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精)

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精)

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精)
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精)

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3、引导学生领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活动重点】

领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活动准备】

1、进行自卑和自信心调查

2、小品排练

3、进行活动小组分组

4、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式与手段】:讨论、小品表演、游戏、讲故事、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板书)

小品表演:请同学们通过下列小品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

学校组织一系列活动甲是高一(1)班的班长,他动员本班同学乙参加相关活动:

甲:“你去不去参加作文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 ”

甲:“怎么还没参加就说自己不行,你平时作文不是蛮好的吗?”

乙:“那都是超水平发挥的!”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人际交往中有没有碰到类似的情况?(设

置情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体悟)

生一:我朗读挺好的,可就是不愿当众朗读课文。

生二:有的同学有时有许多问题不会,但不愿问教师和同学。……(略)

教师提问:“造成小品中乙和刚才几位同学所讲情况的心理原因是

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是自卑心理在作祟。教师概括: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

的情绪,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提问:自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利影响呢?

二、自卑心理的危害(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l 、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产生悲观失望、消极逃避

的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2、自卑心理会使人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的情绪,导致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

3、马加爵事件告诉我们过于自卑的人还可能产生极度自尊心理,甚至在遇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敌对和仇视情绪,危害他人和社会。

教师: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冲破自卑的束缚,消

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板书)

教师:要克服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以便量体裁衣、对

症下药。

(-)自卑产生的原因(板书)

课件一:案例分析: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

呈现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

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

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

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学生:行。

教师总结:这就产生了现实中的自我与自我认识之间的差异,这种

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自我评价”。这种“错误的自我评价”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在现实中产生“错误评价”的原因,除了自身以前的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多媒体显示:产生自卑的原因:

l 、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

2、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教师:多数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行。使他们产生

这种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得太大,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克服自卑的心理。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自我评价”和错误认识很难一下子改变,它们的影响也很难一下子消除,这就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方法。

(二)培养自信的途径和方法(板书)

活动一:自我展示

要求:(1)每人写出自己所具有的一个或几个优点。

(2)当众将自己的优点,大声说三遍。每说一遍,其他同学鼓掌三次。学生写、朗读。(略)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被别人鼓掌有何感想?

学生: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一次次地被鼓掌, 内心很激

动和自豪。

活动二:赞赏他人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指出别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多媒体显示讨论提纲

l 、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2、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3、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

学生: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我以前已认识到,也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

名言赏析:(多媒体显示)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罗伯特·安东尼。

提问: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现实生活中有人在做一件事前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结果常常真的失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这就是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不同作用。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和身心健康。反之消极心理

暗示不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功,罗伯特·安东尼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积极暗示。

教师归纳:培养自信的途径和方法是:

1、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

3、培养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消极心理暗示。

本课小结:自卑是中学生比较常见的不良心理,它的存在严重地

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克服自卑需要我们客观、全面认识自己。我们不要一味与别人相比,更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满怀信心、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

【课后拓展】

(1)请全体起立大声讲“我能行,我很棒”。

(2)列出自己的每一条优点,天天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们,坚持一个月,争取养成积极暗示的思维习惯。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2019 年 11 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 1-100 小题,每题 0.5 分,共计 50 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D. 特点 (得分: 0.5 )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快乐原则 (得分: 0.5 )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性的冲突 (得分: 0.5 )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防御机制 (得分: 0.5 )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分 值: 0.5] 您的回答: C. 顺利地度过 “性心理 ”发展的每个阶段 6. 在人本主义看来, “存在焦虑 ”是: [ 分值: 0.5] 您的回 答: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得分: 0.5 )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由 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您的 回答: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得分: 0.5 )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抑郁状态 (得分: 0.5 )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幻觉 (得分: 0.5 )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内脏性幻觉 (得分: 0.5 )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B. 假性幻觉 (得分: 0.5 ) 14. 思维鸣响属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D. 感知障碍 (得分: 0.5 ) 得分: 0.5 ) (得分: 0.5 ) [ 分值: 0.5] 得分: 0.5 )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面面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

