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茶联选录_一_炉火

中华茶联选录_一_炉火

中华茶联选录_一_炉火
中华茶联选录_一_炉火

中 华 茶 联 选 录 (一)

炉 火

(南平市诗词楹联学会,福建南平353000)

编者:《中华茶联选》编就于1999年,分茶联集萃、集句联、奇联趣对、趣事联、浅谈茶联几个部分,因一时经费无着而未能及时付梓。现拟分期选刊其中的一部分,一者为着交流,二者为了寻求支持与合作。倘有有意提供出版合作者,这无疑是对播扬茶文化的一种贡献。

中国分类号:I269.6 文献村标识码:E

茶联集萃

(原稿约900联)

(饮)杜康酒,(品)陆羽茶。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汲虎跑水,泡龙井茶。

卢仝七碗,陆羽三篇。

龙团凤饼,雀舌蝉膏。

酒能乱性,茶可清心。

相如聊解渴,谢眺喜凝眸。

杨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方音听满座,和气透提壶。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三江招茗客,四海坐春风。

名山供雀舌,雅室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飘重屋外,味厚一杯中。

风生丛竹啸,香冷乳花轻。

良夜和烟捣,寒炉带雪烹。

水清冲上品,茶美供清淡。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

茶为涤烦子,酒是忘忧君。

饭白云留子,茶甘露有兄。

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

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茶圣传中外,天门耀古今。

最美石中水,特香山里茶。

借三分朗月,品一盏香茶。

闻香能沁肺,入口便提神。

酒好刘伶醉,茶馨陆羽痴。

茶献清香味,杯存炽热情。

半杯能解意,一品可称心。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带烟烹雀舌,和露摘龙鳞。

举杯邀明月,烹茶访冷泉。

竹风留客饮,松月伴茶来。

辩雄茶亦醉,篆古石生香。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石井闲观月,龙泉细品茶。

竹露松风蕉雨,茶烟诗韵琴声。

龙井绿茶清味,武夷金桂郁香。

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红茶橙红映日,绿茗碧绿妆山。

花好月圆人寿,香初茶半春留。

喜弄琴棋书画,笑谈中外古今。

花放香侵酒肆,云移月上茶楼。

涛寒响逼歌喉细,茶暖香分酒色浓。

墨池烟润花间露,茗鼎香浮竹外云。

落花满地连云扫,新茗当轩带露煎。

百般渴意三杯解,一霎清风两腋生。

黄山香雾沉杯底,龙井新珍蕴碗中。

·

37

·

茶须无华天真味,君若有识地道香。有情待客何须酒,促膝谈心好品茶。身健都言贪肉少,思清只为饮茶多。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春风拂得千山秀,玉壶收来万岭香。凉风幽景留过客,鸟语花香送行人。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翠竹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有浓情。烹茶烟暖浮新竹,洗钵泉香赏落花。三碗搜肠觇效力,一杯破睡见功夫。陆羽闲情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凝成黄山云雾质,飘出九华晨露香。坐片刻何分你我,饮几杯各自东西。茶烹千载供行客,亭摇梅枝荫旅人。烛火星星成火烛,山茶树树绕茶山。入座欣同知已共,谈心每爱茗香清。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听雅曲品新茶。玉盏花茶留雅客,兔毫秦篆聚鸿儒。笋嫩茶香花解语,松苍竹翠客停车。诗梦清清烹白雪,文思荡荡泛清香。十八涧中鸣涧水,宜兴壶里隐壶天。茶香芽嫩嫩芽小,叶细气清清气长。人生莫让闲中老,茶道尤宜酒后开。谈事喜谈盘古事,喝茶要喝雨前茶。茶通七窍开茅塞,春满一壶净俗尘。脱俗诗含茶水色,写生卷有武夷春。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劳人草草偷闲坐,世事茫茫信口谈。茶味凝香留宾久,楼台近水得月先。半榻茶烟春雨后,小栏花韵午晴初。淡饭清茶真有味,明窗净几是安居。烹茶声细炉中雨,种墨香生纸上春。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浸酒月中香。松窗试砚端溪滑,石鼎烹茶顾渚香。

