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安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常考点(自学整理)

注安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常考点(自学整理)

注安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常考点(自学整理)
注安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常考点(自学整理)

第一章

1.事故分类:一般:3以下,10以下,1000以下;

较大:3-10,10-50,1000-5000;

重大:10-30,50-100,5000-1亿

特重:30以上,100以上,1亿以上

2.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能量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3.本质安全: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包括: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4.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整分合反馈封闭

人本原理:动力能级激励行为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因果关系3E 本质安全化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监督

5.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泊松: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此分布;

偏倚:工人由于存在精神、心理毛病,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会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

非均等: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事故服从此分布。

6.海因里希半事故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7.博德因果连锁理论主要观点: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坏(失)

8.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11种:(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渠道;(7)设置屏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第二章 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 2.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三级,一级为最高。

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重点内容

4.需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的有: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

5.教育培训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重点内容 1.确定目标 2.设置机构 3.安全生产投入 4.法律法规制度

6.设备设施管

7.作业安全

8.隐患排查治理

9.重大危险源 10.职业健康 11.应急救援 12.事故管理 13.绩效与改进

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

5.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组成。

6.导向功能:将企业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企业价值取向为大多数职工认同,一致性和同一性

7.凝聚功能: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联系一起,凝聚力、向心力

8.激励功能:向员工展示工作的意义,员工理解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如:典型、仪式。

9.辐射和同化功能: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传播与持久。

10安全承诺:领导者做到:领导力、保守决策、有形关注、真正投入时间资源、战略规划、接受培训、必要能力、授权参与、积极质疑、定期审查、沟通合作。

员工做到:采取安全方法、保持质疑、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接受培训、岗位能力、沟通。

11.安全文件建设操作步骤:1.建立机构(上要负责人任主任,管理领导任副主任);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

12.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13.评价程序:1.建立机构;2.制定方案;3.下达通知;4.调研、收集和核实

基础资料;5.数据统计分析;6.撰写报告;7.反馈意见;8.提交报告;9.进行总结

14.企业应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15.最大危险原则:后果相差大;概率求和原则:后果相差不大。

16.危险性分级:一级重大危险源:A≥3.5;二级:2.5≤A<3.5 ;三级:1.5≤A<2.5;四级:A<1.5,一级在A级以上;二级在B级以上;三级四级在C 级以上

17.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18.综合管理制度:1.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责任制;3.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5.安全设施和费用 6.重大危险源;7.危险物品使用;8.消防安全;9.隐患排查治理;10.交通安全;11.防灾减灾;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13.应急管理;14.奖惩。

19.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2.劳保用品发放使用;3.安全工器具使用;4.特种作业;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

20.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2.定期巡视检查;3.定期维护检修;

4.定期检测检验;

5.安全操作规程。

21环境安全按理制度:1.安全标示;2.作业环境;3.职业卫生

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

23.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和危化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

其他单位,100人上的,应当设置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24.安全生产费用使用:1.设备设施支出;2.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防护用品支出;3.检查和评价支出;4.重大危险源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培训、演练支出;6.其他。

25.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在财务报告中,应披露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具体情况,接受安监和财政监督。

26.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

27.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薄;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28.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原则:1)必要性和可行性;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3)轻生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

29.安全扶植措施分类:1)安全技术措施(设备装置);2)卫生技术措施(防职业病);3)辅助措施(卫生性保障);4)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30.安全技术措施内容:1)单位或场所名称;2)措施名称;3)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及来源;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6)开、骏工日期;7)预期效果和检查验收。

3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4)编制措施计划;5)审批(总工审批);6)下达;7)实施。

32.需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的单位: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2)危化品建设项目;3)烟花爆竹建设项目;4)工贸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其他。

33.安全条件论证报告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内存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项目与周边活动和居民生活的相互影响;3)自然条件的影响;4)其他。

34.建设项目提出需提交:1)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2)审查申请;3)设计单位资质证明;4)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5)预评价报告;6)其他

35.收到审查申请后,安监部门5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决定;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报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

