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0823)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培养方案适用于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各专业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

1. 载运工具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主要研究高维载运工具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机理、载运工具与基础设施的相互作用,探索载运工具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规律。

2. 载运工具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针对载运工具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关键部件的振动特征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对载运工具的运行状态给出准确判断;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和非线性动态系统理论分析受控载运工具的动力学和控制效果,为交通运输保驾护航。

3. 路基工程稳定性与变形控制

主要研究路基动力学设计、路基变形控制理论、加筋土结构设计理论、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基工作状态评价与改造技术等。

4. 车辆动荷载作用下交通设施结构动力行为研究

密切结合铁路发展和地方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需求,综合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对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结构的动力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理论研究成果对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建设与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5. 交通应急保障

研究内容包括应急工程结构理论与工程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的抢修抢建技术及装备、流体力学水动力学及浮渡技术。

6. 交通系统全过程信息一体化

主要研究交通规划设计全过程信息化三维虚拟环境和三维规划设计理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信息化;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信息化及信息服务。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应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博士研究生基础学制4年。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为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为非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应提前半年由博士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理论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16学分,具体学分要求情况如下:

1.学位课(10学分)

(1)公共课(4学分)

(2)基础理论和专业学位课(6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1)选修课(2学分)

(2)必修环节(4学分)

(3)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硕士阶段非本专业的博士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若干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二)、课程学时与学分

专业课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课程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六、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知识创新,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

过程,也是申请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博士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3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所包括的环节有:

1.论文选题

博士生入学后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在第二学期末完成,最迟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两年。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4)研究内容的预期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和工作积累;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情况确定。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教授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

4.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在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要求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通过者,且所发表的研究成果已达到要求,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具体要求按照《XXXXXX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匿名送审的若干规定》相关规定执行。

博士点负责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分委员会公章)

2016年6月10日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李晓珍审核人:刘仁鑫教学院长:刘仁 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管理学、汽车维修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研制、维修、检测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运筹学、管理学、车辆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现代汽车测试、故障诊断、机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推广运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和一门外语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电子学、交通运输管理学、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和汽车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7.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四、主干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运筹学、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基础。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篇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根据《关于公布的通知》(西交研[20XX]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20XX年“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权威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20XX年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需报送的电子版材料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需报送的书面材料为: (1)《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最新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1,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从事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人才。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国际前沿课题及其发展动态。 3.在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受到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达到学校要求。 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和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具备用外文独立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在国际会议上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普通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 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生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另一方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两门主干三级学科也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如社会行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生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入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致力于揭示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本学科培养的人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外,大多在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工作,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该学科的社会行为与健康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较广、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背景、课程学习情况和毕业研究论文领域,按国家规定可授予医学博士或管理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要求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坚实、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深入农村与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工作;具有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获得创

交通运输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交通运输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编制 二○一二年十月

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用说明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按专业培养目标对本科学生进行培养的蓝本,学生只有按照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修读完成规定的学习环节,并取得相应学分,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为使学生正确使用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修读计划,顺利完成修业任务,特制定本说明书。 一、使用范围 2012级及其以后入学的本科学生均应按本说明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使用。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 人才培养方案由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规定、学时学分总体安排、教学进程、毕业标准与要求六部分组成。本《说明书》只对教学进程部分的使用进行说明。 教学进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特色课、个性发展课、实践教学环节六部分内容。其中通识教育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必修课程;专业特色课、个性发展课为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实践类教学过程。 通识教育课是我校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思想政治类、公共体育类、语言类、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科类基础课是按专业学科类别设计的基础类、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一组课程,是业务培养的核心内容;专业特色课是各专业根据专业研究优势和特色开设的一组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兴趣和业务培养需要,依据自身特点从中选修部分课程;个性发展课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一部分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考研需求等因素,从中选修部分课程。 三、各部分课程的修读指导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毕业设计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毕业设计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类专业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交通设备、物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与运用研究、生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设备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物流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2、熟悉交通运输设备,具有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解决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7、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社会实践、社交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数 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根本特点是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的量的侧面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并指导人们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思想库的作用;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 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我校数学学科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是湖南省重 点学科。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十五” 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是1981年湖南省首批硕士 学位授予点之一,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数学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历层次高、势力 强劲、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 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 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 练应用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

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 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本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 年。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他人意识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立足重庆轨道交通服务大西南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和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基本行车组织知识,客运组织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3、就业岗位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使本本专业学生可以胜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事交通运输类的辅助性岗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我是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和成都铁路局及其他城市的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下属企业或大型游轮及航空服务企业。 对应的主要岗位有:客运员、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以及运营管理员等相关岗位。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毕业要求 1、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或高中生及退伍军人 2、学制:三年 3、毕业要求 (1)、修完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习环节,完成教学规定考试 (2)、通过学校规定的学生德育操行测评 (3)、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三、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了解交通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初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四、能力结构要求

