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公交客车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公交客车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公交客车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公交客车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公交客车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分析

陈力畅1杜建福2刘清2肖太清1

1上海内燃机研究所2上海汽车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海200438

摘要:电动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又分为

串联电动汽车、并联电动汽车和混联电动汽车。本文对这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的原理和特点进

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三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对比,最后对新能源公交客车的发

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The principles and trends analysis of the new energy bus

CHEN Li-chang1DU Jian-fu2LIU Qing2XIAO Tai-qing1

1 Shanghai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2 SAIC MOTOR Commercial Vehicle Technical Center,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Electric vehicle includes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s divided into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d combine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ir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es the three kinds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Finally, analyzes the trends of the new energy 

bus.

Key words: new energy bus,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下册)

2技术路线及分析

根据所使用的动力源不同,电动汽车大致可分:纯电动汽车①atte叫Elec订icvehicle)、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cellE1ec廿icvehicle)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矽bridE1ec订icVehicle)。纯电动汽车单独靠电池供电,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混合动力则同时采用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其动力装置。

2.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主要由蓄电池、逆变器、电动/发电机等部件组成。蓄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来驱动汽车。在制动或减速时,电机作为发电机来回收能量。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_机械能

日电能

图1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图

电动汽车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1881年)就已出现,比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汽车的诞生(1885年)还要早几年。但由于电动汽车不能适应长距离行驶的缺点,以及电池性能方面的缺陷,发展缓慢。国外电动汽车经过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能源危机及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汽车公司都清楚地认识到电动汽车将会是最佳的绿色环保产品,因此纷纷投入巨资开发和研制电动汽车,重新掀起了新一轮的电动汽车研发高潮。

2_2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由燃料箱、燃料电池堆、蓄电池和电动机等部件组成。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只有水,属于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汽车。燃料电池的效率随输出功率变化的特性比内燃机更适合于汽车的实际运行。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560?日电能

图2燃料电池汽车工作原理图

第6部分综合

目前燃料电池在城市客车上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

(1)双动力源系统的实际匹配应用研究;

(2)动力系统内部各总成之间的匹配和动力系统与整车的匹配研究;

(3)电机等关键总成的冷却问题;

(4)总体布置中抗电磁干扰的优化研究;

(5)氢供应及安全系统研究;

(6)高压电安全控制系统;

(7)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

由于上述技术难点和燃料电池成本问题,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受到了较多的限制。今后的发展重点应在应用基础研究,包括燃料电池的寿命、燃料电池堆的改进、低温启动、空气杂质的影响、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建立燃料电池堆寿命的快速评价方法和模型等等。

2.3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接方式,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

2.3.1串联模式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和蓄电池组等部件组成。发动机仅仅用于发电,发出的电能供给电动机,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发电机发出的部分电能向电池充电,来延长混台动力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另外电池还可以单独向电动机提供电能来驱动电动汽车,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零污染状态下行驶。

图3串联混合动力系统

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有以下特点:

(1)内燃机与驱动桥间无直接的机械连接,因此车辆行驶速度与内燃机转速无直接关系,内燃机的选择范围较大,同时这种柔性连接使整车的结构布置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2)内燃机工作状态不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可以始终在其最佳的工作区域内稳定运行,从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

(3)相对其他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其控制方式比较简单;

(4)由于内燃机的输出需全部转化为电能再变为驱动汽车的机械能,因此需要功率足够大的发电机和电动机;要起到良好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平衡作用,又要避免电池出现过充或过放,就需要较大的电池容量,对电池性能要求较高;同时增加了空间布置难度。

(5)由于能量传递要至少经过两次转换(机械能——电能——机械能),增加了中间环节,因此能量传递效率较低。

?561?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下册)

23_2并联模式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发电/电动机和蓄电池组等部件组成。并联式驱动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发动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可以同时使用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来驱动汽车。

?笋‘工。●—■.,

_碱能④

_啪2神一:r●

图4并联混合动力系统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有以下特点:

(1)内燃机与驱动轮间有直接机械连接,因此内燃机输出能量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当汽车的行驶工况使内燃机在其最佳工作范围内运行时.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燃油经济性比串联式高:(2)与串联式结构相比,并联式可以选择更小的内燃机和电动机:

(3)如果驱动电机能够四相限运行,一般不再需要专门的发电机,如果装备专门的发电机,则发电机的功率也可较小;

(4)由于部件功率需要降低,动力系统对布置空间大小的要求降低,系统的成本也有所降低:

(5)由于内燃机与驱动轮间直接机械连接的存在,内燃机的工作状况仍旧受到车辆的行驶工况的影响,排放状况不如串联式好:

(6)为了实现对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自动变速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其重要作用是根据系统工作模式保持内燃机和电动机转速间特定的比例关系:

(7)内燃机与电动机并联驱动还需要动力合成装置,因此传动机构比较复杂。

2.3.3混联模式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力矩/转速耦合机构和蓄电池组等部件组成。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布置方案是串联式布置和并联式布置的综合。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一部分通过机械传动输送给驱动桥,另一部分则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由控制器控制,输送给电动机或者电池,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矩通过动力复合装置传送给驱动桥。此时车辆并不是串联式或者并联式,而是介于串联和并联之间,充分利用两种驱动方式的优点。

?562?

动力

耦合

机构

1—1一

图5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第6部分综合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模式是,控制器根据油门踏板的开度,一方面控制电子油门的开启程度,另一方面确定发动机的动力用于直接驱动汽车部分和用于发电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准确控制并协调发动机和发电机驱动力,如果蓄电池电量下降,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发电为蓄电池充电。这种比串联布置和并联布置都更为复杂的布置和控制模式使之具有以下特点:

(1)该系统适合各种行驶条件,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且不需外界充电,续驶里程与内燃机汽车相当,是最理想的混合电动方案。

(2)由于发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以机械方式连接,机械装置较复杂,整车布置有一定难度。

(3)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可采用小功率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减少了电池的数量。但其控制系统技术含量高,控制元器件价格高,整车价格高。

表1三种混合动力形式特点比较

类型结构特点应用特点技术评价由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电源、功率转换发动机带动发电机通过功率转率器驱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电机直接驱动由器、传动装置等组成;动电动机工作;电池的容量、体积、重量相对较大结构简单,总体积较大。电源通过功率转换器驱动电动机工能量利用率鞍低联作;燃油经济性好

发电机及电动机制动能量对电源充电污染小

由发动机、电源、功率转换器、电机、传动装发动机通过离合器驱动行走装置;控制系统与传动相对复杂并置等组成;电源通过功率转换器驱动电机及传动电池容量较串联式小

结构简单,总体积小。装置:能量转换效率较串联式高联发动机及制动、惯性能量通过传动装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

置反馈到电源充电

由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电源、功率转换发动机通过离合器驱动行走装置;控制系统与机械传动最复杂混器、传动装置等组成;发动机通过发电机驱动电动机,同时对电池的依赖性小能量转换效率高综合了串联与涅联的特点对电源充电;发动机在高效区域工作,油耗少、排联电源通过功率转换器驱动电机及传动放低

装置价格高

混合动力系统中,根据电机的输出功率在整个系统输出功率中占的比重,也就是常说的混合度的不同,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微混混合动力系统、轻混混合动力系统、中混混合动力系统和强混混合动力系统。

1微混混合动力系统

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不具备纯电动行驶模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只具备停车怠速停机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一种典型的微混合模式。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5%。

2.轻混混合动力系统

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在车辆加速和爬坡时,电动机可向车辆行驶系统提供辅助驱动力矩,但不能单独驱动车辆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为5%~15%。

3.中混混合动力系统

以发动机和/或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为15%~40%。

?563?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下册)

4强度混混合动力系统

以发动机和/或电动机为动力源,且电动机可以独立驱动车辆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40%。

