菊花、桑叶、防风等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C.止血作用 D.促使胆汁分泌 E.降血压 3、下列有关枳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B.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C.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D.毒性较大

药理学习题-利尿药类

A型题 1 常用利尿药作用的产生主要是通过(C) A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B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C 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D 对抗ADH的作用 E、抑制肾素释放,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2 呋塞米和依他尼酸的主要作用部位是(D)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远曲小管 D、髓袢升支 E、集合管 3 通过竞争醛固酮受体而起利尿作用的药物是(D) A、呋塞米 B、乙酰唑胺 C、氢氯噻嗪 D、螺内酯 E、氨苯喋啶 4呋塞米的主要不良反应不包括(C) A、水、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高尿酸血症 E、胃肠道反应 5具有利尿抗利尿双重作用的药物是(E) A、50%葡萄糖 B、山梨醇 C、甘露醇 D、呋塞米 E、氢氯噻嗪 11药物中毒时加速毒物排泄应选用(D) A、氨苯喋啶 B、氢氯噻嗪 C、乙酰唑胺 D、呋塞米 E、甘露醇 12 治疗轻中度水肿应选(B)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

13下列哪项与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不符(E) A、升高血脂 B、升高血糖 C、增加血浆肾素活性 D、升高血尿酸 E、升高血钾 X型题 20噻嗪类利尿药应慎用的情况包括(ABC) A、痛风患者 B、糖尿病患者 C、肾功能不全者 D、低血钙者 E、高钾血症者 22高效利尿药的不良反应有(ABCE) A、水和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胃肠道反应 D、性激素样副作用 E、高尿酸血症 27痛风患者不易使用的利尿药是(ABD)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三氯噻嗪 E、螺内酯 29 可用于青光眼的药物有(ABCDE) A、噻马洛尔 B、乙酰唑胺 C、毛果芸香碱 D、甘露醇 E、毒扁豆碱 二名词解释 32 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是一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的药物 三填空题 34血液流经肾小球经肾小球滤过而形成(原尿)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原因有(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 35 正常人每日可生成原尿(180)升,而终尿仅(1-2)L,约占原尿量的1%(99%)的水、钠被肾小管重吸收,如果药物能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可增加(1)倍 37 呋塞米的利尿特点为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24.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抗炎B.解热C.中枢兴奋D.抗细菌毒素E.抗溃疡25.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B) A.黄芩B.黄连C.苦参D.金银花E.牡丹皮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1.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ABCDE)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药理学—— 利尿药与脱水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利尿药与脱水药知识点归纳 一、利尿药 【利尿机制】 ——抑制肾小管各段对钠(Na+)的重吸收 【分类及代表药】 1.强效利尿药:又称袢利尿药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代表药: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 2.中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近端 代表药:噻嗪类(氢氯噻嗪)、氯噻酮 3.弱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 代表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一)强效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作用原理】 ◆“ K+-Na+-2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 ◆减少NaCl和水的重吸收——肾的稀释功能受抑制。 ◆肾髓质间液渗透压降低,影响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的浓缩功能受抑制。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及呋塞米的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1)利尿特点 迅速:注射5分钟起效 强大:可达40ml/分钟 短暂:维持5小时左右 尿中排出大量:Cl-、Na+、K+、Ca2+、Mg2+ (2)直接扩张血管(与利尿作用无关):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肾衰竭时尤其明显。【临床应用】 (1)消除各种严重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增加肾血流量+冲刷肾小管; (4)配合输液加速毒物排泄 (5)高钙血症、高血压危象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 →低血容量 →低盐综合征(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钠) →低氯性碱中毒(排Cl->排Na+) ——低钾易诱发肝昏迷或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 (2)耳毒性: ——耳鸣或暂时性耳聋; ——避免合用氨基糖苷类。 (3)高尿酸血症 (4)其它:胃肠道反应。 布美他尼 【作用特点】 →是目前最强的利尿药; →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用量小。 →临床作为呋噻米的代用品。 (二)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 【作用机制】 ◆抑制“Na+-2Cl-”共同转运载体

[1171]《中药药理学》(2017年.秋)习题及答案讲课稿

一、单项选择题 1、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 正性传导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 降血压 2、川芎中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是 川芎嗪 挥发油 原儿茶酸 丁烯苯肽 3、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作用强度 4、根据功效毒性变化的要求,下列炮制方法错误的是 突出某一作用——大黄制热 增强止痛作用——延胡索醋炒 增强利尿作用——泽泻盐炙 减轻毒性——乌头久煎

5、关于四气描述错误的是 多数温热药能使心率加快,尿中茶酚胺排出量减少 多数寒凉药通过抑制酪氨酸羟化酶,使NA和DA含量减少 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兴奋效应 温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 6 、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金钱草 茯苓 茵陈蒿 猪苓 7、下列哪项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附子的助阳原理 增强MR—cGMP的系统反应性 增强aR—cAMP系统的反应性 兴奋a B—cGMP系统 增强BR—cAMP系统的反应性 8、附子能兴奋β受体的成分是 去甲乌药碱 乌头碱 去甲猪毛菜碱 氯化甲基多巴胺

9、壮阳药包括 淫羊藿 陈皮 牡丹皮 黄连 10、活血药不包括以下哪类药 舒血脉药 消癥积药 散瘀滞药 祛风湿药 11、扶正药不包括 附子 黄芪 党参 白术 12、利胆的代表药是 甘草 灵芝 茵陈 蒲公英

13、黄芪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促进非特异性免疫 抗骨质疏松 促进特异性免疫 免疫增强 14、当归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促进血小板释放 延长凝血活酶时间 减轻血栓重量 15、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 正性传导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 降血压 16、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人参 鹿茸 冬虫夏草 雷公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