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三维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三维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三维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是首批国家5A级景区,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近几年来,随着南京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中山陵景区推介的力度不断加大,到中山陵游玩的中外客人络绎不绝。快速的发展,也同时带来了交通压力增大,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高,旅客承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游客向景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景区的食、宿、行、娱等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对于中山陵景区管理方来说,从景点规划开发、旅游信息统计,到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市场竞争策略,景区的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等,都需要强大的信息作为后盾。当前我市旅游行业的信息系统相当薄弱,许多国内旅行社、景点、旅游酒店和餐馆等目前还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导致诸多弊病,如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成本高,办公效率低下;无法整合客户信息,造

成客户流失,出现财务管理监控的漏洞;市场反应迟钝等等。二.建设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推出“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三维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在中山陵景区范围内通过载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室内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的室内外三维模型数据采集技术,实现景区管辖范围的室内外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进行自动化半自动化快速构建三维模型;采用高性能的GIS引擎技术,搭建中山陵景区的二三维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平台,集成现有的视频监控与分析技术、无线定位技术、三维路径导航技术、三维全景等技术,为景区管理方提供景区辅助规划、安防监控、人流监控、设备实施管理、应急指挥调度、景区环境监测;为公众旅游提供停车寻车服务、景区虚拟导览、掌上导游等服务;重点突出为来宁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促进南京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两大核心目标。

三.项目需求

3.1.服务对象分析

3.1.1.服务景区

从面向中山陵景区管理角度出发,着力打造一个运营高效、管理科学的智能景区。智能管理包括对景区内部人、车、物的管理,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以及对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等。

从智能感知和综合管理角度出发,中山陵景区系统建设将为景区建成一个能集中感知景区内各处状况,并主动管理的智能运营中心。作为中山陵景区的“大脑”,汇集景区内各处智能前端的感知信息,

并对其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景区内状况的实时响应和智能管理,并可通过实际数据支持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

在对景区内游客、车辆、景物的管理上,可实现人、车、物的视频智能感知和管理。不仅可采集包括偏远区域在内的景区实时实景,还可智能分析人、车流量,智能分析物品遗留或游客异常行为等状况,并在需要时进行主动干预,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中山陵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可通过智能前端感知到的景区内各项数据和旅游指标,并利用商业智能功能进行分析,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优质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的全周期管理,用实际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在中山陵园景区内从业人员管理方面,可实现对景区内文物、安防、导游、环卫、巡更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智能管理,提高景区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这些方式,优化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的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3.1.2.服务游客

从面向游客的服务角度出发,针对游客在中山陵景区旅游的全周期服务进行,着力打造一个具有浓郁区域和文化特色的智能生态景区。全周期服务包括旅行前的目的地选择,往返风景区的交通、住宿服务,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得到的旅游服务,旅行结束后的回顾与评价,以及忠诚度提升的二次消费等。

通过中山陵景区三维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逐步解决中山陵景区行车难、停车难和如厕难的问题,更全方位提升游客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得到的旅游服务,使游客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在旅行前的目的地选择阶段,游客可通过景区游客移动服务系统上入口登录各景点进行虚拟旅游,包括对景区的360°全景浏览和景点的实时实景体验,

获取丰富的景区资讯以及对景区的评价;在往返风景区的过程中,对游客进行智能的交通导引,包括交通路线的智能推送,以及智能车场管理;使游客能及时获取交通路况信息,选择最优路线;获得停车场实时车位信息,得到智能停车导引服务,逐步解决风景区行车难和停车难的问题。

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游客可在每个环节都获得互动、舒适、愉快的旅游体验。在进入景点之前,可通过高科技手段使游客获得美观舒适、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感官体验,以及具有浓厚文化背景的个性化景区信息服务,为景点内的旅游预热。在进入景点时,游客可通过景区运行服务管理系统快速入园,并在景区内实现“一票通”,解决重复购票和排队等候的问题。在景点内游览时,游客可通过景区游客移动服务系统获得便捷、优质的景点游览体验,包括景区内的实时定位,景区游览路线的智能导航,在每个景点能获得智能讲解服务和针对游客位置信息进行的个性化主动推送服务,可实时查询景点周边公众设施信息,解决风景区内如厕难的问题。如果在景区内的偏僻区域,还可通过远程求助功能保证游客与景区管理者的实时沟通,确保人身安全。

在游览结束后,游客还可通过风景区的线上门户,回顾和评价游览过程,在市级旅游公共信息网站上社交频道中分享旅游经验和感受。一方面可使游客的游览过程有一个完美的结束,游客自身获得美好的旅游体验,并能保留旅行回忆,另一方面,也可使游客有一个获取资讯与分享资讯的平台,让更多的游客受益。