谷雨菲菲催嫩叶,新茶淡淡溢清香。

一椽暂息劳人足,半盏能浇热客心。

入座奇峰堪着画,到门活水好烹茶。

珍眉远眺棋盘岳,雀舌酣歌神女峰。

念桥杜牧三生梦,吟月扬州第一楼。

水月松风招白鹤,石泉槐火煮乌龙。

煮泉清洗凡夫胃,闭户初安野鹤神。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性养中和茶胜酒,味求平淡福而康。

把酒临风同醉月,品尝赏景共披星。

杜康酒醉杏花雨,陆羽茶香杨柳风。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烹腹便清。

一角园林凝盏碧,双峰景色入帘青。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壶沏名茶添笑语,杯倾甘露溢清香。

高踞蓬莱观海日,闲谈花月上江楼。

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翠兰紫笋黄金桂,墨菊花茶绿牡丹。

欲饮香茶勤入座,重逢老友细谈心。

春到茶乡千峰立翠; 富临山寨万壑飘香。

苏轼高怀卢仝雅量; 桐君旧录陆羽新经。

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吞花卧酒唱月担风。

花雨春风栽成万物; 药炉茶鼎利济苍生。

树尖上长指尖上去; 山雾中来香雾中消。

一碗破喉双腮溢彩; 三杯入腹两腋生风。

云散浮名钟醒大梦; 茶消渴气酒达仙乡。

紫笋茶香客来常醉; 金沙泉美宾至如归。

壶沏佳茗庭常腾笑语; 杯倾甘露唇齿留清香。

对玉兔烹泉香怡雅客; 迎春风入座腹涌新诗。

凝霞叠翠集一方灵气; 煮水烹茶添万种风情。

窄径花香竹雾千盘结; 平地柳影茶烟一缕长。

闲眠得静新茶消宿食; 独坐存真古镜照今人。

龙年品龙井喜添龙味; 两岸不两样应去两心。

茶里味香随意消闲解渴; 馆中客满尽情论事谈天。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38·

斗艳争芳花可怡情悦性; 驱烦解渴茶能健体强身。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 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

黄金桂品质超凡名四海; 铁观音功能殊异味千秋。

玉洁冰清荡气回肠云雾质; 兔魂月魄怡情冶性桂兰身。

品茗敲诗淡雅方能臻妙境; 赏花邀友清香自可启神思。

淡水一杯细细饮来堪当酒; 香茶半盏缓缓品去可称心。

花香扑鼻益智提神尊上品; 茶味怡人健身益爽口利延龄。

玉兔初衔口角凝香宜细品; 碧螺同品心头积闷可潜移。

把酒临风动观竹月三五夜; 品茶邀月静听松风几多涛。

茶花开后绿荫隐约帘前燕; 桐叶密时白点参差水上鸥。

粗茶淡饭款先生歉意歉意; 浅识疏才教后辈尽心尽心。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

烟细

落花风。

茗备雀舌龙团敢请缓尝细品; 客来南疆北国

任从纵论清谈。

西望落霞飞莫教茶烟迷画本; 园留明月驻欲扶花影上栏干。

品清茗以悟世情壶中生理趣; 观大海而知章法浪上有奇文。

石下有清泉活火煮茶能解渴; 泉边多古树参天蔽日好乘凉。

品红茶品绿茶,不品不知红绿异; 汲井水汲泉水,常汲常辨井泉分。

一杯在手顿觉天高气爽香袅袅; 几滴入唇不知神倦身浮味醇醇。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吃碗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再拿壶酒来。

每忆巡遥,最难忘建水茶香武夷松古; 时临有感,尤堪赏鹤泉井冽云麓岭丹。

栽培茶万亩千年,人称天然茶叶博物馆; 种产地全球几处,众颂茗祖地方活源头。

十八道工序,泡茶品茶请茶,茶艺深三昧; 万千秋习俗,迎客待客敬客,客情重四方。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枝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起来。

