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战略的未来

中国能源战略的未来

中国能源战略的未来
中国能源战略的未来

王安建:描绘中国能源战略的未来图景

2009年11月02日17:36腾讯科技

领域介绍: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所以,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物介绍:

王安建:教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数据中心(WDC)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委员,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

核心提示:

作为工业文明的后进者,中国的崛起面对的是新老对手的激烈竞争。未来全球经济走势如何,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如何,人口众多、处于工业化高峰期、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究竟需要多少能源?如何走出一条能源低耗、环境友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才能在未来世界能源供需结构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确保能源安全?在纷繁的头绪中,王安建等学者上下求索,从人类工业化历程中探知和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六大基本规律,在科学预测未来中国及世界能源需求和供应趋势、客观评估全球能源格局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积极节能降耗,中国将可能用发达国家一半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完成工业化过程,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能源消费之路有望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眼前,但能源的束缚日益凸显。在关乎发展命脉的能源问题上,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一个清晰、有力的能源战略规划。

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实现工业化,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底线是多少?如何在当前新一轮低碳经济角逐中占据主动?回答这些问题,人类工业化以来的能源消费规律、国内外能源供需结构和格局的发展趋势不可不察。

从求解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瓶颈的基本问题出发,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王安建等学者潜心研究,继2002年出版颇具影响力的《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之后,最近又形成了《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并及时出版发行。

这项全球能源战略研究的最新成果扎实、厚重。报告从能源、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多要素、综合分析入手,通过对英、法、美、日以及中国等8个典型国家10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关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若干重要规律,分析了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的历史,预测2030年全球及典型国家能源需求的趋势,系统解读了全球能源效率、市场格局演化及碳排放趋势等若干能源经济问题,展望了2030年全球能源供需的格局。

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教授,他为本报读者详尽解读了这项战略研究的思路与重要结论。

解读历史:能源消费演绎"进化论"

站在今天回望为西方国家奠定物质辉煌基础的工业化历程,能源的巨量、快速消耗令人咋舌。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0年间,以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工业化为主导,全球GDP增长了18倍,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增长了14倍,人类所创造的财富和所消费的能源远远超过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总和,而且其中80%是在近50年内发生的。

站在历史的高度,王安建这样概括:工业化的本质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大量耗费自然资源,快速发展经济,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工业化的接力棒正从少数先期工业化国家开始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手中。在构想未来的世界图景中,全球人口的持续膨胀和发展中国家超过50亿人口前赴后继进入工业化过程已经是不容回避的重要因素。

先期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能源需求依然旺盛,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这种波次递进式的增长,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尖锐。

为了更系统、科学地解读能源与资源的瓶颈,王安建团队将研究的时间尺度上溯至1850年,同时把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资料和数据纳入视野,通过系统分析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工业化进程,以尽可能地正确找到中国能源应该走的道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把能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更宽广的视野里研究能源问题,同时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把定性和定量有机地相结合,进而发现了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若干重要能源消费规律。"王安建说。

用一条完美的"S"形曲线就能刻画出工业化历程与其赖以实现的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大样本数据基础上提炼出的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S"形规律,简洁而有力。

王安建解读说,不论各国国情如何,在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的关系上表现基本一致,在农业社会,人均能源消费处于较低水平,进入工业化阶段,快速增长并达到高峰值,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则趋于不再增长或缓慢下降趋势。这个全周期的增长模式构成了一个"S"形的曲线。

对于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已经处于"S"形上部的平缓阶段,人均能源消费"零增长"时代已经到来。目前中国正处于"S"形曲线的中段部分,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能源消费呈现线性持续上升。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线性增长关系表明,在部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革之前,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都很难超越这一规则。"王安建表示。

人均能源消费还呈现出递进波次性规律。据统计,2007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费1.88吨油当量,发达国家人均5.6吨油当量,发展中国家人均仅为1.2吨油当量。其中美国人均能源消费则高达8.4吨油当量,而中国、巴西、印度人均能源消费则分别为1.4吨、1.2吨和522千克油当量,各国人均能源消费极不平衡。