36.监理单位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工的,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7.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超过180日。

38.竣工验收需提交资料:1)验收申请;2)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3)施工单位资质证明;4)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存在问题整改材料;5)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6)做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7)其他。

39.特种设备作业证有效期满前60日内,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40.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4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42.主要负责人初次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2)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规定;4)职业危害及预防;5)先进经验;6)典型事故及案例;7)其他。

43.管理人员初次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2)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知识;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调查处理方法;4)应急管理;5)先进经验;6)典型事故及案例;7)其他。

44.矿山、危化、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初次培训不得少于48学时,其他行业不少于32学时;再培训高危行业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行业不得小于12学时。

45.特种作业证有效期为6年,全国范围内有效。3年1复审,连续10年以上,可以6年1复审。安全培训不少于8学时。

46.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高危72学时,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其他行业新培训24学时。

47.安全检查分类: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节假日检查;4)专项检查;5)职工巡查。

48.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项目有:特种设备、职业危害因素。

49.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项目:矿山六大系统、仪器仪表,防护用品等。

50.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现状及产生原因;2)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治理方案。

第三章

1.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2.管理部门主要职责: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宣传,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2)配合有关政府进行安全检查;3)审批与监督;4)对企业执行法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接受监察机关监督;6)建立举报制度;7)制定奖励制度,奖励举报有功人员;8)配合政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9)事故报告;10)事故抢险;11)事故调查;12)信息发布;13)实施行政处罚。

3.管理人员职责:1)宣传法律、政策、方针;2)监督企业执行法律等情况;3)履行行政审批;4)实施行政处罚;5)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6)处理不符合法律的设备等;7)接受监督;8)及时报告事故;9)事故调查

处理;10)秉公执法;11)其他职责。

4.检查程序:1)检查准备;2)检查企业执行法律法规情况;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或建议;5)发出执法文书。

5.颁发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的许可程序:1)申请;2)受理;3)征求意见;4)审查和调查;5)作出决定;6)送达。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审批)、事中(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事后(应急救援及事故调查)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设置和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等;5)职业危害;6)对女、少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

8.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与设备准用制度。

第四章

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评价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3)划分

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6)作出安全评价结论;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3.危险、有害因素按直接原因分:1)人的因素;2)物的因素;3)环境因素;4)管理因素。

4.危险、有害因素按直接原因分:物车机起电,淹灼火坠坍,冒透放药瓦,锅容毒窒他

5.评价方法分: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除概率、指数、范围,其他属定性分析方法。

6.故障树(顶上事件,结果—>原因);事件树(归纳法,原因—>结果)

第八章

1.完整的统计工作一般包括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4个基本步骤。

2.统计资料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3.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1)发病率;2)患病率;3)病死率;4)粗死亡率。

4.直接经济损失: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

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5.间接经济损失: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员工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

错题解释:

1.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其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2.散点图是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图。百分条图是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直方图是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的统计图。

3.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

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4.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实施安全检查、综合分析。

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备案需提交的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7.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8.事中的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监督检查:对“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9.预控对策的主休是组织准备与日常监控,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要以组织准备为前提;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组织构成,一是对策准备;事故危机管理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一是事故危机模拟。

10.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

使用。

1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根据生产以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起草。安全风险来自于生产、以营活动过程中。因此,生产以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应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涵盖生产经营单位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涉及生产以营单位的各个环节和全体人员。起草的规章制度应通过正式渠道征得相关职能部门和员工的意见或建议。

1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安监部门可以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1)责令暂停导致或可以导致职业危害事故的作业;2)封存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或可以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3)组织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现场。

1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14.安全管理具有以下要素: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

15.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机场、水库、其他危险尖手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16.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任:

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

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以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体三证一标志,即生产安安。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以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3)用人单位应教育做作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死鬼、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5)用人单位应建立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

17.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实施部门和负责人,开竣工日期,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18.《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19.对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重新参加安全培训考核。

20.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21.散点图是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百分条图是描述百分比(构成比)大小,直方图是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的统计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