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摘要】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此方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临床中只要符合营阴不足、挛急疼痛者均可应用,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营阴不足;临床治验

1 偏头痛

偏头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但情况各异。就西医而言有血管扩张性头痛和血管紧张性头痛的不同,对于像高血压患者因服用扩血管药后出现的头痛用芍药甘草汤无效。而对于血管紧张性头痛用芍药甘草汤效果显著。临床鉴别可以从望诊中加以区分。血管扩张者多伴有面色泛红,而血管紧张性偏头痛者多是面色晄白,主要是因为血管收缩、血行障碍所致。芍药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甘草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另外可以再加川芎、赤芍、郁金、白芷等药配合起到理气活血、通窍止痛的作用,治偏头痛疗效良好。

2 胃脘痛

胃脘痛的发生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而芍药甘草汤主要对胃阴亏虚者效果最佳。因芍药既能平肝缓急,解痉止痛,又能养血柔肝,敛阴益脾。“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与甘草相配则共奏补脾平肝、缓急止痛、酸甘化阴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甘草有抗溃疡、保护溃疡面、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炎及抗过敏等多方面作用,甘草中的总黄酮具有解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壁粘液量、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并且与芍药花甙还有协同作用。临床可加生地、麦冬、沙参、当归等滋阴养血。

3 颜面抽搐

患者感受风寒之邪,寒凝经脉,经脉不通,致气血运行不利,而导致眼睑及面颊部肌肉抽搐,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芍药扩张血管,甘草缓解痉挛,再配以荆芥、防风、桂枝、干姜等祛风散寒,因药证相合,所以取得满意疗效。

4 不安腿综合征

本病证属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故用养血活血通络,柔肝缓急之法以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方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养血荣筋、缓急止痛,配合木瓜、鸡血藤、当归、丹参、夜交藤等增强活血祛瘀、养血舒筋、缓急安神之功效。故对消除酸胀麻挛隐痛等症收到满意效果。

5 验案选析

5.1 某女43岁,近3个月来两小腿有莫名其妙的酸、麻、胀感,夜间尤甚,

经方 芍药甘草汤

经方芍药甘草汤 糖尿病的老Z高兴地告诉我,他烦人的夜间小腿抽筋消失了,方子很简单,就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50克、生甘草5克。他说当天晚上服药后,这么近月来再没有发过。他连连说:这方真是神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后世沿用,屡有验证。所以《朱氏集验方》竟改芍药甘草汤方名为“去杖汤”! 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这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往往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我曾发现一些肝病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脚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及其加味方后,脚抽筋好转,肝病也得到控制。此外,有些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急性发作、肺动脉高压、高粘血症等患者,也有类似情况。患者不仅有脚抽筋,还有下肢发凉、走路疼痛、局部皮肤发暗浮肿、脚底开裂等。临床上也将脚抽筋及其附带下肢的症状作为使用芍药的一个指证。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其实也不仅是下肢肌肉的拘急痉挛,患者的腹肌也会表现的紧张。用手按压腹部,常常感到肌肉发硬。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挛急按之不弛”。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

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如《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有一疡医,一位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腹皮挛急,是指腹肌比较紧张。而腹肌的紧张,也往往提示其他肌肉也容易紧张甚至痉挛。含有芍药甘草汤的小建中汤,就专治腹中痛,《苏沈良方》说此方“治腹痛如神”。这种腹痛有何特点?仲景说的“腹时痛”“急痛”,也就是那种痉挛性的腹痛。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脐腹部的腹痛,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我治疗过敏性紫癜,常常用小建中汤,原因就是患者常有腹痛,而且是痉挛性腹痛。芍药甘草汤原方的用量是芍药甘草各四两,后世医家则常根据临床调整比例,如《朱氏集验方》调整为6:1,《伤寒论方解》调整为5:2至2:1,我常用3:1或6:1,老Z有糖尿病,顾虑甜食,所以甘草仅用5克,居然也有效。芍药甘草汤方小,但效果非常好,当然,前提是方证相应。可惜的是,此方在医院处方中已经很少见到了,原因就是方小。真是当今怪事! 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2010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经方芍药甘草汤有神效

