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煤炭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分析

青海省煤炭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分析

青海省煤炭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分析
青海省煤炭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分析

青海省煤炭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分析(1)

来源:资源与产业作者:宋顺昌发布时间:2007.03.05

1 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青海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柴北缘、昆仑山、唐古拉山、积石山五大含煤区。截至2003 年底, 全省共有煤矿产地(矿点以上) 175 处, 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52 处(分为77 处井田、区段、矿区) , 另有123 处为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点。按矿区划分, 有大型矿区2 处(江仓、聚乎更) , 中型矿区1 处(鱼卡) , 小型矿区49 处, 矿点123 处;按井田划分, 全省共有大型井田(区段) 15 处, 中型井田(区段) 4 处, 小型井田(区段) 58 处, 其余为矿点。

截至2003 年底,青海省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498 508.1 万t ,保有煤炭资源储量482 683.2 万t 。青海省煤炭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靠后,累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 622.74 亿t 的0.46 %,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10 190.59 亿t 的0.47 % ,在全国有查明煤炭资源的省份中保有资源储量排名16 位;与富煤省份相比,亦相差甚远,仅占山西省查明资源储量2 650.02 亿t 的1.88 %。在西北5 省(区) 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也最少(陕西1 652.49 亿t ,新疆977.03 亿t ,宁夏308.1 亿t ,甘肃87.23 亿t) [1] 。

青海省累计查明及保有资源储量集中分布于海西、海北两州, 两州累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5.88 %; 青海省最大的煤矿企业大通矿务局所处的大通煤矿煤炭资源储量累计查明和保有量为17 573.4 万t 和11 282.7 万t , 分别占青海省累计查明和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的3.53 %和2.34 %。

青海省累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两个大型矿区(江仓煤矿区、聚乎更煤矿区) , 其中江仓煤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88 033.5 万t , 占全省累计查明储量的37.72 %; 聚乎更煤矿区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21 788.2 万t , 占全省累计查明储量的24.43 %。在青海省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中, 煤炭种类虽然比较齐全, 但数量不均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中,以焦煤最多[2] , 其次为长焰煤、瘦煤、不粘煤、贫煤、气煤; 较少的为弱粘煤、肥煤; 而用途广泛的优质无烟煤资源很少, 仅占全省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的0.41 %。

2 煤炭资源开发现状

截至2003 年底, 青海省有煤炭企业37 家, 生产井46 处; 据不完全统计, 2003 年底实际生产原煤239.837 5 万t 。在46 个生产井中, 除新上的5 个井外, 其余41 家生产井中, 设计生产能力为60 万t/ a的3 处, 30 万t/ a 的1 处, 21 万t/ a 的1 处, 9 万t/ a的3 处, 6

万t/ a 的21 处, 3 万t/ a 的2 处, 小于3万t/ a 的10 处。总的来看, 小矿山占的比例过大。

在已建矿山中, 除青海煤业集团大通煤矿采用了较先进的走向长壁采煤技术外, 其他小矿均使用崩落法、巷柱式、房柱式等落后方法进行开采。

矿山开采方式落后, 机械化程度低, 除青海煤业大通煤矿实现了半机械化采煤外, 其余矿山的机械化程度都很低。一般均使用炮采, 人工装煤, 架子车出煤, 仅3 个中型井和个别小井使用矿车出煤。由于开采方式落后, 煤炭矿山的回采率比较低下, 3 个中型矿山的矿井回采率平均为60.5 % , 小煤矿的回采率仅30 %~40 %。开采回采率平均低于全国10 %~15 %。

截至目前, 青海省生产原煤主要供发电厂及水泥厂使用, 其余用于民用。煤化工、煤焦化、洗精煤产业尚未起步, 下游加工产品主要是单一的民用煤砖。

3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目前, 青海省煤炭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 , 煤炭产量和需求量一直存在较大缺口。2002 年全省煤炭产量280.56 万t , 消费量619.69 万t , 从省外调进370 万t , 自给率仅为45.26 %; 2003 年全省煤炭产量239.84 万t , 消费量672165 万t , 调进432.81 万t , 自给率36.65 %。2003 年煤炭消费量构成中, 火力发电用煤330.67万t ,占消费总量的49.16 %; 供热用煤28.22 万t ,占消费总量的4.19 %; 制气用煤10.76 万t , 占消费总量的1.6 %; 第一产业用煤3.98 万t , 占消费总量的0.59 % , 第二产业用煤186.50 万t , 占消费总量的27.73 % , 第三产业用煤25.13 万t , 占消费总量的3.73 %; 居民生活用煤84.8 万t , 占消费总量的12.61 %; 其他用煤2.59 万t , 占消费总量的0.39 %。

