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

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

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

第四军医大学育人经验的思考

【作 者】张京平/王东营

【作者简介】张京平 王东营 第四军医大学

当前,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中国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中,在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严峻形势下,军队院校如何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关系到军校办学方向的根本问题。在这方面,第四军医大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坚持把培养政治上合格的人才放在学校育人工作的首位,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先后培养了被中央军委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称号的张华,被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和团中央授予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称号的第二、三大队,以及被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团中央联合宣传的发奋学习、报国为民优秀大学生群体。对第四军医大学的育人经验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把军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促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第四军医大学育人经验的首要之点,就在于他们对办什么学、育什么人的问题,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从而把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到了学校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一经验告诉我们,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充分认识在青年世界观形成的最后一段的可塑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当前,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学校育人要突出抓好学员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生机,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广大青年进一步接受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的高速发展、体制的急剧转型,以及长期封闭的国门迅速打开,必然会使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使思想道德领域呈现鱼龙混杂、多元价值观冲撞的新格局。这些思潮最直接、最集中的矛头,显然是指向在现实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从近些年来包括军校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演化看,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西方思潮的

影响。如80年代在高校出现的萨特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一度使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个人选择、个人奋斗成为许多大学生崇拜的信条。二是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的负面作用。市场是运用利益机制提供激励动力,运用货币职能促进经济运行的,这必然会强化人们的利益观念,其负面影响会泛化金钱的功能,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潮。这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比其他社会成员更为深刻的影响。三是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体制转换改变了原有的运行规则,往往会给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重登舞台以可乘之机。崇尚享乐的、悲观厌世的、颓废主义的甚至宗教迷信所宣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上有所反映。军校育人的实践证明,在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腐朽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当前思想战线的严峻形势,勇于面对这一挑战,才能保证军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纯洁。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帮助军校学员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科学定位。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人生观、价值观,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且是为这一社会存在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同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居主导地位,也在于它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但是,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生、对价值的理解,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在当前,就是怎样适应体制转换的新的社会存在,在人生价值问题上进一步科学定位,在原有的基点上不断地升华。从军校实际来说,这种科学定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剔除传统认识中不科学不正确的东西。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受到左的思想的某些影响,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完全否定物质利益,不讲人的价值,提出不切实际的标准等等。另一方面,要防止随着社会发展在认识上产生错位。毫无疑问,经济体制的转换,是我们置身其中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巨大变革,要求我们的青年增强选择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价值意识等,但我们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没有变,决定主流意识形态性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

们的宗旨,集体主义仍然是社会伦理的第一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军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科学地选定自己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方位。

军队院校的特殊性质,要求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上坚持高标准。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组织最严密、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正是由于我军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性质和职能,所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历来都把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要求,作为军队思想道德建设的标准。军校是军队干部的生长基地,从一定意义上讲,军校今天的现实,就是军队明天的未来。能否高标准地帮助军校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员个人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而且关系到我军的性质会不会改变,军队的宗旨能不能坚持,前辈创立的优良传统能否后继有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的体制转换过程中,军人权益保障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就使我军官兵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社会地位等各方面,感到存在诸多反差。尽管这是暂时的,而且国家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这个问题仍然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军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上,坚持更高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军人的职业就是奉献,更善于从国家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角度认识个人的利益和发展问题,更懂得人生价值的真谛。#p#分页标题#e#

(二)

第四军医大学育人经验的第二个方面,是他们在连续多年进行思想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准确把握影响学员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问题,从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奠定了基础。这一成功经验表明,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揭示当代青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上的四个主要关系。

一是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富于理想,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几乎所有的青年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是确立什么样的理想,这个理想能否实现,他们却缺少深入的、理智的思考。因而在实践中经常碰壁,导致对人生价值认识的偏差,甚至有少数人对社会对组织不满。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年大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个人理想背离了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体现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

向,因此它在根本上决定着个人理想。如果个人理想符合社会需要,他的追求就能得到社会的帮助、支持、承认,从而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能够得到实现;反之,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相悖,他的追求就会受到社会的制约、拒绝甚至谴责,不仅实现不了个人理想,而且只能带来负价值。因此,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纠正他们在理想问题上存在的思想偏差,使他们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社会和军队建设的需要统一起来。