经方芍药甘草汤有神效 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闲品落花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方剂组成: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原文指征: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海洋暖流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18:10.无论人体上下内外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头痛加川芎、白芷;项背痛加葛根;上肢痛加羌活、桂枝、桑枝;腰腿痛加桑寄生、杜仲、续断、当归、鸡血藤;气虚合补中益气汤方;血虚合四物汤方;阳虚合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治愈打嗝一例lc1231芍药甘草汤治愈打嗝一例最近我的一个朋友,男,四十二岁,身体壮实,着凉后得了打嗝症,七八天了,老是不停的打嗝,用了很多的方法不见效,才找我开了两味药,吃了不大一会就好了,就是中药芍药甘草汤,白芍40克。 芍药甘草汤之用往赢芍药甘草汤之用。同学袁某.久患下肢静脉曲张.多方治疗.曾打过一针一千多号称包治的针也毫无作用.后来为减轻其痛苦和恐惧曾给用过芍药.甘草各一百克.加水煮开喝三天.用过 四帖效果显着.邻居张某.骑车路上手臂摔伤未伤骨头.几个月来上 肢一直酸痛难受.睡眠会酸痛得醒过来.芍药.甘草各30克.制附片10克.5帖.愈.邻居陆某.因家务事与嫂子闹矛盾争吵.引起胃部疼痛难

受不堪.芍药.甘草各30克.制附片10克.1帖.第一次喝药后即明显 缓解.第二天再用一帖药减制附片.愈. 芍药甘草附子汤雨后观山静...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组成】芍药甘草(炙)各9克附子3克(炮, 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主治】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类别】名方。 便秘验方在水一方2便秘验方便秘验方。白芍30 生甘草20 枳实15适用老年、久病体弱在内的老年患者,但孕妇慎用。经用20多例,效优此为芍药甘草汤之加味方,当然有效。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脘痛,甘草与芍药之比:3/2!此量不足为奇。 芍药甘草附子汤传播中医书馆...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芍药9g 炙甘草9g 制附子9g 上3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功效)扶阳益阴,阴阳两调。(临证加减) l.本方芍药、附子、甘草、再加桂枝、大枣治汗 后亡阳。6.本方加大黄,治寒腹中拘急,恶寒甚,腰脚挛痛,睾丸胀痛,二便不利者,名芍药甘草附子大黄汤。 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诗仙之家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白芍30,赤芍30,炙甘草20,怀牛膝15 木瓜10(单位:克)。 芍药甘草加减治疗shanlieng芍药甘草加减治疗。 芍药甘草汤治肛裂刀客的棍芍药甘草汤治肛裂急性肛裂:表现为大 便干燥,每次便后均感肛门剧痛及有少量鲜血。白芍50克,甘草12克,水煎服。也可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强润便作用。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阳脉证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此方是为少阳证合并阳明腑实证而设,其病机由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或阳明本燥与少阳之热相合,内外之热太盛,故形成胃实与少阳兼病。立大柴胡即是表里双解之方。 方药: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阳明腑实,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白芍、大枣缓急止痛,全方合用表解里和,诸证自愈。 临证中凡有少阳阳明合并证的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侯,俱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疗效满意,举案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 白某某,女,20 住华西大西园宿舍

1975年8月23日,初诊:其母伴随,耳语告知: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二次,医药从未间断,并患有肝炎,目前肝区痛,胃脘胀,大便秘结。常服番泻叶,胃酸呃逆欲呕,烦燥、失眠、停经五月,有颜面痤疮,有慢性咽炎、痰多、恶热、汗多。脉弦滑偏数,苔黄腻。 证属:少阳阳明 治宜:双解二阳 方义:银翘马勃散加味 方二: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1975年9月2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三、四次,矢气多,汗仍多,但减少些恶热,思凉饮,睡眠好转,但仍服安眠药,小便灼热,脉弦滑偏数,苔黄减,原方加桃仁10g、红花10g、滑石20g,三付 1975年9月8日,三诊,最近大便一直通利,溲已不灼热,颜面痤疮愈,肝区仍痛,腹胀痰多不爽,烦燥,汗仍多,苔白微腻,脉弦滑偏数,原方去滑石,加瓜蒌15g,三付。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一)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一) 【关键词】三仁汤临床应用 三仁汤来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温病条辨》明确地记载了三仁汤的主治与证候:“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组成为:“杏仁五钱,飞滑石二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其配伍显示了宣上、畅中、渗下相结合三焦同治的特点,这也是临床各科治疗湿浊内阻、湿重于热的根本法则。笔者运用三仁汤加减,灵活运用,辨证施治内科杂症,获益匪浅。 1临床验案 1.1盗汗患者,女,49岁,于2006年10月19日初诊,一个月前,患者因丈夫突然病故,出现夜寐出汗,不寐、烦躁、纳少。曾到过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给予己烯雌酚和安定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故前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症见盗汗,汗后淅淅恶寒,一身困倦,同时伴有心烦、胸闷、口干苦、善太息、大便干结2~3日一行,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有力。患者形体偏胖,平素喜食肥甘之物。证属湿热内蒸以致盗汗。治宜清热利湿,宣化气机。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g,薏苡仁30g,蔻仁15g,滑石30g,通草10g,厚朴10g,法半夏10g,枳壳10g,竹茹10g,瓜蒌仁10g,黄芩10g,栀子10g,牡蛎50g(先煎)。服用5剂,心烦胸闷均止,盗汗减轻,大