竹海烟海云海海海相连,莫笑似海又非海; 泉声蝉声鸟声声声入耳,更喜无声胜有声。

书香花香酒香茶香,闻众妙香便足优游老我; 诗境画境仙境佛境,是极乐境须知消受在人。

得世外清凉境界正好谈诗,况当荷露新烹竹泉初熟; 浇胸中块垒闲愁有何下酒,好把寒梅细嚼秋菊狂餐。

勤快人尽都忙,有事忙没事也忙,忙里应偷闲喝杯茶去; 劳动者无不苦,上班苦下班更苦,苦中宜作乐打碗酒来。

留坐且停车,看桥边桃浪花飞,绝似巴峡洪涛、武陵仙洞; 茶香聊当酒,问亭外萍飘蓬聚,谁具卢仝雅兴、陆羽豪情。

一瓯香茗涤我尘襟,借问往来船,载许多画意诗情,好传韵事; 万里睛空豁人心目,欲语登临者,看几次朝暾夕照,珍惜流光。

藕叶藕花围曲槛,想当年苏小也向个中来,这绿水光中可余鬓影; 香风香雾泊重堤,问此日放翁竟归何处去,那红露片里应有诗魂。

两千七百岁木贾龄,枝繁叶茂野生在哀牢山,地球自然遗产,世界堪称一绝; 多片余万株群落,骨硬身高雄立当活化石,茶祖原始故居,专家净赞奇观。

是佳茗皆入座生香,岂独让狮峰龙井,细安排水火同烹,个中滋味请君噙住雀舌徐徐品去; 这故事具绕梁余韵,定长教凤起蛟腾,时装演风云际会,书里春秋听我亮开鸭嗓娓娓道来。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海,力兮项羽智兮周瑜,乌江赤壁终烦恼,忙甚么?请君暂坐片刻,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留副精神还自己;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驿道迢迢风尘扰扰,留不住朱颜皓齿,带不去白壁黄金,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皆成梦,争怎的?劝尔解下数文,沽半壶猜三道四,遇畅饮时须畅饮,让些名利与他人。

·

39

·

拉祜族的茶俗茶礼

拉祜族是临翔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中,拉祜族人民和其它各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茶俗茶礼。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的拉祜族喜欢有喝火炭茶的习惯。火炭茶的做法是用是先用陶土小茶罐烤制茶叶,烤制的方法和彝族火塘茶基本一样。不同处是,烤好茶注入沸水后,还要往茶罐投3个烧红的火炭,再煮15分钟左右,使茶水变浓才喝。每次喝茶量不多,只喝一两左右。拉祜族认为,火炭茶有清火、止渴、提神、清凉的作用,喝起来过瘾,也容易上瘾。 拉祜族敬茶有头道茶自己喝,二道茶敬远客的说法,意思是把苦的留给自己,好的敬给客人。敬茶时,茶水不能斟得太满,双手奉茶,不转身,只能倒退回原位,表现出拉祜人讲究的奉茶礼节。 拉祜族人每天三次喝茶,茶谚说早上起来不喝茶,有酒有肉难吃下;中午出工不喝茶,干活不有气渣渣;晚上回家不喝茶,一天劳累难解下。 茶在拉祜族的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拉祜族生活中离不开茶。拉祜族把茶视为砍刀,无论做任何事情要以茶开路,无论是喜事、丧事、祭祀、还是动土伐木,山中过夜都用到茶叶。 拉祜族是一种多神崇拜民族,觉得万物都有神灵。在祭祖、祭神等事情,都首先用茶水祭献,祈求神灵保佑。如到山上过夜,是先泡一碗茶水泼在火塘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求四方神灵保佑平安。拉祜族把茶视为做事稳可信的向征,按拉祜族习俗,男女双方建立恋爱关系后,愿意结为终身伴侣,为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择定几日说亲,男方带上茶叶到女方家烤香后,沏泡给女方的父母喝,女方父母把是否喝茶作为作为接受这门亲事与否的象征。男方请的媒人盛上一碗烤泡的茶给女方的父母,不喝则表示不同意。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不喝男方媒人第一、二次沏的茶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还不够了解男方,还不可信;直到第三次泡的茶,若接受喝了,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同时,女方父母会泡一碗放有生姜、红糖的茶回敬男方媒人。他们把这种订婚仪式称为吃火拢茶。

中国茶叶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 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

