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激励原则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激励原则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激励原则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激励原则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以人为本的激励原则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不同,现代管理科学强调的是注重对人才的利用与开发,发挥人的潜能,尊重人的意愿;传统的人事管理,重点在于“事”,注重事情最后的结果,而现代的管理科学重点强调“人”。管理的对象是人,就不能忽视人的心理因素。因为事情是可以预计的,而往往事情中的人却是无法准确预计的。人的心理因素常常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具备了各种变数,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在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就是以管理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剖析管理中人的心理,利用人的积极因素,努力避免人的惰性因素,从而实现科学管理的目的。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科学最初发展的时候,是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如何科学地利用人力,发展出最有效的生产模式,解决当时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是科学管理的宗旨。而当前,人才成为决定组织生存的根本因素,如何激发人才的能动性,是决定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激励作为管理科学当中一个核心的行为,必须遵循公平、效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激励的公平原则

管理是一种对于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处理。管理也是一种交往,管理者对待组织成员,必须做到公平对待。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平问题是影响雇员激励的重要因素,适度的公平是保证激励效率的前提条件。管理者要在激励中注意激发组织个体的公平感,只有拥有公平感,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才会产生良好的工作动机。“作为主观感受的公平感,是通过比较的因素得来的”,个体在关注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关注整个组织的物质收益分配是否公平。作为激励手段的薪酬激励,尤其需要注意分配中的公平原则。公平感作为一种心理需求,是薪酬激励手段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从总体上能够坚持公平分配的原则,借助奖惩带给员工公平感,是奖惩手段要实现的目的和意义。“公平感增强,员工就会增加组织公民行为的投入,反之则会减少投入,甚至表现出利己行为”。接受了组织的公平因素的员工,会由此带来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公平感的产生,从而能够促进义务感的产生,这正是组织的发展进步所需要的;而任何不公平的分配则会带来不公平感的产生,不公平感又会带来厌恶感,这将产生整个组织的公平激励负效应,对整个组织的和谐发展将会起到制约的作用。

既然由激励带来的公平的感受,主要是从比较的因素得来的,成员与管理者的比较、成员之间的比较、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间的比较、成员自身的付出收益的比较,那么如何保持激励中的公平就成为管理者在激励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组织内部首先面临的问题。跟据管理心理学的焦虑理论,人们焦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于组织外部,而是组织内部,简单讲,也就是,对于人们来说,和自己无干的人的成功对自己引发的焦虑感,远不如自己身边的人的胜出更为强烈。这是因为比较产生的范围,往往就在自己的交往之中。同样,在人们的奖惩中,人们也会比较同一个组织当中的成本收益的比例。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应当注意奖惩激励过程中造成的不公平感,避免组织成员间的“搭便车”(Free Ride)行为的产生。搭便车是一种群体行为,指的是不付出成本,却同时享受到组织变革带来的好处。比如说,作为工人代表的工会组织与厂方进行涨薪谈判,没有参加谈判的工人也作为谈判成功方享受到了涨薪带来的收益。这就是典型的“搭便车”行为。搭便车行为普遍化会引发组织行为中其他成员也对于成本付出的不情愿。例如扫雪行动,如果不参加扫雪的一方也能够享受到干净的路面,那么参加扫雪的人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首先给组织成员灌输一种“服务”的意识。只有成员抱着服务组织、服务社会的意识,而不是仅仅是为了获取报酬,才有可能对于激励奖惩不怀揣着侥幸的心理,而是会踏踏实实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作为管理者,如果能够在激励当中成功地营造出来一种“种豆得豆,种瓜