3.2.功能性需求

3.2.1.3D建模制作

对中山陵景区管辖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模型、景点模型、文物模型、交通设施模型、重点建筑模型进行室内外进行模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模型建设并形成统一的中山陵景区模型数据中心。

3.2.2.运行信息监控

在景区模型数据中心基础上分类构建中山陵景区运行数据中心,对整个景区的一体化模型数据上的可变化量的采集、传输、处理、监控等交互支持。

3.2.3.景区3D展示

将中山陵的实体景区、三维虚拟景区、三维全景景区相结合,并在PC端、移动终端(手机、iPad)以及触摸屏等当前市面上的主流终端进行展示,实现景区与公众、游客以及景区与景区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沟通。

3.2.

4.基本信息管理

包括景区车辆信息,人员信息,景点信息,线路信息,气象信息等相关信息管理。

3.2.

4.1.车辆信息

对中山陵景区运营的旅游观光车、辖区范围的观光船等进行基本信息维护。相应字段有:车牌号、车型、车辆的颜色、车辆的服务对像、服务景点、所属路线、驾驶员信息、座数等,并提供增加、修改、注销、删除、查询等。

3.2.

4.2.人员信息

景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

方便、快捷、高效地实现中山陵景区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姓名、岗位、联系电话、性别、所属部门、住址、身份证号、从业时间、照片等信息。

3.2.

4.3.景点信息

A、景点信息

景区管辖范围内的各个景点的位置、概要、经纬度、概要介绍、附近交通等信息。

B、停车场站

1)场站基本信息

场站信息包括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概要介绍、总停车位等信

息。

2)场站空停车位记录

场站人员可以实时录入当前空停车位的数量信息。

3)场站空停车位查询

根据场站的总停车位数量和场站人员实时录入的空停车为信

息,可以实现通过场站的名称查询对应场站的停车位数量,能

够查询到符合一定条件的所有场站名称。

3.2.

4.4.线路信息

线路信息管理包括:

景区事先拟定好的旅游线路

景区事先拟定好的车辆运行线路;

线路上所运行的车辆;

线路的监控人员;

线路管理人员;

3.2.

4.

5.气象信息

A、景区景点气象服务需求

在主要景点设立气象观测站,以便更及时准确的做出预报。

B、预报信息需求

要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比平时预报更为具体的信息,如雨、风、雾、沙尘、天气阴晴、紫外线、雾霾等天气状况能细化到各个景点,尤其是游客比较集中的主要景点。

C、与气象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

中山陵景区三维管理系统与气象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可以通过互联网协议进行,以便相互通报或交换中山陵景区运行状态和气象信息。

3.2.5.应急保障

根据既定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报警进行响应及应急调度。

系统能够实现2级应急预案处理,当1级预案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则启动2级应急预案。

3.2.6.调度呼叫中心

调度呼叫中心提供景区工作人员语言服务、车辆预订,受理游客投诉、建议、咨询等相关信息。

3.2.7.统计分析

提供全面的统计分析功能,为中山陵景区相关决策提供及时的资料。包括:游客人数汇总表、车辆信息汇总表、人员信息汇总表、线路信息汇总表、场站信息汇总表、操作日志等报表。

3.3.非功能性需求

3.3.1.性能需求

3.3.1.1.系统响应需求

根据系统使用的需要,系统的各类操作响应需求如下:

页面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钟;

数据查询、统计和汇总响应时间不超过20秒钟;

系统完成一次调度任务的总时间不超过30秒;

电子地图从加载到显示使用不超过5秒,地图展示平顺、流畅; 某一终端发生运行错误时,不会影响其它终端继续工作的事务处理机制;

3.3.1.2.系统可用性需求

可靠性:系统必须满足7×24小时无故障运行。

扩展性: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发展方向,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易用性:系统需采用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学习、便于使用、且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3.3.2.安全需求

3.3.2.1.用户安全

系统必须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机制,杜绝非法用户登陆,并且具有客户端校验功能,对恶意的连续登陆或者恶意注册进行了有效的过滤。

系统具有严格的流程,使得用户无法跳过某些关键步骤直接访问敏感数据。

制定严格、严谨的权限分配规则

应建立完善的日志机制。系统通过配置文件管理各种日志,可以按天打印日志,也可以按文件大小打印日志,支持对关键业务单独打印日志,支持日志的自动删除和备份。

3.3.2.2.系统安全

对运行系统的所有的服务器都加以保护,并从自身实施操作系统的升级和打补丁减少系统漏洞;通过扫描软件对服务器进行扫描和修补,通过安装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来保护服务器。

从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等各角度出发,本系统所有的服务器程序必须运行在可靠性高、权限分配严格、安全性高以及抗病毒能力强、抗黑客攻击能力强的操作系统上。

3.3.2.3.网络安全

使用防火墙提供安全保障。

实施严格的用户认证访问机制,建立专用的数据通道、网络通道和加密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3.3.2.

