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_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_沪科版

初中_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_沪科版

初中_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_沪科版
初中_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_沪科版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

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1.2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速度不变)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7.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路程除以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0.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

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

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

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

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

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

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橙 、黄、绿、蓝、 靛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 、 黄 、 青 。

4.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主要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

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

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6.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

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沿直线传播

7.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8.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反射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1.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

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

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的)

3.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所以也叫 会聚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

入射光 法线 反射光 镜面 F (2) f

(1/) (2/) (1) (3)

4.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像距(v) 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物距(u)

u>2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2f 倒立放大实像

u=f 不能成像

u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13.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空气空气

水水水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3.1、3.2 质量和密度

1.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kg 。其他有: t、 g 、mg 、,1吨= 103千克= 106克= 109毫克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 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属性。4.质量测量工具:天平、杆秤、磅秤和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秤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刻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单位是 kg/m3,1克/厘米3= 103千克/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 1×103千克/米3

10.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ρ=m/v 步骤: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 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ρv 。 (3)求体积:V= m/ρ。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质量、导热性、导电性、硬度、热值、惯性、电阻率。4.1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16.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4.2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

1. 压力: 垂直 作用在物体 表面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P=F/s ,式中p 单位是: 帕斯卡 ,1帕=1 N/m 2 ,表示是物理意

义是 1m 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

4. S F p = F= Ps ;P

F S = 5. 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增大;(2)F 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 ↑,S ↓。而减小压强

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

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

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增加而 增加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

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9.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h 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

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 m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

关。

1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

关。

1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4.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重力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高度 的增大而 减

小 。

15.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 ,常见 金属盒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

计实际上是用 气压计 改装成的。

16.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 水银柱高。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

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 ,气压增大时 升高 。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

内气压 大 ,水的沸点 高 ,饭容易煮好。

18.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

大。

5.2 浮力

1. 浮力:一切 浸在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向上托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浮力 )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物ρ >液ρ 下沉;(2)物ρ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物ρ <液ρ 。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所到的重力 (浸

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5.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 浮=G-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空心 ,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

升降。

6.1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 力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 。

4.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静止 状态或作缓慢的 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5.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 1L 1×F 2L 2

6.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省力 ,但费 距离 。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 费力 ,但省 距离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7.定滑轮特点:不省力 ,但能改变力 的方向。(实质是个 等臂 杠杆)

8.动滑轮特点:省 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9.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

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动滑轮、汽车刹车、剪铁的剪刀、

铡刀、起子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天平、定滑轮

10.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的优点是: 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 。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 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 ×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 J ;F → N ;s → m 。(1焦=1N ·m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功 。

5. .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

是斜面)

6. 机械效率: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η=W 有/W 总

7.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FS

Gh =η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拉力F 、物重G 、物体升高的高度h 、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重、物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增加物重、减小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不会

8.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 ·V 。单位:P → W ;

W → J ; t → S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 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

9. 功率表示物体 做功 的快慢。

6.3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 。

2.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 越大,被举得越高 ,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的能。物体的 形变程度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动能和 势能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转化 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变大 ,动能变小,速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

总量 不变 。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

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

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

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

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7.1温度 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4.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

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面相平。

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9.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2.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熔化凝固℃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7.2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数十亿个星系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 (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光年 (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宙大爆炸。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8.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7.2比热内能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5.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7.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9.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11.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J/kg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 2周,对外做功 1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大于、小于)

16.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7.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8.1 电路电流电压

1.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3.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4.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5.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6.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物理学中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 103毫安= 106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冰箱,电流最小的是半导体收音机。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1 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千伏= 103伏= 106毫伏= 109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④

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8.2 电阻欧姆定律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

来说, 温度 越高,电阻越 大 。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长度 、 材料 、 横截面积和 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

关 )

5.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

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盐的水溶液 。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状态的玻璃是 导体 。

7.半导体:导电性能 介于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电阻 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

超导体 ,超导体 没有 (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路中的 电阻。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 ”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④ 正确使用:A 应 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阻值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阻值 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当 电阻 一

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

电阻成 反比 。

11.公式: I =U/R ( I

U R IR U ==?;) 式中单位:I → 安培;U →伏特;R →欧姆。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 、U 和R 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 、U 和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

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电阻值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无关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时,电阻 不变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 。(I=U/R )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 。(U=IR )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

①电流: I=I 1=I 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 1+U 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① 电阻: 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 nR

② 分压作用:U1:U2 = R 1:R 2 ;③比例关系:电流:I 1∶I 2= 1: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

①电流: I=I 1+I 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U=U 1=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1/R=1/R 1+1/R 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

并联,则有R 总= R/n ;

④分流作用: I 1∶I 2=R 2:R 1 ;