得瓜”的避免走捷径、搭便车的心理氛围,就能够使奋力工作者得到应有的奖励,而使偷懒不奋进者避免水涨船高地受到奖励,这样,奖惩就真正成为了为鼓励努力而进行的激励手段。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整个组织成员的事业积极性。组织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的事业将是整个组织成员合作发展的结果。组织成员成为同事,他们之间不仅要竞争,也要合作,同事之间的比较因素会大大影响组织合作成功的几率。根据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人是自利的理性人,行为决策的出发点是利己,激励的目的是通过奖惩手段让工作成为成员心中的积极的义务。因为现实团队中的成员,通常情况下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收入与同伴进行比较,若存在明显的不平等,那么就会因为嫉妒心理或愧疚心理的产生而改变自己的努力水平。只有在激励过程中感到公平的组织成员,才会对组织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把工作完成当作是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一点,不仅对于组织成员,而且对于全体社会成员都非常重要,只有那些认为社会分配制度公平合理的公民,才会从内心产生自觉地纳税义务感。因此,激励当中应当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原则。有了公平对待,组织中的成员就会精诚合作,去除那些不利于组织发展的嫉妒、拆台等做法,而在相互的欣赏与帮助中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实现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效果。

二、激励的效用原则

解决了激励当中的公平问题之后,就要考虑激励当中的效率原则。不当的激励方法只会使得组织的工作效能事倍功半,而巧妙的激励手段则可以使得激励的效果事半功倍,关键就在于组织的管理者是否可以有效地采取各种手段实现激励当中的效用原则。

为了实现激励所要达到的效果,激励的手段应该注重“软硬兼施”。管理者采用激励的方式,是为了激发人的道德主动性。通过激励达到人们道德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起人们努力工作的心理动机,然后转化为工作的态度与热情,为完成组织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对于道德的要求,我们通常的做法都停留在道德说教中,这个实际上起到的效果却非常微小。对于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无法通过单一的说教而抽象地完成,非但如此,长期的说教还会让人们产生心理的抵触感,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南辕北辙。因此,身为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要想到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心理动机,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与批评。身为一个高超的管理者,要研究采用一些更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以取代传统的说教方式。比如,作为一个有效地激励方式,“软手段”比“硬手段”来的更为有效。

18世纪末,在英国还有流放制度的时候,犯人是被船运送到当时荒蛮的澳洲。政府按照上船时的人数付给船长运费。但是,为了节省支出成本,船长在路上总是不给犯人提供充足的食物、淡水、以及药品和新鲜空气,甚至生病的犯人就被直接扔到海里去;致使到了澳洲,上岸时犯人所剩无几。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政府曾经多次说教鼓励船长在路上善待囚犯以提高犯人在途中的存活率,甚至启动了牧师的讲解,但是都效果甚微。后来,直到根据一位议员的建议,政府改变了支付方式,把原来的按照上船时的人数改变为按照到了澳洲下船时的人数来支付运费,结果不用任何说教,船长们都争先恐后为犯人提供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淡水和食物以保证他们活着上岸,死亡人数直降至1%以下,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事例说明,在进行激励时,在人性追求自利的本性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强行采取违背人性逐利本质而进行说教激励,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只能无功而返。只有掌握人性基本规律,顺应它、合理地引导它,并且抓住问题的本质予以改变激励的角度,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合理的规则面前,不必区分道德的良善与否,都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动力去改变。管理往往强调事情本身,做这个事情往往就是目的,但是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整体战略的实现。为了达到整体的目标,激励的效用往往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

再比如,在高校等组织当中,由于竞争机制的陈旧,往往会使多数教师产生倦怠感。这

时,基于说教鼓励等方式的激励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地为教职员工产生足够的动力,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创新活动。这时的管理者,如果想要激发每位教师积极进行学术积累,努力投身科研与教学活动,就要充分掌握人性的工作规律中的倦怠感的出现时刻,及时通过引入外来学者,利用补充外来人员引发的“鲶鱼效应”,则可以有效地激发教职员工进行学术研究的竞争积极性。

总之,激励的方式是多样的,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无论哪种方案,都要配合人性发展的本质,符合规律地采取。

