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教版教案: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最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教版教案: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最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教版教案: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最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教版教案:1.2认识微型计算机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

部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

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

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

称及其功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

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

输入/输出、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

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

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

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普通用户最常用的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经常与PC、电脑、台式机、微机等名词混用,这里的微型计算机主要指台式机。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张小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 及其换算;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难点: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计算机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但是~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硬件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这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接触实物、观看录像等直观方式去认识计算机。开头首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作一个简要的了解,然后引入实物~让学生打开计算机~去探究计

算机的内部结构。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部件名称以及功能、参数等相关信息~说的不足的地方老师加以补充。这样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任务~就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了。此时~教师通过设疑~让学生懂得: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除了硬件系统外~还必须要有软件系统,最后~教师简要地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通过说明四代计算机的发展~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时向学生提出希望: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有作为的人。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精美的计算机图片) 1 这些漂亮的计算机大家一定看过,但是同学们肯定很少有人看过计算机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也一定很好奇,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计算机吧~ (二)新课讲授: 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段计算机的录像,简要地对它作一个了解。 看了这段录像,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桌上的这台计算机看个究竟。好,现在就请大家快快打开你们的主机,去探索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吧~大家可以动手拆拆看,把里面的部件拿出来,跟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看看它的名称、作用…… (教师巡视、倾听讨论) 设计意图:开头播放录像~不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我桌上的计算机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高涨。 师:你们认识这些部件吗,哪个小组能说说它们的名称、作用, (小组推荐,学生回答)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37759

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教师肖燕 职称讲师

第1章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 10=(1325) 8 =(2D5) 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 2=(1325.24) 8

认识微型计算机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教师肖燕 职称讲师

第1xx 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10=(1325)8=(2D5)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2=(1325.24)8 1.2.3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①算术运算 ②逻辑运算 “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异或”运算1.3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3.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①定点数:定点整数、定点小数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专业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教案

目录 1.1 了解计算机1 1.2 认识微型计算机4 1.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7 1.4 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9 1.5 数制与编码11 1.1 了解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 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 点。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 与各类的特点。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3)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 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 2.操作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

的四个阶段。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 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2)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3.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3.基本知识 (4)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5)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6)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7)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8)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4.操作技能目标 (3)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4)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5)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3)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4)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5)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6)认识主板的接口。 (7)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

1.2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20201002231251)

课题名称: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 基本知识 (1) 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 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 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3) 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 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 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 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盘驱动器 等。 2. 操作技能目标 (1) 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 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 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1) 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 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 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 认识主板的接口。 (5) 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 教学难点 (1) 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 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 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 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 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X 2)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 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教案序号8 课型必修课 授课方式理论课 课题word文档的录入和编辑 教学目的 1. 掌握WORD文档的打开、建立、保存的操作 2. 掌握在word中输入汉字及其标点符号、特殊符合的 输入 3. 掌握时间和日期的插入 教学重点文档的打开、建立、保存的操作 2.在word中输入汉字及其标点符号、特殊符合的输入 教学难点在word中输入汉字及其标点符号、特殊符合 教学手段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Word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组件,它主要用于文字的处理与编辑,该软件在国内使用广泛,也是我们一级考试的重点,在全国一级中占25分,高校一级操作试约占23分,所占分值很重,主要考操作,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该章的操作。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一、Word 的启动、退出 二、Word的基本操作 (一)、创建新文档 (1)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打开“新建”对话框。 (2)在“新建”选项组中单击选中“文档”单选按钮。 (二)、编辑文档 1.输入文本 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后,用户就可在插入点处输入文档内容。插入点会随文档的输入而自动后移。 在输入文档过程中,若要输入中文的标点符号,需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状态下。2.文本块的选定 3.文本的删除、复制、移动

(1)删除文本块:按Delete键或Backspace键,也可从“编辑”菜单中选择“清除”或“剪切”命令。 (2)移动文本块:选定文本,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设置插入点,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 (3)复制文本块:选定文本块,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设置插入点,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 (三)、打开文件 (1)单击“文件”|“打开”命令。 (2)单击“查找范围”列表框右侧的下拉按钮(。 (3)双击文件夹在文件列表框中将显示该文件夹的内容。 (4)双击欲打开的文件。 (四)、保存文件 (1)单击“文件”|“保存”命令。 (2)在“另存为”的列表框中选定保存文件的地址。 (3)在“文件名”列表框中输入一个文件名。 (4)在“保存类型”列表框中选择一个保存的类型。 (5)单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文档的保存。 三.特殊符号的输入 单击“插入”菜单-“特殊符号”从中选择符号组和所需的符号 四.插入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单击“插入”菜单-“日期和时间”-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格式 2.第二节课学生上机操作 三、新课巩固及练习(有此内容的填写) 按老师要求进行如下操作 1.掌握WORD文档的打开、建立、保存的操作 2.掌握在word中输入汉字及其标点符号、特殊符合的输入 3.掌握时间和日期的插入 实验内容: 1.在D盘上建立一个以“班级+名字”为名的文件夹。 2.打开WORD,建立一个名为:练习的文件,录入以下文字:“Internet是全世界范围 内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全球信息网络。它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物理网络,而是一种逻辑概念,实际上它是世界各地已有的各种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公用电话交换网等)互联起来,组成一个世界范围的超级互联网。”保存在“班级+名字”文件夹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计划 ----姓名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通过实际应用等方式切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知,结合计算机上机操作以及多媒体教学,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运用兴趣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情景创设、协作交流、自主学习、讨论法、类比法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章)

1.1 了解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 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 点。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 与各类的特点。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3)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 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 2.操作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 的四个阶段。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 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2)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3.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3.基本知识 (4)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5)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6)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7)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8)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4.操作技能目标 (3)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4)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5)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职高计算机教案

