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练习 粤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jiǎo)拔擢.(zhuó)机杼.(zhù)譬.如(bì)

B.契.阔(qì)慷慨.(kǎi)子衿.(qīn)鼓瑟.(sè)

C.荫.庇(yìn)三匝.(zā)阡陌.(mò)哺.育(pǔ)

D.暧.暧(ài)羁.鸟(jī)守拙.(zhuō)樊.笼(fán)

解析:选D。A项,“譬”读pì;B项,“衿”读jīn;C项,“哺”读bǔ。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盈盈一水间.间:间隔

B.羁.鸟.恋旧林羁鸟:束缚在笼里的鸟

C.榆柳荫.后檐荫:树的影子

D.但.为君故但:只是

解析:选C。“荫”是“遮蔽”的意思。

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选B。B项,不是对偶。虽然两句分别有双音词“青青”和“悠悠”,但词性明显不同。4.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B.《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C.《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解析:选B。B项,“山水田园”应改为“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5~7题。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诗歌的前两句写青松生长在东园之中,伟岸苍翠,然而却被众草湮没了它的姿色。

B.“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当寒冬降临大地的时候,众草凋零,渐至灭绝,这时才看出青松卓然不群的高枝。

C.“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进一步突出了孤松的特点,连树成林,可能不被人注意,但孤松独立,则让人惊奇。

D.最后两句,是诗人举酒抚松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要像青松那样,寒不减华,傲然不群,坚守高洁品行的精神。

解析:选D。D项,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人生短暂,恍如一梦,何必把自己约束在尘网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心。

6.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答:

解析:诗歌的前六句都是描写“青松”的,抓住“众草没其姿”“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等句分析即可。

答案: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7.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首诗绝大部分内容写青松,最后才写自己的情感,可见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屈的青松的赞美之情。

答案: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④诗,悠悠使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诘(jí)屈:盘旋曲折。③怫(fú)郁:忧虑不安。④《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8.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

解析:诗歌的首句一般具有破题、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等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有这个作用。

答案:①交代了行军的地点;②用“艰”“巍巍”写山的高大难行,为下文抒发行军的艰辛做铺垫;③照应诗歌的题目。

9.诗歌描写了行军途中哪些景物或景象来表现行军之难?

答:

解析:诗歌从“羊肠坂诘屈”至“雪落何霏霏”共八句诗,描写了沿途的景象;从“水深桥梁绝”至“斧冰持作糜”描写了行军之难,摘取其中的关键词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劲烈的寒风摇撼着山间的高树;饥饿的猛兽夹路阻碍行军的将士;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看不到人烟。行军野外,桥梁断绝;迷失道路,没有宿处;人马同饥,凿冰做饭。

10.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曹操在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短歌行》中的不尽相同。可以结合“延颈长叹息”“我心何怫郁”“悠悠使我哀”等诗句分析。

答案: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的内心情怀:登攀险坂的慨叹、瞻念故乡的怀思、担薪作炊的悯伤。同时诗人也“延颈长叹息”,“思欲一东归”,流露了诗人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及对长期征战的战士的同情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①贳(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

11.本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句子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解析:选C。例句借用了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属于借用典故。而C项也运用了“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的典故。

1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三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三句。

答:

答案:这三句描写了词人醉酒时的梦境(或想象):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表达

13.东汉末年人物鉴赏家许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此评价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