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工艺 发酵 期末 考试

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工艺 发酵 期末 考试

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工艺 发酵 期末 考试
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工艺 发酵 期末 考试

对数残留公式p93

t O N N t lg .k 2.303=

式中:t---灭菌时间(秒) ;k---反应速度常数,与菌的种类和加热温度有关(s

-1) No---灭菌开始时,污染的培养基中杂菌个数(个)

Nt---经过灭菌时间t 后,残存活菌个数(个 )

连续发酵p161

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能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各速率p144

菌体生长速v x :单位时间内细胞重量的变化; X dt dX x ?==μv

式中: X---细胞浓度,g/L; t---时间,h ; μ---比生长速率,h -1

基质消耗速率v s :单位时间内基质的变化量。 S X x S Y v /v -=

x v -------菌体生长速率 S X Y /----菌体得率系数

产物生成速率: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变化量 。Vp=dt dX Y dt dP X P /=

各比速率

比生长速率:是菌体浓度除菌体的生长速率和菌体浓度除菌体的繁殖速率。在平衡条件下, 比生长速率的定义为:

dt dX

X 1u =, X--菌体浓度,t--时间。 比生长速率μ除受细胞自身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质比消耗速率(γ,g /g 菌体·h)qs :指每克菌体在一小时内消耗营养物质的量。它表示细胞对营养物质利用的速率或效率。

产物比生成速率(p q ,g /g 菌体·h):)(X c v q p p =,单位质量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的速率,它表示细胞合成产物的速度或能力,可以作为判断微生物合成代谢产物的效率。

q P

微生物耗氧速率p188

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以r 表示,单位mmol O 2/(L.h)。微生物在发酵

过程中的耗氧速率取决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单位体积菌体浓度。r=X Q .o 2

式中r--微生物耗氧速率,mmol O 2/(L.h); 2o Q --菌体呼吸强度,mmol O 2/(g.h)

X--发酵液中菌体的浓度,g/L 摄氧率p188

摄氧率(OUR):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mmol O 2/(L.h),摄氧率(耗氧速率)取决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单位体积菌体浓度。 r = Q O2 .X

供氧与耗氧的动态关系:OUR= r

呼吸强度p188

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 2/(g 干菌体-h) ,表示微生物的相对吸氧量。

k L a p187

即体积溶氧系数或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代表氧由气相至液相传递的难易程度,它与发酵过程控制、放大和反应器设计密切相关。可以用来衡量发酵罐的通气效率。 kL a 受通气量、通气速率、搅拌轴功率等设备条件影响。

OTR :氧传递速率,mmol O 2 /(L.h),氧由气相向液相的传递速率,表征发酵罐设备的供氧能力。

各得率系数p157

生长得率系数:是指每消耗1mo1基质所产生的菌体重量(g) 。)

((c /S c X Y S X ??==)消耗基质的质量生成细胞的质量 )X (c ?为菌体增加量,)(S c ?为基质消耗量,即消耗)(S c ?的基质生成)X (c ?的菌体(此为实际的率)

产物得率系数:每消耗1mol 基质所生成的产物质量(g )。

)(c )(c /S P Y S P ??==消耗的基质的质量生成的产物的质量

)(c P ?为代谢产物生成量,即表示消耗)(c S ?的基质生成)(c P ?的产物。

基于氧的细胞得率系数:是指每消耗1mo1基质所产生的菌体重量(g) )

()(/O c X c Y O X ??==消耗氧气的量生成细胞的质量

产物生成理论得率系数:Y P =()/v m +μ—即表示理论时可以生成产物的量。

菌体生长理论得率系数:Y G =()/v m +μ—即表示理论消耗一定基质可以使菌体生长得量

临界氧浓度

在好氧发酵中,微生物对氧有一个最低要求,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叫临界溶氧浓度。用Cr 表示。在临界氧浓度以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随溶解氧浓度降低而显著下降。

呼吸商(RQ) P195

RQ(呼吸商)=)(2菌耗氧速率

释放率CO OUR CRR 。RQ 可以反映菌的代谢情况.。酵母发酵RQ=1,糖有氧代谢,仅生成菌体,无产物生成;RQ>1.1,糖经EMP 生成乙醇。

Monod 方程p162

1942年,Monod 首先提出分批发酵中比生长速率与限制性营养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方程:

s K s

s +=max μμ式中:S —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g/L ;μmax – 最大比生长速率;Ks —

底物利用常数。

微生物培养种子异常表现p58

(1)生长发育缓慢或过快:与孢子质量或种子罐培养条件有关。生产中,通入种子罐的无菌空气的温度较低或者培养基的灭菌质量较差是种子生长代谢缓慢的主要原因。

(2)菌丝结团: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聚集成团,影响氧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原因和搅拌效果差、接种量小有关。

