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ibsvm文本分类

libsvm文本分类

libsvm文本分类
libsvm文本分类

文本分类入门(一)文本分类问题的定义

系列文章,从文本分类问题的定义开始,主要讲解文本分类系统的构成,主流的统计学习方法以及较为优秀的SVM算法及其改进。

一个文本(以下基本不区分“文本”和“文档”两个词的含义)分类问题就是将一篇文档归入预先定义的几个类别中的一个或几个,而文本的自动分类则是使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这样的分类。通俗点说,就好比你拿一篇文章,问计算机这文章要说的究竟是体育,经济还是教育,计算机答不上就打它的屁屁(……)。

注意这个定义当中着重强调的两个事实。

第一,用于分类所需要的类别体系是预先确定的。例如新浪新闻的分类体系,Yahoo!网页导航的分类层次。这种分类层次一旦确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不可变的,或者即使要变更,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基本不亚于推倒并重建一个分类系统)。

第二,一篇文档并没有严格规定只能被分配给一个类别。这与分类这个问题的主观性有关,例如找10个人判断一篇文章所陈述的主题究竟属于金融,银行还是财政政策领域,10个人可能会给出11个不同的答案(聪明的读者,您应该能看出来并没有11个答案,这只是一种修辞方法,笑),因此一篇文章很可能被分配到多个类别当中,只不过分给某些类别让人信服,而有些让人感觉模棱两可罢了(说的专业点,置信度不一样)。

八股是一种写文章的格式,过去用于科举,现在用于科研,总之,和科学有点关系的文章就得八股,鉴于我正锻炼自己写论文的能力,所以按照标准的格式,陈述了文本分类问题的定义之后,我要说说它的应用范围。

现在一说到文本分类,大部分人想当然的将这个问题简化为判断一篇文章说的是什么,这只是文本分类的一小部分应用,我们可以称之为“依据主题的分类”。实际上,文本分类还可以用于判断文章的写作风格,作者态度(积极?消极?),甚至判断作者真伪(例如看看《红楼梦》最后二十回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总而言之,凡是与文本有关,与分类有关,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依据的是何特征,都可以叫做文本分类。

当然,目前真正大量使用文本分类技术的,仍是依据文章主题的分类,而据此构建最多的系统,当属搜索引擎。内里的原因当然不言自明,我只是想给大家提个醒,文本分类还不完全等同于网页分类。网页所包含的信息远比含于其中的文字(文本)信息多得多,对一个网页的分类,除了考虑文本内容的分类以外,链入链出的链接信息,页面文件本身的元数据,甚至是包含此网页的网站结构和主题,都能给分类提供莫大的帮助(比如新浪体育专栏里的网页毫无疑问都是关于体育的),因此说文本分类实际上是网页分类的一个子集也毫不为过。当然,纯粹的文本分类系统与网页分类也不是一点区别都没有。文本分类有个重要前提:即只能根据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分类,而不应借助诸如文件的编码格式,文章作者,发布日期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网页来说常常是可用的,有时起到的作用还很巨大!因此纯粹的文本分类系统要想达到相当的分类效果,必须在本身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含量上下功夫。

除了搜索引擎,诸如数字图书馆,档案管理等等要和海量文字信息打交道的系统,都用得上文本分类。另外,我的硕士论文也用得上(笑)。

下一章和大家侃侃与文本分类有关的具体方法概览,有事您说话。

文本分类入门(二)文本分类的方法

文本分类问题与其它分类问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方法可以归结为根据待分类数据的某些特征来进行匹配,当然完全的匹配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必须(根据某种评价标准)选择最优的匹配结果,从而完成分类。

因此核心的问题便转化为用哪些特征表示一个文本才能保证有效和快速的分类(注意这两方面的需求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自有文本分类系统的那天起,就一直是对特征的不同选择主导着方法派别的不同。

最早的词匹配法仅仅根据文档中是否出现了与类名相同的词(顶多再加入同义词的处理)来判断文档是否属于某个类别。很显然,这种过于简单的方法无法带来良好的分类效果。

后来兴起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工程的方法则借助于专业人员的帮助,为每个类别定义大量的推理规则,如果一篇文档能满足这些推理规则,则可以判定属于该类别。这里与特定规则的匹配程度成为了文本的特征。由于在系统中加入了人为判断的因素,准确度比词匹配法大为提高。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仍然明显,例如分类的质量严重依赖于这些规则的好坏,也就是依赖于制定规则的“人”的好坏;再比如制定规则的人都是专家级别,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常常令人难以承受;而知识工程最致命的弱点是完全不具备可推广性,一个针对金融领域构建的分类系统,如果要扩充到医疗或社会保险等相关领域,则除了完全推倒重来以外没有其他办法,常常造成巨大的知识和资金浪费。

后来人们意识到,究竟依据什么特征来判断文本应当隶属的类别这个问题,就连人类自己都不太回答得清楚,有太多所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在里面。

人类的判断大多依据经验以及直觉,因此自然而然的会有人想到何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自己来通过对大量同类文档的观察来自己总结经验,作为今后分类的依据这便是统计学习方法的基本思想(也有人把这一大类方法称为机器学习,两种叫法只是涵盖范围大小有些区别,均无不妥)。

统计学习方法需要一批由人工进行了准确分类的文档作为学习的材料(称为训练集,注意由人分类一批文档比从这些文档中总结出准确的规则成本要低得多),计算机从这些文档重挖掘出一些能够有效分类的规则,这个过程被形象的称为训练,而总结出的规则集合常常被称为分类器。训练完成之后,需要对计算机从来没有见过的文档进行分类时,便使用这些分类器来进行。

现如今,统计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了文本分类领域绝对的主流。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中的很多技术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相比之下,知识工程方法中专家的主观因素居多),存在明确的评价标准,以及实际表现良好。

下一章就深入统计学习方法,看看这种方法的前提,相关理论和具体实现。

文本分类入门(三)统计学习方法

前文说到使用统计学习方法进行文本分类就是让计算机自己来观察由人提供的训练文档集,自己总结出用于判别文档类别的规则和依据。理想的结果当然是让计算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分类,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所说的“理解”往往指的是文章的语义甚至是语用信息,这一类信息极其复杂,抽象,而且存在上下文相关性,对这类信息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往大里说,这是一个“知识表示”的问题,完全可以另写一系列文章来说了),更不要说让计算机来理解。

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标准思路应该是:为这种问题寻找一种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表示方法,或曰建立一个模型(一个文档表示模型);然后基于这个模型,选择各方面满足要求的算法来解决。用谭浩强的话说,程序,就是数据+算法。(啥?你不知道谭浩强是谁?上过学么?学过C么?这捣什么乱?)