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一元茶叶是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更香茶叶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中华八德 之五 《十二礼》

中华八德之五《十二礼》 01 孔子尽礼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 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

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说着,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 几天后,襄子又说:“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不同意,说道:“虽然旋律弹熟了,但我还不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让我再琢磨几天吧。”这样,孔子又练了起来。过了几天,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孔子说:“我现在知道这支曲子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再给我几天时间,让我想想好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理念。如:尚和、重德、贵真等。 “尚和”是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

中华国学之——礼之解读

礼——安身立命之本 关于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大到什么程度?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这样说,它大到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命运;严重到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一生成就的大小,做事过程的顺逆,效果的优劣,以及人际关系的好坏乃至一个人的脾气性情的形成,心态情绪的变化;礼和这些问题紧密关联。 礼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之一,是古老文明传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泱泱大国之风,并不是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它是全世界瞩目的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历代圣贤无不重视礼教,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礼的经典。 礼是什么呢?泛言之是礼貌,礼节,礼仪,礼法等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人们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礼法,不同的行为规范。比如我们高中同学举行的成人仪式,古代称为“弱冠之礼”,结婚典礼又叫人生大礼;我们每学期开学要举行“开学典礼”。通过这些仪式,提醒告诫我们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遵循一些新的礼仪、礼法,开始新的生活。 可见,礼是我们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老而略带一点神秘气息的《易经》中有一卦叫做“天泽履”“履者,礼也”。就是教导人们的行为应该如何遵循礼的道理才能吉祥。 礼,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是众多细微的行为规范。其实在“礼记”“论语”等许多圣贤的典籍中,早就有许许多多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行立、坐卧、言默、举止及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现在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一、《礼记·典礼》“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 走路不要很傲慢的样子,站立时要正直,不要斜靠,坐着不能把腿叉开。①民间有“仰头老婆低头汉”的说法,也就说走路,眼睛应平视头要端正,否则女人仰头是浅薄傲慢,男人低头是心机狡猾,②一站几道弯,做事多舛,多障碍,③作风不正,好邪淫。 二、《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将上堂屋,必须大声打招呼,看见门口放着鞋听见屋里人说话可以进去,没听到声音就不要冒失进去。 《礼记·少仪》“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执物要像拿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一样,小心翼翼;到没人的地方行为不可随便,要像有人在看着你。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海南大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 《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姓名:黄卫和 学号:20092506310014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级市场营销一班 老师:杨红老师 成绩: 2012年06月18日

【摘要】 本文先是从中国茶种、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说起,接着结合当前世界各地人民饮茶的现状,分析中国茶文化和饮茶的习惯,以及茶种的对外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交流

目录 Contents 引言 (1) 1.茶的起源 (1) 1.1饮茶的起源 (1) 1.2 饮茶的起因 (2) 1.3 茶树的发源地 (2) 2.茶的对外传播 (2) 2.1茶马古道 (2) 2.2中国茶的外传史 (3) 3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4) 3.1亚洲国家 (4) 3.1.1日本 (4) 3.1.3其他亚洲国家 (5) 3.2欧美国家 (5) 3.2.1英国下午茶 (6) 3.2.2美国茶文化 (6) 4总结 (6)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引言 “公元·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一则农夫山泉出品的东方树叶茶饮品广告。从短短不足百字的广告词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在很早之前,中国的茶文化就向世界各地传播了。而当今,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为此,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推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茶的精髓和内涵,并且从中得知茶对我们的生活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 1.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 1.1饮茶的起源 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音上加以附会,说神农有一个水晶的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胃肠洗涤的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而成为茶的起源。

浅谈中国各地茶风茶俗

浅谈中国各地茶风茶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全省生齿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hù、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间白、傣、哈尼、傈僳、佤、拉hù、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悉数或绝大部分都寓居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生齿约占全省总生齿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生齿的1/7,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生齿的2/3,云南各民族都有悠长的前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远地方,一起推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昌盛,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明方面,都有可贵的奉献。他们也是发现和使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寓居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存有各自独具特色喝茶办法。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明中间,吸收了蕴藏丰厚民族茶文明之精华,并不断活跃与外界沟通,形成了展示云南民族茶文明的独具风味。 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对喝茶非常考究,在不相同场合有不相同的喝茶办法,自喝茶多为雷响茶,婚礼中为两道茶,款待来宾通