2发展趋势分析

纯电动汽车是单独依靠蓄电池供电的。纯电动车运行时零排放的特点受到高度重视,很早以前就被应用于城市交通工具,技术上最为成熟。但是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再加上蓄电池在能量密度、寿命、价格等方面的缺陷,纯电动汽车目前还只用于一些特定场合。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能量转化率高、不污染环境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适合于城市客车,其开发受到世界众多国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然而,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能量管理策略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不仅要保证原型车动力性,而且要考虑到燃料电池堆的耐久性及可靠性和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特别是目前技术条件下的燃料电池系统动态响应不宜剧烈,这些指标使整车能量管理策略开发难度加大。再加上目前燃料电池高昂的生产成本,使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同时采用了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其动力装置,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使两种动力装置有机协调配合,实现最佳能量分配,达到低能耗、低污染和高度自动化的新型汽车。HEV是传统内燃机车与电动车产生的混血儿,它继承了电动汽车低排放的优点,又发扬了石油燃料高比能量和比功率的长处,显著改善了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由于其融合了传统内燃机汽车与电动车的特点,能有效的改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能,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实用性的解决方案,为各大汽车公司的开发热点。

混合动力公交客车与纯电动公交车以及燃料电池相比较具有几点优势:

(1)不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使用的燃料与普通燃油车相同,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2)在环保方面,排放明显低于传统柴油机公交客车,一方面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油耗降低,使得排放减少,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对发动机的工况进行优化,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低排放的高效区域,且电机驱动为零排放;

(3)从能量物质转换效率来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的油井到车轮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它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而且充分利用了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而纯电动汽车需要将燃油或燃煤的物质能量转换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通过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电机,整个转换效率比较低。

经过近十年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用的动力电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普通混合动力的基础上通过增大动力电池容量和外部充电接口,从而可以实现外部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这种混合动力汽车称之为Plug.in混合动力。这是目前混合动力客车技术新的研究方向。尽管P1ug.in电动汽车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系统,但也可用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纯电动系统。

Plug.in混合动力系统以采用汽、柴油或气体为燃料的发电机单元或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电单元、结合锂离子电池以及驱动电机组成混合驱动系统而成,可使用外部电能对电池进行充电,电驱动可独立驱动汽车行驶一定的距离。当电池电能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可通过燃油或燃料电池发电单元进行充电,借助这一电能可一边对充电电池充电,一边行驶。因此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燃油的消耗,并可明显降低排放。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与相同大小和驱动能力的传统车比较,具有2倍的燃油经济性,是普通混合动力车的15倍。对于Plug.in混合动力系统中纯电驱动系统可以作为标准模块与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超级电容车共享,此技术目前发展极为迅速,相对其他电动类车辆成本低得多,技术也较成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

发展Plug—in技术对于平衡电网,合理利用能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上海为例,据电力公司介绍,近年夏时用电高峰负荷为2000万kw以上,但在春秋夜晚用电低谷仅需600万kw,不足峰值的三分之一,最大供电量提高的背后,是夜间低谷带来电网效率的大幅降低以及调峰的巨大能耗损失。让Plug.in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充电,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家电网夜间富余电能,不仅为公交的运营节约了燃料成本,而且可以转嫁P1ug.in混合动力公交的基础建设成本,为P1u鲥n混合动力公交的发

?564?

第6部分综合

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也能优化电能管理,提高社会效率。

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极有可能是利用高效无污染的氢能源,也就是从技术和经济上实现燃料电池车,P1ug—i11混合动力是实现燃料电池车的重要一步,对最终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有重要意义,是符合中国《能源白皮书》精神的举措。考虑到市场定位、产品的性价比、集成开发的能力以及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鉴于P1ug—in混合动力系统具有节油率高(综合工况节油率可达30%——60%),技术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延续性,既可采用结构简单的串联系统,亦可采用相对复杂的无变速系统的混联系统,且成本增加可以通过适度补贴、企业消化、以及运行费用的降低相抵消等优势,基本达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因此,混合动力客车,包括P1ug—in混合动力客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抢占我国2010~2015年新能源公交车市场比较现实、可行的产品技术方案。

【1]松本廉[2】王家明【3]顾庆【4]殷承良【5]何蔼【6]汪卫东【7]严治国【8]曹桂军

119【9]曲洪亮

参考文献

平著曹秉刚,康龙云,等译汽车环保新技术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郭晋晟,冒晓建,等.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分析.汽车技术,2008年第9期.