⑤比例关系:电压:U 1∶U 2= 1:1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 R=U/I 。(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9.1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1.电功(W ): 电流所做的功 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电 能转化为 其它形式的能 。

3.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 J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千瓦时 =3.6×106焦

耳。

4.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是测量 消耗电能多少 的工具。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 电压 、 电流 和 通电时间 有关。电功计算公式: W =UIt 。

利用W=UIt 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 和t 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

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 2Rt ;t R

U W 2= ,W=Pt ;

7.电功率(P )定义:电流在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国际单位有: 瓦特 ;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 UI (式中单位P → W ;W → J ;t → S ;U → V );I → A

9.利用t

W P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 用焦、t 用秒,则P 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 用千瓦时、t 用 小时 ,则P 的单位是 千瓦 。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 2R 和P=U 2/R

11.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 正常工作时 的电压。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 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 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 P 额 ;灯很亮 ,易 烧坏 。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P 额;灯很 暗 ,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 P 额;灯 正常发光 。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1/4 。例一盏灯标有

“220V100W ”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 额定功率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

际功率是 25W 。)

14.实际功率(P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 0时,则P > P 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 0时,则P < P 0 ;灯很暗,

当U = U 0时,则P = P 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 ”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 P=UI

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阻值最大

1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时间成正

比。

17.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 Q ,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9.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阻丝,它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电饭煲、电熨斗、电炉、电热水器等等。

9.2 家庭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组成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卡,手一定不能接触笔尖。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由于铁和铜的熔点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自动空气开关,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7.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零线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 1100W 的家庭电路中。

8.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地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

9.引起电路火灾的原因:一是总功率过大;二是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10.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10.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火线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12.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10.1电和磁(一)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是北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铁、钴、镍、等。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四向同一: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相同。

10.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

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夹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14.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常见应用在电铃、电话、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等。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和绕线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一种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电话是由听筒和话筒组成,其中听筒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19.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10.2 电和磁(二)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2)磁场力的方向:不仅跟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还跟磁感线方向有关。(3)当导体中的电流和磁感性平行时,磁场对导体没有 (有、没有)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运动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3.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就是根据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磁力的作用而使它转动的原理制造而成。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4.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5.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6.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7.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8.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机械转化为电。

9.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现代大型旋转磁极式发电机是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发电。

10.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1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2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13.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14.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15.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做交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 0.02S ,频率是 50HZ ,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 2 次,我国用交流电方向1秒内改变 100 次。

11.1现代通信能量与能源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基本特征是:波长、波速、频率和周期。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T=1/f 。

8.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λ. v=——=λf T

根据λ=VT=V/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电磁波能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金属罩能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光是电磁波。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

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12.微波的性质与光波相近,在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远距离进行微波通信,需要通过地面上的微波中继站或基地台来实现。

13卫星通信是通过通信卫星实现的,光纤通信通过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号。

14.从无线电波、微波、到光波,传递信息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高。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相同时间内可传递的信息就越多。

15.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二次能源是指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取的能源。

9.对于一次能源而言,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0.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量消耗,就不可在短戎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煤、石油。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例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11.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核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获取核能的两个途径是:裂变和聚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轻核聚变.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叫核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12.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内能,而且还包括由它所引起的风能、水能、化石能等。

13.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的大量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所产生的。

1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减少 (减少,增加)。因此,节能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

输入的总能量.

2009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v s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V m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

1S F S F =或2121S S F F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

1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功率公式: P =t W

机械效率: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 单位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物理量 单位

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 单位换算: 1W=1J/s 1马力=735W 1kW=103W 1MW=106W 物理量 单位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总有用W W =

η×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 △t ——温度差 ℃ 物理量 单位

Q 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提示: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 放 = Vq ;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t = t 2 - t 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t = t 1- t 2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3.6×10 6 J 。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P =R U 2 P =I 2R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21R R P P =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八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科学探究:摩擦力 5、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6、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7、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8、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随堂实验: 22、24页:时间、长度的测量 37、39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3、44页:乐音的基本特征 53页: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56页:光的反射定律 58页:平面镜成像规律 62页:光的折射规律

64页:光的色散 87页:弹簧测力计 91页: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07页:惯性 111页: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116页:两力平衡条件 123页:天平、量筒、量杯的使用 131页:什么就是浮力 132页: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3页:阿基米德原理 136页:物体的浮沉条件 138页:密度计的使用 143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51页:连通器 154页:大气压强 156页:托里拆力实验 160页: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1页: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182页: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86页: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7页: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8页: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 197页:分子间有空隙 198页:扩散现象 199页:分子引力与斥力 九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3、科学探究: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电流 4、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5、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运转 6、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随堂实验 3页:人造雨 11页:海波与石蜡熔化时随温度的变化13页:碘的升华 26页:温度计的使用 29页:压缩空气内能增加 51页:摩擦起电 52页: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 53页:验电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 专题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实验01: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 B.L1灯泡的灯丝断了 C.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L1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 +I B =I C ,请你对该小组的 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 用)。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 1/V BC间电压U 2 /V AC间电压 U 3 /V

