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三语文组校对人:高三语文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悌”的价值与意义不可忽视。

关于“悌”的含义,可以从三个逐步递增的意义来理解:首先,就悌的本义来说,“悌” 字最初使用是在汉代,由“弟”字演化而来,故前文经典中将“悌”通用为“第”,《三字经》中说“悌于长,宜先知”,可见悌是对年幼者提出的,要求共对足长恭敬顺从。其次,悌道从兄弟关系扩展到家庭,家族。与弟对兄的悌相对应,兄对弟的道德要求则是友,兄友弟悌,以达到兄弟姐妹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再次,悌道进二步拓展到尊敬非血缘关系的同辈,“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弟子入则孝,出则梯。”理论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和形式上的“义结金兰》,都为悌在社会上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悌者,所以事长也。” 举凡年纪、辈分、职位、德行、学问较我长者,都应尊敬逊顺。而尊老尚齿更与悌密不可分。《礼记·祭义》云:“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悌之道内在地包含着对长者和老者的尊敬与照顾,以达到“民知尊老养老,而后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老养老”。

伦理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见,后生为弟” 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心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

崇尚同居共财,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健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中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大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摘编自丁成际《悌之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孝为横,悌为纵,二者构成中国人伦关系的“十字形”,成为为人的根本,人道的根源。

B. 兄友弟梯,悌由弟演化而来,可见悌是对年幼者提出的要求,友则要求兄视弟为朋友。

C. 悌文化内含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故能在中国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孝与悌是人道的根源,贯彻悌道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创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孝与悌内涵的对比中引出观点,再层层深入论述悌的含义、作用及当代意义。

B. 文章第三段的分析论述与第二段构成-- 对应的内容关联,体现其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C. 文章主要运用引证法分析论证,如引用《礼记祭义》论述尊老尚齿与递的密不可分。

D. 文章结尾正面论述悌文化在建立融治的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意义,侧重于当下的现实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与悌、馆与义紧密联系,孝悌是个人修养的核心,是实现仁义礼密的前提,所以在孟子看来,尧舜之道的根本在于孝悌之道。

B. 悌德能增强家庭家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培养出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它与孝道结合,具有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秋序和政局稳定的作用。

C. 从“悌长”到“事长”,悌含义的演进是一个由内到外范围不断拓展的过程,今天,“长者”的内涵更是被赋予了道德与学问的双重意义。

D. 在今天已走向民主与法治的中国社会,悌道仍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但重视和弘扬小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走极端。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孝为横,悌为纵”错,原文是“‘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可见应是“孝为纵,悌为横”;

B项,“友则要求兄视弟为朋友”错,曲解文意,“友”是“友爱、亲爱”之意;

C项,“悌文化内含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曲解文意,原文是“伦理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不能理解为“悌文化内含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人伦关系与人伦关切”。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先从孝与悌内涵的对比中引出观点”错,应为“先从孝与悌内涵的区别及关系中”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今天,‘长者’的内涵更是赋予了道德与学问的双重意义”错。由“‘悌者,所以事长也。’举凡年纪、辈分、职位、德行、学问较我长者,都应尊敬逊顺”可知,传统意义的“长者”已含有道德与学问的意义。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

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材料二:

(摘自动脉网《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材料三: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他坦承,中医落后的是技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

张伯礼说:“我们启动中药现代化战略到现在20年了。20年前,我们就提出来中药走向国际。当时信心满满,没有想到举步维艰。但是,20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前进。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浓,但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因为我们完全是两种文化。国外对中药的复方,多个成分的复杂体系不关注,他关注的是如果作为一个药,怎么控制它的品质和质量,怎么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张伯礼指出,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他说:“这些中药都是国内比较好的药,但到了国外,评价的方法比我们要苛刻,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长了点,但是非常有益,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美国药典委员会、美国FDA也说,

他们对于植物药的评价很多借鉴了中国人的一些方法,例如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分析等等。”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报道在线《中医名家罗浮山论道共商中医药发展前景》)

4. 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但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商业化怪圈。

B. 中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经驳的“老中医”更受广大患者欢迎,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则不大受人欢迎。

C. 中医诊治疾病,运用的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医生更多是依靠主观判断进行诊断,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

D. 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2011-201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B. 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中医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技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

C. 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越浓,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关注中药的复杂体系,关注的是中药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如何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D. 中西医观点的碰撞过程,既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和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让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

6. 请结合材料,简述中医药发展将有怎样的前景。

【答案】4. D 5. C

6. ①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

③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④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

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混淆未然和已然。原文说“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这是指“未来诊所的形态”,不是现状。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标准也越来越高”错,原文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原文“中医药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可以概括为: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

根据材料二图标中的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

原文“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可以概括为: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

原文“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可以预计,随着中医行业的繁荣,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火墙烧得很热,屋子里的窗帘早早就拉上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爷爷未过世时,他是第一个洗澡的人。他洗得飞快,一刻钟就完了,澡盆里的水也不脏,于是天灶便就着那水草草地洗一通。

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

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哪怕有些话使全家人笑得像开了的水直沸腾,她也无动于衷,大家都以为她耳朵背了。岂料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笑得痰直上涌,一阵咳嗽,把假牙都喷出口来了。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他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呆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出来抽陀螺,深冬的夜晚就不时传来“啪——啪——”的声音。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手中夹着的烟头一明一灭的。

天灶听出是前趟房的同班同学肖大伟,便一边吃力地将脏水桶往冰湖上提,一边问:“你在这干什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怎么也找不到。”肖大伟说。

“你不打个手电,怎么能找着?”天灶说着,把脏水“哗——”地从冰湖的尖顶当头浇下。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你爷爷洗出的味儿可能还不如这好闻呢!”