预计未来10 年内, 青海省煤炭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主要有以下因素:

3.1 新建火电项目将使煤炭消费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自2002 年秋季以来, 黄河上游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枯水位, 致使龙羊峡水电厂发电严重不足, 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拉闸限电”现象。到2003 年底, 水、火发电装机总量分别占装机总量的81.27 % 和18.73 % , 与水电装机应占装机总量的50 %~60 %这

一合理的比例相差较大。因此青海省政府果断做出了大力发展火电工业, 使全省的电力资源

得以优化配置的决策。2003 年火电用煤量为330.67 万t , 2010 年前建设并投入运营的火电项目有: 桥头铝电公司2 ×30 万kW机组、西海火电厂2 ×13.5 万kW以及宁北2 ×13.5 万kW机组, 3 个项目将新增用煤365 万t ,桥电5 号机组新增用煤35 万t 左右。合计新增发电用煤将达到400 万t 。论证中的鱼卡4 ×60 万kW 火电厂可能在2015 年投产, 届时将新增用煤800 万t/ a 。

3.2 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设, 将促使煤炭消费量大量增加

海西60 万t 水泥等建材行业新增用煤40 万t 左右, 海西180 万t 纯碱厂新增用煤90 万t 左右, 海西焦化厂、海北焦化厂新增用煤55 万t , 合计新增工业用煤185 万t 。

3.3 青海省钢铁行业日益扩大

随着国内钢铁行业的不断发展, 青海省钢铁行业也在日益扩大, 2004 年底, 西钢投资的100 万t 生铁项目即将投产。焦煤供应不足的矛盾已经凸显, 给全省优质焦煤开发带来了机遇, 焦煤开发的市场前景广阔。

3.4 柴达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柴达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虽然可以替代部分煤炭消费, 但在天然气未覆盖的城镇和广大农村牧区,煤炭消费将逐步扩大。特别是实施以煤代薪、以电代薪等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措施后, 将使民用煤炭消费有较大增长, 青海全省城镇及农村用煤预计到2010 年将达到100 万t 。

3.5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 西藏对青海省海西州煤炭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大。预计2010 年需求量为100万t 左右。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对煤炭需求的增减影响,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将会大幅度提高。预测到2010 年, 全省动力煤需求量将达到1 200 万t 。根据焦煤产业的发展, 2010 年焦煤需求量将达到900 万t 。

4 煤炭资源保证程度

到2003 年底, 青海省共有煤炭资源储量482 683.2 万t ,其中基础储量174 390.1 万t , 资源量308 293.1 万t 。其中的基础储量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开发的依据, 直接投入开发; 资源量必须经过进一步勘查提高资源储量类别后, 才可以作为开发的后备资源。根据青海省煤炭资源的特点、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 现就青海省煤炭资源保证程度, 按资源分布情况及煤类进行分析。

4.1 鱼卡地区

该区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北缘, 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区, 境内分布有鱼卡煤田、泉吉煤田和乌兰煤田, 区内的煤炭资源主要为不粘煤, 为青海省重要的动力煤资源聚集区, 全区煤炭资源储量为70 235.7 万t ,占青海省资源储量的14.09 %; 概略计算, 以75 %的回采率, 储量备采系数取1.4 (国家标准为1.3~1.5) , 300 万t/ a 开采规模计算, 储量能够保证的服务年限为48 年, 储量保证程度不高; 按资源储量计算, 以年产500 万t计, 服务年限为73 年。

4.2 木里地区

木里地区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刚察县, 是青海省查明煤炭资源最多的地区, 主要以焦煤为主, 还有少量肥煤、不粘煤、弱粘煤等。区内主要煤矿区有江仓煤矿区、聚乎更煤矿区、弧山煤矿区、哆嗦公玛煤矿区、瓦乎寺煤矿区, 有资源储量332 853.7 万t , 占青海省煤炭资源储量的66.77 %。按回采率75 % , 备采系数1.4 , 1 000 万t/ a 开采量计算, 服务年限可达55 年。该区煤炭资源储量虽有较高的保证程度, 但勘查程度很低, 许多井田、区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勘查才能提供开发。