而这种不平衡性,与不同国家或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发展阶段和能源消费理念的不同密切相关。

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能源消费量呈递进式上升,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能源消费增长的起点、增长速率和峰值到来的时间各异,从而构成能源消费增长的波次性特征。

英、美等先期工业化国家处于能源增长第一波次,日本等新兴快速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处于第二波次,中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将形成第三波次。

"对这种波次性规律的探讨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能源消费的增长或下降有其必然性。"王安建指出。能源消费强度呈倒"U"形规律是王安建团队收获的另一个发现。在工业化初期,能源消费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进入工业化中期,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强度越过顶点后呈下降趋势,形成倒"U"形轨迹。

"倒'U'形规律,说明能源消耗强度在一定阶段会出现拐点,这种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动力。"王安建说。

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演变规律: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增速高于

GDP增速。在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呈阶段性变化:前工业化过程,能源弹性系数一般小与0.5;工业化过程,分为缓慢工业化和快速工业化过程两种情况:前者的能源弹性系数介于0.8~1.0之间,后者的能源弹性系数介于1~1.2之间;在后工业化阶段,能源弹性系数一般不超过0.6。

研究者进而从国民经济的内部观察得出,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呈现出"S"形和倒"U"形规律,这揭示了经济发展全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发展序次以及能源消费序列的演变。同时发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与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以及社会财富积累水平具有密切关系。通过揭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他国家的能源消费规律,王安建团队力图回答中国未来能源重点消费领域的变化和转移,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研判大势:中国能源消费面临需求增长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50%以上的石油必须依赖进口。在决定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资源严重依赖他人,而且节能、减排呼声越来越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到底要怎么走?

先期工业化国家走过的道路显然不可重复。西方国家在提早进入工业化时拥有各种先发优势,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当时仍然处于自然经济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极低,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通过战争、掠夺、扩张获取了发展所必需的大量外部资源。这样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中国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十分旺盛。《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从6平方米增长至28.5平方米,钢的年产量从500万吨增长至5亿吨,水泥产量从600万吨增长至13亿吨,乙烯等化工产品从无到有,增速迅猛,机动车1957年只有40万辆,现在已增长至5600万辆,这一切带动了中国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统计显示,1957年能源消费只有0.68亿吨油当量,2007年这个数字是18.6亿吨。

"这50年里,中国GDP增长22倍,一次能源增长26倍,人均GDP增长10倍,人均能耗增长11倍,这是一个总结论。"王安建告诉记者。

这些能源是怎么被消费的?一组中美两国2006年部门能源消费构成的对比表明,美国的产业能耗占32%,交通占28%,民用占21%,商用占18%,而中国75.8%的能源被消费在产业上,交通只占7.5%,民用占10.8%,商用占6%。这清楚地说明了能源消费的递进波次性规律,只是中美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已,同时也表明中国尚未摆脱传统工业化能源消费的轨迹。

在部门能源消费的"S"形曲线上,产业能耗接近于峰值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能源消费增长的重心必然会向民用、商业、交通转移。这种趋势意味着国家的能源需求管理政策应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应对预案措施,在结构调整上未雨绸缪。

"在2012~2015年里,中国钢铁需求有可能迎来5.2亿~5.4亿吨的峰值,之后平缓下降,庞大的钢铁、水泥、建材产能过剩,2015年前后中国重化工将明显发生转移,向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过剩的产能和庞大的就业人口将带来空前的压力。"王安建表示。

显然,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既需要满足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同时还要去调整优化结构,而先天资源不足的国情也决定了能源对外依存度将持续增长。

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从能源的角度观察,这是一个严重失衡的世界。国家间和人均能源消费存在着极度的不均衡性,能源消费的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性,能源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能源供需不平衡,能源价格不稳定,价格机制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全球能源格局。