4.运行安全

为保证系统7×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的运行,必须提供相应安全措施,包括:

系统冗余备份及自动恢复功能。

数据库系统的冗余备份及自动和手动备份。

文件系统的冗余备份系统及自动和手动备份。

系统要具备一定的灾害防护能力。

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3.3.2.5.接口需求

与南京旅游管理部门的相关系统及中山陵管理方指定的需对接的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对数据交换的内容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四.建设内容

4.1.模型制作

4.1.1.二维地图数据

为中山陵景区提供多种分辨率的二维地图数据及各种地图数据服务,建立囊括整个风景区交通、景点、公共设施等资源的全貌二维地图。

图1 中山陵景区二维资源示意图

4.1.2.大场景三维模型

在面积大约36平方公里的紫金山风景区通过载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的室外三维模型数据采集

技术,实现景区管辖范围的室外大场景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自动化半自动化快速构建三维模型。

图2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图3 车载激光扫描技术

图4 中山陵景区三维全景示意图

4.1.3.小场景三维高精度模型

通过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室内单兵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的室内外三维模型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中山陵景区管辖范围的主要景点(大小1万平方米)和文物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和室内外拓扑线路的规划,进行自动化半自动化快速构建小场景三维模型,包括PC端精

模和手机短简模。

图5 单兵激光扫描仪图6 移动影像采集车

4.1.4.全景照片数据采集

通过全景数据采集设备(如移动影像采集车、全景相机、鱼眼镜头等)采集各主要景点和建筑的室内外原始全景照片数据后,通过全景拼接软件,将原始全景照片数据进行拼接成一张完整的360全景图片,拼接后的全景图片通过全景发布软件,将在PC、手机(Android)、iPad端进行展示。

图7 原始全景数据

图8 拼接后的全景图片

4.2.系统功能

4.2.1.综合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二三维系统,结合移动采集,面向景区内部管理,提供景区设施、设备、人员资源维护、检索、地图标注管理,职责划分、流程定义等。主要建设模块如下:

4.2.1.1.设备设施管理

对中山陵景区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照明设备、广告牌、商铺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设备设施购置前,可以在三维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摆放,预览整体效果;对使用中的设备可以进行管理(查询定位、地图标注、维修跟踪等)。

4.2.1.2.浏览车、船管理

对中山陵景区内载客车辆、游览船只等进行基本信息维护,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路线,可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相应的位置,并实时在二三维地图上展现。

4.2.2.运行服务管理系统

基于二三维系统,面向景区内部管理,提供景区设施、设备、人

员资源可接入的实时状态管理,多视频对接监控管理,应急事件指挥调度管理等。主要建设模块如下:

4.2.2.1.视频监控

在整个景区二三维场景中,工作人员可以对摄像头的位置进行规划、对已安装摄像头的位置进行展示、对摄像头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对摄像头的实时视频进行展示。

图9 摄像头位置及运行状态展示

4.2.2.2.环境监控

采用水文水质、烟感、火感、噪音、粉尘、温湿度等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对所辖林区的环境监控图像进行24 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去发现景区内环境中的问题,并在整个景区三维场景中进行展示和系统预警。

图10 林区火识别

4.2.2.3.人流监控

借用视频识别技术,对各个路段视频进行分析,统计相关路段的人流量,可以在景区三维场景中通过不同色块直观的标识出各区域的人流分布,为人员应急疏散提供支持。

图11 人流监控示意图

4.2.3.移动数据采集维护系统

基于iPad和手机(安卓版)的景点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设备设施位置采集和属性信息采集,现场照片采集等,采集数据通过景区三维管理系统发布。

4.2.4.移动运行管理系统

基于iPad和手机(安卓版)移动端的景点运行指挥,包括工作

记录、事件管理,应急调度等。主要建设模块如下:

4.2.4.1.交通调度

以交通信号监控、视频监视、对外交通信息服务等技术,在中山陵景区三维场景中对辖区内外的地铁站、公交站、道路、车辆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等资源进行定位展示,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报警提示。

4.2.4.2.应急指挥

在整个景区内外三维场景中,对各个景点的实时运行状态(游客人员异常、设备异常、实时视频等)进行监控,通过统一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对紧急、突发、特殊事件进行处理时,实时自动调用处理现场的视频监控、人员位置、在线通话,对处理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展示。

图12 应急指挥中心示意图

4.2.

5.游客移动服务系统

基于iPad和手机(IOS及安卓版)的景点介绍、导览、定位、报警、求助、问询、停车,包括事件管理,应急调度等。

4.2.

