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

2.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

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

6.()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

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

8.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

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

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1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

13.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

14.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

15.“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

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

16.“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特洛齐D.梅伊曼

17.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思辨研究D.理论研究

18.《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A.文化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制度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19.教育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的社会现象的()

A.一般属性B.根本属性C.特殊属性D.不相关

20.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历史性C.教育的社会制约性D.教育的民族性

21.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是()

A.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B.劳动者智商的高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D.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22.在未来的社会中,教育的阶级性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

A.呈现超阶级性B.交替出现C.不变D.消灭

23.前苏联学者认为评价教育储备大国的标志是()

A.培养人才的多少B.教育费用的积累C.学历层次高的人占的比例D.教育投资的多少24.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

A.前提因素B.中介因素C.直接因素D.首要因素

25.《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强调的是()

A.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B.教育对经济基础的作用

C.教育对政治制度的作用D.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26.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者的权利是由下面哪一种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教育思想D.政治思想

27.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

A.决定作用B.根本动力C.制约作用D.重要影响

28.“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提出的。

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

29.“一般发展”理论是由()提出的。

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

30.认知发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

31.活动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维果茨基 B.赞可夫C.皮亚杰D.埃里克森

3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时期划分中,儿童以日益复杂的方式运用符号的能力的发展为特点是()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

A.生理前提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动力因素

34.“性相近,习相远”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作的作用。A.遗传因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

3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前提作用B.动力作用C.制约作用D.主导作用

37.人的社会化贯穿于每一个人一生的始终,其中()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A.幼儿时期B.儿童时期C.少年时期D.青年时期

38.“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39.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40.西方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以认知活动作为指标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柯尔伯格D.选维多夫

41.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人学,各级各类学女互相衔接,这反映的是哪个学制的特点()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混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

42.“勤奋好学”在教育制度中属于()

A.正式制度B.非正式制度C.显性制度D.隐性制度

43.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A.学校教育制度B.电化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企业教育制度

44.建立独具特色的军事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埃及B.巴比伦C.斯巴达D.雅典

45.在古岁马学校教育制度中为平民子弟准备的学校是()

A.游乐学校B.文法学校C.修辞学校D.教区学校

46.在西欧社会学校中,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和()

A.骑士七技B.六艺C.七艺D.十二铜表法

47.英国现代学制最终确立是由()通过的。

A.怀特布雷提案B.巴特勒教育法案C.初等教育法案D.中等教育法案

48.德国双轨制的初步形成是由()促成的。

A.路德学校改革运动B.《乡村学校规程》的颁布C.赫克开办“经济学数学实科中学”D.洪堡领导教育改革

49.美国初步实现了或从形式上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的标志是建立(),这是世界教育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A.富兰克林的实科性质的学院B.义务教育法C.八四四学制D.六三三学制

50.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可概括为双轨制、单轨制和()

A.混合制B.复合制C.中观制D.分支制

51.我国近代第一个颁行全国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52.壬戌学制是以()学制为蓝本制定的。

A.德国B.日本C.美国D.英国

53.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结构D.教育功能

54.()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其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制度B.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D.教育目的

55.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方针

56.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的物质基础是()

A.独立手工业生产B.工场手工业生产C.机器大生产D.原始个人生产

57.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文化制度

58.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

59.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是()

A.教育方法B.教育内容C.教育组织形式D.教育目的

60.在教育过程中,活动的主导因素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组织形式

61.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活动,其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A.教育功能B.教育本质C.教育内容D.教育对象

62.教育内容要与社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A.无关系B.相背离C.不相关D.相一致

63.教育内容对文化的吸收或选择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

A.大众文化B.世俗文化C.现实文化D.传统文化

64.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文化功能起()作用。

A.中介B.基础C.评价D.适应

65.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A.生存性功能B.发展性功能C.享用性功能D.适应性功能

66.德育功能可以概括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

A.文化性功能B.生态性功能C.适应性功能D.教育性功能

67.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A.智育B.德育C.美育D.环境教育

68.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

69.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

A.形式美育H.生活美育C.教育美育D.家庭美育

70.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体现了美育的()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特殊功能D.超美育功能

71.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D.学生与课堂之间的矛盾

72.下列选项不是对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的矛盾的解决方式的是()