三、激励的人本原则

激励要讲究公平,激励要讲究效用,但是最终的核心,不能忘记,激励的对象是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要研究的对象也是人,只有充分了解人性特征,制定符合人性规律的激励方案,才能实现组织的目的,实现组织当中的人的充分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人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满足各自的交往需求。激励的本质就是利用人们的需求并使之满足,从而实现激发其积极性的目的。但是人的需求具有不可重复性,即相同的需求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激励的动力,比如饥饿。人类不像动物,每次都可以以奖励一颗食物的方式让杂技团的黑熊完成一个相同的动作;人类饥饿的时候,以食物为代价可以要求其完成一件任务,但是相同的要求并不一定重复实现,因为人类需要具有层次性。激励所依据的是人类的需要,可是,必须注意,激励本身针对的不是需要,而必须是人本身。只有注意到了这一点进行奖惩,才能够起到适时激励的作用。

激励体现的是一种关怀,它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的肯定与认可,这种肯定与认可首先体现在物质奖励上,但是奖惩手段如果想要起到激励的关怀目的,必须让组织成员感到温暖,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劳务报酬。作为经济奖励,薪酬起到的是物质激励的作用,可是如何让每年相同的物质激励起到不只是重复支付的作用?这是每一位管理者需要用心钻研的艺术:同样是年底的13万分红,如果是一次性交付员工,只能起到一般的年终奖的作用;而某位经理的做法值得借鉴:

当员工进入经理办公室时,经理先从抽屉拿出一打10万的奖金交给员工:“这是你的年终分红,感谢你一年的努力工作”,员工拿到手感谢了经理;这时经理问道,你母亲高寿了?又拿出1万交给员工“请交给您的母亲感谢她为公司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员工”,员工接过来心里热乎乎的;刚要转身经理又问道,您夫人身体可好,接着又拿出一万元交给她,“请感谢您夫人支持公司的工作”;员工已经充满感激;这时经理又拿出1万元交给他说“您孩子几岁了?请代公司向他抱歉,他父亲为公司工作牺牲了陪伴他的时间”。这时,员工看着手里的13万年终奖,已经热泪盈眶……

这个案例说明,在组织进行激励的时候,物质方面的奖惩仅仅是一个手段,它是为激励行为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服务的。同样是13万的数字,如果冷冰冰地抛过去,仅仅是物质奖励,无法给员工心理带来诺大的动力成分;而这位经理的做法,考虑到了员工的父母、妻子、儿女,充满的感情关怀,它带给员工的激励作用已经远远大于13万元现金所能承载的程度。这是一次异常成功的激励,它不仅充分避免了年终分红后的普遍的跳槽现象,而且为得到员工忠实度起到了圆满的激发效果。

激励的最高境界是感动。感动换来的是组织成员无比的忠诚度。如果激励行为可以换来组织成员的感动,则会调动成员超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业绩效果;这种激励,甚至在物质奖励手段相对匮乏时,尤为有效。“将一壶酒倒入江中,与士兵共饮江水”、“三顾茅庐”等的做法,都是超越了物质本身的奖惩作用而体现出超强的人本关怀的成功激励行为。这种激励原则表明,管理者重视的不是奖惩本身,而是激励的对象——作为组织成员的人。只要让被激励者感到管理者对自己的重视,就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

