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治疗方案

脑梗死治疗方案


脑梗死的规范化管理方案

一、紧急诊断和评估
出现急性神经缺失症状的患者,一旦病史提示脑梗死时,应立即进行评估,内容包括:
1.完成ABC(呼吸、血压、心脏功能);
2.完成神经功能缺失评定或评分;
3.完成紧急诊断检查:
脑CT(条件许可时可行脑MRI)
心电图
血清电解质
肾功能
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
部份凝血活酶时间
4.对溶栓治疗的可能禁忌症进行筛查。对无溶栓禁忌证而准备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到达急诊室后25分钟内完成CT扫描,然后在20分钟内完成阅片(从到达医院至阅片结束共45分钟)。
紧急诊断和评估需达到的目标:
1.确定脑梗死的诊断;
2.确定是否采用溶栓治疗;
3.识别急性内科和神经科并发症;
4.确定血管分布和病因线索。
二、一般治疗和急性并发症的治疗规范
1.营养支持
(1)评估吞咽功能,以吞水试验作为筛选试验,必要时进行改良钡餐试验。
(2)存在吞咽障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经口进食者,要静脉输液,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
(3)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然后酌情安放胃管。
2.气道、通气支持和给氧
(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Glasgow评分<8。征得家属同意后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监测脉氧饱和度,目标氧饱和度为≥95%。
3.发热
(1)发热患者,先筛查发热的原因(感染、中枢性发热、脱水热、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然后给予病因处理。
(2)无论何种原因的发热,均应加大处理体温的力度,目标是使体温恢复正常,方法包括应用退热药和物理降温措施。
4.心律失常
(1)心电监测;
(2)心律失常即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协助处理;
(3)ECG出现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T波倒置和出现明显的U波时,急查心肌酶原学,排除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
5.高血压
(1)筛查原因,包括
卒中应激
膀胱充盈
疼痛
既往高血压史
低氧的生理反应
颅内压增高
如有上述情况,应将患者移至安静的病房,排空膀胱,控制疼痛,给予充分的氧供应,治疗颅内压增高和使患者得到休息。
(2)需要积极降压的情况
高血压脑病
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衰
急性肺水肿
急性心梗
(3)降压方法(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
①收缩压<220或舒张压<120
观察,除非其他终末器官受损,如主动脉夹层、急性心梗、肺水肿、高血压脑病;治疗卒中的其它症状,如头痛、疼痛、激越、恶心和呕吐;治疗卒中的其他早期并发症,如低氧、颅内压增高、癫痫或低血糖。
②收缩压>220或舒张压121~140

拉贝洛尔10~20mg,IV,>1~2分钟,每10分钟可重复或加倍使用(最大剂量300mg);或者尼卡地平5mg/h静滴,每5分钟增加2.5mg/h直至最大剂是15mg/h,直到达预期效果;目标是使血压降低10%~15%。
③舒张压>140
硝普纳0.5mg(kg.min)静滴,连续监测血压;目标是使血压降低10%~15%。
6.低血压(主要是全身性病因)
(1)筛查原因,包括
主动脉夹层分离
血容量不足
继发于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心输出量减少
肺栓塞
急性失血(应激性溃疡出血,甘油制剂脱水引起的溶血反应)
感染性休克
腹腔危重病症(胰腺炎或肠穿孔)
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如降血压药物
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
(2)处理
①在病因明确前,应将病人仰卧垂头,并给氧、补液、输全血或/和血管加压剂,以保持血压在合适的水平(收缩压>120mmHg);
②一旦病因明确,针对病因治疗。
(3)发病初期,收缩压<100mmHg,疑为血液动力学机制所致脑梗死。
7.血糖管理
(1)存在低血糖时,快速纠正。
(2)存在血糖升高时,筛查原因,包括
①应激性血糖升高(葡萄糖比正常增加150%~200%)。
②既往糖尿病。
③ 医源性(大量输出葡萄糖,使用激素脱水)。
(3)发病24~48小时内原则上不用葡萄糖水,若用则必须用胰岛素中和。
(4)无论血糖升高的发生源是什么,应对高血糖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6~9mmo1/L。
三、特殊治疗规范
1.静脉溶栓治疗
(1)入组标准:发病6小时之内,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符合适合而无禁忌;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2)用药方法:①尿激酶,25~100万U,加入5%葡萄糖20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2小时滴完。②tPA,总量0.9mg/kg,总量的10%静脉推注,其余的90%静脉滴注,60分钟。
2.抗凝治疗
不推荐常规使用,可用于下列特别的病人:
(1)心源性脑栓塞者(尤其是有心房纤颤者);
(2)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明确进展属于血栓的扩展和再生而非其它原因(如脑水肿、颅内出血、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局部代谢紊乱)引起者;
(3)不能活动的病人使用抗凝预防静脉血栓。用法:速成避林0.4ml腹壁皮下注射q12h。
3.抗血小板治疗
不能溶栓、不能抗凝治疗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方法:发病后24~48小时内给予阿司匹林100~300mg/d,恢复期适宜剂量为50mg/d。
四、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1.脑水肿和颅内增高;
(1)稍微限制液体入量;
(2)治疗可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高热;
(3)床头抬高20°~30°以促进静脉回流;
(4)甘露醇静滴,0.25~0.5g/kg,每6h可重复应用,每天的最大剂量通常为2g/kg。
(5)有肾功能

障碍、心衰的患者,可选用速尿、人血白蛋白、甘油果糖等脱水剂。
(6)对大脑半球极大面积梗死的患者,行半侧颅骨切除术控制颅高压和脑疝的形成。
2.癫痫
见脑出血。
3.出血性转化
出血性梗死患者的处理依出量和症状而定。
五、内科并发症的管理
同系统内科处理方法。
六、神经细胞活化剂和中医中药
酌情选用。

七、护理规范
1.体位:所有病人必须抬高15度,忌无枕平卧。病情稳定后即改半卧位。昏迷病者似侧卧位,头稍侧弯,以利口腔分泌物引流。
2.饮食:根据病人意识和是否后组脑神经受损而决定给予饮食类型。正常饭或软食、半流质适应于意识清醒者。凡意识不清,在发病48小时后必须放置鼻饲。当意识转清,咳嗽反射良好,能合作吞咽时拔除鼻饲管。
喂食:取45度体位;择糊状饮食;食团大小以茶匙为大小;流质饮食必须以匙喂,不能以吸管吸;饮水或喂饭后,令病人咳嗽或拍背数下;坐立喂食时,病人的头不要低下,亦不要过伸状态,因为前者食道与喉部压迫,后者易呛入气管。若卧位喂食时,必须将头和身体侧向健则,因为健侧咽喉部功能正常,若吞咽动作无力时可用热毛巾擦嘴、颈及喉部,有促使喉部活动之功能。
3.呼吸道护理:拍背、鼓励咳嗽反射。咳嗽、吐痰困难者,应加强口腔吸痰。超声雾化吸入,湿化痰液,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导管护理:导尿管、气管切开均应特殊护理。
5.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被动运动瘫痪肢体。抬高瘫痪肢体,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静滴或皮下注射防止血栓形成。
八、康复
在发病24小时内就应开始对瘫痪肢体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

溶栓的适应症:尚无统一标准,以下可供参考:①年龄<75岁;②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③发病在6小时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④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⑤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损的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现,证明确为超早期;⑥排除TIA(其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持续不足1小时);⑦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⑧患者或家属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