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0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绝巘.(yǎn)横柯汉塞.(sāi)沉粼竞跃

B.属.引(shǔ)轩邈燕.然(yān)鸢飞唳天

C.沿溯.(shù)漂碧藻荇.(xìng)侯骑

D.素湍.(tuān)萋萋襄.陵(xiāng)夕日欲颓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

....走起来要小心。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

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

....。

D.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

....,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每当春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总是会令我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B.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C.即使国家人社部推行延迟退休的计划,也难以改变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

D.通过我县教育局举办的系列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

②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

③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衰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早烟,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

④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

⑤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

⑥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揉,正忙着蹿个和灌浆。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

A.②④⑥①⑤③

B.⑤④⑥①③②

C.②④③①⑥⑤

D.⑥⑤①③②④

5.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

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A.这怎么能是在诗意地生活呢?

B.这是在诗意地生活。

C.难道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D.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吧?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小题。(4分)

庐山唐王贞白①

岳②立镇南楚③,雄名天下闻。五峰④高阂日,九叠⑤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⑥昼不分。唯应嵩⑦与华⑧,清峻得为群。

【注释】①王贞白:字有道,今江西永丰人。②岳:指庐山。③南楚:今湖北、江西、湖南一带。④五峰:指庐山五老峰。⑤九叠:指庐山九叠谷。⑥阴岩:北面的山岩。⑦嵩:河南的中岳嵩山。⑧华:陕西的西岳华山。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概括介绍庐山的全貌并盛赞其“天下闻”。

B.颔联描绘“峰”“谷”,表现庐山庐山隔日连云的特征。

C.颈联借“雪犹在”“昼不分”表现庐山的多种风貌。

D.尾联通过“嵩”“华”具体描绘出庐山清峻的特征。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立”示高大,“镇”表地位,“雄”显气势。

B.颔联中“阂”“连”二字均是为了突出庐山之高。

C.颔联和颈联均用对偶,但颔联侧重实写,而颈联侧重虚写。

D.全诗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洋溢着诗人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小题。(12分)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⑤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⑥,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选自《白氏长庆集》)

【注释】①渟(tíng)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形容风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 ɡ):消除烦闷、解除困乏。蠲:消除、去除。④矧(shěn):况且。⑤潺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⑥俗士:指未出家的人,与出家人相对。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杭郡/为最

B.而/撮奇得要

C.吾/爱其泉渟渟

D.可垂钓于/枕上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尤()(2)隅()(3)辄()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11.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小题。(13分)

海棠树里的张望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侯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着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这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胡乱一洗了事。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得看不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这样我才明白,她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

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回答:“您学那玩意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外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3.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2)

(3)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

(4)

14.全文多次描写老海棠树目的是什么?(3分)

15.文章里多次写到奶奶的“张望”,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奶奶究竟在张望什么?(3分)

16.文章最后一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请简要回答“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20题。(17分)

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

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选文有删改)

17.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4分)

18.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

(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

..。(赏析加点词语)

20.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1.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关于“汉仙岩”的材料,请你为汉仙岩写一则推介词,120字左右。

汉仙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会昌县筠门岭境内,坐落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赣南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以来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汉仙岩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由汉仙岩、汉仙湖、盘古山、羊角水堡、汉仙温泉、过江坪古松林等景区组成,有景点近百处,举目所见,皆为奇景,而且景中有景,景景有传说,如“群象出山、合掌门、僧帽石、壁立万仞、会仙台、仙人洞、天台、问天台、天子万年、汉钟离得道处、天根、月窟、舍命烧香、一线天、通天洞、仙姑鞋、神豹、神马峰、神龙峰、神虎峰、祁雨台、神龙峡、天门、三龟觅仙、巨蟒探水、双蟒出水、天下第一鹰、田螺伏岸、寿星观景、猿猴望天、和尚背尼姑”等神奇景观,蕴涵着深厚的八仙文化、盘古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