既然文本的语义和语用信息很难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表示形式,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人们开始用文章中所包含的较低级别的词汇信息来表示文档,一试之下,效果居然还不错。

统计学习方法进行文本分类(以下就简称为“统计学习方法”,虽然这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除文本分类以外的多个领域)的一个重要前提由此产生,那就是认为:文档的内容与其中所包含的词有着必然的联系,同一类文档之间总存在多个共同的词,而不同类的文档所包含的词之间差异很大[1]。

进一步的,不光是包含哪些词很重要,这些词出现的次数对分类也很重要。

这一前提使得向量模型(俗称的VSM,向量空间模型)成了适合文本分类问题的文档表示模型。在这种模型中,一篇文章被看作特征项集合来看,利用加权特征项构成向量进行文本表示,利用词频信息对文本特征进行加权。它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并且分类准确度也高,能够满足一般应用的要求。[5]

而实际上,文本是一种信息载体,其所携带的信息由几部分组成:如组成元素本身的信息(词的信息)、组成元素之间顺序关系带来的信息以及上下文信息(更严格的说,还包括阅读者本身的背景和理解)[12]。

而VSM这种文档表示模型,基本上完全忽略了除词的信息以外所有的部分,这使得它能表达的信息量存在上限[12],也直接导致了基于这种模型构建的文本分类系统(虽然这是目前绝对主流的做法),几乎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人类的分类能

力。后面我们也会谈到,相比于所谓的分类算法,对特征的选择,也就是使用哪些特征来代表一篇文档,往往更能影响分类的效果。

对于扩充文档表示模型所包含的信息量,人们也做过有益的尝试,例如被称为LSI(Latent Semantic Index潜在语义索引)的方法,就被实验证明保留了一定的语义信息(之所以说被实验证明了,是因为人们还无法在形式上严格地证明它确实保留了语义信息,而且这种语义信息并非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被保留下来),此为后话。

前文说到(就不能不用这种老旧的说法?换换新的,比如Previously on "Prison Break",噢,不对,是Previously on Text Categorizaiton……)统计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一个两阶段的解决方案,(1)训练阶段,由计算机来总结分类的规则;(2)分类阶段,给计算机一些它从来没见过的文档,让它分类(分不对就打屁屁)。

下一章就专门说说训练阶段的二三事。

文本分类入门(四)训练Part 1

训练,顾名思义,就是training(汗,这解释),简单的说就是让计算机从给定的一堆文档中自己学习分类的规则(如果学不对的话,还要,打屁屁?)。

开始训练之前,再多说几句关于VSM这种文档表示模型的话。

举个例子,假设说把我正在写的“文本分类入门”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抽出来当作一个需要分类的文本,则可以用如下的向量来表示这个文本,以便于计算机理解和处理。

w2=(文本,5,统计学习,4,模型,0,……)

这个向量表示在w2所代表的文本中,“文本”这个词出现了5次(这个信息就叫做词频),“统计学习”这个词出现了4次,而“模型”这个词出现了0次,依此类推,后面的词没有列出。

而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可以表示为

w3=(文本,9,统计学习,4,模型,10,……)

其含义同上。如果还有更多的文档需要表示,我们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只通过观察w2和w3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有更方便的表示文本向量的方法,那就是把所有文档都要用到的词从向量中抽离出来,形成共用的数据结构(也可以仍是向量的形式),这个数据结构就叫做词典,或者特征项集合。

例如我们的问题就可以抽离出一个词典向量

D=(文本,统计学习,模型,……)

所有的文档向量均可在参考这个词典向量的基础上简化成诸如

w2=(5,4,0,……)

w3=(9,4,10,……)

的形式,其含义没有改变。

5,4,10这些数字分别叫做各个词在某个文档中的权重,实际上单单使用词频作为权重并不多见,也不十分有用,更常见的做法是使用地球人都知道的TF/IDF 值作为权重。(关于TF/IDF的详细解释,Google的吴军研究员写了非常通俗易懂的文章,发布于Google黑板报,链接地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2006/06/blog-post_27.html,有兴趣不妨一读)TF/IDF作为一个词对所属文档主题的贡献程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度量标准,也是将文档转化为向量表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隐含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注意看看词典向量D,你觉得它会有多大?或者说,你觉得它会包含多少个词?

假设我们的系统仅仅处理汉语文本,如果不做任何处理,这个词典向量会包含汉语中所有的词汇,我手头有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5月出版),其中收录了65,000个词,D大致也应该有这么大,也就是说,D 是一个65,000维的向量,而所有的文本向量w2,w3,wn也全都是65,000维的!(这是文本分类这一问题本身的一个特性,称为“高维性”)想一想,大部分文章仅仅千余字,包含的词至多几百,为了表示这样一个文本,却要使用65,000维的向量,这是对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多大的浪费呀!(这又是文本分类问题的另一个特性,称为“向量稀疏性”,后面会专门有一章讨论这些特性,并指出解决的方法,至少是努力的方向)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稀少的国家,我们不提倡一味发展粗放型的经济,我们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资源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跑题了……这么多的词汇当中,诸如“体育”,“经济”,“金融”,“处理器”等等,都

是极其能够代表文章主题的,但另外很多词,像“我们”,“在”,“事情”,“里面”等等,在任何主题的文章中都很常见,根本无法指望通过这些词来对文本类别的归属作个判断。这一事实首先引发了对文本进行被称为“去停止词”的预处理步骤(对英文来说还有词根还原,但这些与训练阶段无关,不赘述,会在以后讲述中英文文本分类方法区别的章节中讨论),与此同时,我们也从词典向量D中把这些词去掉。

但经过停止词处理后剩下的词汇仍然太多,使用了太多的特征来表示文本,就是常说的特征集过大,不仅耗费计算资源,也因为会引起“过拟合问题”而影响分类效果[22]。

这个问题是训练阶段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即如何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词汇(更严格的说法应该是,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特征暂时当成词汇来想象)。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人叫它特征提取,也有人叫它降维。特征提取实际上有两大类方法。一类称为特征选择(Term Selection),指的是从原有的特征(那许多有用无用混在一起的词汇)中提取出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但特征的类型没有变化(原来是一堆词,特征提取后仍是一堆词,数量大大减少了而已)。另一类称为特征抽取(Term Extraction)的方法则有所不同,它从原有的特征中重构出新的特征(原来是一堆词,重构后变成了别的,例如LSI将其转为矩阵,文档生成模型将其转化为某个概率分布的一些参数),新的特征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并耗费更少的计算资源。(特征提取的各种算法会有专门章节讨论)

训练阶段,计算机根据训练集中的文档,使用特征提取找出最具代表性的词典向量(仍然是不太严格的说法),然后参照这个词典向量把这些训练集文档转化为

向量表示,之后的所有运算便都使用这些向量进行,不再理会原始的文本形式的文档了(换言之,失宠了,后后)。

下一章继续训练,咱们之间还没完。(怎么听着像要找人寻仇似的)

文本分类入门(五)训练Part 2

将样本数据成功转化为向量表示之后,计算机才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过程。

再重复一次,所谓样本,也叫训练数据,是由人工进行分类处理过的文档集合,计算机认为这些数据的分类是绝对正确的,可以信赖的(但某些方法也有针对训练数据可能有错误而应对的措施)。接下来的一步便是由计算机来观察这些训练数据的特点,来猜测一个可能的分类规则(这个分类规则也可以叫做分类器,在机器学习的理论著作中也叫做一个“假设”,因为毕竟是对真实分类规则的一个猜测),一旦这个分类满足一些条件,我们就认为这个分类规则大致正确并且足够好了,便成为训练阶段的最终产品——分类器!再遇到新的,计算机没有见过的文档时,便使用这个分类器来判断新文档的类别。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人们评价一辆车是否是“好车”的时候,可以看作一个分类问题。我们也可以把一辆车的所有特征提取出来转化为向量形式。在这个问题中词典向量可以为:

D=(价格,最高时速,外观得分,性价比,稀有程度)

则一辆保时捷的向量表示就可以写成

vp=(200万,320,9.5,3,9)

而一辆丰田花冠则可以写成

vt=(15万,220,6.0,8,3)

找不同的人来评价哪辆车算好车,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务实的人认为性价比才是评判的指标,他会认为丰田花冠是好车而保时捷不是;喜欢奢华的有钱人可能以稀有程度来评判,得出相反的结论;喜欢综合考量的人很可能把各项指标都加权考虑之后才下结论。

可见,对同一个分类问题,用同样的表示形式(同样的文档模型),但因为关注数据不同方面的特性而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这种对文档数据不同方面侧重的不同导致了原理和实现方式都不尽相同的多种方法,每种方法也都对文本分类这个问题本身作了一些有利于自身的假设和简化,这些假设又接下来影响着依据这些方法而得到的分类器最终的表现,可谓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呀(这都什么词儿……)。