从而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种激励的手段,自古以来都被组织的领导者所采用,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比如楚庄王就曾以著名的“折樱会”成为历史上成功的激励者。他在大宴群臣的宴会上,让自己的妃子给各位将军斟酒,正在这时候,一阵风吹灭了大厅里的蜡烛,而其中一位将军也趁这时候调戏了这位王妃一下,愤怒的王妃折断了他的帽盔上的樱翅,并让楚庄王点亮灯找出这位将军。可是,宽厚的楚庄王非但没有这样做,却命令各位将军都将自己的帽翅折断后再点亮灯火。这位将军在之后的一次恶战中,拼命地保护了楚庄王突围以报答楚庄王的不罚之恩。激励针对人本目的而产生的组织成员的感动,可以让成员产生强大的工作动机,从而不计后果地报答组织。这是激励的最高境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激励思想中的精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断是管理科学中最为有力的指引。现代管理理论已经开始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针对高校的管理思想中,就有学者提出了管理学的“和谐发展学说”,指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在保证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更大程度上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教师个体的价值的实现和他们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中,将人员的培养、投资、培训、工资等各种费用都计入到成本计算当中去,成为支出的一部分;而现代的管理理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是重要的资本资源,对人力进行投资,不仅是管理中必须的投资,而且是收益非常大的投资。管理中应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放弃传统的按照上级“指示”贯彻管理命令的方式,而遵循主动寻找管理中的科学规律。以人为本体现的是现代管理思想的精髓,现代管理者应该彻底转变观念,从“人事管理”转向“为人才服务”的管理理念。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 Energier激励、 Edge 敏锐、 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论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上这些关于人性、需要的讨论,为激励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例如激励要因人而异,要按需激励,物质精神激励并重等等。 二、激励的方式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 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 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被称为中国CEO第一人的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你能够翻多大筋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创造欲望得到满足的激励,在公平条件下参与竞争的欢愉,个人价值受到承认的幸福。使海尔人为企业拼尽全力而无怨无悔。这是这样一种激励成就了海尔中国第一品牌的盛誉。 所以,要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就得激起他们成就的欲望,给他们以发展的环境,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业绩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内部发动他们。 2.期望激励 这里讲的期望是指管理者对员工能力的一种评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员工。期望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又是一种真诚的期望。因此也可把期望激励称为信任激励。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必须要研究员工的需求,依照各种激励理论将不同的激励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只有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使用相应的激励手段,才能对企业团队和员工个人实施有效地激励。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绩效原则、公平原则等基本原则,并且有所侧重,必须想方设法了解并满足员工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员工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从管理学上说,激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也叫薪酬激励;另一类是精神激励,又叫成长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有实惠才能有热情,精神激励是水中月、镜中影,好看却不中用。正是这种片面的理解,致使一部分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组织环境和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另有一些人总爱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只讲贡献不讲需要,只讲觉悟不讲利益,以为大家靠喝西北风也能有干劲,这些人恰恰忘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片面性的发生,防止“单打”现象的出现,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不是说不需要有所侧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层次与程度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从社会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物质需求就会比较强烈,而在社会经济文件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要则会占主导地位。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对需要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

有效激励员工的十二个法则

有效激励员工的十二个法则 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首先要自己具备领导才能及专业素质,学习与提高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榜样激励 为员工树立一根行为标杆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管理者都是下属的镜子。可以说,只要看一看这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就可以了解整个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表不正,不可求直影。”要让员工充满激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先要做出一个样子来。 1、领导是员工们的模仿对象 2、激励别人之前,先要激励自己 3、要让下属高效,自己不能低效 4、塑造起自己精明强干的形象 5、做到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6、用自己的热情引燃员工的热情 7、你们干不了的,让我来 8、把手“弄脏”,可以激励每一个员工 9、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榜样人物 二、目标激励 激发员工不断前进的欲望 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这种动机是行为的一种诱因,是行动的内驱力,对人的活动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管理者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有效诱发、导向和激励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0、让员工对企业前途充满信心 11、用共同目标引领全体员工 12、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 13、制定目标时要做到具体而清晰 14、要规划出目标的实施步骤 15、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 16、从个人目标上升到共同目标 17、让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工作 18、避免“目标置换”现象的发生 三、授权激励 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积极性 有效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不管多能干的领导,也不可能把工作全部承揽过来,这样做只能使管理效率降低,下属成长过慢。通过授权,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及下属的工作能力,更可以极大地激发起下属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19、不要成为公司里的“管家婆” 20、权力握在手中只是一件死物 21、用“地位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论文《关于人类激励理论》

