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微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微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微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微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本文由今生沧海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项目三微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负责人:袁勇

项目建设团队:刘睿强彭克发文国电陈鸿陈卫林涛王用鑫

王君卢静邵有为吴娟龚恒梅高国张林生

沈波(重庆微电子产业园)张志强(富士康科技集团)刘显文(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谢凯年(Xilinx 公司)王斌(重庆川仪微电路有限公司)马焰(重庆梅安森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汤限磊(Ultrawise 公司)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重点建设微电子技术专业,带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声像技术专业的提升。依托重庆微电子产业园区的地域优势,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美国赛灵思(Xilinx)公司、重庆川仪集团公司、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共建“微电子学院”;创新“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岗位人才需求(含职业素养)为目标,通过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解析,建设工学交替、任务驱动、以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制造相结合的职业知识技能培养体系;面向职场需求,积极开展短期职业培训、应用技术服务,推进能力鉴定;按照“校企利益共

享、基地资源共管、实训任务共担”的原则,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润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技术能手进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 1︰1。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建立柔性灵活的学籍考评管理机制,按照“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建立系部人人参与多层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把本专业建成全国领先、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成为重庆微电子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投资 1875 万元,重点建设专业投入 1711 万元,专业群建设投入 164 万元。重点建设专业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 685 万元,重庆市财政资金投入 116 万元,企业投资250 万元,学院自筹资金 660 万元;专业群建设中,重庆市财政资金投入 144 万元,学院自筹资金 20 万元。

二、建设依据

(一)行业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日渐融合,成为当今社会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柱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则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石。现代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的生产始于 1959 年,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根据一个芯片上集成的微电子器件的数量,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六个阶段。目前已进入了巨大规模集成电路 GSI(Giga Scale Integration)时代。世界 IC 产业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其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最后的第三次变革成为“IC 四业分离”产业,即 IC 产业结构向高度专业

化转化,开始形成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的局面。与微电子技术并行成长的另一个孪生兄弟为高密度电子组装技术。集成电路 IC 实际上完成了芯片级的电子组装。高密度电子组装技术完成了把高集成电路 LSI/VLSI/ULSI(大规模/超大规模/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ASIC/FPGA/EPLD(专用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电可擦除可编程的逻辑器件)等组装在一起,实现集成电路的功能集成。其代表技术有:SMT(表面贴装

技术)、HWSI(混合大圆片规模集成技术)和 3D(三维组装技术)。这些技术,推动着电子设备和产品继续向薄轻短小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起步于 1965 年,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境外大量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芯片制造公司的涌入以及国家对集成电路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使我国微电子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中国集成电路需求占世界需求份额从 2000 年的 6.9%上升到 2007 年的 30.1%,如图 4-3-1 所示。

图 4-3-1 2000 年—2007 年中国集成电路需求占世界需求份额

目前,英特尔、超微、三星电子、飞思卡尔、飞利浦、国家半导体、NEC 半导体、东芝半导体、通用半导体、安靠、金朋、联合科技、三洋半导体、ASAT、三星半导体等众多大公司把封装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建立了独资、合资的 IC 封装厂,中国终将成为全球 IC 封装基地。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重庆重点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其中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数字化仪器仪表、信息家电这 6 大领域,建设重庆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高新园 2 个基地。重庆微电园产业区由芯片制造园、封装测试园、软件园、应用产品园、科技创新区和生活配套区组成。园区以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以及配套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其中,半导体照明工程(以能大幅节省功耗的 LED 绿色照明取代传统照明,国家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将 LED 照明列入重点发展项目)为重庆 LED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巨大支持。今年成立的重庆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汇聚了重庆 IT 界的精英,突显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强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二)人才需求据 2007 年 11 月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重庆市人才资源现状研究”报告预测,未来3年重庆对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需求增幅将达 55%左右,需求总量将超过 215 万名,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量达 20 余万名,而未来三年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占电子信息产业类人才需求的40%。根据重庆微电园公布的人力资源需求,如表 4-3-1 所示。 2010 到年重庆微电园人力资源需求将达 8 万余名,其中对高等职业学院的人才需求预计将达 5 万余名。

表 4-3-1 重庆微电园人力资源需求预计万名) 2010 年万名) 2012 年(万名)(万名)集成电路设计从业人员芯片制造从业人员封装测试从业人员应用产品从业人员 3.0 1.5 0.5 1.5 4.5 1.8 0.7 2.0 职业岗位 IC 设计助理工程师、版图设计师、FPGA 助理工程师半导体芯片制造工 IC 测试助理工程师无线电装接工、工业工程师其它从业人员合计

1.5 8

2.0 11

购销工程师

重庆有 4 所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职院校,其中 2 所高职院校开设有微电子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仅 300 余名,远远不能满足重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三)专业定位微电子产业链过程如图 4-3-2a 所示,针对重庆微电园产业结构及产品生产过程等特点,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定位(如图 4-3-2b 所示) 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表面贴装及测试等工作岗位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就业岗位为:版图助理设计师、FPGA 助理工程师、SMT 助理工程师、IC 测试助理工程师、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等。

(a) 图 4-3-2 微电子产业链中的专业定位

(b)

三、建设基础

微电子技术专业始建于 2002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专任教师 10 名(专任教师

职称分布如表 4-3-2 所示)其中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7 名,“双师”素质教师 8 名,校外兼职教师 8 名。该专业在校学生 410 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

首次就业率均保持在 98%以上,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表 4-3-2 微电子技术专业专任职称分布表职称教授副教授(包括高工)讲师(包括工程师)助教人数(名) 1 4 4 1 比例 10% 40% 40% 10%

2005 年汇贤科技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了“汇贤班”,投资建设实训平台,设立“奖学金”,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2005 年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背景申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本专业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积极开展 CBT 模式的课程改革,编写 CBT 教材 5 种,其它教材 22 种,其中《电路基础》《数字、电路》获得重庆市精品课程。专业现有 2 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包括 10 个实训室,设备价值近 485 万元;专业在重庆微电园、创维集团、Ultrawise(智翔)公司、重庆汇贤科技、广东南方测绘公司、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以及重庆普天通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 12 个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条件较为完善,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企业举办的技术活动和员工培训活动,承办了重庆市职教师资短训班与重庆市教委组织的重庆市电子类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人员 124 名。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研究和建设,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现有实训条件与生产性实训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不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善于开拓创新,面向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及相关电子行业企业,掌握集成电路及其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具有从事芯片生产过程的工艺加工、设备维护、器件测量能力的满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学院“五环相扣”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微电子技术专业依托重庆微电子产业园区的地域优势,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美国 Xilinx(赛灵思)公司及入园企业合作,共建“微电子学院”,按照“校企利益共享、基地资源共管、实训任务共担”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训条件建设机制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校企互嵌、打造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基础平台如图 4-3-3 所示。

图 4-3-3 微电子学院组建结构图

在“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基础上,力争以企业需求为原则,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以岗定课”的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和社会对学生的技能鉴定要求,在教学中植入课程内容达到“课证融合”;与

富士康科技集团、美国 Xilinx 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入园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并开辟孵化专区,形成良好的“实训平台”,顺利完成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比例达 1︰1,把本专业建成全国领先、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成为重庆微电子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向社会开展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市级培训,积极对口支援西部院校相关微电子专业的建设和课程建设。积极为电子企业员工培训和面向社会的转移再就业培

