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概论讲义

经济法概论讲义

经济法概论讲义
经济法概论讲义

《经济法概论》讲义

第一编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法学的概念: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的新兴法学学科。经济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

2、关于经济法的产生:

(1)属于早期经济法的有:a.美国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b.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

c.德国1919年《煤炭经济法》

(2)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是由德国学者提出和归纳的经济法。(也正因为如此,经济法学较为全面的发端,是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的研究为标志。并且,德国成为经济法学的发祥地)

二、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

1、产生: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法律规范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促使经济法的产生,学术界对其开始重视。

2、发展:

(1)在不同法系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平衡。

大陆法系(如德、日):对经济法研究较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英美法系:在总体上虽没有经济法之名,但却有经济法之实,即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

(2)经济法学不仅在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在计划经济国家也曾经存在

(3)经济法学在中国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三、经济法学的基本框架:

1、经济法总论:(1)本体论(2)价值论(3)规范论(4)运行论(5)发生论(6)范

畴论

2、经济法分论:(1)宏观调控制度:a.财政法律制度b.税收法律制度c.金融法律制度d,计划法律制度

(2)市场规制制度:a.反垄断法律制度b.反不正当竞争制度c.消费者保护制度d.特殊市场法律制度

四、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1)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

(2)矛盾分析法:a.一分为二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

(3)因果关系分析法

2、科学方法:(1)一般科学方法(比哲学方法低一个层次):a.逻辑方法b.经验方法c.横断学科方法

(2)专门科学方法:a.经济分析方法b.政策分析方法c.社会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e.语义分析方

五、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同样也要用到哲学方法、一般和具体科学方法

《经济法概论》讲义第2章

第二章经济法本体论

一、经济法概念:

1、经济法概念: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概念的研究价值及其提炼方法:

(1)研究价值:节约交流成本、增进理论自足、推进学派形成

(2)提炼方法:“属+种差”

3、经济法的具体调整范围:

(1)调整对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宏观调控关系,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分别简

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合称为“调制关系”

(2)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范法的产生:

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市场失灵——产业失衡——结构失衡——总量失衡——经济失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依法调控——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的产生: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行为规制——综合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法规制——市场规制法

4提炼经济法概念的价值:

(1)有助于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经济性和规制性,这是它与其他所有部门法的不同。

b.经济法概念可以涵盖日益打通的国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这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经济法不仅关乎个体利益,也关乎社会公益乃至国家利益。

(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宗旨等问题。

二、经济法的特征:

1、提炼经济法特征的理论准备:研究经济法的特征,应当先明确特征的提炼标准、认识基础和参照对象。

2、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和规制性:

A、经济性:

a.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具有降低社会成本,增进总体收益,从而使主体行为及其结果更为“经济”的特性。

b.表现:

ⅰ、经济法高速的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ⅱ、经济法要反映经济规律

ⅲ、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

ⅳ、经济法运用的是法律化的经济手段

ⅴ、经济法追求的是总体上的经济效益

B、规制性:指在调整的目标和手段方面,经济法所具有的把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的特性。

经济法的经济性与规制性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经济法宗旨和具体调整手段的密切联系。

(2)现代性;

体现:

a.经济法在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经济法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协调,这种追求是经济法的一种基本理念,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

b.经济法在背景依赖上的现代性: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主要体现为经济法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需要由新兴部门法加以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其社会基础是:社会的多元发展使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受到重视,导致权利保护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社会中间层”的迅速发展。总之,这种背景与部门法是不同的,因此经济法具有依赖背景上的现代性。

c.经济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

ⅰ制度形成上的现代性:与经济政策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是以往的传统部门法所没有的。

ⅱ。制度构成上的现代性:经济法制度具有突出的“自足性”,即在它的制度构成中,既有实体法制度,又有程序法制度,从而在制度供给或运作上是自给自足的。

ⅲ。制度运作上的现代性:经济法的制度运作主要体现在行政领域,而不是司法领域,因而经济法领域的纠纷有许多并不是在司法机关解决的。

三。经济法的地位:

1、经济法的地位概念:指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有无自己位置、以及具体位阶如何的问题。其判断标准或核心是:经济法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该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位于哪个层次。

2、经济法的地位:

(1)从部门法的维度看: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整个法律体系有自己独立地位。它是我国7个部门法之一

(2)从法域维度看:无论把经济法放入争论中的社会法法域,还是将其放入经过拓展的公法法域,经济法在上述法域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同时,一般不把它放入私法的法域

(3)从与相邻近部门法的关系看:

A、与宪法:从总体上说,两者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从制度形成上说,宪法为经济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经济法的各类制度,不过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化

B、与民法:

联系:在法律调整上具有互补关系。两部门法只有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提供。

区别:性质不同:民法是私法而经济法不是

调整对象不同:(此区别也适用于经济法与民法的特别法——商法之间的关系)

C、与行政法

联系:两者的执法主体在形式上都是行政机关

两者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都侧重于“纵向关系”

区别: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主要是行政管理关系而经济法主要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调制关系”

宗旨、手段不同:行政法主要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因而要规范行政权,确保依法行政,保护人权。经济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因而要运用间接的调制手段、协调矛盾

D、与社会法

联系:都属于现代法,都具有突出的现代性和一定的政策性、社会性。

区别:调整对象不同:社会法侧重解决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经济法侧重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突出的特征不同:社会法的社会性更突出。经济法的经济性最为突出

E、与诉讼法:关系较为密切,尤其在经济法制度的“可诉性”问题上表现突出

F、与刑法:

联系:都属于公法、在一些保护私权的原理上具有一致性、经济法的规定还需与刑法的规定相衔接。

区别:调整对象、调整手段不同

四、经济法的体系:

1、经济法体系概念: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2、经济法体系的构成:

(1)基本构成:经济法体系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构成,即经济法体系的“二元结构”

(2)对上述基本构成的进一步理解:经济法体系的“二元结构”同调整对象、调整手段、法律主体、调整领域的二元结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3)某些特殊规范的归属问题:监管规范、价格规范、反倾销与反补贴规范等规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归属应当做具体分析(从总体上说,这些规范大都或主要属于市场规制法规范,但它们与宏观调控法规范的联系又非常密切)

(4)经济法体系内部两类规范的交叉融合问题:

a.经济法体系中的两大类规范所构成的“二元”并非截然孤立,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b.人类实践表明:宏观调控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市场规制法的调整所确立的基本秩序,并同时为市场规制法所确保的市场秩序提供重要的外部环境。而市场规制法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宏观调控法所提供的相关保障,并恰与宏观调控法的调整相得益彰。

c.在“二元”各自发展中,一些非典型性的宏观调控法规范和市场规制法规范,作为“二元结构”的“中间地带”,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使“二元”更加融为一体,从而为提炼经济法规范共通的法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经济法概论》讲义第3章