关于现代激励理论的认识及其应用 2012XXXX XXX 计算机1206 班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采取激励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在寝室生活、教室学习还是社团活动都避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小团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安慰以激发我们自身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其实激励问题最早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的,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1】。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1.人类生存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1.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它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需要还未满足到维持生存的程度时,其它的需求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因此,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1.2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避免失去工作、丧失财产的需要,当人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安全的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

员工激励的八大原则

员工激励的八大原则 阳天下拓展培训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其三,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之激励机制的探讨 众所周知,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而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不论 领导者多么优秀能干,如果他不能不能成功的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 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 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激励便是“激发鼓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工商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激励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应该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寻求适应员工心理、扣紧员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 激励作用如此重要,但想要达到其最佳的效用却是不简单的,激励

能否有效至少取决于以下前提: 第一,激励所提供的东西是激励接受者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引起激励接受者的获得欲望; 第二,激励所提供的东西必须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说要使接受者获得某种独享; 第三,激励效用是曲线而不是直线,收益和付出的关系有增有减,相关度有大有小有正有负,要合理运用,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下面选去其中几类具体的理论进行分析: 1、激励保健理论。其中主要用保健理论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 素,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一般意味公司要裁员减人,而该公司的管理者 们都不因此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产生里深厚的职业安 全感和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 2、公平理论。表现在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 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 率与业绩,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所得与所付出充分联系起来,意味着大 家报酬的取得和多少完全看个人的生产量,而与所占据的职位无关。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量与质量进行挂钩,确保高产量同时实现高质 量,否则员工的奖金会受到影响,无疑这也是一种水平。 3、目标设定理论。从员工来讲,按件计酬给员工自身确定目标 带来了便利,它不是大锅饭,限制个人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从公司 来讲,公司给员工明确的目标是分享年终奖金和稳定的职业保障,当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简而言之,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企业在实施激励时的原则和方法很重要,只有注重原则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切实落实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好坏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关键词:激励;原则;方法 一、激励的相关概念 1、激励的含义 激励本来是心理学的概念,就其词义来说,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注要是指借助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事物,作为目标来激发或者刺激动机,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推动和引导人产生积极行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过程。简而言之,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既然说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那么激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与需要相联系的,从需要或动机出发产生了要求,这种要求一时不能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安和和紧张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导致采取某种行为或行动,进而去实现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就会带来满足,这种满足又会为新的需要提供强化。这种激励的过程如图1-1所示。 2、激励的作用 (1)、激励有助于激发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一书中阐述:在对员工的激励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作用的程

度相当于受激励前的3~4倍。 (2)、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采用设立合理化建议奖的方法激励职工提建议。无论所提建议是否会被采纳,都会受到奖励和重视。如果建议被采纳,并且取得经济效益,那么奖励也就会更多更重。结果该公司的员工仅一年内就提出了165万条建议,平均每人提31条.它所带来的利润是900亿日元,相当于该公司全年利润的18%。 (3)、有助于吸引人才 从世界各国看,美国特别重视运用激励吸引人才。为了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才,美国不惜使用支付高酬金、创造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激励办法,这也是美国在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激励的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 员工能够一直保持积极性是组织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的保证,要想使员工持久地处于积极状态中,就需要遵守激励的可持续性原则。在实际的管理中,有些管理者会设立一些吸引人的目标,员工会报很高的期望。开始时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发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问后,管理者不去落实,员工逐渐失望进而也失去可持续积极性。如果一直这样,员工就会对公司失去信任,积极性也很难再激起。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味地设立诱人的奖励目标并且兑现了,有些管理者认为激励力度越大效果越好,所以就加大激励强度。这在一定时问会调动员工积极性,但是过一段时问后员工的目标要求会更高,期望也会更高,如果不提高激励,他们就不会保持原有的积极性,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无法保证激励可持续性。 2、公开性原则 ①、激励表达明确。激励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如果激励表达模糊不清就失去了引导的意义。②、激励要公开。在分配奖金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员工是高度关注的。并且在激励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上有说服力,也有利于对激励实施监督和约束。③、激励实施要直观。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时都需要对激励的方式与惩罚的方式进行直观的表述因为直观性与激励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3、公平性原则 公正与公平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区别。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之间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成本与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同别的员工进行比较.关注自己所得到的报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有效激励员工的五大原则和九大绝招

