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定稿)

2018年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定稿)

2018年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定稿)
2018年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定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

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发现,他们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

1、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栗,饲养猪、狗,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冬暖夏凉)。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居住干栏式的房子(通风防潮)。

3、大汶口氏族人:距今时间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仓颉造字,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2、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轩辕氏)部落在阪泉之战中炎帝失败,后与皇帝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黄帝在涿鹿大败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文始祖/人文初祖)

3、黄帝发明

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

4、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制。(尧—舜—禹:治水)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标志: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夏商西周对比

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末代君主

夏前2070年禹阳城夏桀夏桀

商前1600年汤亳(迁殷)商纣商纣

西周前1046年武王镐京(西安)周厉王周幽王

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在位,发生国人暴动,这是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4、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灭商,建立西周。

5、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为巩固周朝的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诸侯义务:进纳贡物,服从调兵,镇守疆土。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6、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洛阳)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器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

2、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3、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最大、最重)、四羊方尊(最精美)。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出土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

毛公鼎是文字最多的鼎。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战争:目的称霸)

1、公元前770年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2、春秋五霸:齐桓公(葵丘会盟)、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鸣惊人)。

3、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退避三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4、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喊赵薇去演戏)。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影响: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战争:目的吞并它国)

1.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齐楚燕韩赵秦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法,庞涓战死),长平之战(秦--赵,规模最大,最惨烈的)

2、商鞅变法: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支持者:秦孝公

(4)内容:①政治上:

A、改革户籍;实行连坐法;禁止私斗;

B、实行中央集权,建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削弱贵族特权。

②经济上: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功的人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3、战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成为了“天府之国”。

第8课百家争鸣

学派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论语》

“仁”为核心,“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春秋无义战”

荀子战国时期《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

顺其自然,一切事物都能向其对立面转化(辩证法)

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时期《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春秋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影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达南海。

3.确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统治者自称皇帝;

②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使大夫(监察)。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西周是分封制)

4、秦统一巩固的措施(易考史料题):

(1)政治方面:建立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区经济交流

(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于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4)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5)军事方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蒙恬)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兴修灵渠(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2、秦的暴政的表现:

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法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3、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结果:失败。

4、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攻陷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5、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刘邦胜利,项羽自杀。

(刘邦善于用人,得民心;项羽刚愎自用,终失败)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2、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3、文景之治:文帝与景帝

(1)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①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

②减轻刑罚

③提倡节俭;

(2)作用:

①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②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易考史料题)

1、政治:①颁布推恩令(主父偃提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

②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监察权。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纳董仲舒建议)

3、经济:盐铁专卖政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质,平抑物价,加强中央财力.

4、军事:大力反击匈奴。

5、外交:张骞通西域。

二、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与东汉建立: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光武中兴:

(1)措施: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皇帝年幼,大权旁落。

2、概况: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影响: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创立太平道教的张角,势力壮大起来。

2、过程:时间:184 年,结果:腐朽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但黄巾起义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最终失败。

3、评价: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目的: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过程: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历时13 年。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通西域以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

陆上: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运输产品: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课本64页)运到中原;中原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3、影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最有名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路线详见课本65页

三、对西域的管理

1、时间:公元前60年

2、措施: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3、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

4、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二、张仲景和华佗

1、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四、道教和佛教

(一)道教:

(1)时间:产生于东汉末年,

(2)创始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3)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4)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二)佛教:

(1)时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2)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3)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4)张骞通西域后,佛教在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并在河南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6)因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及民众自身的需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的时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2、官渡之战的结果:曹操胜利

3、官渡之战曹超胜利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3)军事上:战术得当(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在乌巢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4、官渡之战的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年。

(2)内容:曹军同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终曹军大败。

(3)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222年,孙权称吴王,后在229年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4)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263年,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二、八王之乱

1、“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西晋为什么只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答:(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2、 4世纪后期,氐族符坚建立了前秦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

3、淝水之战:

(1)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2)淝水之战的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3)出自淝水之战的是成语有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383年的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3、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萧衍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导致千里绝烟,南朝处于劣势。

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材料题)

答: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四,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1)农业方面: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施用粪肥、育秧移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2)南方的手工业发达。如缫丝、织布、治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出现灌钢法)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发展。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有哪些?