(3)菌丝粘壁:种子培养过程中,由于搅拌效果不好或泡沫过多及种子罐装料系数过小等原因使菌丝逐步粘在罐壁上。其结果使培养液中的菌丝减少,可能形成菌丝团。

味精生产主要工序p289

味精生产全过程分为4个部分:a.谷氨酸的中和 b.中和液的除铁、除锌 c.谷氨酸中和

液的脱色 d.中和液的浓缩和结晶。

亚硫酸盐法及碱法甘油发酵p115

亚硫酸盐法甘油发酵:

正常情况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乙醛→乙醇。

当加入NaHSO3, 乙醛+ NaHSO3, →CH3C(OH)HOSO2Na(难溶结晶状加成物),乙醛不能作为受氢体,而迫使磷酸二羟丙酮作为受氢体,生成α-磷酸甘油,α-磷酸甘油经脱磷酸而有甘油累积。1mol葡萄糖只产生1mol甘油,不产生A TP,整个过程无A TP结余,可见在甘油发酵过程中亚硫酸氢钠不能加太多,否则会使酵母菌因得不到能量而终止发酵,必须留一部分酒精发酵,以便获得一些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碱法甘油发酵:

正常情况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乙醛→乙醇。酒精酵母,发酵液保持碱性,pH7.6以上,发酵产生的乙醛不能作为受氢体,而是2分子乙醛之间发生歧化反应,相互氧化还原,生成等量的乙醇和乙酸。此时,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的NADH2用来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并进而生成甘油。不产生A TP。

杂菌污染途径p233

一、种子带菌二、空气带菌;三、操作失误导致染菌

四、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五、噬菌体污染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p56

a. 孢子质量:温度、湿度,培养时间、冷藏时间(总的原则是冷藏时间宜短不宜长)

b.培养基:营养成分适合种子、PH要稳定适合菌的生长发育。

c.种龄: 种子培养时间称为种龄。在工业发酵生产中,一般都选在生命力极为旺盛的对数生长期,菌体量尚未达到最高峰时移种。

d.接种量: 接种量大小与菌种特性、种子质量和发酵条件有关。

e.培养条件: 影响因素为温度、pH值、搅拌速度、通气量等。

氧的传递方程p187

在稳定状态时,单位接触面氧的传递速率为:OTR=K G(p-p*)=K L(c*-c L)

式中:K G---以氧分压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kmol/(m2.h.MPa)

K L---以氧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m/h

P*---与液相中氧浓度c L相平衡时氧的分压,MPa

C*---与气相中氧分压平衡时的液相氧的浓度,kmol/m3

正交试验p64 R(极差)1.532 0.391 2.209 0.514

作实验因素与指标趋势图

其最优组合是

A1

B2

C3

D1

0.2%乙酸钠、

0.2%NH 4Cl 、

0.05%酵母膏、

0.05%无机盐

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全合成途径(主要途径)p130

从磷酸核糖开始,和谷氨酰胺、甘氨酸、CO2、天冬氨酸等代谢物质逐步结合,最后将环闭合起来形成肌苷酸(IMP ),IMP 继续向下代谢转化为腺嘌呤核苷一磷酸(AMP )及鸟嘌呤核苷一磷酸(GMP )。从IMP 转化为AMP 及GMP 的途径,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出两条环形路线:一条是经过XMP (黄嘌呤核苷一磷酸)合成GMP ,在经过GMP 还原酶扥作用生成IMP ;另一条经过SAMP (腺苷琥珀酸)合成AMP ,再经过AMP 脱氨酶的作用生成IMP 。 试验指标

因素

水平

等级

L 9(34)

恒化法

控制恒定的流速,使由于细菌生长而耗去的营养及时得到补充,培养室中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保持细菌的恒定生长速率,故称恒化连续培养。(培养基速率固定)

恒浊法

不断调节流速而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叫恒浊连续培养。(菌体密度固定)

连续发酵中为什么μ=D ,单级连续发酵稀释率公式p162

对发酵反应系统来说,细胞的物料平衡可表示为:

流入的细胞—流出的细胞+生长的细胞—死去的细胞=积累的细胞,即

dt

dc(X)c(X)-)(-)(c =+k c(X)X c V F V X F o μ 式中:)(c X o :流入发酵罐的细胞浓度,g/L ; )(X c :流出发酵罐的细胞浓度,g/L. ; μ:比生长速率,h -1 ; F:培养基流速,L/h ; V :发酵罐内液体的体积,L; k;比死亡速率,h -1: t;时间,h

对普通单级连续发酵而言,)(c X o =0,在多数连续培养中μ>>k,所以方程简化为

dt

X dc X X V F )()(c )(c -=+μ 定义稀释率D=V F ,单位为h -1 在恒定状态时,dt X dc )(=0,所以μ = V F

即在恒定状态时,比生长速率等于稀释率。即μ = D.