比较常见,家喻户晓,常年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的分类算法有一大堆,什么决策树,Rocchio,朴素贝叶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线性最小平方拟合,kNN,遗传算法,最大熵,Generalized Instance Set等等等等(这张单子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在这里只挑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算法侃一侃。Rocchio算法

Rocchio算法应该算是人们思考文本分类问题时最先能想到,也最符合直觉的解决方法。基本的思路是把一个类别里的样本文档各项取个平均值(例如把所有“体育”类文档中词汇“篮球”出现的次数取个平均值,再把“裁判”取个平均值,依次做下去),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形象的称之为“质心”,质心就成

了这个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向量表示。再有新文档需要判断的时候,比较新文档和质心有多么相像(八股点说,判断他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新文档属不属于这个类。稍微改进一点的Rocchio算法不尽考虑属于这个类别的文档(称为正样本),也考虑不属于这个类别的文档数据(称为负样本),计算出来的质心尽量靠近正样本同时尽量远离负样本。Rocchio算法做了两个很致命的假设,使得它的性能出奇的差。一是它认为一个类别的文档仅仅聚集在一个质心的周围,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这样的数据称为线性不可分的);二是它假设训练数据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它没有任何定量衡量样本是否含有噪声的机制,因而也就对错误数据毫无抵抗力。

不过Rocchio产生的分类器很直观,很容易被人类理解,算法也简单,还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的(做汉奸状),常常被用来做科研中比较不同算法优劣的基线系统(Base Line)。

朴素贝叶斯算法(Naive Bayes)

贝叶斯算法关注的是文档属于某类别概率。文档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等于文档中每个词属于该类别的概率的综合表达式。而每个词属于该类别的概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这个词在该类别训练文档中出现的次数(词频信息)来粗略估计,因而使得整个计算过程成为可行的。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时,在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估计这些值。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公式只有一个

其中P(d| Ci)=P(w1|Ci) P(w2|Ci) …P(wi|Ci) P(w1|Ci) …P(wm|Ci) (式1)

P(wi|Ci)就代表词汇wi属于类别Ci的概率。

这其中就蕴含着朴素贝叶斯算法最大的两个缺陷。

首先,P(d| Ci)之所以能展开成(式1)的连乘积形式,就是假设一篇文章中的各个词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其中一个词的出现丝毫不受另一个词的影响(回忆一下概率论中变量彼此独立的概念就可以知道),但这显然不对,即使不是语言学专家的我们也知道,词语之间有明显的所谓“共现”关系,在不同主题的文章中,可能共现的次数或频率有变化,但彼此间绝对谈不上独立。

其二,使用某个词在某个类别训练文档中出现的次数来估计P(wi|Ci)时,只在训练样本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才比较准确(考虑扔硬币的问题,得通过大量观察才能基本得出正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观察次数太少时很可能得到错误的答案),而需要大量样本的要求不仅给前期人工分类的工作带来更高要求(从而成本上升),在后期由计算机处理的时候也对存储和计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kNN算法则又有所不同,在kNN算法看来,训练样本就代表了类别的准确信息(因此此算法产生的分类器也叫做“基于实例”的分类器),而不管样本是使用什么特征表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给定新文档后,计算新文档特征向量和训练文档集中各个文档的向量的相似度,得到K篇与该新文档距离最近最相似的文档,根据这K篇文档所属的类别判定新文档所属的类别(注意这也意味着kNN 算法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训练”阶段)。这种判断方法很好的克服了Rocchio算法中无法处理线性不可分问题的缺陷,也很适用于分类标准随时会产生变化的需求(只要删除旧训练文档,添加新训练文档,就改变了分类的准则)。kNN唯一的也可以说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判断一篇新文档的类别时,需要把它与现存的所有训练文档全都比较一遍,这个计算代价并不是每个系统都能够承受的

(比如我将要构建的一个文本分类系统,上万个类,每个类即便只有20个训练样本,为了判断一个新文档的类别,也要做20万次的向量比较!)。一些基于kNN 的改良方法比如Generalized Instance Set就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下一节继续讲和训练阶段有关的话题,包括概述已知性能最好的SVM算法。明儿见!(北京人儿,呵呵)

文本分类入门(六)训练Part 3

SVM算法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Cortes和Vapnik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它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并能够推广应用到函数拟合等其他机器学习问题中[10]。

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 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习精度,Accuracy)和学习能力(即无错误地识别任意样本的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期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14](或称泛化能力)。

SVM 方法有很坚实的理论基础,SVM 训练的本质是解决一个二次规划问题(Quadruple Programming,指目标函数为二次函数,约束条件为线性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得到的是全局最优解,这使它有着其他统计学习技术难以比拟的优越性。SVM 分类器的文本分类效果很好,是最好的分类器之一。同时使用核函数将原始的样本空间向高维空间进行变换,能够解决原始样本线性不可分的问题。其缺点是核函数的选择缺乏指导,难以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佳的核函数;另外SVM 训练速度极大地受到训练集规模的影响,计算开销比较大,针对SVM

的训练速度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包括Chunking 方法、Osuna 算法、SMO 算法和交互SVM 等等[14]。

SVM分类器的优点在于通用性较好,且分类精度高、分类速度快、分类速度与训练样本个数无关,在查准和查全率方面都优于kNN及朴素贝叶斯方法[8]。与其它算法相比,SVM算法的理论基础较为复杂,但应用前景很广,我打算专门写一个系列的文章,详细的讨论SVM算法,stay tuned!

介绍过了几个很具代表性的算法之后,不妨用国内外的几组实验数据来比较一下他们的优劣。

在中文语料上的试验,文献[6]使用了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提供的基准语料对当前的基于词向量空间文本模型的几种分类算法进行了测试,这一基准语料分为20个类别,共有9804篇训练文档,以及9833篇测试文档。在经过统一的分词处理、噪声词消除等预处理之后,各个分类方法的性能指标如下。

其中F1 测度是一种综合了查准率与召回率的指标,只有当两个值均比较大的时候,对应的F1测度才比较大,因此是比单一的查准或召回率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由比较结果不难看出,SVM和kNN明显优于朴素贝叶斯方法(但他们也都优

于Rocchio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很少再参加评测了)。

在英文语料上,路透社的Reuters-21578 “ModApt′e”是比较常用的测试集,在这个测试集上的测试由很多人做过,Sebastiani在文献[23]中做了总结,相关算法的结果摘录如下:

分类算法在Reuters-21578 “ModApt′e”上的F1测度

Rocchio 0.776

朴素贝叶斯0.795

kNN 0.823

SVM 0.864

仅以F1测度来看,kNN是相当接近SVM算法的,但F1只反映了分类效果(即分类分得准不准),而没有考虑性能(即分类分得快不快)。综合而论,SVM是效果和性能均不错的算法。

前面也提到过,训练阶段的最终产物就是分类器,分类阶段仅仅是使用这些分类器对新来的文档分类而已,没有过多可说的东西。

下一章节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过的概念的列表及简单的解释,也会引入一些后面会用到的概念。再之后会谈及分类问题本身的分类(绕口),中英文分类问题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以及几种特征提取算法的概述和比较,路漫漫……

文本分类入门(七)相关概念总结

学习方法:使用样例(或称样本,训练集)来合成计算机程序的过程称为学习方法[22]。

监督学习: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样例是由输入/输出对给出时,称为监督学习[22]。最典型的监督学习例子就是文本分类问题,训练集是一些已经明确分好了类别文档组成,文档就是输入,对应的类别就是输出。

非监督学习: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样例不包含输入/输出对,学习的任务是理解数据产生的过程[22]。典型的非监督学习例子是聚类,类别的数量,名称,事先全都没有确定,由计算机自己观察样例来总结得出。

