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工业4_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_摘编_

德国工业4_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_摘编_

德国工业4_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_摘编_
德国工业4_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_摘编_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摘编)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化研究所

一、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重要意义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业全球领先。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德国拥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确立了其在世界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

由于德国具备管理复杂工业流程的能力,使不同的任务可由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合作伙伴来执行。几十年来,德国已经成功地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做到了这一点。当今,ICT大约支撑了90%的工业制造过程。在过去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IT革命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其影响不亚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机械化和电气化所带来的影响。从个人电脑到智能设备的演进伴随着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IT 基础设施和服务将通过智能网络(云计算)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小型化的设备与势不可挡的互联网相结合,使无处不在的计算成为现实。

功能强大的、自主的微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相互间或与互联网以无线方式互联。这正在导致引起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cyberspace)以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的方式相融合。继2012年推出新的互联网协议IPv6,现在已有足够的地址使智能对象间通过互联网大范围直接互联。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造就物联网和服务。这种现象的影响也将反映到工业领域。在制造领域,这种技术的渐进性进步可以被描述为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即工业4.0。

工业化始于18世纪末机械制造设备的引进,那时像纺织机这样的机器彻底改变了货物的生产方式。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取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入了电子与信息技术(IT),从而使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机器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而且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德国需要借鉴其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设备供应商以及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长处,广泛地将物联网和服务应用于制造领域,这样就可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起到引领作用。

推出工业4.0不仅能巩固德国的竞争地位,而且也可推动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如应对人口变化)。然而,关键是要考虑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技术创新,因为文化和社会的改变本身也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例如,人口的变化有可能会改变社会中的所有关键领域,如学习方式的组织、伴随着寿命延长工作和健康的性质、以及当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将反过来显著影响德国的生产率。通过优化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之间的关系,将为德国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率作出重要贡献。

二、工业4.0的内涵

物联网和服务使得有可能创建网络整合整个制造过程,将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生产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从入厂物流到生产、销售、出厂物

流和服务,实现数字化和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端对端的集成。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生产,而且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加差异化的管理和控制过程来拓展机会。

除了优化现有的基于IT的过程,工业4.0也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释放潜力,对详细过程和整体效果进行更具差异化的跟踪,而这在此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将促使业务合作伙伴(如供应商和客户)间、雇员间更加紧密合作,提供新的共赢机会。

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设备供应商,德国具有独特的地位挖掘这种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德国的全球市场领导者包括许多“隐形冠军”,他们提供专门的解决方案———德国最顶级的100家中小型企业中的22家是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其中3家居于前10位。的确,许多机械和设备制造业领军人物认为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内。机械和设备与汽车和化学品一样,也属于德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此外,德国的机械和设备制造商期望在未来仍然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他们之中有60%的人相信在未来五年里,他们的技术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而只有不到40%的人希望保持目前的地位。尽管如此,在制造工程领域的全球性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不仅是亚洲竞争对手对德国工业构成威胁,而且美国也正在采取措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应对去工业化。此外,制造业一直以来不断变化,并且愈加复杂。例如,先进的激光烧结技术意味着现在有可能在数小时内高质量地“打印”出复杂的三维结构。这正在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使得终端客户可以更密切地参与———用户可以创建他们自己的设计,用电子邮件将它们发送到“影印店”,或者也可以扫描和“复制”物体。

从本质上讲,工业4.0包括将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技术一体化应用于制造业和物流业,以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联网和服务技术。这将对价值创造、商业模式、下游服务和工作组织产生影响。

三、工业4.0的特征

工业4.0包括工程最高质量的标准、计划、生产、操作和物流过程。这将使动态的、实时优化的和自我组织的价值链成为现实,并带来诸如成本、可利用性和资源消耗等不同标准的最优化选择。而这些都需要恰当的规则框架、标准化接口与和谐的商业进程。

工业4.0的主要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工业4.0将在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间形成全新的社会-技术互动。工业4.0将使生产资源(生产设备、机器人、传送装置、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形成一个循环网络,这些生产资源将具有以下特性:自主性、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可自我配置、基于以往经验、配备传感设备、分散配置,同时它们也包含相关的计划与管理系统。作为工业4.0的一个核心组成,智能工厂将渗透到公司间的价值网络中,并最终促使数字世界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智能工厂以端对端的工程制造为特征,这种端对端的工程制造不仅涵盖制造流程,同时也包含了制造的产品,从而实现数字和物质两个系统的无缝融合。智能工厂将使制造流程的日益复杂性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变得可控,在确保生产过程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使制造产品在都市环境中具有可持续性,并且可以盈利。

(2)工业4.0中的智能产品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分辨出来。当工业4.0中的智能产品被制造时,它们就可以知道整个制造过程中的细节。在某些领域,这意味着智能产品能半自主地控制它们生产的各个阶段。此外,智能产品也有可能确保它们在工作范围内发挥最佳作用,同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随时确认自身的损耗程度。这些信息可以汇集起来供智能工厂参考,以判断工厂是否在物流、装配和保养方面达到最优,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商业管理应用的整合。

(3)在未来,工业4.0将有可能使有特殊产品特性需求的客户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构造、预订、计划、生产、运作和回收各个阶段。更有甚者,在即将生产前或者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有临时的需求变化,工业4.0都可立即使之变为可能。当然,这会使生产独一无二的产品或者小批量的商品仍然可以获利。

(4)工业4.0的实施将使企业员工可以根据

形势和环境敏感的目标来控制、调节和配置智能制造资源网络和生产步骤。员工将从执行例行任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因此,他们将保持其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质量保障方面。与此同时,灵活的工作条件,将在他们的工作和个人需求之间实现更好的协调。

(5)工业4.0的实施需要通过服务协议来进一步拓展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特定的网络服务质量。工业4.0将可能满足那些具有高带宽需求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同时也可以满足那些提供运行时间保障的服务供应商,因为有些应用具有严格的时间要求。

四、工业4.0的发展潜力巨大

1.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工业4.0允许在设计、配置、订购、规划、制造和运作等环节能够考虑到个体和客户特殊需求,而且即使在最后阶段仍能变动。在工业4.0中,有可能在一次性生产且产量很低(1批量)的情况下仍能获利。

2.灵活性

基于CPS的自组织网络可以根据业务过程的不同方面,如质量、时间、风险、鲁棒性、价格和生态友好性等,进行动态配置。这有利于原料和供应链的连续“微调”。也意味着工程流程可以更加灵活,制造工艺可以被改变,暂时短缺(例如供应问题)可以得到补偿,输出的大量增加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3.决策优化

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出正确决定变得越来越关键。工业4.0提供了端到端的实时透明,使得工程领域的设计决策可以进行早期验证,并且既可以对干扰做出更灵活的反应,还可以对生产领域中公司的所有位置进行全局优化。

