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

解析)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 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 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 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 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之所以遭遇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尴尬结局的原因是当时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孔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德”,当时的诸侯国为了争霸纷纷进行社会的立竿见影的变革,而这些思想都是与改革背道而驰的。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遭受冷遇的原因

2.《老子》第八章中指出:上善之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同万物相争,处在人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它同道最接近。据此,老子强调

A. “道”是万物的本源

B. 人要学会顺其自然

C. 世界万物不断运动

D. 统治者要实施仁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善之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同万物相争,处在人人都厌恶的地方,

所以它同道最接近”,这说明老子在强调人要学会顺其自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万物的本源,故A项错误;世界万物不断运动是唯物主义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孟子主张统治者要实施仁政,故D项错误。

3.《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A.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 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 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 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可知其中包含着发展观,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思想学派属于法家思想,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错误,C项是指荀子的思想,排除;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时期的正统思想,排除D项。

4.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三处空格上分别是

A.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 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 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思想是保守的”可知这是孔子的“礼”;依据“思想是逃避的”可知这是老子的“无为”;依据“思想是一种统御术”可知这是韩非子的“法治”故A正确,故选A。

5.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 “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B. 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 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案】A

【解析】

墨家盛行于战国时期,此时已经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错误,但是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士”阶层开始崛起,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已经出现,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材料的时间信息。由“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得知,这是战国时期,由此判定答案。

6.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B选项错误;夏商周

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7.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汉武帝时期

A. 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 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C. 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 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

【详解】法家思想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排除A ;由材料“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严刑酷法”,可见儒法思想并行发展,故选B ;材料没有反映封国威胁专制皇权的信息,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君相矛盾,排除D 。

8.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

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

A. 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 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C. 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 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是在宋明时期,而材料中“五代十国时期”,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 项排除;“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旨在说明要是为天下百姓就一定谋利,并不是说明重利轻义,故B 项排除;材料中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方面阐释,并没有阐释学优则仕的思想,故C 项排除;材料中引文在个人方面强调的擅长写作与蓄养道德,在社会上要诚信结交朋友,把恩惠普及乡邻,在国家方面要为老百姓谋利益,体现了儒家的思想精华,故D 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精华

【名师点晴】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涉及到儒学的忠义和贞洁,②、③和儒家思想无关,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

10.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

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排除D。

11.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

的良好知识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王阳明是陆王

心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良知指的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都过探查自己的内心获得良知,故选A。B项中的“圣人”错误,不是只有圣人才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项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观点;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致良知

12.“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这段话属于()

A. “天人感应”

B. “心学”

C. 程朱理学

D. 朴素辩证法

【答案】B

【解析】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故答案为B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中“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是唯心主义,没有涉及辩证法,排除D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不必向外探求;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

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3.李贽推崇反礼教的

《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等信息可知李贽反礼教、反传统的精神和提倡生活的世俗化,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B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其个性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 。题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理学束缚的打破,排除C 。 题干强调李贽反礼教、反传统的精神和提倡生活的世俗化,与抑商政策的松动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

1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B.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D.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 错误;材料 “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B 正确; 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C 项错误;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D 错误。

15.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先秦诸子思想中,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体现的是商鞅变法的,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与实际情况相比显然夸大,因此①排除,②③④都提现了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

然会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也就是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B正确;A不是深远影响;C是该思想产生背景;D不符合事实。

17.如表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

据此可知

A. 古代科技重视理性思维

B. 古代忽视军事工业的发展

C. 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D. 科技发展与农耕联系紧密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古代科技成果中,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数据最多,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农耕联系紧密,具有实用性特征,故D项正确;古代科技是经验的总结,不重视理性思维,故A项错误;兵器并不是最少的,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忽视军事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没有比较无法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

1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画面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D

图”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这反映出东京繁华,故C项正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故A项错误;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但不代表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故B项错误;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花机图”,但仍然属于传统手工业,科技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错误。

19.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A.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B. 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 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画信息看,两幅图都属于写实作品,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属于文人作品的特点。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艺术·绘画艺术

20.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答案】A

【解析】

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市民文学开始兴起”错误,排除B;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 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无法体现“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

21.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落后

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儒士大夫为首”、“社会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合所学可知,居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的儒士阶层引领了社会的观念,使社会普遍看重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轻视科技工艺的发展,最终造成现代科技上的落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是关于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原因的讨论,李约瑟认为问题不在思维方式上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儒士大夫引领的只重读书的社会文化。该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选项错误,思想文化专制的禁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重人伦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2.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统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天象和君权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所谓的联系是由官方统治者构建的;D选项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B. 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C.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D. 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可以分析得出,魏晋六朝时期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特征,排除AB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艺术成就·书法

【名师点睛】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受时代精神和哲学风尚的影响,呈现出自身的时代特色。儒家的“中庸”观、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意境”说、玄学的“言意之辨”都对当时书家的书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这各种因素的影响,才使汉魏六朝的书法美学思想达到自觉和成熟的高度,书法成就空前。中国书法史上有“晋人尚韵”之说,所谓的“韵”,从更本质的角度看就是魏晋文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超然心态、风度的自然流露。

24.假如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活动中你可能做到的是

A. 用楷书抄写《论语》

B. 学习《九章算术》

C. 带朋友去看杂剧

D. 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答案】D

【解析】

楷书产生于汉代,故A错误;《九章算术》是东汉的,故B错误;杂剧是元朝的,故C错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于《诗经》,故D正确。

25.在世界文明史上,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下列对汉字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C. 既“音美”又“形美”

D. 由象形文字逐渐发展为表音文字

【答案】D

【解析】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符合材料“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从甲骨文、小篆等到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B;“音美”是中国话,“形美”是方块字,排除C;方块字没有发展为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非表音文字,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

(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

材料四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4)结合所学请你简要说明儒学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材料四“习近平讲话”指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案】(1)共同思想:民本(爱民)思想

(2)进步之处:重视道德建设;强调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主张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3)标准:百姓的忧乐。

原因: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专制主义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理学走向极端。

(4)历程:春秋战国,应用而生并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击;汉武帝,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对儒学继承、反思、批判/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实意义:有利于个人的平稳上升;有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有利于世界的友好合作(和谐)

【解析】

【详解】(1)“共同思想”,由材料一信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赋敛”、“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可以得出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民本思想。

(2)“进步之处”,据材料二信息“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关心国家政治、重视道德建设;“谨守力行以践其实”概括得出: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3)“标准”,据材料三信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得出:百姓的忧乐。“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专制主义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等角度分析。

(4)“发展历程”,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并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击;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儒学继承、

反思、批判,并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实意义”,根据材料四信息“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等层面思考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他们的思想有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意义何在?

【答案】(1)主要思想:顾炎武:为学应求真务实,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学术思想);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限制君权。(政治思想)黄宗羲:批判“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经济思想);王夫之:用唯物主义观点系统批判理学(哲学思想)(2)没有。意义: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①经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②政治: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③思想: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解析】

【详解】(1)“主要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学术思想);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用唯物主义观点系统批判理学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意义”,依据材料信息“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进步思想的实质(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对经济形态的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政治制度的反映(君主专制强化)、对主流思想的反映(对理学的反思批判)等角度分析。

28.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古代科技在中国和西欧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影响:指南针: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

火药:使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总之,它们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的愚昧无知;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科技能否取得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解析】

【详解】“重大影响”,据材料信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南针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火药使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等角度分析。“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社会的愚昧无知、古代科技的沦丧以及科技能否取得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等方面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