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魏公子列传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魏公子列传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魏公子列传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魏公子列传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有隐士曰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①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②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酒酣.,公子起。为寿③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日:“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减) 【注】①摄:整饬,整理。②俾倪:斜目侧视。③为寿:向尊长敬酒,祝健康长寿。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 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B. 公子颜色愈和.至于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C. 酒酣.,公子起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D. 过客以.观公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2)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3. 侯生为什么要去拜访朱亥?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用自己的话谈谈。

【答案】

1. C

2. (1)侯生看公子脸色始终没有改变,于是就辞别朋友上了车。

(2)于是酒宴结束以后,侯生就成为了(公子的)贵客。

3. ①侯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他借拜访朋友的名义,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结果公子更加谦恭。

②因此,街市上的人都以为他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的人。由此,在百姓中成就了公子的名声。

【翻译】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安釐王即位以后,封魏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81-190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81-190

181.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听,派遣子路去询问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实在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对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82.刺股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过错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反复研读。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给以卿相这样的尊位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予他相印,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来抑制强大的秦国。 183.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为郡守,恼怒人触犯他的名字,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本州照例放火三日”。民间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源于此。 184.武平之猿 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值得观赏。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狡猾,不容易得到。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猴放松的时候射它,母猴估计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林间,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气绝而亡。猎人取母猴的皮,鞭打小猴,小猴就悲哀地鸣叫,从树上下来,速手就擒。小猴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跳跃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忍心看到它死,何况人呢?185.饿死狙公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着小猴子到山中,摘取草木的果实,征收十分之一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么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栅栏木笼

《魏公子列传》文言知识汇总 (1)培训讲学

《魏公子列传》文言知识汇总(1)

《魏公子列传》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直上载公子上坐(同“座”,座位,名词) 2.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同“睥睨”,斜着眼睛看) 3.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同“向”,面对着,面向) 4.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同“俱”,全、都) 5. 辞决而行(同“诀”,诀别)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里藏着 矫杀晋鄙名词用作动词,假托……命令 2.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傲慢地对待 3.使动用法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4.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以礼 椎杀晋鄙用铁椎 5.意动用法 公子怪之感到奇怪 6.为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为……着急 三、古今异义词 1.士无贤不肖(无,无论。今义:没有) 2.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方圆。今常指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3.当是时(是,这、此,指示代词。今常用作判断词) 4.往请(请,拜访、访问。今常用义为:请求、邀请等) 5.候生摄敝衣冠(摄,整顿、整理。今常用义为:吸取、保养、代理等)6.愿枉车骑过之(过,访问。今常用义为:经过、超过、过头) 7.微察公子(微,隐蔽、暗中。今常用义为:细小、轻微、精深等)8.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长者,德行高尚的人。今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9.让魏公子曰(让,责备。今常用义为:把方便、好处给别人,或表指使、容许或听任)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继续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本文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理解信陵君的形象特点。 2、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意义。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文不算难懂,属教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作问题探讨。 前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薨hōng 厚遗èi

执辔pèi 馁虎něi 韊矢lán 二、解释下列实词: 士无贤不肖——(无论) 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敝,破)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让,谦让) 愿枉车骑过之——(过,拜访) 遍赞宾客——(遍赞,引荐) 让魏公子曰——(让,责备)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在哪里)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用来的做法)(和秦军拼死)(具,全部;状,情况)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做法) 屏人间语——(私下地秘密地) 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传(命令))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何如哉,怎么回事啊)侯生果北乡自刭——(北乡,面向北)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德,感激;存,使动用法)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外物) 公子竟留赵——(终于)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奉还) 三、文言知识归类 (1)找出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 (“坐”通“座”) 俾倪 (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 (2)给加线词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xià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 (bì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 (shuò多次地)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姐姐) 冠盖相属 (zhǔ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èng 量词) 今有难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

魏公子列传文言知识点整理

《魏公子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座位,名词) 2、俾倪 ..,故久立与其客语(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面对着,面向) 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通“俱”全、都) 5、辞决.而行(通“诀”诀别) 二、古今异义词 1、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方圆。今常指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者(婚姻,结成亲戚。今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三、解释加点实词 让.魏公子曰责备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劝说 复.引车还问候生再、又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以便 ..国家以求便利于……公子亲数存.之看望、问候 厚遗.赠送枉.车骑过.之:委屈,拜访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冠盖相属.:连续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屏.人间语:使退避 顾.未有路耳:只是,但是。效命之秋.:时机。 勒.兵下令军中:约束,整顿。 四、解释加点虚词 以.公子退让也:因为为.公子先引:替 欲以.客往赴秦军:率领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因为 侯生因.谓公子曰:于是,就公子乃.自骄而有功:竟然,乃 五、词类活用 1、皆谦而礼.交之(名词做动词用礼,有礼貌地) 2、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做状语向北、向西) 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名词做动词用铁椎) 4、仁而下.士(名词做动词放下贵族身份而接待) 5、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求赵(名词做动词率领) 6、留军.壁邺(名词做动词驻扎) 7、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名词做动词袖藏) 8、今公子有急.(形容词做名词危急之事) 9、虚.左(使动用法使……虚、空出) 10、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动用法使……立) 六、文言句式 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有关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字词与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并归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句 学习难点:分析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归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句、主动探究分析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学时安排:3学时 第1学时 学习要点:了解故事背景,解决文言字词与句式,疏通课文大意 一、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 1、魏公子:魏公子,名无忌,魏国人,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又称为信陵君。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故,本文又称他为“魏公子”。魏公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窃符救赵后,在赵居住10年,后秦攻魏急,魏大败之后,回国统帅五国联军击退秦军,并追击秦军到函谷关以西。但很快魏王中秦国反间计,夺其兵权,后四年在郁郁寡欢中酗酒病亡。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秦赵之战 公元前259年秋季开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由于之前的长平一战,赵国损兵40万,元气大伤,此时虽然殊死拼搏,但已经是亟亟可危,接下去,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就可能国家灭亡。赵国派使臣赴齐国借粮,齐国君臣态度暧昧,赵使无功而返。秦军围攻邯郸渐紧,赵国请求姻亲之国魏国依约发兵相救。魏安厘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指依*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垗”,墓地)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尤:其又何尤(怨恨) 二、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三、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这,代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