5.1.电子导览

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自助服务,通过二维码、蓝牙、灯光、声音、WIFI等位置定位技术,结合中山陵景区二三维模型数据中心,使游客在景区三维场景中精确定位并显示当前位置,同时以语音、视频等方式将旅游景区的服务和景点内容传递或展现给游客。

图13 景区游玩线路导览图14 360度全景展示

4.2.

5.2.虚拟旅游

在整个中山陵三维场景中,为游客提供景区的虚拟导览,用户可以查看景区的总体分布图、主要地点的360度全景照片,主要景点室内外一体化的三维虚拟仿真场景。

图15 景点室内全景展示图16 重点文物展品全景

4.2.

5.3.3D导航

在整个中山陵景区三维场景中,游客选择或者查询要到达的地点,系统会自动规划并显示当前位置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进行室

内外3D 导航。

图17 室内3D导航图18室外3D导航

4.2.6.触摸屏三维导览系统

触摸屏三维导览系统支持触摸屏(查询机),为游客在中山陵提供当前位置定位、路径规划、360度全景展示、展品信息介绍、景区总体介绍、周边交通展示以及中山陵重要景点介绍等服务功能。五.运用的关键技术

5.1.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这是GIS的本质,也是核心。

GIS是将数据库系统的信息按照客观属性,直观地表现邮政设施的区位、建设进度、投资规模、运营状况、服务范围等,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

GIS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山陵景区各个面层。功能涵盖空间数据库与非空间数据库有机衔接、方便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系统维护更新功能、地图放大和缩小功能、图形分析功能、直观的地理图形和统计图形生成功能、SQL查询功能和数据接口功能。因此,采用GIS技术

是实现本系统建设的根本。

5.1.1.Q-MAP System Server

支持矢量地图在互联网环境调用和显示速度最快的GIS引擎基础服务。主要实现空间数据管理,地图数据发布,客户数量管理,数据编辑等功能;实现空间数据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地理坐标与位置信息文字描述的相互转换以及根据客户端的地图显示要求,生成相应栅格图片。

5.1.2.Q-MAP 2D for Web

支持瓦片数据地图在互联网环境调用和显示速度最快的二维图形GIS引擎,对下载二维矢量数据进行处理和高速响应,来实现客户端各种图形浏览操作功能。

5.2.矢量地图插件技术

矢量地图插件技术,即服务器端保存矢量格式地图数据,客户端浏览器通过嵌入矢量地图引擎插件,下载地图矢量数据,解析显示并操作地图。

5.2.1.Q-MAP 3D for Web

支持矢量地图在互联网环境调用和显示速度最快的三维网络GIS 引擎系统,超高速的图形数据解析技术可支持各种带宽下PC端高速地图浏览和应用。

5.2.2.Q-MAP 3D for IOS

支持矢量地图在互联网环境调用和显示速度最快的三维网络IOS 移动端引擎系统,超高速的图形数据解析技术可支持各种带宽下iPad 端高速地图浏览和应用。

5.2.3.Q-MAP 3D for Android

支持矢量地图在互联网环境调用和显示速度最快的三维网络Android移动端引擎系统,超高速的图形数据解析技术可支持各种带宽下Android端高速地图浏览和应用。

5.3.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4.数据交换技术

各种旅游行业的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格式、内容、管理千差万别,如何有效的将数据进行存储、交换、表达和发布、重用,构造可扩展的虚拟数据仓库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

XML具有简单性、开发性、可扩展性,并具有自我描述功能,能够将数据和显示区分开来,提供人机共同的交互语言。本系统积极推进并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平台,将XML作为系统数据接口和表达的标准;并采用XML进行对外的数据交互,提供系统的模块化能力及第三方应用的集成能力。

中山陵景区细分市场分析报告

一.旅游市场细分表 南京中山陵景区旅游产品市场分析表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购买情况旅游偏好 地理因素地域较大少量明显距离较大少量明显气候较小较多不明显 心理因素个性特征较大一般明显兴趣爱好较大一般明显生活方式一般较多不明显 购买行为因素 旅游动机大一般明显度假旅游市场一般少量不明显公务旅游一般较多不明显奖励旅游一般一般明显 人口因素年龄一般一般明显性别较小少量不明显职业较大较多不明显收入大一般明显 二.细分市场分析报告 中山陵景区细分市场分析报告 中山陵景区是国家首批颁布的四十四家风景名胜区之一,多年来和许多名山大川一样在国内旅游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地位。而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没有一个科学的市场细分和有效的营销手段,就无法满足旅游者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和瞬息万