第三章经济法价值论

一。经济法的价值:

1、经济法价值的确立:经济法的价值,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

即经济法自身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另一类是“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即社会公众或研究者所认同的或所期望的经济法所具有的价值。

2、对经济法的两类价值的解析:

(1)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经济法的功用,主要是规范调制行为,保障有效调制。同时,经济法可以成为用以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工具,以及各类主体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保护自己权益的工具。这些经济法的制度功用,就是经济法的内在价值。

(2)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效率、公平和秩序,作为经济法调整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经济法主体对经济法功用的外在评判,因而是经济法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

总之,对于两类不同层面价值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内、外部结合,主、客观统一、功用与评判相联系的“二元价值论”。

3、经济法价值体系的构成:由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与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组成,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层面,前者所处的层面是更为基本的。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因而是更高层次的。

二、经济法的宗旨:

1、经济法宗旨的概念:是经济法的调整所欲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法调整应当遵循的总体上的、根本性的意旨。

2.经济法宗旨的基本位阶:在经济法价值之下,而在经济法原则之上。

3.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

(1)独特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体现经济法特色。

(2)普遍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是普遍适用的,可覆盖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

(3)包容性标准:即经济法体系是开放的,能随经济法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方法:(1)矛盾分析法(2)系统分析法(3)语义分析法

5.经济法宗旨的提炼与检验:

(1)提炼:经济法的宗旨,包括:

a.经济目标:通过对调制关系的调整,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从而持续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b.社会目标:保障社会公益与基本人权,进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对宗旨提炼的检验:要按确定宗旨的三个标准即独特性、普遍性、包容性标准来进行基本检验。

6.经济法宗旨中的重要目标:(1)稳定增长目标(首先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密切相关)。(2)保障基本人权的目标。(3)保障社会公益的目标。(4)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目标(经济法宗旨的最高目标)

7.研究经济法宗旨的价值:

(1)有利于深化价值论的研究,提高经济法理论的自足性。

(2)对于经济法的法制建设,尤其对于经济法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概念:指贯穿于经济法制建设各个环节的基本准则,是各类具体的经济法规则的本原性规则。

2.确立标准:

(1)高度标准:即它既要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又要高于经济法的具体规则,且具体规则不能与它相抵触。

(2)普遍标准:即它应贯穿经济法各项制度的始终。

(3)特色标准:即它是经济法所特有的。

3.确立方法:(1)系统——网络分析方法(2)结构——行为——绩效方法

4、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调制法定原则:即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都要由法律来加以规定,只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由行政法规来加以规定。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该原则尤其要求“调控权法定”。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规制权、竞争权、消费者权的“法定”

(2)调制适度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制行为必须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要兼顾调控和规制的需要和可能,保障各类主体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调控制度和规制适度两个方面。前者要求调控权的行使、调控手段的选择、调控性规范的周期变易等都要适度。后者更强调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以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3)调制绩效原则:经济法具有经济性特征,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是其主要目标,因而要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法具有突出的政策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而也要考虑社会政策、社会公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法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就是对调制绩效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贯穿于经济法的宗旨、原则及其具体规则之中,因而调制绩效原则也成为一种基本原则。

总之,三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调制法定是后两者的基础。调制适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调制法定”的展开,它在执法层面更有意义,是调制绩效得以实现的手段。调制绩效是前两者的总体目标。

《经济法概论》讲义第4章

第四章经济法规范论

一、主体理论:

1、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指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体或个体。

2、经济法主体的界定:同一主体,由于受不同的法律规制,其角色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只要其依据经济法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是经济法的主体。

3.经济法主体的分类:可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两类,其中前者可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后者可公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4.经济法上的主体组合:

(1)经济法的主体组合是“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调制行为来实现的,其地位是非平等的。

(2)在经济法的主体组合中,还存在着主体的差异性,这是经济法特殊性的一种表现。

5、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经济法主体的构成体现为一种“二元结构”,即可分为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并可以进一步分为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以及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这种主体二元结构,也会体现在各个具体部门法中,如财政法中有财政收入的征收主体与缴纳主体、财政支出的拨付主体与受益主体等等。经济法所体现出的多个层次的“二元结构”,体现了经济法主体的“复杂性”

6、经济法主体的能力:在经济法领域,调制主体必须具有调制能力,调制受体必须具有博弈能力。主体的能力问题,关系到相关的主体权利或权力,也关系到主体的行为,进而也可能关系到主体的责任。

7、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与特殊性:

多维性:

(1)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不同的。通常,调制主体的资格,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是专门的组织法或体制法的规定才能取得。而调制受体的资格一般不需要有专门的法律做出特别的规定,主要是依据反映主体平等精神的民商法。不过在经济法的调整方面,也不排除对某些特殊行业的市场主体做出特殊的要求。

(2)具体的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法律依据。例如财政调控主体和金融调控主体,其权原、具体的法律依据等都是不同的。同样作为调制受体,虽在总体上都是市场受体,但其具体身份往往也要随具体法律而定。

特殊性:

(1)经济法作为高层次的法,必然与基础性的部门法有密切的关系。这在主体资格取得方面也有体现。例如调制主体的资格主要源于宪法和法律。调制受体资格的取得与民商法相连,从而使其具有多源性。

(2)调制主体的资格取得源于宪政性法律,但与一般行政主体的资格取得还是不同,它更强调有关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能的行使,更强调其经济管理职能。

虽调制受体主要由民商法确定其资格,但不排除在市场准入方面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由专门的经济法规范对其主体资格或资质条件做出专门的限定。

二、行为理论:

1、研究行为理论的价值:

(1)行为理论是整个经济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行为理论的经济法理论是不完整的。

(2)研究经济法的行为理论,有助于确立经济法学的行为范畴。

(3)研究经济法的行为理论,对行为作出相应的分类,有助于对相关主体的权利作出进一步明晰化的要求。

2、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和类别:

(1)属性:同样属于法律行为,同样具有法律行为的一般属性。例如,它同样具有社会性、法律性、表意性。

(2)类别:

A.从总体上分为两类:

a.调制行为:即调制主体所从事的调控、规制行为,亦即在宏观上通过调节来控制,在微观上通过规范来制约,从而在总体上通过协调来制衡。(是经济法具有主导地位的行为)

b.对策行为:即市场主体所从事的具有经济法意义的博弈行为,它可以分为横向对策行为和纵向对策行为两类。

B.其他分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a.从主体角度:可分为角色行为和非角色行为、单方与非单方行为、自为行为和代理行为。

b.从行为对象角度:可分为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

c.从行为效果角度:可分为积极行为与消极行

3、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主、客观要素:

(1)主观要素:

行为目的:调制主体在从事调制行为时,调制受体在从事策行为时,都会将其追求的目标融入行动之中。

认知能力:调制主体的认知能力以及企业或消费者的认知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不仅会直接影响调制行为,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利益。

(2)客观要素:

行为手段:在经济法领域,要实现调制目的就必须采取与之相一致的手段,如财政手段、税收手段,而这些手段的法律化则构成了经济法的重要内容。

行为结果:在经济法领域,无论是调制行为还是对策行为都与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目的直接相关,因此行为的结果恰恰是主体非常关注的。

4、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主客二元结构”:经济法主体行为主、客观要素,构成了行为内在的“主客二元结构”,为深入、具体地研究各类经济法主体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从而有助于丰富经济法上的行为理论。这种“主客二元结构”强调,经济法主体基于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一定的手段,会在客观上形成一定的结果。这些主、客观要素,对于分析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特别是分析和评价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都是很重要的。

5、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

(1)经济法主体结构是一种非对称的二元结构,从而使经济法上的行为结构呈现出层

级性。

(2)从总体上说,经济法主体行为可分为两大类,即基础性行为和高层次行为。

6.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1)评价标准:有政治、经济、法律标准等,但从经济法角度来看,法律评价非常重要。

(2)法律评价的重心:对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判断。

(3)法律评价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对行为进行法律规范,以使相关主体能更好地把握可为、当为、必为和禁为的事项及程序,从而可以依法作为或不作为。

三、“权义结构”理论

1、“权义结构”的概念:指各类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分配与组合。它是各类法律研究中都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

2、研究权义结构的价值:

(1)从一般的理论价值上说,“权义结构”直接关系到法学领域的核心范畴和核心问题。

(2)从实践意义看,深入研究“权义结构”对于完善经济法的法制建设很重要。

3、“权义结构”的法理分析:

体现为两类结构:权责结构(调制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利义结构(调制受体的权利与义务)

4、经济法主体职权概念: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

经济法主体权利概念: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制受体依经济法的规定而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要求其他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这种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5、调制主体的“权责结构”分析:

(1)调制主体的职权总称为“经济调制权”,简称为“调制权”,可以分为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两大类。前者可进一步分为宏观调控立法权和宏观调控执法权两类。后者可进一步分为市场规制立法权和市场规制执法权。

在调制权的分割和配置方面,应严格贯彻法定原则。

(2)调制主体的职责主要包括贯彻调制法定原则、依法调制、不滥用或超越调制权、不得弃权等,核心是依法调制。

6、调制受体的“利义结构”分析:

(1)利:调制受体依法享有的法律赋予市场主体的一切基本权利,可以统称为“经济自由权”,包括企业的“经营自由权”和居民的“消费者权利”等,在实质上是一类“市场对策权”,它又可以分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策权以及市场主体对调制主体的对策权两类。

(2)义:调制受体要承担经济法所规定的相关义务。这些义务主要有两类:一是接受调制的义务,二是依法竞争的义务。

7、经济法“权义结构”的特殊性:(与经济法本身的特征或特质是密切相关的)

表现:(1)权义配置的不均衡性

(2)权利规范和义务规范在主体分布上的倾斜性或偏在性

(3)主体之问的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

四。责任理论

1、经济法责任的一般法理分析:

(1)经济法责任概念:是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2)经济法责任分类:

依经济法的具体门类不同: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责任、违反市场法规制法的责任

依违法主体不同:调制主体的法律责任、调制受体的法律责任

(3)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应当有自己独立的责任

(4)经济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特征:

a.双重性:即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由“本法责任”和“他法责任”构成

本法责任:经济法主体违反了经济法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即经济法责任。(第一位)

他法责任:经济法主体违反了经济法规定的同时,也违反了其他部门法规范,从而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不属于经济法责任,如民法责任等。

b.非单一性:即经济法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往往较重,表现为多种责任的竞合。

2、对责任理论的超越:

(1)传统的“三大责任”或“四大责任”的划分有局限性。只有在吸纳传统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超越传统的部门法理论和责任理论,进行“类型化研究”,才可能形成与新兴的现代法的适应的责任理论。

(2)在经济法领域,可按不同的的标准对经济法责任进行分类:

按经济法的“主体组合”:调制主体的责任、调制受体的责任

按追究责任的目的:赔偿性责任、惩罚性责任

按责任的性质:经济性责任、非经济性责任(或财产性责任、非财产性责任)

3、不同主体的责任差异与可诉性:

(1)责任差异:调制主体:应承担公法性质的责任、甚至是违宪责任

调制受体:应承担私法性质的责任

(2)可诉性不同:调制主体:无论是可诉性的制度设计还是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盲点和难点

调制受体:在可诉性方面不存在特别的问题

4、经济法责任的具体形态:

(1)赔偿性责任:

a.类型:国家赔偿、超额赔偿

b.经济法上的国家赔偿,不是狭义上的行政赔偿或司法赔偿,而可能更主要的是立法赔偿

c.与国家的赔偿性责任相关联的是国家还可能承担一种“实际履行”的责任

d.经济法上还必须关注调制受体之间存在的超额赔偿制度。(这是经济法责任与

传统法责任的不同之处)

(2)惩罚性责任:

a.经济法上的信用减等、资格减免等惩罚性措施,有着自己不同传统责任形态的特点

b.国家信用的下降、合法化的降低等,也可以视为一种广义上的责任

c.罚款是一种很常用的形式。

《经济法概论》讲义第5章

第五章经济法的运行论

一、经济法的运行系统:

1、立法因素的基础性影响:

(1)经济法的立法,是经济法运行的起点

(2)经济法立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a.严格贯彻法定原则

b.注意立法模式的选择(独享模式、分享模式)

(3)济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a.行政机关立法过多、过滥。

b.立法的数量、质量、协调性等问题也要关注

2、执法因素的特殊重要性:

(1)经济法的实施,更侧重于积极的执法。

(2)经济法的实施,政府性的调制主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而使协调

因素在经济法运行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3、司法因素影响的弱化:

司法原因:调制行为主要发生在执法阶段

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相对不足

许多纠纷被解决在司法阶段之前或司法程序之外

4、守法因素特别效应分析:

(1)守法因素对于经济法的运行具有特别效应:经济法运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守法主体的遵从。

(2)从守法的角度看,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守法主体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的遵从度。

二、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从时间维度看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经济法的适用范围,就是经济法的时间效力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各类经济法规范,在其从制定到变更或废止的期限内是有效力的,且它在时间上也是不能溯及既往的。

(2)时间因素直接关系到调制受体的权利或义务的有无等问题,因而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法的效力。

2、从空间维度看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经济法主要是在立法者的管辖权所及的领域内适用,不同层级的经济立法适用的空间范围也各不相同

(2)经济法的域外适用和区际冲突等问题,也都值得关注。

3、从主体维度看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经济法的适用范围,体现为经济法对哪些主体具有法律效力。确定经济法所适用的主体范围,主要依据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2)除了关注对主体的管辖权问题外还要关注各类主体的实质差异。

4、经济法的普适性问题:经济法的普适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法适用的公正性,关系到对相关主体的普遍和平等适用,强调经济法整体上的普适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在“总体上”解决主体利益的均衡保护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经济法的普适性也会受到诸多限制。

三、经济法的程序问题:

1、经济法上的不同程序及其地位:

(1)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在经济法领域,非诉讼程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经济法不同于其他传统部门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2)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从调制法定原则的要求来看,经济法必须强调正式程序。而基于调制效益的考虑,在具体的调制手段方面,也可以运用一些非正式程序。

2、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

(1)概念:指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不满可否向法定机构倾诉,以使法益获得保障的问题。

(2)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体现:

市场规制法领域:可诉性问题并不突出

宏观调控法领域:在调控主体对于调控受体的责任追求方面没有问题

但在调控受体对调控主体的责任追求方面,因为客观上确实存在着经济、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困难,可诉性问题较为突出

(3)解决经济法可诉性问题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有关经济法的诉讼法的规范或模式问题

有关诉讼阶段、诉讼前的问题

有关诉讼程序及实体上的问题

3、经济法的公益诉讼问题:

公益诉讼概念:根据法律的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针对侵犯公益的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它对于保障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价值。

4、经济审判及发展:经济法与经济庭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审判并非全部依据经济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法理论的发展,经济审判也必须随之作出适当的调适。

《经济法概论》讲义第6章

第二编宏观调控法

第六章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一、宏观调控法概述: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宏观调控:

第一,宏观调控的主导一方是政府。

第二,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第三,宏观调控的调控手段是综合性的。

2、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及特征:

(1)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涉外调控关系等七大类宏观调控关系,它们也可以合并为计划、财税、金融三大类调控关系。

(2)特征:都属于经济关系范畴、都体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在各类宏观调控关系中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之间存在着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有时也存在着调整、合作的关系。

3、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体系:

(1)概念: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2)体系:包括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三大部分。

4、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1、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定义:是在宏观调控法的制定、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和全部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2、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即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平衡,国民经济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达到最优化。

(2)政府调控法定原则: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基本要求(三个“法定”):调控主体资格法定、宏观调控权力法定、政府调控方式与程序法定

(3)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三层含义:政府调控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应当促进和保护市场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

政府调控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

政府调控一般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4)注重调控效益原则:即宏观调控法通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目的就是要激励、促进和保护宏观经济利益的提高。

三、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

1、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定义:指对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式、手段的总称。

2、以宏观经济政策业务范围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

(1)财政政策调控方法(2)货币政策调控方法(3)产业政策调控方法(4)价格政策调控方法(5)对外经济政策调控方法

3、以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力度与方式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

(1)利益诱导方法:指采用法律确认的经济利益诱导方式,对宏观经济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法。

(2)计划指导方法:指通过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计划指标或长远规划来影响宏观调控关系的方法,其影响力要比经济参数作用直接得多

(3)强制控制方法:指政府依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的某种限制或禁止,从而对宏观调控关系施加强制影响力的方法。

四、宏观调控权及其配置:

1、宏观调控权概念:指政府为确保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目标,而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定职权

2、宏观调控权配置:

(1)纵向配置:即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划分。

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国家的中央政权,而地方政权不能实施。

(2)横向配置:即宏观调控权在中央政府各宏观管理部门之间的配置。

a.一般说来,国务院拥有宏观调控权。与此同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

b.需注意的问题:司法机关没有宏观调控权

应对各类具体的宏观调控权作出具体划分

在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还可能存在授权立法问题

五、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1、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目的:

(1)主要是提供不同经济调控部门之间政策、措施协调的程序和方式,形式稳定的协调机制,避免宏观调控部门各自为政,以提高宏观调控决策的效率。

(2)提供一种解决不同部门发生争议的途径,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的制约和监督,避免宏观经济政策彼此之间的相互冲突和抵消。

2、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是国民经济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单一的宏观政策或调控手段是无法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2)只有进行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才能防止宏观调控部门滥用或弃用宏观调控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3、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现状及其法律调整:

(1)明确宏观调控部门各自的职责权限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的前提。

00043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题集合

名词解释题( 31.缔约过失责任4-121 答: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缔约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尽的义务,致使另一方信赖利益造成损失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32.商业保险9-216 答: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33.产品质量认证7-178 答: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34.证明商标5-142 答: 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注册,而由注册人之外的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35.生产者责任延伸12-271 答: 生产者责任延伸,是指生产者即使在其生产的产品被人使用、被人放弃以后,仍负有一定的对其产品进行适当的循环利用相处置的责任。 36.有限合伙企业1-63 答: 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企业。31.上市公司收购 32.消费者的知情权 33.不安抗辩权 34.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35.审判监督程序 31.实质审查 答:实质审查,是指对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 32.集体合同 答: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一方与企业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书面合同。 33.违约责任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指经营者为了竞争的目的,故意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行为。 2.要约 要约指一方当事人在提出合同条款的基础上要求或建议对方与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企业的开办 企业的开办指企业设立人为取得企业生产经营资格,依法定程序所实施的行为。 4.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指违反环境法和环境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商标 商标指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项目提供者用以标明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项目,并使之与他人生产、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项目相区别的一种专用标志。 6.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保险合同的投保方违反告知义务的表现有哪几种? 保险合同的投保方违反告知义务的表现有以下三种: (1)不申报,属过失不告知,指投保人应当了解的事项实际上却不了解,或者虽然了解某事项却因过失而未告知保险人; (2)隐瞒,属故意不告知,指投保人既了解某事项又清楚其重要性而故意不告知保险人; (3)错误申报,指告知的内容与事实不符。 2.《劳动法》规定的能够成为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的情况有哪几种? 《劳动法》规定的能够成为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劳动合同规定的期限届满; (2)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3)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解除合同协议; (4)发生法定事由,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 3.债权人申请破产时,依法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哪些材料?

