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全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全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全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全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全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借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这几种图形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四)应用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出示三个图形)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4、做书上82页2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或s=ah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1)练习十五第5题:

1.4厘米

2.5厘米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练习十五6题

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3.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五第7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第三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

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例1……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100×33÷2=1650(cm)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第四课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六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

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1)让学生尝试分。

(2)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第五课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第1、2题。

4.全课小结。(略)

第六课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课本90--91页第3---8题。

1、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题中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说说梯形

的面积怎样计算?然后结合题目说说46米指的是图中的什么?

3、5、6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4、第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5、第7题,学生独立做,然后汇报交流。说说自己测量的数据,如何计算的。

第七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92和93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教师在长方形图的下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教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认识组合图形

1、让学生指出92页页的四幅图有哪些图形?

2、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图形,组合成多边形(展示台上拼)

对学生的拼出的图形,有选择地出示其中的几个。(如下所示)分别说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

师: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板题)

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讨论计算上面拼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生板演其余每组完成一图)

订正,讨论第一图的两种方法。

5×5+5×6÷2[5+(5+6)]×5÷2

=25+15=16×5÷2

=40(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

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例1题目及图)。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讨论方法后,再打开书计算,同

时指名板演)

5×5+5×2÷2

还能用其他的划分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下面情况。

[5+(2+5)]×(5÷2)÷2×2

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应当考虑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比如——图示,能容易找出所需的数据吗?)

三、巩固初步

1.做一做/书93页

2.练习十八/第1题

3.练习十八/第2题

(1)由中队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积。(单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s总=s梯×2s总=s长—s三

5.练习十八/第3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十八8*

第八课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的第4--8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授课计划 单元名称: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39―P6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 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数学思考:在应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3、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讲授、演示、练习。 教学用具: 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卡片、图形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改进措施: 1、充分发挥主题图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 2、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的概念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的含义,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如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的概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教学中重视用数的组成、摆学具、观察事物图形等方法和途径,让学生了解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计算。 4、注重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用数学”过程的指导。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 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 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板书:健康可爱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快速读2---16自然段讨论: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六、课堂小结 我们初步认识了鲁迅笔下的闰土,下节课我们再从具体的事件中去更深入地认识闰土。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健康可爱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16 海上日出

师:是呀,实在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 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 15 海 上日出。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3、4】 巴金( 1904年 11月 25日— 2005年10月 17日), 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 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 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 1904年 11月生 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 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 反封建斗争。 1923 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 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巴金 1927年 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 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 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 5】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 6】 扩大 范围 努力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不仅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紫”,翘舌音“刹 (2)多音字:荷、重 【出示课件 7】 荷:荷花 重荷 “重荷”中“荷” 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 a 、承当 b 、负担新课 教学 ( )分 钟

重:重担重围“重围”中“重”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a、重复b、层 (3)一刹那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刹那” 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4)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师画云,让学生“镶”边(5)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镶紫”)【出示课件8】“扩烂镶仅”左窄右宽,“范努替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 字。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件9】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提示: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预设: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2—5 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出示课件10】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版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一些进餐时需表达的语言: Let us buy some fruit.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 Here you are. Thank you. Have some …。Can I have some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听说、认读pear, apple, banana, orange, watermelon, grape,strawberry等有关水果的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3、能正确听,说,读,写单词fun run duck under并知道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A部分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talk. 本部分通过一个真实自然的情景会话,要求学生能理解对话大意,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教给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能在图片、实物和教师的帮助下,在语境中运用Do you like …?\ Yes ,I do。No I don’t I like … 2. Let's play. 本部分通过一个图片的游戏,使学生巩固Let's talk中所学的有关水果的单词以及 Do you like …?\ Yes ,I do。No I don’t I like …....的用法。 二、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水果的图片卡 三、教学步骤 1、热身 (1)学生自由口语交谈(Free talk in pairs)(3-5分钟)。(2)复习Unit 4中Let's do部分。 2、新课展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实录-非常好

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本次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与《小站》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写作要围绕着中心意思进行。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略读课文。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则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围绕一个汉字来写,既可以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写作对象虽然只是一个汉字,但中心非常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中掌握的安排材料的方法,先写出写作提纲,再围绕着确定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 作的整合,重视“习作例文与习作”和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的关联性,有重点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 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导语:在上课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读书人对着蜘蛛网呆看