沪教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套:沪教版第二套:沪科版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 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 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 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 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1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

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 实验题

图24 1.( 1)图17 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2)图18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则此时水的温 度是 ℃,若停止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 (3)电子式电能表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图19是某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则该电能表的示数 是kW·h,它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电压是V。 2 20中插座(选填“甲”或“乙”),因为它能保证取暖机金属外壳与相连。 图21是小明用测电笔检测插座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选填“A”或“B”)。 3 图22所示,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__。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观察小 磁针偏转方向的变化,可探究电流的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的关系。 4.图23是某种物质熔化图像,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________min,这一过程是_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但是物质的温 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保持不变”) 5.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24电路图,其 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 的示数将__________3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6.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A B 甲乙

最新沪科版中考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精华版)

力学部分练习题 一、选择题部分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 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最大 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乙车的速度最少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2、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3、小明同学对2010年广州亚运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作用 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 5、对如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人的重力势能 B.图b中,硬币“跳杆”说明了硬币上方的气体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C.图c中,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图d中,表明锤头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钳子 B.镊子 C.天平 D.筷子a下滑梯 b硬币跳杆 c 推船 d 套紧锤头

6、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D.物体被小球撞击得越远则原来滚动的小球具有的能量越大 7、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快的高速列车如图,运行速度可达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对灾区投放物品,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9、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10、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是(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指的是:。 功勋卓著的物理学:①蒸汽机、②电子时代、③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 2、测量长度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认、放、看、读、记。 身上的尺:。 :3、测量时间:常用工具:。 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 测量方法: 4、误差:定义: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5、尝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 科学探究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比较法图像法,一般用于数据处理。 本章考点突破: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张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注意:听见了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发生了振动,但不一定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2、传播: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传声的效果一般不 同。 声速:一般在固体或液体中的声速比在气体中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传播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感知:气传导: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引起耳膜振动,经神经传给大 脑。 骨传导:声波通过、颌骨,经传给大脑。

4、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秒。 5、声音特征: 1)、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音量。在波形图中用高度表示。 单位:分贝,用符号表示。 影响因素:和。 生活相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声音响亮。 2)、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细粗。在波形图中用疏密程度表示。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声音刺耳、女高音、男低音、地听。 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即声音是否好听悦耳。在波形图中用波形是否规则 区分乐音和噪音。 影响因素:。 生活相关:。 6、人能听见的声音乐音:指的声音。 噪音:以环保角度定义为:。 现代城市噪声源:。 控制噪音、减少噪声从、、三方面入手。 7、人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频率高于的声音。主要应用有、、。 次声:频率低于的声音。主要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直线传播直 线传播的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 m/s 。光在液体中、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用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模型法。(相关:磁感线)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1. 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2.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和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o, 反射角也为0o,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漫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方向反射出去。 3、常见面镜及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

。 : 。 : ( )叫 . 1km=1000m=103m ;1d m=0.1m=10m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的零刻度线;(3).刻度 m 1 ( - 2 - 3 , (4). , 快 经 在 , 公式 v / / 物 在 , v = 15. 根据v = s 可求路程:s = vt 和时间:t = s t v 、 ; 1 1 发声也停止。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特殊测量方法: , 再测 340m/s . 八年级 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 -1 1cm=0.01m=10 m ;1mm=0.001m=10m ; 1u m=10-6m ;1nm =10-9m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 慢不变、 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s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 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s ; t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量出它的总长度,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01 :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女口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 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没 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_ A.通过灯泡L i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C. L i灯座处可能短路了D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 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 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 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i,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 (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_____________ 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_______ °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I B=I C,请你对该小 组的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 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用) °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i.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入到电路中的AB BC AC之间,测出它们的电压,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V BC间电压UN AC间电压13/V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耒盼序号电诞走的恼旅A B C 1皂谨I/A D.303 2ifeit VA0404IM 3杞進1/A 020-20,2 I 2 | 2 弋、A\ 4 / 甲L )° L2就亮了,但L i ) ___ 。实验时L i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 B . L i灯泡的灯丝断了 .L i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题(含答案)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图1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 “丙”或“丁”)所示实验。 (4)图丙和图丁的压强p 丙 p 乙 。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图5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 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 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的世界 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 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6、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①传递信息:例B超、声呐等②具有能量:例消毒、超声牙刷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二章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0×108m/s. 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