答: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7、420年刘裕灭东晋,建立宋,进入“宋、齐、梁、陈”南朝(420-589)时期,都城均在建康(六朝古都);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五个王朝。

第19课北方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2、494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3、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材料题)

答:①说汉语: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4、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答: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5、北方民族融合的意义是什么?

答:(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

(2)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农学家: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体现了“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重大成就。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他还制定出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还制定了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水碓磨、千里船(日行百余里)等。

3、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提出“极限”思维。为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奠定了基础。

4、书法:曹魏时期钟繇(楷书绝世之作)、胡昭擅长行、草、隶书。西晋设置书博士,就用二人的书体。

5、东晋王羲之笔势被称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称为“书圣”。

6、顾恺之: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7、北朝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若考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大家一定要记得写其功,且诉其过,如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统一的措施为功;大兴土木,暴政等就是过。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ニ,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 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军民体质下降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 3,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左宗棠 4.“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B.发展民族工业C.反侵略反封建D.推翻军阀统治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攻占长沙C.攻占南京D.永安建制

6.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7.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的是() A.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严重的自然灾害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赔款负担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9.奕诉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煤矿③江南制造总局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之所以说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开办中国近代新式学堂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是一次不成功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 .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2.右图反映的是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时的情景,下列与此条约无关的内容是()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1、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 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 了 2、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应 包括() A .彭德怀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3、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大跃进”运动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措施 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修建了青藏铁路 ③建立了经济特区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里,我国没有完成的任务是 A .实现工业化,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 .抗美援朝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 时期 D .“文革”时期 7、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引起A 点到B 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文革”的破坏 C .生产力水平低下 D .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8、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 的?()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 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应的政治要求是() A .黄浦江上建新桥 B .粉碎“四人帮” C .粉碎林彪集团 D .炮打资产阶级司令 部 10、历史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同学们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11、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2、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 .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 13、邓小平是如何解除我们在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的?()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三个是否有利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 .朋友遍天下 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 .科教兴国 D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5、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 .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16、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 .实现两岸真正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彻底实现祖国统一 D .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17、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班级: 学校 考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 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2018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课鸦片战争 (二)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2、1860.10,..联军 结果:1、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旅游、经商、传教。各赔偿英法400万两和两百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 ...给英国。 第二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国家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了 2、中俄签订一系列条约,俄国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我国领土俄 ..共割占中国领土150 国割占最多) 1858年《爱珲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 ...方公里土地(最多的条约) 3太平天国运动 一、金田起义 1、起义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1843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特殊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 3、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太平军在广西桂林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不久后在永安封王: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肖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其他王归东王节制,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 4、定都天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把南京 ..,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 ..改为天京 的局面,到1856年,太平军西征时到达鼎盛 ..时期。 二、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一场内讧,使天平天国走向衰弱,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1864年天京 .. 陷落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1、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反映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激发农民革命的热情,但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施下去。 2、1859年,洪仁轩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实行的条件。 ...颁布《资政新编》,第一个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性质),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沉重的打击清朝的统治,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六、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运动不同之处 ........的中国,肩负起反. ....在于:它诞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帝反封建 ......联合绞杀。 ....的使命,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 七、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清政府开始同外国侵略者勾结,联合绞杀太平军;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 历史试卷 班级:坐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到1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1%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为此,清政府()A.决心禁绝鸦片贸易B.驱逐全部外商出境 C.放任鸦片自由贸易D.鼓励国人种植鸦片 2.1840和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发生在虎门销烟期间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些年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年,曾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A.英俄侵略军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本侵略军 5.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6.“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A.出使俄国,收回伊犁B.虎门战役,壮烈牺牲 C.查毁鸦片,虎门销烟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7.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部编人教版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1-9课(word 无答案)