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庞大的中国如果按照以往的增长方式谋求GDP总量再翻番,资源与生态环境都将面临难以承受之重。因而,中国的和平崛起意味着一项人类前所未有的事业,充

满风险和挑战

探求趋势:全球能源格局大变革时代来临

基于上述能源消费规律及对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王安建团队对未来20年的全球能源需求进行了科学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85亿吨油当量,GDP总量将达到113万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9%和3.6%,人均能源消费达到2.4吨油当量,人均GDP达到13800美元。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拉动者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需求量将分别达到54.18亿吨、4.88万亿立方米和108亿吨原煤。2009~2030年22年将累计需求石油1057亿吨、天然气82.1万亿立方米、原煤1780亿吨。

"我们的这个预测结果,与IEA(国际能源署)最新公布的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预测结果明显不同。"王安建说。

在接受采访时,王安建指出,IEA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按地区而不是按国家类别作为预测单元,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混合在一起进行能源预测,这么做明显缺乏科学性;二是使用终端能源消费预测法作为基本预测方法,其能源转换效率和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存在问题,同时缺乏对能源消费基本规律的认识,对处于经济腾飞或转折期国家的能源预测缺乏总体把握。因此,其对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明显偏低,而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能源需求预测过高,与多数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已呈"零增长"的基本事实不符。

从供给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化石能源储量约7528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1686亿吨、天然气177万亿立方米、原煤8574亿吨。目前化石能源的静态保障年限分别为石油40年、天然气60年、煤炭130年。

根据美国和英国石油生产与探明资源储量之间变化关系的历史研究,结合国际上相关经验,王安建等预测,2030年左右世界石油生产可能到达峰值点,届时全球石油产量将难以持续增长,"因此,我们也提出,一些矛盾将长期存在。"王安建说。首先,化石能源的国家分布和人均拥有量极不均一,因此能源供应的地区性短缺将长期存在。以2007年为例,除俄罗斯以外的欧洲地区,化石能源产量仅为7.5亿吨油当量,消费量却达到了16.7亿吨油当量,进口量约9亿吨油当量。除中东以外的亚洲地区,化石能源产量为26.4亿吨油当量,消费量则接近36亿吨油当量,进口近10亿吨油当量。

在这种地区性短缺的矛盾面前,王安建说,必须认识到欧洲石油能源的供需关系具有脆弱的一面,同时,亚洲石油进口仍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扩大天然气消费量和进口量将是亚洲国家的明智选择,王安建建议,中国应该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规划并设计自己的天然气来源及运输途径。

报告指出,到2020年,亚太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将大幅增长,由2006年的43.5亿吨油当量增加到68.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增加量的64%,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44%。2030年上述各项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完全改变全球能源消费格局,并对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种局面下,全球能源市场体系及能源价格将有怎样的走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

报告指出,长期看来,石油上游成本的上升对其价格具有根本推动作用,但短期内不会对油价造成较大影响。而游资炒作是推动本轮国际油价迅猛上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2007年至2008年7月中旬,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达到约2600亿美元,是2003年的20倍,投机拉动石油价格上涨近40%。

研究报告在分析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台阶状上升规律后,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约可以延续到2020年,合理的原油价格为50~60美元/桶;天然气理性回归的平均价格应处于160~170美元/千立方米之间。亚洲原煤理性回归的平均价格应该在70美元/ 吨左右。2020

年之后,石油的稀缺性将明显显现,价格可能会大幅度增长。

然而国际能源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石油市场体系和定价机制不仅对其他能源品种的市场和定价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一段时间,OPEC的垄断将加剧,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仍将长期存在。同时,据俄罗斯2030年能源战略研究结果,随着其国内能源需求增长的恢复,其能源供应的潜力也不容乐观。