自考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上市公司在1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应当由(A) A.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B.董事长决定 C监事会主席决定 D.总经理决定 2. 在中国,股东的出资方式不包括(C) A.工业产权 B.非专利技术 C.劳务 D.土地使用权 3. 下列主体能够成为普通合伙人的是(C)A.公办高校甲 B.上市公司乙 C.个人独资企业丙 D.国有独资公司丁 4. 某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的下列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是(B) A. 所有合伙人均能够劳务出资 B. 有限合伙人能够同本企业进行交易 C. 有限合伙人邢某执行合伙事务 D.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1人、有限合伙人50人组成 5. 某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王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该公司在此期间应当依法向王某支付(B) A. 一倍工资 B.两倍工资 C.三倍工资 D.四倍工资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包括(A) A.劳动争议当事人 B.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7. 下列属于无效合同的是(D)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 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等相适应的合同 C.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 D. 违反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订立的合同 8. 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C) A.仓储合同 B.承揽合同 C.定金合问 D.头卖合问 9. 甲委托乙公司研发新产品,乙公司指派员工丙完成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委托研发合同中未约定研发成果专利申请权的归属。该研发成果的专利申请权依法应当属于(B) A.甲 B.乙公司 C.丙 D.甲与乙公司共有 10. 甲公司拥有一项产品专利,乙公司在甲公司申请专利前也自行研发出该产品并开始制造。乙公司依法对该产品专利在原有范围内享有(C)A.独占权 B.转让权 C.使用权 D.许可她人使用权 11. 某地大枣协会申请注册了“芝金”商标,核定使用在大枣上,许可本协会成员使用。该商标属于(A) A.商品商标 B.驰名商标 C.服务商标 D.联合商标 12. 甲公司在纸手帕等纸制产品上注册了“薰衣草”文字及图形商标。下列未经许可的行为不甲公司商标专用权的是(C) A. 乙公司在其制造的纸手帕包装上突出使用甲

00043 经济法概论(2016版)考试大纲

第一章:公司法 1.公司的概念(识记) 2.公司的特征(领会) 3.公司法的概念(识记) 4.公司法的特征(领会) 5.公司设立和成立的概念(识记) 6.公司的设立行为和设立程序(领会) 7.公司名称和住所(识记) 8.公司章程的概念(识记) 9.公司章程的作用、法定性和自治性(领会) 10.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概念;(识记) 11.派生分立与新设分立的概念;(识记) 12.公司合并的程序和法律效果;(领会) 13.公司分立的程序和法律效果;(领会) 14.公司资本和资产的概念;(识记) 15.公司资本“三原则”;(综合应用) 16.公司债的概念和分类(识记) 17.公司债与股票的区别(领会) 18.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识记) 19.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领会) 20.公司职工的权益保障和参加民主管理的形式;(领会)

21.公司解散事由及公司清算的概念和种类;(识记) 22.公司清算组的职权和清算程序;(领会) 23.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领会) 2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形式;(识记) 25.出资说明书的意义(领会) 26.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构成(识记) 27.股东名册的法律意义;(领会) 28.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综合应用) 2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概念和组成;(识记) 30.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职权;(领会) 3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召集和议事规则;(综合应用) 32.国有独资公司的概念;(识记) 33.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的特别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权;(领会) 34.股权的转让和异议股东的股权收购请求权; 35.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识记) 36.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领会) 37.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和股票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识记) 38.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发行;(领会) 39.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综合应用) 40.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性质和组成(识记) 41.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召开和议事规则;(领会) 42.上市公司需经股东会表决的重大事项、董事会秘书关联、董事表决回避(识记)

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No.1 -------------------------------------------------------------------------------- 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某公司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货物经公证人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 问: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答:本案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条件是FOB,这是FOB合同,(1)卖方不应对该项损失负责。 (2)分析提要:本案大米品质下降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究竟是大米在装运港装船越过船舷前,还是在装船越过船舷后运输过程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的原因造成的,这是分析本案的关键,也是双方争执的焦点。 (3)理由:本案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条件是FOB,这是FOB合同。通常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即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卖方的责任是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一级大米300吨的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符合双方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即经公证人检验证明),并且卖方在装船后及时通知买方。卖方对货物在装运港越船舷后产生的一切风险损失,不负任何责任。而本案中,造成大米品质下降损失的直接原因,是买方在大米运输途中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而致。故本案卖方对该项损失不负任何责任,应由买方自负。 (4)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A、如以CIF成交,是CIF合同;如以CFR成交,是CFR合同,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对该项损失仍应不负责任。 B、分析提要和理由同上2、3点。故略。 二、案例分析: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北京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还盘:“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答:1、甲、乙双方买卖合同不成立。2、分析提要。 公司乙的还盘已是实质上改变了公司甲发盘的实质条件,应视为对公司甲发盘的拒绝,是新要约。而原要约(即公司甲发盘)因此而失效,导致本合同不成立。这是本案合同不成立的焦点,也是分析本合同不成立的关键。 3、理由:本案合同不成立,是因为公司乙的承 诺与公司甲发出的要约不一致,导致对公司甲发盘的拒绝,致

《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

《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 四、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5分。 五、答题时限 本课程期末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四部分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的本质是:()。 A.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工具 B.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手段 C.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D.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纵向的财产关系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所有的人身关系 3.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 A.民法 B.经济法 C.宪法 D.行政法规 4.李某因长期不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导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李某因此丧失了()。A.债权 B.所有权 C.胜诉权 D.起诉权 5.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是()。 A.个人独资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合伙企业 D.联营 6.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宣告其死亡。 A.一 B.二 C.三 D.四 7.根据我国民法规定,10周岁至18周岁的人是()。 A.无行为能力人 B.限制行为能力人 C.完全行为能力人 D.禁治产人 8.下列属于行为的是()。 A.老人死亡 B.婴儿出生 C.签订合同 D.洪水 9.以下主体中有法人资格的是()。 A.合伙 B.个体工商户 C.联营 D.公司 10.根据我国民法规定,我国的一般时效期间为()年。 A.1 B.2 C.3 D.4 11.不能作为物权的标的是()。 A、食品 B、房屋 C、汽车 D、行为 12.住宅的土地所有权年限为()。 A.40年 B.50年 C.60年 D.70年

