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住院及门诊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40例和对照组(胺碘酮)40例。在针对原发病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g,每天三次,口服;对照组加用胺碘酮200mg,每日三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4周治疗期间,观察其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对照组胺碘酮的疗效相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8%,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原发病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9g,每天三次,口服;对照组加用胺碘酮200mg,每日三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用药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并测定患者的血清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1.3 疗效判定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心悸疗效标准[2]评定:治愈:不适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不适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改善;未愈:不适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病症范畴。病理性室性早搏大都存在基础 心脏病,重者可诱发室速、室颤,危及生命,必须进行药物干预。目前可供选择的西药很少,而且不良反应多,如致心律失常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等限制了临床应用,我院应用步长稳 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治疗室性早搏,收到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8~2009年患者50例,经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年龄 40~79岁,其中男36例,女12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18例,多源性室性早搏8例,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三联律10例,房颤伴室性早搏14例。基础心脏病:冠心病30例,冠心 病并高血压15例,风心病3例,心肌病2例。 1.2 治疗方法在原发病治疗(扩冠、降压、降脂、抗风湿等)药物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 西药,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1~2袋,日3次口服,疗程4周,并观察本组治疗前后患者 血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各1次。 1.3 疗效判断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显效: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90%;无效: 早搏减少小于50%或无变化。 2 结果 50例中:显效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未发现肝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理性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梗后心力衰竭患等。病理机制复杂,与 心肌异位激动及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紊乱有关。严重者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 甚至猝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室性早搏的西药,以Ic类及Ⅱ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主,但长期 应用都有程度不同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并对心肌收缩力和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 临床应用[2]。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心悸(包括室性早搏)系气阴两虚导致的络虚不荣和洛脉瘀 阻所致。络虚则心神失养,络瘀则虚火扰神。步长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 松组成,其中君药党参补中益气、安精神止惊悸;臣药黄精补脾气滋心阴,辅助党参益气生血;佐药三七行瘀止血定痛兼有补益之力,琥珀活血化瘀、平肝安神;使药甘松开郁散滞, 疏理肝脾之气,使君臣药补而不滞,君臣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 化瘀之功。研究表明步长稳心颗粒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 制可能由于步长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大量临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证据,口 服安全有效。步长稳心颗粒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顺应性,降低血液粘度、减慢心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能改善冠心病人 心脏功能。本组资料表明,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长 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M],第2期,1995:91—94。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1—497。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首席医学网2008年10月08日09:44:23 Wedne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 ?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 ?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 ?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 ?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 ?国际超声造影研讨会 ?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 ?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 ?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 ?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 ?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宋世飞作者单位: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赣榆222100 加入收藏夹 【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将112 例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 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与较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对照组58 例应用较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疗效及耐受性。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 %,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较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更易为病人耐受。 【关键词】心律失常步长稳心颗粒倍他乐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olerance of wenxin keli withmetoprolol on arrhythmia.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54 cases) treated with wenxin keli and lower dosemetoprolol, and the control group (48 cases) with higher dose metoprolol. Then observed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toleranc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92.59 %>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1.82 %,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150301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讨论版) 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临床常见,药物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近20年来,先后证明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分别能增加死亡率及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副作用。因此,积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血管领域当今迫切期望的热点。 稳心颗粒临床应用及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长期应用与研究结果证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副作用小。在心律失常治疗的机制方面,稳心颗粒不仅有明确的中医、中药治疗理论基础,而且经中外学者应用现代心脏及细胞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证实其有多种抗心律失常机制与作用,并取得满意成果。 为更好规范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广泛的文献查阅,深入的学术研讨,撰写了“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一、稳心颗粒研究发展史 稳心颗粒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最初由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以周玉萍为核心的几位中医医生启动这项工作。他们考虑到中医的“心悸,怔忡”常为现代医学的早搏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临床常见,求治的病人很多,应当更好的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给予治疗。此后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论治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借鉴古方“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治之旨,以调节机体气血,稳定心悸之法,益气宁心,活血复脉,并注意虚实兼顾。故将前人这些验方理念与广安门中医院多年临床经验相结合,反复筛选研制后,最终确定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治疗心律失常的稳心颗粒组方。五味中药的党参为君药,起到补中益气、安神、止惊悸,黄精为臣药,起到补脾气、滋心阴、辅助党参的益气生血,三七和琥珀为佐药,起到活血化瘀,兼有补气,而甘松为使药,定悸复脉。 稳心颗粒最初为汤剂,后经药理学研究证实,颗粒剂与汤剂疗效相同,后改