4.资源生产率和利用效率提高

工业制造过程的总体战略目标仍然适用于工业4.0:在给定资源量(资源生产率)的前提下,得到尽可能高的产品输出;使用尽可能低的资源量,达到指定的输出(资源利用效率)。CPS在贯穿整个价值网络的各个环节基础上,对制造过程进行优化。此外,系统可就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或降低排放进行持续优化,而不是停止生产。

5.通过新的服务创造价值机会

工业4.0开辟了创造价值的新途径和就业的新形式,比如通过下游服务。智能算法可用于各种大量数据(大数据),这些数据是为了提供创新服务而由智能设备所记录的。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来说,有显著的机遇发展B2B(企业对企业)服务。

6.应对工作场所人口的变化

通过工作组织和能力发展计划相结合,人与技术系统之间的互动合作将为企业提供新的机会,将人口变化转化为自身的优势。面对熟练劳动力的短缺和日益多样化的劳动力(如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工业4.0将提供灵活多样的职业路径,让人们的工作生涯更长,并且保持生产能力。

7.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使用CPS的公司更加灵活的工作组织模式,意味着它们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需求,让员工在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以及个人发展与持续的职业发展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例如,智能辅助系统将提供新的组织工作的机会,即提供一种灵活的新标准以满足公司的需要和员工个人的需求。随着劳动力规模的缩减,CPS公司在招聘最优秀员工方面将具备明显优势。

8.高工资仍然具有竞争力

工业4.0的双重战略将使得德国保持供应商的领先地位,并且成为工业4.0解决方案的主导市场。

然而,工业4.0不会对相关行业构成纯技术层面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技术也将会对组织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它提供了开展创新的商业和企业模式、提高员工参与度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s)应用于制造技术,使制造自动化更加灵活,与此同时,通过采用一种基于社会伙伴关系的方法、管理对劳动力的影响,德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成功的软件产业和在语义技术方面的诀窍意味着德国

可以很好地实施工业4.0。德国有可能克服目前的障碍,如技术接受问题或劳动力市场熟练工人数量有限的问题。然而,只有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挖掘物联网和服务为制造业带来的潜力,才有可能确保德国工业的未来。

自2006年以来,德国政府已在其高技术战略下推动物联网和服务。一些技术项目已经成功启动。工业科学研究联盟正在利用工业4.0计划跨部门推进这一举措。在执行过程中下一步顺理成章的是建立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由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以及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秘书处。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为关键的优先主题制定研发路线图。

五、工业4.0战略计划的框架结构

为了将工业生产转变到工业4.0,德国需要采取双重战略。德国的装备制造业应不断地将信息和通信技术集成到传统的高技术战略来维持其全球市场领导地位,以便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与此同时,有必要为CPS技术和产品建立和培育新的主导市场。为了实现这一双重的CPS 战略目标,应将工业4.0的下列三个关键环节加以落实:

①通过价值网络实现横向集成。

②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

③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

迈向工业4.0需要德国投入大量的研发精力。为了实施双重战略,需要研究制造系统的横、纵向集成,以及工程端到端集成。此外,应重视由于工业4.0系统所建立的工作场所需要配套新的社会基础设施,并要继续发展CPS技术。

如果工业4.0能够成功实施,那么研发活动将需要恰当的产业和产业政策决策与之伴随。工业4.0工作组认为需要在以下八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

(1)标准化和参考架构。贯穿整个价值网络,工业4.0将涉及一些不同公司的网络连接与集成。只有开发出一套单一的共同标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才可能形成。需要一个参考架构为这些标准提供技术说明,并促使其执行。

(2)管理复杂系统。产品和制造系统日趋复杂,适当的计划和解释性模型可以为管理这些日益复杂性提供基础。因此,工程师们要配备开发这些模型所需的方法和工具。

(3)为工业建立全面宽频的基础设施。可靠、全面和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是工业4.0的一个关键要求。因此,不论是德国内部,还是德国与其伙伴国家之间,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大规模扩展。

(4)安全和保障。安全和保障两个方面对于智能制造系统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生产设施和产品本身不能对人和环境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生产设施和产品,尤其是它们包含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加以保护,防止滥用和未经授权的获取。例如,这将要求部署统一的安全保障架构和独特的标识符,还要相应地加强培训以及增加持续的专业发展内容。

(5)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在智能工厂,员工的角色将发生显著变化。工作中的实时控制将越来越多,这将改变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在工作组织中应用社会技术方法将使工人有机会承担更大责任,同时促进他们个人的发展。若使其成为可能,有必要设置针对员工的参与性工作设计和终身学习方案,并启动模型参考项目。

(6)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工业4.0将极大改变工人的工作和技能。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学习,制定终身学习和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持续专业发展的计划,实施适当的培训策略和组织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推动示范项目和“最佳实践网络”,以及研究数字学习技术。

(7)监管框架。虽然在工业4.0中新的制造工艺和横向业务网络需要遵守法律,但是考虑到新的创新,也需要调整现行的法规。这些挑战包括保护企业数据、责任问题、处理个人数据以及贸易限制。这将不仅需要立法,而且也需要代表企业的其他类型的行动———需要大量适当手段,包括准则、示范合同和公司协议,或如审计这样的自我监管措施。

(8)资源利用效率。即使抛开高成本不谈,制造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也对环境和安全带来了若干威胁。工业4.0将提高资源的生产率

与利用效率。这就有必要计算在智能工厂中投入的额外资源与产生的节约潜力之间的平衡。

迈向工业4.0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需要调整基本的技术和经验,从而适应制造工程的具体要求;同时应探讨为开发新地点和新市场制定创新型解决方案。如果成功,工业4.0将使德国提升全球竞争力,并保护其国内制造业。

六、工业4.0的愿景

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物联网和服务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这种转变正在导致智能电网出现在能源供应领域,可持续移动通信战略领域(智能移动性、智能物流)和医疗智能健康领域。在整个制造领域中,贯穿整个智能产品和系统的价值链网络的垂直网络、端到端工程和横向集成将成为工业化第四阶段的引领者———即“工业4.0”。

工业4.0的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其中,智能工厂构成了工业4.0的一个关键特征。智能工厂能够管理复杂的事物,不容易受到干扰,能够更有效地制造产品。在智能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一般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智能产品理解它们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被如何使用。它们积极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时候被制造的”、“哪组参数应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等问题。其与智能移动性、智能物流和智能系统网络相对接,使智能工厂成为未来的智能基础设施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这将导致传统价值链的转变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

因此,工业4.0不应被孤立地对待,而应看作是一系列需要采取行动的关键领域中的一个。所以,工业4.0应在跨学科状态下加以实施,并与其他关键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实现整个模式的转变,需要将工业4.0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来实施,并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整个过程里,保留现有制造业体系的核心价值将是一个关键。与此同时,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汲取经验也是必需的。然而,导致重大飞跃的创新也有可能出现在一些个别行业。