训,力争年服务能力达到 500 人次以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参加企业的新产品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

五、建设内容

(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1.建设基础“订单”培养模式是本专业现有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2005 年学院以此为背景申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积极开展 CBT 模式的课程改革,已编写 CBT 教材 5 部,其他相关教材 22 本,其中《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已获得重庆市精品课程。、 2.建设目标创新“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等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4 门,并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开发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探索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建设内容

(1)创新“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学院携手重庆微电园、富士康科技集团与美国 Xilinx 公司在校内共建重庆首个“微电子学院”,通过“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基地建在企业”的内涵建设形成“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校内培养与企业顶岗”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徒→准工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角色渐变”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连接。如图 4-3-4 所示。

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图 4-3-4“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和企业的“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七个方面嵌入。第一方面嵌入人才培养环节。由学院的相关系部与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确定“工学交替”的培养环节,如图 4-3-4,第一、二学期为学习,第三学期为工作,第四、五学期为学习,第六学期为工作。第二方面嵌入课程体系。按照“订单”的思路,学院和企业共同来确定课程的设置,如嵌入了《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等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程,做到课程面向企业实际,达到所学即所用的目的。第三方面嵌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由学院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业务和管理,达到共享,共赢的目的。第四方面嵌入课程教学。在第三和第六学期由企业负责生产线上实践教学,学院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第五学期中技能课程企业直接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必需的知识课程由学院教师教学。另外聘请企业的部分人员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第五方面嵌入优质核心课程。由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和学院教学一线的骨干共同合作,将生产技术和职教经验有机地结合,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利用该课程,企业可以培训员工,学院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第六方面嵌入技能鉴定。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普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鉴定工作,如无线电装接工职业资格证等,由企业组织如版图设计师、SMT 工程师、FPGA 助理工程师等企业专项认证证书。第七方面嵌入学生的就业。学生只要按此培养模式合格毕业后,大部分可以进入该企业工作,使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其他同学由学院和企业共同推荐到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企业就业。①把企业引进学校引入美国 Xilinx 公司,与学院共建仿真实训平台,以及国际认证;引入富士康科技集团的 SMT、PCB、PCBA 生产线,把企业引进学校,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直接聘请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与重庆润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LED 产品生产线 1 条。通过引入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上线工学交替、达到仿真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目的,同时也为企业完成部分任务量。②把基地建在企业把基地建在企业,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环节嵌入企业,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无缝连接。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国际著名企业,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企业可以直接选拔优秀的毕业生成为自己的员工,富士康科技集团也成为了学院的就业基地;学院与 Ultrawise 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投资进度表见表 4-3-3

表 4-3-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投资进度表项目 2008 年 2 1 1 0 经费(万元) 2009 年2010 年 20 18 7 7 8 7 5 4 小计 40 15 16 9

合计人才需求调研行业合作办公室建立与运作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论证

(2)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根据微电子技术专业和学科特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专业调整,“以岗定课”,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力争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原则,结合学院“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教学、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重构课程体系。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积极推行企业专项认证、职业资格证以及毕业证“课证融合”制度。将版图设计师、半导体芯片制造工、测试助理工程师、 IC SMT 工程师、 FPGA 助理工程师(如图 4-3-5, 4-3-6 所示)等企业专项认证证书的技能要求融入到学习情境中。

图 4-3-5 FPGA 助理工程师证书

图 4-3-6 FPGA 数字系统设计助理工程师证书

具有岗位适应性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即教学内容是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规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以职业岗位技能熟练、知识够用为原则,要求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完成上岗前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毕业后能成为合格

的企业员工,具备一定实用技术和分析应用、开拓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或现场教学的比重,对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应进行深入透彻的传授,务必使学生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采用“微电子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微电子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三阶段分析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即“533”课程设计方法,如图 4-3-7 所示。

岗位职责

行业专家

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归并法

学校专家

归并论证

行动领域

工作过程分析法

形成

人才培养目标

开发

校企专家

论证

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还原法

形成

课程体系

五步工作机制三阶段分析法

学习情境

形成

课程教学方案

三项主要成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 533”工作过程的“图 4-3-7 基于工作过程的“533”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表面贴装”

工作过程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专家解析微电子技术专业岗位中版图设计师、半导体芯片制造工、IC 测试助理工程师、SMT 工程师、FPGA 助理工程师等典型岗位,得出行动领域所具有的专业素质、知识与能力,如图 4-3-8 所示。从版图设计师、半导体芯片制造工、IC 测试助理工程师、SMT 工程师、FPGA 助理工程师等典型工作岗位中,得出典型工作任务。解构传统学科体系,并按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对其中所包含的专业素质、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图 4-3-9 所示。

图 4-3-8 微电子专业岗位能力示意图

图 4-3-9 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课程体系改革投资进度表如表 4-3-4。

表 4-3-4 课程体系改革投资进度表项合计目 2008 年 4 2 1 1 经费(万元) 2009 年 2010 年 18 16 6 8 4 6.5 4 5.5 小计 38 14.5 13 10.5

职业岗位调研课程标准制定课程体系论证

(3)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规划密切联系行业企业,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共同规划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确定教学内容,加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特色建设力度,建设《集成电路版图设计》、《IC 制造应用技术》、《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等 4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并建设配套特色教材和课件。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投资进度表如表 4-3-5。

表 4-3-5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投资进度表项目合计 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 IC 制造应用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经费(万元) 2009 年 2010 年 45 15 13 9 8 45 10 12 12 11

2008 年 10 4 2 2 2

小计 100 29 27 23 21

②“FPGA 开发流程”②“FPGA 开发流程”的情境设计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对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本专业通过专家座谈会、企业调研等方式,运用“533”课程设计方法确立以“FPGA 开发流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试点,设计出该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如图 4-3-10 所示。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电路知识、硬件描述设计语言及设计流程后,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学习情境 1—基本解码器的开发,通过此项目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硬件描述设计语言及设计流程;之后进行学习情境 2—七段显示器解码器的设计,通过这种封闭型学习,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后进行开放型强化计划与自查能力的实训,即教师仅指导,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根据前面已有的基础进行二对四解码器的设计—学习情境 3;最后,进行设计学习情境 4—LED 输出设计,通过这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情境的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对该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教学单元、行动环境、学习资源进并将成功经验在本专业和专业群中的其它优质行具体设计并付诸实施,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

图 4-3-10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设计

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与微电子企业共同探索和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将“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与“老师教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边教:实验演示+理论分析;边学:观察现象增强实感 +学习理论分析;边做:实验验证+触类旁通)。如《模拟电子产品的制作与应用》与《数字电子产品的制作与应用》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实训的载体,将电子产品装、调、修的全过程融入到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课内预先安排等途径,在教师示范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方法演练,使得实训项目更加趋于实用。如上机操作训练时,通过广播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边学边练;《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等课程大多采用项目制教学和现场演示法等,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配合新的教学方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加入企业现场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手段,改革考评方式,加强过程考评机制建设,突出技能,提倡多种考试方法并举,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式,使学生成绩评定更趋合理。④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以微电子技术类企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为标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运行机制,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校企共同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细则,实施实习企业考核证书制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确定、素质教育实施、岗位课程开发、岗位技能训练、实习实训、职业能力考核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IC 制造应用技术、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SMT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四门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为依据,完成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实训方案、教材(含自编教材)、实习指导书、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网站,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建设进度如表 4-3-6 所示。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技能型职业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工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机制,使精品课程资源突破传统课程时空的局限,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可供学习借鉴的资源体系。针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体例、内容、结构等制定出相关的指导性意见,通过对课程的网络资源集中进行统一管理,保证课程网络资源的平稳运行。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和资源共享性,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表 4-3-6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建设进度表建设进度建设内容 2009 年 9 月预期目标 2010 年 8 月预期目标