便通顺,舌淡红苔黄微腻,脉略数。又继服3剂,盗汗止,心情愉快,随访1年,盗汗未复发。按: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寐中汗出,醒后即止称之盗汗,多属于阴虚之证。而本案盗汗由湿热所致。病性属实,湿热熏蒸,入于阴分,阴液不得内守,被逼外出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清利湿热。湿化而热无所附,热清而湿无所存。故用三仁汤治之。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法半夏、厚朴,行气除湿;滑石、通草增强渗利除湿之功。组成轻可去实的方剂,用于湿热盗汗,故奏良效。 1.2自汗患者,男,45岁,于2007年8月27日以“多汗、失眠、腹泻”收入医院干部病房。因住院治疗多日,疗效不佳。目前患者可见一身自汗出,尤以头面、胸背部为甚,动则益甚,一旦吃饭、喝水立即全身自汗出,故心中焦虑,一身酸软,纳少,小便黄而少,大便稀而不成形,少寐,舌红苔腻,脉濡。辨证属湿热阻遏气机,郁而化热,熏蒸津液而致。治宜调理三焦,宣畅气机而解除湿热。方用三仁汤为主,佐以收涩止汗、解郁之品。药用:杏仁15g,白蔻仁15g,薏苡仁30g,滑石30g,厚朴10g,法半夏10g,竹叶6g,白通草6g,龙骨50g,牡蛎50g,郁金15g,酸枣仁25g。同时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服用3剂后腹泻止,自汗及失眠明显改善,舌淡红苔微腻,脉濡。又继服4剂以上诸症皆消失,痊愈出院。按:自汗分为营卫不和、肺气虚衰、心肾气虚、热郁于内等四类证型,并分别主以桂枝汤、玉屏风散、保元

经方炙甘草汤

庞某,男,50岁。房颤二年多。服西药控制不理想。病人说房颤一上来,心慌难受。并让我看一下检查资料,我说不要看那些没用的资料,也不要说你的心脏有什么难受,只需回答我的问题。 问吃饭咋样?答正常。睡觉咋样?答正常。大小便咋样?答正常。口苦口干吗?答早上口苦口干。爱出汗吗?答很容易就出汗了,吃饭后爱出汗。怕冷吗?答怕冷,穿衣服比别人厚。我说好了,用药吧。处方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汤。 柴胡24克桂枝16 炙甘草12 白芍16 生姜五片大枣五个黄芩12克制半夏12克红参9克黑附子8克干姜6克。泡一小时,煮一小时。 吃了五剂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处方不变,又吃了15副,症状基本消失。病人要求多吃一段时间巩固,就又开了10副。改为吃一天停一天。 我治过的病人中大部分属于上面的类型。有的病人不怕冷,就只用柴胡桂枝汤,效果很好。 把人从上到下分六个部分,心脏位于少阳。把人从左到右分六个部分,心脏也位于少阳。 伤寒论里说胸胁胀满。我的理解有三个意思。一是胸胀满,一是胁胀满,一是胸胁都胀满。现在对柴胡剂治胁胀满大家应用很多,对胸胀满却很少用,这是不公平的。心脏病人大多胸部憋闷,典型的胸胀满。为什么不用柴胡剂呢? 炙甘草汤、薤白桂枝汤、真武汤等治疗心脏病疗效不错,但个人觉得最起码要知道,治疗心脏病还要考虑柴胡剂。 很多人不认可六经分部法,但那是从临床上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不试试呢? https://www.doczj.com/doc/c112307167.html,/s/blog_5c3e721a0100iup5.html罗大伦博士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患病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古人认为房颤的病机多以本虚为主,《伤寒论》177条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以方测证,这里的“心动悸”当属心之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脉结代,这是两种脉象,《伤寒论》说:“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意思是跳动缓慢,同时经常停止一下,叫结脉;代脉是