TSR(Term Space Reduction):特征空间的压缩,即降维,也可以叫做特征提取。包括特征选择和特征抽取两大类方法。

分类状态得分(CSV,Categorization Status Value):用于描述将文档归于某个类别下有多大的可信度。

准确率(Precision):在所有被判断为正确的文档中,有多大比例是确实正确的。

召回率(Recall):在所有确实正确的文档中,有多大比例被我们判为正确。假设:计算机对训练集背后的真实模型(真实的分类规则)的猜测称为假设。可以把真实的分类规则想像为一个目标函数,我们的假设则是另一个函数,假设函数在所有的训练数据上都得出与真实函数相同(或足够接近)的结果。

泛化性:一个假设能够正确分类训练集之外数据(即新的,未知的数据)的能力

称为该假设的泛化性[22]。

一致假设:一个假设能够对所有训练数据正确分类,则称这个假设是一致的[22]。

过拟合:为了得到一致假设而使假设变得过度复杂称为过拟合[22]。想像某种学习算法产生了一个过拟合的分类器,这个分类器能够百分之百的正确分类样本数据(即再拿样本中的文档来给它,它绝对不会分错),但也就为了能够对样本完全正确的分类,使得它的构造如此精细复杂,规则如此严格,以至于任何与样本数据稍有不同的文档它全都认为不属于这个类别!

超平面(Hyper Plane):n维空间中的线性函数唯一确定了一个超平面。一些较直观的例子,在二维空间中,一条直线就是一个超平面;在三维空间中,一个平面就是一个超平面。

线性可分和不可分:如果存在一个超平面能够正确分类训练数据,并且这个程序保证收敛,这种情况称为线形可分。如果这样的超平面不存在,则称数据是线性不可分的[22]。

正样本和负样本:对某个类别来说,属于这个类别的样本文档称为正样本;不属于这个类别的文档称为负样本。

规划:对于目标函数,等式或不等式约束都是线性函数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对于目标函数是二次的,而约束都是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称为二次规划问题[22]。

对偶问题:

给定一个带约束的优化问题

目标函数:min f(x)

约束条件:C(x) ≥0

可以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x,λ)=f(x)- λT C(x)

令g(λ)= f(x)- λT C(x)

则原问题可以转化为

目标函数:max g(λ)

约束条件:λ≥0

这个新的优化问题就称为原问题的对偶问题(两个问题在取得最优解时达到的条件相同)。

文本分类入门(八)中英文文本分类的异同

从文本分类系统的处理流程来看,无论待分类的文本是中文还是英文,在训练阶段之前都要经过一个预处理的步骤,去除无用的信息,减少后续步骤的复杂度和计算负担。

对中文文本来说,首先要经历一个分词的过程,就是把连续的文字流切分成一个

一个单独的词汇(因为词汇将作为训练阶段“特征”的最基本单位),例如原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文本就要被切分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样的形式。而对英文来说,没有这个步骤(更严格的说,并不是没有这个步骤,而是英文只需要通过空格和标点便很容易将一个一个独立的词从原文中区分出来)。中文分词的效果对文本分类系统的表现影响很大,因为在后面的流程中,全都使用预处理之后的文本信息,不再参考原始文本,因此分词的效果不好,等同于引入了错误的训练数据。分词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问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词典法,隐马尔科夫模型和新兴的CRF方法。预处理中在分词之后的“去停止词”一步对两者来说是相同的,都是要把语言中一些表意能力很差的辅助性文字从原始文本中去除,对中文文本来说,类似“我们”,“在”,“了”,“的”这样的词汇都会被去除,英文中的“ an”,“in”,“the”等也一样。这一步骤会参照一个被称为“停止词表”的数据(里面记录了应该被去除的词,有可能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硬盘上,也有可能是以数据结构形式放在内存中)来进行。

对中文文本来说,到此就已初审合格,可以参加训练了(笑)。而英文文本还有进一步简化和压缩的空间。我们都知道,英文中同一个词有所谓词形的变化(相对的,词义本身却并没有变),例如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等等,还包括这些变化形式的某种组合。而正因为词义本身没有变化,仅仅词形不同的词就不应该作为独立的词来存储和和参与分类计算。去除这些词形不同,但词义相同的词,仅保留一个副本的步骤就称为“词根还原”,例如在一篇英文文档中,经过词根还原后,“computer”,“compute”,“computing”,“computational”这些词全都被处理成

结合中文分词的贝叶斯文本分类

结合中文分词的贝叶斯文本分类 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showarticle.aspx?id=247 来源:[] 作者:[] 日期:[2009-7-27] 魏晓宁1,2,朱巧明1,梁惺彦2 (1.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2.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文本分类是组织大规模文档数据的基础和核心。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方法是种简单且有效的文本分类算法,但是属性间强独立性的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借鉴概率论中的多项式模型,结合中文分词过程,引入特征词条权重,给出了改进Bayes方法。并由实验验证和应用本方法,文本分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1. Using Bayesian in Text Classification with Participle-method WEI Xiao-ning1,2,ZHU Qiao-ming1,LIANG Xing-yan2 (1.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2.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07,China) Abstract:Text classification is the base and core of processing large amount of document data.Native Bayes text classifier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ext classification method.Text classification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organizing and processing large amount of document data.The practical Bayes algorithm is an useful technique which has an assumption of strong independence of different properties.Based on the polynomial model,a way in feature abstraction considering word-weight and participle-method is introduced. At last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efficiency of text classification is improved. 1.0引言 文档分类是组织大规模文档数据的基础和核心,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文档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一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现有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理论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比较著名的文档分类方法有Bayes、KNN、LLSF、Nnet、Boosting及SVM等。 贝叶斯分类器是基于贝叶斯学习方法的分类器,其原理虽然较简单,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很成功。贝叶斯模型中的朴素贝叶斯算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属性间的条件独立[1][2],而现实中属性之间这种独立性很难存在。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分类方法,针对于文本特征,结合信息增益于文本分类过程,实验表明文本分类的准确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朴素贝叶斯算法详细总结

朴素贝叶斯算法详细总结 朴素贝叶斯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与特征条件独立假设的分类方法,是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处理很多问题时直接又高效,因此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垃圾邮件过滤、文本分类等。也是学习研究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朴素贝叶斯原理简单,却有着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对于刚开始学习算法或者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们来说,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花费一定的时间。比如小编刚准备学习的时候,看到贝叶斯公式还是有点小害怕的,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搞定。至此,人工智能头条特别为大家寻找并推荐一些文章,希望大家在看过学习后,不仅能消除心里的小恐惧,还能高效、容易理解的get到这个方法,从中获得启发没准还能追到一个女朋友,脱单我们是有技术的。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叶斯分类。而朴素朴素贝叶斯分类是贝叶斯分类中最简单,也是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这篇文章我尽可能用直白的话语总结一下我们学习会上讲到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希望有利于他人理解。 ▌分类问题综述 对于分类问题,其实谁都不会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分类过程。例如,当你看到一个人,你的脑子下意识判断他是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人;你可能经常会走在路上对身旁的朋友说“这个人一看就很有钱、”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一种分类操作。 既然是贝叶斯分类算法,那么分类的数学描述又是什么呢? 从数学角度来说,分类问题可做如下定义: 已知集合C=y1,y2,……,yn 和I=x1,x2,……,xn确定映射规则y=f(),使得任意xi∈I有且仅有一个yi∈C,使得yi∈f(xi)成立。 其中C叫做类别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类别,而I叫做项集合(特征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待分类项,f叫做分类器。分类算法的任务就是构造分类器f。 分类算法的内容是要求给定特征,让我们得出类别,这也是所有分类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由指定特征,得到我们最终的类别,也是我们下面要讲的,每一个不同的分类算法,对