二是理想目标与奋斗精神的关系。理想目标是个人理想的具体化。确立了个人理想,就有一个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理想目标的问题。应当说,青年大学生们,特别是军校大学生,都懂得奋斗精神对于实现理想目标的意义。但也要看到,这一代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一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另一方面又是被长辈们抱大的,缺乏为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奋斗的毅力和品格,以致眼高手低成了他们中间带普遍性的问题,在理想目标与奋斗精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差。特别是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法律、政策、制度都不完善,人们的机会还不均等,加之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存在,确有人不是通过努力、通过奋斗、通过正当竞争就达到了目标。这种社会不公正现象,对包括军校大学生在内的大学生们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有些人背离了正确的奋斗道路。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奋斗精神对理想目标实现的意义,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的持久热情,更要批评和制止采取不正当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三是做人与成才的关系。成才,是包括军校大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做人则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他们是以高考竞争的胜利者身份进入大学的,他们的学习经历又是个体性很强的活动,因而在很多问题上,包括在成才问题上,他们自我意识都很强,更相信个人的能力;而对他人的支持、集体的帮助认识不足,对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模糊不清。这种行为方式实践的结果,往往是平添了许多烦恼,耽误了学业,影响了成才。因此,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启发他们认识做人对成才的巨大作用,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又稳又好。

四是求学与报国的关系。爱国报国,是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人格标志,

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但在人生道路的设计上,他们却不能把这种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同自己的求学、成才联系起来,同个人的学习目的、服务对象统一起来。有的把求学规划成上大学考研究生出国定居的不可移易的过程;有的把求学作为跳出农门、改换身份、进入仕途的跳板;还有的把求学当作发大财、建设安乐窝、过舒适生活的条件。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教育他们把爱国报国同求学成才统一起来,明确报国是现实的,报国就体现在你是否准备为振兴中华而贡献力量;报国是具体的,报国就表现为你是否为国家为人民而发奋学习;报国是直接的,作为军校学员,求学就是为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通过教育,坚定他们在绿色军营中实现自己辉煌的人生的志向。

(三)

第四军医大学育人经验的第三个方面,是他们树立了大教育观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方位育人,使学员在校期间始终处在正确思想和行为的熏陶之中,从而保证了教育对象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这一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遵循当代青年思想成长的规律,抓好塑造和培养的四个环节。

一是加强科学理论的灌输,促进军校大学生认识的深化。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分析的总体认识,它本身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军校学员知识水平高,认知能力强,他们不满足结论的堆砌和观点的罗列,总在探讨真理的根据、真理的作用范围和真理的运作方法,从而为他们掌握和运用真理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首先是对军校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解决知的问题。真理的力量并不表现在空谈上,而表现在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军校大学生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困惑,用科学的理论来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伪、善恶、美丑,用科学的理论来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是激发军校大学生的感情,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情基础。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说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还是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服务。毛泽东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立场问题,感情问题。理性支配人,感情同样支配人。张华就是凭着对人民的感情,舍身跳进粪坑抢救老农,以自己的英雄壮举,谱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立场

、感情问题。培养军校学员对人民的感情、对军队的感情、对国家的感情,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感情来自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生活体验越深,感情交流越强烈。激发军校大学生对人民的感情,就要让他们深入到实际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甜酸苦辣,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能够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之路。#p#分页标题#e#

三是从严进行管理,锤炼军校大学生的意志和作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知和行的统一。知可以导行,行也可以强知。意志品格的磨练,往往是思想升华的基础;良好作风和行为习惯,往往是道德水准的外在体现。意志品格的磨练,作风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平时我们常说,教育和管理是统一的,这不仅因为严格的管理作为作风养成的重要方面,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且因为教育和管理的目的都是让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遵守一定的规范,二者从知和行的不同方面达到知行统一的共同目的。所以,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格的管理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四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形成综合育人的良好氛围。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极大。因为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彼此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从个体角度看,他人的言行对你是一种示范和导向,引导你认同他的言行;从集体的角度看,群体的言行,则带有一定的规范力,产生一种迫使你采取同样言行的压力。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好,坏人可以受影响变好;环境差,好人可以受影响变坏。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们脱离了家庭,但又没有完全进入社会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大大减弱,社会对他们的影响还不直接,这就决定了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在育人中的突出作用。因此,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除了搞好教育、抓好管理外,还必须重视优化学校内部的育人环境,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