汉仙岩风景区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超过85%,植物种类甚多,以竹子、松树、杉树、樟树为主,过江坪古松林为历史悠久的客家风水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修正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 (全国II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1 分) □1 分) □2 分) □2 分) 。 ) 2015 ~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⑴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⑵本试题共 5 页。答案写在答卷上,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所有项目和 答卷上的座位号。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时仔细审题,认真 作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⑶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 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00 分。 祝你取得好成绩!加油! 一. 基础 (21 分) 1.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 分) ⑴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王维《使至塞上》)( ⑷《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⑸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 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 hu ānɡ miù( )的画面。⑵马可·波罗的游记里十分 tu ī chónɡ(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⑶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āo shēnɡ nì j ì( )。 ⑷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 么 tiān yī wú fènɡ(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B. 苏州的宝带桥 53 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 足。 C. 他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 D. 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人们岂能无动于 衷?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大课间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把“培养”改为“提高” B. 鸟类的迁徙,往往是受到了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去掉“受到了”和 “而”,或者去掉“而引起的”) C. 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删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7页,23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1分) A.踌.躇chóu 狼籍.jí潜.滋暗长qiǎn B.倔.强juè牛牍.dú坦荡如砥.dǐ C.濒.临bīn 吆.喝yāo 惟妙惟肖.xiào D.推祟.chóng 斟酌.zhuó无动于中.zhō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1分)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D.您对学习方法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 ...空.的议论,显示您有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错误 ..的一项是(▲)(1分) A.“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从语气来看属于祈使句。 B.“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句话的主干是“他吵嘴”。 C.“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这句话从疑问方式来看属于反问句。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句话的谓语是“执行”。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1分) 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B.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C.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精确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具备快速浏览和筛选信息。 D.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5.下面句子排序恰当 ..的一项是(▲)(1分) ①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③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④但是它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 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00分)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40分) 1.下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 悼(dào)念地窖(jiào) 悠闲(yiōu) 转弯抹(mò)角 B. 仄(zè)歪绥(tuǒ)靖拂(fó)晓颤(chàn)巍巍 C. 横渡(hénɡ) 箱箧(qiè) 溃退(kuì) 杀戮(lù) D. 鞠躬(jǚ) 荒谬(liào) 阻遏(è) 杜聿(yù)明 2.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方格中改正(6分) 惊骇制栽富丽堂皇匍匐不可明状 磅礴憧憬瓦烁脏物响彻云宵张皇失挫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色以它得天独厚 ....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突如其来 ....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镇。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 ....,便可大饱眼福。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关系到能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B.通过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我们大家都提高了思想认识。 C.为了避免信用卡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6.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7.下列句子在表意时,语意表达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A.3 4 2 5 1 B.1 3 2 5 4 C.1 5 2 3 4 D.3 5 4 2 1 8.诗句默写。(12分) ⑴《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 ⑵,白水绕东城。 ⑷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语句是,。《爱莲说》 ⑸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⑹写作者感时伤世的诗句是,。 ⑺无丝竹之乱耳,。 ⑻《陋室铭》中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9、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4分)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二、文言文阅读(37分) (一)《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19分)大道之行也,……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11.解释加点字意思(6分) 选贤与.能男有分.盗窃乱.贼盗窃乱贼.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 1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二)、《桃花源记》阅读(18分)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卷

一、基础训练(30分每题3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伛.偻(yǚ)狩.猎(shòu)稽.首(qǐ)悄.怆幽邃(qiāo) B.庇.护(bì)鬈.发(ju?n)诘.责(jié)天涯咫.尺(zhǐ) C.挑衅.(xìn)迸.射(bèng)哂.笑(shěn)期期艾.艾(aì) D.锃.亮(zèng)文绉.绉(zhōu)媲.美(pì)长吁.短叹(yū)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抑扬顿措冥思遐想溃赠缥碧 B.无可置疑不可名状蓬蒿托辞 C.莫忠一是繁花似锦狼籍斥咄 D.相形见绌托泥带水仓茫滞留 3.下列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 意的一项是()(3分) A.我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 景象时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B.接连发生的耸人听闻 ....的校园枪击案,使得美国很 多媒体和民间组织呼吁执行更严格的枪支法律,以防止更多无辜生命丧生。(骇人听闻) C.这部匠心独运 ....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 景交融的图画。(独具匠心)D.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人 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到了登峰造极 ....的地步。(叹为观止)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雪》选自《朝花夕拾》,该文通过北国与 南国雪景的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无限 怀念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期待之情。 B.高尔基的《海燕》用饱含激情的描绘,向我们展 示了勇敢、乐观的海燕形象,传递了一种鼓舞人心的