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正常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代,孩子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发展水平的程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年龄作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依据来分析儿童的道德社会化,他以7-8岁为界,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界定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呈显出如下变化: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从看“效果”到看“动机”,道德惩罚从笼统性的千篇一律的惩罚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他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青少年的社会化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诞生-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及以后)。而且,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有其认知的根源。所以,正常的认知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感情成熟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测精彩试题(卷)(有问题详解)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围:D A 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 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许又新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C A 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发展考察分析 B 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 C 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心世界为准,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评价 D 以上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A 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 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 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 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的情绪 4、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 A 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 环境适应力 C 心理自控能力 D 社交能力 5、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围:D A 见人都热情接待 B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 经常努力工作 D 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6、郭念锋认为: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称为:A A 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 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康复能力 D 环境适应能力 7、潜意识与意识或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心理健康状态破坏的在机制,这理论来自:A A 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8、郭念锋认为:当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情时手舞足蹈,欢快的向别人诉说体验,我们称这个人:A A 心理活动在一致性 B 人格相对稳定性 C 心理活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 D心理活动协调性 9、不合理信念对人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用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来评价环境,便会产生心理障碍,这一理论来自:D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10、郭念锋认为:心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反应强度强烈,影响思维逻辑性的心理活动属于:B A 心理问题 B 心理紊乱 C 边缘状态 D 神经症 11、关于错觉的理解,以下那些是正确的:A A 是歪曲的错觉 B 只在病人中存在 C 病理性错觉多持续时间较短 D 错觉存在时间较短 12、以下哪些症状属于思维障碍:D A 错觉 B 虚构 C 注意增强 D 妄想 13、错构是:D A 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其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 B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 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原因,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 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14、超价观念是指:B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2、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⑴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c017876549.html, ⑵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⑶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⑷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这种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⑸心理活动耐受力。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类精神刺激,它长期反复地在生活中出现,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久。有人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刺激当作生活斗争的乐趣,当作一种标志自己是一个强者的象征。他们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我们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 ⑹心理康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的极大波动。行为的暂时改变,甚至其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c017876549.html, ⑺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和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所谓不随意的情绪、情感和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有随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难以察觉罢了。精神活动和过程的随意性程度以及自觉控制的水平高低,是与自控能力有关的。为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一个健康指标。 ⑻自信心。当一个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付能力。这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于自信心过高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可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 年11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 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 第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的要求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不断发展健全人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知识点: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知识点:心理健康七标准 要点: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条件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的概念,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不足取。 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教程第-页)知识点: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身心统一原则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知识点: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生理方面的途径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试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括号内。每 题2分,共计60分) 1、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 A、密切 B、依存 C、统一 D、协调 2、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十项标准之一是有充分的()安全感。 A、个体 B、自我 C、群体 D、他人 3、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 A、活动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节律性 4、思维不能()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A、集中 B、知觉 C、记忆 D、想象 5、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特征和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会影响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绪 6、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 A、心理康复能力 B、疾病康复能力 C、运动康复能力 D、知觉康复能力 7、精神活动的()能力是一个健康指标 A、分析 B、理解 C、操作 D、自控 8、()被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 A、个人交往 B、群体交往 C、家庭交往 D、社会交往 9、行为主义认为环境中的()因素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 A、主观 B、客观 C、不良 D、外来 10、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破坏,就是()的发展受到阻碍。 A、本能 B、潜能 C、效能 D、动能 11、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是好而趋之另一是恶而避之。这时产生趋与避的冲突叫()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2、患者过分担心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叫()。 A、焦虑 B、恐惧 C、害怕 D、担忧 13、1907年()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取名为《自觉之心》。 A、比奈尔 B、比尔斯 C、马斯洛 D、罗杰斯 14、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召开。 A、伦敦 B、巴黎 C、东京 D、华盛顿 15、中年期是一个主要以索取为辅()为主的时期。 A、奉献 B、奉陪 C、奉劝 D、奉养

【精品】《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复习指导与例题分析

上册《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复习指导与例题分析 一、本章特点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涉足两大学科领域及其分支学科,一个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另一个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临床精神病学。本章不是一门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心理咨询师(员)必须掌握的综合专业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掌握心理诊断技能奠定必备基础。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异常的评定标准; (3)常见心理障碍; (4)心理卫生问题。 二、知识点范围与级别 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理解)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十条标准(识记) 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 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 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理解) 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应用)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应用)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心理健康的状态(应用) 心理健康状况的破坏(理解) 应激性身心障碍(理解) 认知障碍(应用) 感觉过敏(识记) 错觉(识记) 幻觉(识记) 思维贫乏(识记) 思维迟缓(识记) 强制性思维(识记) 妄想(识记) 超价观念(识记) 强迫观念(识记) 记忆障碍(应用) 注意障碍(应用) 智能障碍(应用) 情绪情感障碍(应用) 情感淡漠(识记)

情绪低落(识记) 焦虑(识记) 情感脆弱(识记) 意向行为障碍(应用) 意向缺乏(识记) 意向增强(识记) 意向倒错(识记) 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识记) 自知力障碍(应用) 心理问题(应用) 心理紊乱(应用) 边缘状态(应用) 精神病性障碍(应用) 心境障碍(应用) 神经症性障碍(应用) 恐怖症(应用) 焦虑症(应用) 强迫性障碍(应用) 躯体形式障碍(应用) 神经衰弱(应用) 反应性精神障碍及癔症(应用) 心理卫生的概念(识记) 心理卫生工作的特点(识记) 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理解) 童年期的心理卫生(理解) 青少年心理卫生(应用) 中年人的社会责任(理解) 中年人的家庭心理卫生(理解) 更年期心理卫生(理解) 老年期心理卫生(理解) 残疾人的概念(识记)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理解) 残疾人心理卫生的实施(应用) 躯体疾患者心理特点(识记) 患者住院对患者的影响(理解) 三、例题分析 (一)单选例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是不合理的判断。(A)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B)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及答案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20年8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D ? A. 诊断 ? B. 咨询 ? C. 治疗 ? D. 特点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C ? A. 现实原则 ? B. 道德原则 ? C. 快乐原则 ? D. 社会原则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C ? A. 防御机制 ? B. 动机冲突 ? C. 性的冲突 ? D. 克制能力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A ? A. 防御机制 ? B. 本能动力

