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一 人口与城市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一 人口与城市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一 人口与城市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一 人口与城市

专题一人口与城市

考点23 人口增长和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国人口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2016·浙江省4月学考+高考)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7%称为人口老龄化。下图为中国与美国1970~2010年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统计图。完成1~2题。

1.与美国相比,中国( )

A.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

B.1970年后老龄人口比重增速较慢

C.2010年老龄人口较少

D.2000年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

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

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

(2015·上海地理,21~23)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5题。

3.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4.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5.“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6~7题。

6.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7.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2014·江苏地理,17~18)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8~9题。

8.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9.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2013·上海地理,13~14)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2012·广东文综,3)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

少儿(0~14岁)人口数×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

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

A.波兰 B

(2012·山东文综,7~8)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

13~14题。

13.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4.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安徽示范高中一联)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2014年人口增长率的变动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最多是( )

A.2000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4年

2.该市2008年以后,人口机械增长率略有下降,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产业升级,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B.经济下滑,就业机会减少

C.政策放松,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恶化,人口容量有所下降

(2016·山东济南上学期调研)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最高

4.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

A.生育意愿低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2016·山东泰安一模)“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5~7题。

5.上海市Q区2002~2012年外来人员平均每年增加约( )

A.1万人B.5万人

C.10万人D.15万人

6.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7.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2016·山东青岛高三3月模拟)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8~10题。

8.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

A.战争B.自然灾害

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

9.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

A.控制人口增长B.人口迁移

C.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

10.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

A.具有成本优势

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1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2016·上海通化二模)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回答13~14题。

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 )

A.50年 B.57年 C.62年 D.67年

14.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③

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北京海淀上学期期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此,回答15~16题。

15.制定“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

C.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D.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

16.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庞大,青少年比重超过50%

B.人口增速和增量均较低,制约经济增长

C.人口流动规模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

D.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末)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如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17.导致老年人口出现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②人口迁移③老年人口数量变化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目前,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②农村③发达省份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陕西商洛高三4月检测)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19~20题。

19.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B.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C.农村环境质量好,人口寿命长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20.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第五次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B.减少老年人口数量

C.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D.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考点24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考点定位: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

(2016·新课标全国Ⅲ,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6·浙江文综,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4~5题。

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6题。

6.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2013·新课标全国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2013·全国卷Ⅱ,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9~10题。

9.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10.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11.[2016·江苏地理,28(2)~(3),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2015·福建文综,37(3),8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8分)

13.[2014·重庆文综,13(2),8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14.[2013·天津文综,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浙江金华、温州、台州3月联考)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该省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年份是( )

A.2008 B.2010 C.2012 D.2014

2.推断2010年以来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产业的升级和转移B.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城镇房价增长较快

(2016·福建“四地六校”第三次联考)右图为某国移民来源

图。该国2000年到2010年移民人口持续增长。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最可能为( )

A.西班牙B.日本

C.美国D.德国

4.自2011年以来该国移民人口持续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可

能是( )

A.移民政策收紧,入籍困难

B.经济发展停滞,就业困难

C.环境容量有限,污染加剧

D.国家发生战争,政局不稳

(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完成5~6题。

5.引起2015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

A.收入下降B.灾害频繁

C.战争威胁D.就业困难

6.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地理影响是(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

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

D.提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2016·河北名校俱乐部3月模拟)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7~9题。

7.图示信息显示流域内( )

A.人口分布态势是南疏北密

B.海拔5 000米以上的地方人迹罕至

C.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D.海拔400米以下人口随高程增大而增加

8.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

9.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2016·天津三模)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11.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2016·福建上学期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

A.2003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12年

13.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14.该城市是( )

A.武汉 B.重庆 C.上海 D.西安

(2016·湖南十校共同体联考)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5~16题。

15.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6.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江苏省

(2016·中原名校4月联考)下图为西藏各地市人口及主要城镇分布图(图中数值为各地市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可知,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 )

A.林芝市日喀则市B.阿里地区拉萨市

C.那曲地区拉萨市D.阿里地区日喀则市

18.下列关于西藏人口和城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西藏各流域中,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人口最多

B.因为高寒,该区多年来人口增长缓慢

C.主要城镇多分布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

D.西藏东南部的主要城镇分布远多于西北部

(2016·东北三省四市第一次联考)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下图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读图回答19~20题。