大柴胡汤解读

大柴胡汤解读 【方名】大柴胡汤【出处】《金匮要略》【分类】和解剂-和解少阳【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用法】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两次温服。【禁忌】斟酌。【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

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化裁】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桅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附方】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附注】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文献】方论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

三仁汤临床应用举隅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93-01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43.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方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以致上焦肺气不宜,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之诸证,临证时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收集到的病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1 干呕 张某,女,55岁,“干呕半月余”就诊,患者半月前进食后出现干呕症状,经多方检查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给予止呕、增加胃排空等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且持续加重,来我院要求中医中药诊治,症见:形体偏胖,进食即出现干呕,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纳呆乏力,舌白而不渴,苔白腻脉濡。辨证为湿阻中焦以化湿理气和胃将逆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加味:杏仁10 白寇10 生薏米仁30 姜半夏15 厚朴10 通草3 竹叶3 滑石15 苍术30 防风6 藿香10 佩兰10服3剂后干呕症状明显缓解,脘腹胀满情况亦有改善,守方继进,连服1周,上述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诸症再未发生。 按:该患者形体偏胖,胖人多痰湿,故脾湿素盛,加之饮食不当,中焦运化司,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中焦失衡,胃失和降,湿阻气逆,故干呕;脾虚不运,湿邪阻滞中焦故脘腹胀满,舌苔厚腻。故以三仁汤化湿理气和胃降逆,加防风取其“风能胜湿”之意,重用苍术既能健脾又能燥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加强了祛湿之功效,使湿去而脾不伤,邪除正安。 2 发热 陈某,男,18岁,因“发热5天”就诊。经西医抗炎、抗病毒、退热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体温继续升高,午后明显,测体温最高可达:39.5c°。患者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纳呆腹满,胸闷不饥,苔白厚腻,口淡不渴,脉濡数。辨证为湿温发热,以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加味,炒杏仁10 白寇10 生薏米仁30 姜半夏10 厚朴10通草6 竹叶3 滑石30生石膏50 地龙15 服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按:湿温初起,故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为湿阻气机之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为卫阳为湿邪阻遏之候,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则午后身热,苔白厚腻,口淡不渴,脉濡数皆为湿热蕴结之象。故用三仁汤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生石膏微寒能解肌透热,地龙清热息风,善治状热,二药合用加强了退热功效。共奏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3 便秘 祁某,男,78岁,因“反复便秘1年,加重伴腹胀1周”就诊。经仔细询问,患者平素有便秘疾患,大便5-7天一次, 1周前进食荤腥后上述症状加重伴腹胀,自服泻药及果蔬调节症状无缓解。患者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大便秘结,艰涩难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濡弱。辨证为脾虚湿阻,以化湿健脾,通腑泄热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加减,炒杏仁6 白寇10 炒薏米仁30 姜半夏10 厚朴10 通草3 滑石30生白术30枳壳30制大黄6 郁李仁30(捣碎)服3剂后,腹部胀满症状消失,大便三日一次,舌苔变薄,连服五剂,大便一日一次,症状消失。 按:该患者高龄,脾胃亏虚,水谷不化,聚而为湿,湿滞中焦,故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邪停滞,雍塞脾胃,以致脾胃运化无力,传导失司出现大便秘结。故选三仁汤化湿,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2-20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3894 【方药歌诀】芍药甘草能舒筋,筋脉疼痛或挛急, 酸甘养阴能益肝,胃阴不足更相宜。 