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生物科学显微技术的初步认知

对生物科学显微技术的初步认知

对生物科学显微技术的初步认知
对生物科学显微技术的初步认知

对生物科学显微技术的初步认知

摘要:生物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对生物医学的发展多次作出过里程碑式贡献。本文结合本学期课程知识及相关文献资料对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构造、原理及生物制片进行简述。

关键词:生物显微技术;基本构造;原理;分类;生物制片

生物学显微技术是基于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生物体为材料,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范围内所开展进行的实验操作技术,它主要包括生物的组织、细胞化学,生物的显微制片技术,生物的显微观察,测量绘图及显微摄影技术,显微注射、切割、挑离等显微操作技术,相应的辅助技术还应包括各种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相应设备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等。简而言之,生物显微技术是指在显微镜的观测范围内用生物材料作实验对象的专门技术。显微镜一词,是1625年由法布尔首先提出来并使用的,但显微镜的使用时间,至今无确切的记载。显微镜最初的开拓者是英国的狄更斯(Digges)和荷兰的詹森父子(Hans and Zachrias Janssen)。詹森父子在159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放大率约20倍以内的原始显微镜。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说明了显微镜的原理。此后,显微镜的制造有了较大发展。近代,由于新技术、新理论应用在显微镜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又研制出诺马斯基(Nomarski)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它在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已显示出其优越性。目前各类显微镜及显微技术都还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在光源、光路设计、多用途附件联机使用等方面都还不断有新的改进。

基本构造

生物显微技术所应用的观察仪器,主要是生物光学显微镜。生物光学显微镜按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不同可分为明视场、暗视场、相衬、偏光、微分干涉、荧光、体视、倒置、分光摄影摄像等显微镜。但不管是哪种显微镜,最基本的骨架是由光学系统和金属(或塑料)机械装置系统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及光源,机械装置系统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调焦螺旋、聚光镜调制装置。

原理

人眼的观察分辨能力是有限的,眼睛最小分辨距离约为0.1 mm。光学显微镜的出现把人眼的分辨能力大大提高了,延伸到了最小分辨距离0.2微m。在普通物理学中我们了解到凸透镜具有使光线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具有使光线发散的作用。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的作用,而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实际就相当于两个凸透镜。若将观测物置于物镜前的l~2倍焦距之间,则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像,如这个像恰好位于目镜前的焦距以内,就会在目镜后通过人眼看到一个更为放大的像。显微镜的作用在于对被检物的放大观察,但放大率并非是无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线性长度的放大,而不是指面积的放大,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均标识在其外壳上。显微镜镜检时的总放大率=物镜放大率x目镜放大率。物镜的放大率不仅受物镜焦距的影响,而且与镜筒长度有关。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 mm。使用显微镜时,在考虑其总放大率时,必须要与所使用的物镜分辨率相联系,因为物镜的分辨率决定了显微镜的成像质量,物镜不能分辨清楚的细微结构,目镜的放大率再大,也是看不清的。由此可知,总放大率与分辨率是密切相关的,显微镜的分辨率是由照明光线的波长(A)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所决定的,是有限的,所以显微镜的总放大率也是有限的。显微镜的最适当的总放大率,原则上是指在标准筒长下所使用的物镜NA值的500~1000倍,在这个范围内的总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或“合理放大率”,超过这个范围的放大率则为“无效放大”或“空虚放大”。

常用光学显微镜

生物学中平常所用最多的是明场显微镜,其基本构造与前述相类似。其运用特点是镜检操作简便,使用广泛。除此之外,生物学中还有一些专门用途的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衬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和高级万能研究用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等,现简单分述如下。荧光显微镜,其特点为光源为紫外线,波长较短,分辨力高于普通显微镜,用于观察能激发出荧光的结构,主要用途为免疫荧光观察、基因定位、疾病诊断。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镜中央有当光片,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人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因而视野的背景是黑的,物体的边缘是亮的,最适于观察微粒,能够观察到0.004μm以上的微粒存在。还可以观察活体的存在以及活体的运动状态。相差显微镜能观察无色、透明、活细胞中的细微结构,不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这就避免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化学作用可能引起的标本内部结构的变化。相差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活细胞或未经染色的切片。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光学显微镜受光源性质的限制,其分辨力和放大倍数难以提高,以电子显微镜为先导的各种现代显微技术相继出现。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X射线显微技术、扫描探针技术等。目前,与电子显微镜相适应,产生了很多衍生技术,如负染技术、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大分子(核酸)电镜技术、复型和冷冻蚀刻技术、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等。这就推进了电子显微镜对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研究。电子显微镜在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病毒结构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超微病理学研究等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制片

