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模拟试题

2015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模拟试题

2015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模拟试题
2015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模拟试题

2015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一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____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2、《爱弥尔》一书的作者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__。

A.规则的发现学习

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

C.从范例中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4、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下列哪一阶段____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5、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的是指。

A:常模参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6、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

B:多重智力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智力三元论

7、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____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8、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D:实现自我价值

9、按照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学习过程是从对____开始的。

A:感觉经验本身

B: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知觉

D:理解新信息

E:言语直观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法

C.学习过程

D.学习目标

11、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A:在职教育

B:网络教育

C:成人教育

D:跨年龄教育

12、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__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

13、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该教师运用的是。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谈话法

14、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

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15、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A:幻想

B:空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

A.职业道德信念

B.职业道德习惯

C.职业道德意识

D.职业道德理想

17、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____

A:日常生活

B:练习

C:游戏

D:活动

18、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为__

A.角色语言

B.自我中心语言

C.对话语言

D.内部语言

19、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__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20、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21、二战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延长_____年限。__

A.中学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22、(2005年4月)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的几条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巩固律

D:检验律

E:效果律

2、____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务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

A:情绪

B:认知

C:人格

D:道德

3、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__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4、主张教学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5、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6、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__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7、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布鲁纳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主张进行__

A.讲授学习

B.讨论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9、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E:比较法

10、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__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人格教育的方法包括()。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B.人格优化

C.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D.训导

E.表扬

12、高水来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被称为()

A.自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熟炼技巧

D.动作技能

13、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第一次大规模创办的办学形式是__。

A.私学

B.公学

C.书院

D.官学

1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__。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15、下列属于班级的非成文制度有()

A:黑板报

B:班级的传统

C:班级的舆论

D:班委会

16、”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基本观点。__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17、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__。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18、幼儿____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像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19、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

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

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

20、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____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__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2、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 理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班别: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__、_智能素质_、__身体和心理素质__、__劳动和生活技能素质___等。专业或职业素质是指在各种专业或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和表现的素质。 2.师爱内容由低到高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其次是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是更高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3..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文明;(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 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可分为_社会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教育目的论两类。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7.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这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的教育。其中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9.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很需要途径。 10.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_联习的方式去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9分) 1.教育机智: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7.教育美育要是全部的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B)。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摘要:本文试图从教育课程、现实问题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旋涡的中心,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教育界内外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以及高考制度和方式的改革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方面是当务之急。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估计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困难性?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认真的准备。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困难性有充分的准备,改革可能最终成为纸上谈兵,或走弯路乃至最终失败。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到人的培养和发展的事业,是牵涉到基础教育整体和各个局部的关键领域,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共同完成的任务,这就规定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广泛性、艰巨性和持久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那种过于依赖行政力量的干预的作法,将使课程改革可能再次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从而难以走出那种急进的、急躁的、急于求成的改革误区。国内外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企图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来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也许会使我们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答案。我们试图从以下7个方面来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基础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使课程领域重新出现了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潮流。国际教育界早在70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吉林省普通高中化学会考试题及解析.doc

2015 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化学学科模拟试卷 (第Ⅰ卷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一、选择题: (1~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蔗糖 B. H 2SO4 C. NaOH D.NaCl 2.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是() 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B. 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分开 C.均一、透明 D.分散质会因重力而沉降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物质是() A. 还原剂 B.氧化剂 C. 萃取剂 D.溶剂 5.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H +、 OH - B.Na +、 OH - C. Ag + 、 I - D.Ba 2+ 、 SO42- 6.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7.制雕花玻璃时,用于刻蚀玻璃的物质是() A. 盐酸 B. 氢氟酸 C. 烧碱 D.纯碱 8.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A. 氯水 B.次氯酸钙溶液 C. 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9.下列气体中不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 2 B. NO C. NO 2 D.SO 2 10.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H 2 B. CO 2 C.NO D.O 2 11. 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C. 浓硫酸与铜反应 D.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12. 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A.SO 2与O2 B. NO 与 O2 C. O 2与N 2 D.NO 2与 O 2 13.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 电子数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14. 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 单质碘 B. 氯化镁 C. 溴化钾 D.水 15. 下列不能使大理石与盐酸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A. 升温 B.加入浓度更大的盐酸 C. 加水 D. 将大理石研磨成更细的粉末 16.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构型为直线形的为() A.甲烷B . 苯 C. 乙烯 D.乙炔 17. 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乙烯 18. 一般说来,下列几种酒中,酒精含量最高的是() A. 啤酒 B. 白酒 C.葡萄酒 D. 黄酒 19. 下列物质中,与单质碘变蓝的是() A. 乙醇溶液 B. 苯 C. 四氯化碳 D.淀粉水溶液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甜味的有机物都是糖 B. 纤维素不属于糖 C. 酶是催化剂,属于蛋白质 D. 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 21~30 题共 20 分) 21. 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 A. 28g/mol B.28g C. 28 D.28mol 22. 下列溶液中 Cl- 的浓度为 1mol/L 的是() A. 1mol/L 的 MgCl 2 溶液 B. 1mol/L NaCl 溶液 C. 1mol/L FeCl3 溶液 D.1mol/LHClO 溶液 23. 胶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电泳 B. 丁达尔效应 C. 聚沉 D. 能穿过半透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的特点。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4.古代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5.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三级管理相结合。 A.国家、地方、校长 B.国家、地方、教师 C.国家、校长、教师 D.国家、地方、学校

