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63
第一章绪论习题1.建筑工程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别?1)按使用功能分类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
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2.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如何?1.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要求充分利用工业废料、能耗低、可循环利用、不破坏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天然资源。
2.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环境污染,即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零排放。
3.做到产品可再生循环和回收利用。
4.产品性能要求轻质、高强、多功能,不仅对人畜无害,而且能净化空气、抗菌、防静电、防电磁波等等。
5.加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和设计。
6.主产品和配套产品同步发展,并解决好利益平衡关系。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脆性材料的如下特征,其中何者是正确的?_a_______A.破坏前无明显变形 B.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均较高C.抗冲击破坏时吸收能量大 D.受力破坏时,外力所做的功大2.材料的密度指的是_c_______。
A.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B.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C.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D.在材料的体积不考虑开口孔在内时,单位体积的质量3.材料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称为_b___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4.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b____降低。
A、密度B、表观密度C、憎水性D、抗冻性5.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a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6.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a____。
A、19.8gB、22gC、20gD、20.2g7.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c_____。
A、表观密度B、堆积密度C、密度D、强度8普通混凝土标准试件经28d标准养护后测得抗压强度为22.6MPa,同时又测得同批混凝土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为21.5MPa,干燥状态测得抗压强度为24.5MPa 。
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部分)第一讲安装工程常用材料基础知识一、内容提要这节课主要介绍安装工程技术与计量的第一章第一节安装工程常用材料基础知识。
二、重点、难点熟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常用材料等的分类及各种材料性能。
三、内容讲解中国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网()提供.大纲要求:1、熟悉通用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及用途。
2、熟悉型材、管材等常用材料的分类、性能及适用范围。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安装工程常用材料基础知识一、工程材料的分类一般将工程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包括金属和以金属为基的合金。
工业上把金属和其合金分为两大部分:(1)黑色金属材料——铁和以铁为基的合金(钢、铸铁和铁合金)。
(2)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按照性能和特点可分为:轻金属、易熔金属、难熔金属、贵重金属、稀土金属和碱土金属。
(二)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包括耐火材料、耐火隔热材料、耐蚀(酸)非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1)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是指能承受高温下作用而不易损坏的材料。
常用的耐火材料有耐火砌体材料、耐火水泥及耐火混凝土。
(2)耐火隔热材料。
耐火隔热材料又称为耐热保温材料。
常用的隔热材料有硅藻土、蛙石、玻璃纤维(又称矿渣棉)、石棉以及它们的制品。
(3)耐蚀(酸)非金属材料。
耐蚀(酸)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氧化物、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不锈钢和耐蚀合金的理想代用品。
常用的非金属耐蚀材料有铸石、石墨、耐酸水泥、天然耐酸石材和玻璃等。
(4)陶瓷材料。
(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种类很多,工程上通常根据机械性能和使用状态将其分为三大类:(1)塑料。
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
(2)橡胶。
(3)合成纤维。
(四)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合的材料。
二、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一)金属材料1、黑色金属含碳量小于2.11%(重量)的合金称为钢,合碳量大于2.11%(重量)的合金称为生铁。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内容提要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质,对于合理选用材料至关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材料的基本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有关参数及计算公式。
在建筑物中,建筑材料要承受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相应的不同性质。
如用于建筑结构的材料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因此,选用的材料应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又如,根据建筑物各种不同部位的使用要求,有些材料应具有防水、绝热、吸声等性能;对于某些工业建筑,要求材料具有耐热、耐腐蚀等性能。
此外,对于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材料,要求能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冰冻而引起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及反复冻融等的破坏作用。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要求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正确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材料,因此,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
1.1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建筑材料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功能不同,均要承受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具有相应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密实性、空隙率、孔隙率(计算材料用量、构件自重、配料计算、确定堆放空间)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由于材料所处的体积状况不同,故有实际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之分。
