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一)关于白炽灯

1、构造:

(1)为什么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电阻率大、熔点高。

(2)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灯丝温度。

(3)外形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当灯泡做成梨形后,高温下的金属钨升华产生的钨蒸气随气流上升,遇到颈部温度较低的玻璃时,钨蒸气凝华而沉积下来,灯泡的下部就不易因变黑而影响照明了。

(4)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为了防止灯丝氧化,阻碍钨的升华;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5)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

因为相同长度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据P=U2/R可判断,灯丝越粗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大,灯丝越细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小。

2、原理:

(1)白炽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2)白炽灯的亮度有什么决定?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越亮,反之越暗。(3)白炽灯发光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3、使用:

(1)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发黑?构成灯丝的金属钨先升华后凝华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

(2)用久的白炽灯为什么没有新买时的亮?因为灯丝升华后变细,电阻变大,在实际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从而亮度变暗。

(3)白炽灯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为什么会变亮?因为灯丝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根据P=U2/R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所以电灯变亮。(4)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电灯较暗,深夜时,电灯较亮,这是为什么?因为用电高峰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多,干路电流较大,分去的电压较多,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小,从而实际功率小,所以发光较暗。而深夜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少,干路电流较小,分去的电压较少,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大,从而实际功率大,所以发光较亮。

(5)在连接白炽灯灯头线时,通常在灯头内用电线打一个保险扣,为什么?防止灯头脱落。

(6)安装螺丝扣电灯应注意什么?应把与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接到零线上,火线进开关后,另一个接线柱接在灯头有金属弹簧片的接线柱上。

(7)某灯不亮,用测电笔接触灯头两接线柱,氖管都亮,为什么?进户的零线断了或与零线相连的导线断了。

(8)甲灯标有“220V 45W”,乙灯标有“220V 100W”,两灯并联哪个灯更亮?串联呢?因为甲灯电阻比乙灯大,所以并联乙灯更亮,串联甲灯更亮。

二)关于自行车

1、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由于惯性,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2、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3、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三)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㈠、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

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㈡、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㈢、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㈣、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4、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5、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㈤、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返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四)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㈠、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㈢、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⑴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⑵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⑶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五)载人飞船工程中的物理知识

1. 声学:

(1)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与地面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2)在返回舱内有空气,空气能传声,宇航员能正常对话,能听到机器工作时的噪音,所以睡觉时要戴专用耳塞,这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的途径减弱噪声的。

2. 光学:

⑴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样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阳,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个地别明亮的光球,周围却一片暗淡,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散射光线。

⑵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返回地面的过程,采用了红外线拍摄,因为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后温度很高,发出的红外线很明显。

3. 热学:

(1)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段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摩擦生热”不断转化成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

能都在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加。

(2)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

(3)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员的安全。

4. 电学:

(1)“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天地间的通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的。我们看到宇航员与家人通话时略有延迟,是由于电磁波在天地间往返的路程较长(通过布置在各地的测控站间传递)引起的。

5. 力学:

(1)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能够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弹簧测力计测动(测拉力可以)、压强计、密度计等,但温度计、刻度尺、放大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状态下浮力、液体压强将消失,在水中吹气泡,气泡将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过塑料袋挤进口中……

(2)宇航员在太空漫步应穿上专用的宇航服,因为在太空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击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

(3)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返回舱返回时阻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

六)身边的物理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3507690.html,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林晓群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8期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抑或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乃至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导入;情境;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鉴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探索和寻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基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导入新课,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内容,从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变阻器》这节之初,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小段杨丽萍的舞蹈视频——《月光》。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待其播放完毕,我适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舞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思考一下,除了舞蹈家精湛的舞蹈功底,还有什么是完成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所必须具备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先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继续说道:“刚刚我听到有的同学说灯光效果。没错,一个好的灯光效果确实可以极大程度地渲染舞台氛围,那么这些变幻莫测的灯光是靠什么来调节的呢?”如此,通过以一段舞蹈视频引入新课教学,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學活力,而且还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物理学科极具时空性、微观性、运动性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决定了许多物理学的真实情景无法进行直观展示,这便为学