变的市场竞争。现结合中山陵的实际情况,探讨市场细分的四类因素。 1、地理因素 按地理因素细分旅游市场是一种传统但至今仍然得到重视的细 分方法,主要以地域、距离、气候为划分依据。旅游景点、企业的接待对象来自世界上各个地区,分布于不同地区的旅游消费者对同一类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偏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旅游产品的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措施的反应也不同,而且地理因素相对来说是静态因素,利用比较容易,细分出的市场也较易辨认,按照细分市场所在地安排广告促销、布局销售网点,费用合理,营销力量也比较集中。这是旅游景区(点)、企业细分市场遵循的重要因素。 中山陵处我国南方地区,为省会城市,目前面对的市场主要是国内旅游市场,国际旅游市场占有份额非常小,每年外宾、包括四类人的旅游人数只占到全年游客量的6%。国内旅游市场以市场占有额相对稳定的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中心,循序渐进,向外辐射。近年来,在深圳,广州,天津等主要城市设立中山陵旅游服务咨询中心,与当地有一定影响的酒店、旅行社建立旅游协作关系,并通过一定形式的广告、信息宣传,使该地区成为中山陵旅游景区的重要客源市场,2000年该地区游客量占到52%。今后的营销目标应进一步向外延伸,主打交通较为便捷的京沪,宁沪,宁杭使之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在气候方面,中山陵可根据自身优势把旅游市场划分为南北两大市场。春夏的市场营销重心放在南方地区和交通较为便捷的地区,用秋冬品牌主打长江以北地区,效果会非常明显。国外旅游市场的营销必须突出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若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 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全长100多公里,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流动。沿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50-60个,著名的有湖熟文化遗址和窨子山遗址等。 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定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的主要谋士王导和谢安等。 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的地方。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的揭露。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秦淮河大力疏浚,又开了一条秦淮新河,这是秦淮河的一次大改变。大大提高了秦淮河泄洪抗旱能力,对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城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到夫子庙的公交线路为:4、7、40、44、49、62、304路到夫子庙(东)站下,游

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讲解词 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旁边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孙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设计者吕彦直】 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在他带领下,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他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 1912年1月l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逝世。生前孙中山十分喜欢紫金山。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将他的墓建在了紫金山。 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动工,历时三年多,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

游中山陵有感

游中山陵有感 中山陵坐落于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导游说,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站在陵前高台上, 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 墓来纪念他。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碑上,后人自由评说。就更加深了对先生的敬佩。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理想之钟”应长鸣———游南京中山陵有感在通往中山陵园附近的路途中,公路两旁矗立着整整齐齐的参天古树,名曰“法国梧桐”。凉风徐徐吹来,哗哗作响的梧桐树叶似乎在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时王导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大树脚下好乘凉”的

钟山风景名胜区中英介绍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位于南京市东北郊,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钟山(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古迹文物丰富,有“金陵毓秀”的称誉。景区分为两部分:中山陵、灵谷寺景区以及明孝陵景区。有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以及辛亥革命名人墓。还有孙权墓、明孝陵、灵谷寺等多处名胜古迹。 Zhongshan scenic spot, a National 5A Scenery Sites, is the model national place of ecological culture with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It is located at a suburb northeast of Nanjing city, with the Sun Y at-sen Mausoleum as its center, including of Purple Mountain and Xuanwu Lake. It is about 45 square kilometers. Being honored as “great and charming place”, it has a very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and abundant historical sites and cultural objects. The scenic spo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urple Mountain, Scenic Spot of Dr. Sun Y at-sen’s Mausoleum and the Scenic Spot of Linggu Temple and the Scenic Spot of the Ming Tomb. The great pioneer of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Dr. Sun Y at-sen, as well as other famous peopl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s mausoleums are located at here.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scenic beauty, such as the Tomb of Sun Quan, the Scenic Spot of Linggu Temple and the Scenic Spot of the Ming Tomb, etc.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空山鸟语、山灵水秀,清幽的“城市森林”凸显“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独特韵味。又有200余处名胜古迹交相辉映,或镶嵌、或依傍、或伫立,勾勒出一条大象有形的历史文脉。当你徜徉其间,饱览钟灵毓秀,探访历史遗存的时候,景区内各处别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互动游乐设施亦可带给你足够的惊喜和欢娱。 Purple Mountain has a vast sea of green pines and cypresses. With bird chirps resounding in the empty mountain, this picturesque and tranquil “urban forest” features its unique charm integrating “mountain, river, city and forest”. It constitutes a grand and tangible vei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ogether with its over 200 places of interest. While admiring its picturesque sceneries and visiting its historical relics, you will derive ample surprise and pleasure from unique eco-leisure parks and interactive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is scenic area. 中山陵、灵谷寺景区以民国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为主。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有"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寓意。中山陵是民国建筑的经典之作;人们用"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来概括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地位。音乐台为中山陵纪念建筑之一,是世界上与大自然结合最紧密、最具特色的露天音乐台。灵谷景区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群所在地,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灵谷深松在明、清两代均被列入"金陵胜境"。景区内广植桂花,每到秋季,丹桂飘香,香气馥郁,是赏桂休闲的好去处。无梁殿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 Both the Scenic Spot of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and the Scenic Spot of Linggu Temple feature the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ecological culture. Shaped like an alarm bell,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connotes “awakening the common people with the bell ringing all the time”.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is a piece of classic works among the building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 summarizes its cultural statu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ith “an epitome of half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one of the memorial buildings in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the Music Stand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utdoor music stand that is mos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nature in the world.