19.据图可知( )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

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

20.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考点25 人口统计图表

考点定位:数据表格。散点统计图。坐标图:平面直角坐标图(含金字塔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多轴坐标图等。结构图: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和矩状图等。其它统计图。

(2016·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2015·天津文综,6)下图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第2题。

2.结合图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2015·福建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3~4题。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与其影响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

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 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答案:1 2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 2 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 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新版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 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思维建模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1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1-1 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规范演练

1.[2013·海南卷]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2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图11-2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图11-3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3 (1)从图(a)到图(b),同纬度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图(b)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指出图(b)中A—B沿线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图(a)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4为欧洲某流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材料二图11-5为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图11-5 (1)在下面表格中列出甲、乙两河流干流流向、水量的异同点,并作出合理解释。 不同点 相同点 原因 (2) (3)据图分析乙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类型11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 1.原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 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 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2.(1)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主要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 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导语】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里面最难的一科了,所以大了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供参考。 1 、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7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双基训练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读图完成1-3题。 1.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不法分子私开矿井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工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C.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D.煤炭质量不高 能源生产结构:某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某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图,回答 4-5题。4.图示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5.目前,改善我国能源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 (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以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6-7题。 6.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 D.城市化速度过快 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8-9题。 8.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交通便利 9.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1.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下图是“1978-2004年我国省城区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读图完成12-13题。

精修版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9)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9)河流航运价值 的评价(含答案) 思维建模 河流航运价值的大小与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变化的大小和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河流航运价值越大;水量越小, 图29-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图29-1 指出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规范演练 1.读欧洲简图(图29-2),回答问题。

图29-2 (1)图中A地多湖泊,该地所在国有“千湖之国”之称。我国湖北省则有“千湖之省”之称。两地湖泊形成的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 (2)图中C是____________河,该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甜菜、亚麻等,请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东西跨度更大,分布更广,试分析其原因。 (4)评价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自然条件。 2.云南、贵州两省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煤炭基地,而华南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和煤炭资源贫乏区,尤其广东省有着不断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煤炭东调是协调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读西江流域煤炭基地及内河运输示意图(图29-3),回答有关问题。

图29-3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西江流域的航运条件,并说明图示区域内的煤炭东调对广东省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 (2)贵州省尽管降水丰富,但是大部分地区旱灾多发,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读图29-4,回答下列问题。

图29-4 (1)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多注入________洋,可见其地势特点是________高________低。 (2)俄罗斯河流众多,但除伏尔加河外,其他河流的航运价值都不高,其原因是什么? 4.读图29-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29-5 (1)图中河流虽为世界大河,但其航运价值不高,请说明原因。 (2)保护该区域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类型29 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类 1.(1)A地湖泊由古冰川作用而成,湖北省湖泊多是因冲积平原地势低洼积水而成。 (2)伏尔加有利:夏季气温较高,光照充沛;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伏尔加河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年均温较低,冬季较长且寒冷;年降水量小。 (3)地中海深入大陆,沿海地区易受海洋影响;山脉呈东西走向,西风更易深入大陆。(夏季地中海比沿岸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冬季地中海海区气温比沿岸高,形成低气压,上升气流明显,其在西风影响下更易形成降水) (4)地形平坦,河流水流平缓;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丰富且稳定;冬季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3气候类型及判读练习(含解析)

第3讲气候类型及判读 一、选择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题。 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1.B 【解析】1.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2-3题。 2.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 A.风力 B.年降水量 C.陆地自然带D.≥10℃积温 3.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④⑥

【答案】2.A 3.B 【解析】2.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在澳大利亚应较低的地区,且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对应图中的④,故选B。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5.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4.D 5.A 【解析】 4.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错。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 错。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错。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对。 5.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

2017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研讨会发言-环境保护试题

环保题精选 1、(2016新课标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2016?新课标Ⅱ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2016?新课标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4、(2016?海南卷)【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2016江苏)【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2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0)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分析(含答案)

类型20 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分析 湾暖流影响,饵料和养分充足。 典题示范 [2013·上海卷] 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图20-1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续表)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点即可) 劣:绕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附近海域风浪大。(任答一点即可) (2)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南部、西部沿海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了大批鱼群。 规范演练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过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20-2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图20-2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因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2.图20-3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3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_______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0-4为我国海域洋流分布图。 图20-4 材料二图20-5为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 2.D 3.B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