双酶法(喷射法)工艺流程p81 及液化与糖化检验方法及原因 调浆---->配料---->一次喷射液化------>液化层流罐保温 ------>二次喷射液化----->高温维持罐----->二次液化----->冷却---->糖化

1.测定液化反应终点(碘反应)

取淀粉液化液数滴,滴加碘液进行检测。

淀粉在 α-淀粉酶 的作用下,随着水解程度的加深,其碘色反应发生如下变化:蓝→紫→红→浅红→不显色(即碘原色)。

2.糖化终点测定(无水乙醇检验)

取糖化液数滴,滴入无水乙醇中,看是否生成白色絮状物。若无白色絮状物生成,表明糖化比较彻底。

用公式说明微生物生长代谢中碳源用途及理论得率p165

微生物生长代谢中碳源用途:a.满足菌体生长的消耗,可用

G S )](c [? 表示, b.维持菌体生存的消耗,用 m S )](c [? 表示。

C.代谢产物积累的消耗,用 P S )](c [? 表示。

)(c S ? = G S )](c [? + m S )](c [? + P S )](c [?

设Y G 表示用于生长的碳源对菌体的得率常数,则有 dt )(dc 1]dt dc(S)[-

G X Y G ?=

设m 表示微生物的碳源维持常数,则有 )(]dt dc(S)[-

m X mc =

设Y m 表示碳源对代谢产物的得率常数,则有 dt P dc Y M )(1]dt dc(S)[-

P ?=

所以 +?++?=dt P dc Y X mc dt X dc Y G )(1)()(1dt dc(S)-

m

谷氨酸等电点提取流程及工艺参数,工业上如何结合使用离子交换法,理由p288

1.流程:将发酵液加盐酸调PH 至谷氨酸的等电点PH=

2.33,使谷氨酸沉淀析出。

原因:谷氨酸分子中有两个酸性羧基和一个碱性氨基,pk1=2.91、pk2=4.25、pk3=9.67,其等电点为3.22.

2.先将发酵液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盐酸将发酵液调至一定PH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谷氨酸,然后用洗脱剂将谷氨酸从树脂上洗脱下来,得到浓缩与提纯的谷氨酸。

贴壁依赖型动物细胞需要用何种方法培养,支持物有哪些p259 264

1.动物细胞无论是贴壁培养或是悬浮培养,均可用分批式、流加式、半连续式、连续式等培养方式。

2.支持物:玻璃、塑料制品、微载体。

植物细胞培养基的组成及植物细胞培养方法 p270

植物细胞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植物细胞能在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其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有机氮源、无机盐类、维生素、植物生长激素和有机酸等其他物质。

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有单倍体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固体培养、液体培养、悬浮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对pH值进行控制,p182

pH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的新陈代谢受阻。

(2)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

(3)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4)pH值影响代谢方向。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5)pH在微生物培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应该按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控制不同的PH范围,使产物的产量达到最大。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p180

发酵过程中既有产生热量的因素,又有散失热能的因素,因而引起发酵温度的变化。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所谓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 Q生物+ Q搅拌-Q蒸发- Q辐射

产生热量的因素:a.生物热:由于菌体的生长繁殖和形成代谢产物,不断地利用

营养物质,将其分解氧化获得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高能化合物,供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能量。其余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就是生物热。

b.搅拌热: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是由于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和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数量可观。

散失热能的因素:a.蒸气热:通气时,引起发酵液水分蒸发,发酵液因蒸发而

被带走的热量称为蒸发热。

b. 辐射热:因发酵过程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的部分热量通过罐体向外辐射。客观存在的大小,取决于罐内外温度差,冬天大些,夏天小些。一般不超过5%

温度的控制(降温),p182

a.利用自动控制或手动调整的阀门,将冷却水通入发酵罐的夹层或蛇形管中,通过热交换来降温,保持恒温发酵。

b.如果气温较高,冷却水的温度又高,致使冷却效果很差,达不到预定的温度,就可采用冷冻盐水进行循环式降温,以迅速降到最适温度。

供氧与微生物代谢的关系,p186

1.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形成代谢产物都需要消耗氧气以完成生物氧化、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生成的作用。

2.氧是构成细胞本身和代谢产物的组分之一(如氧作为受氢体形成水)