旅游景区官网建设方案

(AAAAA)旅游景区官/网/建/设/方/案

目录 1网站建设目标 (4) 1.1美工界面 (4) 1.2程序功能 (4) 1.3语言版本 (4) 2网站建设原则 (5) 2.1品牌塑造 (5) 2.2灵活扩展 (5) 2.3安全便利 (5) 3栏目结构 (6) 3.1网站首页 (6) 3.2X景区概况 (6) 3.3旅游资讯 (7) 3.4X景区风光 (7) 3.5旅游服务 (7) 3.6虚拟景区 (8) 3.7互动专区 (8) 3.8电子商务 (9) 4系统功能 (10) 4.1开发语言和运行环境 (10) 4.2后台管理系统 (10)

4.2.1系统属性配置 (10) 4.2.2多级管理员权限 (10) 4.2.3自定义模型扩展 (11) 4.3信息管理系统 (11) 4.3.1前台功能 (11) 4.3.2后台功能 (11) 4.4电子商务系统 (14) 4.4.1前台功能 (14) 4.4.2后台管理 (14) 4.5信息反馈系统 (15) 4.5.1前台功能 (15) 4.5.2后台功能 (15) 4.6友情链接系统 (15) 5其他说明 (16) 5.1空间域名邮箱 (16) 5.2手机端和平板电脑访问 (16) 5.3售后服务 (16) 5.4费用报价 (17)

1网站建设目标 1.1美工界面 针对XXX景区网站在美工界面方面做全新设计,采用当前流行的简约、精细、国际化风格。前端采用最新的HTML5+CSS3响应式布局技术,使页面自动适应宽屏电脑、平板和手机浏览。抛弃Flash元素,采用CSS3动画技术,从而使网站更好地适应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1.2程序功能 网站程序由原来的ASP+Access换成https://www.doczj.com/doc/c010199883.html, 4.0+SQL2008,全面提升网站的安全性和数据承载量。在操作使用方面做到易操作、易管理、易扩展。 1.3语言版本 网站语言版本以简体中文为基础,增加英文、日文和韩文版。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南京中山陵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南京中山陵 钟山又称紫金山,古称金陵山,位于南京城东郊。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临终前他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发动了“首都革命”,推翻了直系军阀首领曹锟任大总统的政府。冯玉祥于11月4日电请孙中山来京指示“一切建国大计”。11月13日,孙中山由广州启程,12月31日到达北京后没有“指示建国大计”,而是检查出晚期肝癌。次年3月12日病逝世于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 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永久保留遗体,让民众瞻仰遗容,并要求葬于南京。后因种种原因只好改为土葬。先生灵柩暂厝在北平碧云寺内。 1925年4月,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原名总理陵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

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寓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这样倒看对比,中山陵像摆钟的形状) 进入陵园首先是视觉上震撼。整个陵墓用的都是青色琉璃瓦和花岗石

墙面。饱和的蓝白色调异常醒目,同时蓝白色也是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的颜色。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同胞。 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10段,这种布局,独具匠心,颇有特色。 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 但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而不见台阶。

钟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报告(DOC)

钟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报告 一、钟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一)地理区位 钟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北,紫金山和仙林副城接壤,以钟山(又称紫金山)和玄武湖为中心,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钟山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分别是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灵谷景区、头陀岭景区和其他景点五大部分。 (二)历史沿革 钟山气象雄伟,地势优越,自古以来,即与南京的盛衰气息交融。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钟山又是江东佛教胜地;自六朝到近现代,钟山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遨游钟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特别是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期间,多少悲壮惨烈的战斗在钟山展开,多少英雄志士在钟山浴血奋斗。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在其长达2600余年的建城历史中,尤以六朝、明代初年及近现代为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黄金时期,而留存在钟山的名胜史迹、纪念建筑,亦以这三个时期最为集中突出。钟山风物,是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 随着南京市城市的扩展,钟山风景区和南京市的相对区位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过历史的变迁,到30年代即民国时期,主城区的范围缩小,钟山风景区是城市的郊区。新中国成立后主城区向东北部和西北部逐渐发展,到1980年代初期,玄武湖西侧和南侧已经和城区衔接,紫金山和城区的位置也更加