在研究自然界生长的生物过程中,通过观察生物的外部特征,只能了解生物的外部形态

结构,如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结构的观察,而通过制片却能在显微镜下研究生物体内部的构造。生物制片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微观结构的基础方法,其目的是提供在显微镜下以适度的样品,有效地对其进行形态和功能观察研究。生物制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切片法是用用刀片将标本切成薄片,分为石蜡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炭蜡切片法、超微切片法、徒手切片法等。切片法制作过程(以常用石蜡切片为例)为:取材、固定、冲洗、脱水或保存、透明、透蜡浸蜡、包埋、修块、切片、展片、贴片、烘干、脱蜡、染色、封片。非切片法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生物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或,薄片或将整个组织进行整体封藏,分为整体制片法、涂片(布)法、压片(碎)法、磨片法、离析法等。非切片法制作过程(以整体封藏法为例)为:固定、冲洗、整体染色、分化与退染、脱水、透明、封藏。了解生物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尤为重要,只有在生物制片操作过程中,遵从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获得圆满的组织制片效果。

参考文献:

王庆亚主编,生物显微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8,第10页

杨星宇,杨建明主编,生物科学显微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0,

高绍璞;陈彦;张震东;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安徽农业科学,, 2003年02期

关正君;霍艳林;常见生物显微制片方法的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11期

丁武;微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微生物学通报,, 1992年04期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何认识

对于每一个步入信息时代的人来说,计算机都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作为计算机系的我们所要学习的正是这样一门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我校计算机系相比其他熙来说只能算是一个青年,年轻虽然有时会意味着经验不足,但同时更代表着无限希望,无限活力,我希望可以在我卑微且短暂的生命之中有所作为,可以耕耘在计算机这一片沃土之上。 计算机专业在任何高效的发展中都有不可代替的基础作用,所以即使是不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课程也是必须掌握的,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我们必须对计算机有更专业而全面地认识,计算机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历史、网络、操作系统、语言、算法、数据、数据库、软件工程、安全等。全面了解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最新发展及应用,对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为以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1世纪逐渐向着全球信息化社会发展,一个国家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是否强大,计算机专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专业知识更大化的与外国的先进知识交融,计算机专业很独特,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王国,在这里你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它在深度广度宽度上都有很宽的拓展空间,围绕硬件系统,大量软件系统被开

发,并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逐渐向各个领域渗透,互联网的普及更推动着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我们处在一个物质精神都异常丰富的年代。而总有一天计算机技术将会覆盖全球,对于掌握了这些技术的我们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计算机专业是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计算机专业就业口径宽广,就业机会增多了,可这些岗位良莠不齐,很容易变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竞争优势不强,所以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性很重要,因为可以选择的职业方向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定要有职业方向感,你职业的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确定了职业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甘于忍受孤独和寂寞,在诱人的岔路口仍不改初衷,就会苦尽甘来如愿以偿。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4种,我们应该结合自身能力,为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开放性,实效性很强的专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革新,教师要时刻的注意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而巧妙的将其反映在课堂学习之中,计算机在很多行业中作为一个基础,比如自动化,机械设计等专业都是建立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的,与其他学科相交融,才可以更好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计

浅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浅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如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问世毫无疑问地改变和发展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进步。目前各国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逐渐加大了投资力度,计算机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谈谈自己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认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突破:它最初的设计是单纯的来提高处理速度的高速计算器,到目前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大多数问题的智能机器,许多人继续研究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使人们可以轻松享受由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和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学是用来研究计算机设计、制造及计算机信息获取、存储表示、处理控制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 计算机技术是研究计算设备的科学技术,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算起,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六十多年,计算机无论从运算速度、缩小性、降低成本或者开发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2.1“技术突破”型科技逐渐让位于“系统合成”型的科技 早期的三大发现(达尔文学说,能量转换,细胞学),在1925--1950年重大科技突破有40多件。而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则为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等寥寥几项。50年代后这种技术突破是越来越少了,70年代至今,我们人类似乎在循环一个周期,我们将从前的科学原理及技术挖出挖深,并且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就好像计算机基本原理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论起基础仍然没有离开100年前关于程序与存储的设想。而阿波罗宇宙飞船技

认知科学的评比.