1.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 德育 (1)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中职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辅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习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相关法律基本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政治经济与社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与人生 学习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

博士生培养方案

数学物理专业(0701Z1)培养方案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Mathematical Phys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数学物理学科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针对物理学研究已提出的重大原则问题,使用解析方法和半解析方法进行研究,定量地得到问题的结果,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促使数学本身在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发展。数学物理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数学分支,而是能掌握多种数学技能,并擅长于建立物理世界的数学模型,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交叉人才。 5. 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并具备独立科研能力,成为受欢迎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6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研究方向 1.引力与宇宙学。 2.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 (二)导师简介 李新洲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聘任为第15届国际引力与广义相对论学会学术委员,曾任第五届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刊物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编委。已在Phys. Rev.,JHEP,JCAP,Phys. Lett.,Class. Quantum Grav.,Nucl. Phys.等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13部,论文已被40多个国家的学者他人引用2000多次。他首创的广义采他函数正则化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公认;他对国际著名学者提出的“正质量猜测”给出的反例,得到原提出者的认同,并修正了猜测的叙述。他在数学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学科领域内均有建树,曾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在内的9项省部级奖项,由他培养的一位博士成为科学大师霍金的博士后。

1305(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x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 依据,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依托周秦汉唐文化传统、西北民族 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艺术传统,立足西安, 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以具有与当代先进 文化知识相融合的艺术理念,活跃国际艺术和艺术教育交流,扩大学术开放的 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服务。本培养方案切实遵循博士研 究生教育的规律,同时反映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特点、学术 特色,是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各方向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和基本要求, 也是各方向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培养目 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文社会学科 方面掌握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设计学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 创新研究能力,从事设计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治学态度严谨,掌握系统设计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当代国际视野,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能够通过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 究方法,独立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创造性科研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作、翻译能力和一 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熟练进行本学科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掌握 设计学科国际前沿动态。 二、学科及学科方向简介( 3-4 个) (一)学科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22) 一、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别是对长江航运业务所涉及的前沿技术有较深入理解,并对相关的信息系统有一定的研发或管理实践经验。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船舶机械运用工程 2.储运系统安全与环境保护 3.智能交通与安全 4.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5.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道路与铁道工程 7.物流管理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制、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1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 2.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5年(从开题时间起) 四、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和必修环节等(见表1),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不低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不低于12学分(必须选一门实验课程或研究方法类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4学分(其中专业外语为必选),专业综合课程不低于2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6学分。 2.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中的部分课程部分章节原则上由具有企业高工职称的行业、企业兼职教授讲授。专业综合课程原则上由学院“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 表1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用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能力要求(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最短不少于四年,最长不超过八年。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1.公共学位课程设置 2、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见各专业) 3、补修课程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3门,具体课程由导师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安排,跟硕士研究生上课,但不计学分。 四、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 不低于15学分,不超过17学分。 2.学分分配 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5-7学

分。 博士研究生可以选修第二外国语,所选语种可为日语或法语,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选修课程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博士研究生共同决定。 3. 学分计算方法 除公共学位课程外,其它课程理论教学20学时为1学分,实验教学30学时为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博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此项活动要纳入学科工作中。 为了使博士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和掌握学科前沿,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如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其中必须作1次以上学术报告,经导师、学科和学院评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六、论文发表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在一级期刊上发表;或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二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SCI、EI或ISTP检索。以上要求发表的论文均需署名第一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者排序为博士生第一、导师第二或导师第一、博士生第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对于科研型、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要求和安排。 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方式采用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研究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工程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 (1)路基工程 研究道路路基与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沉降及变形,主要包括道路路基处治方法、道路软土地基加固与检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等。 (2)路面结构与材料 研究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路面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的性能、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等,主要包括新型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特征、成型工艺等理论和技术。 (3)道路现代测设技术与养护新技术 研究道路线形设计理论、现代测设技术与道路养护新技术,主要包括现代道路设计理念与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几何线形设计理论与道路测设新技术、道路预防性养护与维修新技术等。 (4)道路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研究桥涵工程及道路附属设施的混凝土结构及钢木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方法、新型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复合结构、新型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等。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研究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智能化、综合化的“人-车-路”交通信息闭环控制系统。对交通流参数、交通事件、车辆运行状态、道路与交通设施等各种交通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分析、识别、综合以及应用,以保障交通运输安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8版)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以下简称“科学岛分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更好地调动各方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文件精神及合肥研究院具体情况,总结以往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经验,在合肥研究院原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特别要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在博士专业及相关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运用第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三)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和工作作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