靠近,钟山风景区由郊区转为城市边缘区。改革开放至2002年,南京城市建设迅速,主城区已经将玄武湖和紫金山包围,玄武湖已成为市民公园。至今为止,仙林副城和主城区已经将钟山风景区全部包围,钟山风景区已不再是城市边缘区,而成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1995年4 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将中山陵园管理处的行政管理范围划归玄武区管辖,钟山风景区属于南京主城区范围内,面积为24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的森林位于主城区,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见,作为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三)开发现状 钟山的旅游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在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庐山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产业定位基本实现。 2、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3、行业管理逐渐加强。4、资源开发步伐加快。5、对外促销广泛展开。但是也存在问题:1、软件建设尤显不足,景区的文化品位有待提高2、山南地区丢失其其庄重本色 3、山北地带亟待开发 二、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风景资源调查与评析目的 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及“保护为先,利用优化,统筹协调、渐进整合”为指导方针,切实把保护好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放在首位,优化利用好其景观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科学发展。 (二)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 1.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法 文献归纳法 综合分析法 2.分类依据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两大类,再次基础上还可以细分为8个种类和30小类。 (三)主要风景资源简介(16个) 1、自然景源 1.1梅花山

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_1

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 中山陵地处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 步入中山陵大门,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伟所吸引了,我们首先来到了陵园广场。广场四周屹立着一棵棵苍松,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青翠欲滴,那样的生机勃勃。它们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远不倒,又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生生不息。继续往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着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显现在牌坊中央,这苍劲有力的两个字告诫人们,要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怀去关爱天下每一个人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我们一边向上攀登,一边拍照留影。走到一半,我向上看了看发现,映入眼帘的只有台阶,没有平台。我再回头往下看时,却只能看见平台,看不见台阶了。我问导游:“中山陵的台阶设计得这么巧妙,可有什么含义呢?”导游说:“从下往上看,只有台阶,寓意着前面的路很艰辛。而从上往下看,全是平台,寓意着当经过了艰辛和磨难以后,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过去的路也很平坦。”奥,我明白了:其实学习也是一样,会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觉并不是那么难。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面书写着孙中山先生所

创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堂中置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再进入一扇铜门,可以看见一座汉白玉雕像-孙中山先生静静地躺在灵柩上.听导游说,孙中山先生的躯体在紫铜棺内,被混泥土浇筑在离地面5米的地下... 我久久地站着,心里默默的向这位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篇二:介绍中山陵的导游词 走过牌坊,顺着墓道,跨过陵门,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的眼帘。拾级而上,来到第五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换句话说,这两个孔是当时留下的弹坑。如今虽早已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坑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微风徐徐,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这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来到顶处的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乳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

旅游景区方案

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方案 前言:2004年对于广东的旅游景区来说,是集体遭受了一次寒流:7月份,森美反斗乐园负责人因负债外逃,导致曾热闹一时的乐园被迫关闭;9月份,东方乐园因白云机场的集体搬迁,乐园重新调整定位而歇业;同样9月份,因遭受游客急剧下降之压力,世界大观改变发展战略,将改造成集美食娱乐、旅游购物、商务酒店等为一体的商业购物休闲中心。华南地区的一线品牌的集体震荡,也直接影响了许多二三线品牌的发展。如何在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二三线品牌经营者的一道思考难题。但是华南地区旅游景区的集体遭受寒流,并不代表市场萎缩。反而在这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物质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旅游市场份额在扩大。只要旅游项目具有可竞争性,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地大。但市场的空间大,并不是说就可以盲目地投入。现阶段,无论是对于新的市场切入者还是已经进入市场者来说,其管理、营销策略、品牌宣传,都必须有其独到的、新颖性,才能在这个相对来说竞争激烈的行业分一块蛋糕。下面,笔者想浅显地谈谈中小旅游景区如何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 市场定位 投资旅游景区的,一直以来,跟风现象非常地严重。90年代引入国内的机械乐园,曾引起新一番投资机械乐园热。作为一种新鲜的项目,当时也确实引起了消费者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少年朋友这一特殊的消费者群体,更对机械乐园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可以说,青少年这一消费群体,烘热了机械乐园这一旅游项目。也引得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但机械乐园投资大,在项目更新上难以时时保持新鲜感。进而引发了机械乐园有闹哄哄中开张,落寂中退出的无言结局。几年时间下来,机械乐园倒闭的倒闭、歇业的歇业。这几年,随着人们享受意识的加强,久居都市,厌倦了都市熟悉的一切,倡导一种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旅游消费观念,形成一种返璞归真热潮。正因为看准这一市场前景,华南地区各地,涌现出一批新的旅游景区,如以农庄项目为主的、以户外拓展运动项目为主的,其投资热情不亚于当年引发的投资机械乐园的趋势。面对此热潮,笔者想这批新