力量。 C.《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 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D.唐代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优美的语言描 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 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轻视对手了。 B、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杜绝“豆腐渣工程”?牵动 着会上每一个、也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了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个回话呀!” D、“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着:“我去忙自己的事了。” 6.根据上下文填空(4题选做三题)(3分,每题1分) 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④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7.阅读下面的句子,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 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原本只是犯了一个小错 误,但是不愿意承认,而是用各种手段来掩饰自己的 错误。①。所以,拒绝自省的做法, 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可见, ②。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信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 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2016~2015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⑴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⑵本试题共5页。答案写在答卷上,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所有项目和 答卷上的座位号。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时仔细审题,认真 作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⑶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 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祝你取得好成绩!加油! 一.基础(21分) 1.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⑴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分)□1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1分),。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分)2□ (□2分) (。⑷《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4分)⑸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实,在雨中融的画面hu实而ānɡmiù()而一合了——融成幅悲哀美丽、真,⑴历史现。)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⑵马可·波罗的游记里十分tuīchónɡ(jì()⑶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ɡ。nì⑷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tiānyīwúfènɡ(()。2分)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篇像你看沿果之的B.苏州宝带桥53孔多,如坐小船桥缓缓一遍,会感到读了一史诗似的满足。他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C.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人们岂能无动于衷?。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4.)把“培养”改为“提高”(倡力要质体的学培助动间大A.课活有于养生身素,大提。B.鸟类的迁徙,往往是受到了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去掉“受到了”和的”)起引而掉去者,”而“或“ C.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删)”过通“去 -1- D.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在 “学校”后加上“的建设”) 5.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墙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仿照例句 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3分) 例句:我爱游泳,如自在欢畅的游鱼在水中穿梭,我享受到劈波斩浪的惬意。 仿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最新)

期中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 ......) ....6·句,不得多选 ①佁然不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记》) ③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一日不见,____________。(《子衿》) ⑤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式微》) ⑦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⑧《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蒹葭》最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黄昏下的小镇坐落在河的两岸,错落有致的房子,粉墙dài瓦,里面的梁柱已被岁月熏得发黑,让人觉得周庄犹如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袖着手悠然地守在这流淌千年不息的水边,淡定地、慈xiáng地等着四面八方的客。水乡小镇游人如织,丝毫没有“牢落暮霭初收”之景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dài( )瓦慈xiáng( ) 暮霭.(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文中“游人如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傳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多次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 (2)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等待着他。怎么办?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 上面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2020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说明:1、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分) (2)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1分) (3)李清照在《渔家傲》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2分)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2分) (5)请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 sǎ()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 (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chóu chú()了一会。 (3)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miǎo shǒu ǒu dé(),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 (4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zhāng m ù jié shé()。 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森林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 ..很快,必须马上控制。 B、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 C、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最终夺得冠军。 D、这件工艺品的造型别致宛如天女下凡,设计真是巧妙绝伦 ....。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频频搜罗代表们的意见,听取各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将“搜罗”改为“征求”) B.从道德层面来说,使用抢票软件,是有失公允的一种方法。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使用抢票软件。(把“有失公允的”调至“一种”之后)

2020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⒈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⒉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⒈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⑴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任选其中 ....6.句.) ①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②怒而飞,。 (《北冥有鱼》)③,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⑦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 ⑧,更着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⑵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和颈联(4分)。 ,。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9分)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

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 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雾霭.()yū回()出轧.()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应改正为(2分) (3)“如丝如缕”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2分) (4)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你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4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从一名贫苦人家的孩子最终称为无产阶级战士,用生命完成小说《》。 (2)《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也被称为“”。 4. 综合性学习(12分) “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八(1)班开展以“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A】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大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B】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共同进步和双向交流。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①【A】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就“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3)6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学校第一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该怎样对杨老师说呢?(5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卷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她觉出有什么ào mì( 奥秘 ),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2)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就是大自然拿我去把qiān shān wàn hè( 千山万壑 )装点。 (3)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mò(缄默 )。 (4)特别出色的就是那种hé zhé yā yùn( 合辙押韵 )的吆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C )(3分) ,英才辈出。 A、山环水绕的重庆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巴蔓子,近有卢作孚,人杰地灵 .... ,折磨着您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您昂扬的斗志。 B、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 ..... 的,但又就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她们应受到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就是具体而微 .... 尊重。、C (这里应该用“微不足道”,指环卫工人的劳动平凡微小,不值得一说;“具体而微”指整个形体都已具备,只就是比较微小而已。)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泛舟语湖(30分) 1、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3分) A、锲(qiè)而不舍 B、万籁( lài )俱寂 C、姹紫嫣( yīn)红 D、酣( hān )然入梦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3分) ⑴、清晨,在林间小路散步,一阵阵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⑵、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 ⑶、老舍作品的语言,“京腔”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⑷、乡亲们好奇地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纯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 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 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单位的党员干部的作风更务实了。 B、面对竞争的社会,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随着盐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4、诗海拾贝。(运用积累填空,并仿照题型完成练习。)(8分) (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 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2)、诗有声那是“感时花溅泪,”的感时伤怀; 那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梦境。 (3)、诗有情那是“海内存知己,”的深情厚谊; 那是“,报得三春晖”的至爱亲情。 (4)、诗有神那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著追求; 那是“会当凌绝顶,”的心胸气魄。 5、口语交际。(3分) 振新中学二(8)班准备召开“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二、阅读品茗(35分) (一)玩味古典(14分) 甲: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