,孙西义,张勇一种混合内燃机动力系统控制研究内燃机工程,2008年第29卷第4期:31.35

,申善毅.国内外混合动力公交车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城市公用事业,2008年第22卷第3期:23—26

.新能源技术在上海公交客车上的应用.城市车辆,2008年第7期:30一33

.替代能源: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内燃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武汉,2005

.混合动力汽车通讯网络及控制策略研究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6

,卢兰光,李建秋,等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策略内燃机工程学报,2008年第44卷第6期:114一混合动力技术在商用车中应用最新动态汽车与配件,2007年第6期:44—47

?565?

新能源公交客车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CHEN Li-chang, 陈力畅, DU Jian-fu, 杜建福, LIU Qing, 刘清, XIAO Tai-qing, 肖太清

作者单位:CHEN Li-chang,XIAO Tai-qing(Shanghai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陈力畅,肖太清(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DU Jian-fu,LIU Qing(SAIC MOTOR Commercial Vehicle Technical

Center,Shanghai 200438), 杜建福,刘清(上海汽车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海20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c010953412.html,/Conference_7939436.aspx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在未来五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将达500万辆保有量的政策目标的预期之下,我们预计到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会保持大约40%的年复合增速,未来五年继续高增长势头。 基于环保性、能源安全等原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5年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尽管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诸多亮点和政策利好,值得期待。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服务和应用环境,五部委起草了《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各省市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即将开跑。

宝马、奔驰、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均发布了自身混动车型,在燃油经济性、续航里程以及动力输出等参数方面优势明显。 通用:三款国产混动车型同台首发,其中迈锐宝XL混动版和新君越30H混动版采用相同混动系统,均为横置化混动系统布局,而凯迪拉克PHEV为纵置混动平台打造。上汽通用三大品牌三款主力产品混合动力车型,充分展现出上汽通用汽车扎实推进的 2016-2020“绿动未来”五年战略,以及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的决心和行动。 丰田:新PRIUS普锐斯、TOYOTAFCVPLUS概念车,尽显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扎实推进节能新能源技术的决心,此外为顺应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趋势,丰田还计划推进PHEV 等新一代汽车的研发。 现代:正式发布IONIQ,新车是重点打造的一款“源生”新能源车型,全面对标丰田普锐斯,此外新车将提供混动版、插电混动版和纯电动版三个版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在电池技术没有质的飞跃之前,混合动力其实是目前汽车节能的最现实的选择,作为节能先锋的普锐斯,丰田又将其进行了换代,全方面的提升让其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比亚迪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7万辆,超过特斯拉、日产等品牌,在本次车展上,比亚迪携新能源军团亮相,产品涵盖了乘用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多个细分市场领域。 江淮:推出三款新能源车型,产品布局十分丰富,实现从纯电小型车到纯电SUV车型的覆盖,选择丰富价格厚道、外观出众,看出江淮在新能源方面的不断创新,不断实现新能源战略发展。

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 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 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定义、分类及特点进 行了总结,综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 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 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 现状,应用前景。 1 前言 1.1寻求新动力源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

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1.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

