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前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

野外实习报告书格式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野外实习报告实习课程:综合地理实习 姓名:李芳 专业班级:_ 地理科学一班 学号:___ 完成日期:2014年9月6日

4 实习报告正文部分: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海南已经成为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治理后的蚂蝗岭)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地点:三清山 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0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0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0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0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0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许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请笑纳!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但是,与第一次旅游相比,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我的很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

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官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很多建筑已经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位于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____________广场西侧的 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设,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际上华而不实,体现出一种强调形象而忽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称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衔接,割裂了传统与未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门城楼举目眺望,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机,势不可挡,但传统古都的安宁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2021年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 胡舜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初二(5)班邮:528300 调查目的: 通过对华盖路及其附近环境的调查,了解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特点;培养自己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的能力。 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华盖路步行街的资料; 2、带齐笔记本和笔到该地进行实地调查; (注:被调查商店为: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日顺皇皮鞋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卡西欧钟表专卖店。)

调查结果: 1、华盖路步行街的概括: 华盖路长约1千米,于前几年曾进行大型改建、维修与装修,使其变成为一条富有古式欧陆风格的步行街,有数百家商铺。现已有数家着名品牌的商店进驻,人流不断,商机无限,使步行街成为大良最热闹的街道之一,也成为大良着名的旅游区和象征之一。 2、调查华盖路步行街商场店铺类别、商品基本结构。 商场店铺类别 鞋类 服装类 百货类 眼镜类 钟表类

商场店铺名称 日顺皇皮鞋专卖店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 卡西欧钟表专卖店商品主要 国内 国内 国内、外 国内

国外 商品档次情况中低档 中档 中高档 低档 高档 经营情况评价比较好 好 比较好

好 一般 生意好坏原因分析 位置好,价钱比较合理 位置好,品牌较有名,但价格较高 位置好,信誉好,有固定客源 位置一般,价格偏低,但质量一般 位置较一般,且价格较高 问题分析: 1、如果你开店经营,你考虑的主要货物(类型)有哪些? 答:我会考虑销售一些顺德的特产,如崩沙、牛乳等。

2、请你对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我认为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不错。我的建议是:其一,将步行街内显得格格不入的华盖市场搬走,将其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其二,将步行街内一些不该出现在旅游区的店铺,如游戏机室等坚决取替;其三,多派保洁人员清洁步行街,使其更加整洁。 调查体会: 我觉得这次的考察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原因在于准备较充足,途中也没遇到太大的困难;不足的是,可能写得不够全面。但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野外地理考察报告

地理教师培训基地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 考察地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 参加人员:陈胜庆、李功爱、陈大旺、杨志荣、费燕杰、张慧娟、顾四新、马莉、王保卫、董训跃、罗芸英、杨丽萍 一、考察目的: 为了提升浦东新区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地理教育观念较新、地理教学方法灵活,且能适应“二期课改”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师,浦东新区地理学会、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联合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一行的39人中,绝大多数是浦东新区地理骨干教师或陈胜庆、吴根才、李功爱地理培训基地的成员,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等技术,收集沿线考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新的资源观、能源观和生态环境观。旨在将实践中获取的知识通过加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考察内容: 1、我们考察了江苏盐城大丰--世界 目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光秀 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湿地旅游资 源非常丰富,有“东方湿地之都”之称。 这里建立了麋鹿、丹顶鹤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地理考察的好去处。

2、参观了施耐庵纪念馆及陵园--施耐庵是历史名著《水浒转》的作者。 3、考察了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对了解我国近代历史收集了难得的资料。 4、参观了“中国水晶之乡”--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洞、水晶生产和销售基地--我们亲眼目睹了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的产品:各类岩石、矿产,特别了解了内生矿产的形成条件及产品、水晶矿的价值及加工过程,学习了辨别真假水晶的简易方法。 5、参观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了解了我国大陆的钻探技 术,这项工程的胜利竣工获取了大陆基 岩研究的宝贵资料,对地质勘探提供了 许许多多的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地 球的演化历史、发展变化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主钻孔位置:38.095300N、40.3778740E,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的江苏省东海县钻探一口深达5000米的科学钻井。 6、考察了位于连云港附近的花果山--花果山是拍摄电视《西游记》的主要外景地,这里的山石、树木、花草都较特殊,对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气候的考察意义较大。也使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地科)