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 2.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D.“左”倾思想的指导 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 4.“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苏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 陈观松(1924﹣1952)赖监桥(1933﹣1953)李佛林(1929﹣1953) 刘宴群(1927﹣1950)徐承钦(1928﹣1951)邱慈荣(1923﹣1952) 廖武(1931﹣1953)蔡以仁(1918﹣1950)刘房添(1919﹣1951) 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6.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西安事变D.土地改革 8.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①“一五计划”经济建设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2018-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 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017-2018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 .巡游江都 C .巩固统治 D .搜刮各地财赋 5、隋朝速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 B .少数民族的不断起义 C .自然灾害严重 D .统治者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7、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 )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朝人陈陶《陇西行》中的这句话主要是 ( ) A 叙述了唐蕃和亲的影响 B 反映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变化 C 叙述了汉朝和亲的影响 D 反映了汉代匈奴人的变化 9、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 图1唐仕女骑马图 图2唐女子打球图 A 开放、沉闷 B 开放、活力 C 封闭、积极 D 低沉、活力 10、小明在学习唐诗时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一位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艺术成 就极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1、“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2018-2019学年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B.广州C.南京D.东京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共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是 A.俄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3.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沙俄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4.读书深入思考,通达真相、真理、真谛。右图是小明读过的众多书中一本, 该书讲述的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地主阶级顽固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7.下面是802班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举办的图片展中的3张图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洋务派与顽固派分歧的实质是 A. 维护清王朝的方式。 B. 如何镇压人民革命 C. 是否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D. 要不要与西方"和好" 9.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年间首先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这一地点应该是 A. 广东广州 B. 江苏南京 C. 日本东京 D. 湖北武昌 10.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 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现代化 D. 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实业救国 B. 民主科学 C. 新三民主义 D. 三民主义 12.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以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经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包括 ①发动“二次革命”②发动护法运动③组建国民党④成立同盟会 ⑤发动广州起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14.小明在阅读中,发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

2018-2019年度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年度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3.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

代化 4.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5. 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这主要表现为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义和团由反清转变为反帝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实践 6. 农历干支纪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按照农历的干支纪年,2018年是戊戌年。历史上发生在戊戌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百日维新 C. 兴中会成立 D. 义和团攻打紫竹林 7.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

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70分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2.“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选择的是 历史事洋 务 运 黄 海 大 戊 戌 变

A.镇江血战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4.右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最能体现“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6.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7.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该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D.使美国开始独霸中国 8.戊戌年间,国难深重。维新志士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使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9.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侵略斗争。以下属于义和团开展的斗争是 ①廊坊阻击战 ②三元里抗英斗争 ③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 ④天津保卫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8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鸦片走私: 向中国走私鸦片② 3.鸦片战争(1840.6—1842.8)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⑵结果: ⑶《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关税协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⑷影响: ⑸中国战败原因: ⑹其他条约:①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②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 1.原因: 2. 3.(圆明园遗址的启示与感悟: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4.结果及影响: 5.《天津条约》(1858年签订)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6.《北京条约》(1860 二、俄国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 1.兴起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 2.

3.建立政权: 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主5.北伐和西征(1853—1856):北伐失败,西征胜利。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1856年) 8.《资政新篇》:①1859年洪仁玕颁布;②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9. 10.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发动势力联合镇压。 11.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第4课洋务运动(l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 1.兴起背景: 2.洋务派代表人物: 3.洋务派的主张: 4.主要内容:;②后期提出 ,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6.积极意义: 7.左宗棠收复新疆:①19世纪60年代,1871 ②19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 2.导火线:1894年 最后壮烈牺牲); ) 4.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 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名___________ 原就读学校__________学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不 要 答 题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8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 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

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 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 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 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起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代表: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