浅析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新能源汽车属于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提出“弯道超车”的设想,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以迅猛发展,不仅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也有更多企业投身到技术研发当中。然而从我国新 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更快更好发展,则要准 确把握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现状;发展趋势 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 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 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降低汽车尾气 对环境的伤害,也能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虽然现在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国 家各方面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一定能发展得更好,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来看,新能源乘用车的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 市场增长的关键点,其中在 2019 年有比亚迪与北 汽两家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13 万辆,遥遥领先其他汽车企业。然而,在发展 势头较好的现状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财政补贴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尚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虽然补贴政策已经从最早的聚焦 于购置与使用环节转移到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等方面,但是在财政补贴、税收、 人才等环节还有待完善。从现状来看,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大,如 果没有利好政策的刺激,车企难有动力去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也就出现了利用政策漏洞去“骗补”的情况。 2.2基础设施有待健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换电、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当前我国的车桩比仅 有 3.5:1,而面对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显露无遗,再加上部分地区对电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对充电站与换电站盲目建设,从而会造成充电设 施利用效率偏低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3技术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动力和电池方面。现在的新能源汽车 主要是混合动力和电力为主,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能源,但是对这些能源的利用程度还没 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新能源汽车 在电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比较好的电池技术还不成熟,没办法很好地应用在新能源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浅谈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展望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展望 摘要 作为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国民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的优点十分突出,即节能又环保,这是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人民对物质文明-汽车的需求与汽车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汽车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人们生活需要汽车这种交通工具,也是人口众多的中国逐渐实现现代化过程所必备的一个重要产业,所以说我们要大量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一世界上很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巨大而光明的。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环保低排放经济性 迈入2013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国人越来越关心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其中又以空气污染为重中之重。一些新概念新名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如“PM2.5”“雾霾”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可以享受着越来越高的物质生活,家用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据估计201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销量将双双突破2000万台这一历史大关。同时我国的石油进口和消费量也是不断的连年创着新高,而其中50%以上的石油最终都被汽车消耗掉啦,这也就让大家越来越直观的感受到了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一事实。而最近被大家天天提到的“雾霾”中的“霾”只的是空气中的微料,它们中的50%左右来源于我们喜爱的汽车尾气的排放。 这也使我们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事实上,2013年以来中国的众多大城市多次出现连续多天的雾霾围城等重度污染的天气,中国多数的大城市每年的污染天数都在上升,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标题都是“十面霾伏”啦不少城市,如北京,哈尔滨等都出现了因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定义、分类及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 前言 1.1寻求新动力源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 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 2 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1.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

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可行性

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可行性 第一部分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2005年,全国数百家企业的各种轻型电动车<含电动自行车)的总产量预计已经达到900万辆。绿源在过去的一年内共生产各种轻型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近20万辆,一些关键的技术创新成果<如能量回收技术,新型节电模式,等等)也在产品中成功运用,企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果。在这个辞旧迎新的2006年春天,我们是不是需要再一次超越企业经营者的本分,从业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些新的理论问题,探讨对电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减少交通对石油资源的不可循环的消耗,发展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促进发展电动汽车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 发展前景 薛 建 强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经济快速发展助力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过去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05年-2014年年均增长高达15.61%,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9亿辆,其中汽车1.46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2014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百,达到106.73辆/千人,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即使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汽车保有量过大迫使部分城市启用限购政策 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前10个城市汽车数量均超过200万辆,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前10个车辆保有量最大的城市中,前8名城市(北京、重庆、成都、深圳、上海、广州、天津、杭州)中,除了重庆和成都以外全部开始汽车限购。 汽车对石油的消耗越来越高 汽车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1/3到1/2,占汽油生产量的近9成。汽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对石油消耗造成严重负担,我国石油供给增长量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早已突破了50%,预计2020年将达到65%-70%,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战略安全。目前全球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汽车尾气污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环保部门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570.9万吨。此外,对北京、上海PM2.5的来源分析,机动车造成污染都占据25%。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飞速增长,新能源发展前景明朗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07382辆,增势迅猛。国家规划到2020年累积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规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明朗。我国新能源发展得益于政策红利(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

新能源汽车演讲稿

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分析 摘要: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今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面临的发展现状主要是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市场宣传力度还不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未取得全面突破;政策的扶持力度上也不够细化。面对这些问题还需政府、企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消费市场环境。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必然的选择。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也将是汽车行业的新导向。 (一)引言 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并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 目前,我国汽车销售量正快速增长,到今年年底,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全年轿车累计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汽车能耗与尾气污染,也使我国遭遇汽车走入家庭后的世界性难题。汽车的节能减排,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1.国外相关技术及研究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汽车电池的研究上走在最前沿的美国,英国都有各自的不同技术。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名为“SmartChargerController (简称SCC”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电动汽车。英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被称为Elektrobay的路边充电站,它不仅可以为微型电动车充电,也可以为大功率的电动车快速充电。 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兴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被推向市场。 美、日、欧盟各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各有侧重。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根据各国政府导向、本地区传统和技术成熟度,分别走出了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代表的三条路线。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燃料电池技术,主要通过直接资助等手段在供给端鼓励技术研发;对于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在消费环节通过税赋优惠等措施来扩大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混合动力汽车已成功实现商业化,销量稳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最为成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已经在北美、日本和欧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 2. 我国低碳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动态 我国在低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做了重要论述,上海复旦大学的罗少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催胜民所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