7.教育家( )曾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8.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10.“学而时习之”反映的是( )的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1.( )是“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12.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 A.教师、学生、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B.教师、学生、教材、课时和场所固定 C.学生、位置、教材、课时和班级固定 D.教师、学生、内容、班级和时间固定 13.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体性活动

2015年吉林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吉林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 B.黑板反光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2.下列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A.积水干涸 B.大雾弥漫 C.千里冰封 D.霜满枝头 两端电压的电路是 3.如图1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L 1 4.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5.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台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 B.教师内最高气温约为50℃C.试卷的宽度约为30dm D.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 6.如图2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7.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是联的;遥控器通过发出对投影仪进行控制。 8.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这是现象;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性质。 9.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3所示,在烈日暴晒下,通过的方式,使气球内能,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10.如图4所示,通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 于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像。 11.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5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 料是在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的。 12.改装电路时不小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会造成,导致电路中的非 常大,产生大量的热,使导线的温度升高,很容易造成火灾。 13.如图6所示,根据磁感线方向,可以判断;电源的a端为极,小磁针的b端为 极。 14.如图7所示的装置中,两支铅笔构成了一个,可以轻松地举起很重的书,小指离支点越远,所用的力越。 15.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电流 表的示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 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的教育。 A.内涵式 B.广泛 C.狭义 D.广义 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3.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4.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机制 C.教育政策D.教育目的

5.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 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6.对九年义务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及义务教育是学校系统的基础 B.普及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保证 C.我国早就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D.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7.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8.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班主任能力的核心是( )。 A.组织管理能力 B.良好的心理品质 C.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D.敏锐的观察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是_永恒性_。 2.指导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的 _________。 3.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手段是_________。 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__。 6.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_________。 7.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_____、全面安排"的原则。 9.常见的教案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 10小学德育具有基础性、_________、__________和活动性等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文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学院:教育学院 年级:2006级2班 姓名:李晓阳 学号:222006305211063 指导老师:范蔚教授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李晓阳 222006305211063) 【摘要】自2001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已经经历了近八个年头。在这期间,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从政府官员到学生家长,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育工作者纷纷献言献策,或总结经验,或积极探索,或针砭时弊,或解读政策。下面,我将就一些近年来关于对新课改的理论认识进行总结概括,希望对现行的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综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2004年9月,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从2006年秋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增加到10个。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全面铺开。本次课改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是一场“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就要有大动作,要有新气象,要与旧传统泾渭分明。 以下,我将就新课改的原因、目标、特点、具体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新的探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还表现在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抑,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削弱甚或消失。因此,本着“人的发展”的理念,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我国而言,课改历经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学校课程中应试教育仍然势力强大,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并未得以根本性扭转,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以落实,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性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还学生以自由,与体现主体性思想不谋而合;公开性或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变化相,追求终身发展理念异同工;公正性原则与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有所发展的观念殊途同归。基础课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教育改革制度化、改革行为合法化、增强改革成果有效性、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政策介入教育实践问题的重大尝试。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张显出课程改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 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2.“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体现了( ) 。 A.个别教育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3.根据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教师的职责?( ) A.学期(或学年)初做好本班收费工作 B.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 C.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D.定期向园长汇报工作 4.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5.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经济状况 C.家庭结构 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6.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7.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8.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9.( )是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A.开放日制度 B.家长接待日 C.家访 D.电话联系 10.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母亲读物》 11.( )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倍尔 12.批评清末民初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 ) 。 A.陶行知 B.张雪门 C.陈鹤琴 D.张宗麟 13.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14.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 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 5分) 1.幼儿智育 2.结构游戏 3.保育员 4.蒙台梭利教学法 5.发展适宜性原则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幼小衔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文化学习。 3.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幼儿采用哪种学习方式。 4.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建立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 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吉林省普通高中化学会考试题及解析完整版

吉林省普通高中化学会 考试题及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5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化学学科模拟试卷 (第Ⅰ卷40分)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蔗糖 B. H 2SO 4 C. NaOH 2.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是 () 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B.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分开 C. 均一、透明 D.分散质会因重力而沉降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物质是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 萃取剂 D.溶剂 5.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H+、 OH-+、 OH- C. Ag+、 I-+、SO42- 6.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B. 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7.制雕花玻璃时,用于刻蚀玻璃的物质是 () A.盐酸 B.氢氟酸 C. 烧碱 D.纯碱 8.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 A.氯水 B.次氯酸钙溶液 C. 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9.下列气体中不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N 2 B. NO C. NO 2 10.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A.H 2 B. CO 2 1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C.浓硫酸与铜反应 D.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12.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 与 O 2 B. NO与 O 2 C. O 2 与 N 2 与 O 2 13.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 电子数 B.中子数 C. 质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14.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单质碘 B. 氯化镁 C. 溴化钾 D.水 15.下列不能使大理石与盐酸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 A.升温 B.加入浓度更大的盐酸 C. 加水 D.将大理石研磨成更细的粉末 16.下列化合物中分子构型为直线形的为 () A. 甲烷 B . 苯 C. 乙烯 D.乙炔 17. 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