魏公子列传字词整理

《魏公子列传》文言词句整理 一、重点字词梳理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没有才能)(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因为)(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4.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圆)(归附) 5.致.食客三千人:(招来) 6.往请.,欲厚遗.之:(拜访、拜见)(赠送) 7.公子从.车骑,虚.左:(使动,使……跟随) (使动,使……空) 8.侯生摄敝 ..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整理)(破旧的)(径直) 9.愿枉.车骑过.之:(委屈)(拜访) 10.俾倪故.久立:(通“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高傲)(故意) 11.微.察公子:(暗中) 12.从骑皆窃.骂侯生:(私下) 13.乃谢.客就车:(辞别) 14.遍赞.宾客:(介绍,引见) 15.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为难) 16.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17.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18.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 19.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认为) (有德行的人) 20.公子往数请 ..之,朱亥故不复谢 ..: (shùo屡次)(拜访)(回拜,答谢) 21.吾攻赵旦暮且.下:(早晚,比喻时间短暂) 22.已拔.赵:(攻克)23.留军壁.邺:(名词作动词,驻扎) 24.冠盖相属.:(连续;连接) 25.让.魏公子曰:(责备) 26.为.能急.人之困:(是) (为动用法,为……着急) 27.且.公子纵轻 ..胜:(况且)(纵使)(轻视) 28.独.不怜.公子姊耶:(难道)(怜惜、怜悯) 29.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ùi,劝说) (各种办法) 30.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估计) 31.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凑集,备办)(带领) 3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全部,都)(情况) 33.公子勉.之矣:(努力) 34.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 (周到) 3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36.譬若以肉投馁.虎:(譬如,好比)(饥饿的) 37.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因此)(恼恨) 38.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使…退避) (jiàn,秘密地) 39.而如姬最幸.:(宠爱) 40.如姬资.之三年:(蓄积) 41.顾.未有路.耳:(只是)(机会) 42.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果,假如) 43.北.救赵而西却 ..秦:(名作状,向北)(击退) 44.此五霸之伐.也:(功绩,功劳) 45.以便.国家:(有利于) 46.晋鄙嚄唶宿.将:(hùo zè,勇猛强悍) (sù,老,有经验的)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一词多义: 诚 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幸 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以 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省 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孤 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长 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终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致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就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知 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其又何尤?(这,代词)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其的用法 其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2、指示代词。(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其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呜呼!其信然矣! ——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其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00篇原文+译文)

一、志向?学问 1.范仲淹有志天下 2.陈蕃愿扫除天下 3.班超投笔从戎 4.宗悫乘风破浪 5.祖逖闻鸡起舞 6.画家赵广不屈 7.苏武牧羊北海上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9.项羽志大才疏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13.文徵明习字 14.王冕僧寺夜读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16.陆游筑书巢 18.智永与“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 20.张溥与“七录斋”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22.高凤专心致志 23.叶廷珪与《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25 任末好学勤记 26.王充市肆博览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28.林逋论学问 29.欧阳修诲学 30.王安石伤方仲永 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 二、教育?修养 31.李存审出镞教子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33.陶母责子退鲊 34.诸葛亮“诫子书” 35.陆游家训 36.孟母三迁

37.曾子杀猪明不欺 38 子路受教 39.孔子因材施教 40.墨子怒责耕柱子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42.陈万年教子谄谀 43.钱大昕默坐观弈 44.王荆公旁听文史 45.大树将军冯异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47.曾参不受鲁君邑 48.贤妻桓少君 49.魏徵论自制 50.吕蒙正不记人过 51.石勒不计前嫌 52.韩信袴下受辱 53.世评华歆王朗 54.周处改过自新 55.齐宣王好谀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 三、人才?品性 57.萧何追韩信 58.汉高祖论“三杰” 59.东吴四英杰 60.治本在得人 61 齐桓公登门访士 62.陆贽论人才 63.物各有短长 64.汉武帝下沼求贤 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66.唐太宗论举贤 67.何充直言不讳 68.吕僧珍不仗势 69.刘庭式娶盲女 70.范式言而有信 71.王坦直言惊益王 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魏公子列传》文言知识汇总 (1)