常用三道茶。通常是榜首道苦茶,第二道为糖茶,第三道为回味茶。 苗族的菜包茶。寓居在东北乌蒙山上的苗族,有种共同的喝茶办法,当地人称“菜包茶”。这种茶水,非常共同,饮后既能免除渴,还能免除疲惫。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存着以茶当菜的原始办法。腌茶通常在旱季,鲜叶采下后当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停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新鲜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搅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寄存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寓居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存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气,这也是一种较为陈旧的食茶办法,将鲜叶用锅煮或蒸,使茶叶变软后再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并用棒槌压紧,筒口用竹叶阻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份,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二三个月后,筒内茶叶发黄,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晒干后装入罐中,加香油浸腌,能够直接当菜食用,也能够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基诺族的凉拌茶。寓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山的基诺族,有8000多人(基诺族共有1.2万人)他们从古至今仍保存着用新鲜茶叶制造的凉拌茶当菜食用,是极为稀有的吃茶法。将刚采收来的新鲜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流,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拌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拉拨批皮”,即凉拌茶。 布朗族的酸茶。寓居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族有5.8万人,首要聚居在布朗山,以西定、巴达等山区。布朗族是“濮人”的后嗣,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存食酸茶的习气,通常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能够协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本人食用或相互奉送的礼物。

茶之礼 倒水礼仪

茶之礼倒水礼仪 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现代社会,以茶待客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了解掌握好茶礼仪,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奉茶礼仪: 1.俗话说:酒满茶半;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2.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3.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4.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5.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6.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7.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8.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嗅茶礼仪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装茶礼仪 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请茶礼仪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态。 续茶礼仪 往高杯中续茶水时,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 倒水小事礼仪大事~~ 开会前应及时准备好充分的开水并放好茶叶,如果能掌握准确的开会的时候可以提前几分钟倒好茶水,如果开会时间无法确定,则要等与会人员到场再倒水并双手端上,并礼貌的小声说:请喝水,一是提醒他人避免没注意碰到杯子,造成烫伤,二是表示礼貌。杯子把手朝向客人,放在容易且方便拿的地方。 续水,一般在活动进行15--20分钟后进行,要随时观察会场用水情况,遇到天热时就要随时加倒续水时瓶口要对准杯口,不要把瓶口提得过高,以免溅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或茶几上,要及时擦去。不端下茶杯,而直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在往高杯倒水、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把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高杯来倒水。续完水后要把杯盖盖上。切不可把杯盖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端放茶杯动作不要过高,更不要从他人肩部和头上越过。续水时不要把壶提得过高,以免开水溅出。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不要不端茶杯直接倒水或把杯盖扣放桌上。 倒过水后,要逐杯加以检查。检查时,可用于触摸一下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热的,表明已倒过水;如果是凉的,说明漏倒水了,要及时补倒。 会议途中倒水时要注意首先是进会议室的时候一定要轻,避免发生大的声音;在倒水的时候要稍微提醒一下在座的人,因为有可能别人没看见你在倒水,身体动一下,或者突然站起来的时候会把水洒到别人身上,这是很忌讳的!然后你要看开会的人座位的方向,比如说是一个圆形的会议桌,大家都在听领导在讲话,那么不要挡住别人的视线,从另一个方向把水倒上!另外水不要加的太满以杯的七八分满为宜。 关于倒水的顺序:开会倒水,从右边开始(领导先,顺时针顺序进行)倒水后,壶嘴不要对客人,要从客人右边倒。主席台一定要从客人背后加水。最后一点就是倒水的时候要多注