目录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 1.1 实习时间 (1) 1.2 实习地点(路线) (1) 1.3 实习目的 (1) 1.4 实习人员 (1) 1.5 实习准备 (2) 1.6 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4月16日~4月23日) (2)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3) 2.1 自然地理 (6) 2.1.1 石林 (6) 2.1.1.3植被与土壤 (8) 2.1.2 蒙自 (12) 2.1.3 屏边 (13) 2.1.4 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19) 2.1.5 马堵山水库 (19) 2.1.6 澄江县抚仙湖 (21) 2.2 人文地理 (22) 2.2.1 石林 (22) 2.2.2 蒙自县 (26) 2.2.3 屏边县 (33) 2.2.4 河口县 (37) 2.2.5 建水县 (41) 三、专题报告 (43) 四、实习总结 (48)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1 实习时间 2012年4月16日至2012年4月23日,历时8天。 1.2 实习地点(路线) 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 1.3 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这次对实习使我们对云南省东南部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4)通过对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实习地区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 (5)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锻炼意志。 1.4 实习人员 09级地理科学专业92人以及王平、左俊辉、段勇、吴宁、丁文荣五位指导老师,因徐伟同学未参加本次实习,因此实际只有91人。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 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 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 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 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 (1)波浪作用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实 习 报 告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9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地理专业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12年月13日至2012年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堂教

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2012年月13日至2012年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0′4″~109°47′28″,北纬20°4′~21°′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作者:————————————————————————————————日期:

实习报告地质学基础 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课程内容广泛,他是理论性和实现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课内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定要在实现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以加深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基本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主要的地质构造 3.在野外认出来背斜和向斜 人员情况: 1.带队老师: 2.参加实习人数:地理科学11-1全体学生 3.实习时间及主要路线: 2012.6.27乌鲁木齐至阜康以北的北沙窝、阜康荒 漠生态实验站。 2012.6.28乌鲁木齐至天山天池、阜康三公河。 2012.6.29乌鲁木齐至达坂城、柴窝堡、盐湖。 2012.6.30乌鲁木齐至南山西白杨沟、东白杨沟、 亚洲地理中心。 2012.7.2乌鲁木齐至鲤鱼山。 2012.7.3 乌鲁木齐至地质博物馆、地震局、自治区

气象局。 实习的第一天 实习区域:阜康荒漠生态实验站 康荒漠生态实验站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站部设在阜北农场,距乌鲁木齐76公里。生态站范围处于东经57“45’一88“05’,北纬43050’一44“30’,阜康生态站座落于天山北麓,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站部年均温6 .6OC,夏季炎热,最高温42.6“C,7月均温25.6“C,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一41.6“C。多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上下,地下水6-8米,冬季积雪不稳定,3一25毫米。三工河流域属于小流域,但在此小流域、短距离范围内,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丰富。 第一天我们去了阜康的北沙窝,观察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沙漠内部绝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形成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丘上面总向下龙,有一定的走向,从北向南走,相对高度20-30米,植被很多。降水量比较高,年降水量120-170毫米,风的作用是沙漠形成的重要原因。 当时我们所在地的风向是北偏西320度,在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是:

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 带队老师: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xxx

目录 一、实习概况 1.1概述 1.2实习目的 1.3实习时间与路线 1.4实习人员 二、实习地介绍 2.1甘肃省实习地简介 2.2青海省实习地简介 2.3宁夏回族自治区实习地简介 三、实习报告 3.1地貌学实习报告 3.2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3.3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3.4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 3.5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 3.6参观考察报告 四、总结与感想

一、实习概况 1.1概述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次野外综合实习通过对西北地区基本自然地理现象,如地貌、土壤、植物、气候、人文等的野外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获取认知,并巩固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实习总共历时8天,7月28日由西安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兰州、张掖、西宁、等地,最终到达中卫。重点观察沿线地区不同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理解地带性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此外,通过对西北典型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观察,可以让我们有全面、具象的了解,并尝试发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激发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科学精神。还能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图1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地图 1.2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进行准备。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XX年5月13日至XX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

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实习时间:XX年5月13日至XX年5月19日 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