如果德国工业要生存和发展,在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就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借助德国工业和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将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传统优势主要包括:

(1)机械和设备制造的市场领导力量。

(2)全球瞩目的IT集群地。

(3)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领先的创新者。

(4)一个高度熟练的和充满干劲的劳动者队伍。

(5)供应商和用户间距离相近且在某些领域紧密的合作。

(6)先进的研究和培训设施。

工业4.0的实施,目的是要拟定出一个最佳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充分利用德国高技能、高效率并且掌握技术诀窍的人力资本优势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创新体系,以此促进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潜力。工业4.0将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价值网络实现的横向集成。

(2)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

(3)垂直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

七、工业4.0的新型商业模式

工业4.0将发展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满足那些个性化的、随时变化的顾客需求,同时也将使中小企业能够应用那些在当前的许可和商业模式下无力负担的服务与软件系统。这些全新的商业模式将为诸如动态定价和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SLAs)质量提供解决方案。其中,动态定价指的是要充分考虑顾客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服务水平协议质量则关系到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连接和协作。这些模式将力争确保潜在的商业利润在整个价值链的所有利益相关人之间公平地共享,包括那些新进入的利益相关人。更加宽泛的法规要求,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到这些商业模式中,以便让商业网络中的合作伙伴共同遵守。

工业4.0往往被冠以诸如“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它将追求新的商业模式以率先满足动态的商业网络而非单个公司,这将引发一系列注入融资、发展、可靠性、风险、责任和知识产权及技术诀窍保护等问题。就网络的组织及其有别于他人的高质量服务而言,最关键的是要确保责任被正确地分配到商业网络中,同时备有相关约束性文件作为支撑。

实时的针对商业模式的细节监测也将在形成工艺处理步骤和监控系统状态上发挥关键作用,它们可以表明合同和规章条件是否得到执行。商业流程的各个步骤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追踪,同时也可以提供他们完成的证明文件。为了确保高效提供个体服务,必须清晰明确地描绘出以下状态:相关服务的生命周期模型、能够保证的承诺、以及确保新的合作伙伴可以加入商业网络的许可模型和条件,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

鉴于上述情况,工业4.0很有可能将对全球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并造就一个极为活跃的环境。新技术的颠覆性及其对相关法律问题(如技术方面、敏感的企业数据、责任、数据保护、贸易限制、密码系统的利用等)的影响将威胁现存法规的实施。很短的创新周期可以导致频繁的规则架构更新需求,并且造成执行过程的慢性失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提前或者在技术实施过程中检验其同现行法律的相容性。另外一项事关工业4.0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就是安全和保障。具体而言,在安全领域,我们需要采取更富积极性的措施,尤为重要的是,设计安全的概念不应仅仅局限于功能组件。

八、工业4.0的新型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

工业4.0将给德国带来若干创新变革,而德国当前正处于人口结构变化的困境中,它拥有位居全球第二的老龄人口,仅次于日本。在许多德国制造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在四十多岁。年轻员工的数量在不断下降,某些行业的熟练技工和学徒申请者已出现短缺。为了确保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当前的生活水平,德国很有必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为工业4.0的实施做好储备,与此同时,还需保持并不断改进劳动生产效率。因此,提高老年人和妇女的就业比例就尤为重要。最新的研究表明,个人的生产效率并不取决于员工年龄,而是取决于他们从事某种工作岗位的时间、工作组织方式和工作环境。如果更长的工作生涯可以保持并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协调和改变相关的工作环境,包括健康管理和工作组织方式、终身学习和职业路径模式、团队结构和知识管理。这对于商业特别对于教育系统而言,都是一个必需迎接的挑战。

因此,决定德国未来竞争力的,不仅是新的技术、商业和法律因素,更是工业4.0新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工作场所,而这也正是在创新过程中有能力使员工取得更高成就的基础。

工业4.0所带来的人类-技术(human-tech-nology)和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的全新转变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全新的协作工作方式使得工作可以脱离工厂,通过虚拟的、移动的工作方式开展。员工将被鼓励在他们的工作中通过智能辅助系统使用多种形式的、友好的用户界面。

除了全面的培训和持续职业发展措施(CPD measures)外,工作组织和设计模型也将是广受劳动者欢迎的成功转变的关键。这些模型使员工将拥有高度的自我管理自主权与领导管理权力的下放相结合。员工将拥有更大的自由做出他们自己的决定,更积极地投入和调节自己的工作。

工业4.0的社会-技术方法使得人们释放出新的潜力从事迫切需要的创新活动,这是基于对于人在创新过程中重要作用的更新的认识。

九、工业4.0基于服务和实时保障的CPS平台

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4.0计划将极大地促进全新的CPS平台更加适应具有协作性特点的商业化进程、连接智能工厂和智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方面的整个商业网络。

CPS平台将提供服务和实际应用,并且能联系到所有参与的人员、物体和系统,同时还将拥有

以下特征:

(1)灵活性,可以提供迅速和简单流程的服务和应用,包括基于CPS的软件。

(2)在App Store模式链下实现商业进程中的调配和部署。

(3)提供综合性强、安全可信的全商业进程支持。

(4)保障从传感器到客户交流所有环节的安全和可靠系统。

(5)支持移动端设备。

(6)支持商业网络中互相协助的生产、服务、分析和预测。

在商业网络中,共享的CPS平台往往针对包括服务流程和应用在内的IT技术发展有特殊需求,因为在这些共享的CPS平台上,CPS的横向与纵向集成、工业流程中的应用及服务往往会诞生出一些特殊的需求。对于工业4.0来说,在整个服务网络中,重要的是需要更加宽泛地解释流程条款。很明显,在互相协作的公司间和商业网络中,应该建立起共享的服务和应用。在CPS平台,诸如安全和保障、可信任、可靠性、使用、操作模式的融合、实时分析和预测等特性都显得尤为重要,在互相协作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确立流程标准以及安全、可靠、高效的操作都离不开这些特性,同样,它们对于执行活跃的商业活动也至关重要。最后,这需要应对由大范围数据源和终端设备引发的各种问题。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需求在当前初级云端基础设施状态下只能得到极少量的满足。CPS平台被公司间的IT人员、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以及公司本身所使用,这需要有一个工业4.0的参考框架,该参考框架应该考虑到ICT和制造企业的不同特征。模式化的操作流程要求CPS平台开发全新的应用和服务,以此来满足那些瞬息万变的复杂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由于不同领域和组织之间的功能增长、差异化、活跃性和协作性所带来的。最后,拥有一个高带宽、安全高效的网络基础则是保障数据交换安全的关键。