4.3 热水—默勒地区

热水—默勒地区是青海省主要产煤区之一, 成煤区为木里煤田的东延部分, 主要有外力哈达煤矿区、热水煤矿区、海德尔煤矿区、默勒煤矿区。该区煤炭资源储量为38 513.7 万t , 占青海省资源储量的7.73 %; 主要为不粘煤和弱粘煤。按400 万t/ a 开采规模计, 服务年限为42 年。因此, 根据煤炭资源的保障程度分析, 该区合理开采规模在250 万~400 万t/ a 之间。如果规模太大, 将会影响矿山服务年限[4-5] 。

4.4 大通地区

大通地区位于西宁市西40 km , 为省内传统煤炭供应基地, 开发利用条件好, 交通便利, 紧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区内主要有大通煤矿区两个井田。目前设计生产能力为120 万t/ a 。由于多年开采, 加上“三下”压煤, 可开采的基础储量耗减较快。按该矿目前设计生产能力计算, 其服务年限仅有20 年, 其资源保证程度较低, 而且按目前的开发规模难以保证东部地区需求。应尽快解决“三下”压煤问题, 尽早开展外围煤炭勘查工作。

综上所述, 青海省煤炭资源保证程度有以下几点:

1) 焦煤资源储量较大, 不但可以满足近期的开发要求, 而且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 提高勘查程度后可满足更长一段时期的开发需求。

2) 青海省动力煤资源不足, 各动力煤产区的资源保证程度较低, 普遍存在扩大生产规模会减少服务年限, 而延长服务年限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截至2003 年底, 青海省保有动力煤资源基础储量总计为6.3 亿t , 按60 年服务年限计其最大允许开采量为500 万t , 不能满足全省动力煤资源的需求。按2010 年青海省的需求量1 200 万t/ a 计, 服务年限仅28 年。而且, 在6.3 亿t 储量中, 能进行规模开发的大中型井田不多, 青海省动力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需外购解决。因此, 在今后一段时期, 青海省应加大动力煤资源的勘查工作。

3) 由于大型矿区的勘查程度不高, 难以在近期进行开发。另外, 青海省无烟煤资源严重短缺, 只存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型矿区。

参考文献

[1 ] 吴佩芳. 煤层气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 ] 曾绍金. 中国矿产资源主要矿种开发利用水平与政策建议[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3 ] 陶维屏,苏德辰. 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利用与开发[M] . 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4 ] 叶天竺.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汇编[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0

[5 ] 于光. 关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J ] . 资源·产业,2005 ,7 (1) :25-28

年1月煤炭市场分析报告模版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

目录 第一章煤炭行业发展环境 (3) 第一节宏观经济 (3) 第二节世界能源情况 (4) 第三节相关行业情况 (4) 第二章煤炭行业政策环境 (10) 第一节政策动态 (10) 第二节煤炭安全 (10) 第三章煤炭行业运行情况 (13) 第一节煤炭生产 (13) 第二节煤炭销售 (14) 第三节煤炭运输 (15) 第四节煤炭库存情况 (18) 第五节煤炭出口情况 (20) 第四章煤炭市场趋势 (22)

第一章煤炭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宏观经济 2005年1月,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带动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相关产品产量的大幅度上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44亿元,同比增长20.9%,如果扣除去年1月春节放假因素的影响,按日均水平计算,增长8.9%。 2005年初,中国经济顺利完成了了第三次宏观调控,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对今年实现经济“软着陆”都表示出充分的信心,认为一方面投资增长的总体环境趋于宽松,另一方面投资调控总体上仍继续遵循“有保有压”的原则,这将保证中国经济实现平稳着陆。 2005年,我国将采取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土地和信贷仍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扩的两道闸门。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央行仍然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地实行适时适度放松或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措施。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则使实施了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宣告隐退,赤字财政将向收支平衡的财政过渡。通过“双稳健”政策的实行和对土地及信贷的控制,2005年预计GDP增速将保持在8%至8.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8%左右,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分布特点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 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1997年超过5000万t的有9个省区。其中,山西居第一,达338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4;以下依次为:河南(10520万t)、山东(9090万t),黑龙江(8520万t)、内蒙古(8300万t)、河北(7880万t)、贵州