茶文化与其经济价值分析

茶文化与其经济价值分析 刘岫峰 320120900921 农林经济管理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兰州 730010 摘要:通过分析茶在文化、功效、经营方式来判定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茶的经济价值情况。以及茶与经济的联系情况。 关键词:茶文化、功效、经营、经济价值 (一)茶的历史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其包含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其精神内涵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表现出来。 中国的茶传于世界各地,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唐永贞元年,日本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最终得以传到世界。 (二)茶的常见种类 1.绿茶:绿茶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不经过发酵直接将鲜叶经过摊晾后到二三百度的热锅里炒制。绿茶香高、味醇、形美。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永州舜皇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云雾毛尖、曾侯银剑、信阳毛尖、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等。 2.红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滇红、霍红、宜红、越红、川红、吴红等,冲泡后,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红亮。 3.黑茶: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在黑茶中,云南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 4. 乌龙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其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闽北水仙;铁观音;白毛猴;八角亭龙须茶;黄金桂;本山;毛蟹;永春佛手;安溪色种;凤凰水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大红袍;铁罗汉;白冠鸡;水金龟等。 5.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6. 白茶:白茶是中国的特产,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7. 花茶: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 (三)茶的功效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 (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 (4)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By cy 因为父母的缘故,喝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初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才终于理解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深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和生活之中。 第一次听说陆羽是在初中的时候,活动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知识,自然也少不了陆羽和他的《茶经》。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看了看那篇不长的古文,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惊人。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介绍,并不像想象中的文采斐然,意味深远。可是,那么一篇小文就这样流传下来,作为对于茶和茶文化的经典阐释。那时,我其实更喜欢裴汶的《茶述》:“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国人寄托于茶中的眷恋。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有着情感上的依恋或者说是文化上的解读。而我曾以为,《茶经》似乎并没有对于文化的解读。 再读《茶经》是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老师给的任务出差到安吉,品着当地的白茶,想着西湖的龙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龙井只是品尝过几次,但就那么几次,却是让我一直恋恋不忘的——这次总算是走到了西湖边,总要买点喝喝。可是其实我对于茶叶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如何判断茶叶的优良,实在是处于文盲的状态。在我的意识中,茶叶的品质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那些天价的茶总有些过分的夸张,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非是树上的一些小叶子,不该贵的那么离谱的。为了不在买茶的过程中受骗,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安吉白茶与西湖龙井的相关内容。我翻着一页页的介绍,突然想起茶不仅是我们口中的饮品,也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是心情的寄托,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它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我再次阅读了《茶经》。这一次,多少有些惊叹。学习了四年文化人类学之后,再读从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几乎各个方面介绍了茶的《茶经》,以一种客位的角度来审视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茶文化以茶作为符号基础,系统的整合,为人们所共享,代代沿袭。这些,刚好满足了“文化”所有的特征。 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一个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的指定。研究区域中茶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作物品种,直接影响着茶农的生活质量。而不同茶叶品种的比较,和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相关的文化特征也是茶叶产地重要的社会文化特质。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空白。带着这样的任

中国茶文化茶经济开题报告

中国茶文化茶经济开题报告范文课题题目:茶与现代经济 课题组成员: 主题: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饮料一一茶 简要课题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目前世界各国引入的茶种、栽培技术、加工工艺、饮茶方法,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入的。而中国茶叶更是以其品质之佳享誉海内外。但是近几年来,中国茶叶对出口量已远不如从前,中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即使是在国内,中国的茶文化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西方饮料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决定以此入手,来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中国新兴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时期的学生都热衷于饮用西方饮料,却不知隐藏在那方便、快捷表象下的是口味的极度单一化。而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恰恰由于品种的多样化、口味、欣赏的个性化而较难被学生接受。但孰不知,几千年下来,中国茶文化已积淀起极其丰富的内涵。中国的文化遗产中不论是文学、诗歌、戏曲,上至国家大事的庆典节目,下至民间生活的喜庆婚丧、风俗民风、农时收种,无不渗透着茶文化的影子,去掉茶文化,中国的文化面貌无疑将大大

