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试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二、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过氧乙酸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少

毫升?(A) A 22ml,1978ml B 12ml,1988ml C 4ml,1996ml D 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 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

B 艾滋病、梅毒

C 鼠疫、霍乱

D 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 D 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A )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年2月21日

6、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D )。

A 预防为主

B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 甲,乙,丙,丙

B 甲,甲,乙,乙

C 甲,甲,乙,丙

D 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 35

B 28

C 38

D 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 D )。

A 处罚措施

B 强制措施

C 行政拘留

D 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 C )负责。

A 出发地

B 目的地

C 诊治地

D 户口所在地

1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当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

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 A )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A 公安机关

B 卫生行政部门

C 卫生监督机构

D 卫生防疫机构

12、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由( A )批准。

A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3、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 A )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

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A 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 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卫生部

D 国务院

14、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B )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 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1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B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

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 隔离、消毒 B 预检、分诊 C 分类、隔离 D 定点、隔离

16、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 B )

A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

B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重点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

C 收治医院应有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传染病病区的严格分区

D 隔离区有专用诊断治疗设备

E 要有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通道

17、《消毒管理办法》自何时实施?( B )

A 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B 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C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D 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18、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A)

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19、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B )

A 无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20、《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何处理。( C )

A 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B 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C 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D 毁形后卖掉

21、《消毒管理办法》规定,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应如何处理?( A )

A 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B 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C 必须随时进行清洁处理

D 必须随时进行灭菌处理

22、《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B )

A 用后灭菌

B 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 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23、消毒剂、消毒器械和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何部门颁发的生产企业卫许可证?( B )

A 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B 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 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 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

24、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几年?( B )

A 3年

B 4年

C 2年

D 5年

25、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为几年?( D )A 3年 B 5年 C 6年 D 4年

26、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取得何部门颁发什么证件?( B )

A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

B 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

C 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证

D 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证

27、以下(C)不属于物理消毒法。A 煮沸 B 高压蒸气 C 优氯净 D 紫外线

28、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B):

A 冠状病毒

B 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

C 猪链球菌

D 一种甲型H1N1病毒

29、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 A )

A 专用车

B 救护车

C 面包车

D 大卡车

30、生产消毒剂、消毒器械应当按照规定取得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的( D )

A 生产企业许可证

B 卫生备案证

C 卫生应用证

D 卫生许可批件

31、关于处理高危物品和中危物品朊毒灭活方法正确的有(D)

A 134℃~138℃ 8min

B 134℃~138℃ 18min

C 134℃~138℃ 38min

D 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h,再121℃ 60min

二、多项选择题(28题)

1、下列哪些疾病是甲类传染病(AD)

A 鼠疫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 炭疽中的肺炭疽

D 霍乱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CE)

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 艾滋病

C 炭疽中的肺炭疽

D 病毒性肝炎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下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ACE)

A 狂犬病

B 流行性感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麻风病

E 血吸虫病

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

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AB)

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 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 血吸虫病

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的报

告时限(BE)

A 必须立即(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B 城镇应于6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C 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D 应当在6小时内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E 农村应于1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7、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ABC)

A 医源性传播

B 性接触传播

C 母婴垂直传播

D 经媒介生物传播

E 一般接触传播

8、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包括下列哪些(AD)

A 肠道病毒71型(EV71)

B 柯萨奇病毒B组的16型(CoxB16)

C 肠道病毒78型(EV78)

D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

E 肠道病毒171型(EV171)

9、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ABE)

A 经呼吸道传播

B 经消化道传播

C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D 垂直传播

E 密切接触传播

10、下列可以灭活肠道病毒的有(CDE)

A 75%酒精

B 植物消毒剂

C 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D 过氧乙酸

E 碘酒

11、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ABC)

A 经鼠蚤传播

B 经皮肤传播

C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D 经水传播

E 经食物传播

12、下列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有(AE)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丙型肝炎

D 丁型肝炎

E 戊型肝炎

13、下列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消毒的消毒剂有(ACE)