认知科学的评比 科学在20世纪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物理科学为代表的,如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后来的混沌。物理学在20世纪是科学的样本,可以看看波普尔、卡尔纳普、库恩、查尔默斯等均以物理学为样本建立起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而另一条则是以包括认知科学在内的"意向性科学"(intentional sciences)为代表的。所谓意向性科学指的是涉及到符号、指称和解释如逻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部分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20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探索宇观和微观世界过程中,物理学将人类理解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境界。现在看来,物理学关于"极大"和"极小"这两个世界的知识再过100年,人类恐怕也永不完。与此同时,介于这两个极端的宏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却遗留下了大量的尚未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回采",解决我们实际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新的世纪中,科学研究的背景将逐渐转换到这个新的层面进行作业,也就是说,以"意向性科学"为线索的探究路线将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进路。 明尼苏达大学认知科学中心于1999年举办了一次《千年项目》(Millieum Project)活动,目的是评选20世纪认知科学中的100部优秀作品。活动开始到1999年12月1日为止,在下面网站上共收到305部学术著作和一部电影的提名。实际上,这类评选活动在一些重要的时间关口总是层出不穷。说有多么权威似乎谈不上。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将此类活动完全视为炒作。尤其是关系到某个学科的评比,尽管会有照应不周全之处,但总还是会有一定道理的。 《千年项目》组由以下专家组成,Apostolos Georgopoulos (神经科学);Jeanette Gundel (通信紊乱);Paul Johnson (卡尔松学院);Dan Kersten (心理学);Chuck Nelson (儿童发育);Bruce Overmier (心理学);Herb Pick (儿童发育);Wade Savage (哲学);Patty Costello (研究生院代表, 认知科学中心)。以下便是该项目组从305部作品中评选出的100部作品。排在第一位的是影响最大的。 20世纪100部最据影响的认知科学作品: 1、《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作者:乔姆斯基(N. Chomsky),The Hague: Mouton)(1957); 2、《视觉:人类视信息的表征和处理的计算探究》(Vision: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uman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Visual Information),作者:马尔(D. Marr),San Francisco: W. H.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在我没上大学之前,我只知道计算机叫电脑。能更快更方便的处理人工不太好处理的数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处理文字。总之,我就感觉它很神奇,不可思议。同时听了很多关于黑客的事迹,老师、朋友们说它的神奇,我就很想去了解它的神秘之处。所以我认为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要会玩电脑就行。 但上了大学我知道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只是玩电脑。会玩电脑只是会玩这机器而已,并不能算一个专业人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到底学什么呢?这需要我去探索,去了解。然后要做的是要怎样去学好这门专业?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摸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什么呢?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然后要做的是要怎样去学好这门专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更深。C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 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

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 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人才的需求分析: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多;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3.软件人才看好;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浅析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问题

浅析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问题与解 决方案

目录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3) 1.1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前景 (3) 1.2 我国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 (3) 2.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2.1 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发展 (4) 2.2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4) 3. 改善措施 (4) 3.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 3.1.1 加强基本素质培养 (4) 3.1.2 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 (5) 3.1.3 加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3.1.4 增加知识面 (5) 3.2 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和考核机制 (6) 3.3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6) 4. 结束语 (6) 5. 参考文献 (7)

提要 信息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程序设计、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计算机分析家满足不了众多公司的需求[1]。然而,在我国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但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正处于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现象提出了如下建议: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 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3. 拓宽就业渠道。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1.1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前景 2011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而自从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一增一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未来5到10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农村和农业劳动力需求急剧萎缩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挤出;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就业供给压力很大;供给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逐步提高,与产业的不适应性之间产生结构性矛盾;工业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逐步下降;服务业和小企业的发展因发展模式和体制方面的原因,需求前景不十分明朗。未来10年,劳动力就业问题,从供给规模太大的矛盾转向了结构错位的矛盾,从以供给为主要方面的矛盾转向了以需求为主要方面的矛盾。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学校如何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措施,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软件人才。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根据当前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坚持正确的择业原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1.2 我国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 计算机的普及性和网络提供的信息便捷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清现状,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相对于技术网络技术而言,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