? C. 心理异常 ? D. 快乐原则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 ?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 B. 力比多的驱动 ?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 D. 潜意识的结构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A ?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A ?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A ?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C ?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A ? A. 抑郁状态 ?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 C. 睡眠障碍 ? D. 精神运动性抑制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A ? A. 幻觉 ? B. 错觉 ? C. 妄想 ? D. 谵妄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C ? A. 内感性不适 ? B. 非真实感 ? C. 内脏性幻觉 ? D. 被洞悉感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作业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应考训练题一、单选题(第 1-100小题,B.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分。)0.5分,共计50每题 D.属于思维形式障碍)。1.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10.感觉减退多见于( ) 咨询 B.A.诊断 A.抑郁状态 B.感染后虚弱状态特点D. C.治疗 D.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障碍 C.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11.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B.错觉A.幻觉道德原则B.A.现实原则 C.谵妄 C.妄想社会原则 D.C.快乐原则 12.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3. )属于(起因是() B. A.内感性不适非真实感 B.动机冲突防御机制A. D.被洞悉感C.内脏性幻觉克制能力D.性的冲突C. 13.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4. B.假性幻觉真性幻觉A. ()D.脑内幻觉主观幻觉 C. 本能动力B.防御机制A. 14.思维鸣响属于()快乐原则D.心理异常C. 注意障碍思维障碍A. B.5.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感知障碍D.情感障碍C. 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15.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 A.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B.力比多的驱动思维散漫B. 思维奔逸A. C.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妄想心境D.被洞悉感C. D.潜意识的结构16.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 6.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A. 思维迟缓A. B. 思维云集存在与潜能的冲突B. C.D. 被同悉感妄想心境潜能与本能的矛盾C.17.违背个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 D.本能与社会的矛盾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7.A.破裂性思维 B.强迫观念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A.D. 超价观念C.强制性思维 B.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18.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 C.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D.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A.被害妄想B.钟情妄想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8.D.夸大妄想 C.关系妄想)对稳定性原则认为()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19. A.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A.坚信配偶不忠 B.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见到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B. C.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C.痴迷某种观念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D. 想象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D.( )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9.主动注意减弱,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20. 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1 / 8 这可能是() C.偏执性 D.分裂样 31. 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B.自知力不完整A.注意减弱 C.注意狭窄() D.内心被披露感 A.心理不健康状态 B.异常心理状态 21.将过去事实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这样症状属于() D.神经过程紊乱 C.功能性机能失调A.错觉 B.幻觉 32.健康心理学侧重于研究() A.D.错构C.虚构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 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 答案】 D 答案】 C 答案】 C 答案】 A 答案】 C 答案】 A 答案】 A 答案】 A 答案】 C 答案】 A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作业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作业 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应考训练题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分,共计50分。) 1.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诊断 B.咨询 C.治疗 D.特点 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现实原则 B.道德原则 C.快乐原则 D.社会原则 3.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防御机制 B.动机冲突 C.性的冲突 D.克制能力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5.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力比多的驱动 C.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潜意识的结构 6.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7.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 8.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9.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 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10.感觉减退多见于( ) A.抑郁状态 B.感染后虚弱状态 C.睡眠障碍 D.精神运动性抑制 11.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A.幻觉 B.错觉 C.妄想 C.谵妄 12.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内感性不适 B.非真实感 C.内脏性幻觉 D.被洞悉感 13.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作业题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一、单选题(第1-100题,每题0.5分,共50分) 3.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 4.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 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 6.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 7.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 8.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9.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 10.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11.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12.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 13.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 幻觉 B. 错觉 C. 妄想 D. 谵妄 14.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 内感性不适 B. 非真实感 C. 内脏性幻觉 D. 被洞悉感 1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 16. 14. 思维鸣响属于:* A. 思维障碍 B. 注意障碍 C. 情感障碍 D. 感知障碍 17. 15.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 18. 16.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迟缓 B. 思维云集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 19. 17. 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A. 破裂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强制性思维 D. 超价观念 20. 18. 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 被害妄想 B. 钟情妄想 C. 关系妄想 D. 夸大妄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