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分秒公开课教案

时分秒公开课教案

时分秒公开课教案
时分秒公开课教案

三联永恒学校小学部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研讨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 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 1、老牛、小马、松鼠、老马图片及头饰; 2、多媒体课件; 3、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录音。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1、激趣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引导提问: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他怎样过河?过河了没有?)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坊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

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哪几 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三至四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6自然段)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三、细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 读。 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 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出示小马 心想的话)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小马想想办法吧。 (生各抒己见) 1、师: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去请教一下别人,小马去请教了牛伯伯。 (课件出示老牛的话) 生读,老牛说话时候慢条斯理,声音也很粗,谁来试着读一读。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老牛说的话吗:(浅) 师:听了牛伯伯的话,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这时候从树 上跳下来一只松鼠,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课件出示松鼠的话) 松树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 的。”松鼠说的话要读出急切、认真的语气。)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松鼠说的话吗:(浅) 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 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 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多媒体出 示带有近义词“马上、连忙”的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2、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时分秒》教案公开课

《时分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并知道1分=60秒,体会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新年倒计时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大家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再次提出问题:那

人们喊的这些数字其实是什么呀?学生很容易回答是秒,顺势引出本节课题:《时分秒》 2.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步认识秒 教师询问:学生,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表示时间的词呢? 学生回答:过马路时红路灯的时间展示的是秒,体育课上听见体育老师说过秒,跳绳的时候会说1分钟跳多少个,汽车上面会显示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接着向学生展示:常用秒来表示计量很短的时间,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然后通过大屏幕出示钟表面(没有表针),问学生观察到什么? 学生回答:有12数字,60个小格子,12个大格子。接着出示表针学生观察到三个不同的表针,向学生说明,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最粗最短的是时针,不粗也不细的那个是分针。 活动二:认识1秒、几秒和1分 提出问题:秒针每走一格代表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秒针每走一小格代表的时间是1秒。

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走动并提问:那每走两小格呢?走一大格呢?走一圈呢? 学生回答:每走两格表示2秒,走一大格表示5秒,走一圈表示60秒。 让学生再观察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汇报:秒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引导学生明白:1分=60秒,1时=60分 活动三:感受1秒。 接着教师提问学生:那你知道怎么计时秒吗? 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手上的电子表上面显示到秒,可以用秒表。接着通过大屏幕展示秒表的图片,并先学生说明:秒表是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提出问题:那1秒有多长呢? 学生思考回答:眨一下眼是1秒,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3.巩固提高 通过大屏幕出示题目,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加强学

《狼_》复习研讨课教案

《狼》复习研讨课教案 初一语文郑敏香复习目标: 1、积累作家及作品的有关文学文化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翻译全文。 内容及写法理解 1、屠户的形象:机智、勇敢;狼: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 2、主旨:通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3、叙议结合的手法: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复习内容 (一)文学茶座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世称“ ”,代家。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二)字词吧台 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缀行()大窘()积薪() 苫蔽成丘() chí担持刀() dān眈相向()目似míng()意暇甚()少时() 尻尾()假mèi()狼亦xiá矣()顷刻()变诈() 2、重点字词解释

①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顾野有麦场()④眈眈相向() ⑤目似瞑,意暇甚()()() 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⑦乃悟前狼假寐() ⑧盖以诱敌()⑨狼亦黠矣() ⑩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通假字 止有剩骨:通,译为: 4、词类活用 ①一狼洞其中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一词多义 ①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②止: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 ③之:又数刀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古今异义词 ①屠自后断其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重点句子 1、文言句式 倒装句兼省略句: ①“投以骨”等于“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②“一狼洞其中”等于“一狼(于)其中洞”,译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2、理解性默写 ①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紧追不放的句子:

时分秒练习题

时分秒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 (),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秒。 3、分针从3走到5走了()分钟,走到8走了()分钟。 4、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叫()针,秒针走1圈是 ()秒。 5、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6、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7、8:30:25是( )时( )分( )秒。 8、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 )小格,是( )秒。 9、(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10、分针走半圈是( )分,时针走半圈是( )时,秒针走半圈是( )秒。 11、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时针从( )走到6,走了5小时。 12、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 )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 )分钟。