文本分类综述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论文题目:文本分类综述 授课教师(职称):王素格(教授) 研究生姓名:刘杰飞 年级:2014级 学号:201422403003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6 月2日

文本分类综述 摘要文本分类就是在给定的分类体系下,让计算机根据给定文本的内容,将其判别为事先确定的若干个文本类别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的过程。文本分类在冗余过滤、组织管理、智能检索、信息过滤、元数据提取、构建索引、歧义消解、文本过滤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文本分类的研究背景,跟踪国内外文本分类技术研究动态。介绍目前文本分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以及流形学习在文本分类中降维的一些应用。并且讨论目前文本分类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文本分类;特征选择;分类器;中文信息处理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因特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到现在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容纳了海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这里所指的文本可以是媒体新闻、科技、报告、电子邮件、技术专利、网页、书籍或其中的一部分。文本数据与声音和图像数据相比,占用网络资源少,更容易上传和下载,这使得网络资源中的大部分是以文本(超文本)形式出现的。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信息,并快速、准确、全面地从中找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是当前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系统作为处理和组织大量文本数据的关键技术,能够在给定的分类模型下,根据文本的内容自动对文本分门别类,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组织文本、挖掘文本信息,方便用户准确地定位所需的信息和分流信息。 利用文本分类技术可以把数量巨大但缺乏结构的文本数据组织成规范的文本数据,帮助人们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通过对文本信息进行基于内容的分类,自动生成便于用户使用的文本分类系统,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组织整理文档耗费的人力资源,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因此文本分类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成为信息处理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2.文本分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1文本分类技术发展历史 国外自动分类研究始于1950年代末,早期文本分类主要是基于知识工程,通过手工定义一些规则来对文本进行分类,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还需要对某一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提炼出合适的规则。H.P.Luhn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将词频统计的思想用于文本分类中。这一时期,主要是分类理论的研究,并将文本分类应用用于信息检索。在这一段时期,提出了很多经典文本分类的数学模型。比如1960年Maron在Journal of ASM上发表了有关自动分类的第一篇论文“On relevance Probabilitic indexing and informarion retriral”,这是Maron和Kuhns提出概的率标引(Probabilitic indexing )模型在信息检

贝叶斯算法(文本分类算法)java源码

package com.vista;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easy.analysis.MMAnalyzer; /** * 中文分词器 */ public class ChineseSpliter { /** * 对给定的文本进行中文分词 * @param text 给定的文本 * @param splitToken 用于分割的标记,如"|" * @return 分词完毕的文本 */ public static String split(String text,String splitToken) { String result = null; MMAnalyzer analyzer = new MMAnalyzer(); try { result = analyzer.segment(text, splitToken);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esult; } } 停用词处理 去掉文档中无意思的词语也是必须的一项工作,这里简单的定义了一些常见的停用词,并根据这些常用停用词在分词时进行判断。 package com.vista;

/** * 停用词处理器 * @author phinecos * */ public class StopWordsHandler { private static String stopWordsList[] ={"的", "我们","要","自己","之","将","“","”",",","(",")","后","应","到","某","后","个","是","位","新","一","两","在","中","或","有","更","好",""};//常用停用词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topWord(String word) { for(int i=0;i

朴素贝叶斯在文本分类上的应用

2019年1月 取此事件作为第一事件,其时空坐标为P1(0,0,0,0),P1′(0,0,0,0),在Σ′系经过时间t′=n/ν′后,Σ′系中会看到第n个波峰通过Σ′系的原点,由于波峰和波谷是绝对的,因此Σ系中也会看到第n个波峰通过Σ′系的原点,我们把此事件记为第二事件,P2(x,0,0,t),P2′(0,0,0,t′).则根据洛伦兹变换,我们有x=γut′,t=γt′。在Σ系中看到t时刻第n个波峰通过(x, 0,0)点,则此时该电磁波通过Σ系原点的周期数为n+νxcosθ/c,也就是: n+νxcosθc=νt→ν=ν′ γ(1-u c cosθ)(5)这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2],如果ν′是该电磁波的固有频率的话,从式(5)可以看出,两参考系相向运动时,Σ系中看到的光的频率会变大,也就是发生了蓝移;反之,Σ系中看到的光的频率会变小,也就是发生了红移;θ=90°时,只要两惯性系有相对运动,也可看到光的红移现象,这就是光的横向多普勒效应,这是声学多普勒效应中没有的现象,其本质为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变缓。3结语 在本文中,通过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光的多普勒效应的表达式,并通过与声学多普勒效应的对比研究,理解了声学多普勒效应和光学多普勒效应的异同。当限定条件为低速运动时,我们可以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研究问题,比如声学多普勒效应,但如果要研究高速运动的光波,我们就需要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下研究问题,比如光的多普勒效应。相对论乃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基石,通过本次研究,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了科学家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他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参考文献 [1]肖志俊.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探讨[J].通信技术,2008,41(9):81~83. [2]金永君.光多普勒效应及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3(4):14~15.收稿日期:2018-12-17 朴素贝叶斯在文本分类上的应用 孟天乐(天津市海河中学,天津市300202) 【摘要】文本分类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任务,在现实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网络舆情分析、商品评论情感分析、新闻领域类别分析等等。朴素贝叶斯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模型,它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探究文本分类的流程方法和朴素贝叶斯这一方法的原理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文本分类的一个任务—— —垃圾邮件过滤。 【关键词】文本分类;监督学习;朴素贝叶斯;数学模型;垃圾邮件过滤 【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9)01-0244-02 1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文本数据的产生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普遍,处理这些文本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必要。文本分类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任务,也是机器学习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应用场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网络舆情分析,商品评论情感分析,新闻领域类别分析等等。 朴素贝叶斯方法是机器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分类方法。相关研究和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文本分类任务上的效果较好。2文本分类的流程 文本分类任务不同于其他的分类任务,文本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在使用机器学习模型之前进行一些适当的预处理和文本表示的工作,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得出分类的结论。 2.1分词 中文语言词与词之间没有天然的间隔,这一点不同于很多西方语言(如英语等)。所以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首要步骤就是要对文本进行分词预处理,即判断出词与词之间的间隔。常用的中文分词工具有jieba,复旦大学的fudannlp,斯坦福大学的stanford分词器等等。 2.2停用词的过滤 中文语言中存在一些没有意义的词,准确的说是对分类没有意义的词,例如语气词、助词、量词等等,去除这些词有利于去掉一些分类时的噪音信息,同时对降低文本向量的维度,提高文本分类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2.3文本向量的表示 文本向量的表示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使用一个个向量来表示文本的内容,常见的文本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3.1TF模型 文本特征向量的每一个维度对应词典中的一个词,其取值为该词在文档中的出现频次。 给定词典W={w1,w2,…,w V},文档d可以表示为特征向量d={d1,d2,…,d V},其中V为词典大小,w i表示词典中的第i个 词,t i表示词w i在文档d中出现的次数。即tf(t,d)表示词t在文档d中出现的频次,其代表了词t在文档d中的重要程度。TF模型的特点是模型假设文档中出现频次越高的词对刻画文档信息所起的作用越大,但是TF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考虑不同词对区分不同文档的不同贡献。有一些词尽管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但是有可能是分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特征,有一些词尽管会经常出现在众多的文档中,但是可能对分类任务没有太大的帮助。于是基于TF模型,存在一个改进的TF-IDF模型。 2.3.2TF-IDF模型 在计算每一个词的权重时,不仅考虑词频,还考虑包含词 论述244