2013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电器的开启与关闭。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2、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3、在有些地区,人们常在小河边洗衣服。如图2所示,人们先把脏衣服浸泡在河水里,然后提出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捶打,水花四溅……,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衣服被洗净为止。这里,用木棒捶打的主要目的是( ) A.把衣服上的灰尘打碎,以便于洗涤 B.增大木棒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将灰尘带走 C.迫使湿衣服里面的水从衣服纤维之间的缝隙中高速喷出,利用高速水流将灰尘冲洗掉 D.木棒捶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静止,从而使灰尘脱离衣服 4、如图3所示,海北中学有一个跑道为400 m的操场,在操场的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B、C三个相同的音箱。在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的足够大的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的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的内容,在图3的l、2、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的? ( ) A.1 B.2 C.3 D.在哪个位置都一样 5、炒菜时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下列做法中最不应该的是 ( ) A.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 B.立刻盖上锅盖 C.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D.将蔬菜倒入油锅内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知识竞赛(初二组) 一、选择题(共59分) (一)单选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中,第l~13题每题2分,第14~20题每题3分,共47分) 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 [ ] A.6.7×104米 B.6.7×105米 C.6.7×106米 D.6.7×107米 2.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 [ ] A.0.52毫米 B.0.53毫米 C.0.518毫米 D.0.052厘米 3.自行车尾灯能够把车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朝着相反方向反射回去,这是因为尾灯上安装了 [ ] A.平面镜 B.多组直角棱镜 C.多组凹面镜 D.多组凸面镜。 4.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5.用t 1代表太阳表面的温度,t 2 代表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的温度,t 3 代表液态氮 的沸点,t 4 代表南极洲的最低温度,它们温度高低的正确顺序是 [ ]

A.t 4<t 3 <t 2 <t 1 B.t 4 <t 3 <t 1 <t 2 C.t 3<t 4 <t 1 <t 2 D.t 3 <t 4 <t 2 <t 1 6.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像,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使每个人都能进入画面,下列措施中符合要求的是 [ ] 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B.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7.大小分别为5牛和10牛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合力的大小[ ] A.只能是15牛 B.只能是5牛 C.大于5牛,小于15牛 D.可能是5牛,也可能是15牛 8.春秋战国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高水平著作的学者是 [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9.最先用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的科学家是 [ ] A.杨振宁 B.吴健雄 C.丁肇中 D.李政道 10.图1所示的各图中能代表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 11.物块P和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所示,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3.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工具.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自然学科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难点: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的制作、输入、编辑,以及网络的初步知识,会收发邮件,会上网搜寻相关的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协作学习,反馈交流,应该能够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选择足够的信息资源完成教学。内容包含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意义建构、应用创新等多种学习情景.可方便地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同时创设了多个多媒体动画模拟学习情景和相关的信息链接.如动画展示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飞速滑行进行设疑。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性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有沙的容器,同时电脑模拟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教师:大屏幕投影、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沙的容器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规律。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实验:手指压住铅笔两端,感觉有什么不同?(图实验一) 问:为什么笔尖的一端手指感到痛?是压力大吗? (二)压力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密度与社会生活 (3)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要点精讲 一、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 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 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2)工业 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 二、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4℃的水密度最大。 三、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 ρ 。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 相关链接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典型分析 1.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观察铜牌颜色 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

2005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

注意事项: 1.首先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 4.答卷时间:2005年4月17日(星期日)时量:100分钟。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所给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20分) l 、某车站,坐在火车里的某乘客从窗口看到有两列火车在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则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B .三列火车可能是沿同一方向运动 C .该乘客乘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D .三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2、冬天,暖气系统中往往用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利用水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来供暖,其中选用热水而不选用其他液体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比其他液体的密度大 B.水比其他液体的比热容大 C.水比其他液体的价格便宜 D.水比其他液体的流动性大 3、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双耳效应 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其它景象应是( ) A.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 .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且星星闪烁 C .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 D .一片天蓝色,能看见地球和星星 5、白炽灯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尽量减小灯丝的电阻 B .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 C .便于灯丝散热,防止灯丝熔断 D .减少灯丝高温时的升华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6.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 可能是同种物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2008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 4.答卷时间: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上午9﹕30~11﹕10。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 数 复核人 一、(共16分)小明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 1、可变电阻器R 2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交流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加热器在恒 温箱内,图中未画出);R 1处于恒温箱内,图2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R 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电磁继电器的电源两端电压U = 6 V ,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通过实验测得当电流为30mA 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1.请简述此恒温箱的工作过程。 2.为什么恒温箱的加热器应该接在A 、B 端,而不能接在C 、D 端? 3.如果要使恒温箱内预设的温度可调节范围是90℃~150℃,可供选择的可变电阻器R 2的电阻值有如下的几种: 得分 评卷人 ***************************************************密************封**************线************************************************

A .0~100Ω B .0~200Ω C .0~1000Ω D .0~1500Ω 请问应选择哪一个可变电阻器?为什么? 4.小明设计的这个控制电路,使用起来有何不足之处?请你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 二、(16分)清洗机是利用高压水清洗车辆表面污垢的机器。有一种CC5020型清洗机的铭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铭牌中有一个物理量名称与单位不一致,请你指出并说明如何更正。 2.清洗机正常工作时,通过清洗机的电流是 A 。若清洗一辆汽车平均耗时10min ,则清洗一辆汽车平均用水 m 3;平均耗电 kW ·h 。 3.清洗机正常工作10min ,清洗机对水做多少功? 4.该清洗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是多少?