认知神经科学知识点总结

1、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园里的科学。 2、智能实体——是人类、动物和智能机的泛称。 3、研究人类智能的科学有心理学、心里语言学;研究动物智能的有动物心理学 和比较心理学;研究机器智能的科学有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学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4、神经科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均以“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上阐明其机制,以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病患”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胚胎学。。P2。。。等。这些学科彼此渗透,互相支持,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构成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5、《人治神经科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阐明组成脑的分子和细胞如何以其可 塑性参与脑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形成,进而通过结构与功能系统映射的进化,逐渐出现了人类的意识和多层次的精神活动。 6、人治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 (1)物理符号论、信息加工学说和特征检测理论 (2)联结理论、并行分布处理和群编码理论 (3)模块论或动功能系统论 (4)基于环境的生态现实理论:认知科学家们一直把认知过程堪称是发生在每个人头脑或智能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环境作用的观点则 认为认知决定于环境,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之中,而不是简单 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5)机能定位论:试图为每一种高级功能在脑内找到一个中枢,或一种特意的细胞。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以半讽刺的方式,否定了祖母 细胞是识别熟悉面孔的特意细胞。 7、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包括两大类互补的研究方法:一类是无创性脑功能(认知) 成像技术;另一类是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前一类方法中又分为脑代谢功能成像和生理功能成像两种;后一类方法中包括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和其他生理心理学方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等)。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班级:大06数学1班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展现出其不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应用于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安全。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状前景对策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认知与神经科学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及生物安全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7年全球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比2006年增长12%。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xxxxxxx xxx) 摘要:计算机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愈发普遍,然而,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并不深。计算机是什么?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问题,人们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可谓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学科。它的内容从制作计算机—硬件,到使用计算机—软件,讲授的知识犹如另一个世界。而针对时下的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这门学科也是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的。所以,我针对这门学科,特别进行了深入了解与思考,并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规划,方便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字:“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发展趋势”;“软、硬件” 一、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一门通识课,也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刚刚进入相关专业的新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准确的了解,为系统地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导论从计算机发展史开始,带领我们走进这门学科。然后又从“计算”两个字来讲述计算机和数据。我们了解到“二进制”这个名词与计算机的旷世奇缘。 历史在刷新,时间在前进。计算机由当初的“庞然大物”变成了如今的“微型计算机”,我们在领略计算机硬件的魅力。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全部,那么软件就是硬件的全部。没有软件,计算机和一堆硬件没什么区别;

但正因为有了软件,他才能叫做计算机。软件,可以说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关键。有人说,它其实就语言。没错,只不过是计算机的语言,我们人类或许很烦这种语言吧,竟然创造出人与计算机沟通的语言。我只能说:“这真是比翻译还厉害!”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可谓是重中之重。 从二进制到宇宙是什么概念呢?数据可以告诉你。二进制创造了计算机,但计算机它不仅仅能计算二进制,它还能演算整个宇宙。可以说,计算机实现了用一种简单的数据计算了无数的复杂的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库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现代人使用计算机无非就几种用途,办公就是其中一种。要谈系统,少不了要谈谈微软。微软的windows, office等等,可谓是影响了一个世纪。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更是耳熟能详。这些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是现代人商业办公不可或缺的技能。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也在进步。现在的计算机已不仅仅只用于计算了,它正在成长,它会学习,它会判断,它还会思考,它就是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也将会真正实现。 二、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2.3.9链式结构 2.3.10栈、队列和哈希表的实现策略2.3.11树和图的实现策略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标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我们所熟知的工作行业与领域中,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供相关的技术帮助,才能拥有当前快速的发展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科技、工业等众多领域,它的高科技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成为控制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对推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不断引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动力来推动科技的生产。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很好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数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 有些设计公司,比如CAD平面设计公司或者一些设计院等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设计软件,他们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所以,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形成很多相关的产业,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比如在高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过去,我们借书、还书都需要在图书馆专门的服务窗口才能完成这些步骤,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步入校园,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群体的需要,专业化表现越来越突出。 (三)走向专业化、多功能化 目前,许多企业和行业正在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