浅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0引言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汽车产业 的转型挑战;二是汽车排气污染治理的挑战;三是汽车保 有量快速上升带来的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挑战[1]。随着地球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不断减少,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 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许多国家已 经出台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政策。我国亦于2018年下半年着手制订传统能源汽车退出市场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和地 方各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保持高度关注,陆续出台 了一系列扶持培育政策。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逐渐取 代以传统汽车将是大势所趋。 1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现状 当下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储能器件为锂电池与超级电容,但是它们能量密度较小,每次使用之前需要提前充电。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无法满足汽车一天的行驶需求,而以超级电容储能的纯电动汽车不仅续航里程短,而且仅适用于在线快充的固定公交线路。当下以纯氢燃料电池为能量源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在续航里程、燃料加注时间等性能上与传统燃油车相差不多,但是纯氢燃料电池的制造和运营成本仍较高,而且氢气的制取、运输与存储等技术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使得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备受制约。 分析当下纯氢燃料电池的现状,可以利用甲醇重整制氢技术将氢气的制取环节与燃料电池的运行相结合,如果可以解决氢燃料的制取和运输方面的问题,也将对纯氢燃料电池的推广产生良好影响。甲醇和氢气一样具有燃烧产物无公害的特点,而且甲醇来源比汽油和氢气 气动噪音指的是由于叶轮和流体影响而产生的噪音,即气流引起的振幅与频率的杂乱无章,再加上一定的脉动声压。所以气动噪音主要出现在扫路车抽吸风机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两处,通过气流的反复运动,与风道内壁产生碰撞,发出类似碰壁的声音,这种问题属于扫路车风道走向的设计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扫路车抽吸风机降噪措施分析 分析扫路车风机的主要结构,可以明确扫路车抽吸风机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进行降噪处理。一种是利用气动学原理来优化风机结构,一种是对噪音进行反向处理设计。而对噪音的反向处理设计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源去噪方式,一种是无源去噪方式。无源去噪方式的应用主要是对风机结构的优化,例如优化蜗石的曲率半径等,而有源去噪方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存储、吸收以及抑制等方式来实现对噪音的处理。 3.1结构降噪 在结构方面的降噪处理,指的是针对机械噪音以及振动噪音的处理,即在电动机和风机的连接处,对轴承连接部分的机械零件进行紧固处理、对储存箱的机械零件进行紧固处理,并对风机结构进行优化。但是在新能源扫路车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不同机械零件的摩擦会出现一定的磨损,磨损也会导致风机气流流动的噪音。而且固体砂砾也会在进入风机内壁后,与风机内壁发生碰撞,使噪音加重。所以必须要对风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此没建议采取以下四种措施。第一,将耐磨材料喷涂到出现磨损的部位,然 后再进行淬火处理以及渗碳处理。第二,使用圆形风机机壳,并在蜗舌处进行共振器的安装,也可以实现共振降噪。第三,减少空心叶片的使用,避免导通叶的使用数量过多。第四,调整叶片的进出口角度。 3.2设计降噪 在设计方面的降噪处理,指的是针对气动噪音的处理,即利用气动学原理来实现低频噪音的规避。因为风机噪音的产生包含旋转噪音和涡流噪音两方面。所以可以通过以下三种设计来进行降噪处理。第一,对叶轮进行改进;第二对空气场内的涡旋进行抑制;第三对脉动冲击进行削弱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卫机抽吸风机降噪措施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环卫车的作用,在避免噪音污染伤害环卫工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环境的治理。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可知,在设计风机结构的时候,可以重点优化风机电机结构的部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同时重点优化抽吸风道设计,实现多方面的降噪处理,最大限度的减低噪音污染。同时我们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环卫机抽吸风机噪音的研究,促进节能环保的新能源环卫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海.探究环卫车抽吸风机降噪措施[J].时代汽车,2017(11):104-106. [2]胡世健,敬文博,范金永.汽车空调鼓风机降噪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5(10):17-18,21. 