新编经济法概论作业答案

新编经济法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C 5.D 6.D 7.A 8.D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CDE 3.CDE 4.AB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错 四、简答题 1简述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成。这一定义从三个方面规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范围:①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于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②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属于上述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③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P22 (2)基本原则:①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③诚实信用原则;④合法原则; ⑤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⑥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2、什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答:无效的民事行为: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②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⑤违法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⑥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民事行为无效。P31 五、【案例分析答案】 (1)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A公司所签的代销合同有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在本题中,尽管合伙人甲超越了合伙企业的内部限制,但A公司为善意第三人,因此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A公司签订的代销合同有效。 (2)丁的主张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丁向A公司偿还了24万元的债务,丁可以向合伙人甲、乙、丙、戊进行追偿,追偿的数额为24万元。 【解析】退伙人丁(对外)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合伙企业(内部)对合伙企业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 (3)戊的主张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甲聘任B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为C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时,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5)合伙企业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的,属于当然退伙,当然退伙以法定事由实际发生之日为退伙生效日。 (6)合伙人丁属于通知退伙。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通知退伙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②合伙人退伙不会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③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形成性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A 6.D 7.A 8.D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ABCDE 4.ABC 5.ABCD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2020年“经济法概论”导学案例分析答案

2020年“经济法概论”导学案例分析答案(部分) 第一章 在本案中某公司与其下属基层单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该公司的要求不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属于合同中的违约行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可以认定,本案中某公司与其下属基层单位所签承包合同为有效经济合同。该合同主体合格,内容合法,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且事实也证明了其行之有效。该基层单位要求合同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的各项规定履行合同是合理合法的,应予以支持。 第二章 1.答:甲这样做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甲的行为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在本案中,甲的丈夫乙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夫妻一方失去行为能力,另一方即为他方的法定代理人。甲可以代理乙的民事法律活动包括处理财产。所以甲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 2.答:本案的关键是刘某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夏某时是否处于病态。根据案情我们了解到,刘某已年满16周岁,且有独立的工资收入,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其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夏某的赠予行为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如果是在此之后刘某因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与赠予行为无关。但是,如果刘某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夏某的赠予行为发生时,已经处于病态(不论当时是否确诊),即处于不能辨别自己行为或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的状态,则其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夏某应予返还。 3.答:食品公司经理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是不对的。在本案中,公司经理委托采购员牛某到山东采购小枣3000斤。牛某到山东后却采购小枣10000斤,行为超越了代理权限,超越部分是属于无权代理,对被代理人没有法律效力。在第一批5000斤到货后,虽然公司经理十分生气,但是在严厉批评了牛某之后,告诉财务付款,并警告牛某下不为例。此行为等于行使了承认权(或追认权),无权代理一经追认,既成为有权代理,公司经理所说的第一批多收的2000斤也要牛某自己处理的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承认权与拒绝权都是形成权,形成权一经行使就发生法律效果。即,承认了就不能再拒绝,拒绝了就不能再承认,所以第一批5000斤小枣食品公司必须收货付款。至于第二批到货的5000斤,由于公司经理坚决拒收,是属于没有经被代理人事后追认的无权代理行为,应由行为人自己承担民事责任。 4.答:东郊站拒绝赔偿食品公司是有法律依据的。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是从权利受到侵害的人或单位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被侵害的事实和致害人或单位的时候算起。在本案中,96年9月6日食品公司提货时,东郊站将注明破损情况的货运记录交给了食品公司。且货单上已注明“收货人(发货人)应在车站交给记录的次日起一百八十天内提出赔偿要求”。东郊站已明确通知对方:铁路运输的诉讼时效是特殊时效为180天。由于食品公司于1997年4月2日后发现罐头有破损,才向东郊站提出索赔,已超过180天,其诉讼时效期间已过,所以东郊站拒绝赔偿食品公司是有法律依据的。 5.答:乙单位应返还多取走的450斤大米,或者按购买大米时的价格付款。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没有合法的根据取得利益,而给他人造成了损失的,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在本案中,某单位(乙)多取走的450斤大米,很明显是取得了利益;而且所取得的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且给某粮油公司(甲)造成了损失,属于不当得利。所以应当返还。 6.答:甲商店不能以合同无效为由要求退货。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在本案中,甲商店和乙公司所