A.因材施教B.直观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

73.一个最基本的教育过程从时间流程上可以大体归纳为()

A.预备—内化一巩固B. 预备—吸收—巩固

C.导入—内化一巩固D.导入—内化—终结

74.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

75.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

76.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教育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

77.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社会实践C.学校管理D.教学

78.学生主体接受客体文化以建构其整体人格的过程是()

A.预备B.内化C.分析D.巩固

79.下列不是应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的是()

A.惩罚的目的是教育B.惩罚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灵活

C.惩罚应以物质上的惩罚为本质D.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

80.下列不是以教师活动为主导的教育方法的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践法D.训练法

81.以师生双边活动起平衡作用的方法不包括()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陶冶法

82.下列不是教育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是()

A.教师和学生因素B.对教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

C.对教育过程的反思与批判D.教育目标、内容、手段等因素

83.体现“无言之教”的教育方法属于()

A.讲授法B.谈话法C.宴践法D.陶冶法

84.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为“程序性知飒”的学习,其必要条件之一是()A.教师的作用B.直接经验的参与C.课堂教学作用D.教材体系的建构

85.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巴班斯基

86.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巴班斯基

87.教师主导的根本任务在于 ( )

A.否定学生主体性B.否定学生的主体地C.否定学生能动D.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88.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 ( )

A.和谐和平等的B.民主和平等的C.民主和法制的D.和谐和亲密的

89.教师的根奉任务是 ( )

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D.关心学生身心发展

90.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 )

A.搞好教学B.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C.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D.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

9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问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

9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间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

9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 A.连续性、广延性B.复杂性、创造性C.长期性、间接性D.示范性、主体性

94.“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根草而去”是我国教育家( )的名言。

A.张雪门B.陶行知C.蔡元培D.叶圣陶

95.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 )

A.教师的年龄B.教师的体质C.教师素养D.教师的能力

96.学生是教育的 ( )

A.主体B.客体C.主客体D.本质

97.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

A.自觉性B.创造性C.独立性D.可塑性

98.初中生生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也是初中生各种心理变化最根本的生物基础是

( )

A.身高增长B.体重增加C.脑重量接近成人D.性成熟

99.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 )

A.自我意识的发展B.感受能力的发展C.有意记忆的发展D.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100.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

10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

A.教育者B.教育行政机构C.受教育者D.教育影响

10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中介,下列不属于其包括的内容的是( )

A.教育行政机构B.教育内容C.教育方式

D.教育手段103.教师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 )

A.搞好教学B.做好家长工作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D.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

104.教师劳动的特点不包括 ( )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

1.何谓状态何谓平衡状态何为稳定状态 状态:热力学系统所处的宏观状况 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 稳定状态:系统内各点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2.说明状态参数的性质。 (1)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函数。对应一定的状态。状态参数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位。 (2)状态参数的变化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当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而恢复到初态时。其状态参数的变化为零,即它的循环积分为零 (3)状态参数的数学特征为点函数,它的微分是全微分。 3.何谓热力过程 热力学状态变化的历程 4.何谓准静态过程实现准静态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系统经历一系列平衡状态,每次状态变化时都无限小的偏离平衡状态。 条件:状态变化无限小,过程进行无限慢。 5.非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容积变化功可否表示为 ?=-21 2 1 d v p w 为什么 不可以。在非准静态过程中pv的关系不确定,没有函数上的联系。 6.何谓可逆过程 经历一个热力学过程后,热力学系统逆向沿原过程逆向进行,系统和有关的外界都返回到原来的初始状态,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7.何谓热力循环 系统由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后重新回到初始状态所完成的一个封闭式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8.何谓正循环,说明其循环特征。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过程按照顺时针循环的为正循环,其目的是利用热产生机械功,动力循环,顺时针,循环净功为正。 9.何谓逆循环,说明其循环特征。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过程按照逆时针循环的为逆循环,其目的是付出一定代价使热量从低温区传向高温区,制冷循环,逆时针,循环净功为负。 10.何谓热量何谓功量 热量:仅仅由于温度不同,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边界所传递的能量 功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间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1.热量和功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相同特征:都是系统与外界间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都是过程量,瞬时量。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p12-13 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和联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和 联系p20-22 3.爱德华伯尼斯的重要贡献p30-31 4.我国公共关系教育培训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p37 5.在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在国际公共关系发展的 趋势是什么?p44 6.简述公共关系提供信息的职责p46 7.简述公共关系推广的职责p48-49 8.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辅助决策有哪些p47 9.关于协调沟通的职责的内容p50 10.公共关系提供服务的职责具体有哪些p51 11.宣传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12.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 13.公共关系在提高个人素质方面的作用p60 14.公共关系优化社会环境的功能 15.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标新在哪些方面 16.公关地位战略化的具体表现 17.聘请公关顾问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18.公共关系人员的意识有哪些具体要求 19.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20.哪些人可以成为领导式的公共关系人才?P89