十、保障措施

实施工业4.0计划是一个涉及诸多不同企业和部门以不同速度发展的渐进性过程。BITKOM、VDMA和ZVEI在2012年年初提出了一项名为“工业4.0前景”的调查,确认了其重要性,认为这将关系到德国工业竞争力,并且提出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和更加明确的目标。调查显示,47%的企业表示已经积极参与工业4.0计划,18%的企业参加了对工业4.0计划的研究,12%的企业则已经开始实施工业4.0计划。

实施工业4.0计划将面临三大挑战:标准化、工作组织与产品的可获得性。

随着各个工作小组的积极推进,许多企业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推进工业4.0计划的需求措施,包括可以分享经验的目标研讨会和日常的通讯。而专业协会将在促使社交团体、学术机构和公众间流畅沟通和紧密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50%的受访企业表明,他们已经从专业协会那里获得了工业4.0的相关资料。此外,为了顺利推进工业4.0计划,工作小组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关键保障措施:(1)实行实时的CPS解决方案,将从空间、技术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极大地依赖于服务与基础网络。为了确保德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地位,通过融合相关的国际标准来统一服务和商业模式,应该被国内与国际的相关政策制定人员充分考虑。

(2)制造业中的商业化进程仍然是静止不变的,并且一直在应用那些不合时宜的软件系统。然而,这些并不可能迅速被服务导向的系统所取代,因此,如何确保新技术可以兼容那些旧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旧系统必须要升级为实时系统。

(3)在当今物联网与服务网的环境下,制造业中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程度将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程度相适应。

(4)雇员将参与到工作组织、CPD和技术发展的创造性社会-技术系统早期阶段。

(5)为了促进工业4.0的转变,使整个ICT产业(已适应短周期创新的特点)能够与机器与设备制造商和机电一体化系统(mechatronic system)供应商(倾向于较长创新周期)工作联系更紧密,必须要建立一套众多参与企业都可接受的商业模式。□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1. 进入德国市场的天赐良机 对于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们来说,想要在德国投资企业并涉足高科技领域,目前是不可多得的天赐良机。原因如下: ?近几年的经济危机对德国企业也造成了冲击,来自欧洲的需求量大幅下降,来自亚洲的需求量也受到小幅度影响。即使是那些能够承受这方面损失的成功企业,也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考验:如何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进行融资。 ?银行业危机使许多原有的融资广受质疑。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传统家族企业,能够拥有的企业成长资本是有限的,而借助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融资扩张在经济衰退阶 段也并不可行。此外,传统保守的他们并不青睐通过增加债务支持企业发展的做法, 而占有高比率的自有资本对他们来说也尤为重要。这就给那些股权投资者们提供了机 会,只要他们谨慎行事。 ?近年来,许多银行对企业融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市场在德国仍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这里主要是指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经过评级,在资本市场上 的经验也相对匮乏。总的来说,德国企业考虑替代类融资方案以及接受战略投资者的 意愿持续增强。 ?其他投资者,如英美集团的私募基金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的主权投资机构,在最近几年对投资持明显的谨慎态度。这类资金的短缺,为来自其他地区——如中国、新 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投资者们提供了机会。 ?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正转由家族中的下一代继承。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决策地位常常由更加务实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继任。他们对于股权投资以及战略 合作伙伴的态度十分开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其中包括曾和他们在同一所商学院 学习的校友)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总体来看,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态度有着明显转变。从前,中国企业普遍被怀疑侵犯德国技术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并试图以山寨产品夺取德国领军企 业的传统主宰市场。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过去经常发生(并且现在还时有发生)。这仍 然是双方相互靠拢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甚至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全球最大的 工业博览会,中国是2012年度的合办国)也再次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以往成功的交易案例,使德国人在总体上趋于以更为冷静、有别于以往的的视角来看待这 一现象。一言以蔽之: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没有任何区别。这个 评价尤其适用于经济、政治、金融以及商业媒体等领域。

解读德国工业战略2030

2019年2月5日,柏林,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该战略将钢铁铜铝、化工、机械、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绿色科技、国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等十个工业领域列为“关键工业部门”,认为这是德国制造的核心。 它强调打造德国及欧洲龙头企业的重要性。德国政府将持续扶持这些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廉价的能源和更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并放宽垄断法,允许形成“全国冠军”甚至“欧洲冠军”企业。 这份文件的始作俑者是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表示,通过合理的能源价格、降低税收、将企业负担降低到40%以下,可以增强德国企业竞争力,保证德国的就业岗位以及富裕。 已经存在的问题 《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回顾了德国经济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 1970年代,德国就失去了彼时在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地位,将领导权拱手让给了日本和韩国。自那时起,这一损失再无回头之路。

随后,它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欧洲无法在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消费电子(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新兴领域站稳脚跟。 新型碳纤维材料主要在德国境外生产。 汽车工业的成功对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基地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德国的汽车业也陷入了对未来的忧虑,这些尚未成功克服的重大挑战来自:要求越来越高的废气排放水平、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以及全新移动出行的概念所可能造成的颠覆性运行模式。那些代表平台经济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完全在美国和中国发展,而不是在德国和欧盟国家。这种局面,几乎毫无改变的苗头。 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中,尽管德国的基础研究仍然强大,但是商业化却完全没有跟上。德国与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差距目前似乎在扩大,而不是缩小。 在新生物技术的发展上,欧盟企业似乎没有拿到入场券。 全球各种的新型、大型公司几乎出现在所有创新的领域,尤其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这些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资本和市场力量的助力,远超过了德国DAX指数的任何一家公司。 德国和欧洲成功的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地由美国的风险资本基金提供资金,逐渐也就成为美国公司。