13、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9是( )分钟。、 14、课间从9:40开始,10:00结束,课间操的时间是( )。 15、4小时=( )分 2分=( )秒 65秒=( )分( )秒 75秒=( )分( )秒 80分=( )时( )分 1分=( )秒二、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60秒○1时 1分○10秒 2时○120分 300分○3时 5分○500秒 240秒○4分 1分30秒○100秒1时○60分 1分○100秒 4时○4分 10分○1时 6分○36秒 7分○70秒 三、填写合适的单位 1、洋洋每天睡9( ) 2、小明跑60米,用了12( ) 3、学校周一升国旗大约用了5( ) 4、小华吃早餐大约需要20( ) 5、摸摸自己的脉搏,1( )大约跳了80下。 6、小明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7、烧一壶水大约要25( ) 8、爸爸每天工作8()。 9、播放一集动画片约用20() 10、一部电影放映了2()10() 11、跳绳20下要用15() 12、做一次深呼吸用2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第一课时

1.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钟面上有几根针?请说出它们的名称。老师拨钟表,同学们仔细观察,走得最快的是哪根针?走得最慢的是哪根针?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

研讨课教案

研讨课教案 皮肤和汗液的分泌 授课人:胡婷婷授课时间:4月13日 一、教案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 (二)能力目标: .在教案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皮肤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教案重点: 皮肤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关系。 三、教案难点: 汗液的分泌。 四、教案方法: 观察分析法、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五、教案过程: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否结合皮肤的结构特点,总结出皮肤有哪些功能呢?联系皮肤的结构特点后,可能会想到皮肤具有以下功能: 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分泌和排泄等作用。 (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①角质层: ②生发层: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2)真皮:内含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3)附属物: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皮下脂肪 二、汗液的形成与分泌: 1、汗液的组成:①分泌部:由弯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周围有毛细血管 ②导管:细长的管道开口于皮肤表面 2、汗液的成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 3、汗液的形成与分泌: 4、出汗的利弊: 说明: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项功能,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由于教材将本节安排在“人体废物的排出”这章进行介绍,所以教案设计中主要以排泄功能为主线来介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时分秒的练习题05099教学内容

时分秒的练习题 05099

时分秒的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 8. 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2.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 (),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3.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14.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15.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16. 8:30:25是()时()分 ()秒。 17.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18.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19.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三要义”——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本学期,我校将结合市教育局 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有关精神,在本校内进行“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督促教师勤学习、重研究、多。通过研究课堂,打造课堂,进一步提高教 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预期目标: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教研组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 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中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5月13日—5月16日)宣传发动阶段 由教务处牵头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并积极向教师宣传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正确认识“同课异构”对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处,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中。 2、第二阶段(5月23—7月上旬)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本学期由于受学科教师任课班级限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暂时在语数英科教研组实施,其他科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下学期进行。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语数英教研组具体安排各自小组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施,。具体实施按照“选定同一课题同一课时——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的环节加以实施。教务处提前通知授课教师做好准备。 讲课前,教师将课题报教导处,“同课异构”授课教师的说课、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心得体会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一并上交教务处。

《时分秒》复习教学设计

《时分秒》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秦玉荣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体会时、分、秒,形成具体的时长体验,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 2、掌握时、分、秒之间两两的关系,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3、会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4、初步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根据具体情境计算时间。 【教学难点】: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步骤】: 一、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整理如下: (1)认识“秒”: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1圈是60秒。拍一次手,

眨一下眼、数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就是1秒。 (2)1分=60秒1时=60分根据这种关系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方法) (3)时间的计算: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终点时间 终点时间-经过时间=起点时间 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二、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一)填空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2、分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 3、秒针走一圈是()秒,与此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也就是()分,因此1分=()秒。 4、在400米赛跑中,小明用2分30秒跑完全程,小文用2分41秒跑完全程,所以()跑得快。 5、秒针从6走到10,经过了()秒。 (二)判断 1、时针指在4和5之间,分针指向3,此时为4:03 () 2、6分=600秒() 3、分针走半圈是半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 5、小东每天午睡1分钟。() (三)选择