21.公共关系职业工作具体描述有哪些?P98 22. 简述“全员PR管理”(作为简答题除了答出名词解释外还要标出以下三点) 23.公众与人民、群众、人群、受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4. 简述公众包含的基本涵义有哪些?P103 25. 简述什么是现代公众意识?为什么要树立现代公众意识? 26.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公众?(为什么说边缘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必争之地?)P113 27.搞好社区公众关系的意义何在?P119 28.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的意义有哪些? 29. 简述为什么说媒介公众具有明显的二重性?P121 30. 与新闻媒介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31. 政府公关的意义有哪些? 32. 简述与名流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意义何在? 33.与国际公众沟通的意义是什么? 34. 如何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P125 35.客观因素包括哪些呢 36.请简述认知、情感、意图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37.简述信息本身的说服力的关系及应用技巧。P144 38.在说服别人时,问题的排列技巧要怎样才能打动人心? 39.流行的涵义具体有哪些? 40. 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总结出对付流言的方法有哪些?P152 41.舆论的特征有哪些?P154 42.阐述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P160 43.决定团体成员从众的因素有哪些?P163 44.如何进行组织形象的地位测量?P172~173 45.为什么说:组织形象是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呢? 46.公司对公众期望和要求有哪些? 47. 简述如何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P186 48.简述编制公共关系预算的方法有哪些?及其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汇总汇编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汇 总

1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 开口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孤立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即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2平衡状态: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叫平衡状态。 准平衡过程:若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被平衡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间又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当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如果有可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回复到原来状态,并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3汽化潜热:即温度不变时,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4比热的定义和单位:1kg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热量称为质量热容,又称比热容,单位为 J/(kg·K),用c表示,其定义式为c=δq/dT或c=δq/dt。 5湿空气的露点:露点是在一定的pv下(指不与水或湿物料相接触的情况),未饱和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湿空气,即将结出露珠时的温度,可用湿度计或露点仪 测量,测的td相当于测定了 pv。 6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 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 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 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 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 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 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 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 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 在。 7卡诺定理:定理一:在相同 温度的高温热源和相同温度的 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 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可 逆循环的种类无关,与采用哪 一种工质也无关。 定理二:在温度同为T1的热 源和同为T2的冷源间工作的 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 小于可逆循环。 推论一:在两个热源间工作的 一切可逆循环,他们的热效率 都相同,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只决定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 热效率都可以表示为ηc=1— T2/T1 推论二:温度界限相同,但具 有两个以上热源的可逆循环, 其热效率低于卡诺循环 推论三: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必定小于同样条件下的可逆循 环 8气体在喷管中流动,欲加速 处于超音速区域的气流,应采 取什么形式的喷管,为什么: 因为Ma>1超声速流动,加速 dA>0气流截面扩张,喷管截面 形状与气流截面形状相符合, 才能保证气流在喷管中充分膨 胀,达到理想加速度过程,采 用渐扩喷管。 9压气机,实际过程与理想过 程的关系,在压气机采取多级 压缩和级间冷却有什么好处: 每级压气机所需功相等,这样 有利于压气机曲轴平衡。每个 汽缸气体压缩后达到的最高温 度相同,这样每个汽缸的温度 条件相同。每级向外排出的热 量相等,而且每级的中间冷却 器向外排除的热量也相等。 (避免压缩因比压太高而影响 容积效率,有利于气体压缩以 等温压缩进行,对容积效率的 提高也有利) 10逆向循环:把热量从低温热 源传给高温热源。 11绝热节流:在节流过程中, 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就称 绝热节流。 14简述功和热量的区别与联 系:都是过程量,作功有宏观 移动,传热无宏观移动,作功 有能量转化,传热无能量转 化,功变热无条件,热变功有 条件。 12喷管的形状选择与哪些因素 有关?背压对喷管性能有何 影响?温度有何变化规律和 影响?进口截面参数(滞止 压力P0)和背压(P b);Pb ≥Pcr选渐缩喷管,Pb<Pcr 选缩放喷管。 13蒸汽压缩式制冷和空气压缩式制 冷的联系与区别。蒸汽压缩式制冷 的优点,装置上的区别及原因。 答:都是利用压缩气体来制冷,制 冷装置不用,使用的气体不同,前 者使用的是低沸点的水蒸气,后者 使用的是空气。蒸汽压缩式制冷的 优点:1,更接近于同温限的逆向卡 诺循环,提高了经济性;2,单位质 量工质制冷量较大。为了简化设 备,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实际 应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采用节 流阀代替膨胀机。 14湿空气温度与吸湿能力的关系 湿含量一定时,温度升高,空气中 水蒸气密度变大,吸湿能力下降 15朗肯循环在T-S图上表示 1-2,绝热膨胀做功 2-3,冷却放热,冷凝的饱和水 3-4,在水泵里绝热压缩 4-1,加热,汽化 循环吸热量q1=h1-h4;循环放热量 q2=h2-h3 对外做功w1=h1-h2;消耗功w2=h4- h3 热效率ηt=Wnet/q1=(h1-h2)-(h4- h3)/h1-h4 16R和Rg的意义及关系:Rg是气体 常数,仅与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气体 的状态无关;R是摩尔气体常数,不 仅与气体状态无关,也与气体的种 类无关,R=8.3145J(mol·K)。若气 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R=MRg 17热量(可用能)的概念:在温 度为T0的环境条件下,系统(T> T0)所提供的热量中可转化为有用 功的最大值是热量,用EX,Q表 示。 18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