1、《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 1、编写《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制订课程标准;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3、规划设计《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实训方案;生产工艺案例。 1、制订《IC 制造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2、编写《IC 制造应用技术》教案、 IC 制造应用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

3、规划设计《IC 制造应用技术》实训方案;生产工艺案例。 1、制订《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标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3、规划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训方案;生产工艺案例。 1、制订《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2、编写《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3、规划设计《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

实训方案;生产工艺案例。技术》教材(含自编教材); 技术》实习项目指导书; 3、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 4、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1、编写《IC 制造应用技术》教材(含自编教材); 2、编写《IC 制造应用技术》实习项目指导书; 3、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 4、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1、编写《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材(含自编教材); 习项目指导书; 3、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 4、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1、编写《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教材(含自编教材); 2、编写《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实习项目指导书; 3、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 4、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2、《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 2、编写《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编写

4、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

4、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

2、编写《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案、 2、编写《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

4、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

4、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如表 4-3-7 所示。

表 4-3-7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序号完成建设内容合计建设目标时间 (年) 建设经费(万元)建设经费(万元)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小计

备注

5

35

12

52

1 2 3 4

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 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 IC 制造应用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0 2010 2010 2010

2 1 1 1

10 9 8 8

4 4 2 2

16 14 11 11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基础学院校内现有 2 个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现有实训设备 620 台/套, 设备总价值近 485 万元。校外有重庆微电园、创维集团、Ultrawise (智翔)公司、重庆汇贤科技、广东南方测绘公司、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普天通信有限公司等 12 个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效果良好。 2.建设目标按照“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化教学”的思路。通过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美国 Xilinx 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入合作,采用企业赠与、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等方式,在校内新建 3 个实训室和 1 条 SMT 生产线和一条 LED 产品生产线,并加大内涵建设,建成以通用技能实训室、专项技能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三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共享性强、辐射面广的微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同时增加 10 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

确保校外实习基地长期有效地运行,保证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签约率 100%。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满足学生“角色渐变”提供先决条件。 3.建设内容(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①新建集成电路 CAD 实训室投资 88 万元,购置电脑 98 台和配套软件,建成面积160m2 集成电路 CAD 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不仅能进行 EDA 技术--电子产品仿真技术应用实训、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训,以及对应的国家、行业、企业等岗位的技能培训与认证。集成电路 CAD 实训室主要设备如表 4-3-8。

表 4-3-8 集成电路 CAD 实训室主要设备列表拟购主要设备名称拟购主要设备数量规格 CPU2G ,内存 2G ,19 寸液晶显示器,高性能独立显卡 24 口,工作组级 1T 以上部门级/企业级亮度 3500 流明分辨率 1024×768 单价(万元)金额(万元)功能

计算机

98

0.6

58.8

集成电路 CAD 实训室

交换机服务器硬盘服务器投影仪其他

6 1 3 2

0.4 2 4 2.0 8.5

2.4 2 12 4.0 8.8 88

学生集成电路 CAD 实训,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和社会培训场地。

合计

②新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室投资 38 万元,建成国内领先的适合高职层次学生“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教学的仿真实训室(工作站、SenTaurus 工艺仿真软件)。且该实训室能适应多媒体教学。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室主要设备如表 4-3-9。

表 4-3-9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室主要设备列表拟购主要设备名称集成电路制造拟购主要设备计算机数量 46 规格 CPU2G 以上,内存 1G,17 寸液晶显示器单价(万元) 0.5 金额(万元) 23 功能学生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模拟仿真,社会培训场地。

工艺实训室

服务器交换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仿真软件投影仪其他

2 3 1

部门级 10M/100M 自适应

2.0 0.2 7.0

4.0 0.6 7.0

亮度 3500 流明分辨率 1024×768

2.0 1.4

2.0 1.4 38

合计

③新建 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与美国 Xilinx 公司合作,设备投资 66 万元,新建面积80m2,拥有 Xilinx FPGA SPARTAN-3E 组件的实验箱、案例、电脑 80 台的 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不仅能满足 FPGA 项目实训要求,还能满足岗位技能培训和FPGA 设备检验员等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要求。同时为中小 IC 设计企业提供完善的技术孵化条件。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主要设备如表 4-3-10。

表 4-3-10 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主要设备列表拟购主要设备名称拟购主要设备计算机数量规格 CPU1.5G 以上,内存 1G, 17 寸液晶显示屏 10M/100M 自适应 25 万逻辑门 180 万逻辑门 340 万逻辑门 1100 万逻辑门部门级亮度 3500 流明分辨率 1024×768 单价(万元) 0.4 金额(万元) 18.4 功能

46

交换机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Aquila-F2 X5 开发板Aquila-E1 8 实训平台Aquila-C3 4 实训平台 OpenSPARC 开发板服务器投影仪

3 50 30 20 3 1 1

0.2 0.1 0.45 0.6 1.2 2.0 2.0

0.6 5 13.5 12 3.6 2.0 2.0 学生 FPGA 编程设计、仿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和社会培训场地。

SPARTAN 3E 开发板 Virtex Ⅱ pro 开发板开发软件其他合计④新建

5 3

50 万逻辑门 220 万逻辑门

0.8 4 (企业捐赠)(企业捐赠) 0.4 1.2 (企业捐赠)(企业捐赠)

111

含 ISE、EDK、 ChipScope、 4.6 510.6 (企业捐赠)(企业捐赠) System Generator 8.9 8.9 66

SMT 生产线

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建 SMT 生产线。由企业投资设备 250 万元,包括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焊接炉等设备。满足 SMT 订单班的 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外技术培训, SMT 工程师技能鉴定,以及实际的产品生产。SMT 生产线主要设备如表 4-3-11。

表 4-3-11 SMT 生产线主要设备列表企业提供的主要设备名称拟购主要设备全自动印刷机贴片机泛用机回焊炉波峰焊接炉 ACT 检测仪合计数量 1 1 1 1 1 1 规格1146(K)×1 TP39 CN-8834 P-NG1208 DX-2035 LEADSMP 单价(万元) 35.0 46.0 60.0 39.0 30.0 40.0 金额(万元) 35.0 46.0 60.0 39.0 30.0 40.0 250.0 生产型实训,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综合功能。功能

SMT 生产线(企业提供)

⑤新建 LED 生产线 LED 的完整生产过程包括单晶生长和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和封装,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与重庆润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新建 LED 产品生产线。投资 203 万,包括芯片粘片机、引线焊接机、测试机、编带机等设备,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等项目课程实践教学要

求,成为培养微电子产品制造业岗位群需要的装配、调试、维修与检验等制造工艺与技能的训练基地。LED 生产线主要设备如表 4-3-12。

表 4-3-12 LED 生产线主要设备列表拟购主要设备名称拟购主要设备计算机芯片粘片机引线焊接机 LED 生产线测试机编带机投影仪其他合计数量 1 2 5 5 1 1规格 CPU2 G 以上,内存 2G 半自动超声波金丝球焊机光验,高精双排,半自动亮度 4000 流明分辨率 1024×768 单价(万元) 0.4 30.0 5.0 12.0 10.0 2.0 金额(万元) 0.4 60.0 25.0 60.0 10.0 2.0 45.6 203 功能