报告认为,国际能源市场体系存在着制度缺陷,缺乏有效监管,使得石油这种与地缘政治、国家经济、军事、外交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像股市里的股票一样任人炒作,结果是价格的飙升或暴跌均由炒作方操控,供应方束手无策,需求方无可奈何,既损害了需求方利益也危害了世界经济。

在这种能源格局面前,新能源无疑是众望所归的一条解决途径,报告对新能源和能源节约前景作出了评估,并指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同时,报告论证了中国新能源的优先发展序列,指出2030年以前新能源优先发展序列是: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2030~2050年的优先发展序列是: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王安建指出,新能源在未来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还有两个重大变数:一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20万亿吨油当量,是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二是核聚变能,核聚变商业化发电将在几十年内成为现实,届时资源近乎无限的核聚变能将成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远景中国:能源战略不走寻常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综合预测,到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按照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2030年保持适度增长,以及2030年人口达到14.7亿,综合考虑人均GDP、基础设施完备程度、社会财富积累水平等社会发展情景,强化能源节约与技术进步等条件,研究者预测认为,2020年和2030年,一次能源需求将分别达到34亿吨和41亿吨油当量。

虽然总量在不断增加,但能源平均消费增速却在不断下降。根据预测,随着重化工的转型,2015~2020年,能源平均增速将由2010年7%的峰值逐步降至3.3%。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能源年均增速进一步降低到2%。到2030~2035年间,中国能源消费有望实现零增长。王安建表示,人们应该对这种需求趋势有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应科学认识。

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个"能源消费总量第一"背后的含义深刻。一项针对中美两国能源消费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过去150年消费了1360亿吨油当量,中国消费了290亿吨油当量,在未来的20年里,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美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不大,而中国仍然处在一个快速的高增长阶段,大约需要700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才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实现。即便如此,届时中国累计能源消费总量为990亿吨,而美国则接近2000亿吨。

"美国能源消费的模式正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所要竭力避免的。"王安建表示,"其实最终决定一个社会的能源消费水平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对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建立节约型能源消费理念和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王安建同时指出,即使2030年中国消费上述巨大的能源数量,但届时中国的人均能耗也不及目前美国人均的1/3,仅为目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通过节能降耗,积极发展新能源,通过共赢的手段实现全球能源配置,中国有可能用发达国家一半的人均能耗实现工业化。"王安建表示,这条走新型工业化的能源消费之路有望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显然,如果没有超常规的能源消费理念和创新的消费模式,这样的能源水平根本不可能实现

上述宏伟目标。值得忧虑的是,这些年中国正沿着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轨迹前进,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将难以持续!

"超常规的能源消费模式要从产业全球配置、创新消费理念、全面发展节能技术、变革生活方式和超常规的能源管理的全面高度来实现。仅仅模仿发达国家主要以市场力量来推动能源节约的模式根本跳不出能源危机的陷阱。"王安建认为,如若中国的居民住宅普遍使用保温建筑并普及太阳能利用,发展公共交通而不是数以亿计的家庭汽车等等,那么,中国将以自己的现代化为人类能源消费作出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显然不可持续。综合考虑资源保障、能源效率、环境承载和经济效益,研究者勾画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为:2020年煤炭占54.3%、石油占17.8%、天然气占9.2%、核能占8.6%和可再生能源占10%;2030年煤炭占47.8%、石油占15.9%、天然气占9.2%、核能占12%和可再生能源占15.1%。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发展目标大幅调高。报告建议,应进一步大力发展核能,争取到2020年以后,核电占一次能源供应的比重达到10%以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需求的巨大压力,有效改善能源结构。

中国近年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胆尝试能源多元供给的努力举世瞩目,在论证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时,报告指出,应争取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10%(包括水电),并在之后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重点为太阳能、水力、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

