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下)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下)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下)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下)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下)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1.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

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5.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

6.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祝福》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主干文学常识汇编 一、中国古代部分 朝代作者课文篇目相关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先秦《诗经》《氓》《采薇》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普遍运用 “赋”“比”“兴” 的手法。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详见必修一“名著导 读”。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先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著作,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先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先秦屈原《离骚》《湘夫人》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是我国浪漫主 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庄子》《逍遥游》 《庖丁解牛》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 物。 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汉《古诗十 九首》 《涉江采芙 蓉》 西汉贾谊《过秦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鸿门宴》《项羽之 死》(均节选自《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 鲁 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记》) 东汉班固《苏武传》(节选自 《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史。 东汉曹操《短歌行》 曹操的诗歌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 质 朴刚健。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 诗, 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西晋李密《陈情表》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 者。

南朝宋范晔《张衡传》(节选自 《后汉书》)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 志》 并称“前四史”。 鲍照的大部分诗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 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 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唐王勃《滕王阁序》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 四杰”。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将进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序》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雄奇奔 放, 想象丰富,形象巨大,气势奔腾,多用夸 张手法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被誉为“诗圣”。他写下了许多反映 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登岳阳楼》 社会现实的诗篇。其诗风格多样,以沉 郁 为主,诗歌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 准 《蜀相》《阁夜》确精练。 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他和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唐韩愈《师说》《祭十二郎 文》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 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 大 家”。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 唐李商隐《锦瑟》《马嵬(其 二)》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 杜”。 唐杜牧《阿房宫赋》 唐韦庄《菩萨蛮(其二)》 南唐李煜《虞美人》 北宋柳永《望海潮》《雨霖铃》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北宋苏洵《六国论》 《赤壁赋》《念奴 北宋苏轼娇·赤壁怀古》《定 风波》《文与可筼筜 豪放词派的开创 者。 谷偃竹记》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文化常识素材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1 - 靠着信念坚持着,不管有没有未来,都想为青春拼一把,当时我非常喜欢俞敏洪的演讲,特别是那一段“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怜悯你,因为你是一棵草,人们根本就没有看见你。”正是因为憋着这样一种改变命运的一口气,最终我考进了大学,去了那个一直梦想的城市。高考是残酷的,是百万人超越梦想一齐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大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大汇总必修1文学常识 01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02 《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中国现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03 《雨巷》作者戴望舒,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领袖,因成名作《雨巷》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04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05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06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07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 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 “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 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龀、龆龀(tiáochèn)】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例如: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 【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笄(jī)年】指女子15岁。 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来结缡。(《对酒示行简》) 【束发、成童】指男子15岁。 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 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60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 60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 甲子。又《论语》中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qí)艾】古称60岁为耆,50岁为艾。 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庠(xiánɡ)】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 校或教育事业。例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 人之于国也》) 【国学】先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 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的教学容都以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 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 而得名。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指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文化常识分类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编制:毛圆圆审核:张新政时间:2018-3-6 一、人的称谓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 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馆伴: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 4.日月:这里指指皇帝和皇后。 5.阉:对宦官的鄙称。 6.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7.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8.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 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9.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0.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1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 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1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13.夫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4.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15.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16.犬马:臣子自谦。 17.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 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18.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9.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0.臧获:奴曰臧,婢曰获。 二、古代官职 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 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枢密使:宋朝所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与宰相等。 4.资政殿学士:宋朝给予离任宰相的荣誉官衔。 5.祈请使:奉表请降的使节。 6.缇骑:指古代高官的前导和侍从。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 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7.缙绅:也作“搢绅”,指古代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 缙,同“搢”,插。绅,大带。 8.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9.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 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1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万朋教育给2018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 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B.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选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关中:嘉峪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C.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选B.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B.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驾车的人。 D..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 案解析 【导语】高考语文,增考古代文化常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今天为大家推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带答案解析,一起了解吧。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高中语文必修1、2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第一册: 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老人与海: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另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4.蜀道难:《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文化常识举隅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文化常识举隅 必修一 (一)《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2.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是寡人 ..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二)《荆轲刺秦王》 4.《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5.则虽欲常侍足下 ..。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6.为变徵 ..之声。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7.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 ——宗庙是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8.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9.北蛮夷 ..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三)《鸿门宴》 10.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 ——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1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婚姻:一是男娶女嫁结为夫妻这件事情;二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说文》: “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婚是女方的父母,姻是男方的父母。“约为婚姻”即“结为儿女亲家”。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 12.项王、项伯东向坐 .. ...;张良西向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 ...;亚父,南向坐 侍.。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大全 第一册: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7祖:临行记录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9.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10.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高考必备: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 (ch 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 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 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 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 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 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 A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 、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 飞》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北川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一册: 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必修3、必修4) 【必修3】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全套汇总(含必修及选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全套汇总 (含必修及选修全套)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写作中的加分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并分解知识点,分散记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