(1)实际密度 (True Density)以前称比重、真实密度),简称密度(Density)。
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ρ-实际密度(g/c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接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
在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经干燥至恒重后,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其实际体积,该体积即可视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材料磨得愈细,测定的密度值愈精确。
篇一:建筑材料总结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论1. 按化学成分分类:(1)有机材料: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2)无机材料:金属—铁、钢、铝、铜非金属—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与水有关、与热有关)(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密度为恒定值。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将包括所有孔隙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体积密度。
只包括闭口孔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大多数材料的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反映材料内部孔隙的多少,直接影响材料的多种性质。
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越小,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久性越差,而吸水性、吸声性、保温性越强。
(6)填充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体积。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1)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容易被水润湿的性质。
θ≤90°憎水性——材料不易被水润湿的性质。
θ> 90 °(2)吸水性定义: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通常必须考虑的最基本的、共有的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ρ表示。
按下式计算:V m=ρ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孔隙在内的体积。
钢材、玻璃等少数密实材料可根据外形尺寸求得体积。
大多数有孔隙的材料,在测定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2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用ρ 表示。
按下式计算:00V m=ρ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孔隙内含有水分时,其质量和体积(可以忽略)均有所变化,故测定表观密度时,须注明其含水情况。
按照含水状态分为:干表观密度、气干表观密度和饱和表观密度。
孔隙的分类 ①按尺寸大小:微细孔隙(D <0.01mm)细小孔隙( 0.01mm < D < 1mm)粗大孔隙(D>1mm)②孔隙的构造:开口孔隙 闭口孔隙干表观密度(干燥状态) 气干表观密度 (与空气湿度有关 平衡时的状态)00V m =ρoV m m 水+=0ρ 饱和表观密度(吸水饱和状态)饱和表观密度(吸水饱和状态)0V m m 饱和水+=ρ3 孔隙率在材料自然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材料的孔隙率,用Ρ表示。
按下式计算:%100)1(1%1000000⨯-=-=⨯-=ρρV V V V V P bk p p p +=孔隙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开口孔隙率Pk=%1000⨯V V 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率Pb=%1000⨯V V 闭口孔隙4堆积密度散粒或粉状材料,如砂、石子、水泥等,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用ρ' 表示。
按下式计算:00V m '='ρ由于散粒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不同,堆积密度可分为疏松堆积密度、振实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
建筑材料第一章绪言1.1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⒈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⑴无机材料。
①金属材料。
钢、铁、铝等。
②非金属材料。
石、玻璃、水泥、混凝土等。
③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
钢筋混凝土等。
⑵有机材料。
木材、石油沥青、塑料等。
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①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
②金属-有机复合材料。
⒉按功能分类;⑴结构材料—重要作用承重的材料, 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⑵功能材料—重要运用材料的某些特殊功能, 如用于防水、保温、装饰等的材料。
1.2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1.2.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1.2.1.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称为密度。
ρ=m/V。
ρ—材料的密度, g/cm²;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cm³。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是指不涉及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的实体积。
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中, 除了钢、玻璃、沥青等认为不含孔隙外, 绝大多数都具有孔隙。
测定含孔材料绝对密实体积的简朴方法, 是将该材料磨成细粉, 干燥后用排液法测得的粉末体积, 即为绝对密实体积。
一般规定细粉的粒径至少小于0.20mm。
1.2.1.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
ρo=m/V o。
ρo—材料的表观密度, kg/m³;m—材料的质量, kg;V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m³。
所谓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是指涉及材料实体积和内部孔隙的外观几何形状的体积。
测定材料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若材料外观形状规则, 可直接度量外形尺寸, 按几何公式计算。
若外观形状不规则, 可用排液法求得, 为了防止液体由孔隙渗入材料内部而影响测值, 应在材料表面涂蜡。
1.2.1.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称为堆积密度。
ρo′=m∕Vo′。
ρo′——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 kg∕m³;m—散粒材料的质量, kg;Vo′—散粒材料的自然堆积体积, 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