煤炭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煤炭市场月度分析报告(2005年4月)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

目录 1.0 煤炭需求运行状态 (5) 1.1 宏观经济运行动态 (5) 1.1.1 固定资产投资接着高速增长 (5) 1.1.2 工业增加值接着较快增长,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的 增幅差额略有加大 (6) 1.2 煤炭需求分析之一——电力生产及其煤炭消费运行状态 (6) 1.2.1 发电量及火力发电量增幅回落,水电出力较大,供热 量增长加快 (6) 1.2.2 供电标准煤耗略有下降,电力行业耗煤量增长速度比 火力发电量增长速度略微偏快 (8) 1.2.3 电力直供电厂耗煤量下降 (9) 1.3 煤炭需求分析之二——钢铁生产及其煤炭消费运行状态 (10) 1.3.1 4月份要紧钢铁产品产量接着高速增长 (10)

1.3.2 炼铁耗煤的单耗指标有所改善,耗煤量增幅低于生铁 产量增幅 (12) 1.4 煤炭需求分析之三——焦炭生产及炼焦煤消费运行状态 (13) 1.4.1 焦炭产量接着高速增长,但增势减弱 (13) 1.4.2 焦炭生产带动炼焦煤消费量高速增长 (13) 1.4.3 焦炭出口成为支撑焦炭产量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13) 1.5 煤炭需求分析之四——建材生产及其煤炭消费运行状态 (14) 1.5.1 水泥生产及水泥行业煤炭消费量增长加快,日均水泥 产量接近最高纪录 (14) 1.5.2 砖块生产恢复增长,瓦片产量快速增长,墙体材料行 业煤炭消费量小幅增长 (15) 1.5.3 玻璃行业快速增长,但增速减慢 (15) 1.5.4 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缓慢增长 (15) 1.6 煤炭需求分析之五——合成氨、电石生产及化工行业煤炭 消费运行状态 (15)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 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 )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 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 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 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 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 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 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行业分析)煤炭行业四季度分析报告

煤炭行业四季度分析报告研究员:王帅 行业评级:增持 摘要: ◆煤炭市场第三季度继续保持产销 两旺的态势,煤炭价格不断走高, 煤炭库存一度紧张。八月底,随着 夏季用煤高峰结束,煤炭市场紧张 局面有所缓解,价格小幅回落,库 存出现回升,但是仍然处于历史低 位。 ◆由于“煤荒”引发的“电荒”引起 国家高度重视,继明确放开电煤价 格之后不久,为了平抑煤价上涨给 电力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国家不 得不仍然沿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 煤炭价格,从而导致商品煤与电煤 价格差距不断扩大。 ◆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利益,使 得各地对煤炭资源的重视程度与 日俱增。为了对地区煤炭资源合理 开采,在当地政府主导之下,产煤 省区纷纷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加强行业和资源整合力度,做大做 强煤炭主业,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同时,不少煤炭企业实施 了异地扩张战略,煤炭行业已经展开了一场旨在争夺后备资源的跑马圈地运动,煤炭行业发展日趋成熟。 ◆重点关注的公司有神火股份、兰花科 创、西山煤电、兖州煤业等。

一、煤炭行业总体运行回顾 1、产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 全国1至7月份生产原煤103770.98万吨,同比增长15.4%。一季度、1至4月份、1至5月份、1至6月份分别同比增长19.05%、17.8%、17.62%、15%。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三季度以来,生产增幅出现了趋缓的迹象。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省区的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同时有些地区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关闭了一些规模小和不合法的小煤矿。比如山东和贵州就分别关停了很多家小煤矿,并且提高了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从不同经济类型煤矿产量来看,国有重点煤矿前7个月生产原煤515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823万吨,增长10.3%。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为16801万吨,同比增加434万吨,增长2.6%;乡镇煤矿生产原煤353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596万吨,增长32.1%,增长幅度比较大。可以看出,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由于乡镇煤矿产量增加所致。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增加幅度比较大的省份多集中在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乡镇煤矿产量大幅增加所致。而华东和华北地区的有些省份产量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下降,其中降幅比较大的有山东和江苏,同比分别下降了3.08%、3.89%。这些省份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国有煤矿产量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国有煤矿多数已经处于超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因而产量提高有限。同时比如山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整顿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进口俄罗斯煤炭市场分析报告