认知科学 实验proposal

权力概念的左右方位的空间隐喻对于权力判断的影响 MG1407038田园 认知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于抽象概念的表征。对于概念表征研究的第二次认知科学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等人为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掀起了一阵具身理论的研究狂潮。不同于传统认知理论,具身理论认为计算并不是理解和建构认知活动的唯一方式,认知活动与人类身体及其所处环境的互动密切相关(叶浩生,2011)。心智依赖于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形式,深植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认知具有具身性和情境性(李其维,2008)。 在具身理论研究的大潮中,对于抽象概念的隐喻话研究也应运而生。例如,Meier和Robinson(2004)让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方和下方的积极词或消极词进行效价判断,结果发现积极词呈现在上方比呈现在下方时被试反应快,而消极词呈现在下方比呈现在上方时被试反应快。他们的结论说明了被试更倾向于把积极词汇与上这个方位进行联系,把消极词汇与下这个方位进行联系。国内有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吴念阳,刘慧敏,徐凝婷,2009;张积家,何本炫,陈栩茜,2011),研究结果与Meier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Meier和Robinson(2006)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抑郁程度越高(情绪越低落),对呈现在较低视觉空间区域中的探测词的反应就越快"。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空间方位与抽象概念进行联系,从而建立具象的表征形势。 在这些研究中,对于权力这一抽象概念的表征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Schubert ( 2005) 的研究首先发现了垂直方位与权力的隐喻传导效应,他将权力词汇分别呈现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结果发现,与下方相比,当高权力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其权力大小判断更快;而低权力词恰好相反。Giessner 和Schubert ( 2007)发现,对领导权力的判断与垂直空间位置相互影响。当要求把领导者的名称放在图画中时,领导者的权力越大被试就越倾向把他的名称放在更上方的位置。另外,增加图画中领导和员工名称之间的垂直距离,被试觉得领导者更有权力。此外,Zanolie 等人( 2012) 从行为和脑电两个方面发现,权力高低会影响被试对不同垂直方位的注意,当启动高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上方的信息反应更快,而启动低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下方的信息反应更快。总体而言,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人们对于权力的判断会受到垂直领域的影响,且人们更倾向于把上方与高权力进行联系。 然而,垂直方位仅仅是一个维度的空间表征。在其他维度,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本次研究中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本次研究中,左右方位对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左”与“右”的基本意义是指示空间方位,在众多语言体系中,人们会将左右与具有与权力有关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例如,例如,在英语表达中,右(right)往往具有聪敏的意味,而左(left)则象征愚蠢。除语言外,在社会规范、文化习俗中左与右也可以体现出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右代表神圣,因而人们都以右手宣誓。在古罗马,演说者做手势时不得使用左手。在穆斯林文化中,教徒被要求必须使用右手进行饮食,使用左手从事肮脏的工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左与右也寓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左侧空间与右侧空间可以用来反映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权势体系与社会准则带有强烈的右尊左卑色彩。例如,在古汉语中,“闾左”指称平民,“豪右”指称贵族。贬官称为“左迁”,升官称为“右移”。时至今日,我们使用的“旁门左道”、“无出其右”等成语依然具有屈左尚右的特点。 然而,尚未有实验验证左右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上述联系。然而,有关左右方位在其他抽象概念上的表征问题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更加偏爱右侧的刺激物,Wilson 和Nisbett (1978)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 研究大型软件工程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实施策略;自动程序设计、程序变换、软件设计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各类智能工具及相应环境、智能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及其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开发环境。 研究软件规范的形式化的工具、形式语义学、程序逻辑及程序验证以及以上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实现; 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与理论、软件的评估与测试、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技术。 2.计算语言学 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知识的软件系统,包括能理解

自然语言的用于数据库查询的自然语言界面、通用自然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的多媒体软件以及进行不同自然语言之间互译的翻译系统。 3.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与语言。 4.并行计算 研究各种分布式系统的模型、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基于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并行虚拟机(PVM)及信息传递界面(MPI)的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及软件、分布并行语言的形式语法与语义、数值和非数值计算。 5.演化计算 研究演化计算,包括仿生(演化算法、演化软件和演化硬件)与拟物算法,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及其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6.移动计算 Agent模型、方法、软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模型、方法、软件系统;计算网格、信息网格、服务网格和数据网格技术、软件系统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智能代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技术,知识库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工具与生成器,网络化决策支持技术,谈判支持系统。 3.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应用,多维数据可视化,视频数据库技术,关系结构可视化。 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数据压缩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工程,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宽带网技术及应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网络计算。 6.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非规范知识表示和处理。 8.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9.生物信息工程 1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VR技术与虚拟空间。机械工程CAD与CAM,土木、水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城市建筑与规划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