三上第五单元教案

场口镇中心小学教师教学设计专用表格

场口镇中心小学教师教学设计专用表格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游戏:对号入座(Matchi ng game )可以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分别将已学过的食物单词卡和图片卡发给不冋的学生,每人一张。教 师读出一个单词,如bread。拿“面包”的图和“ bread ”这个词的两 名冋学就要快步跑到前面。此活动可在两组冋学之间开展,最先到达讲台的同学获胜,可为本组加分。 (4)教师播放歌曲“ Let' s have a Picnic today”,学生拍手演唱。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 )放B部分Let' s talk的投影,对全班学生说:Look ! Today is a lovely day. Jone and his friends are having a Picnic. They are drinking .(教师在说drinking这个词时,一疋要通过牛动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What are they drinking ? Oh, they are drinking water.于是教师拿出一瓶水,教water 一词。教师让学生通过看、闻、尝等感官的动作来学习其他几种饮料。 告诉学生有关饮料的词都是不 可数名词,因此不能说a water或waters等,但可以说some water等。 (2 )教师将各种饮料都放在讲桌上,鼓励学生用I' d like…. Can I have some…?的冋句来表达自己想喝的饮料。教师回答Here you are.并倒一些在纸杯中给学生喝。接着学生用Thank you .感谢老师;老师说:You' re welcome. (3)让学生听录音,教师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A部分let' s talk的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从后往前跟读句子 教师先说“ Can I have some water ?"然后说“ water”,学生重复 “ water”. 教师说:“ some water”,学生重复这两个词。教师用每次多加一词的方式一直引导学生能流利地说出Can I have some water ? (3)三人一组表演Let' s talk部分的对话。 4、production 同桌一组根据Let' s play操练以下对话: A : Can 1 have some…,please? B : Here you are. A : have some….B: Thank you . 5、homework (1)听录音,仿读Let' s talk的对话。 (2)和朋友们一起做买卖食品及饮料的游戏活动。 授课时间:年月曰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一位这样的老师》是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最佳路径》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个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位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对外开放了,但是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的设计方案还没有确定。这使大师大

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

几点说明: 一、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总思路:了解单元主题——分课教学,关注主题关联,突出语文意识——回顾收获,拓展练习。 (一)单元教材模块结构: 1:-《识字5》 导语→模块2:-《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3:-《语文园地五》 《识字5》主要通过5条谚语说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把它定为模块一;《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因此定为模块二;《语文园地五》走向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发现和做到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二)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把握模块,学习主题。 (学导语,引疑激趣)——浏览并读正确本组四篇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置疑——提出课外搜集谚语和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 第二部分:模块一的学习 学习《识字5》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谚语,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并从中感悟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语文实践活动:收集、整理、交流谚语。 第三部分:模块二的学习 学习《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四篇课文。《称赞》通过自读、范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情感,也要抓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文中的真情。《蓝色的树叶》、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纸船和风筝》、可以借助插图和设置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内心活动;《从现在开始》重点在指导朗读时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将朗读与理解结合,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学习四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积累文中有关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词语。 语文实践活动:把本组课文中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四部分:模块三的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 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 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 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 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 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 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 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 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 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 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 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词语 解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 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谚”“瀑”五个字,掌 握“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3:“蔗”字田字格课 让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 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 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 文扫除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 文章的中心句,为下 一节课突破本课的难 点(文章是怎样围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五、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分类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公用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一类。不同标准就是某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属性,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变的。不同标准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单一标准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的标准分类中,重点是让学生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环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要重视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选择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4、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 分类(不同标准)—————————————————————————1课时 学案例 案例1 《分类》同一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培养需学生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摆放情况中,逐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并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及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怎样分类。 2.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 学具、铅笔、彩笔等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为说明文单元,共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文章基本上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内容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本设计重点处理《中国石拱桥》研读说明方法和说明事物特征,通过《苏州园林》及其对应的丛书《故宫博物院》和《春游颐和园》比较阅读,学习说明顺序。通过《蝉》《梦回繁华》和丛书中《绿色蝈蝈》与《松鼠》研读说明语言的平实性与生动性。本单元大作文写作训练“说明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文 主题 文明的印记 语文 要素 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等方面把握说明文的特征。 单元学习目标1. 抓住事物特征,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 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课型课时内容教学重点 单元导读课2课时整体感知主题,全单元把握通读,熟悉内容,把握单元主题,把握说明文特征。 主题阅读课3课时中国石拱桥(精读精讲,1课时) 名胜留古韵智慧创文明(《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春游颐和园》《从甲骨 文到缩微图书》)(1课时) 自然物语(《蝉》《梦回繁华》《绿色蝈蝈》 《松鼠》))(1课时) 说明事物抓特征,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 作者介绍建筑园林的顺序。 文体特征,语言生动性, 群文阅读课1课时桥梁飞架南北美名传扬古今(丛书《卢 沟桥》《名桥谈往》《安济桥》《安济桥》) 把握说明方法,欣赏桥之美。 以读促写课2课时说明要抓住特征(阅读《国宝——大熊猫》 《蜘蛛》《绚丽的蝴蝶》) 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 运用所学知识学写说明文 自主实践课1课时复述与转述(《我的几位老师》《胡适先生 二三事》《金岳霖先生》) 复述与转述的含义和区别 详细复述与简单复述 变换人称、时空等转述方法 名著导读课2课时读昆虫史诗享精神盛宴作家生平 全书的大致内容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分类教学的第二节课,要求学生要把同类的物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和小组合作分卡片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分”的机会,建立分类表象,掌握分类方法,感受到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选择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学生准备:铅笔若干枝。教师准备:水果卡片(若干袋)、cai课件、图片若干张、磁性水果卡一套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娃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盖了三间漂亮的小房子。无忧无虑、幸福地生活着。(边说边出示房子图片:有蔬菜的家,动物的家,水果的家)可是有一天,这些娃娃们出去玩迷了路,找不到家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生:愿意 师:(给学生发图片)请你们帮忙把他们送回家!(生贴图片) 师:他们送对了吗?说说为什么这样送? 生:送对了。因为蔬菜是一类,水果是一类,动物是一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给不同物品分类的知识,帮这些娃娃们找到了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及“找家”游戏,即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也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分铅笔 师:要分的物品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请大家猜一猜。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生:铅笔 师:对,铅笔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在你们的文具盒里是不是也有好几枝铅笔?请把你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你们的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同位互相商量,你们想按什么分,然后再动手操作,听清楚了没有?下面就开始活动吧! 同位互说、互摆、互分,汇报交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新人教版