报告还提出,全球配置和多元能源是中国能源供应的必由之路。中国应用更开放的眼光,用促进全球和谐发展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能源市场,推动世界能源市场体系变革,把全球能源配置和国内能源发展同等重视起来。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面对国际上"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环境,报告提出,中国面对"低碳经济",应采取积极响应、低调谨慎应对的策略。

报告指出,中国正处于依赖能源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工业化高峰期,但人均碳排放仅有1.16吨,是美国和发达国家人均排放水平的22%和34%,因此在碳排放问题上要继续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能力、产业的竞争力、技术进步的潜力、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等方面,深入论证中国的最低能源需求和结构优化能力,从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角度,统筹应对"低碳经济"。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形势 2、影响和趋势 3、中国的现状和挑战 4、措施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 2010-02-08 09:11:25 中国改革论坛作者:杨敏英微博评论浏览次数:0 摘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以及将产生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世界,影响 作者简介:杨敏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能源技术经济。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而且,各国政府都在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也有我们可以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加强研究。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特点 1.1 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三单元 探究活动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教案设计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讲授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进入新课之前让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看看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来源,知道它有哪些特点。 问题探究: (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2)你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展示图片:针灸京剧书法和绘画 师问: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是: 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3.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4.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师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 师问:我国传统习俗你知多少?你知它们的由来和演变吗?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小论文。

一戏曲以窥中国文化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透过戏曲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戏剧的历史十分悠久。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戏曲模式。 说到戏曲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国粹京剧了。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有心托市,无人问津” 京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国粹”。但京剧艺术古老的形式和缓慢的节奏已经不太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题材单一和缺乏新意,使得近20年来上演的京剧剧目中,传统题材仍占据主导,“老戏老演、老

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

庆祝BP世界能源统计问世六十年
BP 2030 世 界 能 源 展 望
2011年1月 伦敦

免责声明
本演示文件中包含前瞻性陈述,特别是关于全球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 源消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类型等方面的陈述。前瞻性陈述涉 及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它们会受到未来会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事件和局势之影 响。实际结果可能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包括产品供应、 需求和定价;政治稳定性;整体经济状况;法律和法规;新技术可用性;自然 灾害和恶劣天气条件;战争和恐怖活动或破坏活动;以及本演示文件其他篇幅 讨论到的其他要素。
Energy Outlook 2030Energy Outlook 2030 2 ? BP 2011

目录
页 导言 全球能源趋势 石油(及其他液体燃料) 天然气、电力和煤 哪些因素会改变趋势? 关键议题 数据来源 4 7 25 45 63 75 80
Energy Outlook 2030Energy Outlook 2030
3
? BP 2011