A 碘伏

B 醋酸氯已定

C 漂白粉

D 苯扎氯铵

E 过氧乙酸

14、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转院时,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儿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采取以

下措施:(ABC)

A 建立或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B 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持续心电监测。

C 给氧或机械通气,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D 患儿昏迷、呕吐时,应将患儿仰卧,避免误吸或呼吸道阻塞。

E 以上都不是

15、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ABDE)

A 带狂犬病毒的狗

B 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

C 体内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D 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

E 艾滋病抗体阳性的病人

16、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ABC)

A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B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C 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D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E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监督管理

17、《消毒管理办法》对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医疗机构,有哪些要求?(ABCD)

A 应当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B 对实验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

C 防止实验室感染

D 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扩散

E 监管、使用消毒产品

18、《消毒管理办法》中所指的消毒产品包括那些?(ABC)

A 消毒剂

B 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

C 卫生用品

D 保健品

E 食品防腐用品

19、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ACD)。

A 传染源

B 自然环境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E 社会环境

20、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

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1、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ABC)

A 标准防护

B 严格消毒

C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D 监督检查传染病人

E 保护易感人群

22、医疗机构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下列有效证件:(ABD)

A 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B 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C 说明书复印件

D 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应当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

E 销售者的合法身份

23、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ABC)

A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B 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C 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D 肠道中分离到EV71

E 尿液中检测到EV71

24、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即可通过以下途径等造成传播。(ABCDE)

A 粪-口

B 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C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

D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E 以上都对

25、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的((CD)),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

病毒71型(EV71)引起。全年均有发生。

A 非法定报告

B 乙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D 法定报告管理

E 丁类传染病

26、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AB)

A 隐性感染者

B 患者

C 动物

D 食物

E 水

27、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

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BC)

A 监督检查

B 采集样本

C 技术分析和检验

D 疏散居民

E 做好治安

28、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三、填空题(40题)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

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12 小时内,农村于 24 小时内向发病地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鼠疫的传播途径除跳蚤叮咬外,还可经直接接触和空气飞沫传播,故消毒在其预防中具

有重要意义。

4、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

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

5、患甲类传染病以及患炭疽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6、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要求。

7、对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9、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发病为主。人群对肠

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 3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10、手足口病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便、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人泡疹液而感染。

11、自2008年 5 月 2 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1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对消毒剂抗力较强,故在消毒中只能使用高、中

效消毒剂,不得使用低效消毒剂。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38 种。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出血热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属

于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15、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

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臵工作。

1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

1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

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18、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

感染和医院感染。

1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

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1、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1. 传染源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22、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隔离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预防院感。

23、医院消毒分为四个等级,它们是灭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

24、疾病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

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2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

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

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7、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

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8、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29、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

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0、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31、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

范,以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34、《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制度。

35、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

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3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7、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必须实

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38、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预防传染

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39、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

的机构。

40、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实验室感染是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

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四、判断题(30题)

1、病毒性乙型肝炎为常见传染病之一,它主要通过饮用水、食物、餐饮具、日常生活接触、经口

传播。(×)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中,外交人员应享有豁免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6、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

7、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

预防、控制措施。(×)

8、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

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9、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

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1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

病疫情信息。(√)

11、体温表、内窥镜(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等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但消毒要求并不同,

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1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

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3、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

14、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15、医院在采购消毒剂、消毒器械时,必须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16、医疗机构不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17、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

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18、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可以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9、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20、急救中心(站)应当设臵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采取洗消措施,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

司机、救护车辆负责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

2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22、手足口病易感人群是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上儿童。(×)

23、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

感染和医院感染。(√)

24、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不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25、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市级以上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2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7、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28、发生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宣布停工、停业、停课。(×)

29、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

30、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简答题(10题)

1、传染源?

答: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答: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3、甲型H1N1流感?

答: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

4、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感染本次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和表现与以往的人流感类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新发现的传染病包括哪些?