贝叶斯分类多实例分析总结

用于运动识别的聚类特征融合方法和装置 提供了一种用于运动识别的聚类特征融合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从被采集者的加速度信号 中提取的时频域特征集的子集内的时频域特征表示成以聚类中心为基向量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确定每组聚类中心基向量的系数;使用聚类中心基向量的系数计算聚类中心基向量对子集的方差贡献率;基于方差贡献率计算子集的聚类中心的融合权重;以及基于融合权重来获得融合后的时频域特征集。 加速度信号 →时频域特征 →以聚类中心为基向量的线性方程组 →基向量的系数 →方差贡献率 →融合权重 基于特征组合的步态行为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组合的步态行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在行为状态下身体的运动加速度信息;从上述运动加速度信息中计算各轴的峰值、频率、步态周期和四分位差及不同轴之间的互相关系数;采用聚合法选取参数组成特征向量;以样本集和步态加速度信号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集,对分类器进行训练,使的分类器具有分类步态行为的能力;将待识别的步态加速度信号的所有特征向量输入到训练后的分类器中,并分别赋予所属类别,统计所有特征向量的所属类别,并将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赋予待识别的步态加速度信号。实现简化计算过程,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的目的。 传感器 →样本及和步态加速度信号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集 →分类器具有分类步态行为的能力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核心网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核心网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从核心网的故障受理中心采集包含有告警信息和故障类型的原始数据并生成样本数据,之后存储到后备训练数据集中进行积累,达到设定的阈值后放入训练数据集中;运用贝叶斯网络算法对训练数据集中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构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从核心网的网络管理系统采集含有告警信息的原始数据,经贝叶斯网络分类器计算获得告警信息对应的故障类型。本发明,利用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构建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对错综复杂的核心网故障进行智能化的系统诊断功能,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系统构建于网络管理系统之上,易于实施,对核心网综合信息处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告警信息和故障类型 →训练集 —>贝叶斯网络分类器

基于贝叶斯的文本分类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本文信息处理 作业题目:基于朴素贝叶斯实现文本分类姓名:赵华 学号: 114107000778 成绩:

基于朴素贝叶斯实现文本分类 摘要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叶斯分类。本文作为分类算法的第一篇,将首先介绍分类问题,对分类问题进行一个正式的定义。然后,介绍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基础——贝叶斯定理。最后,通过实例讨论贝叶斯分类中最简单的一种:朴素贝叶斯分类。 关键词社区发现标签传播算法社会网络分析社区结构 1引言 数据挖掘在上个世纪末在数据的智能分析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类作为数据挖掘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在商业上应用很多。分类的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常常称作分类器),该分类器可以将数据集合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从而可以用于后续数据的预测和状态决策。目前,分类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多,判别方法的好坏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预测准确度,对非样本数据的判别准确度;2)计算复杂度,方法实现时对时间和空间的复杂度;3)模式的简洁度,在同样效果情况下,希望决策树小或规则少。 分类是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基本问题。没有一个分类方法在对所有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学习均是最优的。从数据中学习高精度的分类器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来学习分类器。例如,人工神经元网络[1]、决策树[2]、非参数学习算法[3]等等。与其他精心设计的分类器相比,朴素贝叶斯分类器[4]是学习效率和分类效果较好的分类器之一。 朴素贝叶斯方法,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基于概率的分类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导航、规划、机器学习以及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构建和分析软件系统。 2贝叶斯分类 2.1分类问题综述 对于分类问题,其实谁都不会陌生,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执行分类操作一点都不夸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例如,当你看到一个陌生人,你的脑子下意识判断TA是男是女;你可能经常会走在路上对身旁的朋友说“这个人一看就很有钱、那边有个非主流”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一种分类操作。 从数学角度来说,分类问题可做如下定义: 已知集合:和,确定映射规则,使得任意有且仅有一个使得成立。(不考虑模 糊数学里的模糊集情况) 其中C叫做类别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类别,而I叫做项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待分类项,f叫做分类器。分类算法的任务就是构造分类器f。

中文文本分类算法设计及其实现_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文本分类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 电信学院计算机系84班设计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电信学院计算机系84 班学生丰成平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 2 月21 日起至2013 年 6 月20 日止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西安交通大学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随着文本文件的增多,对其自动进行分门别类尤为重要。文本分类是指采用计算机程序对文本集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自动分类标记。文本分类器的设计通常包括文本的特征向量表示、文本特征向量的降维、以及文本分类器的设计与测试三个方面。本毕设论文研究文本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该毕业设计,可使学生掌握文本分类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方法,并通过具体文本分类算法的设计与编程实现,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设计(论文)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1、文本语料库(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语料库)。 2、关于文本分类的各种文献(包括特征表示、特征降维、以及分类器设计)以及资料。 3、中科院文本分词工具(nlpir)。 4、文本分类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分类方法的资料描述。 课题的主要任务 1.学习文本特征向量的构建方法及常用的降维方法。 2.学习各种分类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训练与测试方法。 3.设计并编程实现文本分类器。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4、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各种结论。 5、撰写毕业论文。 6、翻译一篇关于文本分类的英文文献。 课题的基本要求(工程设计类题应有技术经济分析要求) 1、程序可演示。 2、对源代码进行注释。 3、给出完整的设计文档及测试文档。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外文翻译字数等) 1、提交毕业论文 2、提交设计和实现的系统软件源程序及有关数据 3、提交外文资料翻译的中文和原文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共享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action-viewnews-itemid-103 Svm(支持向量机)算法: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zhenandaci/archive/2009/03/06/258288.html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文本分析(赵中原):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p-030716713857.html TF-IDF的线性图解: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blog-170225-6014.html 东南大学向量降维文献: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p-690306037446.html 指导教师相明 接受设计(论文)任务日期2013-02-21~2013-06-20 学生签名:

文本分类入门(八)中英文文本分类的异同

从文本分类系统的处理流程来看,无论待分类的文本是中文还是英文,在训练阶段之前都要经过一个预处理的步骤,去除无用的信息,减少后续步骤的复杂度和计算负担。 对中文文本来说,首先要经历一个分词的过程,就是把连续的文字流切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词汇(因为词汇将作为训练阶段“特征”的最基本单位),例如原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文本就要被切分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样的形式。而对英文来说,没有这个步骤(更严格的说,并不是没有这个步骤,而是英文只需要通过空格和标点便很容易将一个一个独立的词从原文中区分出来)。中文分词的效果对文本分类系统的表现影响很大,因为在后面的流程中,全都使用预处理之后的文本信息,不再参考原始文本,因此分词的效果不好,等同于引入了错误的训练数据。分词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问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词典法,隐马尔科夫模型和新兴的CRF方法。 预处理中在分词之后的“去停止词”一步对两者来说是相同的,都是要把语言中一些表意能力很差的辅助性文字从原始文本中去除,对中文文本来说,类似“我们”,“在”,“了”,“的”这样的词汇都会被去除,英文中的“ an”,“in”,“the”等也一样。这一步骤会参照一个被称为“停止词表”的数据(里面记录了应该被去除的词,有可能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硬盘上,也有可能是以数据结构形式放在内存中)来进行。 对中文文本来说,到此就已初审合格,可以参加训练了(笑)。而英文文本还有进一步简化和压缩的空间。我们都知道,英文中同一个词有所谓词形的变化(相对的,词义本身却并没有变),例如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等等,还包括这些变化形式的某种组合。而正因为词义本身没有变化,仅仅词形不同的词就不应该作为独立的词来存储和和参与分类计算。去除这些词形不同,但词义相同的词,仅保留一个副本的步骤就称为“词根还原”,例如在一篇英文文档中,经过词根还原后,“computer”,“compute”,“computing”,“computational”这些词全都被处理成“compute”(大小写转换也在这一步完成,当然,还要记下这些词的数目作为compute的词频信息)。 经过预处理步骤之后,原始文档转换成了非常节省资源,也便于计算的形式,后面的训练阶段大同小异(仅仅抽取出的特征不同而已,毕竟,一个是中文词汇的集合,一个是英文词汇的集合嘛)。 下一章节侃侃分类问题本身的分类。