有效激励员工的五大原则和九大绝招 一个好的领导者,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和用人,你说的够好的呢,在工作中即不能太过于优柔寡断的,也不能太瞻前顾后,除此之外,要懂得了解员工的心理,要懂得怎样去激励员工。 员工激励也不是随便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的。 激励员工五原则 1、员工分配的工作要适合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量 人岗匹配是配置员工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人适其岗,需要对员工和岗位进行分析。每个人的能力和性格不同,每个岗位的要求和环境也不同,只有事先分析、合理匹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通过四种方法来促进人岗匹配:第一,多名高级经理人同时会见一名新员工,多方面了解他的兴趣、工作能力、工作潜能;第二,公司除定期评价工作表现外,还有相应的工作说明和要求规范;第三,用电子数据库贮存有关工作要求和员工能力的信息,及时更新;第四,通过“委任状”,由高级经理人向董事会推荐到重要岗位的候选人。 2、论功行赏 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工作态度、工作经验、教育水平、外部环境等,虽然有些因素不可控,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员工的个人表现,这是可以控制和评价的因素。其中一个原则是——员工的收入必须根据他的工作表现确定。员工过去的表现是否得到认可,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工作结果。论功行赏不但可以让员工知道哪些行为该发扬哪些行为该避免,还能激励员工重复和加强那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因此,在工作表现的基础上体现工资差异,是建立高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此外,巴斯夫还根据员工的表现提供不同膳食补助金、住房、公司股票等福利。

3、通过基本和高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且从公司内部选拔有资格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 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计划,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培训计划包括一些基本的技能培训,也涉及到高层的管理培训,还有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开发的培训课程,以帮助员工成长为最终目标。组织结构的明确,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岗位在公司中的位置和作用,还可方便地了解到有哪些升迁途径,并可获取相关的资料。巴斯夫在晋升方面有明显的内部导向特征,更趋向于从内部提拔管理人员,这为那些有志于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升职机会。 4、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 适宜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调节员工心理。根据生理需要设计工作环境,可以加快速度、节省体力、缓解疲劳;根据心理需要设计工作环境,可以创造愉悦、轻松、积极、活力的工作氛围。对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的改造,在工厂附近设立各种专用汽车设施,在公司内开设多家食堂和饭店,为体力劳动者增设盥洗室,保持工作地点整洁干净…… 安全是对工作条件最基本的要求,但却是很多企业难以实现的隐痛。建立了一大批保证安全的标准设施,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如医务部、消防队、工厂高级警卫等,负责各自工作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向所有的工人提供定期的安全指导和防护设施。还可以建立各种安全制度,如大楼每一层都必须有一名经过专门安全训练的员工轮流值班。除设施和制度的保障外,还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安全生产,那些意外事故发生率最低的车间可以得到安全奖。 5、实行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 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强调抱合作态度。 领导者在领导的过程中,就如同自己被领导一样,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坦诚合作。巴斯夫的领导者的任务是商定工作指标、委派工作、收集情报、检查工作、解决矛盾、评定下属职工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评价下属,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给予公正评价,让下属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认识到在工作中的得失。评价的