活动方案之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篇一: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目名称:委托单位:编制单位:项目总负责:项目负责人:参加人员:阳山古村落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郴州市桂阳县旅游 局 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 吴楚材教授雷晓东 王峰吕振华刘破浪刘照祥 李春亮李琳陆兵 图纸目录........................................................................................................ .. 3 导言........................................................................................................ .......... 3 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4)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 4 1.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4 1.3旅游发展潜 力分析............................................................................ 5 2. 规划总则.. (5) 2.1规划范围............................................................................................ 5 2.2 规划依据............................................................................................ 5 2.3发展目标定位和功能........................................................................ 6 2.4指导思想............................................................................................ 6 2.5 规划目标............................................................................................ 6 3.游客规模与容量........................................................................................... 6 4.功 能布局规划 (6) 4.1核心 (6)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研究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研究 Landscape Study on Sun Yat-sen Mausoleum Music Stagein Nanjing 王峰孙琴 Wang Feng Sun Qin 摘要 中山陵音乐台本为中山陵的附属建筑,随着时代变迁却愈发生动且折射出强大的景观 魅力。本文从景观设计、空间特色及使用功能三个方面对音乐台进行景观分析,结合 景区工作对其景观管理提出建议,并总结音乐台的景观理念,以期为当下的景观建设 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山陵音乐台;景观研究;空间;使用功能 Abstract The great music stageis an ancillary construction of Sun Yat-sen Mausoleum, and has evolved to be a more vivid and glamorous Iandscape with the change of time.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Iandscape of the great music stage in aspects of the Iandscape design,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use function,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ts Iandscape.Finally,the Iandscape concept of music stagewas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I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un Yat-sen Mausoleum Music Stage;landscape study;space;use function 王峰 1986年生/男/江苏徐州人/中山陵园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观建设、园林植物应用(南京210014) 孙琴 1981年生/女/山东招远人/中山陵园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南京210014)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是孙中山先生陵园的纪念性建筑,建设主要用途是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仪式时的音乐表演、集会演讲等大型活动。有人说“如果雄伟的中山陵是一曲英雄的颂歌,那么她就是一首隽永的小诗”叫音乐台由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关颂声设计,232至1933年建成?以其造型独特、设计完美成为民国时期的经典之作。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洗礼,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散发出了经典的景观理念与新潮的设计元素,愈发自然灵动,充满活九宛如镶嵌在南京钟山的一颗圆润珍珠。本文从景观设计、空间特色及使用功能三个方面对音乐台景观进行分析,以展现其设计之伟大、建造之精巧、功能之强大。 362019年第4期总第324期

江苏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江苏南京 -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 年 3月 12 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 4 米、深 5 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我们组织了一次去中山陵,在去之前我事先了解了一下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那景点很多。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陵门,流徽榭,美龄宫,行健亭,仰止亭,议政亭,音乐台,永丰社,永慕庐。其中中山陵有一个紧密的故事:4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当时,南京的国民党军队都已撤退,解放军先头部队入城后,向前追击,他们发现陵园内还有一支国民党部队,但这支部队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而是守卫孙中山陵陵寝的卫队。解放军上级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对这支守卫中山陵的拱卫部队,应该区别于参加内战的国民党军队。随即,第二野战军第105师派某团政委刘志诚率领一批战士进入陵园,到达陵园之后,他们与范良等拱卫处负责人谈判,双方一致决定:人民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卫大队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从此,中山陵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中有一景点印象极深。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 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

南京中山陵

城市景观设计南京中山陵 设计师 吕彦直 修建时间 1926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忌日举行中山陵奠基典礼。1929年春主体工程竣工.1929年6月1日民国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所在位置 南京 整体设计形式 成钟状,“自由钟”,景观建筑延中中心轴对称 中山陵主体建筑顺山势而筑,无明显界限。 景观视线 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整个景观的组成部分,是设计师设计的景观视线。 周边环境情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项目功能 为纪念革命家、先行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举全国之力建造了南京中山陵这组宏大的建筑组群,书写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辉煌的、吕彦直的设计思想与中山陵建筑设计

采取我国传统建筑布局、造型,运用现代科技、材料等精心设计而成,其设计与建设无疑为探索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转型开辟了前进之路。 地形地貌和坡度 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江苏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江苏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 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