《年月日》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猜一猜,我在黑板上写的是什么? 师:是的,我写的是今天的日期,那是因为今天有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年、月、日是一个比时分秒稍大一些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师:大家可别小看这三个朋友,它们总是帮咱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坐上时光快车,去到那些快乐、难忘的日子里看一看好不好?(ppt出示照片)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或者是叫你难忘的日子?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猜一猜。(ppt出示谜语)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师: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发现?(生: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天或30天或29天或 28天)师根据生反馈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一年中哪些月是31天呢?哪些月是30天呢?(生反馈,师演示) 师:大家知道吗?每月有31天的这些月还有个名字呢,叫做“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的月份。大月、小月我们是看年历表知道的,那如果不看年历表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大月和小月?(生演示) 师:同学们你会不会数?大屏幕上也有,伸出你的拳头准备(生:一月大,二月平)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师:腊指哪个月(12月)冬指哪个月(11月) 师:在读一遍,争取会背 师:这个好长啊!老师用2句话就能概括。(PPT出示: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师:谁愿意来解释一下?(生反馈)把大月记住,小月就好记了,特别提醒:还有一个二月别忘了。 师:刚刚把年和月、月和日之间的关系弄明白了,那年和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年有多少天呢?请你算一算。) (生: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练习。

鸡兔同笼研讨课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五家站镇中心小学侯雪花 本课意图:以文化历史为背景,鸡兔同笼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法、吹哨法,初步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教材104页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3.了解数学思考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4.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探讨假设法和吹哨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假设法和吹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感受数学文化。 1.谈话:唐代诗人孟浩然某次路过故人田庄,受到盛情之款待.浩然有诗传世: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转眼又到九月九,浩然如约再访.问曰:“贤弟又有何下酒之佳肴耶?”故人曰:“同笼之鸡兔也,仁兄欲品尝须解答一题.”浩然欣然应允.但闻题曰:鸡兔同笼乐陶陶,三十五头百只脚。 今日主人有雅兴,多少鸡兔把客考。 孟浩然遇到的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1.提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鸡和兔共35只,共有100只脚;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 我们來换一组数目小的试着解决一下: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猜测的? 3.鸡兔同笼共8头,脚数可能有哪些?最多有几只脚?最少有几只脚?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我们的猜测展现出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反馈。预设: (1)假设。

环境教育研讨课教案完整版

环境教育研讨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环境教育研讨课教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 泰来农场学校杨凯 一、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条内容标准属经历水平的情感性目标。教材为学生从事相关活动提供了两个背景材料:(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介绍了一种因果联系分析方法。 由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都有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认识。基于这些感受和认识,比较容易建立起“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对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或事实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教学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多地从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由于地理学也涉及到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侧重点,避免简单重复,本节教学应围绕生态学上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本节内容分成若干小主题,在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撰写一份主题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概括和总结。也可采用讲、议结合的形式,由教师呈现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与讨论。教师在呈现相关内容时,应当尽可能辅之以具体的实例、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现以后一种教学思路为例,说明教学实施的程序。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时分秒的复习教案

时分秒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梳理复习时分秒的概念 2.巩固计算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的方法。 能力目标:巩固认读钟面上的时刻方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一、导入和梳理 1、回顾练习:你能在2分钟内完成吗? 1时=( )分 1时30分=( )分 70秒=( )分( )秒 钟面上 时针走 3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 钟面上 分针走10小格,经过的时间是( ) 我们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7( ) 一节数学课要上40( ) 2、小组合作整理时分秒知识 时分秒的关系: 1时=( )分 1分=( )秒 怎样认读一个钟面上的时刻? 方法: 注意点: 怎么算经过的时间? 方法: 还有那些“时分秒”知识我们要特别注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形成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小学生每天应睡9( )。早晨刷牙用3( )。 吃早饭用10( )。 做10道口算用15( )。跑50米用13( )。跳绳120下用2( )。 2、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个小格,每个大格有( )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 分针从12走到5,走过了( )分 钟面上( )时整的时候,时针、分针正好重合。 3、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60秒○1时 1分○10秒 4、写出钟面时刻 5、计算经过时间 6、应用题 (1)叔叔从8:15分开始练球,8:55分结束,叔叔练球用了多长时间。 (2)某汽车厂从3:40到4:28,共生产汽车6辆,生产一辆汽车用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 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试试看,“时分秒”的知识你都会了吗? 5 4 2 1 9 3 6 12 10 8 7 11 ○ : 时 分 5 4 2 1 9 3 6 12 10 8 7 11 ○ : 时 分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 时 分 : 时 分

小学科学实验研讨课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研讨课教案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天明小学雷春龙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想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大胆假设并能在实验中求证。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部编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9~61页。 预设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 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自主、开放、富有生机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发展数学。教学重、难点: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秒表、钟、电子表、课件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或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今年的10月1日,在国庆61周年那天,还发生了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知道是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嫦娥二号升空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嫦娥二号升空的录像) (学生一起体验倒计时情景,跟着一起倒计时。) 2、揭题:像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通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秒”的知识。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3、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地方用秒来计算时间呢? (学生举例:如红绿灯、记录跑步成绩、春晚倒计时等。) 二、探究秒的有关知识: 1、合作探究。 那你们知道有关“秒”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4人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你们的认识,可以拿出自己带来的钟表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说法,顺着学生的思路解决以下知识点:

预设一:认识秒针。 使学生了解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同时复习时针和分针。出示电子表上的时间,说说哪里表示秒? 预设二:学生汇报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或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让学生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在钟面上秒针从哪里走到哪里是20秒?(还可以从哪里走到哪里?) 小结:也就是说如果是大格的话秒针走4大格是20秒,如果是小格的话,秒针走20小格是20秒。 预设三:学生汇报秒针走一圈是1分钟。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说说为什么?) 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几秒?(60秒)看一看钟面,演示秒针从12走到12走一圈。那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分=60秒。那60是不是一定从12走到12呢? 小结:只要秒针走一圈就是60秒。 60秒里有几大格呢?也就是说60秒里有(12个)5秒。 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呢?(30秒) 三、体验秒: 1、体验1秒。 a、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听。 b、你能模仿一下吗?刚才怎么样的声音就是一秒?(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c、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1秒有多长吗?(如有学生说到拍手就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动拍一拍) 师:这么短的一个动作就是1秒,看来1秒确实很短。 出示问题:那5秒有多长呢? 1、体验5秒。 那5秒有多长呢?不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看一看。边听声音边看秒针经过5秒的时间。 b、数一数。用5秒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呢? 出示秒表计时,使学生认识计量秒的工具:秒表。

研讨课教案

研讨课《孔明借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去读一读《孔明惜箭》这一章节。 3.教师:通过自读,你们已经知道了孔明是何许人了吧?(诸葛亮) 4.展示资料,简介历史背景。 孔明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孔明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5.教师导读: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按要求小组合作自渎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同学交流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4.引导学生提出自读中仍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讲述故事 1.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 答应造箭立军令状准备船只草船借箭如期交箭2.学生先在小组内讲故事。 3.推荐代表在全班讲述故事。

四、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 1.分角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讨论交流。 3.指名反馈,并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五、课堂检测 1.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⑵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 ⑶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⑴怎敢戏都督? ⑵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 ⑶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诸葛亮,做一个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的人。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积累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孔明借箭”的故事。重点难点: 1.重点: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读一读。 隐瞒支吾叮嘱诈骗擂鼓呐喊神机妙算2.听写上面的词语。 3.教师导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明借箭》。 二、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诸葛亮。那么结果怎样呢?(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教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3.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周瑜非常惊讶,不禁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自愧不如他呀!”。

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秒专项练习题讲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秒专项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秒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秒。 3、分针从3走到5走了()分钟,走到8走了()分钟。 4、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叫()针,秒针走1圈是()秒。 5、1时=()分 1时20分=()分 80分=()时( )分 2分15秒=()秒 60秒=()分 60分=()时 180秒=()分 240分=()时 1时20分=()分 90秒=()分()秒 1分=()秒 80秒=()分()秒 6、填写合适的单位。 (1)小明大约每天睡9( ) (2)小明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3)烧一壶水大约要25( ) (4)小华跑50米用了9(); (5)爸爸每天工作8()。 (6)播放一集动画片约用20() (7)一部电影放映了2()10() (8)跳绳20下要用15() (9)做一次深呼吸用24() (10)小华跑200米用45() (11)拍手20下大约10() (12) 跑步100米大约25() (13)做30道口算大约5() (14)脉搏跳动85下大约1() (15)读150个字大约1() (16)写20个字大约2() (17)做数学作业大约20() (18)吃饭大约要20() (19)拍球10下大约5() (20)唱一遍国歌大约45()

7、按时间的长短排列顺序。35秒 6分 6时 49分 3秒 ()﹤()﹤()﹤()﹤() 8、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9、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二、判断: 1、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就是100秒。() 2、6点一刻就是6时15分。() 3、10时零5分可以写成10:5。() 4、夏天午睡大约1分。() 5、明明的脉搏跳10下用了8秒。() 6、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7、一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就要5个3分钟,也就是15分钟。() 8、时针指着3,分钟指着9,这时是3时9分。()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 B.5 C.30