3.氧直接参与一些生物反应

如何控制溶氧,

溶氧浓度决定因素:供氧和需氧两方面。

㈠供氧方面:设法提高氧传递的推动力和液相体积溶氧传递系数Kla值。

1.改变通气速率(增大通气量),在低通风量情况下,增大通风量对提高溶氧效果显著。

2.改变搅拌速度,气泡可充分破碎,增大有效气液接触面积;液流滞留增加,液膜厚度减小,提高供氧能力。

3.改变气体组成中的氧分压,通入纯氧,可提高c*值,提高供氧能力。

4.改变罐压,增加罐压。

5. 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如温度,培养基的物理性质。

(二)需氧方面:发酵液的摄氧速率随菌体浓度增加而按比例增加,但氧的传递速率是随菌体浓度的对数关系减少的,因此可以控制菌的比生长速率比临界值略高一点的水平达到最适浓度。

(三)还可采用调节温度、中间补水、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工艺措施来改善溶氧水平。

固定化细胞在基因工程菌中应用优点,原因p245

1.质粒的不稳定性对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和产物的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将基因工程菌株固定化后培养可增加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提高生物量和提高克隆基因产物的产量。

2.非生长的基因工程菌的固定化,可提高其半衰期并能稳定操作较长时间。

3.基因工程提供了改良的微生物,在利用这些微生物的时候,人们自然地考虑到使用具很多优势的固定化技术,基因工程菌的固定化研究推动了固定化技术的发展。

生物素缺陷型对工业发酵中谷氨酸大量积累起到哪些作用?生物素是如何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的?说明生产中如何控制工艺使谷氨酸大量积累(具体)p288

生物素缺陷型对工业发酵中谷氨酸能大量积累起到哪些作用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不能合成生物素,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磷脂合成量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控制细胞膜通透性

生物素充足的条件下:

合成完整的细胞膜,积累的谷氨酸不能及时转到胞外,引起反馈抑制,不利于谷氨酸的合成。生物素不足的条件下:

谷氨酸生产菌大多为生物素缺陷型,谷氨酸发酵时通过控制生物素亚适量,使最后一代细菌细胞变形、拉长,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代谢失调,使谷氨酸得以积累。

为了提高谷氨酸的产率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p288 P125

(1)对数生长期:随着氨被利用,PH值又下降,溶氧浓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为了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需的氮源及调节培养液的PH值至7.5~8.0,必须流加尿素。

(2)谷氨酸合成阶段:为了提供谷氨酸合成所必须的氨及维持谷氨酸合成最适的PH=7.2~7.4,必须及时流加尿素,又为了促进谷氨酸的合成需加大通气量,并将发酵温度提高到谷氨酸合成最适的温度34~37度;

(3)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缓慢,此时流加尿素必须相应减少,当营养物质耗尽酸度不再增加时,需及时放罐。损耗。

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柠檬酸的积累机制?如何控制柠檬酸发酵使之大量积累?p285

1.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

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一方面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经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缩合生成柠檬酸。

2.柠檬酸积累机制是: p122

①Mn2+缺乏,抑制了蛋白合成导致细胞内NH4+浓度升高;

一条呼吸活动强的侧系呼吸链不产生A TP;

这两方面因素分别解除了对磷酸果糖激酶的代谢调节,促进EMP途径畅通。

②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的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③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水合酶活力降低,使柠檬酸积累。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衡: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

④随着柠檬酸积累,pH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顺乌头酸水合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更有利于柠檬酸自身的积累。

⑤由组成型的丙酮酸羧化酶源源不断地提供草酰乙酸。

3.控制柠檬酸发酵使之大量积累p121

(1)EMP畅通无阻:控制Mn2+,提高NH4+,解除柠檬酸对PFK的抑制。控制溶氧,防止侧系呼吸链失活。

(2)通过CO2固定反应生成C4二羧酸,保持中间产物的及时补充,保证柠檬酸的积累。(3)菌体生长到足够菌数时,适量加入亚铁氰化钾,使铁硫中心的Fe2+ 生成配合物,则顺乌头酸酶失活或活性很低,而积累柠檬酸。