00043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资料

经济法概论 1, 企业的特征有哪些?, 61 答:企业的特征有:①企业是经济组织②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③企业是是持续经营的经济组织④ 企业具有一定的法律定位。 2, 什么是个人独资企业,它的特征有哪些?, 61 答:⑴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责任的企业⑵特征:①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为一个自然人②个人独资企业的全部 财产为出资人所有③个人独资企 业以投资人的全部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责任。 3,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原因有哪些?, 62 答:①投资人决定解散②投资人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③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4, 什么是普通合伙企业及有限合 伙企业?, 63 答⑴:普通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⑴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企业 5, 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有哪些?, 63 答:①有两个以上合伙人②有书面合伙协议③有合伙人认缴或实际 交付的出资④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和生产经营场所,其名称应当标明“普通合伙字样”。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6,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有哪些特 殊性? 66 答:一个合伙人或多个合伙人在执行业务活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财产中的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7, 有限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有哪些? 66 答:①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②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和选择程序③执 行事务合伙人权益与违约处理办法④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⑤有限合伙人如伙、退伙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责任⑥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的相关互转换程序。 8, 有限合伙对合伙人有什么要求? 66 答:①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 议③参与选择承办有限合伙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④获取经 审计的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⑤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查阅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帐簿等财务资料 ⑥在有限合伙企业的利益受到侵害 时,享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 者提起诉讼⑦执行事务合伙人怠 于行使权力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 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 起诉讼⑧依法为企业提供担保。 9, 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与 普通合伙人转换身份有何要求?67 答:⑴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普 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期间有 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应经 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⑵有限合伙 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的,对其作为 有限合伙人期间有限合伙企业发生 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普通合 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的,对其作 为普通合伙人期间合伙企业发生的 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由中外合营者共同举办 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68 答: ①由中外合营者共同举办② 由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其中外方合 营者的投资比例不得低于合营企业 注册资本的25% ③合营各方共同经 营管理④合营各方共同承担风险、 共负盈亏。 1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对出资的要 求有哪些?, 68 答:⑴外国合资各方可以用货币出 资也可以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 的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 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货币以外的出 资,其作价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 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合营各方同意 的第三者评定。⑵外国合营者出资 的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应当是 合营企业生产所必需的,其作价不 得高于同类机器设备或者物料当时 的国际市场价格。外国合营者出资 的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必须能显 著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 高生产效率或者显著节约原材料, 燃料和动力。外国合营者以机器设 备或其他物料、工业产权或专有技 术出资,应当报审批机构批准。 12, 外资企业的特征有哪些? 71 答:①外资企业是依照中国法律设 立的中国企业②外资企业的全部 投资由外国投资者承担③外资企 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不是外国企业或组织在中国的分支 机构。④公司是企业法人 13, 公司具有哪些特征?, 73 答:①依法设立②具有独立的法人 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③以全部财 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④公司是企 业法人 14, 我国公司成立的原则是什么?, 75 答:公司的成立日期是营业执照签 发日期。公司的成立在历史上经历 了自由主义、特许主义、核准主义 和登记主义。 15, 我国公司资本“三原则”指什 么?, 77 答:指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 则和资本不变原则。 16, 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 人员的任职资格有哪些?, 78 答: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②因贪污、贿赂、 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市场 经济秩序被判处刑法,执行期满未 逾5年③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 业的董事长或厂长、经理,对该公 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 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 未逾3年④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 业执照、责令关闭公司、企业的法 人代表,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 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 逾3年⑤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 务到期末清偿。 17,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有哪 些?, 81 答:①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是股 东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和其他 机构股东③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 股东 18,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的性质 是什么?, 83 答:股东会是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 程的规定,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和各 种涉及股东权益事宜拥有最高决策 权的公司权力机构。但股东会对外 不代表公司,对内不执行业务,也 不是公司的常设机构。 19,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股 权有什么要求? , 86 答:①应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② 转让股东应在转让前就股权转让事 项通知和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③ 其他股东在等同条件下享有优先购 买权。 20, 股份有限公司对注册资本有何 要求? , 87 答: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 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外商投资 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额 为3000万元人民币,申请股票上市 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总额不 少于3000万人民币,公司采用发起 设立的,公司全体发起人首次出资 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 分由发起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 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在5年内缴足。 21, 股票有何特征?, 89 答:①股票是有价证劵,股票是股 份的表现形式②股票是流通证劵, 股票可以转让和流通,这也是股份 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③ 股票是要式证劵,其形式、制作程 序、记载事项、记载方式,均应符 合法律的要求。 22, 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应具备什么 条件?, 90 答:①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 机构②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 况良好③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 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④证劵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23,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有何限 制?, 91 答:①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②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自公司股 票在证劵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 年内不得转让③公司懂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 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 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 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 易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 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 本公司股份④公司原则上不得收 购本公司的股票,否则与资本充实 原则不符⑤对股票质押的限制,公 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 的标的。 24, 上市公司有何特别规定?, 94 答:①上市公司需经股东会表决的 重大事项②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③董事会秘书④关联董事表决回 避。 25, 我国《企业破产法》适用范围 是什么?, 95 答: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法人,不论 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 还是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法人企业, 均适用破产法。但是没有法人资格 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组织、 农村承包经营户和自然人,均不适 用。 26, 什么是破产、它有什么特征?, 95 答:⑴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以其全 部财产清偿到期债务,又未能与债 权人达成减免或迟延偿还债务的协 议,经法院审理,强制执行其全部 财产,使债权公平受尝,其余无力 偿还的则予免除的法律制度。⑵破 产的特征①破产是一种特殊的偿债 程序,它以消灭债务人体资格来实 现债务的清偿②破产必须以债务 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特定条件 ③破产的核心是保证公平清偿债权 ④破产是一种强制执行程序。 27, 企业破产案件的管辖有何规 定?, 96 答: ①地域管辖:破产案件由债务 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②级别管 辖: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地级市 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 的企业的破产案件;中级人民法院 一般管辖地级市以上的工商行政管 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 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 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8, 什么叫共益债务,哪些属于共 益债务?, 98 答⑴:共益债务是指人民法院受理 破产案件申请后发生的债务。⑵具 体包括①因管理人或债务人请求对 方当事人履行双方未履行完毕毕的 合同产生的债务②债务人财产受 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③因债务人 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④债务人 继续营业而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 保障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 ⑤管理人或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 损害所产生的债务⑥债务人财产 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29, 债权人会议的表决有何规定?, 100 答: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 过半数通过,并由其所代表的债权 额占无财产担保权额总额的1/2 以上。而涉及全体债权人重大利益 的事项,如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的决 议,如要求债权人过半数以外,还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专利权法律制度 案例: 胡某设计的茶叶包装盒被授予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0730005046.3. 采用外观设计专利的茶叶包装盒推出市场后,以其外形美观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本专利产品销量直线上升,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2008年9月,胡某在海口市新港水产批发市场发现,该茶艺公司未经许可大量制造、销售、使用胡某享有专利权的茶叶包装盒,用本专利产品赢得市场之机,大量生产、销售、使用亲权产品,充斥市场。本专利产品由于受到这些仿制品的冲击,销量直线下降。胡某为了维权,委托海南正凯律师事务所李武平律师代理此案。李武平律师接受代理后,认真研究案情,指导当事人收集、保全证据,经过努力,最后法院判决侵权成立,判令被告海口某茶叶公司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原告胡某专利号为ZL200730005046.3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的行为。 案例分析 一、《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的应用设计。具体涵义是:第一,外观设计必须和产品结合在一起;第二,外观设计师对工业产品外观的新设计,不涉及内部构造、功能和改善;第三,外观设计作为一种新设计必须富有美感。《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性全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中,实质上的规定条件是器具有新颖性。对本案例,茶叶包装盒已被授予外观设计专利,则胡某享有专利权,受到法律保护。 二、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物质权利是指专利权人对其专利限购的独占权、许可实施权和转让权。其中,许可他人实施权利,也就是对专利发明创造使用权的转让。根据双方但是人约定的不同,许可合约一般分为以下四种:普通许可合同,按照该合同被许可人可在合同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使用专利发明创造,但专利人仍保留在许可第三人使用的权利;部分独占性许可合同,按该合同被许可人可在合同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使用专利发明创造,取得利益的独占权,但不能因此排除专利人自己使用该专利发明创造的权利;完全独占性许