俄罗斯进口煤炭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一)、提纲 1、俄罗斯进口到中国煤炭的种类、价格、数量、付款方式、进口手续、优势是什么 2、目前有谁在做,价格、规模、付款方式、各自有优势 3、有谁在用,销路在哪里,对品质的要求、用量、付款方式、对俄罗斯煤炭的看法 4、国内煤炭市场行情,与俄罗斯煤炭的比较(品质、价格、付款方式等),煤炭后市预测 5、总结: 进口有无利润,利润多少,量能做到多大,销路在哪里,开拓市场的难度,有什么风险,能不能做 (二)、依据提纲进行的调查 1、俄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品种齐全,出口主要为动力煤、其次是炼焦煤。 进口主要为动力煤,上周价格为5500大卡108美元,而国内市场均价为777元,俄进口价格为796元,比均价高出20元/吨。 俄煤以往年均进口国内1000万吨左右,11年进口445万吨,下降 44."5%,焦煤进口下降41%至150万吨。去年俄煤炭产量下降3%,国内需求增长5%,煤炭价格上涨。 2、联系到山东和上海两家在做,但都反映俄罗斯煤炭价格偏高,国内较难接受,现在都是进口到亚洲其它国家。

3、泰达煤炭贸易公司是一家集煤炭销售、运输为一体化的专业公司,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379."21万元,净利润为 1."27万元,利润率 0."34%,于 发展煤炭进口是一个趋势。但进口业务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在具体业务操作方面,与国内煤相比,进口煤炭具有合同执行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在成本核算时也会有一些制约因素,使得不少国内用户对进口煤普遍仍持谨慎态度。比如韩国现代与俄煤矿签的协议为5年的采购协议。 煤炭用户主要为电厂、钢厂等,数量巨大,他们都通过直接与煤矿签协议、自有煤矿等方式来确保煤炭供应,其次就是各地煤炭市场和类似于天交所的现货交易平台。 4、进口煤炭的原因: 1、"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2、"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需进口来满足。2011年以约 1."8亿吨的进口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进口大国。 发改委 11年11月要求12年合同煤价格在11年价格基础上涨幅不得超过5%,5500大卡电煤平仓价格不得超过每吨800元。 当下市场: 去冬今春连续三月有余,煤价一反常态不升反降,至今仍处下降通道,难言见底。从港口到用户煤炭堆积如山,以至于压港压库现象发生,其中原因: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 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关于煤炭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煤炭市场调研报告 为促进我州煤炭销售,由我局牵头组织XX县政府、工特局、普安政忠和嘉龙煤矿于2015年7月14日至16日对云南滇西煤炭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调研期间,详细听取煤炭经营商介绍整个滇西的用煤、产煤、购煤情况,了解了煤炭价格及价格变动情况;到煤炭货场了解煤炭的进货渠道和供应渠道;到大理州煤炭工业局了解大理州的煤炭市场情况。现将调研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滇西地区煤炭市场需求情况云南全省煤炭最高时为年产一亿吨,其中60%在滇东曲靖,其余分别在昆明、楚雄、大理、文山、红河等。其他地区均为贫煤或无煤地区。云南滇西地区主要包括丽江、大理、迪庆、怒江、临苍地区,每年需求2000万吨以上,主要包括:(一)建材用煤1050万吨,区域内70余家水泥制造业用煤 900万吨,烟煤60%、无烟煤40%,含硫2%以下,土砖瓦烧制用煤150万吨,煤种不限;(二)烤烟用煤500万吨,无烟煤,含硫2%以下;(三)冶炼用煤200万吨/年,低硫烟煤。(四)民用煤200万吨/年,以无烟煤为主。(五)发电用煤50万吨,以含硫2%以下的无烟煤为主。区域内每年能生产煤炭500万吨,每年缺口1500万吨从新疆、山西、陕西和贵州购入,而贵州销往滇西的煤炭主要是是毕节和遵义地区,我州所占份额极少。二、目前价格和市场情况外来煤炭一 般是通过铁路运到大理祥云火车站,然后再发送到滇西各地,新疆煤运到祥云火车站需运费460-500元,我州煤炭从兴义威舍到祥云火车站运费180元。目前大理各水泥厂5000大卡煤炭到厂价为580元/吨,在外来煤中,新疆煤的份额占到70%以上。三、新疆煤占有滇西市场大部分份额的原因一直以来,滇西的外来煤炭是以新疆、山西、贵州煤炭为主,并且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新疆、山西的煤质较好,但运距较长、贵州煤质一般,但有运距相对较近的优势。新疆虽然运距最远,仅铁路运费就达到460-500元,但是从今年以来,新疆自治区政府拿出3个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 (二)、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 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 1、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 2、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二是煤层中的高岭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三是我