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酶比较的优点p245

1.固定化细胞保持了胞内酶系的原始状态与天然环境,因而更稳定。

2.固定化细胞保持了胞内原有的多酶系统,这对于多步催化反应的优势更加明显,且无需辅酶再生。

3.固定化增殖细胞发酵具有显著的优越性:a.固定化细胞的密度大、可增值,因而可获得高度密集而体积缩小的工程菌集合体,不需要微生物菌体的多次培养、扩大,从而缩短了发酵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b.发酵稳定性好,可以较长时间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C.发酵液含菌体较少,有利于产品分离纯化,提高产品质量。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C、3 D、4.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4年(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课程(基础)生物化学成绩 各位同学: 开始做试卷前, 务必填写好你的姓名、班级和学号, 然后仔细阅读下列你所必须考试的题目, 不要遗漏 和错考. 1.农学类专业(农学,植保,生态,环科,资环,园艺,中药,食工,生工,食品安全)学生只考前面一、二、三、四、 五大部分试题; 2.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除了考前面一、二、三、四、五大部分外, 还要考第六部分附加題; 3.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除了考前面一、二、三、四、五大部分外, 还要考第七部分附加題; 4.基地班学生除了考前面一、二、三、四、五大部分外, 还要考第八部分附加題。 一、单选题(40题, 每题1分, 共40分) 1. 软脂酰CoA经过一次β氧化,其产物通过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数目是多少?…………………………………………………………………………………………………………(D) (A) 5 (B) 9 (C) 12 (D) 17 2. 脂酰CoA的β氧化顺序是……………………………………………………………………………(C) (A) 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 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3. 与脂肪酸的合成原料无直接关系的是………………………………………………………………(D) (A) 乙酰CoA (B) NADPH+ H+ (C) HCO3-(D) 丙酮酸 4. 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是…………………………………………………………………………(B) (A) 酰基转移酶(B) 乙酰CoA羧化酶 (C) 脂酰CoA合成酶(D) 苹果酸合酶 5. ACP分子结构中含有…………………………………………………………………………………(C) (A) 核黄素(B) 叶酸(C) 泛酸(D) 抗坏血酸 6. mRNA的主要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安溪卫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卷选择题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座号 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 A 、 6.25% B 、10.5%C、 16% D 、19%E、 25% 2、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未改变的是 A 、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E、空间结构 3、中年男性病人,酗酒呕吐,急腹症,检查左上腹压痛,疑为急性胰腺炎,应测血中的酶是 A 、碱性磷酸酶 B 、乳酸脱氢酶C、谷丙转氨酶D、胆碱酯酶E、淀粉酶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 、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5、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E、是已 经变性的蛋白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缺乏辅酶或辅基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A 、酶浓度B、底物浓度C、温度D、溶液pH E、以上都是 7、肝糖原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是因为肝中含有 A 、磷酸化酶 B 、葡萄糖 -6-磷酸酶C、糖原合成酶D、葡萄糖激酶E、己糖激酶 8、下列不是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形式是 A 、机械能B、热能C、 ATP D、电能E、化学能 9、防止动脉硬化的脂蛋白是 A、CM B 、VLDL C、 LDL D、 HDL E、 IDL 10、以下不是血脂的是 A 、必需脂肪酸 B 、磷脂C、脂肪D、游离脂肪酸E、胆固醇 11、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38 B、 131 C、 129 D、146 E、 36 12、没有真正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 A 、氧化脱氨基B、转氨基C、联合脱氨基D、嘌呤核苷酸循环E、以上都是 13、构成 DNA 分子的戊糖是 A 、葡萄糖B、果糖C、乳糖 D 、脱氧核糖E、核糖 14、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以供急需的有效方式 B 、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C、糖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 D 、为合成磷酸提供磷酸核糖 E、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 15、体内氨的主要运输、贮存形式是 A 、尿素B、谷氨酰胺C、谷氨酸 D 、胺E、嘌呤、嘧啶 16、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DNA 分子含有体现遗传特征的密码 B 、子代 DNA 不经遗传密码即可复制而成

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 C、3 D、4. 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 A、HMG-CoA还原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合成酶 D、磷解酶 E、β-羟丁酸脱氢酶 10、有关G-蛋白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能结合GDP和GTP B、由α、β、γ三亚基组成 C、亚基聚合时具有活性 D、可被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 E、有潜在的GTP活性 1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氮原子来自 ( ) A、氨基甲酰磷酸 B、NH3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谷氨酰胺 12、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致苯丙酮酸尿症 ( ) A、多巴→黑色素 B、苯丙氨酸→酪氨酸 C、苯丙氨酸→苯丙酮酸 D、色氨酸→5羟色胺 E、酪氨酸→尿黑酸 13、胆固醇合成限速酶是: ( )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伊川三高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7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 A.细胞膜 B.核膜 C.细胞 D.核糖体 3.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细胞核中B.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中 D.叶绿体中 4.科学家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直 ..接.关系的是 A.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B.水分的运输 C.抗体消灭抗原 D.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7.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末期 8.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9.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否适用于 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A.碘液 B.斐林试剂 C.苏丹III试剂 D.双缩脲试剂 10.能够促使淀粉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质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2014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 A、麦芽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 C、3 D、4. 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 A、HMG-CoA还原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合成酶 D、磷解酶 E、β-羟丁酸脱氢酶 10、有关G-蛋白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能结合GDP和GTP B、由α、β、γ三亚基组成 C、亚基聚合时具有活性 D、可被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 E、有潜在的GTP活性 1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氮原子来自 ( ) A、氨基甲酰磷酸 B、NH3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谷氨酰胺 12、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致苯丙酮酸尿症 ( )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试题和详细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考试试题 2005级生物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鉴别醛糖、酮糖、核糖、糖原和淀粉可采用、和反应进行鉴别。 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哪些活性物质______ 、____ 和______ 。 3、绝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泛酸的活性形式为,是酶的辅酶;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 为,是酶的辅酶;烟酰胺(Vit PP)的活性形式为和,核黄素(Vit B2)的活性形式为和,均可作为酶的辅酶;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为,主要功能是。 4、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 __,其次,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_____ ,_____ 和_____ 也起一定作用。 5、tRNA分子的3’—末端的结构是____ 。 6、DNA变性后,紫外吸收______,粘度______、浮力密度______,生物活性将______。 7、在20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具有羟基的氨

