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计算机组成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72.93 KB
- 文档页数:10
计算机组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设二进制数X=2+100×(—0.10101100),用15个二进制位来表示它的浮点数,阶码用
5位,其中阶符用2位;尾数用10位,其中符号用2位(2100中的100为二进制数)(1)阶码用补码表示,尾数用原码表示的X的机器数为:
阶码00 100 ;尾数11.10101100 。
(2)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补码表示的X的机器数为:
阶码01 100 ;尾数11.01010100 。
3. 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存储微程序的控制存储器,它一般用ROM构成。
4. 512K×16的存储器中,由64K×1的2164RAM芯片构成(芯片内是4个128×128结构),问总共需要128 个RAM芯片,采用分散式刷新,如最大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则刷新信号的周期是1
5.6μs ;若采用集中式刷新,设读写周期为0.1μs,存储器刷新一遍最少用12.8 。刷新计数器有7位。
5. 微程序控制器中,微程序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相应指令的第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由操作码译码得到,之后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由微指令的下址字段指出。
6. 硬布线控制的控制器由逻辑线路直接连线产生全机所需的操作控制命令。
7. 虚拟存储器指的是主存-辅存层次,在运行时,CPU根据程序指令地址生成的地址是逻辑地址(虚地址),该地址经过转换形成物理地址(实地址)。
8.CPU可以直接访问高速缓存(cache)和主存,但不能直接访问磁盘和光盘。
9. 构成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而该核心部件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超前进位加法器,如目前国际流行的SN74181就是这种结构。
10. 决定指令执行顺序的寄存器是程序计数器,而记录指令执行结构的状态的寄存器是标志寄存器,在发生中断时,它们将会被保存在堆栈中。
11. 设基址寄存器内容为0400H,PC的内容为2000H,则指令的地址码部分为50H,内存中部分单元的内容如下:
地址:内容地址:内容
0050H:1200H 1200H:1550H
0400H:1300H 143FH:103FH
0450H:1400H 2050H:2400H
1050H:1150H 2400H:0400H
1150H:1500H
写出若当前指令为下列各种寻址方式时,操作数是多少?
(1)立即寻址方式:操作数为50H 。
(2)间接寻址方式:操作数为1550H 。
(3)基址寻址方式:操作数为1400H 。
(4)相对寻址方式:操作数为 2400H 。
12. 主存储器容量为16MB ,虚存容量为4GB ,则虚拟地址为 32 位,物理地址为 24 位,如果页面大小为4KB ,则页表的长度为 220 。
13. 微程序控制器中,微程序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相应指令的第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由 操作码译码 得到,之后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由 微指令的下址字段 指出。
14. 设X 的符号为X f ,Y 的符号为Y f ,运算结果的符号为S f ,则判断溢出的逻辑表达式为V=f f f f f f S Y X S Y X +,即两个符号相同的数相运算,其运算结果符号相反则溢出。 15. 从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的角度,可将计算机分为复杂指令集系统计算机和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系统 。
16. 假设微处理器的主振频率为200MHZ ,每个指令周期平均为2.5个CPU 周期,每个CPU 周期平均包括2个主频周期,则它的平均运算速度近似为 40 MIPS 。
17. 若采用偶校验,数据0011011的校验位是 0 。(使原有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 18. 某模型机如下图所示,→代表控制信号,⇒代表数据信号,请在横线上填入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组成部件的名称。
19. 在定点运算中,当运算结果超出 机器数表达范围 时称为溢出,若用双符号S 0´S 0的补码表示,则当S 0´S 0 为 10或01 时为溢出。
20. CPU 通常至少有 程序计数器(PC ),指令寄存器(IR ),地址寄存器(AR )、数据寄存器、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和累加器六个寄存器。
二、选择题
1. 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 D )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 状态寄存器 B. 数据总线 C. ALU D. 地址寄存器
2. 存储周期是指( D )。 A. 存储器的读出时间
B. 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C. 存储器的写入时间
D. 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3. 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则操作数在 ( A )中。
A 是 运算器
B 是 控制器
C 是 存储器
D 是 输入设备
E 是 输出设备
A. 主存
B.寄存器
C. 直接存取存储器
D. 磁盘
4. 在指令格式中,采用扩展操作码设计方案的目的是( C )。
A. 减少指令字长度
B. 增加指令字长度
C. 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指令操作的数量
D. 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寻址空间
5.设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占两个字节,第一字节是操作码,第二字节是相对位移量(用补码表示)。每当CPU从存储器取出第一个字节时,即自动完成(PC)+1→PC。若该指令的地址为2003H,要求转移到200AH地址,则该转移指令第二字节的内容应为( A )。
A. 05H
B. 06H
C. 07H
D.08H
6. 关于超前进位加法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 )。
A.超前进位解决的问题是进位的传递速度
B.各位的进位不仅与两个参加操作的数有关,还与低位的进位相关
C.由于各位的操作数是同时给出的,各进位信号几乎可以同时产生
D.运算速度高于串行进位加法器
7. 某一SRAM 芯片,其容量为1024*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脚的最小数目为( A )。(SRAM芯片引脚组成:1、电源、地。2、地址线。
3、数据线。
4、控制线。(读写线,片选线))
A. 20
B. 22
C. 25
D. 30
8.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是指( D ).
A. RAM
B. ROM
C. RAM和ROM
D. CACHE、主存和辅存
9. 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是( B )。
A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解释执行
B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或一个)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C 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工作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解释执行
D 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10. 为使虚存系统有效的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 A )。
A. 该程序不应含有过多的I/O操作
B. 该程序的大小不应超过实际的内存容量
C. 该程序的大小不应小于实际的内存容量
D. 该程序的指令间相关不应过多
11. 相联存储器是按( C )进行寻址的存储器。
A. 地址指定方式
B. 堆栈存储方式
C. 内容指定方式
D. 地址指定方式和堆栈存储方式结合
12. 假设微处理器的主振频率为50MHZ,两个时钟周期组成一个机器周期,平均三个机器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则它的平均运算速度近似为( C )MIPS。
A. 2
B. 3
C. 8
D.15
13. 下列叙述中,不能反映RISC特征的是( D ) 。
A. 简单的指令系统
B. 指令长度不可变
C. 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数的平均值小于2 (小于1)
D. 使用微程序控制器
14. 采用增量与下地址结合方式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其基本思想是( B )。
A、用程序计数器PC来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B、通过微指令顺序控制字段中由设计者指定或者由设计者指定的判断字段,控制产生后继
微指令地址;
C、用微程序计数加MPC来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D、通过指令中指定一个专门字段来控制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15. 微型机系统中,主机和高速硬盘进行数据交换一般采用( D )方式。
A. 程序中断方式
B.程序直接控制
C.通道方式
D.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16. 50多年来,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很大新发展,但原则上变化不大,习惯上仍称之为
D 机。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 冯. 诺依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