(1)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五大意识) (2)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气 质、性格、能力) (3)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三 个方面) 2.公关策划的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包括哪 些步骤? 公关策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策划 阶段。各阶段的步骤是: 准备阶段包括:调查材料分析、确定目标 策划阶段包括:设计主题、分析公众、 选择媒介、预算经费、审定方案 3.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关系? (1)公关事业在中国兴起的原因;(3) 开拓中国的公关事业 (2)中国公关面临的障碍(经济、观念、 传播媒介落后) 4.如何避免发生公关纠纷? (1)建立自查制度;(2)建立信访制度; (3)建立公共关系的调研和预测制度

5.为什么说内部公关是一个社会组织塑造自 身良好形象的起点? 内部公共关系是各类组织有效开展全方位公 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内部公关状态 的良好,对组织的正常运转十分有利。良好 的组织形象、卓越的组织成就,来自组织内 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只有求 得组织内部的团结,才能求得组织的发展。 1.饭店业公共关系的任务是什么? (1)塑造享有声誉的饭店形象;(2)联络感 情、增进了解和友谊; (3)收集信息、参与决策(4)教育、引导 内部员工;(5)处理突发事件、宾客投诉 2.公关思想演变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 的特点是什么? (1)古代时期------朴素、自发的公关思想 (2)巴纳姆时期-----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发端时期) (3)艾维.李时期-------说真话(职业化时 期)· (4)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科学职业道德的规范化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工程热力学1期末试题+答案