答:(1)过去早已存在的疾病,但当时未认识是传染病,现今才确定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淋巴瘤由幽门螺杆菌引起。

(2)早已知道为传染病,当时未发现其病原体,近年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发现其相应病原体。如丙肝、戊肝、流行性出热血。

(3)过去确实不存在、新近才出现的如艾滋病(AIDS)

(4)已知传染病的病原体,由于变异出现新症状或症状加重及病原学诊断发生变化,如霍乱弧菌O139、SARS、禽流感。

7、《消毒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是如何规定的?

答: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8、手足口的传染源?

答: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9、手足口病?

答: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病毒性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使住院病人急剧增加。

10、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

答: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10、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2020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结构采取()治疗措施。 居家隔离 B.强制隔离 C.居家观察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4、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5、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这类情形属于()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一 B.二 C.三 D.四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其他类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1、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1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 14、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传染病防治试卷及答案

传染病管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类。 A.一 B.二 C.三 D.四 2. 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A.预防 B.控制 C.治疗 D.救治 4. 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地方性 5. 梅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6. 尖锐湿疣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8. 预检分诊制度需要()执行。 A.在疫情爆发时 B.在疫情爆发前 C.在疫情爆发后 D. 长期 9. 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实行()。 A.必要的治疗 B.不必特殊管理 C.必要的隔离、医学观察 10.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 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 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 12.潜伏期是指()。 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 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 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 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 13.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 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 D.临床病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 14. 甲型肝炎是()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演示教学

本溪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考试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职称:得分: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其中单选题75道,多选题25道,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12 D.24 ()4.国务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 B.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 D.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 ()5.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6.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A.专业机构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 ()8.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题

二、传染病防治知识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 的一类疾病,能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或广泛 的流行() 2、传染病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存在,才能成为起 流行的条件() 3、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等() 4、凡是得了传染病的人群都称为易感人群.() 5、1989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 传染病的防治有了法律保障() 6、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 效的控制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和蔓延() 7、小明认为:只要做到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就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的发生 () 8、接种疫苗是有效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可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 异性免疫力()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简称SARS()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重症呼吸道 传染病()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在夏季发生() 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如果咳嗽、打喷嚏,那么和他密切接触的其 他人就可能被传染() 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 15、注意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远离传染源是有效的预 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方法() 16、流行性感冒就是普通的“感冒”()

17、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 由于人员密集,更容易相互感染() 18、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人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19、爸爸妈妈为了让小红预防流感,就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前提下带她 接种了流感疫苗() 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6个月至14岁 是高发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21、流脑易在冬春季发病,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得了流脑 后,只要在家休息就可以不去医院看病() 2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 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23、在肺结核病人的疾病活动期,患者在呼吸、讲话、咳嗽时将病菌排 至空气,如果此时吸如一定量的病菌,在加上自身抵抗力比较弱,那么可能会感染上结核病() 24、从年龄上看,成年人和老年人易感染结核病() 25、小学生因为受到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爱,所以几乎没有得肺结核 的可能性() 26、活动期结核病患者虽然向外排放结核菌,但是不至于影响社会公众 的健康() 27、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方法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 营养。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 28、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号召全球紧急行动起 来,加强结核病的防控工作() 29、腮腺炎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但以14岁以上青少年常见() 30、腮腺炎病毒只感染人类,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31、腮腺炎在幼儿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 地方容易发生和流行。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 32、腮腺炎的表现为发热、腮腺肿大和疼痛,病程约10-14天() 33、家庭成员一旦发生腮腺炎,应进行家庭隔离。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 并避免刺激性食物()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完整版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过氧乙酸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 少毫升(A) A22ml,1978mlB12ml,1988mlC4ml,1996mlD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梅毒C鼠疫、霍乱D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输血D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09月1日D1989年2月21日 6、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D)。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甲,乙,丙,丙B甲,甲,乙,乙 C甲,甲,乙,丙D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35B28C38D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 疗单位采取(D)。 A处罚措施B强制措施C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理由(C)负责。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2、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4、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5、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6、国家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7、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以下那组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B、狂犬病、麻疹 C、鼠疫、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規定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 A、资格证书 B、卫生许可证 C、合格证书 3、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哪一級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A部级以上 B、市級以上 C、省级以上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B易感者的集中C人工免疫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传染病防治题