肖大伟的爷爷瘫痪多年,屎尿都得要人来把。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果然被激怒了,他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肖大伟说,“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

“我告诉你爸爸你抽烟了!”天灶不知该如何还击了。

“我用烟头的亮儿找冰嘎,又不是学坏,你就是告诉他也没用!”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

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兑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你妈妈得陪奶奶一会儿。”

天灶把锅里的水添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母亲顺水推舟地说:“天灶这孩子不懂事,妈别跟他一般见识。妈的干净咱礼镇的人谁不知道?妈下的大酱左邻右舍的人都爱来要着吃,除了味儿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外,还不是因为干净?”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我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天灶更是忍俊不禁,连忙疾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年哈尔滨出版社)

7. 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镇上的人们每到腊月二十七就要放水,认认真真地洗个澡,这在年关洗的澡,是一种习俗,带上了一种信仰的味道。

B. 从8岁起天灶就承担了烧水倒水的任务,甚至了解父亲、母亲和妹妹洗澡时的水温要求,体现了他勤劳、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

C. 天灶倒掉奶奶洗澡水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冲突。小说没有写得剑拔弩张,相反却把奶奶写成了一个“老小孩”,令人忍俊不禁。

D. 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如“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珠”,“银河仿佛是清冽的河水”,天灶回到灶台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

8. 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9. 小说以“清水洗尘”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采用天灶这一儿童视角,小说呈现出一种十分纯净的艺术基调。②以“放水”贯穿全文,时间和场景高度集中,叙事紧凑,大大节省笔墨。③擅写对话,兄妹斗嘴,男孩的争论,婆媳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9. ①清水洗尘,洗去尘垢和烦忧。②真情如水,烧水倒水之中,体现祖孙、手足、夫妻情深。

③除旧迎新的喜庆仪式和民俗风情。④对文明与美的渴求,对纯净生活的追寻。⑤成长中对于独立、个性的意识觉醒。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分析不当,错在“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这个地方。从“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珠”,“银河仿佛是清冽的河水”,天灶回到灶台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语句看出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到亲切,感情真挚。(2)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3)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4)第二人称,可以增加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对话,抒情,便于感情交流,有呼告效果,增加感染力。若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等。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这篇小说在叙述的事件上,紧紧围绕“放水”(洗澡)展开,既呼应了标题“清水洗尘”,又在有限的时空场景展显了思想的交锋、语言的冲突等。另外,以小男孩天灶为的视野来呈

现小说的场景,展现了孩子纯真、质朴的心灵世界,叙述非常真切自然,很有画面感。最大的亮点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天灶与妹妹天云的对话;天灶与同学肖大伟之间的口舌之争;天灶妈妈和奶奶的对话等,都丰富了故事内容,也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当然叙述的情景非常具有乡村生活的特色,叙述的笔法不温不火,也能给读者带来温馨、祥和的气息,也是本文叙述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标题作用及深刻寓意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一般标题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清水洗尘”概括了文章的情节,文章所有情都围绕“用清水洗澡”展开,标题是全文线索。

“清水”表明了天灶的想法和要求,“清水洗尘”这一要求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当然从“清水洗尘”的含义来看,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这是一种风俗。“清水洗尘”表面是用清澈、干净的水洗去身上的尘垢,这是对风俗的传承。村村户户一大家子,在这一天从长到幼轮流洗澡;烧水、倒水以及话语的倾诉中,既表现了这里的长幼有序的伦理风尚,也彰显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而天灶等孩子对属于自己的“清水”的渴望,表现了年轻一代独立意识的觉醒,这是成长的足音。总之,结合文本从表面上,到深层次等角度分析标题的内涵即可。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

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

..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

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

...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

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

..疾病,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②,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故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节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有删改)【注】①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他曾任殿中侍御史,京师誉之“铁面御史”。②拊循:安抚,抚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B.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C.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平

D.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

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沟防,指沟渠和堤防。宋代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以此防御自然灾害,推动农业发展。

B. 僧道士,在宋代,他们不需缴纳税赋,但所属田地的粮食产出需要由政府登记在册。

C. 廪,本指粮仓、粮食。句中的“廪”与上文“当廪于官者”的“廪”指俸米、俸禄。

D. 饥谨,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泛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公行事谨慎,未雨绸缪。