基于TAN结构的贝叶斯文本分类器

2012.1 53 基于TAN 结构的贝叶斯 文本分类器研究 王景中 易路杰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144 摘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简单且有效实现的文本自动类方法,但其独立性假设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在TAN 结构贝叶斯分类算法中,考虑了两两属性间的关联性,对属性间的独立性假设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关键词:文本分类;贝叶斯;TAN 0 引言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贝叶斯分类中一种最常见且原理简单,实际应用很成功的方法。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中的“朴素”主要是指假设各属性间相互独立。在文本分类中,假设不同的特征项在确定的类别下的条件概率分布相互独立,这样在计算特征项之间的联合分布概率时可以大大提高分类器的速度。目前,很多文本分类系统都采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在邮件分类、电子会议、信息过滤等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1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1.1 贝叶斯公式介绍 贝叶斯定理为:设S 为试验E 的样本空间,A 为E 的事件,1B ,2B ,…n B 为S 的一个划分,且有P(A)>0,P(i B )>0 (i=1,2,…n),则有: 1 (/)() (/)(/)() i i i n j j j P A B P B P B A P A B P B ==∑ ,i=1,2,…n 。 1.2 贝叶斯文本分类 贝叶斯文本分类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的分类模型,是现有文本分类算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样本数据的先验概率信息计算确定事件的后验概率。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为:通过计算给定文本的特征值在样本库中某一确定类i C 中的先验概率, 得出给定文本的特征值属于 i C 类的后验概率,再通过比较,得出后验概率最大的即为给 定文本最可能属于的类别。因此,贝叶斯类别判别式为: 12arg max (/,,)NB i n C P C w w w = (1) 本文采用布尔表示法描述文本,每个文本表示为特征矢 量(1w ,2w , …V w ),V 为特征词表,V 为特征词表总词数,V=(1B ,2B ,…V B )。特征矢量中的i w ={0,1},1表示特 征词表中的第i 个词出现,0表示没有出现。 根据贝叶斯公式: 121212(,,/)() (/,,)(,,) n i i i n n P w w w C P C P C w w w P w w w = (2) 式中()i P C 为样本集中属于i C 类的概率,12(,,/)n i P w w w C …为i C 类中给定文本特征词的概率。 要求12max (/,,)i n P C w w w …,(2)式中分母12(,,)n P w w w …在给定的所有类别中为固定值,即为常量。因此,只需求: 12arg max (,,/)()NB n i i C P w w w C P C = (3) 式中()i P C 的值为每个类别在样本集中的频率,即为样本集中属于i C 类的文本数与样本集中的总的文本数的比率。12(,,/)n i P w w w C …的值计算比较困难,理论上只有建立一个 足够大的样本集才能准确得到。如何得出12(,,/)n i P w w w C …的值也是贝叶斯算法的关键,直接影响分类的性能。目前只能通过估算得出。 由于贝叶斯分类模型的假设,文本特征属性之间独立同分布,因此各属性联合概率等于各属性概率的乘积,即: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本分类算法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本分类算法 摘要:常用的文本分类方法有支持向量机、K-近邻算法和朴素贝叶斯。其中朴素贝叶斯具有容易实现,运行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使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朴素贝叶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两种常见模型:多项式模型(MM)和伯努利模型(BM),实现了可运行的代码,并进行了一些数据测试。 关键字: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aive Bayes Author: soulmachine Email:soulmachine@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 Blog: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 Abstract:Usually there are three methods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SVM、KNN and Na?ve Bayes. Na?ve Bayes is easy to implement and fast, so it is widely us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Na?ve Bayes and discussed two popular models: multinomial model(MM) and Bernoulli model(BM) in details, implemented runnable code and performed some data tests. Keywords: na?ve bayes; text classification 第1章贝叶斯原理 1.1 贝叶斯公式 设A、B是两个事件,且P(A)>0,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乘法公式P(XYZ)=P(Z|XY)P(Y|X)P(X) 全概率公式P(X)=P(X|Y 1)+ P(X|Y 2 )+…+ P(X|Y n ) 贝叶斯公式 在此处,贝叶斯公式,我们要用到的是

中文文本分类语料

中文文本分类语料 文本自动分类就是用电脑对文本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或标准进行自动分类标记。 文本分类问题与其它分类问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方法可以归结为根据待分类数据的某些特征来进行匹配,当然完全的匹配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必须(根据某种评价标准)选择最优的匹配结果,从而完成分类。现如今,统计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了文本分类领域绝对的主流。 统计学习方法需要一批由人工进行了准确分类的文档作为学习的材料(称为训练集,注意由人分类一批文档比从这些文档中总结出准确的规则成本要低得多),计算机从这些文档中挖掘出一些能够有效分类的规则,这个过程被形象的称为训练,而总结出的规则集合常常被称为分类器。训练完成之后,需要对计算机从来没有见过的文档进行分类时,便使用这些分类器来进行。 下面提供一些网上能下载到的中文的好语料,供研究人员学习使用。 1.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中英文新闻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data/13484 中文新闻分类语料库从凤凰、新浪、网易、腾讯等版面搜集。英语新闻分类语料库为Reuters-21578的ModApte版本。 2.搜狗的中文新闻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labs/dl/c.html 包括搜狐的大量新闻语料与对应的分类信息。有不同大小的版本可以下载。 3.李荣陆老师的中文语料库 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data/11968 压缩后有240M大小 4.谭松波老师的中文文本分类语料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data/11970 不仅包含大的分类,例如经济、运动等等,每个大类下面还包含具体的小类,例如运动包含篮球、足球等等。能够作为层次分类的语料库,非常实用。 5.网易分类文本数据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data/11965 包含运动、汽车等六大类的4000条文本数据。 6.中文文本分类语料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data/11963 包含Arts、Literature等类别的语料文本。 7.更全的搜狗文本分类语料 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labs/dl/c.html 搜狗实验室发布的文本分类语料,有不同大小的数据版本供免费下载 8.2002年中文网页分类训练集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data/15021 2002年秋天北京大学网络与分布式实验室天网小组通过动员不同专业的几十个学生,人工选取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基于层次模型的大规模中文网页样本集。它包括11678个训练网页实例和3630个测试网页实例,分布在11个大类别中。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朴素贝叶斯学习和分类文本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朴素贝叶斯学习和分类文本 (2015年度秋季学期) 一、实验内容 问题:通过朴素贝叶斯学习和分类文本 目标:可以通过训练好的贝叶斯分类器对文本正确分类二、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与设计: 在分类(classification)问题中,常常需要把一个事物分到某个类别。一个事物具有很多属性,把它的众多属性看做一个向量,即x=(x1,x2,x3,…,xn),用x这个向量来代表这个事物。类别也是有很多种,用集合Y=y1,y2,…ym表示。如果x属于y1类别,就可以给x打上y1标签,意思是说x属于y1类别。 这就是所谓的分类(Classification)。x的集合记为X,称为属性集。一般X和Y 的关系是不确定的,你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说x有多大可能性属于类y1,比如说x有80%的可能性属于类y1,这时可以把X和Y看做是随机变量,P(Y|X)称为Y的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与之相对的,P(Y)称为Y的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1。在训练阶段,我们要根据从训练数据中收集的信息,对X和Y的每一种组合学习后验概率P(Y|X)。分类时,来了一个实例x,在刚才训练得到的一堆后验概率中找出所有的P(Y|x),其中最大的那个y,即为x所属分类。根据贝叶斯公式,后验概率为 在比较不同Y值的后验概率时,分母P(X)总是常数,因此可以忽略。先验概率P(Y)可以通过计算训练集中属于每一个类的训练样本所占的比例容易地估计。 在文本分类中,假设我们有一个文档d∈X,X是文档向量空间(document space),和一个固定的类集合C={c1,c2,…,cj},类别又称为标签。显然,文档向量空间是一个高维度空间。我们把一堆打了标签的文档集合作为训练样本,∈X×C。例如:={Beijing join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对于这个只有一句话的文档,我们把它归类到China,即打上china标 签。 我们期望用某种训练算法,训练出一个函数γ,能够将文档映射到某一个类别:γ:X→C这种类型的学习方法叫做有监督学习,因为事先有一个监督者(我们事先给出了一堆打好标签的文档)像个老师一样监督着整个学习过程。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有监督学习。 实验主要代码: 1、 由于中文本身是没有自然分割符(如空格之类符号),所以要获得中文文本的特征变量向量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中文分词。这里采用极易中文分词组件