管理心理学激励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摘要:良好的工作氛围比什么都重要,它可以让员工的心情舒畅,心情愉快,员工的工作干劲会倍增,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率,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80%的创新思路来自于员工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于是,管理者们十分重视营造激发员工创新思维的氛围。本文将围绕什么是什么是良好的工作氛围,怎样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行探讨。 关键字:良好工作氛围管理者和谐 1.什么是良好的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就是组织或团队的内部气氛,是内部成员在特定环境下工作的综合心理或认知程度,体现了成员对组织的普遍性态度及相应的情感反应,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换而言之,工作氛围就是一个组织的人文环境。其具体表现为一个组织支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期望什么,影响着组织内部成员的动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可以说,优秀的组织离不开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是组织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良好工作氛围的特点 一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工作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源自于成员个体,是内部成员个人品行和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和心态、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集中体现,代表着队伍内部的主流思想。工作氛围的管理是对队伍成员主观世界的改造,相对于“重规范、讲约束”的制度式管理而言,工作氛围的管理则侧重于“重情感、讲引导”,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直接关系到成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成员的称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其所处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就是尽可能地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从内心深处去激发精神动力,让他们产生精神愉悦、愿意以组织为家的心理效应,从而实现管理工作上的“事半功倍”。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 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 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测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7.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 决策理论 8.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9.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10.“早熟”与“晚 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 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 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 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 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 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 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 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 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 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 是消极的

管理心理学-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现代组织管理成败的关键 摘要: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心理行为的过程。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目的就在于怎样去充分调动管理中人力资源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人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激励的水平和方法。因此组织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如何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自身需要,增加满意度,从而使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延续和发挥。因此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是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是现代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管理激励机制积极性组织目标 正文: 所谓激励,简单的说,就是激发、调动和鼓励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充分地或最大限度的激发、调动和鼓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行为积极性,以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活动。作为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核心内容,激励机制理论自产生到现在都要着重要意义。 在组织管理的诸多要素中只有人的因素或人的行为积极性是需要激励的,激励也是最能体现出管理对象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活动。在管理活

动中不仅个人的行为积极性需要激励,而且群体、组织和领导者等的行为积极性都需要充分调动,因为他们也都是管理活动中人的不同存在方式。人的行为积极性在管理活动中并不是自发的和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它往往会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往往就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按照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激发、调动人的行为积极性。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都证明,人只有在被激励的情况下,他的心理的巨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充分发挥,即工作绩效! 只有激励才能更好更有效地科学地实现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发展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终级目的,即帮助我们不断地加强对管理活动中人的认识了解或理解,从而更好地尊重人,促进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充分地发挥和实现人的潜能、理想、个性、及人生目标价值等。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的精神激励,激励机制就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创造出工作绩效呢? (一)物质激励的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负激励有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动机。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组织普遍使用的激励措施。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组织管理者一昧的认为只要发足够的金钱就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实际中,不少组织在实施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却并未到达预期目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反而贻误组织的发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激励,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激励。事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 则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必须要研究员工的需求,依照各种激励理论将不同的激励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只有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使用相应的激励手段,才能对企业团队和员工个人实施有效地激励。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绩效原则、公平原则等基本原则,并且有所侧重,必须想方设法了解并满足员工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员工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从管理学上说,激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也叫薪酬激励;另一类是精神激励,又叫成长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有实惠才能有热情,精神激励是水中月、镜中影,好看却不中用。正是这种片面的理解,致使一部分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组织环境和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另有一些人总爱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只讲贡献不讲需要,只讲觉悟不讲利益,以为大家靠喝西北风也能有干劲,这些人恰恰忘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片面性的发生,防止“单打”现象的出现,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不是说不需要有所侧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层次与程度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从社会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物质需求就会比较强烈,而在社会经济文件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要则会占主导地位。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对需要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精神激励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的追求将被引向更高的精神。 所以,只有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企业才能够按着自己的计划顺利的发展下去。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说到激励,很多人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激励就是给员工加薪、升职、搞好福利等等,其实,激励还包括两个方面的,那就是正激励和负激励。 正激励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如罚款、扣奖金、减薪等,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俗话说:“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徽,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果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0014)《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一、课程说明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前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管理学》,后续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等。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边缘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应用心理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和掌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活动规律,提高自己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需要与动机,态度与价值,思维与智力,社会知觉,气质性格与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应激与挫折,群体心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团队建设与管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组织文化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等基本知识,掌握管理心理学中的基本技能,在打扎实“双基”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管理中的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充知识面与深入把握关键知识点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为主的教学形式,在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理论修养的提高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要适当结合当前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图片、网络资料、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评价方式上,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二、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与效果占10%,平时学习态度考核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80%,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三、教学内容和考核重点 注:(标有*为教学重点,标有#为教学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综述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激励员工的18个大原则和180个小手段