旱灾还不算严重之时,他就下令属县详细调查了受灾人数、劳

役人手、粮食征集等各方面情况。

B. 赵公思虑周全,便宜处事。他改变旧例,增发了大量的救助粮;无论是领粮、买粮还是借

贷,都从帮助百姓角度妥善安排。

C. 赵公勇于救疫,事必躬亲。对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他一概自担责任;对瘟疫中大小事劳

心劳力从未懈怠。

D. 赵公仁厚救民,可为后法。他在灾难时千方百计救助百姓。其中,赵公周到细致的抚慰措

施,是最值得后来官吏借鉴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⑵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和读书人的余粮,共得谷物四万八干多石,

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

(2)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这都是赵公的

功劳。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

载下来,哪里是仅仅用来安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更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

句中,“推行”意思是推广进行,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不幸而遇岁之灾”中“而”是连词,表结果,连接“不幸”与“遇岁之灾”。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C项,“句中的‘廪’与上文‘当廪于官者’的‘廪’指俸米、俸禄”解说错误。句中的“廪”与“当廪于官者”的“廪”都指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赵公周到细致的抚慰措施,是最值得后来官吏借鉴的”分析错误,最值得后来官吏借鉴的,应该是“先事而为计”“素得之”。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敛,征收;输,缴纳;羡,余;佐,补助。

(2)罹,遭遇;虽,即使;得:能够;敛埋,收敛埋葬。皆公力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

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干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止。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方便适宜的大多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

开销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赵公的功劳。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并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是仅仅用来安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更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所以我要写下这些可使后人学习的灾年治理办法,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①,两年寒食负先生②。

【注】①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句“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②尾联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游览之地,“行”领起诗歌内容,指出下面四句所写之景都是“独行”所见。

B. 颔联“无气力”表现了柳枝娇弱婀娜,“淡晴花影”写出了花朵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C. 颈联动静结合,各有侧重。出句写“幽径”,重在写静;对句写“新禽”,重在写动。

D. 全诗描绘竹林水榭、柳枝轻拂、花影朦胧、幽径新禽,通篇都表达了对春光的欣赏。

15. 有人评价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请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答案】14. D 15. ①诗歌前三联写眼前之景,无一字写海棠,直至尾联才写故乡海棠,呼应诗题。②前三联所写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尾联诗人却说自己无心欣赏,并点明原因,进而抒发故园之思。③明明是诗人远离故园,宦游他乡,辜负了家乡海棠,但诗人却说故园海

棠“负先生”,想象奇特,看似无理,实则情深之至。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通篇都表达了对春光的欣赏”理解错误,诗歌表达了作者面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应从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技巧入手,如对偶,夸张,比喻,对比,用典等。分析注意紧扣“巧妙”两字,既要紧扣文本解释手法,又要指出手法妙在何处,突出其表达效果,方得其妙。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杨万里作诗常常在结尾句出其不意”,实际重点谈的是诗歌的构思的精巧,出人意料。作答时主要从这个角度分析。

尾联两句的意思是“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从整个诗歌来看,题目中有“怀故园海棠”,而诗歌的前三联无一字写海棠,直至尾联才写故乡海棠,与诗题呼应,使得诗歌结构完整。从诗歌内容看,前三联主要写景色怡人,最后却说自己无心欣赏;从手法来看,“两年寒食负先生”的意思是“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写故园海棠“负先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实际是写自己远离故园,宦游他乡,辜负了家乡海棠。

【点睛】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诗歌赏析:

诗的后面,作者自己,加了一条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到)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就是说,他在去年正月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已经两年没见到家乡的海棠了。离家才一年出头,为什么说两年没见花了呢?海棠花,是一种淡红色的花儿,很好看,一般都在春季开花。正月他离家时花可能还没开,去年的花他没见着,今年在外地,又没见着,所以说两年没见花,实际上只是两次花没见着。他是多么想见到家乡的海棠啊!

诗一开头就点了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意思说,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象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

第三句说,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而人却老了。春天,古时叫“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青春”。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古人一年要祭两次社神(土地神),春祭叫“春社”,秋祭叫“秋社”,都是为了向社神求得平安和丰收。

第四句说,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第三联说,春天象青又象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美极了;就在这春空里,正飘着柳絮。这柳絮象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

最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作者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

《春晴怀故园海棠》两首诗第一首以海棠起,第二首以海棠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明白自然,若信口而出,其实用字精准,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无迹,体现出深厚的诗学

功底,从中也可看出杨万里对江西诗派并非全然抛却,而是有所继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面对非议,王安石坚信:“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这种心态和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态度颇为相似。

⑵韩愈在《师说》中指出:真正的老师应当做到“_______”,这和“_______”的“童子之师”有根本的区别。

⑶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春景比冬景,造境奇绝,堪称“妙手回春”。

【答案】 (1). 不吾知其亦已兮 (2). 苟余情其信芳 (3).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 忽如一夜春风来 (6).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苟、授、惑、读。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