3-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中国企业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王素荣 一、引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6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34663.39亿美元,从GDP 总额来看,德国位列主要经济体第4位。近些年,德国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6年,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23.8 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1.2%,位列中国对外投资第8位;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对德国投资存量78.42亿美元,占总对外投资存量的0.6%,位列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第13位。因此,研究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具有现实意义。 德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是: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福利税、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不动产转移税、保险税、教会税、关税等。 二、德国的国内税务规定 居民公司是指依法在德国成立或者主要管理和控制机构在德国境内的公司。居民公司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公司仅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在德国,公司经营利润缴纳两种税: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公司所得税税率15%,并需要缴纳附加税5.5%,联邦总税负为15.825%。纳税年度为日历年度,汇总申报截止期为5 月31日。公司只就其经营所得缴纳交易税,交易税与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有所不同,如利息费用扣除,交易税只允许扣除全部利息费用(包括租赁和特许权方面发生的利息在内)的3/4,其余1/4应加回到交易税的应税所得额中。交易税税率由各个市级政府确定,实际税负在12.6%~19.25%之间。个人缴纳的交易税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缴纳的交易税不得在应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税负合计,慕尼黑33%,法兰克福32%,柏林30.2%。分公司与法人公司适用同一税率,同样缴纳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积极所得,包括常设机构经营收入,出租财产和设备的租金收入,实行核定征收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源泉扣缴预提税。 在德国,出售经营资产的资本利得同经营所得一样纳税,若用出售经营性资产的收入进行再投资,享受再投资抵免。公司股东出售境内外股权的利得,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来自德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股利同样处理:从拥有100%股权的子公司分得的股利,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持股10%以上(交易税持股15%以上),应将股利的5%视同不可扣除费用,加回到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经营亏损可以无限期后转。经营亏损可前转1年(不得超过1百万欧元)抵免公司所得税。德国的最低纳税规则指亏损后转时,每年先抵免1百万欧元,超过1百万欧元的利润只能抵扣60%。单一股东5年内取得50%以上的股权或企业重组,亏损弥补停止。 集团公司可以将盈亏相抵后合并申报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但需要满足条件: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50%以上,且母子公司之间有盈亏协议池。一旦申报集团纳税,则实行亏损不得前转和后转。 在德国有永久性住所或者在一个公历年度以内在德国至少连续居住6个月的个人被视为居民。居民个人需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个人只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居民个人就以下7类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农林业所得、工商业所得、自由职业者劳务所得、雇员工资收入、资本投资所得(如利息和股息所得)、不动产或者其他有形财产的出租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其他所得(如退休金收入)。不同类型的所得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税率0~45%。 附加福利税针对公司提供给雇员的各种免费服务征收,如免费用餐,公司组织郊游,免费交通服务,意外保险,缴付养老金等。附加福利税按照给定价值的15%~25%征收。在德国,

德资企业在中国

附件1: 关于在华德资企业与人才需求的情况简述 一、德资企业在中国 2010年在华德资企业已超过了5000家,总投资规模约180亿欧元,有50万中国员工在德资企业工作,还有很多中国雇员被派到德国工作。中德两国的贸易额超过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3国的贸易总额,2010年前6个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了43%,德国企业向中国技术转让已超过美国居第一位。 德国企业将在未来继续追加和扩大在华投资,根据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在2010年3月份做的商业信心调查,60%受访的德国企业表示要增加在中国的投资。2009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比2008年增长了36.2%,大多数德企对在中国投资很有信心,中国依然保持着德国企业“在海外最受欢迎投资目的地”的地位,比如西门子在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资10亿欧元,大众将在华追加16欧元。在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很多企业目前在中国合作得很顺利。 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是建立在与中国员工、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中国市场感兴趣的、有意思的新产品的基础上的。德国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合作说明德国企业非常愿意在其领先行业里与中国企业合作,同时也说明德国企业对于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抱有非常开放的态度。 二、在华部分德国跨国企业简介 1、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著名的电气和电子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在工业、能源和医疗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的企业90家,并设30多个分公司,61个办事处,投资总额超过9亿欧元,在华销售额52亿,员工4万多人。在华参与的项目有: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浦东机场磁悬浮列车、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照明技术等。 2、大众汽车集团: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国最成功的汽车生产商和行业领军者,市

_德国“工业4.0”的战略意义与主要启示

一、什么是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4.0”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11年。此后,由德国相关行业协会牵头,来自行业协会、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等产官学专家组成“工业4.0”工作组,进一步开展了对“工业4.0”的研究。2013年4月,该工作组向德国联邦政府提交了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得到联邦政府的高度认可。在德国联邦政府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被列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表明“工业4.0”已经成为德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地说,“工业4.0”是基于对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重新划分而提出的一个新颖概念。提出这个概念的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迄今工业发展已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可以将其分别对应于“工业1.0”“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而未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必然推动工业发展进入智能化阶段,亦即“工业4.0”时代。智能化阶段的核心技术特征是“虚拟—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或称为信息—物理系统)。“虚拟—实体系统”是指,在传统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基础上,加入物联网、服务网,使现实世界与信息网络紧密衔接、融为一体。在工业领域,“虚拟—实体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智能工厂”,主要包括智能机器、数据存储系统,以及能够实时传输信息、进行交互控制的生产设施。“智能工厂”的控制系统连接了原料、制造、物流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可以收集各环节传来的信息,以人工智能加以分析判断,决定具体的生产方案,并自动完成加工制造。这样,就形成了精准按需生产、高度个性化制造的模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的目的。 着眼于推动“工业4.0”战略的有效实施,上述报告提出了八个领域的重点任务。 建立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在同一价值链(价值网)的不同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制定一套公开的技术标准,而后进行智能化软硬件的建设。 掌握复杂系统的管理技术。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从研发设计一直到客户服务的“全覆盖式”系统,并同时管理大量的产品条线。 建设工业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企业必须拥有传输能力强大、满足各类通信需求的宽带网络,还要能与德国以外的地区高速连通。 确保生产安全与信息安全。需要建立整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防止网络入侵、信息盗用,保证自动化生产设施的安全稳健运行。 重新设计工作岗位与内容。机器替代部分人工劳 德国“工业4.0”的战略意义与主要启示文 _ 吕 铁 李扬帆 Chinese Cadres Tribune DOI:10.14117/https://www.doczj.com/doc/c113179906.html,11-3331/d.2015.03.010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辉煌的历史和光明的前景 1972年德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德中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建交当年德国对华出口额仅为2.7亿欧元,2002年的出口业绩相当于1972年的50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反过来看,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近年来最大的欧洲投资来源国。磁悬浮技术在上海首次投入商业运营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双边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01年夏季开工建设,从浦东机场出发,直达上海市区。2002年12月31日,德国联邦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共同出席了磁悬浮列车开通仪式,并试乘了首次列车。这件事突出表明了德国企业在华成功的商务活动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贸易关系 中国在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德国远远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欣欣向荣。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2002年前11个月对华出口增长18%,达到131亿欧元。换言之,德国企业在去年的对华出口额相当于1972年的50倍。 德国企业也从中国大量进口产品,进口额仍高于出口额,中国出口企业一直在积极开拓德国市场。与建交时1972年相比,去年从中国进口商品额相当于当年的100倍。截止2002年11月底,德国从中国的进口达到了190亿欧元,增幅为4.2%(中国的海关统计不包括通过香港、荷兰的转口贸易数据,结果显示中方拥有贸易逆差)。德国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械、电子、汽车和化工产品。德国从中国主要进口电子制成品、纺织品、服装和机械。 德国在华投资 德国是近年来欧洲最大的对华投资来源国,但是仍然明显落后于香港、美国和台湾。按照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到2000年底为止,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实现了翻番,达到了53亿欧元。如果将德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投资一并计算在内,总投资将达到87亿欧元。按照中国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年德国在华投资额为13亿美元;2002年前10个月的投资额近10亿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德国在华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85亿美元,如果考虑在华德国公司用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进行的再投资,总投资规模将变得更大。德国主要的投资领域为: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例如,德国大众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计划到2007年每年投资6亿美元。此外,德国公司感兴趣的领域还包括:投资银行、保险、住房信贷、出版业和运输业。大型投资项目大多是由那些已经长期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兴建的,这类公司往往都倾向于将现有的合资企业改制为外商独资企业,他们同样在国家的支持下才能获得成功。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_中文版(v1.0)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 为德国及欧洲的工业政策确立战略方针 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部长 彼得·阿尔特迈尔 工业4.0研究院翻译 本文件采取了CC开源授权协议,即报告内容可以在署名的情况下转载或改写。 转载请注明引用来源为“工业4.0研究院”。