逊色。 我们研究茶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状况,目的是希望茶文化能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现代化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不再注重素质的培养,而茶文化则是培养人的素质最佳的精神食粮之一。我们希望以这行动来唤醒大家对茶文化的重视。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上网调查:周彬琳活动记录:徐莲敏资料的整理归纳:金艳文余文伟设计包装袋:周璐君光盘制作:刘雯琳姜契 2、活动步骤: 阶段:一二三 时间:5-6周3-4周2周 主要任务:资料收集论文成形制作光盘 阶段目标:完成论文所需资料的准备工作论文的整体撰写多媒体光盘的制作美化修饰工作 3、计划访问的专家:徐永成老师倪唤风老师等 4、活动所需条件:图书资料,如:有关茶文化、茶经济方面的书籍其它:计算机上网预期成果:论文表达形式:文字、实物、多媒体光盘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确实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尽管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然而他们不管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致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截了当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样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慧”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情况、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躯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交、谢来宾、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YCB圆弧齿轮油泵事物时,也一律采纳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小孩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情况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中华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光从陆羽《茶经》汇录的茶史人物来看,也几乎全是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中,又以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并在茶文化体系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尤以柔静形成茶文化的主体思想特征。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极为复杂,社会问题急趋尖锐,难以解决,促使文化人开始从自己的思想上寻求自我完善和解脱。同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倡导“心学”,反释家禅宗与道家清静溶于儒学之中,形成新儒学,强调个人内心修养。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 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诞生。陆羽在茶之源、茶之出以及水质和饮茶环境等的描绘之中,注入道家天人合一、大道无形的哲学观和宇宙观;而在茶具设计和茶的精神作用方面,则从儒家中庸和谐理念出发,阐明茶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而从陆羽茶道来看,佛家的清寂思想又贯彻始终。在陆羽创造茶道的过程中,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诗人皇甫曾、皇甫冉兄弟,僧人皎然,道士李季兰,隐士张志和等参与其中,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正是在各派思想家的共同努力下而形成。 中国茶道的形成、发展与传播,一直受到古代思想观念的影响。而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哲学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到唐代以后,儒、释、道合流,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知识分子在茶事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必然会融入茶道精神之中,因此,中国茶道受到中国哲学及宗教的综合作用。从茶道的发展过程看,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源头和精神上,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实践和礼仪上,佛教则主要体现在审美情境上。 道教清静无为的长生养生观以及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中国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源泉。战国末年的《易传》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到唐代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受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历代茶人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因而中国茶道将自然主义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性之所近”,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 儒家思想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形成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茶道主要因知识分子而形成,儒士是发展和传播中国茶道的主力军,因此中国茶道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德规范。儒家的“和”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和谐与和美。饮茶令人头脑清醒,心境平和,茶道精神与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茶成为儒家用来改造社会、教化社会的一剂良方。中庸之道及中和精神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儒家不但将和的思想贯彻在道德境界中,而且也贯彻到艺术境界之中,并且将两者统一起来。但

中华国饮茶文化

中华国饮茶文化茶史觅踪 茶的历史 制茶史 饮茶史 茶叶百科 茶叶品种 名茶荟萃 茶的鉴评 茶叶保存 茶道茶艺 茶道概论 泡茶技法 茶叶饮法 茶艺演示 茶风茶俗 民族茶俗 茶与礼仪 茶与婚俗 茶与祭祀 茶与宗教 茶苑文艺 茶谚诗词 茶与茶联

茶与书画 茶戏歌舞 品茗听壶 茶具简史 茶具欣赏 茶膳茶疗 茶食茶肴 茶与养生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 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发展壮大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拟申请非遗(图) ·“茶”字流变史:茶、槚、设、茗、荈 ·以茶为礼民间婚姻中的茶俗(组图) ·中华茶文化: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概论泡茶技法茶叶饮法茶艺演示 ·中国茶道简史 ·品饮艺术的划时代变化:泡茶道的兴起 ·宋代点茶法的流行和斗茶的兴起(组图) ·中国茶道的诞生及唐代的煎茶道(图) ·中国茶道的概念与内涵 ·泡茶技法之五:诏安泡法 ·泡茶技法之四:宜兴泡法 ·泡茶技法之三:潮州泡法 ·泡茶技法之二:安溪泡法 ·泡茶技法之一:传统泡法