全市卫生监督员知识竞赛复习题 (传染病防治) 5、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6、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7、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9、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1 种。 10、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12、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13、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1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调查、疫情报告 ,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6、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调查 1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防止艾滋病的传 播。 1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20、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21、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22、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23、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4、接种单位应当承担责任区域类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2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2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00报到培训。 四、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C.保藏、使用1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 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A.国际B.国家C.地方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20200514000005)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

答案传染病防治试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31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消毒体温表需要0.2%过氧乙酸溶液2000ml,需要浓度为18%±氧乙酸原液多少 毫升,加水多少毫升?(A) A 22ml,1978ml B 12ml,1988ml C 4ml, 1996ml D 10ml,1990ml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 艾滋病、梅毒C 鼠疫、霍乱D 手足口病 4、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 输血D母婴传播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 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 年2月21日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D )。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以上三项 7、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甲,乙,丙,丙B甲,甲,乙,乙 C甲,甲,乙,丙D甲,乙,乙,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 35 B 28 C 38 D 40 9、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 疗单位采取(D )。 A处罚措施B强制措施C 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0、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最新传染病类试题a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多出现在病程 A、第1周内 B、第2~第3周 C、第4~第5周 D、第6周 E、整个病程 答案:140、B 2.7岁男患儿,因急性腹泻2小时入院,2小时前开始腹泻10余次,先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米泔水样,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查体:血压70/60mmHg,脉搏120次/min,大便检查:镜检(-),悬滴时有穿梭运动的弧菌,大便直接涂片染色见鱼群状排列弧菌。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中毒性菌痢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肠阿米巴痢疾 E、急性胃炎 答案:20、C 3.女,15岁。持续发热2周,入院经血培养、肥达检测确诊为“伤寒”,经氧氟沙星治疗10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后第12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出冷汗。体查: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WBC3、6×10↑9/L,N0、85,腹部X线摄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考虑并发“胃肠穿孔”。最可能的部位是 A、胃、十二指肠 B、空肠末端 C、回肠末端 D、横结肠 E、升结肠 答案:32、C B1型题 1~2题 A、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B、非核苷类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免疫调节剂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 4.女,29、岁,2003年4月10就诊,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近2天出现咳嗽、咳少量血丝痰,气促,曾在卫生所肌内注射青霉素3天后病情无改善。发病前2周内到过广东佛山出差。查:T39、1℃,P120次/min,R30次/min,BP90/6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可闻及湿啰音,HR: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WBC3、9×10↑9/L,N0、72,L0、28,PLT92×10↑9/L,肝功能:ALT90IU/L;X线胸片:右下肺可见一小片状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感冒 B、流行性出血热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结核 E、细菌性肺炎 答案:7、C 5.10岁男孩,流脑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一侧瞳孔扩大。紧急处理为 A、静脉注射呋塞米 B、静脉注射20%甘露醇 C、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立即气管切开 E、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 答案:12、B 6.女,15岁。突起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2天,每天排出大便20次以上。体查:体温39、6℃,HR96次/min,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WBC12、5×10↑9/L,N0、8,L0、17。发病前1天曾在小吃店进餐。对本病例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液细菌培养 B、大便致病菌培养 C、大便霍乱弧菌培养 D、大便镜检寄生虫卵 E、大便镜检阿米巴滋养体与包囊 答案:15、B 7.出血热病人高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B、10%的葡萄糖酸钙

传染病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

微山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 H7N9传播途径: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3. H7N9易感人群:目前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4. H7N9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敏感,煮沸分钟可灭活 5.接触患者的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6.可能受到患者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7.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和。 8.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和。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9.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天,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10. 少数手足口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6.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7.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8.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9.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0.手足口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D、以上都是 11、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 管理,依靠,依靠。 3、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 丙类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甲类传 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 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二、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 )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 ) 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皮肤发红。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 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 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 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 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6、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7、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