图 1 图2 2012工程热力学Ⅰ考题(A ) 一、简答题(共30分) 1、图1中循环1-2-3-a -1和循环1-b -3-4-1都是不可逆 循环。有人判断循环1-2-3-a -1的热效率高于循环1-b -3-4-1的热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10分) 2、有一种热机,以水蒸气为工质,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1200 K ,低温热源温度为300 K ,循环的热效率t η。现将循环工质改成理想气体,则循环的热效率t'η与原循环热效率比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10分) 3、“水蒸气的朗肯循环中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释放出大量热量,有人提出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直接送回锅炉可提高水蒸气循环的热效率。”请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评估这种观点。(10分) 二、计算题(共70分) 1、一种切割工具利用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水流切割材料,供水压力为200kPa 、温度20℃, 喷嘴内径为0.002m 时,射出水流温度20℃,压力100kPa ,流速1000m/s ,已知在200kPa 、20℃时,3 0.001002m /kg v =,假定可近似认为水的比体积不变,求水泵功率。(10分) 2、某太阳能供暖的房屋用5×8×0.3m 的大块混凝土板作为蓄热材料,该混凝土的密度为2300kg/m 3 ,比热容0.65kJ/(kg ·K)。若混凝土板在晚上从23℃冷却到18℃(室内温度),求此过程的熵产。(10分) 3、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2循环1-2-3-4-1),压缩比ε =10,压缩冲程的起点状态是t 1=35℃ 、p 1=100kPa 。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 p =1.004kJ/(kg·K),κ =1.4,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压力和循环热效率;(2)若循环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不可逆,两过程的熵产分别为0.1kJ/(kg·K)和0.12 kJ/(kg·K),求工质 经循环后的熵变; (3) 若膨胀过程持续到5(p 5 = p 1),画出循环T-s 图,并分析循环热效率提高还是下降。(10+5+5分) 4、空气在轴流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压力比为4.2,初终态温度分别为30℃和227℃。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及简答题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3 绪论 [1]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 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 [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 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 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 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1]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 [2]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即做功能力) [3]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 [4]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第1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1. 1 热力系统 一、热力系统 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 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 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自考复习试题简答题 全国2001年10月自学考试 1、简述公共关系的功能。 1)公共关系的功能包括对组织的直接功能和对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两种。 2)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主要表现为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协调关系网络。 3)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体现为提高个人素质和优化社会环境。 2、公关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什么? 1)联络会员; 2)规范本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3)专业培训; 4)普及知识; 5)编辑出版刊物。 3、赞助活动的公关意义何在? 1)现代企业不但要盈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以表明其是社会的一员,为社 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赞助社会活动是企业向社会表示其承担责任与义务的方式之一。 3)赞助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赢得政府与社区的支持,从而为企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营 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4、政府公共关系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什么? 1)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2)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疏导协调职能,缓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3)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和形象评估及塑造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4)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舆论引导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 5)发挥政府国际公关职能,塑造开放政府的良好国际形象。 浙江省2002年1月自学考试 1.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1)公关理论整合化; 2)公关实务专业化; 3)公关手段现代化; 4)公关教育层次化; 5)公关地位战略化。 2.公共关系的“公众观念”的表现怎样? 公众观念表现为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根据,将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组织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作为制定组织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的重要原则。 3.简述公共关系学产生的技术条件。 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相互沟通依赖日趋加强,各种形式的传播沟通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为人们进行大规模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这就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方法。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

工程热力学部分简答题

1.均匀系统和单相系统的区别? 答:如果热力系统内部个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则该系统成为均匀系统。如果热力系统由单相物质组成,则该系统称为单相系统。可见,均匀系统一定是单相系统,反之则不然。2.试说明稳定、平衡和均匀的区别与联系? 答:稳定状态是指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但这种不变可能是靠外界影响来维持的。 平衡状态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时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均匀状态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时不但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且状态参数不随空间变化。 均匀→平衡→稳定 3.实现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 答:(1)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即过程所涉及的有相互作用的各物体之间的不平衡势差为无限小。(2)过程中不纯在耗散效应,即不存在用于摩擦、非弹性变形、电流流经电阻等使功不可逆地转变为热的现象。 4.膨胀功、流动功、技术功、轴功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气体膨胀时对外界所做的功称为膨胀功。 流动功是推动工质进行宏观位移所做的功。 技术功是膨胀功与流动功的差值。 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所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 5.焓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静止工质是否也有焓这个参数?