前言 本草案基于基本的考虑因素,首次制定出一项连贯的德国及欧洲工业战略,以合理地应对当今世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创新进程极大加快、其他国家扩张性和保护主义工业政策日益抬头的背景下,如何可持续地维护及发展德国的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高度繁荣? 自路德维希·艾哈德时代以来,德国始终肩负着创造与维护繁荣的重任。他在《大众的福利》一书中所提出的纲领性方法,已成为对社会各阶层的公民影响深远的政治承诺。 七十多年前,无人能预想到这一承诺能履行得如此出色。今天,德维希·艾哈德对繁荣、自由和安全的承诺,成为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利益,由产业界、社会伙伴以及整个德国共同保障。 社会市场经济促进了德国的高度繁荣,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一模式都优于任何形式的计划经济,就连中国也在四十年前引入了市场经济要素。自冷战结束以来,市场经济已盛行全球。 然而在德国,国家仍然利用其工业政策屡次干预经济部门:从1969年借助个别企业(包括萨尔茨吉特公司(Salzgitter)、霍尔兹曼公司(Holzmann)、欧宝公司(Opel)和万乐公司(Quell e))的“救援计划”成立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到光伏企业的解决方案以及半导体、芯片的生产。由于国家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企业家”,一些干预措施因资金不足走向失败。还有一些干预例子不同于上述空中客车的例子,它们着眼于一次性的成效,导致了分配不当且没有起到任何战略作用。 因此,“德国工业战略2030”选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该战略界定了国家干预行为可以视为合理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情况,以避免国家经济和全民族繁荣陷入严重的不利之中。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塑造一个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市场经济,并为必要的政治辩论奠定基础。 全球经济力量正在快速发展,世界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而深远的变革之中。一方面,全球化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而另一方面,国家干预却在日益增加,放弃多边协定的趋势也日益显现。这场变革同时影响着企业与国家。过去的利益相关者正在消失,而新的利益相关者出现。贸易流动也正在发生改变。有许多赢家从中涌现,也有人满盘皆输。整个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重新洗牌。而我们仅仅处于这场变革的开始阶段。 德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工业大国,德国必须积极有效地引导这一变革,决不能被动地容忍与忍受,任其发展,毕竟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们的对手从未停歇,我们还有很多要做:如果德国失去了关键的技术技能,我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因此严重受损,这

在德国投资申请法人签证的详细过程

作者:邱启明 发表时间:2013年5月15日 申请德国投资法人的签证详细过程 今亚投资本周话题由今亚投资内部讲解,或者有请外部合作伙伴,譬如律师,税务师,或者其他在德国创业的伙伴。解释德国的生活,社会,和投资经济等各方面。此群所设立“本周话题”并不为今亚提供业务支持,而是更多的是公益性质(本群群号:170556502),跟今亚的业务部不构成关联关系。 主讲人自我介绍:本人姓邱,名慧明,是今亚投资的创始人,网名老爷车。德国老留学生,1998年-2004年在德国学习,后作为一家德国公司采购经理在上海工作,2007年后自主创业。2011年开始DIY,以“投资创业名义”重新申请德国的法人签证,于2012年2月1日重新入境德国。 在此,给群友详细解释下以“投资建立公司”名义申请德国的签证的详细过程”,以供参考。 首先:申请投资德国开业,需要具体那些必须的条件呢? 这里面最主要的几点是: 有一定的资金,可以基本被确定支撑一家公司的成长,和支付法人总经理的工资。这个资金不是如申请美国,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的投资移民签证需要很多的资金。来德国,更多的是:创业投资签证,所以本身对资金的要求并不很高。 德国对于创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是25000欧元作为注册资金,实际到账只需要一半的资金。但是,请注意,这个仅仅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也就是并没有牵涉到申请人的背景。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在德国或者欧盟境内的居住人,他们想要开设一个有限责任公司GmbH的话,但从法律规定来说,25000欧元的注册资金,是已经够了。 因为,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是因为从中国出境,入境德国进行创业,所以这势必要考虑到申请人本身的财务状态,是否可以支撑他在德国的创业计划。由此,这个25000欧元的注册资金,对于绝大部分从中国出来到德国创业的申请人,是不够的。因为单单25000欧元还不够支撑申请人一年的工资开销。那么,作为绝大部分有想法出来的中国人,究竟需要多少资金,才可以以“投资开业名义”申请德国签证呢? 这其实跟打算申请德国的具体哪个城市的当地工商部门的认可,和所进行的业务,都有很大关系,另外城市之间也有很多区别。如果是大城市,本身申请投资创业签证的申请人比较多,那么门槛肯定被提高了,当地工商部门就会更加严格一点。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更希望招商更大的,更有实力的投资商。

德国工业4.0(中文版)

把握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实施“工业4.0”攻略的建议 工业4.0工作组 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 2013年9月

【编者按】 为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工业4.0”项目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推出。这一研究项目是2010年7月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本文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的全文翻译版本。如有问题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主编: 供稿: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 刘晓龙、郗振宇、高金金、 陈守双、占松林、王波、 李贞、陈磊 联系人:郗振宇 联系方式:xzy@https://www.doczj.com/doc/c113179906.html, 59300248

目录 【编者按】..................................................................................................................... I 执行摘要. (1) 1 引言 (5) 2愿景:工业4.0作为智能、网络化世界的一部分 (12) 2.1塑造工业4.0愿景 (13) 2.2在工业4.0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15) 2.3新型的商业机会和模式 (17) 2.4工作场所的全新社会基础设施 (19) 2.5全新的基于服务和实时保障的CPS平台 (20) 2.6工业4.0之路 (22) 3双重战略:成为领先的市场和供应商 (27) 3.1 领先的供应商策略 (27) 3.2 主导市场策略 (28) 3.3 双重战略及其关键特征 (29) 3.3.1 价值网络下的横向集成 (30) 3.3.2 全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 (30) 3.3.3 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 (31) 4 需求研究 (35) 5 优先行动领域 (39) 5.1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一个参考体系 (39) 5.2管理复杂的系统 (44) 5.3为工业提供一个全面宽频的基础设施 (48) 5.4 安保是工业4.0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49) 5.5 数字化工业时代工作的组织和设计 (58) 5.6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 (62) 5.7规章制度 (67) 5.8资源效率 (73) 6 德国如何与世界其它国家竞争? (80) 7 展望 (91) 背景资料: (92) 工业4.0战略计划 (92) 工业4.0平台 (94)