【学用导读】运用芍药甘草汤,一要重视因病证变化而调整方药用量,二 要重视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气血不足筋急证:筋脉拘急,肌肉疼痛或跳动,筋脉或关节屈伸不利,或关节活动疼痛,两目干涩,手足心热,或倦怠乏力,舌红,脉细弱。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芍药甘草汤,以主治气血不足筋急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胃气阴虚证(胃脘隐痛,或挛急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饮食不佳,纳谷无味,舌红,少苔,脉细或弦细)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气血亏虚,经筋脉络挛急,以此而演变为气血不足筋急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筋脉拘急,或肌肉疼痛,或胃脘隐痛,舌质红,苔薄,脉细 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扭转,胃痉挛,慢性肝炎,过敏性肠炎,肠粘连,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芍药甘草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血管及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芍药甘草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运动、神经疾病:不宁腿综合征,腓肠肌痉挛,颜面抽搐痉挛,脑中风 后肢体痉挛,先天性或萎缩性肌强直等。 2、血管及血液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平滑肌痉挛,血小板减少性 或过敏性紫癜等。 3、呼吸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4、泌尿疾病:特发性肾出血,慢性肾盂肾炎等。 5、骨伤疾病:关节损伤,骨质增生,骨头炎,腰扭伤等。 6、妇科疾病: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急性附件炎等。 7、其他疾病: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睾酮血症,高泌乳素血症性阳 痿等。 【中医治法】益气养血舒筋。 【方药西用】具有对胃酸分泌呈双向调节、抑制胃排空、抑制肠管收缩、解痉、镇痛、降低血中睾酮浓度、改善排卵状态、抗炎、保护肠胃黏膜组胺水平、 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中PGE 2、PGF 2a 及6-ketoPGF 1a 的生成释放、抗肿瘤等作用。 【处方用药】芍药四两(12g)甘草炙,四两(12g)随证加减用药:若阴虚者,加麦冬、石斛,以滋补阴津;若脘腹疼痛者,加石斛、延胡索、川楝子,以益阴行气活血;若大便干者,加生地、玄参,以滋阴 通便等。 【煎服方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方证研究】气血虚不能滋养筋脉,则筋脉拘急,或肌肉疼痛,或跳动,筋脉或关节屈伸不利,或关节活动疼痛;气血虚不能上荣,则两目干涩;阴虚生热,则手足心热;舌红,脉细均为气血虚之征。其治当益气养血舒筋。 方中芍药补血益营,养阴柔筋。甘草益气和中,缓急舒筋。方药酸甘化阴而养血,柔筋缓急而舒筋,善治筋脉拘急挛紧。 【使用禁忌】湿热肆虐证,慎用本方。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大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作者:李 常度 大柴胡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篇中均有所論述,原文節錄為:"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的主治證候:胃脘痞滿且痛,胸脅脹痛,寒熱往來,鬱鬱微煩,嘔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乾結或下痢,小便色深,苔黃少津,脈弦數。常見兼證:發熱,多汗或潮熱,或口苦咽乾,目眩,或發黃證。 證候分析:"按之心下滿痛",其"心下"者,胃之部位也。臨證辨證,此之心下既涉及胸脅,胃脘,又可旁及兩脅,亦延及少腹,故本方證病位高,範圍廣。再從六經辨證分析,心下滿痛者,少陽之經鬱迫陽明之府也,少陽之經由胃口而行兩脅,膽胃上逆,經府鬱塞,故心下滿痛,此為實也。據此,本方證為少陽之經和陽明之腑同病,乃裡有實邪,法 當攻下。 大柴胡湯臨證參考劑量:柴胡6-9克,黃芩6-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9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6克(後下)。臨床用藥不必拘泥上述劑量,大黃用量可達30克,但非後下,則取其消炎、解毒作用,而瀉下不峻。柴胡用量24-30克,則消炎、清熱、解毒作用明顯。白芍用量20-30克,柔肝解痙,緩急止痛,有西藥阿托品之功效。 功效:外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加減復合而成,方中用黃芩、柴胡以和解少陽;大黃、枳實瀉下熱結以行滯;半夏、生薑和胃止嘔,以降胃氣;白芍、大棗緩急止痛,以解心下痞滿。諸味合之,則表裡雙解,證自可癒。 應用範圍:本方既可疏利肝膽之氣滯,又可蕩滌腸胃之實熱,既治氣分,又治血分,凡屬肝膽胃腸不和,氣血凝結中下焦之病證,均可加減用之,以達和解少陽,通下腑實,疏肝理脾之功。臨床可用於外感或內傷發熱,急腹症,急性肝膽胃腸疾患,及神經,呼吸、泌尿系統疾患,證見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者。 病列介紹: 持續發熱: 劉某,女,32歲。一週前感冒,發熱畏寒,後高熱39-400C持續不退。證見:高熱無汗,午後潮熱尤甚,口苦咽乾,心煩欲嘔,腹滿脹痛,不思飲食,大便四日未解。舌紅苔黃膩而燥,脈弦實有力。辨證: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處方:柴胡18克,黃芩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6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12克(先下),大黃6克(後下)。服藥當日 即便通熱退,諸證緩解。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