浅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张子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0000) 摘要: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基本是油电复合型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不能实现“零排放”,而纯电动车也存在充电设施不完善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本文在新能源汽车现有问题的解决以及产业链完善方面提出建议,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当下发展并状况对前景作出展望和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现状;建议;发展前景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摘要:汽车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传统燃料汽车在汽车的发展下竞争力明显已经出现不足,因为传统的燃料汽车很有可能已经走上了被淘汰的道路。 1 汽车的发展代表着时代的潮流 汽车是指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车辆动力源或使用新汽车动力装置,并采用先进技术和车辆新结构。汽车包括4大类:汽车;纯(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和其他汽车。非常规燃料是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甲醇和二甲醚以外的燃料。 在电动、智能、轻型和汽车共享4个趋势的驱动下重新定义的汽车领域,正在世界各地开始蔓延。旧世界的汽车正在发生变化,全球汽车工业的电气化重点已转向,各大汽车巨头竞相竞争,使得传统的燃料汽车已开始慢慢成为历史。汽车网络、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也推动了汽车共享服务向电气化方向发展。 2 燃料汽车将逐渐退出市场 2017年许多国家已经确定了传统燃料汽车停售的时间,传统燃料汽车已经开始逐渐退出市场。德国在2016年底通过了联邦议会决议,自2030年起,新车只销售零排放车辆、汽油以及柴油车辆,并在2040年禁止汽车等燃料汽车的销售。法国新环境部长尼古拉斯·霍洛维茨(NicholasHOLO)也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到2050年实现法国零碳排放目标,并在2040年彻底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荷兰工党和挪威政党也提出了在2025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料汽车的禁令。日本颁布了相关法律,规定了政府采购和其他补贴措施的比例,以实现逐步取代传统燃料汽车和发展汽车的目标。丰田吓OYOTA)早也在2015年表示,将在2050年彻底停止销售纯汽油车,该公司将只销售和燃料电池汽车。印度政府表示到2030年(或2032年)为止,石油驱动车辆的销售完全停止。 除了从上述国家撤出燃料车辆时间表外,许多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战略规划、技术研究和发展及市场监督等。例如制定传统的燃料汽车排放标准,加快发展汽车,支持企业的研究和技术的开发,补贴消费者购买汽车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将进一步促进汽车的发展,并将促进低碳燃料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在2017年9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商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商务部和工业部已经启动了燃料汽车回收时间的研究。“面对一些国家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停止发展传统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计划,财政部已经创建了相关部门,来研究中国传统能源汽车退出时间表。这些措施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本质的变化。 3 汽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产业化还是规模化,早已形成了原料供应、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器和其他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并形成了生产基础设施、汽车设计、制造和充电设施的建设一系列的完整产业链。2010年以来,中国将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2011年时,中国仅生产了8 000辆汽车,而到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到58万辆,预计到2020年,汽车的产量将达到200万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逐年快速增长。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吉利、北汽、上汽、江淮及众泰等许多本土品牌的汽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销售方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96%。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7年10月底,中国累计建设近20万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安装数量约18.8万座,私家车充电桩安装比例达到80%。目前,我国公共收费设施的数量居