学生生产型实训,职业素质训导、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综合功能。

⑥配套基础设施学院自筹 570 万元,建成面积为 2500m2 的电子产品生产厂房。与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的管理制度,共同开发的电子产品制造实训项目;校企共同拟定的实训计划及项目训练教学讲义初稿,完成电子产品生产厂房的建设工作,使其不仅

满足学生装配、调试、维修与检验等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也能成为社会服务、教师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产品制造基地。⑦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在加大实训基地硬件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内容如下:第一、加大实训室制度建设力度,制定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与评估、实训教学管理、实训室开放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企业文化,吸收企业管理模式,将电子产品生产线建成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生产线的良性运转;编制各实训室的实训管理制

度,根据岗位职业要求制定实训规范,确保生产性实训的顺利运行。第二、实训室实训工作指南。根据微电子技术专业由低到高的岗位能力要求,梳理其内在的核心技术价值链,按照项目实训的需要,编写好实训室指导书,并将电子产品检测等实训室建成开放式实训平台,为社区服务。第三、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营机制。依托重庆微电园,实施企业化运作,进行横向项目孵化开发,电子产品的试样、生产、加工和检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增强基地的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发展。第四、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共管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及管理,构成顶岗实习校企共管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共管体系如图4-3-11 所示。另外建设网络平台作为顶岗实习的信息化监管和反馈通道。

图 4-3-11 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共管体系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与创维集团、Ultrawise、重庆汇贤科技、广东南方测绘公司、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和重庆普天通信等12 家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以立足重庆为主,辐射外地为辅的产学合作工作站,与更多的对口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立足微电园,3 年内新建 10 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实习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其运行效率,真正实现学生实训、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毕业设计、就业及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企业员工技术培训、教师下厂锻炼等功能。确保 100%的学生半年顶岗实习。 4.资金预算

表 4-3-1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内容合计集成电路 CAD 实训室功能拟购典型设备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电脑 46 台、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仿真软件、投影仪投资(万元)投资(万元)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124 10

873 78

258

合计 1255 88

1

2

3

4

EDA 项目训练、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项目进行实训为集成电路封装与集成电测试等课程提供生路制造产性实训,可满足社工艺实会电子产品检测和训室维修相关技术要求 FPGA 技术类项目实训、岗位技能培训和 FPGA 编 FPGA 设备检验员等程综合实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室训、同时为中小 IC 设计企业提供完善的技术孵化条件生产型实训,职业素 SMT 生产质训导、职业技能鉴线定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综合功能 LED 生产线配套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课程提供实训为 SMT、LED 生产线提供厂房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氛围,完善实训的管理办法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及实训流程

38

38

电脑、服务器、开发板、投影仪

66

66

印刷机、贴片机、回焊炉、焊接炉芯片粘片机、引线焊接机、测试机、编带机等空调、绝缘地板、高压开关、变压箱等 10

150

100

250

5

60

143

203

6

570

570

7

15

15

40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基础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从 2000 年正式招生以来,根据科技、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发展,陆续开设了电子声像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专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微电子技术专业从 2002 年建设至今,借助重庆微电园的东风已彰显出领头雁的地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0 名,专任教师中教授 1 名,副教授(包括高工)4 名,讲师 4 名,助教 1 名;骨干教师 7 名;“双师”素质教师 8 名。同时在重庆汇贤科技、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聘用兼职教师 8 名。 2.建设目标根据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培养 FPGA 应用开发方向、芯片制造封装方向骨干教师 10 名;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开发等渠道,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15 名。新聘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兼职教师 11 名,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 1︰1,形成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学团队。 3.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建设为实现继续培养微电子技术专业带头人 1 名(彭克发)和从骨干教师中新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袁勇)的目标,通过安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参加专向师资培训研修班,如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等,提高专业带头人综合素质、知识、能力水平,通过下任务、压担子如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来培养、锻炼专业带头人,通过安排参与系部、教研室建设工作,提升管理协调能力、组织策划实施能力、增强全局意识;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访问进修、积极安排参加示范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国内外高职教育模式探讨等专题学术交流会议,开扩视野、拓展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使专业带头人对行业发展有较强的前瞻性,能够准确跟随行业发展方向,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依据最新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其职业能力、素质内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制定专业师资培养规划,组织教师进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申报对外合作项目、国家和省、市科学研究课题。保证本专业的发展始终紧密跟随行业的发展,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微电子类专业方向。(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

师 10 名,其中培养现有 7 名骨干教师(卢静、刘睿强、林涛、吴娟、龚恒、童贞理、贺静潭),另外新培养 FPGA 开发方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方向骨干教师 3 名(邵有为、陈启健、王宝英)。通过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或参加专向师资培训研修班,如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全面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知识、能力水平,通过下任务、压担子如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来培养、锻炼专业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安排参与教研室建设工作,提升管理协调能力、组织策划实施能力、争强全局意识;通过深入企业一线短训、国内外访问进修、参加技能鉴定、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等相关培训方式,开扩视野、拓展思路、提高综合能力,知识积累更加丰厚,职业技能更为娴熟,创新的个性更加鲜明,从而提升整个骨干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双师”(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原有 8 名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培养7 名“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卢静、刘睿强、林涛、吴娟、龚恒、童贞理、贺静潭)。通过参加专向师资培训研修班或各类技能培训如技师培训班、企业工程师培训,安排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产品项目开发、生产,每年至少有 1 个月以上的时间到重庆微电园、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维集团、Ultrawise 公司、重庆汇贤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测绘公司、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等国内相关知名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活动,掌握最

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横向课题的开发,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建设一个有知识、有技术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使其达到既可以做师傅、又可做教师的真正“双师”素质教师。(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原有 8 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在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技术能手 11 名左右,作为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使“双师”结构中专兼比例达到 1︰1。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基地和开设“订单式”校企合作定向班方式(选择的企业有: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微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重庆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台湾茂德科技、中电科技集团、北大方正集团、华洋集团等),把学院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培养,重点充实到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岗位上,以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水平;形成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指导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通过岗位互聘,引进企业的技术骨干,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利用数据库实现对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将兼职教师融进整个师资队伍之中,形成“合力”。从而构建专兼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4.资金预算

表 4-3-14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名称合计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人数(人数(名) 42 2 10 15 经费(万元)经费(万元) 2008 年2009 年 2010 年 35 93 98 0 10 10 13 24 23 11 30 40 合计(万元)合计(万元) 226 20 60 81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9

11

29

25

65

(四)专业群建设 1.建设基础 1.建设基础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从2000 年正式招生以来,根据科技、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发展,陆续开设了电子声像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专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微电子技术专业从 2002 年建设至今,借助重庆微电园的东风已彰显出领头雁的地位。以微电子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

带动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构成的微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提升。如图 4-3-12 所示。