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十)

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十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共12分,每小题3分)。 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A .变小 B .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2.拖拉机深耕时的行驶速度一般比在公路上慢,这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机械传动效率 B .增大牵引力 C .节省燃料 D .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3.安全用电的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但是,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 】 A .鸟爪上的角质层不导电 B.鸟爪很干燥 C .电线上有绝缘层 D .鸟的两爪间的电压很低 4.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 A .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 .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 .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 .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二、填空(共18分) 1.(4分)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右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 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它是 。 2.(4分)右上图是一个电表的表盘。也许你没有学过这种电表的用法,但根据所学的其他电表的读数方法,你也能知道,它的示数是 ,单位是 。 3.(4分)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小明的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 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约成60。 角的方向。这架飞机的速度大约是声速的 倍。 4.(6分)右图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形和皮带占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中l 是 ,2是 ,从能量的角度看,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是因为 。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29分) 1.(5分)如果用铁丝代替家庭电路中 的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 进料

第十八届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

2008年第十八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七个大题,满分100分。 4.答卷时间:2008年3月30日(星期日)上午9∶30~11∶10。 一、选择题(共10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 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 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 低 D.响度较小 2.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 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 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是() A.5m B.2m C.3m D.4m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直不明白: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 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冉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崩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 在一起了 5.图2所示的是高压输电线路,其中高压输电线与 变压器之司安装有避雷器,它的作用是防止变压器遭受雷 击。关于这种避雷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避雷器在通常电压下是导体,在遇到雷击的电压 时是绝缘体 B.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导体 C.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绝缘体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的由来。 3.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和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施方案一分析论证一评估矫正”等基本环节。 3.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工具.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

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自然学科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推理得出压强的概念。 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难点: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的制作、输入、编辑,以及网络的初步知识,会收发邮件,会上网搜寻相关的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协作学习,反馈交流,应该能够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依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起来的初中物理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结合“压强”知识,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思想,设计本节网络化课堂教学方案.以此推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使学校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摘要】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本文就探讨了初中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产生活;应用 中国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这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作为物理学科,在联系实际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知识来源于实际,是人们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的总结,因而教学也必须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为此,《课程标准》提出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课程内容的理念,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 一、力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

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弹力的应用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

2019年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

2019年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共12分,每小题3分)。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2.拖拉机深耕时的行驶速度一般比在公路上慢,这主要是为了【】A.提高机械传动效率B.增大牵引力C.节省燃料D.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3.安全用电的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但是,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A.鸟爪上的角质层不导电 B.鸟爪很干燥 C.电线上有绝缘层D.鸟的两爪间的电压很低4.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 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二、填空(共18分) 1.(4分)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右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它是。

2.(4分)右上图是一个电表的表盘。也许你没有学过这种电表的用法,但根据所学的其他电表的读数方法,你也能知道,它的示数是,单位是。 3.(4分)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小明的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约成60。角的方向。这架飞机的速度大约是声速的倍。 4.(6分)右图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形和皮带占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中l是,2是,从能量的角度看,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是因为。 进料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29分) 1.(5分)如果用铁丝代替家庭电路 中 的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 现什么危险?写‘出二种可能的危 险,并说明会产生危险的理由。 2.(4分)城市中的气温通常比郊区的气温高—些,这种现象叫做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1)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人类的一些活动可以引起热岛效应。(2)提出两点切实可行的建议,用于改善热岛效应。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物态变化)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 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 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 图1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2.(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 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2019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卷及答案

2019年初中应用 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所在地区、学校、姓名和考号。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3.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 4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复核人 一、本题共10小题,毎小题2分,共20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小平同学晚上看天上的星星,发现星星忽闪忽闪的,像“眨眼睛”似的。对这种现象产生 的原因他有以下四种猜想,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星星发光是忽明忽暗的 B .星星发光是不连续的 C .太空中星球繁多,不时的有其它星球挡住被观察的星星射向地球的光线 D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不均匀且不稳定 2. 小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要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小晨同学考虑了下列一些方 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两个托盘中各放一张纸,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B .先在左盘中放一张纸,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C .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左盘中放一张纸,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D .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左盘中放一张纸,再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 3. 超市里出售的冷冻食品的塑料包装盒通常选用白色的,并在盒子的底部压制出一些几何图 案的凹凸槽,这主要是为了( ) A .既轻便又美观 B .既保温又增强抗形变能力 C .减少食品与包装盒的接触面积 D .避免食品受污染 4. 如图1所示,将甲、乙两个金属半球壳合成一个球体,用一带正电 的小球靠近乙球壳,并将两金属半球壳分开后撤走带电小球.如果用 一根有绝缘皮的导线连接甲、乙两半球壳,则导线中( ) A .无电流通过,因两半球均不带电 B .无电流通过,因两半球带同种电荷 C .有瞬间电流通过,其方向由甲半球流向乙半球 D .有瞬时电流通过,其方向由乙半球流向甲半球 图1 初中物理初赛第1页 (共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汇总