浅谈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7T10:32:50.1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作者:李昊陈清奎陈卫清朱展良王瑗 [导读] 摘要:能源汽车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能源汽车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本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别及特点以及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大致的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在能源环境巨大的压力下,世界汽车技术将进人新的时代,低能耗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方面寻求在传统汽车优化上相应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后者无疑是节能减排问题上的一个有效缓解途径。[1]新能源带来的技术变革将是汽车产业下一个发展的至高点。 二、新能源汽车类别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可分为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燃气汽车(GV)、生物燃料汽车(BFV)等类型。 三、新能源汽车全球发展概况 (一)全球汽车发展概况 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全球汽车产业经过四次转移(德转美;美转欧;美欧转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后,世界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进入21世纪,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而且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发展迅猛,超过传统汽车生产国美、日、德、法。[2]随着发展中国家融入到世界汽车产业体系之中,汽车的转移已经基本完成,目前转移的重点是技术和研发的转移。 在世界汽车强国,均有围绕大型汽车集团形成的汽车城,集群效应明显、产业链完善、城市功能齐全。从世界主要汽车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汽车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增长驱动力;汽车城发展需要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和实力,在不断调整中增长;综合发展、产城融合是汽车城演变的最终目标。[3]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至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突破2800万辆,达2811万辆,在该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3.10亿辆,其中,汽车达2.17亿辆。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56万台,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售45万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累计销售11万台。这个领域纯电动车辆与插电车辆相比,4.5:1.1辆。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共计销售15.2万台,同比增长279.39%。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各细分市场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万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4%。统计口径不同,报告的数据有差异。 在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方面,2017年企业数量为83家。动力电池全年达374亿瓦时,同比增33%。2017年我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应用市场。新能源整车规模代表产业链的综合水平,年产能82万辆,同比增长58.7%。又是世界第一是水平。动力电池全年达374亿瓦时,同比增33%,代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这一关键技术,完成可以支持中国纯电动汽车技术往前推进下去。 (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中。中央政府对其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迫在眉睫,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因此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低于其它国家水平。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9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纯电动31.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7.9万辆。分车型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超50万辆;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销售9.7万辆,同比增长3.9%。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EV乘用车和PHEV乘用车发展较为缓慢,难以实现近期目标,预计在中远期,技术和成本有所突破、油价有所回升以后才能带动其快速发展。美国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和强大的电力网络,这是美国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基础。为了避免再次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极为重视的核心内容,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的研发体系。但由子各国汽车工业基础的区别、产业优势的不同以及发展理念的差异,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侧重路线。日系企业以温合动力为主力车型,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油电温合动力技术;欧洲在温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氢燃料汽车领域部有涉及,氢燃料汽车是欧洲研发的重点,其中既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包括氢内燃机汽车,此外欧洲在生物柴油汽车产业化应用领域处子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在新能源技术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实践方面,主要集中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尽管当今世界对于新能源汽车已经掌握了很多实用性技术,但每一种新兴技术又有自身的缺陷,与产业化要求相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电动汽车技术趋于成熟,但在续驶里程、制造成本等方面还无法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作为动力源的各类型蓄电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高、功率小、体积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问题,是电动汽车发展和皆及应用的瓶颈。 现阶段汽车主要由分别消耗液体、气体和电力的汽柴油车、天然气和电动车为主,随着科技不断创新,未来汽车产品将由混合动力、氢燃料和纯电动分别取而代之。然而在未来的20年内,汽油和柴油仍将是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但传统汽油机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沿着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混合动力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某某某车辆工程0000 班20110000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阐述,简要分析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技术、市场和战略层面的特点和局限性之所在。同时对相关政策和战略导向进行浅析,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予以相应分析,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向,还简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现状发展趋势分析前沿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当时间的年轮转向21 世纪,汽车成为工业发展的热点。但是,当石油危机、环境破坏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工业发展时,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新能源汽车便成为各国所看重和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更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将从四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 1、能源危机 化石能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一直以来以其低廉的经济成本而受到传统汽车产业的青睐,但是通过对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石油可被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 1180~1510 亿吨,以2009 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同样,天然气仅可以满足62.8 年的开采, 也就是说,这些传统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 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这对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中国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能源的尽头将是什么?没有人想坐以待毙。所以在能源的巨大压力之下,如何大力发展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是我国汽车产业现阶段所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2、环境危机 随着工业发展,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如CO、HC及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及统计,在主要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 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 总浓度的90% ~95%,HC 和NOX 占80%~90%,由此可见,传统的燃料汽车对城市大气的破坏性。所以,从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的必要性看来,研发环境友好型的新能源汽车是相当有必要的。 3、经济危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危机也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为新能源汽车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一张新的王牌,所以各国、各企业为了摆脱经济低谷,拉动经济复苏而大力支持和开发新能源汽车以获得新的市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作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战略选择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出色地满足了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需求从而能占据未来汽车的大部分市场。也因为其较低的使用成本使其能够迅速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其可以成为未来经济的新的引擎。 4、技术革新 技术进步永远是产业革新的不竭动力,虽然电动汽车早在19 世纪便被研制出来,但是由于电池等技术的不完善,其在与以燃机为动力汽车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但是科技总是不断进步的,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其他能源汽车的研发成功,新能源汽车产业涌现了许多新技术,其产品的研发也越开越受到人们的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