图 4-3-12 微电子技术专业群构成

其理由在于:四个专业有共享的专业基础平台。(电路基础四个专业有共享的专业基础平台。有相同的基础课程 -技能与原理实训、模拟电子产品的制作与应用、数字电子产品的制作与应用),因此可以共享师资和实训室。四个专业可以携手覆盖电子制造产业链,易形成合力。微电子技四个专业可以携手覆盖电子制造产业链,易形成合力。术专业侧重于芯片设计、制造、测试、表面贴装等岗位的人才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侧重于利用电路的PCB 设计、系统构建岗位的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侧重于整机测试、调试与维修(如 PCBA

电子装联工艺及检测实用技术)岗位的人才培养;电子声像技术侧重于数码声像产品的生产和维修岗位的人才培养。可以促进专业群的快速发展。现有专任教师四个专业基础良好,个专业基础良好,可以促进专业群的快速发展。 22 名,其中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3 名,兼职教师 10 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 16 名。 2.建设目标借鉴微电子专业“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 门,建成重庆市精品课 1 门,院级精品课 2 门;校内实训室 9 个;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12 名,达到专任教师 22 名和兼职教师 22 名的教学团队,其中继续培养现有的专业带头人 1 名,从骨干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培养骨干教师 8 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6 名。通过示范建设,力争建成一支“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100%,专兼职教师比例达 1︰1 的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使本专业群各专业学生在先进的实训条件和优质的课程培养下,提高专业职业素质和应用能力。 3.建设内容 3.建设内容(1)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大量企业调研,借鉴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加入了“工学交替”基于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工作过程、按照岗位工作由易到难的设置,并结合学院实际,构建课程体系流程,如图 4-3-13 所示。

图 4-3-13 专业人才培养流程

深化合作办学,细化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参照学院相关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改革互认课程评分标准。逐步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求,编制相应的指导书。兼顾第 3 年在校内学习学生的培养目标,调整互认课程的教学安排。建设《电子测量--技能与原理实训》、《PCB 生产工艺实用技术》、《PCBA 电子装联工艺及检测实用技术》3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配套特色教材和课件,同时建成院级精品课,并将《电子测量--技能与原理实训》课程建成重庆市精品课。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投资进度如表 4-3-15 所示。

表 4-3-15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投资进度表项目合计课程体系改革《电子测量--技能与原理实训》课程建设《 PCB 生产工艺实用技术》课程建设《 PCBA 电子装联工艺及检测实用技术》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经费(万元)经费(万元) 2009 年 2010 年 19 5 1 8 5 5 1 2 1 1

2008 年 12 3 5 2 2

小计 36 5 15 8 8

(2)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在原有共享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具有企业研发团队特色的创新实训室 1 个,如表 4-3-16;扩建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7 个,如表 4-3-17 所示;建设企业文化培训室 1 个, 如表 4-3-18 所示,构成微电子技术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专业群实训条件建设投资进度,如表 4-3-19 所示;完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如图 4-3-14 所示。

表 4-3-16 创新实训室主要设备表拟购主要设备名称创新实训拟购主要设备计算机数量 2 规格 CPU 2G 以上,内存 1G 单价(万元) 0.40 金额(万元) 0.80 功能 1.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打印机投影仪彩色数字示波器可调温焊台元件库直流电源函数发生器工具库办公设备交换机钻床

1 1 1 5 1 1 1 1 1 2

激光单色打印机亮度 4000 流明 100MHz,彩色双通道, 10K 存储 200-480 度可调输出 0-15V,30V ,60V,150V 0.2Hz-20M Hz

0.15 2.0 1.3 0.1 1 0.15 0.4 0.5 2 0.20 3.0

0.15 2.0 1.3 0.5 1 0.15 0.4 0.5 2 0.20 6.0 15

2. 通过此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大赛;

3. 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孵化;

4.提供校内竞赛场地。

24 口多钻头

合计

表 4-3-17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主要设备表拟购主要设备名称拟购主要设备计算机音响投影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7 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电源万用表工具办公用品合计其他 68 数量 1 1 1 10 10 10 20 20 亮度 4000 流明规格 CPU 2G 以上,内存 1G 单价(万元) 0.5 0.1 1 0.3 0.2 0.05 0.01 0.01 2 金额(万元) 0.5 0.1 1 3 2 0.5 0.2 0.2 2 1.5 1.完成电路基础-技能与原理实训、数字电子产品的制作与应用、模拟电子产品的制作与应用技能训练; 2. 提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的场地; 3. 为社会培训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功能

(500 型)镊子、剪刀、一字起子、十字起子、烙铁

表 4-3-18 企业文化实训室主要设备表名称拟购主要设备

拟购主要设备计算机音响投影仪 LED 显示屏 DV 摄像机索尼 HVR-A1C 录音笔爱国者录音王超长录音型 R5518 办公用品

数量 1 1 1 1

规格 CPU 2G 以上,内存 1G 亮度 4000 流明

单价(万元) 0.8 0.1 1.5 3

金额(万元) 0.8 0.3 1.5 3

功能

企业文化实训室

1

297 万像素,倍光 10 学变焦

1.3

1.3

1.企业文化的展示;

2.对企业文化的介绍;

3. 为学生提供企业文化培养活动的场地;

4.对外交流的平台。

2

容量 1G

0.05

0.1

3

3 10

合计

表 4-3-19 专业群实训条件建设投资进度表投资(万元)序号实训室名称 2008 年合计 1 2 3创新实训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7 个)企业文化实训室 25 25 2009 年 43 15 18 10 25 2010 年 25 小计 93 15 68 10

图 4-3-14 微电子技术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12 名,达到专任教师 22 名和兼职教师 22 名的教学团队,其中继续培养现有的专业带头人 1 名(文国电),从骨干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王用鑫),培养骨干教师 8 名(李忠、邓贤林、李蕾、赵淑平、陈学昌、彭华、候微、张林生),在 PCB 印刷电路板生产工艺、PCBA 电子装联工艺及检测、单片机应用开发、家用电器故障与维护等方面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6(赵淑平、陈学昌、彭华、候微、张林生、童瑞君)名。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投资进度如表 4-3-20 所示。

表 4-3-20 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投资进度表项目名称合计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用 2008 年 12 2 9 0 1 2009 年 18 2 8 7 1 经费(万元) 2010 年 5 0 0 4 1 小计 35 4 17 11 3

4.资金预算 4.资金预算

表 4-3-21 专业群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资金预算及来源(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建设内容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学院与企业合计 2008 2009 2010 2008 2009 2010 2008 2009 2010 小计小计小计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 44 12 20 12 70 15 40 15 30 5 20 5 144 32 80 32 5 5 10 4 3 3 5 5 20 4 13 3 164 36 93 35

合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

(一)建设基础本专业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承担重庆市中职师资培训 100 余人次/年;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 4 项,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对口支援农村和西部建设,服务城乡统筹,具有较好的社会服务基础。(二)建设目标通过社会服务能力项目的建设,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革新的有效运行机制。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的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对口支援农村和西部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服务城乡统筹的能力明显增强。到 2010 年,企业员工培训和面向社会培训的年服务能力达到 1500 人次以上。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收入累计增加到 45 万元,对口支援和交流院校增加到 2 所。各类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累计达 10 万元。(三)建设内容 1、构建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主动与微电园广泛开展“产学合作互动”。为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学院与微电园和其他高新园区共建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形成“技术服务为重点,项目开发为载体,产技术服务为重点,技术服务为重点项目开发为载体,