基于libsvm的中文文本分类原型

基于libsvm的中文文本分类原型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Cortes和Vapnik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它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并能够推广应用到函数拟合等其他机器学习问题中。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 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习精度,Accuracy)和学习能力(即无错误地识别任意样本的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期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或称泛化能力)。SVM理论的学习,请参考jasper的博客。 LIBSVM 是台湾大学林智仁(Chih-Jen Lin)博士等开发设计的一个操作简单、易于使用、快速有效的通用SVM 软件包,可以解决分类问题(包括C?SVC 、ν?SVC ),回归问题(包括ε ? SVR 、v? SVR )以及分布估计(one ? class ? SVM ) 等问题,提供了线性、多项式、径向基和S 形函数四种常用的核函数供选择,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类问题、交叉验证选择参数、对不平衡样本加权、多类问题的概率估计等。LIBSVM是一个开源的软件包,。他不仅提供了LIBSVM 的C++语言的算法源代码,还提供了Python、Java、R、MATLAB、Perl、Ruby、LabVIEW以及C#.net 等各种语言的接口,可以方便的在Windows 或UNIX 平台下使用,也便于科研工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进(譬如设计使用符合自己特定问题需要 的核函数等)。 更多案例到WX 公zhong hao : datadw 文本分类,大致分为如下几件事情:样本,分词,特征提取,向量计算,分类训练,测试和调试。 1.样本选择 搜狗语料https://www.doczj.com/doc/c0211681.html,/labs/dl/c.html,下精简版吧,如果实验用用,这足够了,你要下107M的也可以。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找语料,不过麻烦点而已,把各大门户网站的对应频道下的文章都爬下来。 2.分词

数据挖掘(8):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原理与实践

数据挖掘(8):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原理与实践 隔了很久没有写数据挖掘系列的文章了,今天介绍一下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讲一下基本原理,再以文本分类实践。 一个简单的例子 朴素贝叶斯算法是一个典型的统计学习方法,主要理论基础就是一个贝叶斯公式,贝叶斯公式的基本定义如下: 这个公式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它却能总结历史,预知未来。公式的右边是总结历史,公式的左边是预知未来,如果把Y看出类别,X看出特征,P(Yk|X)就是在已知特征X的情况下求Yk类别的概率,而对P(Yk|X)的计算又全部转化到类别Yk的特征分布上来。举个例子,大学的时候,某男生经常去图书室晚自习,发现他喜欢的那个女生也常去那个自习室,心中窃喜,于是每天买点好吃点在那个自习室蹲点等她来,可是人家女生不一定每天都来,眼看天气渐渐炎热,图书馆又不开空调,如果那个女生没有去自修室,该男生也就不去,每次男生鼓足勇气说:“嘿,你明天还来不?”,“啊,不知道,看情况”。然后该男生每天就把她去自习室与否以及一些其他情况做一下记录,用Y表示该女生是否去自习室,即Y={去,不去},X是跟去自修室有关联的一系列条件,比如当天上了哪门主课,蹲点统计了一段时间后,该男生打算今天不再蹲点,而是先预测一下她会不会去,现在已经知道了今天上了常微分方法这么主课,于是计算P(Y=去|常微分方

程)与P(Y=不去|常微分方程),看哪个概率大,如果P(Y=去|常微分方程) >P(Y=不去|常微分方程),那这个男生不管多热都屁颠屁颠去自习室了,否则不就去自习室受罪了。P(Y=去|常微分方程)的计算可以转为计算以前她去的情况下,那天主课是常微分的概率P(常微分方程|Y=去),注意公式右边的分母对每个类别(去/不去)都是一样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忽略掉分母,这样虽然得到的概率值已经不再是0~1之间,但是其大小还是能选择类别。 后来他发现还有一些其他条件可以挖,比如当天星期几、当天的天气,以及上一次与她在自修室的气氛,统计了一段时间后,该男子一计算,发现不好算了,因为总结历史的公式: 这里n=3,x(1)表示主课,x(2)表示天气,x(3)表示星期几,x(4)表示气氛,Y仍然是{去,不去},现在主课有8门,天气有晴、雨、阴三种、气氛有A+,A,B+,B,C五种,那么总共需要估计的参数有8*3*7*5*2=1680个,每天只能收集到一条数据,那么等凑齐1 680条数据大学都毕业了,男生打呼不妙,于是做了一个独立性假设,假设这些影响她去自习室的原因是独立互不相关的,于是 有了这个独立假设后,需要估计的参数就变为,(8+3+7+5)*2 = 46个了,而且每天收集的一条数据,可以提供4个参数,这样该男生就预测越来越准了。

Python贝叶斯文本分类模型从原理到实现

Python贝叶斯文本分类模型从原理到实现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有监督学习,常见有两种模型,多项式模型(multinomial model)即为词频型和伯努利模型(Bernoulli model)即文档型。二者的计算粒度不一样,多项式模型以单词为粒度,伯努利模型以文件为粒度,因此二者的先验概率和类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都不同。计算后验概率时,对于一个文档d,多项式模型中,只有在d中出现过的单词,才会参与后验概率计算,伯努利模型中,没有在d中出现,但是在全局单词表中出现的单词,也会参与计算,不过是作为“反方”参与的(避免消除测试文档时类条件概率中有为0现象而做的取对数等问题)。 一、数据集 数据集是有8个分类的文本数据集,使用了结巴分词对每个文本分词,每个单词当作特征,再利用二元词串构造更多特征,然后去掉停用词,去掉出现次数太多和太少的特征,得到了19630个特征。取1998个样本用于训练,509个用于测试。基于词袋模型的思路将每个文本转换为向量,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转换为矩阵,并用python numpy模块将其保存为npy格式。数据集共使用了19630个单词作为特征,特征值是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8个分类,分别是1、2、...、8。训练集共1998个样本,测试集共509个样本。 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划分邮件算法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基于贝叶斯定理,是一个表现良好的分类方法。 1、公式原理推导 主要根据事件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公式推断。 1.1、条件概率: P(A|B) = P(A,B)/P(B) A和B是随机事件,P(A|B)也就是在事件B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A,B)表示A、B都发生的概率。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结果计算条件概率。例如假设有1000封邮件,垃圾邮件有300封,出现单词购买的邮件为50封,而即是垃圾邮件又同时出现了购买这个单词的邮件共有20封。如果把垃圾邮件看成事件A,邮件里出现单词购买看成事件B,那么P(A)是指垃圾邮件出现的概率,因为没考虑其他的因素对A的影响,也可以将P(A)看做A的先验概率,这里: P(A) = 300/1000 = 0.3 同理, P(B) = 50/1000 = 0.05 P(A,B)是指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 P(A,B) = 20/1000 = 0.02 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能够得到 P(A|B) = 0.02 / 0.05 = 0.4 因为有B的影响,P(A|B)也叫做A的后验概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