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快速房颤 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蓉胡大军郭建萍孙玉梅谈林 【关键词】 ,快速房颤 【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方法将88例快速房颤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应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心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0.4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快速房颤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快速房颤步长稳心颗粒倍他乐克 2002年11月~2003年11月,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快速房颤44例,与应用倍他乐治疗的44例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88例均为住院患者。治疗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26~78岁,平均(55.5±3.8)岁;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10例,风心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0~81岁,平均(57.8±4.5)岁;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11例,风心病14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所有患者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血压,预激综合征,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心功能Ⅲ级以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入院后均常规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电解质。在治疗期间3日查1次心电图。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常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步长稳心颗粒9g,每日3次,温开水饭后冲服;对照组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服药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减轻,发作控制或基本控制,安静时心室率70~80次/min,或恢复窦性心律。有效:症状减轻、发作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或间歇时间延长,心室率80~90次/min。无效:症状未缓解,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疗效差别比较用χ 2 检验,其他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患者有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但持续时间短,无需减量或停药即可恢复,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倍他乐克为选择性β 1 受体阻滞剂,能阻断儿茶酚胺对心房起搏点及窦房结、蒲肯野纤维4期自发除极,从而降低自律性[1],通过增加K + 外流,抑制Na + 内流而发挥膜稳定作用,减慢房室结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的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心率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即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 心动过速是指一系列快速而匀齐的心律,这也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根据起源不同,常将心动过速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几种。本篇主要讨论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超过100次/min,即为窦性心动过及速。其病因中除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外,更常见的是生理因素。如:运动、激动。交感神经兴奋及其他系统疾病,如: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心肌炎等。笔者近一年来应用步长稳心颗粒疗各种窦性心动过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脏血管功紊乱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不畅,全身乏力,其乏力同常人过度劳累后的症状相似,有时伴易激动、失眠、多汗、颤抖、头晕、腰腿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由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常以自觉心跳为主诉,或感心前区搏动和不适,尤以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余临症中曾抽样统计78例,男38例,女40例,女稍多于男,年龄最大69岁,最小20岁,平均36.1岁。除以心慌、心跳为主诉外,尚伴有胸闷、胸痛、气短、头晕、乏力,心肺检查皆无异常,唯有心率增快,极少数心电图示ST-T轻微改变。但病程较长,往往久治不愈。 1.1 病案举例赵某某,女,45岁,教师2年前的春夏之交,不明原因地自觉心慌胸闷,渐至心跳、胸闷阵发性加剧,并伴少寐心烦,登高走远不能,遂请假医治。经用西药保护心脏之类及中药之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都气丸、血逐府逐瘀汤等,虽心悸有所好转,但仍时发叹息,长叹气。近感心慌、乏力又作、睡少梦多、食欲日减,故来就诊。 中等身材,营养一般,面有倦容,谓胸闷、深吸气方舒,脉细涩、苔少,舌质暗红。心电图示心率90次/min,S-T稍有改变,X线胸片示肺纹理稍增强。辩证属气阴两虚,兼夹瘀浊之征。步长稳心颗粒1袋,3次/d口服,先后治疗近6周,症状逐渐消失。随访后,病情稳定。 2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及指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而不超过160次并(或)以原发病症状为主的循环系统病。病因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者乃由于窦房结发出较迅速冲动所致,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及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多见于正常人在运动、情绪波动、使用药物、过量烟酒、饮浓茶时发生。病理性者可继发于感染、发热、妊娠、甲亢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心脏病时也可出现。中医谓本病属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关键词】心律失常;步长稳心颗粒;临床疗效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uchang Wenxin Granule in Treating Arrhythmia Key words:Arrhythmia; Buchang Wenxin granul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96例,既有显著疗效,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为门诊及住院患者184例,均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男62