在中国的德国企业

1 阿尔弗雷德.弗里德利西.弗兰德股份公司 2 安博起重设备贸易(上海) 有限公司 3 阿斯格拉上海代表处 4 安克曼太平洋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5 空中客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6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 7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 8 安联保险北京代表处 9 安联保险广州代表处 10 安联保险上海代表处 11 阿尔斯通公司北京代表处 12 欧登多(秦皇岛)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3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北京代表处奥迪部 14 德国奥古斯特芙曼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15 莱宝公司上海代表处 16 巴斯夫北京代表处 17 百利盖(昆山) 有限公司 18 宝马汽车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 19 博格空气压缩机上海代表处 20 德国本德尔公司上海代表处 21 本特勒公司上海代表处 22 大荷兰人亚洲公司广州代表处 23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制药有限公司 24 博世(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25 布朗-卢比私人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26 大连博格曼有限公司 27 美最时洋行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28 美最时上海有限公司 29 德国赵涌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30 德国凯撒国际贸易展览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31 卡尔杜依斯堡公益中心北京代表处 32 德国CFF纤维素集团公司上海代表处 34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上海代表处 35 戴姆勒克莱斯勒轨道系统(中国) 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 36 大连尤海姆自动化有限公司 37 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 38 德国工商广州代表处 39 德中交通运输合作中心北京联络处 40 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 41 德国车辆制造公司北京代表处 42 迪娜(上海)厨房家具有限公司 43 多玛门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44 多玛门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45 道尔斯特机械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德国工业化进程及其主要做法

德国工业化进程及主要作法 一、近代德国的工业化概况 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见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长期统治,直到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8%。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地确立起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国外军事侵略及战争赔款,实现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具体来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30年代,德国纺织业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1846年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纺织厂约有313家,其中萨克森的开姆尼兹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19世纪中期,为应对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工业方面的冲击,德国制造业发展重点开始转移,从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逐步转向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重工业,其主要特点是以铁路建设带动其他工业发展,从而使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在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迅猛发展,德国仍然局限于机床、汽车、照相机等传统工业。为了缩小与日、美等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德国加大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实施快速赶超战略。1990—1994年,德国经济、科技、邮电三大部门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年均增长825%,有效提升德国信息技术实力。早在16年前即1999年

年底,德国就有因特网用户1950万。1/4以上的人拥有个人电脑,1/10的人能够使用因特网。到2001年,德国的因特网及电子商务发展在欧洲遥遥领先。欧盟10个重点高科技地区中,有6个在德国; 第三阶段,为了应对东欧和亚洲国家廉价产品的挑战,德国再次调整发展策略,着手改进生产工艺,注重利用制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技术,提高资源使用率和保护环境。为此,德国投资4.5亿德国马克(约合3.2亿美元),实施为期五年的“生产2000”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清洁制造、确保就业、提高竞争力”。该计划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德国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第四阶段,从21世纪至今。德国是一个工业化高度发达而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资源消耗量大,自身能源和资源不足问题日渐突出,制约其工业、经济向前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频发,德国工业开始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将重点放在新能源发展领域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有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太阳能等。2013年,德国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开启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二、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 (一)汽车行业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摘编)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化研究所 一、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重要意义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业全球领先。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德国拥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确立了其在世界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 由于德国具备管理复杂工业流程的能力,使不同的任务可由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合作伙伴来执行。几十年来,德国已经成功地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做到了这一点。当今,ICT大约支撑了90%的工业制造过程。在过去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IT革命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其影响不亚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机械化和电气化所带来的影响。从个人电脑到智能设备的演进伴随着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IT 基础设施和服务将通过智能网络(云计算)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小型化的设备与势不可挡的互联网相结合,使无处不在的计算成为现实。 功能强大的、自主的微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相互间或与互联网以无线方式互联。这正在导致引起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cyberspace)以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的方式相融合。继2012年推出新的互联网协议IPv6,现在已有足够的地址使智能对象间通过互联网大范围直接互联。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造就物联网和服务。这种现象的影响也将反映到工业领域。在制造领域,这种技术的渐进性进步可以被描述为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即工业4.0。 工业化始于18世纪末机械制造设备的引进,那时像纺织机这样的机器彻底改变了货物的生产方式。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取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入了电子与信息技术(IT),从而使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机器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而且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德国需要借鉴其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设备供应商以及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长处,广泛地将物联网和服务应用于制造领域,这样就可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起到引领作用。 推出工业4.0不仅能巩固德国的竞争地位,而且也可推动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如应对人口变化)。然而,关键是要考虑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技术创新,因为文化和社会的改变本身也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例如,人口的变化有可能会改变社会中的所有关键领域,如学习方式的组织、伴随着寿命延长工作和健康的性质、以及当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将反过来显著影响德国的生产率。通过优化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之间的关系,将为德国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率作出重要贡献。 二、工业4.0的内涵 物联网和服务使得有可能创建网络整合整个制造过程,将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生产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从入厂物流到生产、销售、出厂物