业孵化为依托”的持续发展机制。业孵化为依托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在 IC 版图设计、封装与测试、SMT 表面贴装、LED 生产、PCBA 方面对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满足园区企业为园区制造类 IT 企业(渝德科技、方正高密等)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和大学城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微电子技术的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的人次将达到该系部当年在册学生人数的 1.2 倍以上。在微电园与企业共建 xilinx 联合实训室,与企业进行如 FPGA 应用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IC 芯片设计等项目合作产品开发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利用园区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在园区形成产业孵化基地。 2、建设实训共享平台,服务区域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建设实训共享平台,服务区域职业院校,将本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充分整合,建成面向全市职业院校的实训共享平台,为同处大学城的重庆巴渝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和其他高校提供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培训、SMT 表面贴装工艺培训、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培训、LED 封装与测试培训、PCB 印刷

电路板生产工艺培训、PCBA 电子产品装联工艺培训等。 3、利用假期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用假期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地区之间、对口支援和交流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技术下乡服务活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乡镇开展家电维修和其他实用技术咨询等活动。学院地处正在建设的重庆副中心--西部新城,涉及拆迁和安置的农村人口达数万人。面向学院所在地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转非”人员,2010 年开展如电子装接实用技术培训 50 人次以上。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巴渝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

学院对口交流,建设期,为对口支援院校培训教师及管理干部 5 人次;与对口支援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学生 15 人次;为对口支援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从而起到对重庆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该项资金预算具体请看项目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七、进度及验收要点

表 4-3-22 微电子专业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建设内容 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08 年-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投资 40 万,构建“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集成电路 CAD、微电子产品制造、封装、表面贴装、测试、销售全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⑵完成 2008 年人才培养方案;⑶体现“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 2009 年人才培养方案;⑷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定工学结合管理制度。责任人:责任人:袁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投资 38 万,根据产品生产与岗位工作过程,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群核心课程标准。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绕课程体系构建所进行的相关调研资料;⑵完成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改革,并融入到 2009 年人才培养方案中;⑶校企共同制定电子技术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开发的相关记录;⑷制定本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标准。责任人:责任人:刘睿强卢静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投资 100 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设 4 门具有项目导向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初步完成 4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前期建设。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SMT 表面贴装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0 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校企互嵌、五环相扣、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本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编制。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在 2009 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工学结合特色更为鲜明的 2010 年人才培养方案;⑵完成全部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汇编《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手册》;⑶进一步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修订工学结合管理制度。责任人:责任人:袁勇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课程革体系改革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以岗定课、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群其它课程标准的制定。验收要点:验收要点:⑴完善课程体系,并体现在 2010 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⑵完善各类课程标准,汇编《电子技术类专业课程标准》;⑶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相关记录。责任人:责任人:刘睿强卢静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继续完成 4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并建成院级精品课程。新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并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建设内容

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08 年-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工艺应用技术》课程,完成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料、教材初稿;⑵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基本建成《IC 制造应用技

术》课程,完成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料、教材;⑶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集成电路版图设计》《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完、成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料、教材初稿。责任人:责任人:袁勇刘睿强卢静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0 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⑴建成《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并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⑵继续完善《IC 制造应用技术》课程,课程大纲、题库等完整,符合学院的相关标准;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⑶《集成电路版图设计》《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程大纲、题库等完整,符合学院的相关标准;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责任人:责任人:袁勇刘睿强卢静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投资 22 万,完成 4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方案、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生产工艺案例的制订和编写。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编写《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教材(含自编教材;编写《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实习项目指导书;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⑵编写《IC 制造应用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材(含自编教材) ;编写《IC 制造应用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习项目指导书;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⑶编写《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教材(含自编教材);编写《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实习项目指导书;完成辅助教学资料(录像、音、视频资料)、题库、实习实训项目库的建设。责任人:责任人:袁勇刘睿强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继续完善集成电路 CAD 与应用实训基地建设,使其在满足专业群实训的同时,成为对微电子行业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的基地。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投资 30 万,初步制订 4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方案、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生产工艺案例。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制订《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编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规划设计《SMT 表面贴装工艺应用技术》实训方案;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生产工艺案例;⑵制订《IC 制造应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IC 制造应用技术》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规划设计《IC 制造应用技术》实训方案;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生产工艺案例;⑶制订《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标准;编写《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规划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训方案;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生产工艺案例;⑷制订《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规划设计《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实训方案;搜集辅助教学资料、实习实训项目、生产工艺案例。责任人:责任人:袁勇刘睿强

微电子技术实训

集成电路 C A D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投资 88 万,新建集成电路 CAD 与应用实训基地。建成具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能进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项目课程技能实训,“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岗位技能培训实训基地。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基实地训

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08 年-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⑴完成集成电路 CAD 与应用实训室建设规划 2 方案编制,面积 160m ,工位 98 个;⑵按采购计划完成本年度设备的采购、安装与调试。服务器 3 台,电脑 98 台,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⑵企业参与管理制度的制订;⑶校企共同编写的项目训练教学讲义初稿。责任人:责任人:

刘睿强龚恒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0 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⑴完成专业群学生的 IC 版图的项目训练;⑵修订、完善相关基地管理制度和培训项目;⑶修订、完善项目训练教学讲义;⑷对社会与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责任人:责任人:刘睿强龚恒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新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室

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投资 38 万,建成国内领先的适合高职层次学生“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教学的实训室。验收要点:验收要点 2 ⑴面积 80m ,46 个工位;⑵服务器 2 台、电脑 46 台、多媒体等安装调试完毕;(3)SenTaurus 工艺仿真软件安装调试完毕,建成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室;责任人:责任人:卢静

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实训室投入使用。验收要点要点:验收要点⑴为微电子专业学生提供 4 课时 /周的实训,以项目导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熟悉集成电路制造的整个工艺流程;⑵教学计划内实训项目开出率 100%;⑶满足企业及同行院校培训、开放性实训。责任人:责任人:卢静预期目标:预期目标:目标完善 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实训室建设,使其不仅满足 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教学要求、还满足岗位技能培训及相关 FPGA 考试认证的培训要求。验收要点:验收要点:⑴企业参与共同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和实训项目;⑵为微电子专业学生提供 4 课时 /周的实训,以项目导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熟悉 FPGA 的基本设计流程,并满足电子设计竞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训要求;⑶满足企业及同行院校培训、开放性实训、岗位技能培训及相关 FPGA 考试认证的培训要求。责任人:责任人:刘睿强吴娟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实训室投入使用,提供符合企业技术要求的生产性实训。验收要点:验收要点⑴模板、焊膏、PCB 等原辅料到位;⑵配套环境、动力设施完成;

F P

G A 编程综合实训室

预期目标:预期目标:目标投资 66 万,完成实训室主要设备的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使其具有真实的工作情境,初步满足 FPGA 应用开发实用技术课程的实训教学要求。验收要点: 2 ⑴新建 FPGA 实训室 1 间,面积 80m 工位 46 个;⑵按采购计划完成设备的采购、初步安装与调试。 EDA 工具软件( ISE 、 Modelsim,ChipScope 软件)+客户端软件+46 个许可安装调试完毕,Spartan3E 和 Falcon 开发板,多媒体设备;⑶与Utrawise 公司共同建成 FPGA 编程综合实训室,实训人员配备到位。责任人:责任人:刘睿强吴娟