《认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1)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具准备】课件,2011和2012的年历卡,活动探究卡,课前预习,完成书上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我们已经学习了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如果要描述较长的时间,该用谁做单位呢?(板书课题:年月日) 2、想知道年月日的由来吗?(课件出示视频)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老师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1、猜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要知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年历)(课件出示一张年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年历上面记录了些什么?(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用你们的火眼金晶观察数学书76.77页的年历,思考活动卡上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自学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年历,完成每月天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2)交流你是如何算出全年天数的; (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有(),叫大月,共()个月; 有30天的月份有(),叫小月,共()个月。 (3)2月份有时有()天;有时有()天。 (4)全年一共有()天或()天。 3、小组汇报上述内容 (学生说发现,教师根据回答完善板书,学生齐读) 4、总结并板书:一年都有12个月;1,3,5,7,8,10,12月份都有31天,叫大月,有7个;4,6,9,11月都有30天,叫小月,有4个;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2月份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是个特殊月;一年有()天或者()天。 5、全年的天数你是如何计算的呢?谁来说说看?(课件出示两种方法:全年天数=每月天数相加;全年天数= 7个大月 + 4个小月 + 2月天数;一年到底是365天,还是366天,是由(2)月的天数决定?板书:365天或者366天) 6、那你想知道2月为什么天数最少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这只是一个传说,其中具体的原因我们下节课学习平年闰年再来学习。) 7、在今年这365天里,有一天一定是大家最想喜欢的,那就是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大月还是小月?你爸爸妈妈的呢?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这么多的大月和小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同学们相互讨论。 2、老师总结方法。

看图写话研讨课教案

学校文馨小学学科语文班级二(4)人数53 主题看图写话研讨课执教者许翠日期12.30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认真阅读题目,找到这篇看图写话的关键词。 2.充分运用题目中的提示和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写出完整的句子。 3. 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及时发现错别字和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并及时订正。 二、设计依据: 1、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积累,孩子们都会运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写看图写话,并且也能观察出图片中的重点内容,但二年级要求能够写出事情的动态发展情况,并且能写一些主人翁的心理活动。 基于二年级孩子们已经积累了很多词汇,也要求孩子们能在写话中运用一些词汇,使句子丰满起来。 我班部分少数孩子已经能够达到写话的要求:事情发展情节完整,语句通顺。但是小部分孩子还有待于加强,主要表现在:1、不能完全的写出题目中提示到的内容,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是一看到图片就开始写。2、边写变想,有时会漏掉题目中已经提示的部分内容。3、写完不检查,因此错别字多;标点使用不当;句子不完整、不通顺。 2、具体设计。 通过简单的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内容导入,回忆句式:什么时间,谁,在什 么地方,干什么。 出示二年级看图写话要求,请学生找找题目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通过学生自己写的看图写话,找出里面的问题: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病句。让孩子说说:写完以后,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归纳总结:四看一想一写一检查。 提醒:看(题意),检查(错别字,错误标点及错误的标点格式,句子通顺完整)。

研讨过程 时 间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2分钟一、表情图 片。 请生说出图片的表 情、心情。 生说图片的 表情,一句话或 者一个词语。 与二年级看图 写话要求联 系:写出人物 的心理活动。 2分钟一、引入研 讨内容。 1、出示《看 图写话》、图 片。 1、同学们看到这幅图, 是不是很奇怪? 这是已经写过的看图 写话,为什么还要给大家 看? 1、说出已经写 过,并提出疑问。 激发好奇 心,难道又让 我们重新写一 次? 5分钟二、复习一 年级看图写 话要求。 出示一年级 看图写话具 体要求。 1、根据要求,时间、地点、 任务、事情。(板书) 2、出示学生提供的词语 连词成句的一篇小短文 (一年级要求)。 1、指明回答。 要求回答词语。 2、生读一读。 回忆一年 级的要求,有 些孩子可能目 前也还只能写 出这样的句 子。 15分钟三、复习二 年级看图写 话要求。 出示二年级 看图写话具 体要求。 出示区 别。 1、仔细阅读题目,题目要 求与前面的要求有什么区 别? 2、过渡:还是这幅图,除 了前面那篇小短文,多 了具体的对话内容和 思想活动。我们来看看 我们同学们写的内容。 1、指明生带着 问题读题目。生 带着问题听,想。 生讨论,并 指明回答。 2、生读自己的句 子。并且说一说 自己少了什么。 生讨论的 过程中,探究 出答案,在探 究的过程中自 然接受了读题 解题的重要 性。 2、生自己发 现自己的写话 的问题,自然 会在日后写作 中注意这个问 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