习作例文 《爸爸的计划》《小站》 本组围绕“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这是本书教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课例,课例以习作例文来学习作者确立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两篇课文,接触了确立中心后,围绕中心来选择事例表现中心的写法,这次习作例文又安排了两篇文章来强化该写法,学习时要在读文中感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抓住训练要点,提高习作能力。 自读理清文章条理,交流探讨写法,设计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把相关的习作教学内容融合进习作实践中。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什么是中心”,以及“如何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习作,乐于与人交流作品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习作纸。 1课时 一、学习第一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旁边的阅读注释找出文章的脉络,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 2.讨论,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爸爸擅长订计划,且执行计划一丝不苟。)文章选用的哪些事例最能表现这个中心?

(1)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种类多,品种全。) (2)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执行计划严格) (3)爸爸给“我”订计划。 3.从作者写这个爱订计划的爸爸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围绕中心刻画人物,挑选典型事例写具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默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 1.注意从课题入手抓住中心词“小”。 2.根据课文批注帮助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小站很小。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讲小站设备简陋,站上工作人员惊心布置。按方位顺序进行详细描写,虽然小,但是精致。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小站给旅客带来了春意。 3.找出文章的中心。哪些事例作为重点来表达中心的? 4.交流学习成果。 5.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小站虽小,但设计精致,给人温暖。)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三、总结 这两篇习作例文都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然后把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写详细,写具体。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后预习本单元习作,准备搜集和选择材料来进行一次写作。 习作例文???? ?? ???? 爸爸的计划?????给家人订计划(多)执行计划(严格)给“我”订计划(具体)小站?????位置偏僻、设备简陋(小)设计精致、服务周到(温暖)围绕中心选材 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再看作者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出来,结合课文批注讨论交流,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法和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适当点拨,教学效果比较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三、教学目标 1、会认2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懂的关心父母、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4、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抓住人物表情、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四、教学时间安排: 17.《可贵的沉默》 2课时 18.《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 19.《七颗钻石》 2课时 20.《妈妈的账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 “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难点是体会沉默的可贵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二、研读课文,激发情感 A、课件出示老师围绕“沉默”提出的思考题: 1、找一找:课文中带有“沉默”这个词的句子。 2、说一说:“沉默”是什么意思?谁“沉默”了?“沉默”了多长时间? 3、看一看:课堂上“沉默”前是什么样子?“沉默”时呢?“沉默”之后课堂又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B、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合作讨论 C、班级汇报交流 1、抽生回答思考题“找一找”后,老师课件出示内容(4句话) 2、学生回答思考题“说一说”后,老师及时评价 3、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和想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预案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教师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赏析,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梅花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梅花!

(学生们交流整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 同学们说得很对,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高贵的品质。请看! (教师课件展示梅花配诗图片,师生一起赏析。) 二、出示课题,讲解词牌。 赏析结束后,课件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简单讲解词牌名。 三、借助工具书,读懂“梅”之意。 1.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咏梅》,大家有没有信心? 2.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大意。 3.教师启发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 四、整体感知,找出“梅”之异。 1.同学们真了不起,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究竟毛泽东和陆游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笔下的梅花分别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抓住理解,如陆游词中的“寂寞”“独自愁”“香如故”,毛泽东词中的“俏”“笑”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板书:孤独、悲观、孤

芳自赏,顽强、大度、默默无闻等词语。学生在说出这些特点时,教师应让他们联系具体词句来谈。) 第二课时 五、知人论世,了解“梅”之魂。 1.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非常不简单。古人说“诗言志”,如果我们能了解诗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两首词的,那么就更能明白词的真正寓意。 (大屏幕出示背景资料)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坚决主张抗金,受到投降派打击,也得不到皇帝信任,他陷于孤立,感到悲凉、寂寞,所以作词。 毛泽东写这首词时,可以说是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美帝鼓吹反华,苏联背信弃义。这时党内很多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毛主席写此词鼓励全党。 2.学生齐读后,教师点拨。作者仅仅是在写梅花吗?他们分别是要告诉读者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明白了陆游其实是在写自己的落寞、凄凉和坚贞不屈。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诵陆游绝命诗《示儿》。 对于毛泽东写此词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①是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