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教案

单位:

任课教师:

日期: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包括《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一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

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

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

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

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

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进度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人的生殖。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4.营养消化和吸收。

5.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与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7.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8.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4.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5.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培养

6.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

7.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8.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9.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10.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11.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12.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13.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14. 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15. 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16.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组成的图片和资料分析,能够说出呼吸道的组成和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17.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18.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9.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20.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21.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22.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4.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6.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27. 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28. 通过观察、阅读、自学、讨论和总结,能了解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9. 学会利用学习资料分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

来实现。

30. 感受人体动作的协调美,加强对神经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31. 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2. 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3. 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说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3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35.知识目标: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6.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时安排:

参照章教学计划

第一章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本章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章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4.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5.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培养

6.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

7.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8.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9.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10.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11.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12.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13.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14. 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2.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与注意事项。

3.了解计划生育。

课时安排: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课时

第二节人的生殖 1课时

第三节青春期 1课时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授课时间

两课时

《同步训练》

课后反思:

多听其他老师的课。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

第二节人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功能。

能力目标:

1.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观察的方法,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2.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2.如何理解生殖的过程和胚胎的营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①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多媒体课件。

②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多媒体课件示意图。

③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剖图挂图。

④印制好的《青春期心理、生理现状调查》若干份。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另一方面是指种族和生命的延续,或称之为繁殖。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根据老师的讲解,逐渐进入问题情景。

【提示】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要端正态度,不回避,不隐讳,以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其它章节的内容一样地学习,有不清楚的及时问老师、家长或医生。其次,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新课

【引言】首先了解什么叫生殖。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的生殖系统。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侧剖图)。

【讲解】首先让学生明确图中各部分的位置(用投影幻灯片),最后归纳如下:1.内生殖器:

(1)睾丸:一对,位于阴囊,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3)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

2.外生殖器:

从图上可以看出:男性输尿管长,它有排尿和排精双重作用。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等于一微米),有长尾,形如蝌蚪,能游动。

女性生殖系统的各器官的功能如下:(用投影幻灯片)。

1.内生殖器:

(1)卵巢:一对位于盆腔子宫两侧,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子的通道。

(3)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4)阴道:胎儿产出的通道。

2.外生殖器:(外阴)。

由于女性在生殖过程中有妊娠、分娩过程,因此结构要比男性生殖系统复杂。

女性的生殖细胞叫卵细胞,直径0.1毫米以上,几乎用肉眼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两侧卵巢每月只有一枚卵细胞成熟,卵细胞是一个带放射冠的球体。它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建议】在讲到子宫时是否考虑可增加一点关于它的位置、结构及分娩时变化方面的知识。(倒置梨形,平滑肌组成,正常重量50克,分娩时净重1500克,腔容量增加500倍等。)讲到阴道时,阴道口外的处女膜问题,未婚女子从事剧烈运动也可破裂,因此不能根据处女膜是否完整,判别是否为处女。

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之结合(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发育。(看多媒体课件)【建议】学生这时肯定会想到,如果卵巢排出的卵细胞没有受精怎么办,应提示学生,这正是下次课要讲的内容之一(月经的由来)。为下节课内容打下伏笔。

最后讲胚胎的形成和发育时是否可以把本节课内容前后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胚胎在母体子宫发育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胎盘(图Ⅳ-9)从母体获得的;胚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的,因此,妇女在怀孕的九个多月的时间里担负着自己和胎儿两个人的代谢负担,要适当注意营养和休息,以保证自己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照顾好孕妇是大家的责任。

课后作业:

练习:教材P.13-14 1.2.3.4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2.生殖系统:(1)男性 A.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

B.外生殖器:阴茎、阴囊

(2) 女性 A. 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B.外生殖器:外阴

3.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二、受精,胚胎发育及营养(用课件,见屏幕上)

课后反思:

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节青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投影片

3.年级学生情况

4.指导学生排练小品课时:1课时

课后反思: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让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6、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7、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8、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9、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10、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该节的难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

5、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6、关注食品安全

7、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8、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9、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②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10、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课时安排: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课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课时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让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重点难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该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课时分配:2课时

课后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②相关的实验准备;③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

2、探究馒头在中腔

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得出结论(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

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

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

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

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

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

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

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

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

果和结论并分析。

(1)设问引起学生疑

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

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

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

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

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

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

生进行探究。

(3)媒体演示P30探究

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

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

善探究计划。

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②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课时: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