S M T 生产线

预期目标:预期目标企业投资 250 万,建成国内领先的适合高职层次学生“SMT”教学的实训平台。验收要点:验收要点 2 ⑴面积 1000m , 可满足 2 个班学生同时使用需要;⑵供电、供气等动力设施建设完成;⑶防静电环境建设完成;

建设内容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实习实训条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0 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⑶设备完好率≥95%,使用率≥85%;⑷为微电子专业、电子表面组装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实训,达到生产性实训学时的要求并为相关公司提供员工培训。责任人:责任人:林涛张林生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投资 203 万,与重庆润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微电子产品制造实训工场的新建 LED 产品生产线。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电建设工作,使其不仅满足装配、子产品制造工艺等项目课程实践教学要求,调试、维修与检验等岗位技

能训成为培养微电子产品制造业岗位群需要的装练的需要,也能成为教师进行技配、调试、维修与检验等制造工艺与技能的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产品制造基训练基地。地。 L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E ⑴新建 LED 电子产品制造实训工场;⑴建成LED 生产线,全年级学生 D ⑵按采购计划完成本年度设备(芯片粘片机、的微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产引线焊接机、测试机、编带机)等的采购、与检验等项目训练与顶岗实习相品安装与调试;关记录;生⑴与重庆润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的管理⑵对校内外开展微电子产品装配产制度,共同开发的电子产品制造实训项目;生产组装等加工服务,与周边 1 线⑵校企共同拟定的实训计划及项目训练教学家电子企业签订产品装配生产协讲义初稿。议;责任人:责任人:王君林涛⑶修订、完善项目训练教学讲义;⑷开展微电子产品装配工技能鉴定培训的记录;开展企业员工岗前或转岗培训的记录。责任人:责任人:王君林涛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投资 570 万,前期调研、设备采购初步计划,完成电子产品生产厂房的建设工为建设作准备工作作,使其不仅满足学生装配、调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试、维修与检验等岗位技能训练⑴前期调研、设备采购初步计划,为建设作的需要,也能成为社会服务、教准备工作;师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产⑵制作相关详细工作计划。品制造基地。配责任人:验收要点:验收要点:套责任人:梅高国⑴新建电子产品生产厂房,面积基础为 2500m2;设⑵按采购计划完成本年度设备的施采购、安装与调试;⑶与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的管理制度,共同开发的电子产品制造实训项目;⑷校企共同拟定的实训计划及项目训练教学讲义初稿。任人:责任人:梅高国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实预期目标投资 40 万,整合实训资源,完善实训内容;整合实训资源,形成实训开放平训。台;并组织实施。条编制“微电子专业实训规范”

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08 年-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⑷与富士康共建的 SMT 生产线,全自动印刷机 C2-63-K、贴片机 TP50V、回焊炉 P-NG1208、波峰旱接炉 LEADSMP、测试仪等设备到位, ACT 安装调试完毕;责任人:责任人:林涛张林生建设内容件件建内设涵

建设

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08 年-2009(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联合通信工程系,整合实训资源,初步形成微电子实训平台框架,完成组织管理机构;⑵完成对渝德科技有限公司等微电子企业的调研,了解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调研报告 1 份;⑶在调研基础上完成“微电子专业实训规范”的制定;⑷编写实训指导书 2 种;⑸新建 5 家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签定合作协议书。责任人:责任人:袁勇陈鸿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0 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验收要点⑴将 LED 产品生产线、SMT、电子产品检测实训室对外开放,并形成相应管理制度;⑵编写实训指导书 2 种;⑶新建 5 家校外实习基地。责任人:责任人:袁勇陈鸿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投资 20 万,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到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等措施,使培养对象具有把握微电子技术方向、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起引领作用。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培⑴出国进修学习至少一个月以上;养⑵参加高职高专相关培训,每年参加学术交流不低于 2 次;⑶成为微电子专业带头人,每年发表高水平的专业论文 1 篇以上;指导培养 2 名骨干教师;

⑷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1 项;主持与企业专合作开发或市级以上技术服务项目 1 项。专业责任人:责任人:袁勇陈鸿业教带学头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团人新培养 1 名微电子技术专业带头人。能够把队握微电子技术方向;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建思路;开发职业技能考核方案;在行业内有设一定影响力,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起引领作用。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⑴高级职称人数 1 名;培⑵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doc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 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 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 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 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 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 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 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 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 机。 2、据《2009 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 31 个省市共有 201 万家企事 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 来 10 年内,我国大约需要 200 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 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 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 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 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 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 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汇总

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列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电子信息产业相对集中和高速发展的地区。 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是世界各国竞相努力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11月,我国通信技术产业年收入已达7311.6亿元,同比增长11.3%。 信息化建设、开放通信市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三网合一、因特网、电子商务、政府和企业专用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等都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移动通信是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第一支柱行业。2005年,移动通信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的54%,手机产量达到6830万部,占全国手机产量的22%,列全国第2位。移动通讯行业已形成以移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以天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手机生产能力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 (2人才需求分析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销售收入将保持年均增长15%左右,预计到2010年末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移动通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产业之一,到2010年手机产量达到1亿部,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并建立整机设计、芯片设计中心等10个以上的企业相关研发中心,

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和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基地。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与3G相关的一条移动通信产业链将急需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人员与3G手机制造人员。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每年需新增通信类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000余人,约 占新增通信类从业人员的20%。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需要大量富有创新思想、动手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参与建设,以通信技术专业为重点的通信产品制造、通信网络运营专业群应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通信产品和设备的急速增长、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行业的发展战略,都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2.现有基础及优势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同年即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天津市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2003年通信技术专业被评为天津市的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效果显著。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按照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实际要求订单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胜任企业的工作。订单班的专业基础课在校内进行,专业课在校内与企业共同实施并以企业为主完成。2004年我院与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订单培养“三电一体化”班;2006年我院与天津亚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安防监控系统”班、与天津大无缝钢铁有限公司合办“无损探伤”订单班;2007年与雅马哈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订单培养“雅马哈公司”班。 (2教育教学成果 通信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该专业有天津市级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1项。市级精品课程2门

网站架构完整方案

网站架构完整方案xx局改造方案建议书 项目名称:xx局改造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wibj-gdq-200403 文档编号:wibj-gdq-200403-fa 版本:1.0 发行日期:2004年03月 目录 一、概述 5 二、需求分析5 2.1 异构系统6 2.2 异构应用8 2.3 异构数据8 2.4 网站结构9 2.5 内容海量10 2.6 内容深度10 2.7 服务深度10 2.8 发布系统11 2.9 网络安全11 2.10 信息安全11 三、方案整体规划11 3.1设计目标11 3.2实施规划12 四、网络解决方案13 4.1 拓扑结构图14 4.2 硬件选型、分布与规划14 4.2.1 数据库服务器14 4.2.2 web发布服务器15 4.2.3 cgi服务器15 4.2.4 内容管理发布服务器15 4.2.5 内容管理生成服务器15 4.2.6 数据存储设备15 4.2.7 安全设备16 4.2.8 防病毒16