李新

【课题】1.1 了解计算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点。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与各类的特点。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3)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了解计算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2)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备品】 多媒体电脑室。 【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教学过程】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最新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授课对象11级专科章(节)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进度2、3、4/64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会判断计算机时代划分依据,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关键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法讲授与大屏幕幻灯片 教具大屏幕、计算机 教学过程新课 导入 ?讨论:计算机是什么? ?可以完成什么功能?(教师从计算机的日常应用入手启发学生总结答案) 新 课 讲 授 1.现代计算机的问世 老师提出问题:电子计算机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老师提出问题:计算机时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每一时代持续多长时间? 第一代:1946至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1958至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1964至1972年,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1972年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五代——人工智能电脑 3.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力,它有以下主要特点: (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确度高(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4)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4. 分类 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巨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微型计算机 5. 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A、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B、数据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 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 C、过程检测与控制 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例如:用CAI 演示化学反应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F、计算机通信例如:Internet 发email G、多媒体的应用例如:计算机具备电视机、游戏机、传真机、电话机和 VCD 的综合功能 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 6.数字化信息编码与数据的表示与存储(详见课件) 1)概念:数制、数位、基数、位权 2)以十进制数为例,引入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的特点 3)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归纳总结1.计算机时代划分的依据; 2.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4.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作业1.剩余时间,熟悉计算机操作,用金山打字通进行打字练习,打字过关标准每分钟不低于50个汉字。 2.课后习题:(1010)10=()2,(1001)2 = ( )10。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史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二进制的概念还是有难度,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方法需要多加练习。 班上只有不到五个人以前学习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和Office办公软件,其他人仅限于浏览网页打游戏,对于基础知识则不会。还有近五分之一的同学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以后的课堂上应以学生的实训为主,锻炼其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编WORD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江西服装学院 2015——2016上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 案 教师:舒阳霞 服装商贸分院(计算机教研室) 授课名称:第1讲计算机发展史、特点和分类 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系统组成 授课班级:15级新生 授课时间:第一周 授课的章节与内容:1.1 了解计算机 1.2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并从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出发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及系统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诞生、发展、特点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难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课后作业: 熟悉有关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特别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课堂小结: 本次课程是给大一新生上的第一堂课,教学的设计非常关键,因为它将从很大程度决定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喜好。所以,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更为合理的设计。整体感觉效果不错。 教学设计: 一、自我介绍 二、课程导入 在进入大学之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大部分同学都有所接触,例如:打字、聊QQ、看电影等都是计算机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但是,由于教育的地域性的差别,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进行过计算机课程的培训或学习的。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不会用电脑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新文盲”,所以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接触电脑,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熟悉它,把它作为我们有利的工具。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ENIAC(埃尼阿克) 1)背景二战时期 2)特点 庞大——占地面积170m2,高达6m,重30t 耗电量大:150KW/时内存小:16KB 2、发展 1)第一阶段 1946-1956 电子管时代 2)第二阶段 1957-1964 晶体管时代 3)第三阶段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阶段 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分析能力 4)自动执行4、分类(根据运算速度) 1)巨型机:我国有三大品牌——曙光、银河和神威

认识微型计算机说课

《认识微型计算机》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微型计算机》一节是开启计算机组装课程学习的敲门砖,是学习计算机组装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本节内容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必要条件,也会给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使用带来很大方便。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中专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从来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5%) (2)会上网和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85%) (3)家中有计算机,并且对计算机的基本性能比较了解(10%) 2、学生特点 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但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知道计算机系统硬件 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及个部分功能 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 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特点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微型计算机。 德育目标: 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及学习高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根据学情分析及本节教学目标,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部件名称及作用,难点定为主板及其接口的组成及功能。 【说教法】 1、实物展示法 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靠实物的视觉效果辅助听觉记忆,使理论内容更加容易被理解,使记忆更加容易,更加快速。 2、总结归纳法 在没有实物参照的抽象部分,采用本方法,把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总结归纳为一个图表,便于学生学习。 【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节课程的主要教法是实物展示法,针对于这一教法,启发学生用观察法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讨论法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完整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节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3、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4、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及数制编码。 【本章节重点和难点】 1、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3、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本章节教学总时数】8课时 1、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1.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在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之际,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是支撑社会信息化的三大杠杆,我们将融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 2.学习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1)知道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2)会描述计算机的特点与计算机的分类。 3.本课程原有知识基础要点 本学习课程是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本节中将对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作基本概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2.描述计算机的特点与计算机的分类 3.操作技能目标 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概况 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 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概况,并能够结合科技发展及在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进步,联系实际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知道计算机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4.教学难点 认识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3.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和探究法相结合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四、教学过程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为代表的住处技术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 计算机为一种可以接收输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装置。 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1946—1958年) 电子管 第二代(1959—1964年) 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科学家们正在使计算机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4.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个人计算机、掌上电脑、服务器,以及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等。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数值计算(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 (6)网络通信 (7)多媒体应用 (8)计算机技术与教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计算机基础课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108 )学时,(其中理论46 学时、实践62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与基础》是中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属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门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高专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基本组成、熟悉文件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中文输入方法。 2.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IE的使用。熟悉电子邮件的用途,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3. 掌握通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形图像、网络通信、简报、统计等软件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详细内容 项目一走近计算机世界(6)学时 1、教学内容 任务1计算机能做什么 任务2计算机的组成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计算机的功能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项目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教学内容 任务1正确开关计算机 任务2键盘操作练习 任务3鼠标基本操作练习 2、重、难点提示 (1)计算机常用的启动方法 (2)键盘打字的正确指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郝 俊 丽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