欢迎走进《BP2030世界能源展望》
全球能源展望不仅关系到能源企业,它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 场活跃而重要的讨论正在展开,它的议题涉及到大家面临的选择-消费者、生产者、投 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我们希望通过共享这份《能源展望》,推动这场讨论。 我们参与这场辩论始于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工作,今年是《世界能源统计年 鉴》诞生60周年。这份记录能源生产和使用趋势的统计文件起初仅为BP内部文件,直到 1956年才首次公开发表。 与此类似,这份包含我们对未来能源趋势预测的《能源展望》,迄今为止只在内部 使用。然而我们感到,为公共辩论提供重要信息和分析是企业的责任所在。 更何况, 讨论的内容是对大家至关重要的能源问题,它一方面关系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 着气候变化。 在这份展望中,我们希望确定能源长期发展趋势,并提出对世界经济、政策和技术 演变的观点,从而形成对2030年世界能源市场的预测。这只是预测,而非提议,了解这 种区别很重要。
Energy Outlook 2030Energy Outlook 2030 4 ? BP 2011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由于环境的改变,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提到了日程上来,新能源的起色与国家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有一定的自然优势,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也很迅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文章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局限以及战略进行阐述。 标签: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战略思考 1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的理解 中国目前的主要能源还是煤炭与石油,尽管我国现在这两种资源已日渐稀少并且正走向枯竭。2008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却仍在世界上占据第一名,石油消费在世界上排在第二名。所以,中国现在急需发展新能源,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非常不相符,只有发展新能源才会适应中国的发展。可怎么样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发展新的能源呢,中国各个部门如今已经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作用以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必要影响。从微观中分析,一个企业最需要具备的是能动性,一个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产业对一个国家来说等同于能动性对于企业,需要对新能源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新能源这一新兴的产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表示对其很感兴趣。愿意投出时间与精力在新能源上,并且对新能源的发展很看好,有着很大的积极性。由此看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2 中国风能、氢能的发展 风能是我国开发最快速,并且是如今运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在我国,新疆可以说是风能最丰富的的地点。同时,新疆也是最早开发风能的地点,风能企业的运行相对于其他新能源企业来说,更早的进行了实施建设。新疆风能的开发潜力也是不可预估的,新疆特有的自然优势,使许多的企业愿意在这里发展,在这里投资。除了新疆,河北的风能资源也比较有优势,许多企业也愿意到河北搞建设,利用其自然优势,同时对风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河北的投资中仅有一个县城就引来了十余家的企业希望在这里投资。江苏也是我国风能比较富裕的城市,目前也已有很多企业打算入驻江苏,在这里发展风能。 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优势,企业也要注重自身技能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技术,利用技术更新将风能更好的利用。中国除了在风能上有所发展,在氢能源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我国对氢能源的开发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现在已经可以在多方面提取氢能源,并且做到合理处理与利用氢能源,如果氢能得到开发后,影响最大的便是我国的汽车产业。风能与氢能源的发展,更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局限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所长专栏 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 当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时代,但石油供应紧张和化石能源的污染使得世界能源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能源时代演进。天然气时代正在来临,多种新的能源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能源还处于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燃煤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对中国能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旧模式的中国能源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源需求。中国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步伐,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在此背景下,围绕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活动,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种企业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都在展开多方位的竞争与合作。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能源渠道趋于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日渐规范。在变革面前,能源企业的领导者、 1 / 62

政府的能源决策者,都需具备洞察先机的战略远见。 当前能源产业的某些领域之中,还实行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落后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石化、电力等行业还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市场化竞争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油价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电力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导致中国经济为此支付了大量额外的成本。走向市场化、民营化,将是能源产业重要的解决之道。 王德禄 2004年6月28日

目录 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 (1) 1.1 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 (1) 1.2 世界和中国能源现状 (2) 1.3 能源走向“多元化时代” (7) 2.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 (12) 2.1 能源产业价值链基本特点 (12) 2.2 煤炭产业价值链 (14) 2.3 石油产业价值链 (16) 2.4 天然气产业价值链 (18) 2.5 煤气油产业下游价值链融合 (20) 2.6 其他能源的价值链 (23) 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25) 3.1 煤炭战略地位凸显 (26) 1 / 62

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__-历史小论文。

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戏曲以窥中国文化 249班王祥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我透过戏曲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戏剧的历史十分悠久。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戏曲模式。 说到戏曲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国粹京剧了。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二十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二、“有心托市,无人问津” 京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国粹”。但京剧艺术古老的形式和缓慢的节奏已经不太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题材单一和缺乏新

学习《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感悟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感悟心得体会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引发广泛关注,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更加清晰。在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全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近代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效提高了各国生产效率,改善了人类生活方式,先后让数十个国家实现了现代化。然而,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随之也愈发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因大气污染死亡的人数高达700万人,呼吁世界各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1—2020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热的10年,而这其中最热的一年是2020年。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全球各地将不断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12月12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是大声呼吁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 能源变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加快行动。从签署《巴黎协定》到全球各国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从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全球正在加快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