《魏公子列传》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直上载公子上坐(同“座”,座位,名词) 2.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同“睥睨”,斜着眼睛看) 3.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同“向”,面对着,面向) 4.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同“俱”,全、都) 5. 辞决而行(同“诀”,诀别)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里藏着 矫杀晋鄙名词用作动词,假托……命令 2.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傲慢地对待 3.使动用法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4.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以礼 椎杀晋鄙用铁椎 5.意动用法 公子怪之感到奇怪 6.为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为……着急 三、古今异义词 1.士无贤不肖(无,无论。今义:没有) 2.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方圆。今常指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3.当是时(是,这、此,指示代词。今常用作判断词) 4.往请(请,拜访、访问。今常用义为:请求、邀请等) 5.候生摄敝衣冠(摄,整顿、整理。今常用义为:吸取、保养、代理等)6.愿枉车骑过之(过,访问。今常用义为:经过、超过、过头) 7.微察公子(微,隐蔽、暗中。今常用义为:细小、轻微、精深等)8.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长者,德行高尚的人。今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9.让魏公子曰(让,责备。今常用义为:把方便、好处给别人,或表指使、容许或听任) 10.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婚姻,结成亲戚。今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 妻关系 11.复引车还问候生(复,再、又。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下文“以是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81-190

181.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听,派遣子路去询问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实在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对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82.刺股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过错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〇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反复研读。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给以卿相这样的尊位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予他相印,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来抑制强大的秦国。 183.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为郡守,恼怒人触犯他的名字,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本州照例放火三日”。民间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源于此。 184.武平之猿 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值得观赏。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狡猾,不容易得到。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猴放松的时候射它,母猴估计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林间,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气绝而亡。猎人取母猴的皮,鞭打小猴,小猴就悲哀地鸣叫,从树上下来,速手就擒。小猴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跳跃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忍心看到它死,何况人呢?185.饿死狙公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着小猴子到山中,摘取草木的果实,征收十分之一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么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栅栏木笼

魏公子列传知识点

《魏公子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薨(hōng)厚遗(wèi )执辔(pèi )馁(něi)虎韊(lán)矢俾倪(bǐní) 二、重要实词 1.士无贤不肖无:无论 2.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敝:破旧 3.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让:谦让 4.愿枉车骑过之愿:希望枉:委屈过:拜访 5.遍赞宾客遍赞:引见 6.让魏公子曰让:责备 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在哪里 8.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全部;状:情况 9.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用来……的做法 10.屏人间语间:私下地,秘密地 11.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 12.侯生果北乡自刭北乡:面向北 13.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德:感激; 14.公子往,数请之数:多次 15.冠盖相属属:连续 16.宾客辩士说王万端说:劝说 17.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揣测,估计 18.约车骑百余乘约:凑集、备办 19.今有难难:危难 20.侯生乃屏人间语屏:使人退避。 21.公子患之患:担心 22.顾未有路耳顾:只是 23公子竟留赵竟:最终 24、致食客三千人致:招徕

25、微察公子微:暗中 26、从骑皆窃骂侯生窃:私下,暗自 27、乃谢客就车谢:告别 28、今公子故过之。故:特意 29、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就:成就 30、如姬资之三年资:蓄积 31、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 32、赵王扫除自迎除:台阶 三、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坐”通“座”,座位 2.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朝着 4.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诀别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仁而下士下:谦逊地对待) 2.留军壁邺壁:驻扎 3.如姬资之三年资:出资悬赏 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袖,袖藏; (二)形容词作动词 1.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慢地对待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3.公子从车骑,虚左虚:使……空着,使动用法 4.为能急人之困急:为……着急,为动用法 5.公子怪之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1.公子从车骑从:让……跟随着 2.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立:使……站立着 3.侯生乃屏人间语屏:让……退避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知识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知识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整理 一词多义(实词) 1. 常 (1)常从人寄食饮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 2. 方 (1)车不得方轨方: (2)信方斩,曰方: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 3.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 (2)韩信使人间视间: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 4.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 (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 (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 (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 5.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 (2)竟漂数十日竟: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 6. 绝 (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 (3)吾奇兵绝其后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

绝: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 (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 7.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项羽本纪》过: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过: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过:

8. 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羽本纪》置: (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置: (3)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置: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高祖本纪》置: (5)令其旁可置万家置: 9. 数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 (2)饭信,竟漂数日数: (3)以为李广老,数奇数: 10.伐 (1)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伐: (2)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伐: (3)自矜功伐《项羽本纪》伐:11.众 (1)众辱之曰众: (2)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众: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世:①皆不幸早世。(通“逝”)②两世一身。(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天下,名词) 12、其:(本文中“其”的用法比较典型,故另行总结) 三、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②今义:男子结婚。)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②今义:几何学。)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7、当不复记忆(复:①古义:再,又。②今义:重复,往复) 8、吾去卞州(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往,到……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