4.2.9 原有服务器与置换服务器比较16 4.3 新增硬件配置清单18 五、软件解决方案18 5.1系统架构18 5.2系统软件整合19 5.3 网站内容管理系统20 5.3.1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介绍20 5.3.2网站后台管理系统21 5.3.3网站采编应用系统22 5.3.4网站调查投票子系统25 5.3.5站点内容全文检索子系统26 5.3.6文章评论系统26 5.3.7网站论坛、聊天室子系统26 5.3.8网站会员认证管理子系统31 5.3.9网站广告发布子系统32 六、网站音视频管理系统32 6.1用户需求分析32 6.2 产品概述33 6.3技术特点33 6.4基础构架和运行环境34 6.5 功能描述34 4.3.6 拓扑结构图39 4.3.7音视频系统组成39 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2 7.1项目领导小组42 7.2 项目实施小组42 7.3质量监督小组43 7.4系统集成实施进度计划及工作日程表43 八、培训、支持和服务44 8.1 培训服务44 8.1.1 基本操作培训44 8.1.2 系统管理培训44 8.1.3 培训安排45 8.1.4 培训内容45 8.2 技术支持服务45 8.2.1 硬件平台技术支持45 8.2.2 应用软件平台技术支持45 8.3 售后服务46 九、小结46 附录47 硬件产品说明47 hp dl 580 47 hp dl 380 49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群建设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中部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其他行业的电子化部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网站策划与推广、现代办公的中、初级商务应用型人才。 2、专业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是商务类专业中最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新型复合型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 ⑴、师资队伍基础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和《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对接江西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省教育厅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以下简称“特色专业群”)。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以专业对接产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一批深度融入产业链、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特色专业群,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全面同步小康”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的、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集合。特色专业群建设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 服务需求、优化结构。依托产业办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增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围绕本地区或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本着同一区域学校间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品牌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带动相关、相近专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3.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引导职业学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特色专业群建设要注重凸显、放大“群”效益。要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利用专业之间的互为促进、互为带动、互补共享的关联性,对专业群所涉及专业的组织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硬件设施、校企融合等进行整合,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三、建设目标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2017年遴选立项20个专业群,2018年遴选立项10个专业群,三年内建设30个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期为三年。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建设内容

专业群结构分析报告

园林景观建筑教研室专业群结构分析 一、专业群的内涵 关于专业群这个概念,在本科层面早已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开始引用。是专业建设规范化的要求,不但是形式上的概念引进,而且有其独特意义。对高职教育而言,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这里,专业群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而是一个包含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和教学资源在内的系统。专业群内的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专业群内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类中的专业。但必须至少有一个办学实力强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能否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教学来划分。 二、构建专业群的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所在,也就是这所学院的特色所在。专业群建设是专业上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因此,构建专业群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 高职院校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实施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学院围绕区域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并针对核心专业着力打造各专业群核心竞争力。另外,高职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

业,专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施专业群建设,既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又能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灵活性的特殊要求。 (二)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 人才培养一般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专业建设周期长,从提前一年专业申报至学生毕业一般要四年,专业教师的培养、实训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实施专业群建设可以集聚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和教材等内涵建设,形成专业的群体优势。 (三)有利于节约专业的建设成本 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实施专业群建设,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进行相关实训室的系列化建设,使实训设施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共享,降低建设、使用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师资有其特殊的要求,“双师”队伍建设是其发展的瓶颈,进行专业群建设。学院可以集聚起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降低专业教师的储备率,提高教师的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学院办学的力度 高职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教育,而目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具有“企业化”的特征。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设置的专业群一般都为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所支撑,企业数量较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利于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

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

永兴县职业中专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械制造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 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速度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十一五”期间,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8%。2011年3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全行业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这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效快速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二)社会需求 据郴州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郴州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二、建设目标 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制造技术”建设机械制造专业群。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平台”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为郴州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思路 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

线上活动策划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线上活动策划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本文档由中鞋网(https://www.doczj.com/doc/c9753814.html,)整理发布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线上活动是指依托于网络的,在网络上发起,并全部或绝大部分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于网络上发布活动信息,募集活动人员,在网络上进行活动的流程。” 最近笔者一直在做一个产品的线上活动策划,方案反反复复讨论、修改,其中不乏精疲力竭的时候,终于悟出策划果真是一件辛苦的活儿。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将这些天摸索和学习到的线上活动策划方案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框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欢迎各位拍砖。 一般来说,线上活动的策划案分为两个大类,创意案和执行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较大的区别。创意案是执行案的基础,创意案只需要展示出活动的基本思路、想法,而执行案则需要详尽的展示出活动的细节。 一、活动创意案 活动创意案要求简单明了、不需要很多的内容,但是要把活动的创意展示出来。一般来一个活动创意案会有2~3个创意可供选择。 如果你是做方案给客户的话,建议你自己先对创意做个简单的排序?比如,你现在有三个创意,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分为好、较好、一般,那么在做创意案的时候应该如何排序呢?笔者建议的排序方式是较好、好、一般。为什么这么安排?笔者不再这里详述。 创意案的框架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创意来源(引子),活动基本内容。说清楚两点即可。 创意来源:即活动的灵感,如果能结合时下的热点则更好。在制作PPT时最好能够配图说明,从感官上更易被接受。 活动基本内容:说清楚活动的主题,时间,在哪个平台做,以怎样的方式去做即可。 二、活动执行案 活动执行案是在确定了活动创意案之后进行的,有些公司做活动策划的时候是没有创意案的,尽管如此,即使没有创意案,做执行案之前一定要沟通好活动的创意及基本内容,否则会浪费策划大量的时间。 活动执行案是非常考一个策划的功底的,在这里简单谈谈做一名线上活动策划应该具备的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群概况 (二)专业群情况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钣金修复方向、汽车喷涂方向、汽车机修方向、汽车空调方向) 二、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 (一)专业定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良好的师德并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和销售工作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必须以《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优势,发展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为区域汽车维修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加强省内省外交流,注重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三、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和突破点。由原来的摩托车维修,到如今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基本形成,但学科建设相对滞后,成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建成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校发展依靠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的良性局面。为此,要优先建设若干重点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把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落到实处,增强发展的内涵基础。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坚持汽车维修服务的办学宗旨。实践的需要决定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走向。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必须以汽车修理厂发展需要为基础,从修理厂的维修实践中获得办学资源和发展动力。要处理好先进技术与基本技能、未来需要与当前需要的关系,立足基本技能发展先进技术,在本区域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要认真研究过去经验,反思专业和课程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立足中专层次,着眼大专层次,突破学科建设,不断适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既是专业建设的条件,也是专业建设的目的。要坚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下最大力气,创造最好条件,引导教师从事专业教学,进行专业研究,成为专业人才,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要坚持在专业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面向教学实践,提高学术要求,丰富学科领域,促进教师专业化。要沟通学校与研究机构、汽车维修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社会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推进专业教师、研究人员、维修厂师傅的角色互动,优化专业建设路径。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体现特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规划中关于办学定位的基本思想,把办学特色作为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学校影响的前提。一是突出中、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实践教学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立足社会需要,建立培养和培训一体化、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地为社会实践服务。三是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建设体系。把市区内汽车维修专家和最好的维修师傅聘任过来,作为我校的专业师资,把市内最好、实力最强的汽车维修厂作为我校的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实现教学的开放性。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根据立足区内,面向玉林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按照“高素质、强能力、优个性”的专业目标要求将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发展的“文化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人文素质拓展”为培养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和维修厂联系,到维修厂见习、实训。 (二)教学模式建设 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推动以“主动认知”、“项目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参与式”、“主动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发展,培养学习兴趣。聘任维修名师“提前介入”教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践活动奠基“技术工人”,整合网络媒体、自然环境、社区教育和政府资源,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课程体系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