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显示,在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的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占2019年一次能源增长的40%以上。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增长2/3,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性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全球性问题,中国通过贯彻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12年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2012年至2019年,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比2012年降低10.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国际能源署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及对能源战略的思考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及对能源战略的思考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进行过三次著名的工业革命,而每一次革命都将人类社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高新技术时代,人类不断创新科技,开采利用同样经历了煤——石油——新能源(地热能、核能、太阳能等)三个能源时代。21世纪是世界各国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化的时代,经济发展是各国的重心,而能源问题又是关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没有能源的发展,没有能源作为强大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来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些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加强,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包括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重大能源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且已初见成效。不过,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却仍旧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国内资源的种种浪费和污染破坏以及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浪潮中,我国能源利用对外依赖程度有所加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挑战。传统能源中的石油、煤等的不合理大量使用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新能源虽然具有污染少的清洁特性,但是新能源产业仍旧存在机制不完善和技术开发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同时,我国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普遍问题: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能源战略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因为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是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当年的海湾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与石油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能源战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国内外客观资源条件与国际环境可能性结合起来考虑,我认为应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建立全球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和对中华文明的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追求“”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众口言九州的情景,反映了九州观念普遍流行于先秦社会。……九州就是中国,九州的完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体国经野”:试古代的王朝》,《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在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扬权》);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和,并发展成为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当统一条件基本具备之时,才会由秦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横扫六合,六国,使这种政治理想变成了现实,“,”,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才会有继秦而起的两汉大统一,出现汉武帝在“文”中所描绘的那幅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永得。”(《后汉书·祭礼志》注引《风俗通》)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2017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发布会时间:2017年8月16日地址:北京报告指出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特征,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世界能源展望篇 核心提示 1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增加27%;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 2 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展望期内能源需求增量的91%为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5%,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28%。 3 世界石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2050年达到48.2亿吨,需求增量全部来自非OECD 国家;OPEC国家是展望后半期供应增量的主要提供者。 4 205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约为5.1万亿立方米,增幅约48%,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非OECD国家占增量的85%。 5 世界煤炭需求已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较2015年减少22%。其中非OECD国家煤炭需求在2030年前后达峰。 6 世界电力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约为2015年的1.88倍,其中火电增长44%,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长160%,届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升至45%。 基准情景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世界能源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短期能源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难以转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提升,化石能源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能源独立和欧洲去核化给世界能源发展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政策、社会变化与能源的互联更为密切。 一次能源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在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增长约27%,期间年均增长0.65%;2016~2030年为0.95%,2031~2050年为0.45%,增速逐渐放缓。展望期内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6%,天然气年均增长1.3%,石油年均增长0.3%,煤炭年均下降0.8%。 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趋向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趋向 提纲 1. 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 2. 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的比较 3. 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发展展望和面临的挑战 4.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能源外交已成为各国外交活动的重要领域。 1、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核能:铀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二次能源 电力、热力、成品油、焦炭、氢能等 中国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 2、中国能源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80-199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6.03亿吨标煤增至13.89亿吨标煤。 轻工业产能扩张,推动能源需求增长,国家通过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各种措施大力推 进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缓解短缺矛盾,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3以 下,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1997-2000):中国的经济仍保持在8-9%的增长速度,中国能源消费

量基本持平。这种状况既有经济改革与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又有统计数据不够准确的原因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在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长却强 劲反弹,并且出现了能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2002年来能源的发展趋势 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石油消费和进口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电力供应短缺 3.近年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一次能源消费 1990-2001 3.4% 2002-2005 14.5% ?石油消费 1990-2001 6.4% 2002-2005 6.6% ?电力消费 1990-2001 8.4% 2002-2005 14.7% 4.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 ?GDP的增长率 1990-2001 9.7% 2002-2005 9.6% ?GDP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990-2001 0.35 2002-2005 1.51 ?GDP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990-2001 0.86 2002-2005 1.53 5.导致一次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因素 正经历重化工的发展过程 ?消费结构的变化 转移到汽车及住房 ?城市化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一)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一) 摘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以及将产生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世界,影响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而且,各国政府都在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也有我们可以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加强研究。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特点 1.1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石油战略储备曾是以石油消费为主的发达国家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这一战略措施也逐渐为发展中国家所效仿。现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为减少供应风险,都开始着手石油战略储备。石油战略储备已超出一般商业周转库存的意义,更重