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法 1.问题:【领会】企业的概念是什么 答:企业是指依法成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2.问题:【领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 答:(1)企业是经济组织(2)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3)企业是持续经营的经济组织(4)企业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3.问题:【识记】企业有那些分类 答:(1)全民所有制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3)私营企业(4)外商投资企业 4.问题:【领会】企业法的概念是什么 答:企业法是调整企业设立、存续和终止过程中各个中法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5.问题:【领会】企业法具有哪些特征 答:(1)企业法是规范企业法律地位及其内部组织关系的组织法 (2)企业法是规范企业把本身的组织和动作的行为法 (3)企业法是国家对企业进行管理调控的法律依据之一 6.问题:【识记】企业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 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6)国际条约(7)国际惯例7.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是什么【多选】答: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8:.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多选】 答:(1)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为一个自然人。(2)个人独资企业的全部财产为出资人所有 (3)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人的全部个人才或家庭 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9.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需要具备哪些 条件 答: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8条规定,设立个人 独资企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 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10.问题:【领会】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 答: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由投资人或其委托的 代理人向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 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文件。登记机关核准登记, 发给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即告成立。 11.问题:【识记】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静音管理模 式 答:(1)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 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他人负责企业事务。(2)投资 人可与受聘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管理的内容和 权限,但投资人对受聘人得职权限制不得对抗第三人 (3)个人独资企业经批准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但分支 机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个人独资企业承 担。 12.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如何进行营业转让 答:《个人独资企业法》第17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 投资人对企业财产的有关权力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 (1)个人独资企业若整体转让,涉及债权债务的概括 转移,应按规定通知个人独资企业的债权人并经其同 意,办理投资人姓名和住所变更登记,个人独资企业 合法转让后,该企业的债权债务由受让人承受。(2) 个人独资企业作为遗产其营业适用概括继承。依《继 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人继承个人独资企业的承担 该企业的债务和税款。当然,应以个人独资企业的实 际价值为限。继承人不愿从商或企业资不抵债的,继 承人可以放弃继承。 13.问题:【识记】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原因有哪些 答: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原因有:(1)投资人决定解 散(2)投资人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的其它情况 14.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程序【单选】 答:(1)人独资企业解散,应当由投资人自行或者债 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清算。由投资人自行清 算的,投资人应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 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在接到通知之日起 30日内,未通知到的,可以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 向债权人申报其债权。 (2)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 存续期间的债务仍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个人独 资企业解散后五年内未向原投资人提出偿还请求的, 原投资人的责任消灭。 15.问题:【领会】合伙企业的概念是什么 答: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 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 伙企业。 16.问题:【领会】合伙企业具有哪些特征 答:(1)由两个以上的投资人共同投资兴办(2)合伙 协议是合伙企业的成立基础(3)合伙企业属于人合企 业(4)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17.问题:【识记】合伙企业有哪些分类 答: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18.问题:【识记】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是什么 答:普通合伙企业是指有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 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

《经济法概论》案例复习题

1、甲、乙、丙三个公司在S市设立A灯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拟定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甲公司以货币出资10万元,以机器设备出资20万元,乙公司以货币出资10万元,以专利权出资35万元,丙公司以厂房出资25万元,但在公司登记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人员指出股东出资不符合法律规定,经过更正后公司得以成立。 该公司2006年发生如下事项: (1)公司董事会通过如下决议: ①根据公司产品市场营销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增设市场开发部,并根据总经理A的提名聘任B为市场开发部经理; ②根据总经理A的提名,解聘财务负责人C的职务,聘任监事D兼任财务负责人; (2)王某为A公司董事会的董事,A公司生产的灯具价廉物美,行销市场,在S市的灯具市场占有半壁江山。2006年A 公司的灯具产品发生严重滞销,销售额持续下降。经调查,发现王某于2003年与几个朋友合资投资设立B照明器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王某在B公司任常务副总经理,具体负责B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于B公司生产的灯具在用料、款式、功能方面与A公司生产的灯具相差无几,挤占A公司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于是,A公司董事会作出如下决议:(1)要求王某将从B公司所得收入归A公司所有;(2)撤销王某A公司董事的职务,增补张某为A公司的董事。 (3)2006年5月,经检查,发现A公司出资时甲企业出资的机器设备价值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但经过股东会的决议,将甲企业补足出资的义务免除。 【问题】 (1)公司成立时拟定的注册资本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资本限额为多少? (2)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3)公司董事会决定增设市场开发部和聘任开发部经理的决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4)董事会聘任监事D为财务负责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王某任B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负责B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6)A公司董事会针对王某作出的两项决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7)甲企业是否应该补足出资?乙和丙是否对甲出资不实承担责任?股东会对免除甲企业补足出资义务的决议是否符合规定?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1)公司成立时拟定的注册资本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 (2)股东的出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但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而本题中,股东的货币出资占注册资本的20%,不符合规定。 (3)公司董事会通过增设市场开发部的决议符合法律规定,但聘任B为市场开发部经理是不符合规定的。根据规定,决定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属于董事会的职权;但聘任市场开发部经理则是公司(总)经理的职权。 (4)董事会聘任监事D为财务负责人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应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和解聘财务负责人,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本公司的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财务负责人,因此,董事会聘任监事D为财务负责人违反了规定。 (5)王某在B公司的任职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本题王某是A公司的董事,又是B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而A公司与B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属于同类营业,且其行为损害了A公司的利益。所以,王某在B公司的任职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6)①A公司要求王某将其B公司所得收入归A公司所有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其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②A公司董事会撤销王某董事职务、增补张某为A公司董事的决议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选举和更换董事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职权,公司董事会无权选举和更换董事。 (7)①工商部门要求甲企业补足出资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②乙和丙应该对甲出资不实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③股东会对免除甲企业补足出资义务的决议是不符合规定的。发起人股东对资本充实责任是法定责任,

00043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

1.问题:【领会】企业的概念是什么?答:企业是指依法成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具 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2.问题:【领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 答:(1)企业是经济组织(2)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3)企业是持续经营的经济组织(4)企业具有一定 的法律地位 3.问题:【识记】企业有那些分类? 答:(1)全民所有制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3) 私营企业(4)外商投资企业 4.问题:【领会】企业法的概念是什么? 答:企业法是调整企业设立、存续和终止过程中各个 中法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5.问题:【领会】企业法具有哪些特征? 答:(1)企业法是规范企业法律地位及其内部组织关 系的组织法 (2)企业法是规范企业把本身的组织和动作的行 为xx (3)企业法是国家对企业进行管理调控的法律依 据之一 6.问题:【识记】企业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

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6)国际条约(7)国际惯例 7.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是什么【2010.10 多选】 答: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 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 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8:.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具有哪些特征? 【2010.10多选】 答:(1)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为一个自然人。(2)个(3)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人的全部个人才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9.问题:【领会】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8条规定,设立个人独资企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10.问题:【领会】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答: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由投资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向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文件。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即告成立。 11.问题:【识记】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静音管理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