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答案 4.A 5.C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 ) A.东部荒漠化严重 B.人口压力增大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球气候变暖

2019-2020学年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4)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4)河流水系、水 文特征描述(含答案) 思维建模 (1)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干、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2)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3)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散)状分布,如亚洲总体的水系特征。 (4)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5)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6)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呈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2.河流水文特征

读图4-1,概括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图4-1 较大,航运条件好。 水文特征: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无结冰期;上游水能资源较丰富,下游河段航运价值高。 规范演练 1.图4-2为我国某农业主产区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甲湖泊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河段的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影响。

图4-2 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4-3中的主要国家甲国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该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图4-3 ( 1) 分 别 说 出 A、B 两 地 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3.读图4-4,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迷惑性强 试卷概况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图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6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读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习试卷(52份) 通用35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3讲 (2016·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是连接欧亚两地海上的最短航道,西起北海,经亚欧大陆沿岸的各个边缘海到达东北亚。下表为东北航道与传统航线航行里程比较。读表,完成1~2题。 注:表中S代表经苏伊士运河;A代表经东北航道 1.与传统航道相比,东北航道(A) A.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较少 B.提高了传统航线的运输成本 C.缩短约60%~70%的路程 D.扩大了海盗的活动范围 2.东北航线的开辟可能导致近些年(D) A.摩尔曼斯克港规模萎缩 B.北极成为世界航运中心 C.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 D.苏伊士运河的地位急剧下降 解析:第1题,东北航道是指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直至白令海峡的航道。这一条航道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远远少于从东亚经苏伊士运河到北欧,A正确;东北航道与提高传统航线的运输成本没有关系,B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欧洲到横滨缩短的距离比较大,但是到马尼拉就不明显,伦敦到马尼拉两条航线差不多,C错误;这个航道与海盗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第2题,东北航线的开辟会增加摩尔曼斯克港的进出口货物量,加快摩尔曼斯克港的发展,A错误;北极航道不经过北极,B错误;东北航线不会影响洋流,C错

误;有许多的船只就会通过东北航线,而不走苏伊士运河,导致苏伊士运河的地位急剧下降,D正确。 (2016·河北衡水一中一模)2015年11月25日,全长680千米的太行山高速公路建设拉开序幕。读太行山高速公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太行山高速公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C) A.地形B.气候 C.经济D.资源 4.太行山高速公路建成后(D) A.阜平的城市等级大幅度提升 B.河北省的经济重心随之西移至太行山一带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 D.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 解析:第3题,影响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要做到趋利避害;技术因素是障碍,社会经济因素是当前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故选项C正确。第4题,城市等级受多种因素影响,太行山高速公路建成后阜平的城市等级不可能大幅度提升;河北省的经济重心依然在省城石家庄以东等沿海区域;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使河北省的交通运输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区域间交通更加便利,利于区域间交流,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故选项D正确。 (2016·湖北襄阳五中四模)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加快,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这种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已在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10余个城市开通。据此完成5~6题。 5.上述大城市积极兴建地下隧道铁路交通系统的主要目的是(B)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含答案)

类型1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点状:具体的经纬度 面状:某地的经纬度范围、穿过某地的重 要经纬线及其所跨的纬度带和热量带 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洋东西侧, 临海、距海较近、深居内陆 相对位置 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与哪些行政区相邻 位于某地(比如山、河、城市等)的什么方 位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且不稳定。2007年该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虽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粮食仍不能自给。该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图1-1为厄立特里亚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图1-1 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方面,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解题分析 经纬度 位置 纬度:位于赤道和20°N之间,属于热带 经度:40°E穿过该区域 海陆位置位于红海西岸或东临红海 相对位置位于非洲的东北部 答题 要领 (1)题目要求按“温度带位置”回答,必须体现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要体现出与红海的位置关系 (3)题目要求要体现出“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 [答案] 位于热带,东濒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 规范演练 1.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

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 (1)南苏丹首都朱巴位于纽约(41°N,74°W)的________方向。 (2)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2.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GIS技术研究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影响,绘制了甲区域气温分布模式图。图1-3(a)是甲区域1月份气温分布,图1-3(b)是甲区域7月份气温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图1-3 简述甲区域的地理位置。 3.阅读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草场几倍。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A卷全国卷 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1.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 C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第2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第3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第4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答案 2.C 3.B 4.D (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