煤炭市场不同煤种的供求态势分析报告

煤炭市场不同煤种的供求 态势分析报告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2007年煤炭市场不同煤种的供求态势分析报告 不同种供求态势:优质炼焦煤和肥煤资源稀缺,行业复苏,新型煤化工发展将增长对该类资源的需求。 作为基础能源和化工,煤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因此,不同行业景气差异将对不同煤炭资源产生不同的需求。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非炼焦煤类占%。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看,由于我国不同煤炭资源种类的赋存差异,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储量相对有限。因此,尽管煤炭行业总体资源供求基本均衡,但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煤炭资源供求仍然存在差异,一些优质煤炭和稀缺煤种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下面重点对炼焦煤和无烟煤行业的2007年需求情况进行分析: 1、炼焦煤: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增长缓慢,铁行业景气复苏将拉动炼焦煤需求。 在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量不到资源总量1/10,且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总量大约万亿吨炼焦煤中,肥煤、焦煤和瘦煤占1/3。世界炼焦煤有1/2分布在亚洲地区,1/4分布在北美洲。 我国炼焦煤资源总量占世界炼焦煤总量13%,可采储量占%。山西炼焦煤在全国炼焦煤供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04年该省炼焦煤原煤产量亿吨,炼焦精煤产量约亿

吨,分别占全国的%、%。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贵州、四川、宁夏等省也位于全国炼焦煤精煤产量前列。 钢铁行业复苏将带动炼焦煤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 200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强劲,导致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加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1-9月份,我国GDP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加快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加快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880亿元,增长%,同比加快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开发投资12902亿元,增长%,同比加快个百分点。2006年1-9月,全国、粗钢和产量分别增长%、%和%。产量万吨,同比增长%。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水泥、产量增幅分别是%和%。可以看出,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比较紧密的水泥、钢铁等产品,其产量增长幅度都比较大。 受资源约束和运力制约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增长缓慢 2005年全国炼焦煤产量亿吨,同比增加亿吨,增幅由2003的%回落至%。其中,焦、肥、瘦及其他品种炼焦煤产量分别为亿吨、亿吨、亿吨和亿吨,焦、肥煤产量仅占炼焦煤总产量的%,增幅由2003年的%回落至%。但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炼焦配煤中,焦、肥煤所占比重达50%~60%,必然造成焦、肥煤资源持续偏紧。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统计显示,2006年1-9月份,全国重点煤矿炼焦精煤生产量为万吨,同比只增长%。山西省煤炭

煤炭行业-财务分析报告

xx(600508)财务分析报告 一、总体评述 (一) 总体财务绩效水平 根据xx及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BBA禾银系统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xx本期财务状况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 (二) 公司分项绩效水平 (三) 财务指标风险预警提示 运用BBA财务指标风险预警体系对公司财务报告有关陈述和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根据事先设定的预警区域,我们认为xx当期在清偿能力等方面有财务风险预警提示,具体指标有超速动比率(清偿能力)。 (四) 财务风险过滤结果提示 对公司一切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和资产状况恶化的典型病毒特征,并据此建立了整体财务风险过滤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过滤后,我们认为xx当期无整体财务风险特征。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 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的资产规模位于行业内的中等水平,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38.23%。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72,922.93万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分析者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分析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货币性资产的比重最大,占51.90%,存货资产的比重次之,占26.06%。 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11.10%。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总之,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一般。 2.企业自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说明:

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目录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3) 一、发展现状 (3) 二、产品分析 (8) 三、发展趋势 (10) 第二节电石产业链 (11) 一、发展现状 (11) 二、产品分析 (12) 三、发展趋势 (17) 第三节尿素产业链 (17) 一、发展现状 (17) 二、产品分析 (20) 三、发展趋势 (21) 第四节甲醇产业链 (22) 一、发展现状 (22) 二、产品分析 (24) 三、发展趋势 (28) 第五节煤制油 (29) 一、发展现状 (29)

二、产品分析 (30) 三、发展趋势 (32) 第六节煤制天然气 (32) 一、发展现状 (32) 二、产品分析 (33) 三、发展趋势 (34)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运行 从产量来看,2011年之后我国焦炭行业总体产能出现过剩,产量增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截止2014年,焦炭产量为47691.05万吨,同比下降0.04%。特别是在2013年,2014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过剩,下游的主要需求方钢铁行业景气度较低,下游需求的低迷导致焦炭行业低位运行,预计2015年这一趋势不会有较大的改观。 表12010年-2014年焦炭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价格来看,从2012年开始焦炭市场呈现步步走跌态势,全年走势类似,但从上图可以看出,焦炭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逐年减小。相较2012年,2014年焦炭走势波动幅度属于小巫见大巫,但全年下跌幅度也超过25%.2014年全年焦炭市场走势呈现类“L”型走势,年初伊始延续2013年12月焦炭下行走势,大幅走跌,4月末出现微幅反弹情况,最高价1327元/吨,最低982元/吨,振幅35.13%,跌幅25.80%。6月下旬再次步入下行通道,但下跌幅度较年初大幅缩减,下跌5.32%。10月份再次微幅反弹,反弹幅度不足1%。 预计2015年,焦炭产能有望得到控制,焦价还要看钢铁市场需求情况。焦炭新增产能有望得到强力的控制,再加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焦炭基本面转好有望持续。但焦化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在煤焦钢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主动定价权,焦价回升仍需在整个产业链好转的背景下才有希望。

中国煤炭行业研究分析

目录 初步结论 (1) I煤炭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3) 一、煤炭行业概述 (3) 二、国际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39) II从煤炭行业特点分析信贷特点 (47) 一、从煤炭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47) 二、煤炭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析 (70) 三、从煤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71) 四、从煤炭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73) 五、从煤炭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75) III从煤炭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80) 一、从煤炭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0) 二、从煤炭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1) 三、从煤炭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2) 四、从煤炭行业发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2) 五、从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3) 六、从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84) 七、从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84) 八、从煤炭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85) IV从煤炭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86) 一、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86) 二、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86) V从煤炭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 (87) 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 (87)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 (91) 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91) VI从煤炭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94)

一、从我国煤炭行业投融资体制变化状况分析信贷特点 (94) 二、从我国煤炭行业外资进入状况分析信贷特点 (100) 三、从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分析看信贷特点 (100) VII从煤炭行业3~10年发展趋势预测看信贷特点 (103) 一、对煤炭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103) 二、对煤炭行业供给因素预测分析 (104) 三、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数据预测分析 (106) VIII从煤炭行业子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114) 一、从煤炭行业子行业波士顿矩阵分析看信贷特点 (114) 二、从煤炭行业子行业财务数据及财务能力汇总分析看信贷特点 (118) IX从煤炭行业区域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 (119) 一、从煤炭行业优势区域选择与评价看信贷特点 (119) 二、从区域煤炭行业营运能力看信贷特点 (119) 三、从区域煤炭行业盈利能力看信贷特点 (121) 四、从区域煤炭行业偿债能力看信贷特点 (122) 五、从区域煤炭行业发展能力看信贷特点 (123) 六、从区域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124) 七、从区域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126) 八、从区域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127) X从煤炭企业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 (129) 一、煤炭行业企业较好值、中间值、较差值指标分析 (129) 二、从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看信贷特点 (129) 三、从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看信贷特点 (130) XI煤炭行业对银行资金需求预测分析 (132) 一、煤炭行业对银行长期资金需求预测 (133) 二、煤炭行业对银行短期资金需求预测 (133) 三、银行对煤炭行业中间业务量预测 (1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