答:焓的物理意义为,当1kg 工质流进系统时,带进系统与热力状态有关的能量有内能u 和流动功pv ,而焓正是这两种能量的总和。因此焓可以理解为工质流动时与外界传递的与其热力状态有关的总能量。但当工质不流动时,pv 不再是流动功,但焓作为状态参数仍然存在。 6.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变过程、传热过程、气体自由膨胀过程、混合过程、燃烧反应过程都是自发的、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无偿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7.循环热效率公式12 1q q q -=η和121T T T -=η是否完全相同? 答:前者用于任何热机,后者只用于可逆热机。 8.若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历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到达同一终态,两个过程的熵变相同吗? 答:对系统来说,熵是状态参数,只要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的熵变就相等。所谓“可逆过程的熵变必然小于不可逆过程的熵变”中的熵变是指过程的总熵变,它应该包括系统的熵变和环境的熵变两部分。在始态和终态相同的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而不可逆过程中环境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中环境的熵变。 9.g f dS dS dS +=;熵可能大于零,可能等于零,也可能小于零。 T Q dS f δ=----熵流,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与热源温差的比 值。 0≥g dS (大于时为不可逆过程,等于时为可逆过程)----熵产,表

公共关系学简答及答案整理

一、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什么必须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1)现代社会使组织(或企业)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关系之中,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与组织自身关系重大,而且与社会各界都有必然的联系。2)社会公众不仅要求企业向他们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精神文明效益。3)如果企业轻视后者,就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反感,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因此,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必须注重社会整体效益。4)社会整体效益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和精神文明效益。 二、说明公众分类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1.对复杂多样的公众进行必要的分类,把握其内在的规律是每个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2、对复杂多样的公众进行科学的分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在:(1) 对公众进行分类,是每一个公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公关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公共关系活动效率的重要保证。(2)能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认识公众的特征和共性,认识公众的多变性,重视与公众的关系,使社会组织的政策和活动能顾及到各方面公众的利益,做到内外兼顾。内求同心协力,外求和谐发展,为组织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3). 能帮助社会组织清晰地把握每一类公众的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公关工作,有助于与各类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 (4)能帮助社会组织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变化趋势。公关人员应随时了解不同的公众的相互转化情况,并对这种变化趋势作出恰当的预测和估计,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公关工作,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 三、为了使公关策划不断创新,有哪些思路(请举出实例)可供借鉴? 答:(1)大胆设计,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发现的新形式。(1分)例如1993年,香港奥美广告公司为杭州西泠冰箱厂设计的公关广告,买下了上海文汇报第一版的整个版面,创造了新中国报刊史和广告史的第一次,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2)移植与再造相结合。从事公关工作的人员,在教科书上,报刊杂志上,或道听途说其它公司的先进经验,只要本地区尚无人使用,就可以大胆借鉴,移植使用。(3)角度转换,逆向思维,寻求突破。许多常规的公关活动样式立意虽好,但因多次被采用而失去了新意。如一般的厂庆、店庆活动都是盛大集会,但安徽的合肥百货公司却在40周年庆典之际,开展了百日监督活动,请顾客监督服务质量,多提宝贵意见,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4)排列组合,以旧翻新。其它组织或自己曾经搞过的活动形式,经过转换顺序,变换形式的方法,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你认为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企业有什么意义? 1、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促使企业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能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企业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2、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企业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第二,企业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五、说明处理危机的原则性要求及程序。 1承认危机的爆发,并尽快可能精确地确定它的各种因素。2建立管理班子所有成员一致认同的、现实的工作目标,并对新闻媒介对问题发生所给予关注负效应给予充分认识,对新闻媒介关注组织解决问题正效应的局限性能够客观地分析.3建立紧急问题委员会和特别工作组来处理危机。4确认有关持批评态度的公众,建立与他们进行沟通联络的计划。5与新闻媒介保持密切的沟通关系,使其正确地理解危机发生的过程及处理危机的指导思想、方法手段等。6组织面对着危机问题的解决,仍要不屈不挠、持续不断地努力校正以往的记录。

公共管理学原理(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4-5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0-21 第一,就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管理工具等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这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限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3、公共组织的定义。P36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P38-39 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1.组织目标 是指组织成员进行某项活动所需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它决定着组织行为的方式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关系到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公共组织目标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公共组织中的职能目标从时间上看,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空间结构上看有总目标和分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公共组织中的“目标网络”。 2.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公共组织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公共组织的主体。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公共组织的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人员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是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要素。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物质因素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无法离开物质因素的支持。物质因素包括公共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如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用品、经费等。 4.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是根据组织目标对公共组织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作用的总体规定,它确定了公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