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74.10 KB
- 文档页数:4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翻译: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注释:(1)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
原文: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别号。
注释:(3)因:因此。
(4)以为:以之为。
(5)焉:语气助词。
原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注释:原文:好读书,不求甚解;翻译: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注释:(6)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原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注释:(7)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原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翻译: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
原文: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翻译: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注释:(8)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原文: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翻译: 前往饮酒总是把酒全部喝完,事先便打定了主意必醉。
注释:(9)造:往、到。
辄,就。
(10)期:期望。
原文: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翻译:每次喝醉了酒,退下席来,说走就走,一点也不留恋什么。
注释:(11)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12)吝情,舍不得。
(13)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原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翻译: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注释:(14)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15)萧然,空寂。
原文: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破破烂烂的,打满补丁;盛饭食的圆形竹器、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
注释:(16)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17)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8)箪:古代盛饭用的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19)屡空:经常是空的。
《五柳先生传》《马说》练习题(附答案)《五柳先生传》《马说》练习题一、《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1、:(1)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2)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嗜()酒辄()尽吝()情短褐()晏()如箪()瓢()屡()空黔()娄()汲()兹()俦()觞()欤()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何许()人造()饮辄()尽亲旧()俦()不详()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好读书,生吞活剥。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本身的号。
B或置酒而招之。
译文:有时就摆了酒叫他来喝。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他去了就要喝得尽兴,约定必然喝醉。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译文: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本身的志趣。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每有会意(心领神会)B家贫壁立(空寂)C曾不惜情去留(舍不得)D衔觞赋诗(酒杯)6、“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7、文中哪些语句表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8、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生吞活剥“这句话?9、“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先生与“亲旧”的关系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0、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二、《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家;被后人誉为“ ”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的手法,食马者喻指,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报复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13、用原文填空。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五柳先生传练习及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自主练习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②不戚戚于贫贱戚戚: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⑤衔觞赋诗衔觞: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⑧ 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⒌填空。
①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把下列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两段短文,做后面的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文中的赞语与传的部分有什么关系?5.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
祖②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注】①大司马:官名。
《五柳先生传》的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心,便怅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斯,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以下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2)以下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情、志趣和糊口?刻划了怎么的人物形象?(5分)5、你是不是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1)地方(2)到,目(3)同类,辈2、(1)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仕进。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钉,饭篮子和瓢里时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4、性情: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情。
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示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喝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记得失描写了一个自得其乐、恬澹名利的五柳先生。
糊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穷困当中却悠闲自适的山人形象惟妙惟肖地刻划出来,讴歌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
由于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五柳先生传》基础知识过关检测题答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6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因以为..号焉:把……作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荣华利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领会性嗜.酒:特别喜爱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或.置酒而招之:有时造.饮辄尽..:往、到/ 就 / 尽兴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环堵.萧然:土墙短褐..穿结: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衔觞..赋诗:含着酒杯箪瓢屡.空:经常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常著.文章自娱:写颇.示己志:稍微以此自终..:过完自己的一声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 因为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传记结尾的评论文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无怀氏之民欤.:吧、吗二、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6分)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性嗜酒.:名词作动词,喝酒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6分)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赞.曰:黔娄之妻有言: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文字今义:赞美每有会意..古义: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今义: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四、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词(23分)因以为号焉:把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以此自终:凭借葛天氏之民欤:结构助词,的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之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不译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予独爱莲之出:主谓之间,不译以为妙绝:认为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往言闲静少言:说话如晏如也:……的样子黔娄之妻有言:话亲旧知其如此:像或或置酒招之:有时期期在必醉:期望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知其如此:代词,他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表推测语气,大概其亦不详其姓字:代词,他的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五、默写(5分)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柳先生传》测试题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⒉解释词语。
①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戚戚于贫贱戚戚: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若人:。
⑤衔觞赋诗衔觞: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⑧颇示己志。
颇示:______________ ⑨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___ 蔽:。
⑾造饮辄尽。
造:辄:⑿无怀氏之民欤?欤:。
⒀每有会意。
会意:⒁性嗜酒。
嗜。
⒂便欣然忘食。
欣然:⒃期在必醉。
期:。
⒄箪瓢屡空。
屡:⒅以乐其志。
乐:。
3.文学常识:①陶渊明,又名字,号,时期的文学家和。
世称靖节先生。
4.一字多义。
之:兹若人之俦乎?()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黔娄之妻有言()许:一百许里()不知何许人也()以:引以为号焉()以此自终()以乐其志()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⑤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⑦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
7.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答案一、自主练习⒈①shŒ ②zh† ③lŒn ④hˆ ⑤d n pi‚o l—Y…n ⑥p ⑦chŽu ⑧xi‚n sh ng ⑨Y’ ⒉①处,地方②忧愁的样子③心情急切的样子④朋友,伴侣⑤口触酒杯,指饮酒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
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⒊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⒋ B ⒌①东晋诗人渊明五柳先生陶渊明集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兹若人之俦衔觞赋诗以乐其志6.见译文7.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打印版)###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一、填空题1.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以______为题材的传记文,作者通过______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 五柳先生的居所周围环境是“______”,这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
3. 五柳先生的爱好是“______”,这表明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4. “______”是五柳先生的座右铭,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二、选择题1. 五柳先生的“五柳”指的是什么?- A. 五柳树- B. 五个柳树品种- C. 五个柳树的柳条- D. 五株柳树2. 以下哪项不是五柳先生的爱好?- A. 读书- B. 饮酒- C. 弹琴- D. 打猎3. 五柳先生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反映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重视物质享受- D. 追求精神满足三、简答题1. 描述五柳先生的生活哲学,并解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2. 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他怎样的读书态度?四、论述题1. 论述《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并分析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传记,五柳先生2. “宅边有五柳树”3. “好读书,性嗜酒”4.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选择题1. D2. D3. B三、简答题1. 五柳先生的生活哲学是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他不以物质财富为追求目标,而是注重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自由。
这种生活哲学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提醒,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不被物质欲望所束缚。
2. “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五柳先生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但并不拘泥于字面的理解。
他更注重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种读书态度鼓励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启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参考答案:
1、A
2、B
3、(1)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他就是说这一类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以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限快乐。
4、(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集》)【乙】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
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
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
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
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
”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
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
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注释】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
篆籀(zhòu):即篆书。
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
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洒脱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