基酸是________和_________,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 8、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____色化合物,而________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 9、今有A、B、C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 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 __,乙___ __,丙 _____ __。 10、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_ 、____ _、___ __、___ _和 ___ _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第二信使学说 2、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3、蛋白质变性与沉淀 4、玻耳(Bohr)效应 5、酶的活性中心 三、问答题:(每题8分,第4题10 分) 1、写出磷脂酰甘油的通式,并指出4种磷脂酶的作用位点。 2、简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及主要作用力。 3、以葡萄糖为例,解释单糖溶液的变旋现象。 4、DNA双螺旋结构与蛋白质α-螺旋结构各有何特点?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鲁东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大题答案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解答一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空间构象,即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形成的基础。只有具有高级结构的蛋白质才能表现生物学功能。实际上很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不是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惟一因素。除一级结构、溶液环境外,大多数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还需要其他分子的帮助。这些参与新生肽折叠的分子,一类是分子伴侣,另一类是折叠酶。 ②一级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一级结构相似的多肽或蛋白质,其空间构象和功能也相似。相似的一级结构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即一级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③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种属差异与分子进化 对于不同种属来源的同种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测定和比较,发现存在种属差异。蛋白质一定的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功能不同的蛋白质总是有不同的序列。如果一级结构发生变化,其蛋白质的功能可能发生变化。 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分子病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可以引起疾病,人类有很多种分子病已被查明是某种蛋白质缺乏或异常。这些缺损的蛋白质可能仅仅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异常所造成的,即所为的分子病。如镰状红细胞贫血症(HbS)。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高级结构是表现功能的形式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空间构象,只有具有高级结构的蛋白质才能表现出生物学功能。 ②血红蛋白的空间构象变化与结合氧

血红蛋白(Hb)是由α2β2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的三级结构与肌红蛋白(Mb)相似,中间有一个疏水“口袋”,亚铁血红素位于“口袋”中间,血红素上的Fe2+能够与氧进行可逆结合。当第一个O2与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后,发生构象改变犹如松开了整个Hb分子构象的“扳机”,导致第二、第三和第四个O2很快的结合。这种带O2的Hb亚基协助不带O2亚基结合氧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O2与Hb结合后引起Hb构象变化,进而引起蛋白质分子功能改变的现象,称为别构效应。小分子的O2称为别构剂或协同效应剂。Hb则称为别构蛋白。 ③构象病因蛋白质空间构象异常变化——相应蛋白质的有害折叠、折叠不能,或错误折叠导致错误定位引起的疾病,称为蛋白质构象病。其中朊病毒病就是蛋白质构象病中的一种。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解答二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明白三点: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和功能的基础,空间构象遭破坏的多肽链只要其肽键未断,一级结构未被破坏,就能恢复到原来的三级结构,功能依然存在。 2.即使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多肽和蛋白质,只要其一级结构相似,其空间构象及功能也越相似。 3.物种越接近,其同类蛋白质一级结构越相似,功能也相似。 但一级结构中有些氨基酸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若蛋白质分子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缺失或被替代,都会严重影响其空间构象或生理功能,产生某种疾病,这种由蛋白质分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A、tRNAB、mRNAC、rRNA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A、1B、2C、3D、4.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维生素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二、填空题 1、维生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2、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3、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和VC。 4、脂脂性维生素包括为、、和。 三、简答题 1、简述B族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食物供给一类小分子 有机物。 二、填空题 1、辅因子; 2、水溶性维生素、脂性维生素; 3、B族维生素; 4、VA、VD、VE、VK; 三、简答题 1、