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具有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四)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和定向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两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应不超过6年(含休学)。 博士研究生延长学习期间(第四学年至第六学年)的所有培养费用由导师所在课题支付。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总学分应不低于19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综合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课堂教学为主,由科学岛分院统一组织;专业学位课学习可采用读书笔记报告或笔试等多种形式,由导师或导师组具体负责。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时间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确定,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期,最迟应在入学后三个学期内完成。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补考,并取消博士学籍。 (一)公共必修课,共6学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303;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铁路运输规划、铁路运输经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综合运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综合评价、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推进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交通运输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2、运能资源配置与利用 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化学(专业代码:0703Z2)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想素质过硬,积极献身于科学事业。 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针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 能够运用化学及食品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并解决各类食品化学及食品安全的热点科学问题。掌握相关的研究工具和手段,探索食品原料及食品新资源的营养及功能成分、构成特点、微观结构、构效关系及这些化学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转化及控制原理和途径。 4. 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身心健康,在食品化学研究中做出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食品营养化学 2. 天然产物化学 3. 食品生物化学与营养代谢 4. 采后生理生化 5. 食品安全检测 6. 现代食品分析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导的指导小组,鼓励组建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的导师团队。培养过程以提高和锻炼科研能力和素质为主,强调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学风。专业课程学习可结合其专业特点、研究方向及培养目标,采取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兴趣和创新

的灵活高效的授课方式。要求完成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和最低学分要求。 脱产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生的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累计在校年限不超过6年。论文选题、研究及撰写计划、开题报告等应在第三学期之前(含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 四、培养计划及考核方式 培养计划: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所带领的导师组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制定适合各个学生培养和成长的具体学习、研究和工作计划,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制定细致的规定和说明。培养计划原则上需在学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并经导师组和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实施。 考核方式: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等,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教学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成绩可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位学生至少需要取得13个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I)公共必修课(学分:5) 1. 政治理论2学分 2. 第一外国语3学分 (II)专业课及选修课(学分≥4~6:各培养单位决定具体课程数目,但不得少于2门,2~3学分/门) 1. 专业学位课:6学分 (1)光谱分析与结构解析60学时3学分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李晓珍审核人:刘仁鑫教学院长:刘仁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管理学、汽车维修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研制、维修、检测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运筹学、管理学、车辆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现代汽车测试、故障诊断、机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推广运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和一门外语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电子学、交通运输管理学、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和汽车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7.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四、主干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运筹学、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基础。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592学时,课内总学分为144,其中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72%,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28%;专业课时占总学时的15%;实践教学38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最低学分数为182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04学分,选修课最低为40学分,实践环节为38学分。在选修课学分中,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12分,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8学分。

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类专业代码: 0818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具备扎实基础、全面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交通运输企业运营管理、道路运输规划与组织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及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等多个领域工作能力的宽口径高级复合型人才。 2.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汽车性能测试分析及保障技术、城市客运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能够将工程数学、自然科学、运筹学、管理学、汽车性能测试技术和交通运输组织学等知识用于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道路运输工具性能检测和评价、运输组织和规划设计等保障道路运输效率、效益及安全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运用相关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文献资料研究等知识,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和运输车辆技术保障等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设计针对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及运输车辆技术保障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具有制定道路运输组织方案设计、运输管理模型构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评价实验方案能力,并能对实验数据、数学模型、方案指标等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在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和运输车辆技术保障中所需要的建模仿真软件、智能运输控制及管理软件、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分析、运输工具测试分析技术等专用工具的使用,并科学、合理使用这些工具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谐发展理念和创新意识,所提出的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体现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该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归纳和分析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设计和运用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环保技术、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能够理解和评价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和运输车辆技术保障等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道路运输组织和管理中理解并遵守相关交通运输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学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交通运输类专业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 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交通 设备、物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与运用研究、生组织与经营管理、教案等方面地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地交通运输领域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地基本原理,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某一专业方向地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教案等方面地工作.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 ,具备交通设 备信息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设备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教案等方面地工作. 物流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地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掌握物流工程领域地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 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领域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教案等方面地工作. 二、培养要求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地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扎实地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信息工 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2、熟悉交通运输设备,具有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地基本能力. 3、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地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解决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地能力. 5、具有较强地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地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地外文资料,并具备良好地国际交 流能力. 7、具备良好地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 8、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社会实践、 社交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地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较扎实地自然科学基础、较好地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地良好地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