·中国饮茶方法详解 ·中国的饮茶方式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次演变 ·龙行十八式长嘴壶茶艺表演(组图)·演绎中国茶道——功夫茶图解 ·茶艺表演图解(二) ·茶艺表演图解(一) ·茶艺演示(五):佛道茶艺 民族茶俗茶与礼仪茶与婚俗茶与祭祀·中国的茶祭风俗 ·皇茶祭天祀祖仪式 ·茶与祭祀文化小考 ·茶礼史记:茶会的兴起 ·茶与礼俗:以茶敬客 ·解析敬茶之礼 ·茶话会 ·茶与婚礼(图) ·以茶为礼民间婚姻中的茶俗(组图)·中国少数民族茶与婚俗趣闻 ·茶与婚姻:喝茶定终身 ·闽台婚俗:三茶天礼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大观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咸奶茶与蒙古族饮茶习俗 ·迤西回族茶俗

茶礼

茶礼 茶艺是茶文化的精粹和典型的物化形式。作为茶艺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识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动人。也就是说,无论在外形、举止乃至气质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1.语言2行为表情 3.服饰 一、仪表美(形体、发形、服饰) (一)形体 1、面部清新健康,平和放松,微笑,不画浓妆,不喷香水,牙洁白整齐。 2、优美的手型,不戴手饰,手指干净,指甲无污物,洗手液不能有味道,不涂指甲。(二)发型:要求发型原则上要根据自己的脸型,适合自己的气质,给人一种很舒适、整洁、大方的感觉,不认长短,都要按泡茶时的要求进行梳理。头发不要挡住视线(操作时),长发盘起不染发。 (三)服饰:新鲜,淡雅,中式为宜,袖口不宜过宽,服装和茶艺表演内容相配套。 二、风度美(举止、仪态美、神韵美) 风度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情趣、修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综合外在表现是社交活动中的天色语言。 一个人的个性很容易从泡茶的过程中表露出来。可以借着姿态动作的修正,潜移默化一个人的心情。 ㈠仪态美:礼仪周全、举止端庄 在茶艺活动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基本姿势:真礼、行礼、草礼 ①站姿:在泡茶过程中,有时因茶桌较高坐着冲泡不甚方便,也可以站着泡茶。即使是坐着冲泡,从行走到下坐之间,也需要有一个站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冲泡者给客人的“第一印象”,显得格外重要。站立时需做到双腿并拢,身体挺直,双肩放松,两眼平视。女性应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贴在左手上,并置于胸前,脚尖开度45——60度; ②行姿:如是女性,行走时脚步须成一直线,上身不可摇摆扭动,以保持平衡。同时,双肩放松、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并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免行走时摆幅过大。若是男士,双臂可随两腿的移动,作小幅自由摆动。当来到客人面前时应稍倾身,面对客人,然后上前完成各种冲泡动作。结束后,面对客人,后退两步倾身转弯离去,

中华茶文化论文

中华茶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说早在神农氏,就已经发现茶的妙用了,后来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到了现在,更是遍布全球,长盛不衰。当然,种茶,饮茶,不等于就有了茶文化。仅仅是茶文化的形成条件,就需要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的各类说明,而在其他文人雅士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也不免创作出众多的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对于茶的研究向来是含糊不得的。仅仅是茶的分类,便有六大种。 首先是绿茶,像大家所熟知的龙井,碧螺春,就是绿茶中的代表。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且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最讲究外形和色泽,追求清纯淡雅,故多采嫩芽制成。明前茶(清明前采制)最为珍贵,其次为雨前茶(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然后便是黄茶,其代表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黄茶基本特征是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属轻发酵茶。白茶,也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代表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说起药理作用,就不得不说白茶的药效性能非常好。它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乌龙茶,亦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众多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较为知名的便是铁观音,大红袍等。但是品饮乌龙茶有三大禁忌,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红茶,基本特征是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滋味浓厚甘醇,似桂圆汤,有的松烟香味,属全发酵茶。红茶也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种茶,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养胃护胃,促进食欲,解毒,提神消疲,生津清热等。正山小种,金骏眉,便是红茶中得代表了,而其中,又以金骏眉颇为名贵。最后是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也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黑茶品种可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及花卷三大类,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等。 以上便是中国的六大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茶文化更是数不胜数。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茶文化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而茶德更是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而在二十一世纪,关于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我们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不过我相信,中华茶文化,必将成为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