我们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2)班吴子捷 我们的祖国拥有着其他国家未曾获得过的悠久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过去了悠悠的几千年的漫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中华民族饱经风雨,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巨变,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收到了无数的侵略,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用我们独有的精神,坚持到了今天,开创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国。 在过去的几千年时光中,虽然我们的祖国一直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度的控制之下,但还是获得很多的辉煌和成就,让所有的人类为之惊叹,为世界的今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发展。 在三皇五帝的时期一直流传着神农氏尝百草、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尧舜让禅的佳话。商代的盘庚迁都,周代的姜太公钓鱼,春秋战国的长勺之战、卧薪尝胆、周游列国、南门立木、田忌赛马、完璧归赵、窃符救赵、围魏救赵、荆轲刺秦王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之士。秦时的破釜沉舟,汉时的张骞出使西域、飞将军李广、苏武牧羊、司马迁写史记、昭君出塞、投笔从军、张衡发明地动仪、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神医华佗、七步成诗,两晋时的闻鸡起舞已经吟唱了几千年。隋代的李春修建赵州桥,让我们见证了古人的精湛技艺;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让当时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宋代的包青天、活字印刷术、资治通鉴,让我看到了当时的文化,韩世忠、岳飞,体现了宋代将领的爱国之心,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将宋代的诗词流传于天下;元代的成吉思汗开创了当时最大的帝国,天文学家郭守敬、纺织家黄道婆、书画家赵孟頫、作家关汉卿,体现了元代中国的发展;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讲古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于谦、戚继光、袁崇焕又是一代爱国名将,徐霞客、李时珍编写明代的游记和医术;清代的康熙乾隆又创出一番新盛世。 这些过去的辉煌见证了我们祖国的过去,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日本的侵略、南京大屠杀让我们铭记,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次惨痛的记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 我们祖国的现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悠悠的五千年已经过去,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我们的伟大祖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和安定,让历尽沧桑的中国人民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这个美丽的新时代中,我们的祖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从而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泱泱大国,站立在了世界的屋脊之上,站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的祖先,为我们这一群炎黄子孙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无比的光荣,无比的欣慰。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完成了我们祖先一直梦想的事,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飞机、坦克、战舰,拥有了核弹、原子弹、卫星,杨利伟叔叔这些伟大的航天员们,代表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第一次飞上了太空,第一次走进了太空,第一次将我们中华人民共

中英双语-中国能源战略白皮书

中英双语-中国能源战略白皮书 高斋翻译TransElegant整理的CATTI和MTI备考资料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e basic themes of China's energy strategy are giving priority to thrift, relying on domestic resources,encouraging divers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mutual benefit. It strives to build a stable, economical, clean and safe energy supply system, so as to support the sustain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sustained energy development. 节约优先。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Giving priority to thrift.China has made resource-conservation a basic state policy, and stresses both developing and saving, with priority given to saving. For this, it is actively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ncourag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popularizing energy-saving products, improving energy management expertise, improving energy-saving legislation and standards, and enhancing energy efficiency. 立足国内。中国主要依靠国内增加能源供给,通过稳步提高国内安全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Relying on domestic resources.China mainly relies on itself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energy, and tries to satisfy the rising market demand by way of steadily expanding the domestic supply of reliable energy resources. 多元发展。中国将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Encouraging divers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its coal resources in an orderly way, spur the power industry, speed up oil and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encourage coal bed gas tapping, boost hydroelectric power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actively promote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develop substitute energy resources in a scientific way, optimize its energy structure, realize supplementation between multiple energy resources, and guarantee a steady supply of energ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