经方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经方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作者:张兰蓉, 魏丹蕾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刊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11,14(1) 参考文献(28条) 1.庞国明;闫镛;朱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2) 2.房显辉;周鹏;朱冬梅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新中医 2010(03) 3.刘喜赖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10(05) 4.骆书信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散剂的临床运用[期刊论文]-河南医药信息 2003(04) 5.刘臣;张曦光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大黄蛰虫丸治疗T2DM周围神经病变34例[期刊论文]-中国厂矿医学 2009(05) 6.鲁耘曌;高天舒高天舒教授论治阳虚痰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4) 7.朱学敏;苗桂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 2010(06) 8.李波芍药甘草汤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性肌痉挛的疗效(日) 2000(05) 9.全小林;董柳;胡洁;华传金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辨治 2005 10.李继军;荣雅琪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总结[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3(11) 11.刘瑞云;徐丽;赵鹏台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8例[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08(07) 12.邹剑平;潘希方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 2009(14) 13.孙秀琴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09(08) 14.李春桂;苗桂珍;王立强甘草泻心汤联合拘椽酸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9(12) 15.张庆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96例[期刊论文]-中医杂志 2007(07) 16.邹世昌乌梅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新中医 2001(12) 17.董润之乌梅丸新用举隅[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6) 18.冯鑫李赛美教授巧用乌梅丸验案二则[期刊论文]-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07) 19.刘敏;蔡文就经方治疗糖尿病常见症状举隅[期刊论文]-新中医 2006(02) 20.周嘉鹤加味积术汤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40例[期刊论文]-福建中医药 2004(03) 21.胡艳丽;王桐玲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例[期刊论文]-河北中医 2005(11) 22.卢晨;彭飞;葛慧颖加味麦门冬汤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胃轻瘫28例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2008(16) 23.蔡锦莲;董彦敏疏肝和胃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 2006(05) 24.张永生旋覆代赭汤配伍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10(05) 25.郎世平;黄凤婷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5例[期刊论文]-新中医 2008(11) 26.胡元坤加味大黄甘草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 2007(07) 27.曾艺鹏;王爱华;胡蕴刚复方配伍治疗伴湿热兼证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15) 28.黄春玲大承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 2005(06)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要想充分了解芍药甘草汤,就必须先了解下芍药和甘草。从宏观方面讲,芍药和甘草都是植物的一种,而且各自都不一样;不仅外形不一样,所属科种也是不同的。芍药通常说的是一种花,开放的时候异常美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芍药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甘草则是草本植物的一种,同样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就是因为芍药和甘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才会把这两种不同的植物放在一起做成了芍药甘草汤,来供一些病患的服用。芍药和甘草单独成药的话能够治疗的病情也是很多的。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芍药甘草汤这种汤药。 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医认为: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组成】芍药12克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实验研究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芍药甘草汤的棘突做法步骤如下: 配方: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温补中阳。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一共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和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方法。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方法,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改善显著。 标签:大柴胡汤加味;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来引起的[1]。患上该疾病后,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需要接受终身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经常会出现高胰岛血症,进而导致胰岛素释放延迟,当体内血糖的高峰值过后血液中依然存在有较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低血糖的发生[2]。本文探讨了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内,我院一共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和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方法。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44~71岁,平均年龄为45.3岁。研究组中,年龄范围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45.6岁。对于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均意识清晰,且自愿参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指导科学饮食,严格控制糖量摄入,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仅接受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方法:0.25 g/次,3次/d,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至0.5 g/次,3次/d。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研究组患者添加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处方为:白芍15 g,柴胡12 g;法半夏、积实、黄芬、泽泻、白术各10 g;黄茂30 g;山檀20 g;大黄6 g;所有药物用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1.3效果评价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详细记录有关数据。

经方十首3、芍药甘草汤

经方十首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 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脏平滑肌紧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应用] 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经验参考] 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曹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者,也可用本方治疗。如亦人教授治一少女小便频数失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历用各种固涩方药均无效。氏断为膀胱急迫,用本方舒筋缓急,服药一周即效,二周痊愈(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芍药甘草汤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即血管收缩性头痛)也有使用的机会,但对血管扩性头痛则无效。前者因血管收缩而面色苍白,后者则四血管扩而面色多泛红。 有报道本方对咳喘有较好疗效,如王兆奎治一55岁男性,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年余,舌尖边红赤少苔,多方治之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