第一章目标原则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激励员工的助推剂 1.善于向员工描绘形象而生动的美好愿景 2.设立让下属全力追求的目标 3.最好让美好的愿景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第二章影响原则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激励员工的无声语言 1.为员工设立一个效仿的标准 2.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出好的榜样 3.用自己的行动去点燃员工心中的激情 第三章尊重原则 ——尊重个性就是保护创造性 1.调整自我同员工的关系,不要让员工觉得你高高在上 2.把尊重员工的行动落到实处 3.即使是最普通的员工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 第四章赞美原则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激励员工的基本要诀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员工 2.细心寻找可以赞美员工的机会 3.记住,赞美一定要出自真诚 第五章关怀原则 ——细致入微的关怀才能让员工在感动中为你打拼 1.在点滴之中体现出对员工的关爱 2.为感到沮丧的员工注入信心 3.让优秀的员工为“情”“锁”困 第六章信任原则 ——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不是规则,而是信任 1.给予员工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2.要敢于让员工犯一些小错 3.走出事事都要过问的误区 第七章成长原则 ——因为有“奔头”,所以才会有持续不断的激情 1.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有光明的前途 2.敢于给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

3.善于给员工制造学习与深造的机会 第八章竞争原则 ——良性的竞争机制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和激励 1.在组织中引进“鲶鱼式”的人物 2.激起员工的自我优越感的欲望 3.给予每个员工以充分的竞争机会 第九章参与原则 ——拥有参与感的人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 1.鼓励你的员工畅所欲言 2.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3.参与到企业日常事务中会让员工更觉得自己很重要 第十章公平原则 ——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才会让员工努力、奋发 1.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员工 2.向员工公布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3.对事不对人,建构公平的激励机制 第十一章考核原则 ——考核的目的不是要让他无地自容,而是告诉他可以做得更好 1.预先公布考核标准 2.一定要拟定出合理的奖励办法 3.对业绩考核不太理想但有潜力的人要给予适当鼓励 第十二章晋升原则 ——只是“使他的地位更醒目”,他就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荣誉 1.经常用升迁的方法来激励员工 2.为年轻人提供持续晋升的机会 3.用不断的晋升去“诱惑”员工 第十三章沟通原则. ——心气顺才会有大干劲 1.善于倾听员工的心声 2.引导员工说出他们的想法 3.妥善的处理好员工的抱怨 第十四章授权原则 ——认同与信赖才是员工发挥实力、提高绩效的本质 1.授权的关键是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演示教学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 原则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必须要研究员工的需求,依照各种激励理论将不同的激励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只有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使用相应的激励手段,才能对企业团队和员工个人实施有效地激励。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绩效原则、公平原则等基本原则,并且有所侧重,必须想方设法了解并满足员工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员工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从管理学上说,激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也叫薪酬激励;另一类是精神激励,又叫成长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有实惠才能有热情,精神激励是水中月、镜中影,好看却不中用。正是这种片面的理解,致使一部分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组织环境和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另有一些人总爱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只讲贡献不讲需要,只讲觉悟不讲利益,以为大家靠喝西北风也能有干劲,这些人恰恰忘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片面性的发生,防止“单打”现象的出现,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不是说不需要有所侧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层次与程度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从社会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物质需求就会比较强烈,而在社会经济文件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要则会占主导地位。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对需要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精神激励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的追求将被引向更高的精神。 所以,只有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企业才能够按着自己的计划顺利的发展下去。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说到激励,很多人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激励就是给员工加薪、升职、搞好福利等等,其实,激励还包括两个方面的,那就是正激励和负激励。 正激励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如罚款、扣奖金、减薪等,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俗话说:“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徽,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果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