例,女34例;年龄20岁~82岁,平均年龄51岁;频发房性早搏22例,频发室性早搏37例,心房颤动20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8例,交界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对照组88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21岁~80岁,平均年龄50.5岁;频发房性早搏28例,频发室性早搏30例,心房颤动20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2例,交界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心电图及Holter结果,标准依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温特斯等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步长稳心颗粒,1包/次,3次/d,温开水冲服。对照组口服胺碘酮0.2 g,3次/d,按病情调整剂量。两组对原发病的用药不变,疗程均为4周,均于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4周后复查Holter,同时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 1.4 疗效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标准评定[1]。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无心律失常,停药3个月未复发;有效: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心电图无明显变化[2]。 2 结果

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总结

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总结 摘要:查阅近年公开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有关稳心颗粒临床治疗进展的论文,阐述其成分特点及作用机理,总结出现今临床上稳心颗粒的治疗范围及具体疗效。 关键词:稳心颗粒;临床应用。 Abstract: analysi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years published the state academic journals abou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gression of Wenxin Keli ,exposition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 pinciple,give a general conclusion about treatment boundary and concrete effect of Wenxin Keli. Key words:Wenxin keli; clinical applicationthis 稳心颗粒是第一个国家批准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心律失常在祖国医学中可以被归属为“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明确提出了本病的治法及方药。稳心颗粒的配伍特点与炙甘草汤可谓一脉相承,方药配伍以补气滋阴,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为则。稳心颗粒成分为党参、黄精、三七、琥珀和甘松。方中党参为君, 补中益气, 安神定悸。从现代药理来讲, 党参含有菊糖和多种氨基酸, 有抵抗血小板聚集及抗缺氧作用, 能增强造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改善心肌功能; 黄精补脾滋阴, 辅助党参益气生血, 为臣药,黄精以养阴为主,具有益肾填精的功能, 它含有黄精多糖, 主要是赖氨酸等十一种氨基酸, 能增强冠脉血流量, 亦有免疫及抗衰老的功能;三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它含有三七皂甙, 能抑制心肌收缩力, 抗心肌缺血, 减慢心率, 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琥珀活血化瘀, 平肝安神, 与三七共为佐药;甘松开郁导滞, 调理肝脾之气,为使药[1],甘松主要成分为缬草酮及甘松酮,有强烈的松节油香气,具有膜抑制及延长动作电位作用[2]。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与抗心律失常西药相比疗效相当,且毒副反应小,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的相关研究,证实其在临床上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已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特别是对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疗效较佳,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 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抑制作用。稳心颗粒还能提高冠脉血流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提高心输出量, 改善心功能。稳心颗粒除了具有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外, 尚可通过改善心肌缺血, 消除心律失常产生的病理基础而间接导致的心律失常。因此, 稳心颗粒尤其适应于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所有心律失常都和心肌细胞离子流异常有密切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膜片钳技术的推广,从微观上向我们阐述了稳心颗粒的作用机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唐其柱等[4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证实甘松提取物使Na和L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 但均不改变其激活电位, 电位峰值及反转电位, 还可减慢钠通道灭活后的恢复过程以及抑制钙通道的激活。甘松提取物对Na和LCa-L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稳心颗粒其主要成分具有膜的抑制作用, 故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 从而改善心血管的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刘宇翔等[5]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120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两组在用药前停用目前正在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同时在观察期内均不服用与本病治疗有关的或与试验药物类似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1 包(9 g),每日3 次;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12. 5 mg~25. 0 mg,每日2 次,疗程4 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对心悸等临床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6.2 %,显效率为56.1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 % ,显效率41.9 %。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心悸 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与鉴别】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

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 【治疗】 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 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 【诊断】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 【临床表现】 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 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 3.急性心肌梗死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观察作者:徐灶梅何永平陈敏燕张勤海李进杰 【关键词】心颗粒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常会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病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择2001年7月~2003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人107例,均有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0~82岁,平均51岁;频发房性早搏15例,频发室性早搏18例,心房颤动13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5例,交界性早搏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对照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50.5岁;频发房性早搏14例,频发室性早搏17例,心房颤动12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4例,交界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心电图及Holeter结果,标准依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温特斯等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按病情调整剂量。两组对原发病的用药不变,疗程均为4周,均于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4周后复查Holter,同时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心悸疗效标准[1]评定。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15例,未愈4例,治愈率66.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8例,未愈8例,治愈率29.4%,总有效率84.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

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