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____ 在细胞中____,同时产生____ 的过程。 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时____的化合物,其中重要的是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 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 作用,即参与从____到____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 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___转移到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6.由NADH→O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____、____ 和____ 。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26.NADH经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可产生____个ATP,琥珀酸可产生____个ATP。 三、问答题 1.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 2.描述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7.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反应称生物氧化。 2.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多种酶与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为水,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故称呼吸链。 3.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此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4.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此称P/O比值。 二、填空题 1.有机分子氧化分解可利用的能量 3.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 ATP 通货 4.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5.生物氧化底物氧H++e- 生物合成 6.NADH-CoQ Cytb-Cytc Cyta-a3-O2 9.复合体Ⅱ泛醌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 10.NADH→泛醌泛醌→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aa3→O2 30.5 12.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4.NAD+ FAD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化期末复习资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 (共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答案写在试题第8页)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 变构效应 3. 透析 4. 增色效应 5.糖酵解 6. 三羧酸循环 7.半保留复制 8. 激素水平代谢调节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蛋白质可受 酸 、 碱 、或 酶 的作用而水解,最后彻底水解为各种 氨基酸 的 混合物。 2、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因团称 结合基因 ,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因团称 催化基因 。 3、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磷酸 , 含氮碱基 和 戊糖 。 其中 含氮碱基 又可分为 嘌呤 碱和 嘧啶 碱。 4、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16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 __6.25__%。

5、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分子结构中含有__共轭__双键,所以在波长__280nm__处有特征性吸收峰,该特点称为蛋白质的__紫外吸收__性质。 6、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如下Km__不变__,Vmax__降低__。 7、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一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氨基酸残疾__的排列顺序。 8、最适温度__不是__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当反应时间延长时,最适温度可以__降低__。 9、DNA分子中,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__氢键__相连,碱基间的配对原则是A对__T__、__G__对__C__。 10、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_____4______次脱氢和_____2____次脱羧反应;该循环的三个限速酶是___柠檬酸合成酶___、__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和___α—酮戊二酸脱氢酶____ 11、tRNA的三叶草型结构中,其中氨基酸臂的功能是__与氨基酸结合___,反密码环的功能是__识别并结合mRNA__。 12、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前导链__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后随链__链。 13、RNA的转录过程分为__起始___、___延长___和__终止__三个阶段。 14、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线粒体。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好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D ) A.精氨酸 B.甘氨酸 C.色氨酸 D.谷氨酸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蛋白质一级结构内容的是( C ) A.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B.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键链方式 C.多肽链中主肽链的空间走向,如a-螺旋 D.胰岛分子中A链与B链间含有两条二硫键,分别是A7-S-S-B7,A20-S-S-B19 3.下列辅因子中,不包含腺苷酸的辅因子是( C ) A.CoA B.NAD+ C.FMN D.维生素C

完整word版,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进化生物学 1、名词解释 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人种:指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标准化石: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就叫做标准化石 信息素:动物用于化学通讯的分泌物叫做信息素 双亲行为:双亲为哺乳和保护后代而产生的行为 基因延长:是通过基因内部重复等而造成的基因长度增加 物种:是由居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元在生殖上市隔离的,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表型趋异:是指后裔的平均表型相对其祖先的表型偏离 集群灭绝:是指生命史多次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灭绝事件 神创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2填空题 (1)生命的本质特征有生殖、繁殖、新陈代谢、细胞、原生质、应激性、调节、进化趋势(2)核酸、蛋白质起源的三大分支学科:陆相说、海相说、深海相说 (3)新基因起源的途径:基因突变、基因重叠、基因重复、基因延长、外显子改组 (4)生物个体结构复杂性提高的途径:叠加组合、渐进的适应性进化、旧器官的改造 3简述题 (1)从猿到人行为特征的变化 1、前后肢分工分工与直立行走 2、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人类是普遍性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而猿个别会使用工具不会制造高级工具) 3、食性的进化(人类是杂食、熟食,而猿类是素食、生食) 4、繁殖的进化(性行为没有季节的限制,且发生时间更长) 5、智力的起源和进化(智力更加发达) 6、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语言比其它语言更加复杂)(2)简述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说合理性表现及不足之处 合理性表现:1、在膜形态结构上,线粒体和细菌相似,叶绿体和蓝藻相似。在化学组成上,内外膜不一致,线粒体外膜和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而线粒体 内膜则是与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的 细胞膜,它们像细菌一样,一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这些特征具有曾 是独立生存的生物性质3、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在大小和对蛋白 质合成抑制剂的反应性质上与原核生物的相似4、现今的生物中,有 些真核细胞存在有内共生现象5、分子进化方面的证据,根据16SrRNA 序列比较分析,红藻的叶绿体毫无疑问是从蓝藻来的6、同工酶与代 谢途径研究的证据也支持内共生学说 不足:假说太粗糙,只注重形态学方面而忽略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另外内共生假说也不能很好地解释细胞核的起源 (3)简述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 1、达尔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的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达尔文学说中的一个概念,认为每个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必须跟自然环境作斗争、跟同一物种的生物作斗争、跟不同物种的生物作斗争。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之中进行的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生物化学(一)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核酶;全酶;维生素;氨基酸;中心法则;结构域;锌指蛋白;第二信使;α-磷酸甘油穿梭;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 G蛋白;波尔效应(Bohr effect);葡萄糖异生;可立氏循环(Cori cycle) 1.全酶:脱辅酶与辅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即全酶=脱辅酶+辅因子。 2.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 由食物提供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4.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了遗传 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5.结构域:又称motif(模块),在二级结构及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卷 曲折叠,组装成几个相对独立,近似球形的三维实体。 6.锌指蛋白:DNA结合蛋白中2个His,2个Cys结合一个Zn. 7.第二信使:指在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最早在新报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 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 8.α-磷酸甘油穿梭:该穿梭机制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它是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 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9.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转换为产物的同时,伴随着ADP的磷酸化形成ATP. 10.呼吸链:电子从NADH到O2的传递所经历的途径形象地被称为电子链,也称呼吸链。 11.G蛋白:是一个界面蛋白,处于细胞膜内侧,α,β,γ3个亚基组成. 12.波尔效应:增加CO2的浓度,降低PH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亚基间的协同效应,降低