图4 图5 物理知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宇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 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 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D. 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2. 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 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 3.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 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 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 水 4.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 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 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A. 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 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 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 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 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5. 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 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 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 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中传播。(2)小儿招手(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2. 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1)获取饮用水。如图4,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和,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2)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5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 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 点最近的点A ,则OA 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3.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毕业像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同学的距离,同时(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4.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蒙上一层浅浅的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的缘故。5. 油库里的储油罐如图所示,它浑身银白,直径较大,高度较矮(相对于直径而言),像个短胖子。请回答:(1)在储油罐的这些设计中,“浑身呈银白色”是为了;“直径较大,高度较矮”是为了。(2)在储油罐旁还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特别是白天的中午,常用喷头向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利用水的较大的特性,以及水蒸发时要吸热的特性来给储油罐,以防止油的自燃。 农田灌溉的剖面示意图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山南镇中心学校毛玉峰E-mail: 关键字:网络互动物理学习资源库自主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物理教学应重点放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问题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物理教学的彻底变革。通过学习 觉得如下较为有效: 一、物理教学中的网络互动教学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一个方面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上,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而网络互动本身又存在多种互动类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创新是模式转变的亮点与难点所在。 1、课前准备 实施网络互动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传统物理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因为物理课本身的原因,真正要求学生参与预习和备课,和教师一起做好课前准备。同时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对新知识已经有 一定了解。 2、教学控制

初中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紧密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明白得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力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爱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连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约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果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久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烈火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明白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有关。 2.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专门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内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弹力的应用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运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 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 .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 .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D .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 ) 2.以下几种发电所用的能源不是来自地球之外的是 A .风力发电 B .火力发电 C.原子能发电 D.水力发电 ( ) 3.设想从某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来说,下列正确的是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将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 ) 4.一些金属或合金当达到某一温度时,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超导体,请你想想下列哪个事例不是利用超导体的 A.可降低输电损耗 B.研制成磁悬浮列车 C.装配成功率大,高效率的发电设备和电动机 D.制成大功率的电炉子 ( ) 5.有一只圆片型电阻,如图所示,在圆周的1/4处各引出四个电极A 、C 、D ,比较电阻R AB 和R CD 的大小,则有 A .R A B =R CD B. R AB 〉 R CD C .R AB 〈R C D D.无法确定

位置平衡,悬线系住磁铁的位置应该在 A.磁铁的重心处. B.磁铁的某一磁极上. C.磁铁重心的北侧 D.磁铁重心的南侧 ( ) 二、 填空(共20分) 1.扬场机把粮食扬出去的同时,把次粮,石子,草屑和成粮分开。如果以扬场机为准,按离扬场机的距离排序,则这四种东西由近 到远的排列顺序依次是① ② ③ ④ 。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可以建构个别化的学习情境,可以营造协作化的学习氛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到物理教学之中,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主要体现在: 1、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能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3、信息技术更适于创设探究情境。 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4、信息技术落实了因人施教原则。 信息技术借助于建立虚拟学习环境,能对教育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因人施教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5、信息技术凸现物理教学开放性。 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特别是网络能使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网络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没有把握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而走人误区,主要体现在: 1、计算机代替教师 目前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只想增加信息量,几乎把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教师的提问、解答和板书都做成多媒体课件,事先输入计算机。上课时,教师看着屏幕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解答,学生看着屏幕接受教师的讲解,课堂仍是教师的天下,课堂变成了“电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教与学的沟通,师生的互动交流,加上多媒体页面的转化速度快,学生来不及记笔记,学生对知识的重点、难点难以把握,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2、课件演示代替实验 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原理的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只有身临其境地感知实验过程才能使学生感受更深,理解更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花哨的形式替代实效的教学 很多教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大量运用,以迎合学生的口味;有的教师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甚至失真,或者随意地添加插图,只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还有的在课件里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热热闹闹、新颖别致,让学生大开眼界,实际上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也容易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的惰性。这样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一个教学课件并不在于多么复杂以及有无动画效果,或者动画效果制作得多么逼真,而应看利用课件是否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达到突出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