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中国企业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 一、引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6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34663.39亿美元,从GDP 总额来看,德国位列主要经济体第4位。近些年,德国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6年,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23.8 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1.2%,位列中国对外投资第8位;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对德国投资存量78.42亿美元,占总对外投资存量的0.6%,位列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第13位。因此,研究投资德国的税务筹划,具有现实意义。 德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是: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福利税、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不动产转移税、保险税、教会税、关税等。 二、德国的国内税务规定 居民公司是指依法在德国成立或者主要管理和控制机构在德国境内的公司。居民公司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公司仅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在德国,公司经营利润缴纳两种税: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公司所得税税率15%,并需要缴纳附加税5.5%,联邦总税负为15.825%。纳税年度为日历年度,汇总申报截止期为5 月31日。公司只就其经营所得缴纳交易税,交易税与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有所不同,如利息费用扣除,交易税只允许扣除全部利息费用(包括租赁和特许权方面发生的利息在内)的3/4,其余1/4应加回到交易税的应税所得额中。交易税税率由各个市级政府确定,实际税负在12.6%~19.25%之间。个人缴纳的交易税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缴纳的交易税不得在应税所得额中抵扣。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税负合计,慕尼黑33%,法兰克福32%,柏林30.2%。分公司与法人公司适用同一税率,同样缴纳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积极所得,包括常设机构经营收入,出租财产和设备的租金收入,实行核定征收税。外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源泉扣缴预提税。 在德国,出售经营资产的资本利得同经营所得一样纳税,若用出售经营性资产的收入进行再投资,享受再投资抵免。公司股东出售境内外股权的利得,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来自德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股利同样处理:从拥有100%股权的子公司分得的股利,免征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持股10%以上(交易税持股15%以上),应将股利的5%视同不可扣除费用,加回到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经营亏损可以无限期后转。经营亏损可前转1年(不得超过1百万欧元)抵免公司所得税。德国的最低纳税规则指亏损后转时,每年先抵免1百万欧元,超过1百万欧元的利润只能抵扣60%。单一股东5年内取得50%以上的股权或企业重组,亏损弥补停止。 集团公司可以将盈亏相抵后合并申报公司所得税和交易税,但需要满足条件: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50%以上,且母子公司之间有盈亏协议池。一旦申报集团纳税,则实行亏损不得前转和后转。 在德国有永久性住所或者在一个公历年度以内在德国至少连续居住6个月的个人被视为居民。居民个人需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个人只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纳税。居民个人就以下7类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农林业所得、工商业所得、自由职业者劳务所得、雇员工资收入、资本投资所得(如利息和股息所得)、不动产或者其他有形财产的出租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其他所得(如退休金收入)。不同类型的所得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税率0~45%。 附加福利税针对公司提供给雇员的各种免费服务征收,如免费用餐,公司组织郊游,免费交通服务,意外保险,缴付养老金等。附加福利税按照给定价值的15%~25%征收。在德国,

德国工业4.0及高科技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及高科技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工业蓝图,鉴于工业4.0是德国“高新技术战略2020”的一部分,且德国政府出台新的高科技战略,研究德国工业4.0尤其是高科技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启示。 一、工业4.0为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的一部分 2006年起,德国开始实施高科技战略。高科技战略的具体范围为环境与能源、健康与营养、通讯、移动性和安全性五大需求领域,目前,政府和经济界在研发方面已经投入大量资金。 (一)2020高科技战略――五大领域与十大未来项目 2010年7月,德国联邦内阁通过教研部主持制订更新版的“德国高科技战略2020”,提出战略重点领域将瞄准全球范围面临的重大挑战,即气候/能源、健康/营养、移动工具、安全、通信五大需求领域;这五大需求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十四项“关键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电动技术、电子技术、能源研究、信息通讯技术、航空技术、航天技术、航海技术、交通技术、医疗技术、微系统技术、纳米技术、光学技术、产品技术和材料创新、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在每一领域,“高科技战略”确定具体“未来项目”,目前五大领域共有十大未来项目,包括:碳中性高能效环保城市;智能能源转换;可再生资源作为石油替代品;个性化药物治疗;优化营养提升健康;老年独立生活;工业4.0;互联网服务经济;安全识别;可持续移动工具。 高科技战略的资金来自各领域的预算,每一需求领域,政府整合科技、产业、教育界力量,形成具体“创新战略”和“行动规划”。2006~2009年,高科技战略总投资146亿欧元,其中120亿欧元用于17个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其余27亿欧元用于技术交叉领域。2010~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为五大需

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1.基础性。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

2001年以来德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2001年以来德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一极具产业区位吸引力 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外国公司很看重德国市场的实力。他位于欧洲中部,周围有几个邻国,因此获得了欧洲走廊的美称。自1990年10月30日两德统一以来,这种地域优势更加突出。全球500强企业都在这里有业务,2万多家外国公司落户此地,员工达数百万人。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芯片制造商超微设备集团在2006年-2009年期间投资20亿欧元左右用于扩建其在德累斯顿的芯片公司。在2007-2010年间,仅西班牙电信集团就投资35亿欧元扩建德国的固定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下图数据来源于德国概况,2011电子版。德国是全球第六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另外在竞争力方面,德国排名前十,被认为最具示范性的使企业的能力水平(排名第二)在基础设施(运输,通信)方面位列第一。 二努力吸引外资,扩大对外投资 德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其直接资本投资流动呈现出多方面特征,突出表现在: 1.FDI流出增速较快,德国海外企业总量以及销售收入等均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德国保持了对外直接资本输出大国地位。 2.FDI流动的地域结构深受欧盟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欧元区货币联盟建设的影响,欧盟在德国FDI流入,流出存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3.FDI流入流出中也包含了大量金融市场投资和中转性投资。这反映出,通过有组织金融市场或通过参股性中介公司完成的投资比实业投资增长更为迅速。 4.德国强势的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盈余是实现国内直接资本净输出的重要基础。 5.德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对外投资和海外销售上都有良好表现。 如《德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图所示,德国对外投资发展十分强劲,从1989年的1051亿欧元发展为2008年的9454亿欧元,以平均每年增长45%的速度,20年间达到增加近九倍的水平。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排位显示,美国以2077亿欧元名列前茅。然后是英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盟国家。德国重视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主要因为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在企业投资所在地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更偏向于在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临近国家和地区投资。在传统上,对美国的投资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文)

2 1 3 7 - 9 月 年 机械工程导报 2 3执行摘要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 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 行业全球领先。这是由于德国在 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 和生产,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 理方面高度专业化使然。德国拥 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 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著地 位以及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 工程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这些都意味着德国确立了其在 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因 此,德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开拓新 型工业化的潜力:工业4.0。 前三次工业革命源于机械 化、电力和信息技术。现在,将 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到制造业 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将 来,企业将建立全球网络,把它 工业4.0工作组 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 们形成的且要求的端到端工程 贯穿整个价值链。 工业4.0拥有巨大的潜力。 智能工厂使个体顾客的需求得 到满足,这意味着即使是生产一 次性的产品也能获利。在工业 4.0中,动态业务和工程流程使 得生产在最后时刻也可以变化, 也有能力代表供应商对生产过 程中的干扰与失灵做出灵活反 应。制造过程中提供的端到端的 透明度有利于优化决策。工业 4.0也将带来创造价值的新方式 和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它将 为初创企业和小企业提供发展 良机,并提供下游服务。 此外,工业4.0将应对并 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些挑 战,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城 市生产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工业 4.0使资源生产率和效率增益不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上) 们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 施融入到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在 制造系统中,这些信息物理系统 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 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 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这 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 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 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正在兴起 的智能工厂采用了一种全新的 生产方法。智能产品通过独特的 形式加以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 被定位、并能知道它们自己的历 史、当前状态和为了实现其目标 状态的替代路线。嵌入式制造系 统在工厂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 程上实现纵向网络连接,在分散 的价值网络上实现横向连接,并 可进行实时管理——从下订单 开始,直到外运物流。此外,他 【编者按】为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 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工业4.0”项目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推出。 这一研究项目是2010年7月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 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本刊将分三期刊登该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以便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并思考中国 工业界如何从中借鉴先进的技术及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