2020年1月浙江省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題,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分布在气候严寒地区,没有高大乔木,植被结构简单的群落是 A.北方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苔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流感 B.唇裂 C.白化病 D.21-三体综合征 的是 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4.某条染色体经处理后。其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5.人成熟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细胞溶胶 C.淋巴 D.血浆 6.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B.HIV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D.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

7.物质X通过质膜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须载体蛋白参与且不消耗能量。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A.扩散 B.渗透 C.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 8.胡萝卜根单个细胞经体外培养,能发有成完整的植株。其根本原因是胡萝卜根细胞 A.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C.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了植珠 D.能合成胡萝卜所需的蛋白质 9.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2+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B. I-作为原料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人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 D.HCO3-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 10.将某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尖端切下,放在其切面左侧, 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向右弯曲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11.下列关于种群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不能估算种群密度大小 B.在增长型年龄结构中生殖期的个体比例最高 C.年龄金字塔中的中线表示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D.每种生物均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12.下列关于人体生长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年时缺乏会患呆小病 B.能作用于人体的全部组织 C.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 D.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 13.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为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

暨南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括号内) 1.下列氨基酸中,哪种含有巯基? A.蛋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半胱氨酸 E.天冬酰胺 2.蛋白质分子中引起280nm波长处特征吸收峰的主要成份是: A.半胱氨酸的巯基 B.谷氨酸γ-羧基 C.色氨酸的吲哚环 D.肽键 E.丝氨酸的羟基 3.胸腺嘧啶为 A.2-氧,4-氨基嘧啶 B.2,4-二氧嘧啶 C.5-甲基尿嘧啶 D.3氧,4-氨基嘧啶 E.1,4-二氧嘧啶 4.嘌呤核苷中的戊糖连于嘌呤的 A.N9上 B.C3上 C.C5上 D.N1 E.C2上 5.双链DNA分子中,如果A的含量为20%,则G的含量为: A.20% B.30% C.40% D.50% E.60% 6.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 A.磷酸二酯键 B.核糖戊环 C.碱基上的共轭双键 D.糖苷键 E.磷酸上的磷氧双键 7.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甲羟戊酸激酶 E.鲨烯环氧酶 8.18碳硬脂酸经过β氧化其产物通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摩尔数为 A.131 B.129 C.148 D.146 E.150 9.ATP一般最容易断裂哪个磷酸键进行供能: A.α B.β C.γ D.δ E.ε 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与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 A.FAD→CoQ B.CoQ→Cytb C.Cytb→Cytc D.Cytc→Cytaa3 E.琥珀酰CoA→琥珀酸 11.下列哪种维生素与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有关? A.维生素PP B.维生素B6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E.泛酸 12.关于尿素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1分子尿素消耗2分子ATP B.氨基甲酰磷酸在肝细胞胞液中形成 C.合成尿素分子的第二个氮子由谷氨酰胺提供 D.鸟氨酸生成瓜氨酸是在胞液中进行 E.尿素循环中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不因参加反应而消耗 13.下列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酰胺 D.谷胱甘肽 E.天冬酰胺 14.儿茶酚胺与甲状腺素均由哪种氨基酸转化生成 A.谷氨酸 B.色氨酸 C.异亮氨酸 D.酪氨酸 E.甲硫氨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